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2)

合集下载

第02章__食品毒理学基础

第02章__食品毒理学基础
–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和易感性增高。
2.1.4 毒作用生物学标志
• 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biological marker)是指针对通过生物 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
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 分为: –接触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exposure) –效应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effect) –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 大于10μm的颗粒在上呼吸道被阻;
– 5μm以下的颗粒可达呼吸道深部; – 小于0.5μm的颗粒易经呼吸道再排出; – 小于0.1μm的颗粒易沉积于肺泡壁。
2.3.4 代表性化学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关系
2.3.4.1 苯并芘 –简称B(a)P,又名3,4-苯并芘,分子式C20H12; –无色至淡黄色、针状、晶体(纯品); –熔点178℃,沸点495℃,高熔点高沸点化合物;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
• 瑞士医师Paracelsus 指出: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 物的物质,只是剂量决定了它是毒物还是药物。
分类: • (1)按其来源:分天然、合成和半合成;
• (2)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工业化学品、
食品中的有毒物质、环境污染物、日用化学品、农 用化学品、医用化学品、生物毒素、军事毒物; • (3)按其毒性强弱分:剧毒、高毒、中毒、低毒、 微毒。
2.3.4.5 苏丹红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
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
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
性作用。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 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Ⅰ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 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2. 毒素(Toxin)
是毒物的一种,是由活的生物有机体产生的一类特殊毒物。


由植物产生的能够引起人及动物中毒的物质称为 植物毒素 (Plant toxin) 由动物产生的能够引起人及动物中毒的物质称为 动物毒素 (Zootoxin)。 一般由低等动物产生,如蛇、蝎、蜂、蟾蜍。


由霉菌产生的能够引起人及动物中毒的物质称为 霉菌毒素 (Mycotoxin) 由细菌产生的能够引起人及动物中毒的物质称为 细菌毒素 (Bacterial Toxin)
细菌毒素又分为两类:

存在于细菌细胞内的毒素,称为 内毒素(endotoxin)。

由细菌细胞合成后排出菌体外的毒素,叫外毒素(exotoxin)
在动物毒素中,凡通过叮咬或刺蛰释放的毒素叫毒液

(Venom)


3.中毒(toxicosis, intoxication)
毒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相应的病理过程叫中毒。
DER、DRR常用曲线表示:
以剂量为横坐标,以效应或反应强度为纵坐标,描点, 可绘出一条曲线,此即DER或DRR。

曲线型一般有三种:
100
反 应 强 度 (% )
100
50
死 亡 率 (%)
剂量
50
0
剂量
图 2-1 直线型
图 2-2 抛物线型
100
100
50
死 亡率(%)
10 20 30 40 剂量(mg/kg) 50 60
二、毒性与剂量的概念
1.毒性(toxicity)
也称毒力。是指某种毒物对机体的损害能力。某种物质对 生物机体损害能力越大,说明其毒(性)力也越大。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食品毒理学英文名称:Food Toxi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选修时:32 学学分:2.0适用对象: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安全与检验检疫)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仪器分析二、课程简介食品毒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考试课。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的自学与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或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扩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Food Toxicology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nd the elective course for those of Food Science.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acquired knowledge of Food Biochemistry before they study the course. The aim of the course is to teach students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from thetoxicological point of view. Students are also required to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he discipline. The course attends to train the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concrete conditions in real life and make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work.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了解食品毒理学的性质、内容、任务和地位。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11英文名称FoodToxicology课程说明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11英文名称FoodToxicology课程说明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21英文名称:Food Toxic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毒理学的观点出发,深入理解食品中内、外源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会本专业基本科研方法,了解学科发展方向,为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要打下基础。

亦为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际工作中进行安全性评价、制订有关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奠定基础。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学分.学时为33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5. 建议先修课程在学习该门课程前,应先学习或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艺学》等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食品毒理学》,李建科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年(2)《毒理学基础》(第四版),王心如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

