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四编 隋唐文学绪论
隋唐文学绪论
二、唐代文学的繁荣 (一)原因 1、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史167) 、国力强大、经济繁荣( ) 2、开明政治,文化兼容、思想兼容(参史 、开明政治,文化兼容、思想兼容(参史168) ) 3、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3、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调动了士子们 创作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创作文学作品的积极性(168—169)。 )。 4、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 、 5、皇帝身体力行,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蔚然 、皇帝身体力行, 成风。 成风。 6、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史174) 、文学自身发展规律( )
(二)表现 小说、 (1)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 )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 词的全面发展上。 词的全面发展上。 (2)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 )唐文学的繁荣, 师辈出上。 师辈出上。 (三)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 文学 (四)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五)唐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1、诗歌: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诗歌:初唐、盛唐、中唐、 2、散文 、 3、唐传奇、变文 、唐传奇、 4、词 、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581 618 907 960 隋文帝开皇九年(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全国,结 年 统一全国, 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就被农民起义推 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 翻。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 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公元618年, 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公元 年 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 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唐朝成为我 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 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 个朝代;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907年, 个朝代;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 年 朱全忠废唐哀帝建立后梁, 朱全忠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国。公元 年 宋朝建立。
第四编 隋唐代五代文学(54学时)
第四编隋唐代五代文学(54学时)绪论(1课时)一、代文学的繁荣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
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2、诗歌之外,散文、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在唐代产生的。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文禁松弛,广开言路,使诗人敢于放手写作。
杜甫赞许太宗朝说:“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以下引杜甫、白居易、张祜、李商隐抨击时弊的诗,最后感慨宋朝文网的严密,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
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其一,去华夷之防,吸收外来文化。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其二,允许儒、释、道并行发展,诗歌得以表现各种思想情绪。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调动了士子研究诗歌艺术的积极性。
5、皇帝身体力行,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蔚然成风。
明代胡应麟说:“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九流,靡所不预。
”(《诗薮》)6、诗在唐代有多方面的社会功用。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1、初唐:准备期;2、盛唐:繁荣期;3、中唐:巨变期;4、晚唐:退潮期。
章节名称:第一章初唐诗坛授课时数:6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初唐诗坛创作情况教学重点和难点:五律的定型;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创作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章初唐诗坛一、初唐诗人在六个方面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1、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
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17、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绪 论 [ ]
