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广播Broadcast{声音广播Ra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

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

广播的发展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

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广播发展

电视的发展

●1、电视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

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

国家。

● 3、卫星电视。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

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

●5、数字电视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

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

视节目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

一、彩色电视的制式

1、NTSC制

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这种制式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比较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采用。

2、帕尔( PAL )制

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好,收看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较高。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等国采用。

3、塞康(SECAM)制

这种制式较NTSC制效果好,但不及PAL制,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兼容性

不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特征

●时效性强

●受众广泛

●内容、表现手段丰富

●接受的随意性

●接受的顺序性

●转瞬即逝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板块式节目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的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

服务、文化娱乐等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

称做“杂志型节目”。

●特点

1、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固定

2、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

3、板块式节目内容多样

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

一、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必要性

1、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

2、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管理专业化的要求

二、广播电视栏目化的传播优势

从媒介地位来看,有利于广播电视在于其它媒介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地位;从功能上说,有效地发挥了广播电视新闻各种文化功能;有利

于满足不同层次和爱好的受众的需要;有助于广播电视新闻整体水平

的提高。

三、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

1、1958——1978年,从《电视新闻》到《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处于非规范化阶段,电视新闻基本上处于“记录片”的

阶段;广播的新闻节目已初步开始了新闻栏目的尝试。

2、1978——1987年,从《新闻联播》的创办到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

栏目的开办。

这一阶段是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兴盛与发展的时期。

3、1987——1992年,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和福建电视台

《新闻半小时》栏目的创办。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逐渐走向成熟,开始进入了广播

电视新闻杂志型的发展时期。

4、1993年至今,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

与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的创办为代表

四、“焦点现象”与广播电视深度报道

(1)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的综合方式,而不是一种新闻体裁。

(2)深度报道弥补了广播电视传播的弱势。

(3)体现了对新闻事件的本质和信息相关性的分析。

(4)深度报道也要突出广播电视现场性和实效性的特征。

第三节谈话节目

●谈话类节目谈话类节目在西方叫“Talk Show”,港台媒体也将其翻译为“脱口

秀”。一般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有些采用开放现场热线等形式接受场外受众的参与。谈话类节目把人际传播引入到大众传播的形式中,主持人、嘉宾与参与节目的受众有问有答、亲切交流、相互讨论.

●谈话类节目按照节目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新闻时政类(2)社会生活类(3)

情感交流类。(4)专业话题类。

广播电视事业的领导模式和管理职能

●“条块结合”的双重领导模式各级广播电视机构接受各级政府和广播电视部门的

领导。

●“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宣传工作、事业建设、行业管理

广电事业管理模式产生背景

1.计划经济时代的媒介体制与政府的财政压力

2.媒介功能属性的重新确认与媒介产业观的诞生

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对广播电视的经营活动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

●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片面理解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

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加强新闻节目,强化“喉舌”功能,树立舆论导向

●改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遵循广播电视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建立以人才为中心的广播电视管理模式

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

一、广播电视事业宏观管理体制

第一节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

二、广播电视管理的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着作权法》、《广告法》、《保

密法》等法律中相关条款。

●行政法规,如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

●部门规章,如《广播电台电视台设立审批管理办法》、《广播电影电视行政处罚程序

暂行规定》等。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于1997年9月1日起施行,是国务院第一次全面地规范管理

广播电视

事业的行政法规,是现行具最高法律效力的广播电视管理法规。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1.确立了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2.国务院进行宏观调控。各级广播电视机

构行使

部门职能 3.广播电视设施的保护条款。节目制作、播放管理 4.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尽的义务

广播电视法规体系的不足

●缺少总纲性的文件,多为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行政文件。

●体系不完备、严谨,法规与法规之间缺少足够的协调和统一。

●法规、政策界限模糊。

广播电视从业者的素质

●记者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记者应该是“社会人”和“职业人”的

统一。

●记者必须强化以下各种意识:一是导向意识。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而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电视从业人员自觉强化导向意识。二是精品意识。三是责任意识。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素质

业务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