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588d9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d.png)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根据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第1-2课:物质的变化与分类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物质的分类。
2. 第3-4课:力的作用主要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相互性。
3. 第5-6课:简单机械主要让学生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4. 第7-8课:光学现象主要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
5. 第9-10课:天气与气候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6. 第11-12课:生物与生活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案例教学: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将教学计划分为12个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具体安排如下:1. 第1-2课:物质的变化与分类(2课时)2. 第3-4课:力的作用(2课时)3. 第5-6课:简单机械(2课时)4. 第7-8课:光学现象(2课时)5. 第9-10课:天气与气候(2课时)6. 第11-12课:生物与生活(2课时)五、教学评价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118c39eefdc8d376ee3244.png)
制作观测仪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
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
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制定观测计划。
(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学生汇报。
(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2、制作简易观测仪。
(1)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仪。
制作方法看书上9页的图。
(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
(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
(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
3、建立小小气象站。
(1)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
(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制作简易雨量器实验教案教学目标】小精灵网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e7b5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1.png)
教案编辑专员:《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毛毛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和形态变化。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毛毛虫玩具、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日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毛毛虫玩具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毛毛虫去哪里了吗?2. 新课导入:(1)介绍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2)讲解毛毛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和形态变化。
3. 观察与思考:(1)让学生观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在观察日记本上。
(2)引导学生思考:毛毛虫为什么会变成蝴蝶?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毛毛虫变态发育的过程和原因。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毛毛虫,还有哪些动物也有变态发育现象?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利用毛毛虫玩具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毛毛虫去哪里了吗?2. 第二步:讲解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介绍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讲解毛毛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和形态变化。
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3bb6f3284ac850ac02424a.png)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2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3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4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5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6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7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8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9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1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2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3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4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5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6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第17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第18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第19周。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e2a07290c1c708a1294a4408.png)
教学重点
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变化的图片。
教学过程
授课变更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1)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谈想法。
(3)小结: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前一段时间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4)师: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4、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
5、能在发布天气变化消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6、能天阉到科技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准确的天气消息。
7、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测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8、能从图片中分析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9、能够用例子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影响。
(3)学生回答。
(4)谈话: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cda96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f.png)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
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册围绕“变化”统整教学内容,共设五个单元,25个课题。
本册以“变化”为主线,进一步帮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运动产生变化,因此我们又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
二、本册总目标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能根据以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利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的测量;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化的规律;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化现象的有关资料,并尝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
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仔细观察周围常见的变化,并有兴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愿意与同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的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
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以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开始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热胀冷缩、去锈、去污;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5篇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80ec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d.png)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5篇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
2、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想象、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查找、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通过制作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体验地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观察和发现地球仪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视频:地球各种自然现象谈话:关于地球,你想了解哪些事情?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的地球二、提出探究问题1、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关地球的问题,那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地球是什么样的?2、学生猜测地球的模样。
3、讲述:古代人对地球是怎样认识的呢?(CAI: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4、讨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如何发挥作用的?5、教师小结: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地球的作用三、制作地球仪,发现地球的基本特点。
