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
司马迁《垓下之围》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垓下之围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垓下之围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垓下之围》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及翻译
《垓下之围》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及翻译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 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大学语文垓下之围课件
• 垓下之围简介 • 垓下之围的情节分析 • 垓下之围的人物形象 • 垓下之围的艺术手法 • 垓下之围的影响与评价 • 垓下之围的课堂互动与讨论
01
垓下之围简介
垓下之围的背景
楚汉相争时期
垓下之围的故事发生在楚汉相争 的历史背景下,是刘邦与项羽两 大军事集团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 。
政治手腕高明
01
刘邦在垓下之围中运用政治手腕,成功化解了危机,展现出其
高明的政治智慧。
善于用人
02
刘邦善于发掘和利用人才,垓下之围中,他借助张良、韩信等
人的智谋,成功化解了危机。
坚韧不拔
03
刘邦在面临困境时,始终保持冷静和坚定,展现出坚韧不拔的
品质。
其他人物的形象分析
张良的形象
张良作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在垓下之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运筹帷幄之中,决 胜千里之外,展现出卓越的智谋和战略眼光。
对偶
在垓下之围中,作者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对仗等方式 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描绘场景,使得语言更加优美、有节奏感。
05
垓下之围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垓下之围作为古代文学经典,对后世 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创了历 史传记文学的先河,为后来的历史小 说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垓下之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 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和 元素,丰富了文学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
人物刻画
在垓下之围中,作者通过对项羽、 刘邦等主要人物的刻画,使得故 事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加 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
语言特色
生动形象
垓下之围的语言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等,使得语言更加鲜明、生动,让读者感受到垓下之围
《史记·垓下之围》注释、分析
垓下之围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项王军壁①垓下②,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③,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④;骏马名骓⑤,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⑥,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⑦!”歌数阕⑧,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⑨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⑩,麾下⑪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⑫溃围⑬南出,驰走。
平明⑭,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⑮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⑯,迷失道,问一田父⑰,田父绐⑱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⑲,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⑳不得脱㉑,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㉒七十余战,所当者㉓破,所击者服,未尝㉔败北㉕,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㉖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㉗决死,愿为诸君快战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㉙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㉚。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㉛山东㉜为三处㉝。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㉞,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㉟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㊱而叱㊲之,赤泉侯㊳人马俱惊,辟易㊴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垓下之围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_文言文翻
垓下之围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_文言文翻译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垓下之围》原文翻译及注释
《垓下之围》原文翻译及注释文言文《垓下之围》选自文言文阅读,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 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古诗垓下之围翻译赏析
古诗垓下之围翻译赏析文言文《垓下之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 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文言文垓下之围翻译