★儒释道兼容:以儒为主,兼取百家。 李唐王室以老子为其祖先,包括庄子、 列子、文子等道家人物均被封为真人。 开元年间更增设道举科,把四子列入考 试科目。 唐太宗积极支持译经事业,令波罗 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其事 。贞观十九年 (645)玄奘赴印度求法归来,太宗为 他准备大规模译场。自贞观三年(629) 开始译经,直到宪宗元和六年(811) 才终止。前后译师26人。翻译佛典372 部、2159卷,印度大乘佛教的精华,基 本都介绍过来了。 唐玄宗本人既亲注《孝经》,又 亲注《道德经》《金刚经》,颁行天下, 成为李唐王朝思想界三教兼取并存的象 征。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1、史学
唐初设立史馆,修《梁书》《陈 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后 又以太宗御撰名义修《晋书》,以私修 官审方式修《南史》《北史》。八史的 修撰,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修史经验,更 形成了求实的思想倾向 (集中体现在不久 后出现的刘知己《史通》中),与文学思潮 同步;并且,史家对文学问题的论说, 如《隋书· 文学传论》《北齐书· 文苑传 赞》《周书· 王褒庾信传论》以及各史 的作家传、传论中的精彩文学见解,直 接影响着文学发展走向。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绪 论 [ ]
2、书法
我国书法艺术,魏晋时达到一个高
峰(魏:钟繇以楷书著称,是汉隶到晋楷的关
键,卫夫人、王羲之均以他为师;卫觊和卫氏 书法世家。西晋:卫氏家族;索靖;张华;二 陆。东晋:卫夫人(卫铄);王羲之和王氏家 族十余人)。南北朝书坛,北朝气骨雄健 (如魏碑)而南朝体貌俊秀(书家众多。南 齐书论家王僧虔:“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 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初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学习记忆: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卢思道及其代表作《从军行》。
《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杨素及其《出塞》诗。
重点难点: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代文学仍然呈现和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学习记忆: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贞观诗风的新变:由刚健质朴趋向表现技巧的贵族化和宫廷化。
为应制咏物而编的类书《北堂书抄》、《文思博要》、《艺文类聚》。
上官仪与上官体。
上官体的创新和局限。
重点难点:上官体在唐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重视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健康开朗,雍容典雅,为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
“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学习记忆:馆阁体。
杜审言及文章四友。
杜审言的五律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宋之问和沈佺期。
重点难点:律诗体式的定型,五言律的定型及其推导连类作用:由五律推导出七律格式。
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和沈佺期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学习记忆:陈子昂的生平。
陈子昂的复古倾向及其诗歌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陈子昂诗歌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陈子昂的诗歌情调及其《感遇》(三十六)和《登幽州台歌》。
重点难点: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学习记忆:张若虚及“吴中四士”。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境。
刘希夷及其七言代表作《代悲白头翁》。
第二章盛唐诗歌学习记忆: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学习记忆:王维的生平。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及《山居秋暝》。
重点难点: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辋川集》二十首。
学习记忆:孟浩然的生平。
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
四、隋唐文学汇总
——《野望》●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赠程处士》
5、王梵志(约590-660),佛教徒,诗歌多关于尊亲行孝,
兄弟和顺,娶妇嫁女,救济贫困等处世哲学的说教,语 言平白如话。如《诗二首》和《吾富有钱时》,均幽默 风趣、言近旨远。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诗二首》
1、唐太宗(599-649),边塞诗和咏史述怀诗较好,如《过
旧宅》言志述怀。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2、虞世南(558-638),反对宫体诗歌,有边塞诗和咏物诗,
后者如《蝉》,歌咏蝉的品格。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魏徵(580-643),主要歌功颂德和德政礼乐,述怀诗
三、唐代诗歌概述(618年-907年)
1、初唐(618-712)
王绩、王梵志; 上官仪、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刘希夷、张若虚。
2、盛唐(713-765)
张九龄、贺知章、王翰、崔颢; 高适、王之涣、岑参、李颀、王昌龄; 王维、常建;孟浩然、储光羲; 李白和杜甫。
2、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人。作品 虽然仍有骈俪浮靡习气,但已显露刚健清新之气。 代表作《昔昔盐》、《人日思归》。
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道,华阴人。隋朝开 国元勋,代表作有《出塞》二首和《赠薛播州》 十四章。
四、隋唐文学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二)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三)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四)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入朝洛堤步月》