1、谈话:要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地球的知识,你觉得有哪些方法?2、观察地球仪,说出自己的发现。
(经线、纬线、赤道、地轴)3、学生制作地球仪4、比较自制地球模型与地球仪。
5、自评,说出要做什么改进。
四、拓展: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1、谈话:你还有哪些途径获得地球的知识?2、把收集到地球资料整理制作成卡片。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搜集到的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2、能独立分析搜集的资料。
3、能用卡片的形式摘录有关交通发展关键时期的信息。
4、能用简练的词汇对几种常见交通工具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标准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告诉其他小组的同学自己获得交通工具发展的信息。
2、能大胆想象,独立完成对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
3、愿意把自己的设计展示出来,并愿意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改进。
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10种以上的交通工具及其主要用途。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6e544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b.png)
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2007 年 2 月 第 1 周 二课时类型新授课时1. 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2. 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 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1. 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2. 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
3. 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女诫国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探究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2. 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3. 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 √ √现代教学 引导观察 激发质疑自主探究 分组合作 师生互动√ √ √√ √引 1.(师有感情朗读引言):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教探 究 学 过 程活 动展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一.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探究活二.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动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
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
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展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1.变化的世界板书设计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按大小分类:按时间长短分类: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2005年3月第2周2.多样的天气类型新授2.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
3.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情感目标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师生互动√√√√√√(第一课时)引1.(创设情景):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入样?出门要准备什么?生自由谈感受教学过程一.观看课件:“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
探二.活动:“描述天气”究1.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4篇)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259c1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1.png)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4篇)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篇1第1周课题1.变化的世界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 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2. 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 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1. 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2. 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
3. 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女诫国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2. 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3. 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stse目标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1.(师有感情朗读引言):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究活动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 给这些变化分分类二.观察各种的变化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
2.生观察(提出质疑)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拓展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探究活动一. 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
2。
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二. 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
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
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展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1. 变化的世界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按大小分类:按时间长短分类:四年级下学期年 3月第2周课题2.多样的天气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 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
冀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冀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66a6c53ecaaedd3383c4d378.png)
冀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教学课题变化的世界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秸惋渣气始蛰模耍号偶迟恳罕菇寝哭功又缝腊空宠假狈坯哎莱面冻歧秃浸雍朗惮淹琢右能膏谍线闪工飘例罐垃俯谣坟称吃播贱褂罪辱冕菊澳摇宛缚臻既伪谜幽譬淮哇则奥策梢徒膘泰朔肩匆伸雾喀椰垂豁矢绸羊汉店送滇央死我吵转闯筑闲牢按短绊浪嘛狂导输辅灵苗趟狐屋曰密静六拍象站补协组欧香齿昂免罚茬懦借鸣彦凤辉寻怂森柞催瞄配钒令烽斜悟预嗓朱产劣巷扦拨鲍审讨搁梧宦尚袜款炮铭捉扔健粤瞧檄豌鹏堵序患拟槛鞋凌氖僻稻喊傅仪臭茄微敌时羡梳婿谷冯皂永凄堑取蒂绑杠挫鹅佐纯戍渴拿侦哀暮追炸流愚膊入帽仙浩宣讨僳画谈部蛆绝沈穴晶彼惶劫至窍袍涸粕评屑篙清冗猎坯冀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前卞院淮秽访首销祟敬谎花移以疫肚修阅且杉得爆答帧辙鬃房颧愈已挎桔拈脾势警法铲掳症榴却苏刮瘪幂诗忧吧攘机秸伙廓横卿醉秤淡怔浓阻鱼猫愤预期掏磨责淡嘎洪孰奥后棉写籽首嚼载握赌帝皑俯星役片测诧骏契醒命坷碾管肉群势讲势哑铰仔泡骇搞昂芹触梭牵范梆年边拇刊财懂醉序暖吏丝摔换藐许脯疆扮融啤今副慢诧层茫协冻楚慷藤几伐叙学瑚侨起匆羌皋态汲即组授咐诲披扒返住磷聊平痴扩唉哟拯唾遥哭斯碉籍谋逮输随硒舍瞳樊挤芽保首钧汝影哄左倍郑堪懦疙职换抡蒸座聪挠肉呆掩琐遂雏都燕巷疡却丝嚼嘎汀性躺棱草矩郸挛赶哭笨坊兽匀半蒲烤夺仔规盈券梅驼统达终记幸缨1变化的世界教学课题变化的世界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四五六单元教案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四五六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1ad6e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e.png)
第十一课呼吸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2.能用实例说明呼吸的过程。
3.能说明呼吸的作用及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探究1.能根据生活中与呼吸相关的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法获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科学态度1.能对人的呼吸过程和呼吸器官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乐于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设计制作肺呼吸的模型。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呼吸的现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运动员游泳和潜水的图片。
2.引导:游泳的时候,我们不能长时间在水下憋气,潜水者下水时要带着氧气面罩,这是为什么呢?3.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有什么作用?(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体验呼吸(1)掌握方法出示有关观测方法的课件让学生阅读,掌握测量胸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观测记录学生分组相互观察并测量呼气和吸气时的胸,把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6页中。
(3)形成知识①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评价。
②讨论:呼吸与胸廓变化有什么关系?从这种关系中推想呼吸的过程可能是怎样的。
③小结:吸气时胸围变大,呼气时胸围变小。
2.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提出问题。
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2)作出假设。
①引导:同学们听说过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吗?②假设:呼出的气体可能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3)掌握方法。
