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
《桥》教学教案设计——探究文本叙事结构及技巧

《桥》教学教案设计——探究文本叙事结构及技巧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桥》的内容,把握文本的叙事结构。
2. 分析文本中的叙事技巧,如悬念设置、情节推进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文本叙事结构的分析。
2. 文本叙事技巧的识别与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文本中的叙事手法。
2.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吸引力的叙事文本。
教学准备:1. 课文《桥》的打印稿。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课文《桥》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叙事结构,激发学生对文本分析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桥》,理解故事情节。
a.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b. 文本的叙事结构是怎样的?c. 文中运用了哪些叙事技巧?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2.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叙事结构和技巧。
3.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文本中的叙事技巧,如悬念设置、情节推进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叙事结构和技巧。
2.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加深对叙事结构和技巧的理解。
五、创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创作一篇短篇故事,运用所学到的叙事结构和技巧。
2. 学生现场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桥》的叙事结构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叙事技巧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创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堂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叙事结构和技巧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桥》的教学设计与说明

《桥》的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设计与说明:《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和修辞手法。
3.提取文中的相关素材进行创作表达。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通过课前准备的图片和音频,引发学生对桥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出示标题《桥》,请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并进行讨论。
步骤二:阅读文本(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直接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记重要内容和疑惑。
3.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理解和问题,辅助他们解决疑惑。
步骤三:理解课文(30分钟)1.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通过这个主题表达什么?2.让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想法。
3.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
步骤四:修辞手法分析(2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例如对比、拟人、排比等。
2.让学生找出例子并解释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3.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帮助表达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步骤五:创作表达(30分钟)1.让学生以《桥》为主题,在小组内进行创作表达。
2.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素材和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3.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步骤六:总结(10分钟)1.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对于《桥》有了什么新的理解?你学到了什么?你喜欢这篇课文吗?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发现。
教学延伸:1.让学生背诵《桥》中的其中一段或者整篇课文,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桥》片段教学设计

《桥》片段教学设计片段教学内容:本片段教学内容课文7-23自然段。
片段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从而逐步丰满学生对人物的认识;3.通过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和品质。
片段教学重难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片段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夺命的洪水,惊慌失措的人们,乱哄哄的场面,死亡在一步步逼近,但最后乡亲们都得救了,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出老支书二、品读老汉(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明确神态描写;2.品“山”;3.感人物品质;4.联系老汉,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5.读出老汉的“镇定威严”。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1.明确语言描写;2.喊了几句话?分别强调了什么?3.思考“党员排在后边”的原因;4.感人物品质;5.通过感叹号感人物形象,在读中升华情感;6.体会句子结构,并在读中感受其妙处。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明确动作、语言描写;2.小组交流讨论:a.找出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的动词;b.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3.感人物品质;4.读出老汉的“凶猛”(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明确动作、语言描写;2.品“推”字;3.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联系上句。
感受一“揪”一“推”4.读出深深的父爱;5.男女生读“一揪一推”感人物形象(5)文本对比:突出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设计意图】叙事离不开写人,阅读小说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人物的特点。
本环节教学是本课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等句子,与文本潜心对话,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三、教学总结:最后桥塌了,但乡亲们都得救了。
《桥》课文教案通用5篇

《桥》课文教案通用5篇教师若希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应从教案的编写开始努力,教案是教师规划课堂的指南,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桥》课文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桥》课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知人论事角度出发,要简单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然后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如何启发学生将展开联想与想象后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1、自读法:将教师点拨与学生自读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配乐朗诵,将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3、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展开联想与想象,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二、明确目标,导入新课配乐展示四季不同的雨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感受雨的气息,提高学生对赏析本文的兴趣。
今天,我们进行一个联想与想象的训练。
所谓联想与想象是指读者选定了主要的鉴赏切入点后,随着作者的行文思路,面对文章中的情与景,进行主观的体验与感受,要么由此及彼,要么由表及里,要善于通过比较,进行发散思维,从而使阅读内容经过读者自己的再创造而得到拓展与丰富。
就让我们利用这种鉴赏方法来品读刘湛秋先生《雨的四季》,来感受不同季节雨的性格吧!三、作者介绍刘湛秋,当代诗人。
1935年10月生。
安徽省芜湖市人。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四、整体感知,鉴赏文章(一)朗读课文配乐,教师范读2—5段,要求同学在听的同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并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思想情感。
《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