2、杜审言(646-708?),字必简,襄阳人。少 与崔融、李峤、苏味道为“文章四友”。诗歌 多抒发羁旅游宦情怀、描写山川景物等。他是 初唐七律、七绝的奠基人之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王 勃、骆宾王; 杜牧、李商隐; 韩愈、柳宗元; 皮日休、陆龟蒙。
五、唐代小说概述
张鷟、陈玄祐; 沈既济、李朝威、蒋昉、李公佐、白行简、陈鸿、 元稹、杜光庭; 牛僧孺、李复言、裴铏、袁郊、皇甫枚。
六、唐五代词概述
李白、张志和、白居易; 温庭筠、韦庄;
冯延巳、李璟、李煜。
第二章 初唐文学
一、唐太宗与贞观文人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春江花月夜》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野望诗》
二、唐代诗歌兴盛原因
唐朝(618-907)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 也是古典文学全面繁荣时期。 1、经济文化的繁荣,决定唐诗的兴盛。 2、百家争鸣的思想,培育百花齐放的诗苑。 3、诗赋取士的政策,促进了唐诗的兴盛。 4、帝王的喜好倡导,推动了唐诗的繁荣。 5、悠久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 6、诗人彼此唱和,促进了诗人创作。
第四编第1~~10章 隋唐五代文学资料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和初唐诗歌隋代诗坛的作者构成:1、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
(北朝诗风的代表)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虞世基、许善心等。
(把南朝诗风带入北朝)诗风的相互影响显示了南北文学合流的趋势。
以薛道衡为例:出塞诗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
人日思归诗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卢思道(公元531年-582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年轻时师事邢劭,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
隋开皇元年卒。
《卢思道传》评价其“聪爽俊辩,通脱不羁”、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
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
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
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
思道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
(《隋书》)从军行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思妇——征夫”的内容结构第二节初唐诗坛概述:完成律诗、转变诗风、追踪风骨、创造诗境一、初唐宫廷文人和律诗的完成所谓律,是指形式排偶与声调和谐的法则,也就是指整齐化和音乐化的规格,所以这种律又被称为格律。
……可以说平和仄是汉语声调中最低限度的差别,也可以说是古典诗文声律中最基本的因素。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②音乐舞蹈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最典型的,是促成了“词”的产生。)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 唐文学
(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1.唐代士人漫游成风。 (1)漫游原因(①对自然的向往,如李白:“此行不为鲈鱼 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初下荆门》〕;②道教信仰的影响, 如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 卢侍御虚舟》〕。) (2)漫游去向:①山川;②边塞(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 节镇幕府;一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 王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③通都大邑。
(2)艺术繁荣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①绘画、书法、雕塑 (一,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 遂良、薛稷、陆柬之、孙过庭诸人,如群星汇聚, 形成我国书法自晋代以来的又一高峰。最能传神 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旭和怀素 草书;他们自由纵恣的气象,与盛唐诗人、特别 是李白歌诗的精神风貌,甚为相似。二,吴道子 人物画的传神写照、李思训等山水画摹山范水、 王维文人画的神韵悠长,都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 刻影响。)
2. 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1)诗、文、小说、词的全面
繁荣;(2)作者众多、大师辈出。。
(二)唐诗的发展轨迹
1.唐诗发展的准备阶段——唐朝开国的前九十年(历高 祖、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叡宗六朝)。(1)表现 领域: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2)作者:从宫廷官 吏扩大到一般寒士。(3)情思格调:北朝文学清刚劲健 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进入既有风骨又开朗明 丽的境界。(4)诗歌形式:①四声二元化,②粘式律, 促成了律诗的产生。
(三)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新文体的出现与繁 荣 1.韩、柳古文运动。 (1)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政治功利的动机(诗 歌新变,出自诗歌自身发展的需要。)。 (2)古文运动的发展及特点: ①唐初近百年间,奏疏章表仍以骈体为主。②天宝 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提倡 古文(一,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 教之用的主张;二,重政教之用的主张并未与现实 政治结合起来,带有空言明道的性质。)。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二、唐代士人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1.唐代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
