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电视新闻画面报道形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画 面
解 说 词 同期声: 北吴村党支部书记段旭明:“今年北吴村种 超大穗小麦共800亩,亩产平均1032斤。这是 历史上最高产量的一年,也是经济效益最好的 一年,今年就这一项收入达1000多万元,人均 达到一万元。” 记者:“你今年种了多少超大穗小麦?” 农民:“5亩零4厘。” 记者:“能收入多少?” 农民:“能收入不到9万,往年就是个不到2 000元,倍数大得没办法说,一年种这等于种 那个四五十年。” 解说:从实践中认识到农业科技重要性的农 民,用他们认为最厚重的礼遇来感激心目中这 位活财神。 23
科学家 罗洪溪 讲话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例:1993年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兴平农民重奖科学家》 主体报道方式始终是与客体报道方式交织在一起的。 • 第一段,记者出镜现场报道抛下一个悬念:为何一向冷清 的农科所热闹了起来?紧接着,新闻用客体报道的方式, 通过编辑资料解开了这个疑问:农业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使 大受其益的农民要奖励农科所的科学家; • 为了更深一步挖掘这一重奖背后的内在原因,记者又回复 到主体报道方式,在农民中间展开采访,使农民受益的事 实进一步清晰、明确起来,顺理成章,农民表达了他们对 罗洪溪真心实意的感激之情; • 背景材料,原因展示完之后,报道再次回到了新闻一开始 的那个现场和线索一农民重奖科学家的赠车仪式,整个段 落是客体报道方式,用画面准确、鲜明地展现了现场的气 氛和罗洪溪激动的神情。
① “在场”的“我”是以个人身份出现的。 ②观众通过画面能意识到是具体的人在活动和捕捉 信息。
③报道的内容具有亲切、可信的特征。
13
第二节
一.特点
主体报道形态
3、主体报道形态可以进行客观报道。
①主体报道形态不意味着主体不受现场情况约束随 意发表的主观意见; ②多数情况下主体报道形态也提供典型、充足的形 象来支持主体的报道; ③旁观、平视的视点在主体报道形态中占有相当大 的比重。
表示拍摄者主体“在场”。
②与主体报道行为有关的器械、人员、拍摄场面出 现在画面上。话筒、摄像机、灯具、录音师、摄像师等。 ③画面拍摄时采用主观性较强的记录方式和方法。
拍摄者被旁人拥挤镜头不由自主地晃动,镜头模拟人眼运 动捕捉信息等。
12
第二节
一.特点
主体报道形态
2、强调报道主体在现场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感受, 突出报道者的个性特点。
15
第二节
二.优势
主体报道形态
4、报道者在镜头前可以通过自己的采访完成收集、 传达信息的任务。 5、特别适合进行评述式报道。评述式报道“评”的部
分属于主观议论的部分,但它必须从“述”中自然而然地 生发出来才有说服力,才不致流于说教。
6、主体报道形态造就了一批名记者、名主持人。
16
第二节
主体报道形态
8
第一节
二.优势
客体报道形态
1、画面取材注重让事实本身说话,具有鲜明的客观 性。 2、没有记者镜头前的人为主观介入,没有报道者直 接的言行导向和思维导向的引领。 对知识阶层及愿
意独立思考的观众群体,客体报道方式更多地调动了他们 的认知潜能,保留了更多的自我感受、自我认识的空间。
3、被摄人物较少受到干扰,处在自然状态中,画面 呈现的是人物和事物的本来面貌。
客体报道形态 主体报道形态 主客体报道形态
2
第一节
客体报道形态
• 客体报道形态:是指画面只呈现报道对象的行为 言语,而不呈现报道者及与报道者有关的物体 (如话筒)的影像,记录方式、视点、角度具有 冷静、旁观、平视等特征的报道形态。
3
第一节
一.特点
客体报道形态
1、通过提供可信的客体形象让观众读解,得出结论; 信息不是强加给观众的。如:199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
9
第一节
二.优势
客体报道形态
4、客体报道能够表现独特的主题和意义。
①通过加旁白解说说明报道的主题和意义;
②记者将自己的观点和报道意图寓于对画面的选择和处 理之中;
③在纪录片编导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寓于画面的叙事内 容和叙事结构之中。 ④客体报道形态强调用形象说话,淡化报道主体的在场, 不干涉被摄对象,但只能是相对的。