《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桥》语文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涉及到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
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话美育渗透。
【学生分析】由于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不会十分了解,加之本单元大多是一些说明文,而本文又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学生对于文体也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要在课堂上多加解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直面生活中风波,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了解作者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说出,由这个圆可以想象到什么?导入词: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同是一个圆,众说纷纭,同是一棵树,画家想到的是它给人的美感;商人看到的是它能卖多少钱;木匠看到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家具;而一只虫子看到的它的味道如何。
同是桥,普通人看到的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作为桥梁专家的茅以升看到的是它有何特点,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而一位画家会如何看待它呢?我们一齐声朗读《桥之美》,看看画家吴冠中是如何看待桥的。
出示思考问题:1、课文的主要写什么?2、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以“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回答。
(教师指导:看了第二段后,我发现,桥之美,美在具有给画的形式美。
)明确: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美在风雨桥形成形式独特;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
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
《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欣赏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造型特点,了解、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用绘画粘贴等形式表现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
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了解学习有关桥的资料、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看哪位同学课前预习最好。
2、出示抢答问题(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那一年?谁知道我国第一座桥建在什么地方?(教师解答)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什么桥?生: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3)我国还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桥,你们知道吗?(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幻灯片)生: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4)我国有很多桥,世界上的桥就更多了,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长的桥在哪个国家?世界上最长的桥叫什么名字?生:世界上最长的桥是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庞恰特雷恩湖堤道(5)我们的家乡滨州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桥,请说说?生:公铁大桥、公园里的桥、各式各样的天桥、立交桥等。
(评析: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桥的有关知识。
以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发展阶段1、家乡的桥很多,建在不同的位置,请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它们的用途是什么?生: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2)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生讨论,师出示课件)相同点:生:桥梁由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以及桥梁防护建筑物组成。
《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桥》优秀教学设计《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无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桥》优秀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桥》教案(精选14篇)

《桥》教案(精选14篇)《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检查阅读效果:(1)读词述文:承载颠簸袖珍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会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
(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四、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一、诱思导学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
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桥》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桥》教学设计《桥》教学设计(通用10篇)《桥》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二、教学重点: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题“桥”所蕴含的意义。
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揭题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
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
齐读)(2)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板书:洪水老汉)(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学生交流)(1)反馈评价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2)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3)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从“跳舞”一词里,你读懂了什么?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桥》 教学设计片段