便是文学中昂扬的情调。 2.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兼容 的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A.修史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B.绘画、书法、雕塑和音乐舞蹈对文学的影 响
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 贬谪与唐文学
三、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
山林清幽的环境对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
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形成唐诗清幽明秀的 格调。 四、贬谪生活对唐文学的影响 贬谪后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 对生命的执著,理想的追求,构成贬谪文学 丰富的内涵。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一、唐代儒、释、道的融合
一、唐士人漫游与文学
1.名山大川的游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2.边塞漫游——唐诗慷慨壮大的气势和壮美 的境界 3.通都大邑——拓宽了文学的题材,丰富表 现领域。
二、幕府生活与文学
入幕是许多士人的主要仕途经历。幕府宴饮、
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创 作和词产生,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一、国力和统治者心态对唐代点,国力的
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朝立国者一视华夷的心态造成了中外文 化的交融。 3.中外文化的交融造成的较为开放的风气, 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 的多样化,都有重要意义。
1.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
特点。 2.政权运作、人才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 想占统治地位。 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 方面,时时杂入释、道。
二、佛教对唐文学的影响
普通话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
2、革新主张:“初唐四杰”与陈都自觉革新齐梁 诗风,但是他高扬“复古”的旗帜,在对六朝绮靡 的猛烈批判中,其态度最坚决,作用和影响也最大。 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明确提出“风骨”、 “兴寄”的口号。以赞《咏孤桐篇》为名,推出自 己的诗美主张,他认为初唐以来的“采丽竞繁,寄 兴都绝”的局面是五百年“道蔽”的继续,追求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 美学效果,极力鼓倡经世致用的诗经传统,标举 “汉魏风骨”、“正始之音”,这对唐诗的健康发 展有其矫枉过正的作用。
骆宾王,约活40多岁。少负才名,曾随李敬 业讨武后,作《代李敬业讨檄天下文》其下 落有几种说法:A、李敬业败,被诛。《旧唐 书本传》;B、投江而死,张鷟《朝野佥载》; c、兵败后,不知所终。《新唐书本传》;D、 兵败,逃遁,后为僧,落灵隐寺。 四杰身后也很可怜,王骆两族被灭,杨卢无 子嗣。
“四杰”的特点与成就: 1、从创作个性看,相对而言,王、杨五律,卢骆 长歌行。四人的杰作大半是七言,代表作有《行路 难》(卢)、《长安古意》(卢)、《帝京篇》 (骆)等。 “四杰”也奠定了五律的基础,代表作《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王)、《从军行》(杨)、《在狱咏 蝉》(骆)。
第三节 陈子昂——唐诗发展进程中 陈子昂 唐诗发展进程中 里程碑式的人物
1、陈子昂,字伯玉,四川射洪人。他生于富 有之家,至京师,用尽心思,以期引起社会 注意。其一生与武后政治相始终。其矛盾在 于,既迎合武周,上《大周革命颂》,又谴 责武后政治,屡屡上言。他既想在政治上有 所作为,又不被重用。曾随武攸宜功契丹, 上良策而遭降职,写下《蓟丘览古赠卢居士 藏用》组诗。后辞职归乡侍父亲。被县令段 简诬陷人狱而死,42岁。
1、唐诗 、
(1)数量众多 (2)艺术精湛 (3)体裁全面 (4)影响广泛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3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元人杨士宏所著《唐音》对唐代之四分:
初唐:高祖至睿宗 盛唐:玄宗至肃宗 中唐:代宗至文宗 晚唐:武宗至哀帝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4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现代习惯上对唐代之四分: 初唐:高祖~睿宗(618~712) 盛唐:玄宗朝(712~755) 中唐:肃宗至宪宗(756~820) 晚唐:穆宗至哀帝(820~907)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11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一,三教并重与唐代思想主线 佛教思想的发展呈现本土化倾向. 佛教在士人阶层的广泛影响. 儒佛之间的争端与融合. 官方对道教的重视与求仙之风.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12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二,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佛理对作家的影响. 佛教场所的文化意义. 三,道家思想与道教对文学的影响 道家审美趣味的导向. 道教思想对文学题材的渗透.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5
第一节隋代地图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6
第一节唐代前期地图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7
第一节"汉唐大有胡气"
一,北朝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二,唐王室的渊源 三,对外交流的新局面
民族融合与 文化交流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8
第一节盛唐气象与唐朝军政之弊
优势: 一,疆域扩大与经济,文化吸引力. 二,城市发展,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科举制度与开放的文化政策. 弊端: 一,唐代宫廷多事. 二,对外用兵之失误. 三,藩镇之祸. 四,朋党之争.