参考书目:(1)《食品毒理学》,杨晓泉主编,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2)《食品毒理学》,张深固主编,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实用食品毒理学》,吴坤主编,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4)《动物性食品毒理学》,梁兆年主编,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5)《食品毒理学》,杨晓泉主编,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6)《毒理学基础》(第二版),周宗灿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毒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李寿祺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8)《遗传毒理学》,印木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食品毒理学必考知识点

食品毒理学必考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RH=化学物质 ROH=代谢物第一节食品毒理学概念传统概念:研究外源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引起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概念: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医学的基础上,研究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机体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微生物评价、危险管理的科学。

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鉴定,评价)机制毒理学(毒性物质机理)管理毒理学机制毒理学资料的作用:1、证实与人类相关的实验动物中所观察到的损害作用2、证实与人类无关的发生于实验动物中的损害效应3、设计和生产较为安全的化学物质以及合理治疗中毒4、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的了解第二节毒理学简史①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②启蒙时代毒理学③现代毒理学第二章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及其分类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低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分类: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①工业化学品②食品添加剂③日用化学品④农用化学品⑤环境污染物⑥医用化学品⑦生物毒素⑧军事毒物⑨放射性物质二、毒性及其分级毒性:RH→机体→损害能力两种物质在同等剂量下,对机体损害能力大,毒性大两种物质在同样指标下,剂量小对机体损害大,毒性大∴剂量决定毒性大小影响毒性大小的因素:①剂量②接触途径[口,呼吸道,皮肤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神经组织)]③接触期限、速率和频率吸收系数=入血量/接触量接触期限:①急性②亚急性③慢性。

频率大于生物半衰期:毒性小选择毒性:一种化学物质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损害或者只是对机体某一组织器官产生损害而对另一组织器官不产生损害,这样的毒性叫做选择毒性。

化学物质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1、物种的细胞差异2、不同物种或器官对化学物质的生物转化过程存在差异3、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的亲和力存在差异4、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三、毒作用及其分类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在(靶器官)作用部位存在一定剂量或时间后产生不良作用(毒作用→RH→ROH)毒作用(毒效应或不良反应或有害效应)RH(ROH)特点:①表现出各种功能障碍②应激能力下降③维持机体的稳态能力下降④对环境中的其他有害因素敏感性增高分类:①速发于迟发作用②局部与全身作用③可逆与不可逆作用④过敏性反应(变态反应)⑤特异体质反应⑥高敏感性与可耐受性1、速发于迟发作用:机体接受化学物质之后经过一定时间间隔才表现出的毒性效应2、局部与全身作用:发生质经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各个组织的毒性作用,即在局部也在全身作用3、可逆与不可逆作用:停止接触发生物可恢复。

食品毒理学第二章

食品毒理学第二章

MAC是对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规定的限值。
安全限值
即卫生标准,是对各种环境介质(空气、土壤、 水、食品等)中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有害因素规 定的限量要求。 在低于此种浓度和暴露时间内,对个体或群体 健康的危险是可忽略的。
每日容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 指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入体内的特定化学物质 的总量。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
内剂量(internal dose):已被吸收进入体内的量。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送达剂量(delivered dose) 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
mg/kg(食物中) mg/L
浓度单位(如:空气、水中)
二、效应、反应和剂量-反应关系
轻则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多汗、无力、胸 闷、视力模糊、胃口不佳、呼吸困难、精神恍惚、腹疼、 腹泻等毒蕈样症状。重则出现昏迷、抽搐、肌肉震颤、呼 吸困难、麻痹等神经系统受损。
“苏丹红”
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常作为一种 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 地板等增光方面。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 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 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 现有致癌性,列为三类致癌物。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毒性上限参数 : 急性毒性试验中以死亡为终点 的各项毒性参数。 毒性下限参数 : 观察到有害作用最低水平及最 大无有害作用剂量,可以从急性、亚急性、亚 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中得到。