汉高祖五年,楚汉相争,天下未定。
时项羽困于垓下,四面楚歌,士气低落,形势岌岌可危。
项羽,名籍,字羽,力能扛鼎,勇冠三军。
昔日楚怀王崩,诸侯共立熊心为帝,号曰义帝。
羽因功封为鲁公,后封为霸王,威震天下。
然项羽性刚烈,不恤士卒,好战无厌,终致天下大乱。
及至楚汉相争,项羽自恃勇猛,屡破汉军,然汉高祖刘邦深谋远虑,逐渐壮大。
是时,汉高祖刘邦遣使说项羽,欲以和议结束战事。
项羽大怒,曰:“吾有何罪,而汉王欲和?”遂不听使者之言,继续攻战。
汉高祖五年,汉军与楚军在垓下展开决战。
时楚军粮尽,士卒疲惫,项羽见状,心生一计,欲以奇兵夜袭汉营。
是夜,项羽亲率精锐,衔枚疾走,突袭汉营。
汉军惊慌失措,大乱。
项羽乘机杀入,斩杀汉将数人,汉军士气大挫。
然项羽虽胜,然垓下之围犹在。
汉军四面合围,楚军内外交困,形势愈发危急。
项羽知事不可为,遂召集部下,欲决一死战。
部下皆劝项羽暂且退守,以待时机。
项羽不听,曰:“吾等虽败,然尚有数万精兵,何惧汉军?今日之战,若不胜,吾宁死不屈!”项羽遂率军出战,与汉军激战于垓下。
时楚军虽勇,然汉军人数众多,且士气高昂。
项羽奋战多时,力不从心,遂被汉军围困。
项羽知事已至此,乃对部下曰:“吾今困于此,必死无疑。
然吾虽死,愿尔等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报仇雪恨!”项羽言罢,挥剑自刎。
楚军见状,无不痛哭流涕。
汉军见项羽已死,遂乘胜追击,楚军溃不成军。
自此,楚汉相争之势,已定汉胜。
垓下之围,楚汉相争的转折点。
项羽虽勇,然终究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后人叹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虽死,然其英勇事迹,千古流传,为后世传颂。
垓下之围司马迁
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假设德。
〞乃自刎而死。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 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 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勎起陇亩之中, 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 未尝有也。及羽背关心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 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 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睨天下、目空一切,因此造成他刚愎自用的性格,难和他
人共事。不善於用人,又听信谗言,韩信 、陈平、黥布
等原本都是项羽的部下,但後来却一个一个的离开项羽转
而投奔刘邦,就连身边唯一的亲信─范增也求去,孰不知
这些不为他所用的人正是将来在军事上彻底消灭他的人。
•
少了智囊团在身边的项羽,对於称霸後的局势无法掌
握,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他只想当霸王却没有统一全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 别时路 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霸王别姬
我心中你最重 悲欢共 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 我的泪 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史记?
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 历史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 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八书〔记各种典 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 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 事功〕五个局部,共五十二万字。
为诸君溃围
•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垓下之围课文讲解
垓下之围课文讲解一、背景知识。
1. 楚汉相争的大背景。
-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
各路豪杰纷纷起兵反秦。
项羽和刘邦是其中两支比较强大的力量。
项羽出身贵族,军事才能卓越,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主力,威震诸侯。
刘邦出身平民,善于用人,他先入关中,按照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本应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自恃兵力强大,违背约定,封刘邦为汉王。
- 楚汉相争由此开始,双方在数年之间展开了多次战争,互有胜负。
到垓下之战前,刘邦在正面战场虽然多次失利,但他的势力逐渐稳固,并且联合了各方诸侯,对项羽形成了合围之势。
2. 垓下之战的直接背景。
- 刘邦采用了韩信的策略,对项羽进行战略包围。
项羽腹背受敌,兵力也处于劣势。
同时,项羽的军队粮草供应出现困难,士气低落。
而刘邦一方则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并且通过各种手段瓦解项羽的军心。
二、课文结构与内容。
1. 四面楚歌(开端)- 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项羽被围垓下时的绝境。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简单几句就勾勒出项羽所处的不利形势。
- 而“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是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情节。
楚军以为楚地已尽被汉军占领,这对楚军的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项羽本人也大惊失色,他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绝境,“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里通过项羽的悲歌,展现了他英雄末路的悲哀。
他既有对自己过去辉煌的回忆(“力拔山兮气盖世”),又有对当前困境的无奈(“时不利兮骓不逝”),同时还表现出对虞姬命运的担忧。
- 虞姬的和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壮的气氛。
虞姬的自刎,也从侧面反映出项羽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同时也体现了虞姬对项羽的忠贞。
2. 东城快战(发展)- 项羽在绝境中并没有完全丧失斗志。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垓下之围原文、注释及知识点整理
