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13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 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 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 长!”
电影《哈姆雷特》剧照
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但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政 治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 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 返回
《神曲》插图
《幻游天堂》
《幻游炼狱》
《幻游地狱》
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 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返回
彼特拉克
1304年7月20日,彼特拉克出生在阿 雷佐。以后又多次搬迁,最后迁到法国 南部的阿维农。从少年时代起,彼特拉 克就非常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家 的作品尤为倾倒,他常常彻夜不眠,在 油灯下如痴如醉地阅读着。但是作律师 的父亲希望他放弃文学、诗歌,去做一 名法学家。从1316年起,他先后多次被 父亲送去学习法律。1326年,他的父亲 去世,彼特拉克得以放弃法学,自由地 发展自己的爱好。他回到阿维农,担任 了一个次要的教职。后成为享誉整个欧 洲的著名作家。他的创作很丰富,其中 《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等 尤其著称于世。
(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
返回
但丁
1265年5月,但丁诞生在意大利佛 罗伦萨一个小贵族家庭里。他幼年丧 母,大约在他18岁那年,父亲也去世 了。不过,但丁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 育。他曾积极地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 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来,他因为 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 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最后 客死他乡。《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 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 想像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 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 “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 有100首歌之多,计14000多行。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3.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在战争中的碰撞与融合,认识到文化在冲突中的传播与交融。
4.引导学生关注和平年代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冲击,以及不同文化在困境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3.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如不同宗教文化的碰撞、战争对本土文化的影响等。
4.结合现实生活,讲解和平年代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如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背景下的文化交流案例,探讨战争与文化交流的复杂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战争与文化交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两次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战争与文化的关系,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文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在战争中的碰撞与融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战争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如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背景下的文化交流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战争与文化交流的复杂关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对战争与文化交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4.利用小组合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课从蒸汽机到互联选修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吹响能源革命号角的 发明是什么?
改E良va蒸lu汽at机ion的o出nly现.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
供了“蒸C开汽o发p机y和r的i利g历h用t史热2意0能0义4来-无驱20论动1怎1机样A械s夸的po大手s都e段不P…t过y…分L1t9。d世.它纪提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 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大生产形成。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材料二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 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 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 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 拉斯哥等。185E1v年alu,at英io国n o的nl英y. 格兰和威尔士, Cre城ate市d人w口ith比As重p达os到e.S5l0id.2e%s f。or .NET 3.5 Client Pro.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3、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
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
生产组织形式
义上的社会大生产形成。
4、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力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反映的是什么物 理实验?该实验的最大发 Evalua现tio是n o什n么ly.?对电气革命的 Created with Aspose.Slid到es来fo有r .何NE作T用3?.5 Client Pro. Copyright 2004-2011电As磁p感os应e P实ty验Ltd.
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13 第五单元
第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 课 的碰撞和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化的 破坏。 2.认识两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契机。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国家间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难点 认识战争对文化的双重影响。
——节选自1943年中、 美、英《开罗宣言》
英军搬离苏伊士运河后, 阿尔及利亚人民庆
纳赛尔举手欢呼
祝国家独立
3、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时间
20世纪40 年代末至 50年代
20世纪 50—60年 代末
20世纪 60—90年 代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地区 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
亚洲 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
义等 。②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
脱党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民主运动。
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
(3)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
改变了以往主要停留在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或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面。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3)二战再次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 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 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编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新进展》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内容分析战争对文化的影响是多元的,它在破坏人类文化的同时,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是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的第3课,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被征服者、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
本课主要讲述了现代战争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影响。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了解现代战争对文化影响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与前两课的关系,从战争影响文化的广度和深度,理解古代、近代、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历史选考学生,在高一已经对中外历史纲要有了整体的学习,对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等已有初步的认知,因此对本课所学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同时,由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在高一时只是作为自主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且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概念等较多,增加了本课学习的难度,因此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运用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直观形式,以问题链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创设情境与构建逻辑框架,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2.通过地图、时间轴等形式,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时空分布;结合史实与表格,了解20世纪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基本概况;通过材料,了解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3.引导学生依托史料,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从广度和深度分析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
培养基于问题解决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之间的关系。
4.了解被征服者、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艰苦斗争,理解其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并培养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的家国情怀。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次大战与文化反思
“试思数年以前,谁敢说十九世纪初期轰轰 烈烈的神圣三角同盟俄、普、奥三尊大佛,竟 会在十几个月内,同时哗喇声,倒到贴地。谁 敢说瑞士、荷兰等处乡下地方,同时有几十个 大大小小的君主,在那里做亡命客,吃尽当光, 形影相吊。谁敢说九十年前从荷兰分出来的比 利时,四十年前从土耳其分出来的塞尔维亚, 竟成了两个泱泱大国,在欧洲国际上占一重要 地位,谁敢说那老英、老法、老德这些阔老倌, 也一个个像我们一般叫起穷来,靠着重利借债 过日子。谁又敢说那如火如荼的欧洲各国,他 那很舒服过活的人民,竟会有一日要煤没煤, 要米没米,家家户户开门七件事都要皱起眉头 来。以上所说,不过就我偶然想到几件荤荤大 端随手拈出,然而已经件件都足惊心动魄!”
