重点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经典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 ·m 2/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运动学公式:位移(s)= 初速度(v₀)×时间(t)+ 0.5 ×加速度(a)×时间²速度(v)= 初速度(v₀)+ 加速度(a)×时间(t)动能(KE)= 0.5 ×质量(m)×速度²力(F)= 质量(m)×加速度(a)力(F)= 质量(m)×速度(v)/时间(t)功(W)= 力(F)×位移(s)×cos(θ)二、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净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F = m ×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
弹簧定律:F = -k ×Δx(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恢复力成正比)重力:F = G ×(m₁×m₂) / r²(万有引力定律)三、力学热学公式:机械能守恒:总机械能(E)= 动能(KE)+ 位能(PE)(在没有非弹性力的情况下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内能变化等于吸热减做功)四、光学公式: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n₁和n₂为介质的折射率)焦距公式:1/f = 1/v + 1/u(用于透镜和镜片)光速(c)= 3.00 ×10⁸m/s(真空中的光速)五、电学公式:电场强度(E)= 电力(P)/ 电荷(Q)电压(V)= 电势能(U)/ 电荷(Q)电流(I)= 电荷(Q)/ 时间(t)电阻(R)= 电压(V)/ 电流(I)欧姆定律:V = I ×R六、磁学公式:洛伦兹力:F = q ×(v ×B)(q为电荷,v为速度,B 为磁场)安培环路定律:磁场沿闭合电流环路的方向磁感应强度(B)= μ₀×(n ×I)(μ₀为磁常数,n为匝数,I为电流)。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1500字高中物理是中学物理的高一、高二、高三阶段,主要内容涵盖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归纳:力学:1.速度公式:v = s / t2.加速度公式:a = (vf - vi) / t3.位移公式:s = (vi + vf) * t / 24.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i * t + 1/2 * a * t^25.力的定义公式:F = m * a6.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 a7.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 = G * (m1 * m2) / r^2热学:1.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2.比热容公式:Q = mcΔT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声学:1.音速公式:v = f * λ2.频率与周期关系公式:f = 1 / T3.波长公式:λ = v / f光学:1.光速公式:c = f * λ2.光程差公式:Δx = nt3.折射定律公式:n1 * sinθ1 = n2 * sinθ24.焦距公式:1 / f = 1 / d0 + 1 / di电学:1.电流公式:I = Q / t2.电压公式:V = W / Q3.电阻公式:R = V / I4.欧姆定律公式:V = I * R5.电功公式:W = V * I * t6.电容公式:C = Q / V7.电场强度公式:E = F / Q8.磁场公式:F = B * I * L * sinθ原子物理:1.质能转换公式:E = mc^22.波粒二象性公式:λ = h / p以上只是高中物理中的一部分公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和定律在学习中逐渐深入。
要在学习过程中多多练习,掌握这些公式的应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以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高中物理中的公式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工具,掌握了这些公式,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公式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力学1. 速度公式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可以用公式v=s/t来表示,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也是其他公式的基础。
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的大小,可以用公式a=(v-u)/t 来表示,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u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匀加速运动中速度的变化。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力和加速度之间关系的定律,可以用公式F=ma来表示,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解决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4. 动能公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K=1/2mv^2来表示,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动能大小。
5. 功率公式功率是描述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W/t来表示,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功的大小,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功率。
第二部分:热学1. 热量公式热量是物体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可以用公式Q=mcΔT来表示,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 热传导公式热传导是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过程,可以用公式Q=λAΔT/l来表示,其中Q表示传导的热量,λ表示物质的导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l表示传热长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热传导的热量。
3. 热膨胀公式热膨胀是物体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体积或长度变化,可以用公式ΔL=αL0ΔT来表示,其中ΔL表示物体的长度变化,α表示线膨胀系数,L0表示物体的原始长度,ΔT表示温度变化。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一、力学部分1. 静力学基本公式F=ma重力加速度g=9.8m/s^22. 动力学基本公式动能Ek=1/2mv^2势能Ep=mgh功W=F·s功率p=W/t=F·v3.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为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4.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彼此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定理FΔt=Δ(mv)=m(v-u)其中,v和u分别为物体在某一时刻和另一时刻的速度,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Δt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差,Δ(mv)为物体的动量变化量,m为物体质量。