垓下之围①司马迁项王军壁②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③,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④;骏马名骓⑤,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⑥,美人和之⑦。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⑧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⑨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⑩,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⑪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⑫,迷失道,问一田父⑬,田父绐⑭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⑮,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⑯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⑰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⑱,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⑲。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⑳。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21,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22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23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24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25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26。
乌江亭长○27檥船○28待,谓项王曰:“江东○29虽小,地方○30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31!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32江东父兄怜而王我○33,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34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35,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楚汉战争之垓下之围
楚汉战争之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前202 年,是楚汉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当时,刘邦率领汉军和韩信、彭越等诸侯军队共约40 万人,将项羽率领的楚军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
刘邦采用了各种战术和策略,如筑城、设防、突袭、包围等,逐渐削弱了楚军的实力。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采用了破釜沉舟的战术,率领楚军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然而,由于汉军和诸侯军队的实力强大,楚军最终惨败,项羽被迫自杀。
垓下之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它标志着楚汉战争的结束,也宣告了汉朝的建立。
这场战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塑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也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垓下之围的故事
垓下之围讲的是楚汉相争时,项羽因刚愎自用,不听谋士建议,在汉军布置了几层兵力的情况下,被汉军重重围困在垓下,最终自刎而死的故事。
具体细节如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垓下之围原文及翻译注释
垓下之围原文及翻译注释1、垓下之围原文: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朝代】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垓下之围》原文及译文赏析
《垓下之围》原文及译文赏析出处或作者:司马迁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垓下之围》原文及重点归纳
《垓下之围》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中考文言文《垓下之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垓下之围》全文详细翻译导读:选自《史记》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
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
”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
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垓下之围司马迁PPT课件
3
心狠手辣
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 段,展现出心狠手辣的特质,这也为他日后的统 治埋下了隐患。
其他人物形象
范增
作为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具有深远的眼光和谋略,多次为 项羽出谋划策,但最终因项羽的刚愎自用而未能实现他的战 略意图。
韩信
韩信是刘邦手下的一名杰出将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 导能力,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也因为 功高盖主而最终遭刘邦猜忌和杀害。
后世文学艺术对垓下之围的再现与解读
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经常以垓下之围为题材,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解 读角度,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一些文学作品通过对垓下之围的深入挖掘和解读,揭示了这一历史事件 背后的人性、命运和历史规律。