【问题探究】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政治 文化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动力 是什么?
民族主义文化勃兴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民族运动: 对外反对外来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 民主运动: 对内反对专制独裁 争取政治民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 殖民争夺
背景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序幕 萨拉热窝事件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与 过程 1914——1918年 民 族 民 主 意 识 觉 醒 结果 协约国战败同盟国
材料1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
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
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增进并奖励
对
他 不 政 制
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1945年6月《联合国宪章》
材料2 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
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
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共38张ppt)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 地域文化的演变
古代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 西方文化的扩张
近代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 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现代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 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 碰撞提供了契机。
【课程标准】 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认识战争 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亦称中南尼半加岛拉或瓜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东临南海, 西方拉濒便美记印忆度墨式洋西命,哥名因。位广于义印上度的-中印国度之支间那,包而括被越近南代、欧老洲挝人、 柬埔寨以及缅甸、泰国,还有马来西亚的西部地区和新 加坡、马六甲等地。19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泰国保 持独立外,其他地区被法国或者英国统治。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1)欧洲: 在民族自决原则基础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阅读教材,自主归纳
地区 亚洲 非洲 拉美
国家 中国 越南 印度 埃及 尼加拉瓜 墨西哥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②亚洲: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亚洲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 斗争。
•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1)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 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第13课_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标要求了解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学习目标1.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概况,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复兴的表现,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推动因素。
2.通过搜集文字、影像等各种史料,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造成破坏的同时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契机。
3.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一战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地的民族民主意识,客观上促进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出现;二战对殖民主义的沉重打击,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很快土崩瓦解;二战后诞生的新兴民族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新发展。
学习难点一战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地的民族民主意识,客观上促进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出现;二战对殖民主义的沉重打击,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很快土崩瓦解;二战后诞生的新兴民族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新发展。
教学流程板块一激趣导新利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英国作战的印度骑兵”图片结合课前提示语导入。
板块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当堂自学,掌握必备知识,增强时空观念,培养分析能力)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基于六方面的认识:一曰秉持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
”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最高原则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二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曰依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程改革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检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优劣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教学质和量上的最低要求;四曰依据教材,教材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材料。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5、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一)背景
一战后摧毁的 四大帝国
德意志帝 国
墨西哥
民主改革
代表人物、领导力量
共产党
胡志明 甘地、尼赫鲁
凯末尔 扎格鲁尔 克里姆 共产党 智利左派 桑地诺 卡德纳斯
红框之内 抄 红字划线 部分抄
红框之内 抄 红字划线 部分抄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 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独立要求。
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加夫列尔·博里奇,现任智利 共和国总统。2021年12月19 日,加夫列尔·博里奇赢得总 统大选。从街头运动的学生 领袖,到冉冉升起的政坛明 星,博里奇只用了10年时间。 2011年他还是法学院大四学 生时,智利爆发了一场席卷 全国的学生运动。成千上万 名学生在萧瑟寒冬走上街头, 要求政府为所有人提供免费、 优质的教育。作为这场运动 的领袖之一,博里奇没有完 成学位,却由此进入政坛, 成为国会议员。
俄罗斯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 帝国
一战后欧洲版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一是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 克斯洛伐克等。二是波兰重新建国。三是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学设计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导入)结合以下几个课题和时间段,认识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民族民主运动高潮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引发学生对战争带来的“新生”——两次战争后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以及战争后新兴的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的思考。
回顾所学以旧知带新知,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并引发思考。