食品毒理学 (2)

食品毒理学 (2)

第一章绪论1.食品毒理学: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食品可能存在或混入的外源性物质(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极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价,制定这些物质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标准,最终达到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

2.食品毒理学研究内容: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或混入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在食品内外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以及降解过程及降解产物等;(即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接触相)②外源性物质随食品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的分布、代谢转化、排泄过程及毒物代谢动力学规律;(即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动力学相)③外源性物质对机体造成的毒性损害及中毒机制研究;④安全性毒理学评价;⑤食品中有害因素的危险性评估。

3.(简答)毒理学的研究方法: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两大方面;而实验研究又可细分为整体实验方法和体外试验方法。

1.整体动物试验方法(体内试验):动物实验是食品毒理学发展最早、应用最广的方法,是进行食品毒理学相关研究的主要手段。

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小鼠是传统的食品毒理学常用的实验动物。

2.体外试验方法(1)微生物试验:毒理学中典型的微生物试验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又称Ames试验。

●检测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多在整体动物进行,例如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等。

●哺乳动物体内试验是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其结果原则上可外推到人;但体内试验影响因素较多,难以进行代谢和机制研究。

(2)哺乳动物体外试验:分以下三个水平。

1)器官水平(游离器官):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两种方法。

2)细胞水平:细胞培养是在多科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的技术。

3)亚细胞水平:即细胞器水平检测。

毒理学中经常制备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微粒体。

⏹体外试验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毒理学研究,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作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二章

30
5.特异体质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系由于遗传因素所致的对
某些化学物质的反应异常。
31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化学物质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 既有损害作用又有非损害作用。但在许
多情况下,区别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
比较困难,尤其在临床表现出现之前更 是如此。
(biomarker,biological marker) (生物学标记或生物标志物)是指针对
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
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 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可分为接触生 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 学标志三类。
42
1.接触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exposure) 是对各种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存 在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它们与 内源性物质作用的反应产物的测定值,
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
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target organ)。
39
许多化学物质有特定的靶器官,另有
一些则作用于同一个或同几个靶器官,这
在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同系物或同 类物中更为多见。另外,在同一靶器官产 生相同毒效应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机制可 能不同。
40
七、生物学标志
等方面的异常或病理组织学方面的改变,
可反映与不同靶剂量的化学物质或其代 谢产物有关的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45
早期效应生物学标志:化学物质与组织
细胞作用后,在分子水平产生的改变。 结构和功能改变效应生物学标志:化学物
质造成的组织器官功能失调或形态学改变。
疾病效应生物学标志:与化学物质导致机 体出现的亚临床或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常用

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No Image
第 (二) 最大无作用剂量

节 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dose,ED0)
表 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

毒 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
性 常
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No Image
第 三
毒理学试验能够确定的是未观察到损害作

用的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表 示
NOAEL)。
毒 性
NOAEL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制订

化学物质的安全限值时起着重要作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乙酸乙酯
7.0
对二氧乙 圜
7.5
硝基丙烷
5.8
四硝基甲 烷
0.1
二乙烷
3.0
3.0
1.5
0.5
5.0
-
0.5
-
0.2
0.1
0.1
0.003
0.003
2.0
2.0
0.25
摘自《卫生毒理学基础》徐厚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量的剂量轴