影视作品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垓下之围的历史 场景和人物形象,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历史事件的震撼和悲壮 。
THANKS
感谢观看
06
垓下之围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垓下之围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01
垓下之围是楚汉战争中的重要战 役之一,具有转折点的作用,标 志着楚汉两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 根本变化。
02
垓下之围在历史上被认为是英勇 和智慧的象征,对后世的战争和 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垓下之围对楚汉历史的意义
垓下之围决定了楚汉两国的最终归属 ,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整个 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垓下之围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 场战役,决定了天下的归属。
垓下之围的直接起因
项羽在彭城之战后,率领少量亲兵突 围成功,但主力被刘邦军队围困在垓 下。
项羽为了突围成功,率领少量亲兵发 起多次冲锋,但均未能成功突破刘邦 军队的包围。
垓下之围文言文
垓下之围文言文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垓下之围教案【教学目的】1、识记常见的重点文言词语2、理解本文选材的特点3、认识悲剧英雄的形象【教学重点】项羽的浩然之气【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认识项羽2、选材结构特色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王安石3人诗歌导入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写过唯一的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投影)李清照为什么会对项羽如此崇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垓下古战场,一起来感受悲壮的历史故事。
(板书:垓下之战司马迁)《庄子》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那么《史记》是“文学的史学,史学的文学”介绍《史记》、司马迁、项羽。
二、感知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阅读课文,说说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霸王别姬东城快战自刎乌江)2、文言知识积累(见幻灯)三、教读课文(一)教读第一自然段:霸王别姬1、朗读课文——归纳情节,揣摩态度(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用简洁词语概括情节大意:悲歌溃围拒渡,揣摩作者对项羽的态度:崇敬而惋惜2、理解课文(1)垓下之围的战争形势如何?(四面楚歌)明确:开篇就把人物置身于特殊的典型环境之中:“军壁垓下”点出大战发生的地点;“兵少食尽”、“围之数重”、“四面楚歌”,可见楚军局势之危。
(2)项王形影不离的两件宝贝是什么,对他们的感情如何?(一是乌锥马,一是美人虞姬,项王对他们是难舍难分。
)(3)霸王别姬歌中流露的感情是什么?(对苍天怨恨,对自己不觉醒,对美人无可奈何。
3、创造性理解(1)设想一下虞姬和歌的内容。
(汉兵已略地,四方皆楚歌。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2)虞姬和《垓下歌》流露的感情是什么?(以断项羽后顾之忧,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
)(3)设想一下虞姬和歌后的情景。
(史实:拔剑自刎)(4)设想一下项王大功告成的情景。
参考: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中洋溢着帝王的霸气)4、评价(1)项羽是英雄吗?(2)这一段描写是否有损于项羽的英雄形象?讨论明确:英雄人物不是没有儿女情长的,陆游在《钗头凤》中抒发了对结发妻子唐婉的无限怀念,苏轼在《江城子》中抒发了对亡妻的无限悼念,可见英雄人物并非没有感情,正因为他们有情有义,才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因此,本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项羽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英雄。
(柔)(3)两情不能长久时该如何处理?虞姬做法?(二)第二自然段教学:东城快战1、散读第二自然段,疏通词句。
2、理解课文(1)概述这一段的内容明确:这一段是写东城快战。
其主要内容有项羽夜逃,刘邦追之,田父绐之,东城快战。
(2)这一段要表现项羽是哪一方面的品质,是如何表现的?明确:勇敢威猛,通过对比:其一是力量的悬殊:汉军围之数重,而项羽只有二十八骑;其二是战争形势对比:汉军如秋风扫落叶,项羽则是强弩之末;其三是作战结果对比:在围之数重之中,项王却“溃围,斩将,刈旗,仅亡其两骑耳”。
3、评价项羽为什么遭到田父的欺骗呢?从这一段中你能看出项王失败的原因吗?明确:项羽长期征战,滥杀无辜,恃勇逞强,尤其是钜鹿之战后,项羽坑杀秦兵士卒二十万,后占领秦咸阳又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激起了百姓的不满,这一段中,项王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能客观地分析敌人,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刚)(三)教读第三自然段:自刎乌江1、散读第三自然段,疏通词句。
2、理解课文(1)概述这一段的内容明确: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项羽突围成功,田父绐之,亭长劝渡,项王赠马,自刎乌江(2)这一段表现了项王的哪些品质?明确:本段主要体现了项王的义:他知耻重义,宝马赠亭长,人头赠故人,明明可以渡乌江,却不独偷生,体现了一个末路英雄的义。
(义)3、创造性理解课文从第三段看,项王先是被围之数重突围求生,可后来为什么明明可以逃生却宁愿选择自刎?明确:本文看似矛盾,其实在重围中突围是人的求生本能,还有项王要证明他勇猛过人,他失败并非个人原因造成的,用他的话说是“天之亡我”,乌江亭长的一番话,说得他感到活着尤其是苟且偷生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大英雄死亦死得顶天立地,死也要死得比泰山还重,死亦要成为鬼雄,不可为世人留下笑柄。