26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二.主客体报道形态的基本类型 2、客体报道交代主要的、基本的新闻事实,对于画 面不太容易表现或不易表现到位的内容,通过记 者出镜采访获得。
如:《生猪私屠滥宰贻害无穷》:客体报道介绍了几乎全部 的新闻事实,主体报道形态是作为一个例证,一个个案出 现的,它呈现了一个无可争辩的具体事实;主体报道形态 中出现的患者形象,又促成观众对报道本身的倾向产生情 感、心理认同。 • 另:记者通过解说词(旁白方式)将摄制组随同技术监督 执法人员一起进行检查的情况向观众作了介绍,并触景生 情地描述了自己的现场心态,构成了主体报道的客体呈现, 这种主体报道方式完成了对客体报道内容的证实、深化、 引申等作用。
• 报道者是否建立起足够的客观性、权威性和可信 度; • 是否现场语言组织恰当,画面到位; • 过度依赖出镜记者,有时反而缩小了新闻表现的 自由度,影响了对客体形象的表现深度。 • 结果:观众就会对内容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19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一.主客体报道形态的特点
1、主客体报道形态:是介于主体报道形态和客体报 道形态之间、两者相结合的报道方式,两种报道 形态在同一个节目中交替出现。 2、特点是将客体报道和主体报道的优点融为一体, 表现方式丰富而多样,兼采两家之长。
记者采 访段旭 明
记者采 访一农 民
画 面 采访杨 保民 赠车仪 式现场
解 说 词 同期声:平祁寨村党支书记杨保民:“罗洪 溪为群众科技兴农培育出优良品种,大家愿意 让罗洪溪坐很好的车。” 解说:在赠车仪式上,罗洪溪这位在田间 地头和麦穗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农业科学家再一 次看到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带来的巨大 社会效果,同时也再次被农民兄弟的淳朴感动 得流出了泪水。 同期声:超大穗小麦培育者罗洪溪:“农 民们淳朴善良的心情,使我内心非常激动,所 以我们再没有什么话可讲,以科技选育良种为 农民服务是理所当然的,是应该的,我们农业 科技干部就是为农民服务的,为农民工作的。 ” 这是本台记者报道的。 24
25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二.主客体报道形态的基本类型
1、主体报道开个头,接下来的主要内容全部由客体 报道完成。 《新闻联播》中,这样的新闻比比皆 是,尤其是有关领导人出访的时政新闻。
• 如:《空中联欢会》:专机上,空姐在合唱,江 泽民主席等热烈鼓掌的画面之后,李瑞英出镜报 道:“各位观众,我们现在是在欧洲一万米的高 空。作为主持人,我有幸主持并向大家报道一场 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第十一章 电视新闻画面报道形态
• 画面报道形态是指摄影(像)机的画面呈现信息 的方式及特点。 • 根据报道者介入报道内容,与报道对象发生关系 的方式和程度,报道形态分为客体报道形态、主 体报道形态和主客体报道形态; • 主体是指报道者,客体是指报道对象。
1
第十一章 电视新闻画面报道形态
【本章节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三.典型样式一电视现场报道
• 电视现场报道:是记者(主持人)在新闻现场出 镜,面对摄像机(观众)对新闻事件进行目击式 的口头报道。
1、从时间上看,采用现在进行时的记录方式与事件 同步展开,或者把过去的信息调度成现在进行时 进行取材。 2、从空间上看,报道者置身新闻现场。
17
第二节
主体报道形态
三.典型样式一电视现场报道
14
第二节
二.优势
主体报道形态
1、强化了报道者对报道的控制和影响。主体的描述 和 “转述”,是省时省力获取素材的方式。 2、加快了报道节奏,加大了信息量。出镜者通过语言
表达自己的见闻、看法,引领观众看具体的形象,单位时 间内语言比画面的节奏快、信息密度比客体报道形态节目 大。
3、报道方式运用较为容易,以目击者、见证人的身 份面对观众进行报道,传达的信息可信度高。
21
画 面
解 说 词
咸阳市 农科所 门口
资料, 江泽民 视察超 大穗小 麦田