返返回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基本概念

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基本概念
7
选择性毒性的原因
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
的蓄积能力不同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
转化能力不同
磺胺对细菌有选择毒性 小鼠对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甲醇致盲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所造成损害的 修复能力不同
毒物毒性的大小,通过生物体所产生的损害 性质和程度而表现出来,可用动物实验或其 他方法检测。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的定义
指摄入了还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 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 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 病。
摘自: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
甲醇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在眼房水和玻璃 体液内的甲醇经过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甲醛,抑制视网 膜氧化磷酸化过程,使不能合成ATP,细胞发生变性,致使视 网膜和视神经病变,引起视神经萎缩,最终导致双目失明8。
3.中毒(toxication,poisoning)
中毒:指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 或器质性的病变。
─ 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effect)是指在一次或多次 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 毒性作用。
13
按毒作用发生的部位分类
局部毒性作用(local toxic effect)是指某些 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接触部位直接造成的损 害作用。
如接触具有腐蚀性的酸碱所造成的皮肤损伤, 吸入刺激性气体引起的呼吸道损伤等。
16
按毒作用的性质分类
一般毒性(general toxicity):指化学物在一定 的剂量范围内经一定的接触时间,按照一定的 接触方式可能产生的某些毒作用

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基本概念

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基本概念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
39
危险度评定 (risk assessment)
指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观察、毒理学试 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 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 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判断损害可 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分为四个阶段:危害识别、剂量-反应关系 评定、暴露评定、危险度表征。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
36
安全性与危险性
危害性(risk):也称为危险度,指在具体 的暴露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对机体、系统或 (亚)人群产生有害作用的概率。 危险度:绝对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
可接受的危险度(acceptable risk):指 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 的危险度。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 12
梭曼
微弱水果香味的无色液体,化学名甲氟 磷酸异己酯。 1944年,德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查 德· 库恩博士首次合成了梭曼,但未及生 产,苏军就占领了工厂。 梭曼的毒性比沙林大3倍左右。 人若吸入几口高浓度的梭曼蒸气后,在 一分钟之内即可致死,中毒症状与沙林 相似(呼吸衰竭)。
甲醇:体内代谢形成甲醛及甲酸盐,最终形成CO2 和水;但眼睛缺少相应酶类(无法代谢),故甲醇 已造成双目失明。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 32
影响毒性的因素
(4)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致损害的 修复能力的差异。
如:N-甲基-N-亚硝基脲:诱发大鼠胸部肿 瘤,而肝脏无损(解毒)。 选择毒性反映了生物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使毒理学动物试验结果外推至人发生 困难。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
9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条件下,预期一生中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 变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可低至不能检出的程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主目录
返回 返回
关于安全限值还有一些概念
尽可能低的合理摄入量:(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评估最大日摄入量:(EMDI,Estimated Maximum Daily
性最小有作用剂量与慢性最小有作用剂量的比值, 表示为: Zch值大,说明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 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 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第四节 安全限值
安全限值即卫生标准,是对各种环境介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最小有作用剂量(acute threshold dose,
Limac)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
慢性最小有作用剂量(chronic threshold
dose,Limch)则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常 用 指 标
LD0和LD100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 的依据。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四)半数致死剂量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常 用 指 标
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指化学 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又称致死中量。
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 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 基础标准。例如,滴滴涕(DDT)的LD50 为300mg/kg 体重(大鼠,
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 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 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三、毒作用带
(二) 慢性毒作用带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常 用 指 标
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Zch)为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常 用 指 标
(二)最小致死剂量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
LD01)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
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从理论上讲,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阈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TLV)为美国政府工
第 四 节
业卫生学家委员会(ACGIH)推荐的生产车间空气 中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