中国古代文学释解大全『第四编』隋唐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释解大全『第四编』隋唐文学『第四编』隋唐文学◆概述◆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中唐前期诗人◆第六章韩愈与韩孟诗派◆第七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第八章中唐其他诗人◆第九章晚唐诗人◆第十章唐代散文◆第十一章唐代传奇◆第十二章唐五代词概述公元581年,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589年灭陈,从此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隋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篡位的隋炀帝的奢侈无度,倒行逆施,致使隋开国不过三十年时间,便被李渊灭亡。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在隋统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唐帝国,强大昌盛,欣欣向荣,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高涨。
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唐朝实行科举取士,给唐代文化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首先,从六朝门阀势力下解放出来的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他们带着一往无前的蓬勃朝气,怀抱匡时济世的宏伟志向,歌唱社会人生,歌唱时代理想,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次,“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文人大量集中于京城,以文会友,切磋琢磨,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
此外,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唐代文人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
不仅造成了文学彬彬之盛的局面,而且使三百年间不同时期的文学面貌各异、丰富多彩。
尤其是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到唐代,更犹如百川归海,形成前所未有的壮阔波澜。
作诗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而成为上自帝王后妃、下至村夫牧童各阶层人士无所不预的事业;诗歌的题材也从狭小的宫廷、台阁解放出来,走向江山、塞漠和市井,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1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唐宣宗李忱 ché n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 诗的颔联则表达了诗人无比惋惜之情。唉!浮云,造化也没有办法挽留住白乐天了, “缀玉联珠”是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 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 他永远地去了,我又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只有扼腕长叹罢了。这里运用对仗和互文 而“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 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 的修辞,将作者对白居易的浓浓思念之情凝聚在精练的语句中,情愫深,意韵长。 音。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 “诗仙”,是溢美之辞,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 接下来的颈联,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 与哀痛。 “谁教冥路作诗仙”一句其悲可见,其哀可闻。唐宣宗是说,对于这位世间不可多得的 与巨大的影响力。“童子解吟”“胡儿能唱”蕴涵深意:其诗所知人多,所晓域广, 全诗语言通俗凝练,感情真挚,既表现了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现了对他 诗仙,我敬重不够、仰慕不够呀!你怎么就突然间走到冥路上去了呢? 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圆润悦耳。作者没有直接说他的诗多么美、多么富有魅力, 诗歌的赞赏,同时突出了白诗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读到这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一位多情的皇帝,正眼含热泪,仰望长天,低声呼唤, 而只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令人感动。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诗重大发展的表现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资料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581年北周重臣杨坚建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618年,唐王朝建立。
907年,后梁建立,五代国号为梁唐晋汉周,至959年止。
注意以下唐代帝王(唐代帝王共22人):2. 太宗:626~6493. 高宗:649~6836. 武后:684~705 8. 玄宗:712~7569. 肃宗:756~762 10.代宗:762~77912.顺宗:805~805 13.宪宗:805~82016.文帝:826~840 17.武帝:840~84620.僖宗:873~888 22.哀帝:904~907元人杨士宏所著《唐音》对唐代之四分:初唐:高祖至睿宗;盛唐:玄宗至肃宗;中唐:代宗至文宗;晚唐:武宗至哀帝。
现代习惯上对唐代之四分:初唐:高祖~睿宗(618~712);盛唐:玄宗朝(712~755);中唐:肃宗~宪宗(756~820);晚唐:穆宗~哀帝(820~907)。