同期声: 记者:“各位观众,这里是坐落在咸阳北塬 上的咸阳市农科所,多少年来一直冷冷清清的 这个大门口今天变得特别热闹。” 解说: 今年由于种植超大穗小麦获得丰收而致富的 兴平县西吴乡北吴村和平祁寨村的村民们自发 集资40万元,购买了两辆桑塔纳轿车前来赠送 给这个农科所和超大穗小麦的培育者罗洪溪教 授。农民掏钱重奖科学家,这在中国内陆还是 头一回。超大穗小麦是罗洪溪教授花费十几年 心血研制成功的小麦新品种,今年在西吴乡大 面积种植并作为小麦种子出售,取得了显著的 经济效益。
3、从声音上看,必须完整连贯地运用同期声。
• 声音必须来自于现场,完成于现场; • 记者的口头报道是在现场完成,对记者的个人素 质有更高要求。 4、 从镜头造型上看,现场报道的画面具有很强的 现场感和纪实性。
18
第二节
主体报道形态
四.主体报道形态的弱点
• 容易打着报道者个人主观印象、个性特征的烙印;
• 既有记者置身现场,又有旁观式记录;
• 既有临场发挥,又有后期编辑时的综合处理; • 既有的现场出镜记者,又有客观视点和画外音解说等。
20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一.主客体报道形态的特点
3、前期取材时所受拘束较少,根据现场情况和内容 需要灵活选择使用客体报道形态,或主体报道形 态。
4、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这种报道形态出现得最 多,好的作品也比比皆是。例:1993年中国电视 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兴平农民重奖科学家》
不用拍摄者选择、观察意味过强的视点;尽量用平角度, 少用俯仰角度等。
如:《山洞里的村庄》的创作者以客观报道的形式捕捉到了许多精彩又 充满真实感的细节,增强了内容的鲜活性、深刻性。
5
第一节
一.特点
客体报道形态
3、观众要看的客体报道,是画面本身就能“说话” 的报道。
• “画面加解说”模式的不足 • 主要新闻事实通过解说词交代,画面只是美丽的 辅助性点缀,没有信息量,不能叙事。 • 解说词借“客体”之名表达了报道主体的“主 观”。
27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二.主客体报道形态的基本类型 3、“准”现场报道式:在现场通过记者出镜报道、 出镜采访等方式完成对主要事实的介绍和展示, 把少量的在当时现场无法获得,或是由于其他原 因没有加进去的重要内容,或是有关的背景材料, 在后期编辑制作时以客体报道的方式加入。
28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10
第二节
主体报道形态
主体报道形态:是指报道主体及与主体报道行为有 关的形象(如话筒)出现在画面上,让观众明显 地意识到拍摄者在场的报道形态。
• 只要有一个因素存在就能构成主体报道形态
11
第二节
一.特点
主体报道形态
1、凸显报道主体的“在场”,是信息获得、呈现的 基点。方式有三种: ①记者、主持人通过出镜的方式介入事件进行报道, 观众直接看到主体在场;镜头后采访提问的声音形象
7
第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节
一.特点
客体报道形态
③客体报道形态构成的节目主要集中于两类:一类 是新闻消息,一类是纪录片。
• 新闻消息篇幅短小、事件性内容多,适合采用画面加同期 声呈现的方式,客体报道形态具有真实客观的优势和长处。 • 近年我国纪录片创作主要依靠画面,不用或较少靠解说词 叙事,旁白只作为一种连接手段而存在,客体报道形态得 到了较多的、较为成功的运用。如:上海电视台段锦川的 《八廓街十六号》
• 观众对节目的真实性感到怀疑。
6
第一节
一.特点
客体报道形态
①80年代之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对客体报道形态 的应用大多只是取用了形式,而未理解其实质, 成了最方便表达主观意图的报道形态。这一问题 今天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②近20年来,我国客体报道形态的认识逐步深入, 在依靠画面传达信息进行叙事上,在记录方式使 用的合理性上,进步都是明显的。
的新闻特写《代表民心的四次掌声》,整个报道是由李鹏 总理讲话的近景镜头和全场代表热烈鼓掌的全景镜头之间 四次交叉切换组成的。
• 主体信息来自画面和被报道者自身的行动。
• 尽量抹去报道主体“在场”的痕迹, “隐身的摄 影(像)机” 让观众产生置身于现场的感觉。
4
第一节
一.特点
客体报道形态
2、取材时淡化报道主体的主观介入,尽可能降低对 生活原生态的破坏,不干预生活的自然流程,让 事件处于自我发展的轨迹中。 • 以给观众造成“客观感受”的记录方式、方法为 主。如,多用固定画面,少用移动摄影;多用旁观视点,