6.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建或破坏,只能被转化为其他形式。
系统总能量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不变。
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基本公式热量Q=c·m·ΔT其中,Q为热量,m为物体的质量,c为热容,ΔT为温度变化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原理,系统内部能量的增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和做功所转化的能量之和。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热量不能自动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在绝对零度时,理论上物体的熵为零,热力学第三定律还提出了温度不能永远到达绝对零度。
三、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着直线路径传播,其光线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各向同性,折射各向异性。
3. 光速度公式光速度c=1/√(εμ)其中,ε为介质的电容率,μ为介质的磁导率。
4. 光的干涉和衍射当相干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光束通过小孔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
5.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指的是光电场振荡的方向。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形和相互作用规律。
下面将介绍高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及相关的公式。
一、力学1.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
(2)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动力学(1)速度公式:v=s/t(2)加速度公式:a=(v-u)/t(3)路程公式:s=(u+v)t/2(4) 动量公式:p = mv(5) 动能公式:E_k = 1/2mv^2(6)功的定义:W=Fs(7) 功的公式:W = mas(8)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W=ΔE_k3.平衡力学(1)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2)力矩公式:M=Fd(3)杠杆原理:M1/M2=d2/d1二、热学1.热传递(1)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间的分子传递。
(2)热辐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3)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传递。
2.热力学(1) 比热容公式:Q = mcΔT(2) 比热容的单位:J/(kg·℃)(3)热传导公式:Q=kAΔT/Δx(4)热功定理:ΔU=Q-W(5)热机效率:η=W/Q_h三、光学1.几何光学(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介质的折射率比。
(3)透镜的焦距公式:1/f=1/v-1/u(4)成像公式:m=-v/u(5)光的全反射定律: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
2.波动光学(1)光的干涉:光波的叠加现象。
(2)光的衍射:光波通过孔径或物体的边缘时发生弯曲现象。
(3)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d*sinθ = mλ(4) 单缝衍射公式:a*sinθ = mλ四、电磁学1.静电学(1)库仑定律:F=k*(q1*q2)/r^2(2)电势能公式:U=k*(q1*q2)/r(3)电场强度公式:E=F/q2.电路(1)欧姆定律:U=IR(2)电功、电功率:P=IV,W=Pt(3) 串联电阻:R_eq = R1 + R2 + ...(4) 并联电阻:1/R_eq = 1/R1 + 1/R2 + ...五、原子物理1.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由水平周期和垂直族组成。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一、质点的运动1.1直线运动1.1.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V t2)/2]1/26.位移S=V平t=V o t+at2/2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m)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1.1.2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 =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 t=(2h/g)1/2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gt2/22.末速度V t=V o -gt(g=9.8≈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 -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 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 V o /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一、质点的运动1.1直线运动1.1.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m)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1.1.2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 =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 t=(2h/g)1/2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 - gt (g=9.8≈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 -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 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中必背)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 F F F CO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F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m m r 122(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g = G M R 2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2V=R G M =gR8、库仑力:F=K q qr122 (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了世界的运行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高中物理的重点公式,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1 = -F2,其中F1和F2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作用力。
4.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5.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