一、意识的觉醒:民族民主意识1.背景●教师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讲述一战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参战过程中发生观念转变,并由此带来自由、民主、民族独立思想和民族自决原则的广泛传播,这是意识觉醒的背景之一。
●教师结合地图,讲述一战后带来四大帝国解体,在四大帝国废墟上诞生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点明民族独立国家建立的重要思想基础就是民族自决原则,这是意识觉醒的背景之二。
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首先引导学生从思想层面理解一战带来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原因,这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意识觉醒的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思维。
●学生结合所学和材料,从多角度分析一战带来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原因,教师适当引导。
●教师简要讲授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具体表现。
●教师结合地图和所学,讲授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整体特点。
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
解读史料,说明信息来源,并进行概括表述。
回顾已学。
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呈现民族民主运动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基础知识;再结合地图讲述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总特点,●教师点明一战带来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到来,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并点明一战与二战期间虽然发生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但是这些运动大都以失败告终,殖民力量仍旧强大。
结合地图,分析特点。
使学生对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有整体认知。
二、公理的确立:民族自决原则●教师结合两份国际公约引导学生认识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确立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案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最后一课。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进而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建提供契机。
本课设置三个子目: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原有初中学习和高一学习的基础上对一战、二战后殖民体系史实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是对战争与文化的深层关系不是很清晰。
尤其战争在客观上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建提供契机认识是不深刻的。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本课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认识一战传播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客观上推动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形成及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2.学生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出现,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3.学生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国家文化的新面貌,认识战争对文化的不同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型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五、教学实施路径本课设计如下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习任务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习任务三】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学习任务四】请联系社会现实,分析历史经验教训,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
因此,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它文明共存。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教师讲述: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共22张ppt)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③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1.背景
一战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俄罗斯帝国、奥匈帝 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
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
摩洛哥里夫
人民起义
越南反法斗争
尼加拉瓜桑地 诺抗美斗争
埃及华夫 脱运动
印度的“非暴力
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不合作”运动
印尼反对荷兰 的民族大起义
智利左派及其他社会
3阶族、层阵影成线立联响合反政法府西斯民
①形成20阿世根纪廷共第产一党 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②冲击了殖领民导工主人罢义工势力 ③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提出法的国。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 了•远一离战我和们十的月土革地命上后人,民这的一独原立则意在识国际···上···得过到去广几泛年传里播,并一获切得都一变定了的。承不认论。是人还是 思•想二,战就后连,亚随洲着本民身族都解变放了运。动”的高涨、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 程确•》《认联。合国宪章—》—是转第引一自个[美正]斯式塔规夫定里阿民诺族斯自著决,原王红则生的等国译际《条全约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
概念阐释
1.民族民主意识: 指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思想意识。
2.民族民主运动: (1)民族运动:
指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2)民主运动:
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 宗教改革运动(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
一,背景 二,宗教改革 马丁. 德国16 16世纪 1.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德国16世纪 2.加尔文宗教改革 瑞士16C 2.加尔文宗教改革 瑞士16C 先定论(核心); );信仰得救 先定论(核心);信仰得救 1)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 2)实践活动:出版《基督教原理》,创立加尔文教, 实践活动:出版《基督教原理》 创立加尔文教, 办日内瓦学院, 办日内瓦学院,培养传教士 3)影响 为资C发财致富作辩护, 为资C发财致富作辩护,广泛传播 为以后的资C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为以后的资C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新 教
天主教
欧洲宗教改革: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欧洲宗教改革: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
),法国宗 加尔文 (1509—1564),法国宗 ), 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在 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 法国称"胡格诺派" 创始人. 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1536 年出版《基督教原理》 年出版《基督教原理》.该书对新教 教义作了系统的阐述, 教义作了系统的阐述,是一部影响很 大的新教百科全书. 加尔文提出" 大的新教百科全书. 加尔文提出"先 定论" 定论",认为人是否得救皆由上帝事 先决定,与本人努力无关 与本人努力无关; 先决定 与本人努力无关;上帝的选民 注定能得救,上帝的 弃民一定要遭殃. 注定能得救 上帝的 弃民一定要遭殃. 主张允许经营致富,借贷取利; 他主张允许经营致富,借贷取利;反 对教阶制,主张民主选举教职人员 主张民主选举教职人员,建立 对教阶制 主张民主选举教职人员 建立 民主的廉俭教会 廉俭教会, 民主的廉俭教会,适应了新兴资产阶 级激进派的要求. 级激进派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
电动机
1866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蒸汽机和发电机发明过程有何异同?