画 面
解 说 词 同期声: 北吴村党支部书记段旭明:“今年北吴村种 超大穗小麦共800亩,亩产平均1032斤。这是 历史上最高产量的一年,也是经济效益最好的 一年,今年就这一项收入达1000多万元,人均 达到一万元。” 记者:“你今年种了多少超大穗小麦?” 农民:“5亩零4厘。” 记者:“能收入多少?” 农民:“能收入不到9万,往年就是个不到2 000元,倍数大得没办法说,一年种这等于种 那个四五十年。” 解说:从实践中认识到农业科技重要性的农 民,用他们认为最厚重的礼遇来感激心目中这 位活财神。 23
科学家 罗洪溪 讲话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例:1993年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兴平农民重奖科学家》 主体报道方式始终是与客体报道方式交织在一起的。 • 第一段,记者出镜现场报道抛下一个悬念:为何一向冷清 的农科所热闹了起来?紧接着,新闻用客体报道的方式, 通过编辑资料解开了这个疑问:农业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使 大受其益的农民要奖励农科所的科学家; • 为了更深一步挖掘这一重奖背后的内在原因,记者又回复 到主体报道方式,在农民中间展开采访,使农民受益的事 实进一步清晰、明确起来,顺理成章,农民表达了他们对 罗洪溪真心实意的感激之情; • 背景材料,原因展示完之后,报道再次回到了新闻一开始 的那个现场和线索一农民重奖科学家的赠车仪式,整个段 落是客体报道方式,用画面准确、鲜明地展现了现场的气 氛和罗洪溪激动的神情。
① “在场”的“我”是以个人身份出现的。 ②观众通过画面能意识到是具体的人在活动和捕捉 信息。
③报道的内容具有亲切、可信的特征。
13
第二节
一.特点
主体报道形态
3、主体报道形态可以进行客观报道。
①主体报道形态不意味着主体不受现场情况约束随 意发表的主观意见; ②多数情况下主体报道形态也提供典型、充足的形 象来支持主体的报道; ③旁观、平视的视点在主体报道形态中占有相当大 的比重。
表示拍摄者主体“在场”。
②与主体报道行为有关的器械、人员、拍摄场面出 现在画面上。话筒、摄像机、灯具、录音师、摄像师等。 ③画面拍摄时采用主观性较强的记录方式和方法。
拍摄者被旁人拥挤镜头不由自主地晃动,镜头模拟人眼运 动捕捉信息等。
12
第二节
一.特点
主体报道形态
2、强调报道主体在现场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感受, 突出报道者的个性特点。
15
第二节
二.优势
主体报道形态
4、报道者在镜头前可以通过自己的采访完成收集、 传达信息的任务。 5、特别适合进行评述式报道。评述式报道“评”的部
分属于主观议论的部分,但它必须从“述”中自然而然地 生发出来才有说服力,才不致流于说教。
6、主体报道形态造就了一批名记者、名主持人。
16
第二节
主体报道形态
8
第一节
二.优势
客体报道形态
1、画面取材注重让事实本身说话,具有鲜明的客观 性。 2、没有记者镜头前的人为主观介入,没有报道者直 接的言行导向和思维导向的引领。 对知识阶层及愿
意独立思考的观众群体,客体报道方式更多地调动了他们 的认知潜能,保留了更多的自我感受、自我认识的空间。
3、被摄人物较少受到干扰,处在自然状态中,画面 呈现的是人物和事物的本来面貌。
客体报道形态 主体报道形态 主客体报道形态
2
第一节
客体报道形态
• 客体报道形态:是指画面只呈现报道对象的行为 言语,而不呈现报道者及与报道者有关的物体 (如话筒)的影像,记录方式、视点、角度具有 冷静、旁观、平视等特征的报道形态。
3
第一节
一.特点
客体报道形态
1、通过提供可信的客体形象让观众读解,得出结论; 信息不是强加给观众的。如:199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
9
第一节
二.优势
客体报道形态
4、客体报道能够表现独特的主题和意义。
①通过加旁白解说说明报道的主题和意义;
②记者将自己的观点和报道意图寓于对画面的选择和处 理之中;
③在纪录片编导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寓于画面的叙事内 容和叙事结构之中。 ④客体报道形态强调用形象说话,淡化报道主体的在场, 不干涉被摄对象,但只能是相对的。