桥》教学设计片段桥,不仅因为它窄,更因为它摇晃,随时可能断裂,让人难以想象。
这样的桥,你敢走吗?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句话。
3、“狂奔”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划出描写“水(板书‘水’)”的句子。
交流呈现:水在狂奔,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
①.指名读,评价②.同学们,刚才这位孩子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分明强调了哪个词?[狂奔(板书)]③.我想请问一下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要把这个词给强调出来?(想突出水流湍急,声音大。
)④.是呀,水流得好快,好猛,好狂啊。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⑤.这样的水,让人想起什么?(猛兽)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哪个词给了你这种“猛兽”的感觉?⑥.哪个词带给你了这种感觉?(咆哮)听老师来读一读(突出强调“咆哮”)。
⑦.你从“咆哮”这个词中还感受到了什么?(水流湍急,声音震耳欲聋。
)于是这条狂奔的河,成了这座“危桥”上最后的一道难关。
改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的写法。
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等词汇。
2.感受“桥窄、人乱、水猛”,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
3.理解“桥”的第一层含义——窄木桥、生命桥。
4.设置悬念,引发阅读期待,为第二课时埋下伏笔。
活动三:走近“这座桥”1.“窄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引号划出描写“桥”的句子。
交流呈现: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①。
指名读,评价。
②。
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分明强调了哪个词?(“窄”)③。
我想请问一下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要强调这个词?(想突出桥窄,人们要通过非常不容易,很危险。
)④。
是呀,这座桥真的很险,很窄。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⑤。
或许这是一座早已弃之不用的桥,或许平时根本没有人从桥上走过。
但是今天,在今天的黎明,人们不得不关注这座桥。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哪个词给了你这种“不得不关注”的感觉?⑥。
哪个词让你有这种感觉?(“只有”)听我来读一读(突出强调“只有”)。
《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增强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担当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桥》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与应用。
3. 写作练习:以《桥》为素材,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桥》的文本和相关图片。
(2)准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资料。
2. 课堂导入:(1)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桥》。
(2)简介课文《桥》的作者和背景。
3.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4. 词汇和句型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新词汇和句型。
(2)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桥》为素材。
(2)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
2.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口语练习,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桥》的文本。
2. 与《桥》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词汇和句型的学习资料。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策略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英语,提高语言能力。
《桥》教学设计(15篇)

《桥》教学设计(15篇)《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
”“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促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说明】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
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
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
《桥》优秀教案推荐8篇

《桥》优秀教案推荐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桥》优秀教案推荐8篇编写良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教案可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桥》优秀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课文《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课文《桥》教学设计课文《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桥》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救人、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精神。
3、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2、今班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抗洪救灾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评价,并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一)感受洪水的疯狂肆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做出标记。
2、出示课件(课文1—6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像泼。
像倒。
”为什么独立成句?指导朗读。
3、指名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描写洪水的句子。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学生齐读。
再次感受洪水的疯狂、肆虐。
过渡:面对这样的洪水,你心情怎样?那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人们的?(二)感受人们的惊慌、恐惧。
1、指名朗读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件。
2、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放进句子中去。
3、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人们几乎疯狂崩溃,失去了理智。
这时,人们发现了什么?4、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师相机出示描写桥的句子。
过渡:这样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怎么能承受得了人们疯狂的拥挤踩踏。
这时的人们急需什么?(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出示学习菜单:“自由朗读7—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老汉?用几个词概括你对老汉的评价,并在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桥》优秀教学设计

《桥》优秀教学设计《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桥》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句子: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理解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
课前:常规积累:出示成语: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学生读一读,丰富学生的积累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桥。
对于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都见过什么桥?指名说。
2、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座桥,一座没有钢筋水泥的桥,但却是一座无比神圣的桥,一座令人震憾的桥,它就是生命桥。
板书:生命3、齐读,再读。
“生命桥”4、读了两遍后,心里一定有许多的疑问吧?(暂且保留)二、初读感知。
1、看,(出示斑羚图片)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它们善于奔跑,具有高超的跳跃技巧,然而此刻――后面有猎人的追捕,前面是悬崖,尽管它们有高超的跳跃能力,也无法跳过那么宽的山涧,它们面临着――(面临着绝境,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2、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来,打开书,带着刚才的疑问自由读课文。
三、深入文本,悟情明理。
1、读完课文,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2、一个故事,一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是感动,是泪水而亲眼目睹这一切,亲身经历这个故事的猎人,他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⑴指名读。
“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
”(课件出示)⑵齐读。
3、到底是怎样的情景让那些以捕杀动物为生的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那些令人感动的情景找出来,说一说它为什么令人感动。
可以在旁边作出标注,也可以互相讨论。
4、汇报交流:A、“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 (课件出示)是怎样的奇迹呢?这震撼人心的一幕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1)“刚好”感受老羚羊估算之巧,感受奇迹。
(2)“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引导要点:鸟儿没有了翅膀就等于没有了生命,此刻老羚羊就像断翅的鸟,他为子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桥》教学设计精选篇2