四、体会细节描写(1)品味细节描写,再识人物形象(正面、侧面的语句,找出来,说说他们的作用)概括出:悲剧英雄五、迁移——积累史料,评价人物1)项羽将他的失败归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2)你觉得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做法对吗?(第一题,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积累的史料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二题,旨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六、结语垓下之战后近一千年,唐朝诗人杜牧游乌江亭,写下了一首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投影)老师希望同学们面对失败的时候,也能够"卷土重来"!七、板书设计垓下之战司马迁项羽:帐中悲歌垓下溃围乌江自刎(悲剧英雄)作者态度:崇敬而惋惜我们态度:善待失败八、家庭作业查找资料,写一篇《刘邦与项羽,我更赞赏谁》的小论文,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少于1000字。
九、从《垓下之围》看项羽的“七情之悲”从《垓下之围》看项羽的“七情之悲”司马迁的《垓下之围》塑造了项羽这样一位立体的悲剧英雄形象,所谓英雄,教师用书从“柔、刚、义”三个角度作了阐述,而对悲剧性一面说得比较含糊。
为了有助于学生理解项羽的悲剧性,概括为“七情之悲”。
一、有人爱不得——爱情之悲汉军兵围垓下,楚军兵少食尽又闻四面楚歌,已是军心涣散。
虞姬是个有柔情又有豪气的平常女子。
她不懂战略战术,也无力跨上马背举刀拼杀。
但她追随项羽多年,耳濡目染,熟看项羽马上冲杀,帏帐指挥。
看得多了,对辗转征战之道也略知一二。
她明白了,项羽今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出重重包围,以图再起。
突围需要轻装,还需要经历几场恶战。
她是个娇弱的女子,无力协助他冲杀破围。
在突围作战中,项羽还需要分心分身来照顾她,保护他。
这将使他如何一心杀出重围?两人感情深挚,是战争生活中形影不离的伴侣。
项羽痴心眷恋着她,她也一刻离不开项羽。
但到了突出重围、以图再起的关键时刻,豪爽不让须眉的虞姬,决不愿拖累他,舞剑自刎。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失意得竟无力救一心爱的弱小女子,岂不悲乎?二、有时缓不得——民情之悲作为灭暴秦的英雄,由于缺乏政治谋略,大开杀戒,坑兵无数。
章邯降后,楚军夜坑秦卒二十余万。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打败田荣后,烧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又烧杀纪信,烹周苛,杀枞公。
弄得民怨沸腾,民心尽丧。
项羽突围渡淮,到达阴陵时,天色已晚,官道失修,认不清道路。
前队的尖兵,向路边的老农问路。
老农欺骗说:左。
队伍向前走,陷人了一大片沼泽地带。
无路可通,只好慌乱地四处找路。
项羽回过头来,再走上官道时,人马大多已走散了,身边只剩下了28骑。
迷路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让刘邦的追兵赶上了。
连一种田的老人也要欺骗他,岂非民情之悲乎?三、有谋使不得——军情之悲想当年项羽义杀宋义,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消灭秦军主力。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徐州会战时,项羽3万人马,对抗刘邦56万大军。
结果还是项羽大胜,刘邦大败。
刘邦在那次败逃时,连父母妻子都被项羽俘获。
可见项羽军事谋略之胜。
兵围垓下时,项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真正的重重包围之中。
兵无粮,马无草,外无援军。
垓下乃弹丸之地,且为平原,无险可守,不能打持久的坚守战。
项羽长于野战,不善固守,也无法在此长时间地固守待变。
兵围东城时,项羽虽分兵四处沉心应战,也早已回天无力。
从数十万之众到八百余人,到百余人、28骑,再到26骑,岂非军情之悲乎?四、有路回不得——乡情之悲“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逃到乌江,乌江亭长移船靠岸,劝说项羽东渡以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项羽却不愿抓住这最后的机会,这是为什么呢?历来说法颇多。
有人说项羽知耻重义,逃生是耻,弃众违义;有人说项羽当年带着八千子弟过江,如今兵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还有人说项羽慈悲为怀,大义当先,为免却无辜的生灵遭受涂炭,不愿把燃烧了五年的楚汉之争的战火再继续燃烧下去,愿以一死挽救天下苍生。
不管后人如何评论,项羽此时真的是处于两难境地,面对忠心耿耿以死相随的江东子弟,面对战火纷飞满目疮夷的故乡,面对白发苍苍的乌江亭长,他渡也不是,不渡也不是,唯有一死了之,岂不是有路回不得-乡情之悲吗?五、有友帮不得---友情之悲吕马童是项羽的老熟人,率军追赶项羽,虽然两军阵前各为其主,也责怪不得吕马童,但此时项羽已经无法逃脱。
吕马童若顾及友情,不说也可。
但吕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吕马童没有顾及友情出卖了他。
这也算是项羽在友情上的失败吧!故谓之“友情之悲”。
六、有尸保不得——亡情之悲垓下之战,项羽不仅败得惨,自刎之后的情况更惨。
项羽好歹说也曾是群雄的领袖,为推翻暴秦立下汗马战功。
再说尊重对手,善待对手遗体的例子也很多。
可项羽死后的情况呢?“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羽的遗体成为敌人封侯得赏的台阶,故谓之“亡情之悲”。
七、有因悟不得——败情之悲以上“六悲”是同一层面,更深一个层面的“悲”是项羽到死尚不知败在何处。
对于失败的原因,后人评说甚多。
他的对手刘邦说“夫运筹帏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若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若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正确指出项羽不能用人。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
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
而项羽呢?他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
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吗?作为一个短暂的生命个体,面对其上任何一悲,都是极为不幸的,甚至会痛苦一生,又怎能独自承受七种悲情呢?不妨再把项羽和其他几位有名的悲剧人物作比较,屈原悲则悲矣,还有楚国的人民爱戴他同情他,岂会如项羽受骗于田父呢?岳飞悲则悲矣,尚有子嗣,尚能保全尸体,而且他也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更多的要怪他自己的愚忠,伍子胥悲则悲矣,大仇得报,而项羽呢?他是一位立体的悲剧英雄,几乎可以说人生任何一个重要方面的悲剧都发生在他身上了,弄得无亲无故无妻无后无军无民,悲之深悲之全千古难见,但他同时又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强烈的反差集中到他身上从而更加震撼人心,因此尽管过去了二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人们仍在为他争辩不休,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