26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二.主客体报道形态的基本类型 2、客体报道交代主要的、基本的新闻事实,对于画 面不太容易表现或不易表现到位的内容,通过记 者出镜采访获得。
如:《生猪私屠滥宰贻害无穷》:客体报道介绍了几乎全部 的新闻事实,主体报道形态是作为一个例证,一个个案出 现的,它呈现了一个无可争辩的具体事实;主体报道形态 中出现的患者形象,又促成观众对报道本身的倾向产生情 感、心理认同。 • 另:记者通过解说词(旁白方式)将摄制组随同技术监督 执法人员一起进行检查的情况向观众作了介绍,并触景生 情地描述了自己的现场心态,构成了主体报道的客体呈现, 这种主体报道方式完成了对客体报道内容的证实、深化、 引申等作用。
• 报道者是否建立起足够的客观性、权威性和可信 度; • 是否现场语言组织恰当,画面到位; • 过度依赖出镜记者,有时反而缩小了新闻表现的 自由度,影响了对客体形象的表现深度。 • 结果:观众就会对内容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19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一.主客体报道形态的特点
1、主客体报道形态:是介于主体报道形态和客体报 道形态之间、两者相结合的报道方式,两种报道 形态在同一个节目中交替出现。 2、特点是将客体报道和主体报道的优点融为一体, 表现方式丰富而多样,兼采两家之长。
记者采 访段旭 明
记者采 访一农 民
画 面 采访杨 保民 赠车仪 式现场
解 说 词 同期声:平祁寨村党支书记杨保民:“罗洪 溪为群众科技兴农培育出优良品种,大家愿意 让罗洪溪坐很好的车。” 解说:在赠车仪式上,罗洪溪这位在田间 地头和麦穗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农业科学家再一 次看到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带来的巨大 社会效果,同时也再次被农民兄弟的淳朴感动 得流出了泪水。 同期声:超大穗小麦培育者罗洪溪:“农 民们淳朴善良的心情,使我内心非常激动,所 以我们再没有什么话可讲,以科技选育良种为 农民服务是理所当然的,是应该的,我们农业 科技干部就是为农民服务的,为农民工作的。 ” 这是本台记者报道的。 24
25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二.主客体报道形态的基本类型
1、主体报道开个头,接下来的主要内容全部由客体 报道完成。 《新闻联播》中,这样的新闻比比皆 是,尤其是有关领导人出访的时政新闻。
• 如:《空中联欢会》:专机上,空姐在合唱,江 泽民主席等热烈鼓掌的画面之后,李瑞英出镜报 道:“各位观众,我们现在是在欧洲一万米的高 空。作为主持人,我有幸主持并向大家报道一场 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第十一章 电视新闻画面报道形态
• 画面报道形态是指摄影(像)机的画面呈现信息 的方式及特点。 • 根据报道者介入报道内容,与报道对象发生关系 的方式和程度,报道形态分为客体报道形态、主 体报道形态和主客体报道形态; • 主体是指报道者,客体是指报道对象。
1
第十一章 电视新闻画面报道形态
【本章节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三.典型样式一电视现场报道
• 电视现场报道:是记者(主持人)在新闻现场出 镜,面对摄像机(观众)对新闻事件进行目击式 的口头报道。
1、从时间上看,采用现在进行时的记录方式与事件 同步展开,或者把过去的信息调度成现在进行时 进行取材。 2、从空间上看,报道者置身新闻现场。
17
第二节
主体报道形态
三.典型样式一电视现场报道
14
第二节
二.优势
主体报道形态
1、强化了报道者对报道的控制和影响。主体的描述 和 “转述”,是省时省力获取素材的方式。 2、加快了报道节奏,加大了信息量。出镜者通过语言
表达自己的见闻、看法,引领观众看具体的形象,单位时 间内语言比画面的节奏快、信息密度比客体报道形态节目 大。
3、报道方式运用较为容易,以目击者、见证人的身 份面对观众进行报道,传达的信息可信度高。
21
画 面
解 说 词
咸阳市 农科所 门口
资料, 江泽民 视察超 大穗小 麦田
同期声: 记者:“各位观众,这里是坐落在咸阳北塬 上的咸阳市农科所,多少年来一直冷冷清清的 这个大门口今天变得特别热闹。” 解说: 今年由于种植超大穗小麦获得丰收而致富的 兴平县西吴乡北吴村和平祁寨村的村民们自发 集资40万元,购买了两辆桑塔纳轿车前来赠送 给这个农科所和超大穗小麦的培育者罗洪溪教 授。农民掏钱重奖科学家,这在中国内陆还是 头一回。超大穗小麦是罗洪溪教授花费十几年 心血研制成功的小麦新品种,今年在西吴乡大 面积种植并作为小麦种子出售,取得了显著的 经济效益。