蒸汽机
发电机
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 同
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
主要是在英国一国 且由瓦特一人完成
在多国由多个科学家 的共同努力完成
异
主要在早期蒸汽机的 基础上改良而成
回归课本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条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发现了电 磁感应现象。
过程: 1.发电机 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电力成为新 的能源
2.长距离的 输变电技术 日趋成熟;
法拉第(1791—1867)
出生在英国一个铁匠的贫 困研家究庭电,磁只感上应过现两象年小学,14 岁当装实订验书示籍意的图学徒。在七年 的学徒期间,利用订书的空闲 时间,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 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的书籍。 后来,他毛遂自荐,在22岁时 当了大化学家戴维的实验助手。 1831年,法拉第经过7年反复 试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万能蒸汽机
问题探究 探究1:早期蒸汽机主要用于哪方面?
促使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直接原因是什
么早?期蒸汽机只能用于矿井排水
工业革命开始后,社会生产对于动力的需求
回归课本
过程
1、18世纪初纽可门蒸汽机 2、18世纪60年代瓦特的单动式蒸汽机 3、18世纪80年代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
——“万能蒸汽机”(可适应不同工厂需要)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回归课本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条件:
1.政治:17世纪末,英国取得 资产阶级革命
胜利。
2.经济:随着 工场手工业 的发展使机器应用
及其生产成为可能。
3. 技术:科学技术为生产提供许多发明和
发现
早期使用蒸汽机的煤矿
工气时业代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社工业会革生命产。力人大类幅社度会进提入高“电
材料二: 工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改,变实力了日社益会壮结大构,和开世始确界立形对势世
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 垄断组织的形成。
材料三:
增加了社会财富, 丰富了人们生活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蒸汽机的使用,英国到处建起大工厂. 1820年 法国蒸汽机只有39台,1869年 猛增到 32000台.
社会和国家面貌发生了什么改变?
形成许多工业城市和工业国家
“克莱蒙特”号蒸汽船 1807年,这艘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揭开了 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航行时蒸汽机推动 船两侧的明轮,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轮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 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 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火车的发明,使 陆上交通工具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世界贸易图
世界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
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回归课本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意义 ❖ 1.从工场手工业转变为_机_器_大_工_业,进入
19世纪巴黎路灯
20世纪初的纽约街头
回归课本
意义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垄断组织形成 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社会财富大大增加和人类生活丰富多彩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回归课本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 而成(科学与技术真正 结合)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为了选择做灯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共对 1600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试验,仅植物类的炭化 试验就达6000多次。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200 多本,共计40000余页,先后经过3年的时间。 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甚至在1871年圣 诞节他结婚的那一天,竟因工作忘记了新娘子 ,让妻子在洞房中空等了一夜。最后发明了白 热电灯——竹丝电灯。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 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 ,步履坚实,用心维艰,的确花费了巨大的体 力与心力。爱迪生被视为当代最多发明物的人 ,拥有1093项专利在他名下。
雾都伦敦
伦敦大烟雾。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 每当春秋之交,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像是披上一 层神秘的面纱。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 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每当大雾 降临,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 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1952年12 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 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 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 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 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 世界的“雾都劫难”。
“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 事情。”
爱迪生的发明:
电灯 电报 电话 电车 电梯 留声机 蓄电池 打字机 甚至与电力无关的橡皮、水泥
问题探究
探究4:请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 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 什么影响?
材料一: 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 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 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
_蒸_汽_时_代_ ❖ 2.形成许多工业_城_市_和_工_业_国_家_。 ❖ 3._交_通_运_输_工_具_发生彻底变化,世界 日益
成为一个整体。
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业发展的 需要呢?它有没有弊端?
19世纪的欧洲
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 博物馆内的瓦特制成 的第一台蒸汽机
体积过于庞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问题探究
探究2:请结合课本和图片、材料 分析,蒸汽机的改进给人类社会工厂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
材料: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 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 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 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 和威尔士,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