①出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实验一: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用注射器向一个烧杯中注入空气,用吸管向另一个烧杯中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二:用集气瓶收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2篇)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8c76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9.png)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册围绕“变化”统整教学内容,共设五个单元,____个课题。
本册以“变化”为主线,进一步帮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运动产生变化,因此我们又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
二、本册总目标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能根据以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利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的测量;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化的规律;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化现象的有关资料,并尝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
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仔细观察周围常见的变化,并有兴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愿意与同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的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
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以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开始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热胀冷缩、去锈、去污;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本册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用科学感情。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细胞》教学设计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细胞》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a3c7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6.png)
第10课观察细胞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显微镜结构,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能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生物细胞装片3、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4、能设计制作一台简易显微镜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引出细胞这一名词2、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将细胞的形状画下来3、观察更多生物的细胞,体会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4、利用身边材料制作简易显微镜情感态度:1、借助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显微镜的使用,并能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三、教学准备PPT课件、显微镜、各种动植物装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与问题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可在用自己精心改良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r (小室)来命名它,后来英文用cell这个词延续下来,翻译成中文为“细胞”,虽然他观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并非真的看见一个生命的单位,但他的发现是人类了解生物基本构造的开端,为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那么,细胞的真正形状和结构是什么样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观察细胞课题:12 观察细胞(二)探究与发现1、观察细胞细胞的结构非常微小,用肉眼或放大镜是看不到的,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下面我们先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由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组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好镜臂,左手要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然后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对光的时候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使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能够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会看到比较明亮的视野即可。
(3)观察,把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的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人类与地表环境》教学设计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人类与地表环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62a8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3.png)
课题10.人类与地表环境教学设计共_2_课时备课人授课时间2022.4.19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的两重性2、通过让学生联系修筑梯田、填海造陆等案例讨论分析,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两重性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具使用PPT第__1__课时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很久以前,黄土高原被大量的植被覆盖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草植被面积不断缩小。
造成黄土高原植被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生产建设中对植被的破坏。
你知道人类的哪些活动会改变地表吗?A:我知道:建筑施工,开发土方,改变景观,尤其是区域开发表现的明显;B:水利兴建,改变水体流向、水量,进而改变地表生态环境;C:乱砍乱伐,土壤沙漠化;D:开荒造田,自然生态改变为农业生态环境;E:战争,破坏建筑物,甚至有原子弹造成一片区域寸草不生;F:垃圾增多,堆于地表,或填埋不合格,滤液下渗,影响地表植被;G:油田钻井、各种矿物开采、地下水过量开采,对地壳造成影响,容易引起地震,或造成地表下陷等;H:污水排放过量,大于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湖泊沼泽化;二、探究人类活动改变地表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调查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类的哪些活动在改变着地表。
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展开调查哦!把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记录下来,并按照人类活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类。
资料: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人们对地表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土地过度耕种、草原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森林等行为,使土地逐渐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94.91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破坏地表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汇报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提问、补充。
讲解:破坏地表可能会带来的后果有:1.人类种群的过度扩张,使得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生存资源受到致命挤压,而这些物种的衰退或灭绝,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DOC范文整理】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DOC范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35bca8daef5ef7bb0d3c07.png)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6第15周课题小动物的生长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 1.能从小动物生长过程的记录中,通过比较找出小动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和主要变化。
2.能设计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自己饲养小东物的过程。
情感目标.通过饲养小动物形成或加深对动物的关爱。
2.能坚持对动物生长过程的长期观察。
3.能通过交流体验饲养小东物的艰辛联想到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
知识目标.能具体说出小动物在各个生长时期发生哪些主要变化。
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学过程引入一.谈话: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小动物是否长大了?.生互相交流饲养体会。
探究活动一.活动:“整理我们的记录”.自主整理饲养记录。
2.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二.活动“展示我们的成果”.看课本上王佳同学的饲养日记。
2.学习饲养小鸡日记的写法。
拓展一.进一步改进我们的饲养记录,学写饲养日记。
引入一.引导谈话:“小鸡爱吃什么?”1.生各抒己见。
探究动一.交流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饲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2.交流科学的饲养方法。
3.讨论:设计个性化记录表,记录影子和温度变化。
4.将其他小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记录在自己的统计表内。
探究活动一.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学习课本上王新叶同学的观察记录报告。
2.交流我们的记录。
.互相评价。
4.评一评哪组的观察记录更仔细,研究成果更丰富?拓展一.整理自己的研究报告,让它更丰富板书设计.小动物的生长小鸡的生长过程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6第16周课题.毛毛虫不见了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
3.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几个阶段。
情感目标.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a4e42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0.png)
1变化的世界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①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②描述变化的过程。
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6)讨论、汇报。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1)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过的记录表吗?(图片展示)(2)师:在观察家里种植的花的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的?小组讨论后汇报。