3、从声音上看,必须完整连贯地运用同期声。
• 声音必须来自于现场,完成于现场; • 记者的口头报道是在现场完成,对记者的个人素 质有更高要求。 4、 从镜头造型上看,现场报道的画面具有很强的 现场感和纪实性。
18
第二节
主体报道形态
四.主体报道形态的弱点
• 容易打着报道者个人主观印象、个性特征的烙印;
• 既有记者置身现场,又有旁观式记录;
• 既有临场发挥,又有后期编辑时的综合处理; • 既有的现场出镜记者,又有客观视点和画外音解说等。
20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一.主客体报道形态的特点
3、前期取材时所受拘束较少,根据现场情况和内容 需要灵活选择使用客体报道形态,或主体报道形 态。
4、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这种报道形态出现得最 多,好的作品也比比皆是。例:1993年中国电视 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兴平农民重奖科学家》
不用拍摄者选择、观察意味过强的视点;尽量用平角度, 少用俯仰角度等。
如:《山洞里的村庄》的创作者以客观报道的形式捕捉到了许多精彩又 充满真实感的细节,增强了内容的鲜活性、深刻性。
5
第一节
一.特点
客体报道形态
3、观众要看的客体报道,是画面本身就能“说话” 的报道。
• “画面加解说”模式的不足 • 主要新闻事实通过解说词交代,画面只是美丽的 辅助性点缀,没有信息量,不能叙事。 • 解说词借“客体”之名表达了报道主体的“主 观”。
27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二.主客体报道形态的基本类型 3、“准”现场报道式:在现场通过记者出镜报道、 出镜采访等方式完成对主要事实的介绍和展示, 把少量的在当时现场无法获得,或是由于其他原 因没有加进去的重要内容,或是有关的背景材料, 在后期编辑制作时以客体报道的方式加入。
28
第三节
主客体报道形态
10
第二节
主体报道形态
主体报道形态:是指报道主体及与主体报道行为有 关的形象(如话筒)出现在画面上,让观众明显 地意识到拍摄者在场的报道形态。
• 只要有一个因素存在就能构成主体报道形态
11
第二节
一.特点
主体报道形态
1、凸显报道主体的“在场”,是信息获得、呈现的 基点。方式有三种: ①记者、主持人通过出镜的方式介入事件进行报道, 观众直接看到主体在场;镜头后采访提问的声音形象
7
第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节
一.特点
客体报道形态
③客体报道形态构成的节目主要集中于两类:一类 是新闻消息,一类是纪录片。
• 新闻消息篇幅短小、事件性内容多,适合采用画面加同期 声呈现的方式,客体报道形态具有真实客观的优势和长处。 • 近年我国纪录片创作主要依靠画面,不用或较少靠解说词 叙事,旁白只作为一种连接手段而存在,客体报道形态得 到了较多的、较为成功的运用。如:上海电视台段锦川的 《八廓街十六号》
• 观众对节目的真实性感到怀疑。
6
第一节
一.特点
客体报道形态
①80年代之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对客体报道形态 的应用大多只是取用了形式,而未理解其实质, 成了最方便表达主观意图的报道形态。这一问题 今天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②近20年来,我国客体报道形态的认识逐步深入, 在依靠画面传达信息进行叙事上,在记录方式使 用的合理性上,进步都是明显的。
的新闻特写《代表民心的四次掌声》,整个报道是由李鹏 总理讲话的近景镜头和全场代表热烈鼓掌的全景镜头之间 四次交叉切换组成的。
• 主体信息来自画面和被报道者自身的行动。
• 尽量抹去报道主体“在场”的痕迹, “隐身的摄 影(像)机” 让观众产生置身于现场的感觉。
4
第一节
一.特点
客体报道形态
2、取材时淡化报道主体的主观介入,尽可能降低对 生活原生态的破坏,不干预生活的自然流程,让 事件处于自我发展的轨迹中。 • 以给观众造成“客观感受”的记录方式、方法为 主。如,多用固定画面,少用移动摄影;多用旁观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