公式为:W = F * d * cosθ,其中W代表做功,F代表力,d代表力的作用距离,θ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二、能量部分1.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公式:物体的势能等于其高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公式为:Ep = m * g * h,其中Ep代表物体的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公式为:Ei = Ef,其中Ei代表初始机械能,Ef代表最终机械能。
4. 压力公式:压力等于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
公式为:P = F / A,其中P代表压力,F代表力,A代表力作用的面积。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一、力学公式1. 力的大小公式:F=ma2. 力的矢量和:F=F1+F23. 惯性定律:F=dp/dt4. 动量定理:P=mv5. 惯性力和摩擦力的矢量和:F=Fi+Ff二、牛顿第二定律1. 势能定律:E=mgh2. 力的矢量总和:ΣF=ma3. 动量守恒定律:F=dp/dt4. 动量定理:P=mv5. 惯性定理:F=mα三、向量学1. 投影公式:P=P1+P22. 投影乘积公式:P1·P2=|P1|cosθ3. 向量积公式:P1×P2=|P1||P2|sinθ4. 向量的叉积:P1×P2=P1·P2+P2·P1四、电学公式1. 电压的增量公式:V=IR2. 电流的增量公式:I=V/R3. 电容的增量公式:Q=CV4. 电容电路公式:V=IR+Q/C5. 电势公式:V=E+I.R五、光学公式1. 全反射角公式:θ=arcsin(n2/n1)2. 稳定折射率公式:n1/n2=sinθ1/sinθ23. 衍射公式:dθ=λ/D4. 光线传播距离公式:R=n/2π5. 光色矢量法:I=Ia+Ib+Ic六、物理总结1. 力的学习内容:力的大小、矢量和、惯性定律和动量定理。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内容:势能定律、力的矢量总和、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
3. 向量学的学习内容:投影公式、投影乘积公式、向量积公式和向量的叉积。
4. 电学的学习内容:电压的增量公式、电流的增量公式、电容的增量公式、电容电路公式和电势公式。
5. 光学的学习内容:全反射角公式、稳定折射率公式、衍射公式、光线传播距离公式和光色矢量法。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高中物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公式,这些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对高中物理中常见公式的全面总结整理。
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 v₀+ at位移公式:x = v₀t + 1/2 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2)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v = gt位移公式:h = 1/2 g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2gh(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 = v₀t竖直方向:y = 1/2 gt²合速度:v =√(v₀²+(gt)²)合位移:s =√(x²+ y²)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F = ma(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和能(1)功的计算:W =Fxcosθ(2)动能定理:W 合=ΔEk(3)重力势能:Ep = mgh(4)机械能守恒定律:E₁= E₂(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4、圆周运动(1)线速度:v =ωr(2)角速度:ω =2π/T(3)向心加速度:an = v²/r =ω²r(4)向心力:F = mv²/r =mω²r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三、电学部分1、电场(1)库仑定律:F = kQ₁Q₂/r²(2)电场强度:E = F/q (定义式),E = kQ/r²(点电荷的场强)(3)电势差:UAB =φA φB(4)电场力做功:WAB = qUAB2、电路(1)欧姆定律:I = U/R(2)电阻定律:R =ρL/S(3)电功:W = UIt(4)电功率:P = UI(5)焦耳定律:Q = I²Rt3、电磁学(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ΔΦ/Δt(2)安培力:F = BIL (B⊥I)(3)洛伦兹力:f = qvB (v⊥B)四、光学部分1、光的折射定律:n =sinθ₁/sinθ₂2、折射率:n = c/v五、近代物理部分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 mc²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内容,掌握它们对于解决各种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经典总结).pdf
1v1’+ m2
’
v2
或
p1
=-
p2
或 p1 + p2=0 (注意设正
方向 )
适用条件: (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
统受外力作用, 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
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
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单位:
Ω· m
3、串联电路总电阻 电压分配
R=R 1+R 2+R 3
U1
R1 , U 1
U 2 R2
R1 U
R1 R2
功率分配
P1 P2
R1 , P1 R2
R1 P R1 R2
4、并联电路总电阻
11 1 1
(并联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小 )
R R1 R2 R3
两个电阻并联
, F 安 = BIL 相结合运用)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n
B
S
=n S=n B =n
2
1 求平均
t
t
t
t
3.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场时的安培力
4.转杆电动势公式
E 1 BL2 2
F B 2 L2 v ( 安培力做的功转化为电能 ) Rr
5.感生电量(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Q R1匝
*6 .自感电动势 (五)交流电
F12 F22
注意: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F1- F2 F F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x 合=0 Fy 合=0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正文1. 速度公式:v = Δx/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2.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表示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6. 万有引力定律:F = G(m1m2/r^2),其中F表示引力大小,G 表示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7. 功公式:W = F·s·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8. 功率公式:P = W/Δ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Δt表示时间。
9. 合成力公式:F = √(F1^2 + F2^2 + 2F1F2cosθ1θ2),其中F表示合成力,F1和F2表示两个力的大小,θ1和θ2表示两个力与合成力之间的夹角。