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山水游赏神仙信仰二、唐代士人的幕府生活:藩镇与幕府幕府中的文人唱和三、隐逸与山林之风:禅宗的发展隐逸的双重意义四、士人的贬谪经历:贬谪之原因不同“诗穷而后工”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一、三教并重与唐代思想主线佛教思想的发展呈现本土化倾向。
佛教在士人阶层的广泛影响。
儒佛之间的争端与融合。
官方对道教的重视与求仙之风。
二、佛教对文学的影响佛理对作家的影响。
佛教场所的文化意义。
三、道家思想与道教对文学的影响道家审美趣味的导向。
道教思想对文学题材的渗透。
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隋唐五代主要的文学样式诗:以盛唐诗歌为高潮。
两个代表诗人两个代表诗派。
散文:以中唐韩柳古文为代表。
风格¡ª韩之奇柳之峻。
骈文:初唐、晚唐为突出。
传奇: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
变文与俗讲:讲唱文学的新局面。
词:由民间词发展到文人词。
自考古代文学隋唐五代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言一、诗歌二、散文三、小说——唐传奇四、词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一、隋代文学(一)隋代作家1.北齐、北周旧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2.梁陈入隋的文人:虞世基(二)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二、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一)贞观诗坛1.代表诗人:李世民、虞世南、上官仪2.上官体(二)王绩《野望》:宁静淡泊,朴厚疏野。
(三)初唐四杰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特点(四)文章四友(五)沈宋:沈佺期、宋之问完成了律诗的定型。
(六)陈子昂1.代表作品:38首《感遇诗》、《登幽州台歌》2.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七)吴中四士1.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一、山水田园诗人(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特点(三)盛唐其他山水田园诗人二、豪侠诗人(一)王翰《凉州词》(二)王昌龄:七绝边塞诗的特点。
《出塞》(三)崔颢《黄鹤楼》(四)李颀、祖咏三、边塞诗人(一)高适边塞诗的特点(二)岑参边塞诗的特点(三)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四)陶翰第三章李白一、李白生平。
(体会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二、李白的各体诗作(一)李白乐府诗的特点1.李白乐府诗的创新意识。
(1)借古题写现实。
《丁督护歌》(2)用古题抒己怀。
《蜀道难》、《将进酒》2.李白乐府诗的艺术特点(二)李白歌行的艺术特点(三)李白绝句的艺术特点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选取典型诗句为证)第四章杜甫一、杜甫生平。
(体会杜甫的际遇性格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二、杜甫诗歌的史诗性质三、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四、杜诗诸体(一)杜甫的新题乐府(二)律诗(五、七律兼擅)(三)绝句五、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沉郁顿挫。
六、杜甫诗歌集大成的体现第五章大历诗坛一、大历诗歌的艺术风貌二、韦应物前后期作品的特点三、刘长卿诗歌的艺术特色四、大历十才子诗歌艺术特征五、顾况(一)诗歌特色(二)对元白、韩孟诗派的影响六、李益(一)诗风的两重性(二)边塞诗第六章中唐诗歌一、元白诗派(一)白居易1.白居易诗的分类2.白居易四类诗的代表作品及特点(二)元稹的代表作品(三)张王:张籍、王建二、韩孟诗派(一)韩愈诗歌的艺术特征(二)孟郊诗歌的艺术特征(三)李贺1.长言体2.李贺诗歌的怪奇特点:怪奇的表现和成因三、刘禹锡的民歌:《竹枝词》四、柳宗元诗歌的特点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一、李商隐(一)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要眇、唯美、词化二、杜牧怀古咏史诗的特色三、晚唐苦吟诗人:贾岛、姚合四、晚唐写实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罗隐五、陆龟蒙、司空图第八章唐代散文一、古文运动:中唐时期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开明与开放的国策
▪ 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政策。相较前代帝王, 夷夏之防的观念非常淡薄,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唐代统治者一视华夷的心态,当与他们的出身有关。李氏为 鲜卑化的汉人,唐高祖之母独孤氏、太宗之母纥陵氏、皇后 长孙氏,都是鲜卑族人。
四、唐诗的对外传播
二、隋唐制度的更替与延续
▪ 首先,废除西魏、北周时期仿照“周礼”而制定的中央官制—— “六官制”,参酌损益魏晋以来的官制,基本形成以尚书、内史、 门下三省为行政中枢的制度,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官僚体系。
▪ 其次,废除曹魏以来长期使用的九品中正制,使选官之权统归于 中央,科举制逐渐形成。
▪ 此外,通过对北齐旧地的户口进行普查,增加了大量的赋税人口, 国家的财赋来源有了保证;通过对袭自西魏、北周的府兵制的改 革,清除胡汉分治的遗迹,适应了民族融合的时代需求;还重新 统一了度量衡。
▪ 唐代伟大的诗人无不是在继承六朝文学基础上有所新创的结 果,如李白和杜甫。
二、唐代文学的新创
▪ 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多种文学体裁的发展与创新上。 ▪ 唐诗体现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诗人和作品的数量都超过前代。
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了高度成熟的境界。 ▪ 唐代文章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古文运动”的兴起,使古