为绝大多数工人每天反复接触不致引起损害作用
安 全 限 值
的浓度。 由于个体敏感性的差异,在此浓度下不排除少数
工人出现不适、既往疾病恶化、甚至罹患职业病。
化学物质的安全限值时起着重要作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常 用 指 标
对于同一化学物质,在使用不同种属 动物、染毒方法、接触时间和观察指
标时,往往会得到不同的LOAEL和
NOAEL。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maximal residue limit),也称最高残留限量。
是指允许在食物表面或内部残留药物或化学
物质的最高含量(浓度)。
具体来说,是指在屠宰或收获以及加工、贮 存和销售等特定时间内,直到被人类消费前, 食物中药物或化学物质残留的最高容许量或 浓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第三节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一、致死剂量
(一)绝对致死剂量(LD100)
(二)最小致死剂量 (MLD或LD01)
(三)最大耐受剂量 (MTD或LD0)
(四)半数致死剂量 (LD5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常 用 指 标
(一)绝对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是 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 最低剂量或浓度。 如再降低剂量,就有存活者。但由于个体差 异的存在,受试群体中总是有少数高耐受性 或高敏感性的个体,故LD100常有很大的波动 性。实际意义不大。
计算:一种情况,仅粮食中有马拉硫磷残留
0.05mg/kg×60kg×80% 则:粮食中马拉硫磷的 MRL= ≈ 5.33ppm 1.0kg×
450 1000
第二种情况:粮食、蔬菜中均有残留。 0.05×60×80% 则:粮食蔬菜的 MRL= ≈3.0ppm
450+350 1.0× 1000
三、阈限值
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Provisional tolerated
weekly intake); 每日推荐摄入量:(RDI,Recommended daily intake); 理论每日最大摄入量:(TMDI,Theoretical Maximum daily intake)。
较大的波动性。
由于不同动物物种品系、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的途
径和方式都可影响外源化学物的LD50,所以表示LD50
时,必须注明试验动物的种类和接触途径,如果其毒 性存在性别差异,还应说明试验动物的性别。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常 用 指 标
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
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 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常 用 指 标
毒理学试验能够确定的是未观察到损害作
用的剂量 (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 。 NOAEL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制订
经口)。
LD50 数值越小,表示外源化学物的毒性越强; 反之,LD50 数值越大,则毒性越低。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常 用 指 标
50是一个生物学参数,受多种因素影响。 LD 对于同一种化学物质: 不同种属的动物、不同的接触途径、不同性别、 年龄、实验室环境、喂饲条件、染毒时间、受
毒理学试验中获得的是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
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LOAEL)。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常 用 指 标
(二) 最大无作用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dose,ED0)
MRL 一般以ppm或ppb表示。 1976年,WHO决定将Tolerance(容许量)改为: Maximal residue limit(MRL),即最高残留限量。
并确定用mg/kg表示,而不再用ppm表示,但容许
量和ppm仍广泛应用。
容许量是根据日许量(ADI)计算的: ADI(mg/kg· bw.d)×平均体重(kg) MRL=
单位:mg/kg.bw.d
人体 ADI 0.001 0.0025 0.004 0.005 0.005 0.01
农药名称 六氮苯 乐果 代森类 克菌丹 艾氏剂 狄氏剂
人体 ADI 0.0006 0.02 0.025 0.125 0.0001 0.0001
二、最高容许残留量
第 四 节
安 全 限 值
最高容许残留量(MRL, tolerance level or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四、参考剂量
第 四 节
安 全 限 值
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RfD)由美国环境保护局 (EPA)首先提出,用于非致癌物质的危险度评价。 为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食品等)中化学 RfD 物质的日平均接触剂量的估计值。
人群(包括敏感亚群)在终生接触该剂量水平化学
人终生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健康没有任 何已知的各种急性、慢性毒害作用等不良影响 的剂量。 单位用mg/(kg体重· d) 表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ADI=NOAEL/SF
WHO 和 FAO 规定的一些农药残留的人体 ADI 值
农药名称 甲基 1605 1059 DDV DDT 1605 西维因
( 一) 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dose, MED) 也称为阈剂量 (threshold dose)。
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
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返回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常 用 指 标
人每日食物总量(kg)×食物系数(%)
*食物系数:是指被测所制定食物占食物总量的百分率。
举例:食物中马拉硫磷允许量的制订 经试验已确定马拉硫磷的人体ADI=0.05mg/kg.bw.d 假定食物中马拉硫磷的人体吸收率为80%,平均60kg体重的
人每日进食1000g各类食物。
食物结构为:粮食450g,蔬菜350g,其它食品20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