10. 压强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11. 阻力公式:F = kv,其中F表示阻力,k表示阻力系数,v 表示速度。
12. 焦耳定律:Q = mcΔT,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13. 电流公式:I = Q/Δt,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Δt 表示时间。
14. 电阻公式:R = ρL/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 表示导体的长度,A表示导体截面积。
15. 电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16. 欧姆定律:U = RI,其中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I表示电流。
17. 电功率公式:P = 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一、力学部分1.速度公式:v=Δs/Δt,速度=位移/时间。
2.加速度公式:a=Δv/Δt,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
3.牛顿第一定律公式:F=ma,力=质量×加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Δp/Δt,力=动量变化/时间。
5.牛顿第三定律公式:F12=-F21,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物体2对物体1的作用力。
6.功公式:W=Fs,功=力×位移。
7.功率公式:P=W/Δt,功率=功/时间。
8.机械能公式:E=Ek+Ep,机械能=动能+势能。
9.弹性力公式:F=kx,弹性力=弹性系数×变形量。
二、热学部分1.热传导公式:Q/t=kA(ΔT/L),单位时间内传热量=热传导系数×横截面积×温度差/长度。
2.热容量公式:c=q/ΔT,热容量=吸热量/温度变化。
3.热平衡公式:m1c1ΔT1=m2c2ΔT2,两物体达到热平衡时的公式。
4.状态方程公式:PV=nRT,气体状态方程。
5.理想气体内能公式:U=3/2nRT,理想气体内能。
三、电学部分1.欧姆定律公式:I=U/R,电流=电压/电阻。
2.基尔霍夫定律公式:ΣI=0,环路电流的总和为0。
3.电磁感应电动势公式:ε=-ΔΦ/Δt,电动势=-磁通量变化/时间。
4.雷诺兹数公式:Re=ρvD/η,用于描述流体运动的物理量。
5.电荷守恒公式:ΣQin=ΣQout,进入闭合区域的电量=离开闭合区域的电量。
四、光学部分1.光速公式:c=λν,光速=波长×频率。
2.斯涅尔定理公式:n1sinθ1=n2sinθ2,入射角和折射角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3.光线反射公式:θ1=θ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焦距公式:1/f=1/p+1/q,透镜成像的焦距公式。
五、原子物理部分1.普朗克定律公式:E=hν,能量=普朗克常数×频率。
2.玻尔理论公式:E=-13.6/n^2,能级与半径的关系。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力学公式1. 动能定理:$\text{动能}=\dfrac{1}{2}mv^2$2. 动量定理:$\text{动量}=mv$3. 牛顿第一定律:$F=0$4. 牛顿第二定律:$F=ma$5. 牛顿第三定律:$F_{ab}=-F_{ba}$6. 重心公式:$x=\dfrac{\sum m_ix_i}{\sum m_i},\y=\dfrac{\sum m_iy_i}{\sum m_i},\ z=\dfrac{\summ_iz_i}{\sum m_i}$7. 万有引力公式:$F=G\dfrac{m_1m_2}{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m_1$和$m_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8.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
9.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绕太阳的速度是在轨道上均匀的。
10.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T^2=kA^3$,其中$T$为公转周期,$A$为轨道长半轴,$k$为常数。
二、热学公式1. 热力学第一定律:$\Delta U=Q-W$,其中$\DeltaU$为系统内能的变化,$Q$为吸收热量,$W$为对外做功。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3. 热传导公式:$\dfrac{\Delta Q}{\Deltat}=kA\dfrac{\Delta T}{\Delta x}$,其中$k$为热导率,$A$为传热面积,$\dfrac{\Delta T}{\Delta x}$为温度梯度。
4. 热扩散公式:$\dfrac{\Delta Q}{\Delta t}=\rhoc\Delta Tv$,其中$\rho$为物体的密度,$c$为物体的比热容,$v$为物体的体积。
5. 热辐射公式:$P=\sigma\cdot A\cdot T^4$,其中$\sigma$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为辐射面积,$T$为绝对温度。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外表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外表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经典总结)————————————————————————————————作者:————————————————————————————————日期: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7、 牛顿第二定律: tp ma F ∆∆==合(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F=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11、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V=ts =2πRT =ωR=2πf R角速度:ω=φππtTf ==22 向心加速度:a =v R R T R 222244===ωππ 2 f 2 R 向心力:F= m a = mv R m 2=ω2 R= m 422πTR =42πm f 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
12、平抛运动公式: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21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 tg θ =V V y ov y = v o tg θ v o =v y ctg θv =V V o y 22+ v o = vcos θ v y = vsin θtg α=xytg θ=2 tg α13、 功 : W = Fs cos α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α是F 与s 的夹角)(1)力F 的功只与F 、s 、α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安培力做功------量度------其它能转化为电能 14、 动能和势能: 动能: 221mv E k = 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xy15、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合= ∆E k = E k2 - E k1 =21222121mv mv - 1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
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