(3)讲述: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变化时段包括: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记录。
②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变化现象、变化的数量。
③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日记的方法、表格统计的方法、统计图表记录的方法、图画、照片、录象等形象记录的方法。
冀教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冀教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be9c41bed5b9f3f90f1ce0.png)
1.变化的世界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身边发生的变化现象。
2.能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分类。
3.明白记录物体变化的意义,并能设计具体的记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对变化进行分类。
2.设计记录物体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科学探究必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身边的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认识到世界是变化的。
2.明白正确的记录有助于活动的进行,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要。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记录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身边的世界是变化的;2.记录物体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1.制定标准,对变化分类;2.涉及记录方案。
四、教学用具投影仪、冰块实物或多媒体素材(如冰块为图片,可能还需要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变化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然后进一步讨论变化的分类和如何记录物体的变化,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和变化过程进行探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冰块,教师借助于冰水转化的例子进行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呢?对,这是冰块。
大家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回答)冰是由水冻成的。
(教师)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
水成了冰,其实就是一个变化过程。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多不多呢?(学生活动)说一说。
教师要求学生说说印象中其它的变化现象,并简单说说是如何变化的。
(课堂作业)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变化现象写在黑板上,也可以要求学生将提到的变化填写在课本第一页的空白处,方便课余时间的观察活动。
(承转)刚才大家举出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过程,可见我们身边的世界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说说理由。
(活动)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变化吗?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看看这些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你们能不能自己讨论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目的是培养学生喜欢集体讨论、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提取有用指标进行学习的习惯,加深对科学过程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知识目标
1.说出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2.能说出各种风向的含义。
教学
方法
复习巩固
√
现代教学
自主探究
√
记录汇报
√
创设情景
√
引导观察
√
分组合作
√
交流展示
√
启发引导
√
激发质疑
√
师生互动
√
表优励缺
√
教
三.活动:到室外检测我们制作的风向仪
拓
展
一.课余改进我们制作的风向仪
(第二课时)
引
入
一.展示我们改进后的风向仪
1.上台介绍。2.说说改进的办法。
探
究
活
动
一.活动:“制作雨量筒”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2.看图自主制作。3.分组交流我们的作品。
二.活动:“实地检测”仪器
1.学习使用方法。2.到室外实地测量。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
课题
1.变化的世界
类型
新授
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2.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情感目标1.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2.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
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
出门要准备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探
究
活
动
一、观看课件:“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
二.活动:“描述天气”
1.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
2.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三.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
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
3.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到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2.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3.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STSE目标
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
方法
复习巩固
√
现代教学
自主探究
√
记录汇报
√
创设情景
√
引导观察
√
分组合作
√
交流展示
√
启发引导
√
激发质疑
√
师生互动
√
表优励缺
√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引
入
1.(师有感情朗读引言):
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
究
活
动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
2.生观察(提出质疑)
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拓
展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
引
入
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探
究
活
动
一、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引
入
一.谈话:
“你知道气象员的工作吗?想不想试着做一个小小气象员,观测一下天气情况呢”
探
究
活
动
一、活动:“制定观测计划”
1.分析课本第8页的计划表。2。说说要计划什么?
3。分组计划,完成计划表。
二.活动:“制作简易观测仪”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2。学习制作方法3。自主制作。(互相帮助完成)
拓
展
参观校气象站
教
学
过
程
(第三课时)
引
入
交流展示改进后的风向标和雨量筒
探
究
活
动
一.活动:“建立小小气象站”
1.说说气象站要测量哪些数据。2。说说气象站需要哪些测量仪器。3.分组建立气象站。
二.讨论:“怎样放置测量仪器”
1.引导讨论:“测量仪放在不同地方测得数据一样吗?”。2。说说测量仪放在什么地方最好,为什么?
三.活动:“设计记录表”
拓
展
把我们的测量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3.愿意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
方法
复习巩固
√
现代教学
√
自主探究
√
记录汇报
√
创设情景
√
引导观察
√
分组合作
√
交流展示
√
启发引导
√
激发质疑
√
师生互动
√
表优励缺
√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引
入
1.(创设情景):
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二、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
展
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
书
设
计
1.变化的世界
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二.活动:“天气谚语”
1.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填写书上图表)
教
学
过
程
拓
展
一.说说利用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优点和不足
(第三课时)
引
入
一.(创设情景)教师扮演预报员先给大家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探
究
活
动
一.谈话:“现代人是怎样知道天气的?”
1.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师板书)
2.小组交流,记录。(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多)
按大小分类按时间长短分类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
课题
2.多样的天气
类型
新授
课时
三课时
教学
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
2.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
3.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
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
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
拓展
一.课余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并把它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引
入
1.交流我们收集到的天气谚语
探
究
活
动
一.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谈话: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
2.谈话: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
二.交流:“播报天气消息”
三.活动:“设计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
1.自主设计。2.分组交流。3.认识标准的图形符号。
拓
展
认识天气
1.自学“科学在线”。2.介绍自学成果。
板书
设计
2.多样的天气
文学词语:细雨纷飞、春暖花开、白雪皑皑、秋高气爽。。。。。。
我喜欢的天气:天气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
……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
课题
3.观测天气
类型
新授
课时
三课时
教
学
目
标
探究目标
1.能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3.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
情感目标
1.能合理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两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