也有继承汉代以来的经师授业传统的。私学因比官学更为自 由,教授内容更为广泛,所以发展很快。唐代的私学,已开 宋以后书院教育、私塾教育的先河
二、科举制度的形成
▪ 隋朝建立后,魏晋南北朝的官吏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已 经废弛,不过以秀才、明经等科选士的做法仍被保留下来。 隋炀帝时又新置进士科,科举制度初步形成。
第四编 隋唐文学 绪论
第一节 隋唐的政权更替与政治分合
一、南北分裂的结束
▪ 隋初,北方突厥势力强盛,与隋朝相抗衡。开皇二年(582), 隋军挫败入掠河西等地的突厥军,突厥内部矛盾随之激化。 开皇三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汗国,力量大为削弱。开皇 五年,东突厥向隋朝求和,北方暂时获得安定。隋朝的力量 遂转向江南。开皇八年,隋文帝下诏伐陈。第二年正月,隋 军攻陷建康,俘陈后主陈叔宝,陈亡。江南其他地区也迅速 平定,于是南北再次统一
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地域超越
一、阶层流动与地域流动
▪ 关中、山东与江南既是三大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三个独立的 文化区域。三大地域各有其文化中心。文化中心与文化区域 之间通过文化网络联通为一个大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科 举制的实施,这一时期的社会流动相较前代显得更为频繁。 由于士人社会地位的不易维持,就造成了向上和向下的双向 流动。由于士人的迁调、贬谪,或者对于某一个地方的喜好 等原因,就形成了他们在地域方面的广泛流动。
二、隋唐制度的更替与延续
▪ 唐王朝建立之后,基本上沿袭了隋代的制度。在经济制度上,继 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军事制度上,沿袭隋代 府兵制,而隋制则改变西魏、北周兵农分离之府兵制为兵农合一 之府兵制。不过隋时府兵在长期的统一战争中不断扩大,汉族成 分大量增加,民族色彩渐趋消失。在官僚制度上,隋唐均实行三 省六部制,以取代秦汉时的三公九卿制。在选官制度上,唐代在 隋代的基础上再加发展,将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科举制在隋代 和唐初仅是初步定型,在唐代后期及此后诸朝才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胡风的兴盛
▪ 贞观初年,突厥既平,唐政府听从温彦博建议,将突厥人迁 徙到朔方,战俘入居长安者近一万家。而天宝初年,京兆府 户口总数仅三十多万户。
▪ 《法曲》:“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毡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 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 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 唐诗是唐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它不仅滋养着中国人 的心灵世界,也对域外诸国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五节 唐代文学的传承、发展与影响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滋养
▪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艺术特质得到充分的认识,文学体 裁逐步多样化,文学创作也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这都为唐代 文学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唐人则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 础上,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壮丽的文学。
二、五方杂厝与和而不同
▪ 由于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的一些通都大邑渐为各地人杂居 之处,形成“五方杂厝”的局面。
▪ 五方杂厝局面的形成,与隋唐两代在思想上均能持兼容态度 密切相关。
第三节 教育、科举、铨选 与文学
一、官学与私学的新发展
▪ 隋唐统治者都很重视教育,建立起了完善的官学制度。 ▪ 隋唐地方官学也很普及 ▪ 隋唐五代私学亦盛,主要是教授识字读书的普及教育,当然
第四节 中外文化交流及其对 文学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与文化馈赠
▪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 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外来文明经由丝绸之路 不断涌入中国。
▪ 同时,中国的造纸、印刷、纺织、火药、指南针等工艺技术, 绘画等艺术手法,乃至儒道思想,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 方,给西方国家以不同程度的影响。
▪ 唐初历高祖、太宗、高宗、武后数朝,科举制度日趋完善。
三、新机制下的士风
▪ 唐人在入仕之前,多隐居山林、寄居寺观读书。 ▪ 唐代时漫游成为一时风尚,士人在登第之后、入仕之前,往
往需要数年时间等待吏部铨选,因此多用这段时间漫游各地。 ▪ 入幕是唐代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少士人(如盛唐边
塞诗人高适和岑参等)都有幕府生活的经历。 ▪ 唐代诗人的精神面貌在中唐前后有较大的差异。
典散文再一次焕发光彩。 ▪ 唐传奇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成熟 ▪ 中唐以后出现了文人词 ▪ 此外,唐代出现了变文这一新的文体。
三、唐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 不仅是前代艺术经验充分累积后的大繁荣,又为中国文学的 未来发展开拓出新的疆域。
思考题:
▪ 1.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 2. 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的关系如何? ▪ 3.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唐代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