《桥》教学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
教师板书:赵州桥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二、自读课文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3、检查自学情况(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五、指导书写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二段:(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
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
长沙市雨花区天华寄宿制学校方琼电话
一、教材分析:
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
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抓住“揪”、“推”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简洁而丰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理解“拥戴”初步感知人物的高贵品质
1、导语:突如其来的山洪像一匹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袭向村庄,惊醒了熟睡的人们。
人们四处逃窜。
可是,东面、西面、南面都没有路了,仅仅只剩下北面这座窄窄的木桥,正当所有人跌跌撞撞拥向木桥时,有一个人站在了木桥前,指挥大家。
这个人是谁呢?(生回答:老汉/村支书)
2、这个老汉是受到全村人拥戴的老汉。
(板书“拥戴”)谁能说说
“拥戴”的意思?(生说:拥护爱戴)
3、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全村人拥戴老汉?(生说:人们停住脚,
望着老汉。
竟没人再喊……)
这可是危险紧急的时刻,这里可只有一条路能让大家逃生呀!但是,大家都听从老汉的指挥,让我们感受到全村人确实很——(生读“拥戴”)——老汉。
二、品读“拥戴”,猪猪老汉的动作更深层次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
点和高贵品质
1、同学们,今天,在这窄窄的木桥边发生的一幕让全村人更拥戴
老汉了,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是什么使全村人更拥戴老汉了。
(生读)
2、汇报交流
你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吗?(生: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3、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15自
然段)
指名读
最能体现老汉这种精神的是哪个字?(生说“揪”)
4、指导朗读、感悟
(1)老汉揪出的这个小伙子是谁?
(2)老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揪出自己的儿子?
(3)他把儿子从哪里揪到了哪里?
(4)他为什么要揪出自己的儿子?
(5)他是怎样揪出自己的儿子的?你从哪儿知道的?(老汉说话的语气)指名读
(6)看着文章的插图,请你仔细观察老汉的表情,从他的表情中,你看到了他是怎样揪出自己的儿子的?(指名读、齐读)(7)可这小伙子是他的儿子,他的亲生儿子呀!但是,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他却将自己的儿子揪出来,为的是让乡亲们能
够得救,正是为了救更多的乡亲,所以老汉才突然冲上前,
揪出儿子,大声地吼道:(生读“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
后面去!”
5、老汉这一揪,把儿子从哪里就到了哪里?
(生说:从队伍前揪到了队伍后)
在这危急时刻,儿子早一秒钟上桥,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可是老汉却把他揪了出来,这一揪,不仅仅是把他从队伍前揪到了队伍后,更是把他从哪里揪到了哪里?
(生说:从生命线揪到了死亡的边缘)
6、多狠心的老汉呀!难道他不在乎儿子的生死,难道他不爱自己
的孩子吗?
7、你从哪里读出了他对儿子的爱?从哪个字读出了他对儿子的
爱?(生说:推)
8、老汉是怎样推的?这一推推出的是什么?(用力推,推出的是
浓浓的父爱)
9、老汉又一次“吼道”,但是这一声吼,绝不是责骂,是什么呢?
(生说。
指名读、齐读)
10、在只剩下自己和儿子时,他用尽全力,将儿子推上桥,简单的
五个字,一个动作,他将最后一线生机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哪怕这生机已经渺小得不能再渺小。
可是,就在这时,一声轰响,一个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发生了——老汉和儿子都被滚滚的洪水吞没了。
三、总结
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汉呀!正是因为有了他的指挥,窄窄的木桥拯救了全村人的生命,所以他得到了大家的——(生读)拥戴!就是这样一位舍己为人的老汉,在儿子和乡亲们之间,他选择了牺牲儿子,在自己和儿子之间,他选择了牺牲自己。
他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也只有这样的人,他才配得到全村人的——(生读)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