公式: mgh 1 +222212121mv mgh mv += 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摆运动,物体在光滑的斜面或曲面,弹簧振子等 17、功率: P =Wt=Fv cos α (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 v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18、功能原理: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 19、功能关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12E E fS Q -==相对20、物体的动量 P=mv, *21、力的冲量 I=Ft*22、动量定理: F 合t=mv 2—mv 1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23、动量守恒定律 11v m +m 2v 2 = m 1v 1’+m 2v 2’ 或∆p 1 = - ∆p 2 或∆p 1 +∆p 2=0 (注意设正方向)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 mV 1+MV 2=(M+m )V (能量损失最大) 24、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加速度x mk a -= 25、单摆振动周期 gLT π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26、弹簧振子周期 km T π2= 27、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28、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fAf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有密部和疏部。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fv vT ==λ 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波速v 波长λ频率f 关系:f Tv λλ==(适用于一切波)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29、浮力 gV F ρ=浮 30、密度 mVρ=,V m ρ=,ρm V =*31、力矩 FL M = *32、力矩平衡条件 M 顺=M 逆 二、电磁学 (一)电场 1、库仑力:221rq q kF =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 k = 9.0×109 N ·m 2/ c 2 静电力恒量电场力:F = E 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2、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式: qFE =单位: N / C 点电荷电场场强 rQ kE = 匀强电场场强 dU E = 3、电势,电势能 qE A 电=ϕ,A q E ϕ=电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4、电势差U ,又称电压 qWU =U AB = φA -φB 5、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的关系 W AB = q U AB 6、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221mv qU =7、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 222022212121V L md qU V L m qE at y === 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 20mdv qUL v v tg xy ==θ8、电容器的电容c Q U=电容器的带电量 Q=cU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kdS c πε4=电压不变 电量不变 (二)直流电路 1、电流强度的定义:I = Qt微观式:I=nevs (n 是单位体积电子个数,)2、电阻定律: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单位:Ω·m3、串联电路总电阻 R=R 1+R 2+R 3电压分配2121R R U U =,U R R R U 2111+=功率分配 2121R R P P =,P R R R P 2111+=4、并联电路总电阻 3211111R R R R++= (并联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小)两个电阻并联 2121R R R R R +=并联电路电流分配 1221I R I R =,I 1=I R R R 212+并联电路功率分配 1221R R P P =,P R R R P 2121+=5、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U R = 变形:U=IR R UI=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rR E+ Ir U E += E r 路端电压:U = E -I r= IR输出功率:P 出 = IE-I 2r = I R 2(R = r 输出功率最大) R 电源热功率:P I r r =2Sl R ρ=电源效率:η=P P 出总=EU = R R+r 6、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焦耳定律(电热)Q=I Rt 2电功率 P=IU纯电阻电路:W=IUt=I Rt U Rt 22= P=IU非纯电阻电路:W=IUt >I Rt 2P=IU >I r 2(三)磁场1、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B 来表示: IlFB =(条件:B ⊥L )单位:T 2、电流周围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由安培(右手)定则决定。
(1)直线电流的磁场(2)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的磁场 3、磁场力(1) 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 ⊥I )(B//I 是,F=0) 方向:左手定则(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 = qvB (B ⊥v) 方向:左手定则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基本关系式 Rmv qvB 2= 解题关键画图,找圆心画半径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半径和周期 qB mvR =, qBm T π2= t=πθ2T4、磁通量 Φ=BS 有效(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或Φ=BS sin α (α是B与S 的夹角)∆Φ=Φ2-Φ1= ∆BS= B ∆S (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四)电磁感应1.直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电动势 BLv E =(三者相互垂直)求瞬时或平均(经常和I =rR E+ , F 安= BIL 相结合运用)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t nE ∆∆Φ==S t B n ∆∆=B tSn ∆∆=t n ∆Φ-Φ12 求平均 3.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场时的安培力 r R vL B F +=22 (安培力做的功转化为电能)4.转杆电动势公式 ω221BL E =5.感生电量(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匝1R Q ∆Φ=*6.自感电动势 tI L E ∆∆=自 (五)交流电1.中性面 (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Φm =BS , e=0 I=0 2.电动势最大值 ωεNBS m ==N Φm ω,0=Φt3.正弦交流电流的瞬时值 i=I m sin ωt (中性面开始计时) 4.正弦交流电有效值 最大值等于有效值的2倍 5.理想变压器 出入P P =2121n n U U =1221n n I I = (一组副线圈时) *6.感抗 fL X L π2= 电感特点: *7.容抗 fCX C π21= 电容特点: (六)电磁场和电磁波 *1、LC 振荡电路(1)在LC 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电路中的电流为最大, 线圈两端电压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