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
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 (350002) 林绚晖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100875) 阎巩固
摘 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对网络成瘾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探讨。方法:293名福州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230名,女生63名,平均年龄20 98岁。使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 6%。上网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16PF的推理能力(B)、支配性
(E)与非成瘾者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网络心理学 网络成瘾 上网参与程度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Online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Lin Xuanhui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Fuzhou University,Fuzhou350002
Yan Gonggu Departmen t of Psychology,Pek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on-lin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tudy the phenomenon of internet addic tion disorder(IAD)Method:Two hundred and ninety-three college students were tested by Internet Usage Inventory,IAD Scale and16PF Results:9 6%subjects can be defined as IAD according to IAD scale On-line ti me and internet involve mentdid not lead to IAD for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in factor B and E of16PF be tween IAD and non-IAD group
Key Words cyber-psychology internet addiction di sorder internet involvement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心理学(Cyberpsychology)由此应运而生。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 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近年网络心理学研究的热点[3,14]。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4,9,11]。网络成瘾现象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1)上网行为特点与网络成瘾。(2)网络成瘾的动力学因素。(3)网络成瘾原因分析。目前网络成瘾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美国,研究方法多以在线调查方式进行。
本研究以福州大学上网学生为被试,用问卷法进行调查,试图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成瘾现象及原因进行初步探索。
对象与方法
被试 在上网条件较为便利的福州大学志愿者参加测试。该校为中国教育科研网福建地区主节点,半数以上宿舍具备联网条件。告知被试参加网络使用情况调查,作为回报免费为被试提供16PF测验结果。共征得被试310名,获有效问卷293份(男生230人,女生63人)。被试平均年龄为(20 98 2 67)岁。
方法 研究工具为网络成瘾测验 [14]、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10]。
网络成瘾测验译自美彼兹堡大学K S Young编制的临床诊断问卷,该问卷是编者在总结对网络成瘾者的在线调查研究与临床治疗实践基础上,参照DSM-I V中赌博成瘾鉴别标准修订出的I AD临床诊断问卷。在国外新兴的I AD研究中较为常用,但目前尚未有信度、效度指标报告。该问卷原有10个题目,要求以 是 否 作答,每个肯定答案计1分,得分大等于5的被试诊断为成瘾者。本研究中经题目分析,第3题与第10题与总分成负相关,予以剔除,其余8题信度(a 系数)为0 736,分为二个因子,第一个因子(第5,6,7, 8,9题)内容为网络对个体现实生活的损害,与总分相
The Center For On Line Addicti on(1998) The Internet addicti on tes t http://www netaddicti on com//internet addic tion test htm
关为0 91,第2个因子(第1,2,4题)测定内容为个体对网络的依恋程度,与总分相关为0 37。剔除第3与第10题后,仍将得分大等于5作为分组标准,将被试分为IAD组与非IAD组两组。
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为自编测验,参照国外有关研究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所用的上网情况调查问卷编制而成,经大学生试测筛选。主要从个体上网时间、常用的网络服务、上网活动涉及范围三方面反映个体上网行为的参与程度,共12道题,每个肯定回答计1分,总分为16分,高分者为高参与,低分者为低参与。如:你通常是否每天使用E-mail与他人联络?
16PF(第五版,1994)为香港Baptist大学初译,北京师范大学阎巩固、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张志澄修订[1]。
数据采集方式是将上述三个测验一次性发给被试,不记名,集体和个别施测相结合进行书面测验。采用SPSS for Window9 0对所有数据进行输入并统计。
结果
1 各量表基本情况
网络成瘾诊断鉴别量表得分情况
本研究293名被试中,得分大等于5的I AD者有28名,占总数的9 6%,非I AD者为265名。
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得分情况
表1 大学生上网行为基本情况(X SD)
非IAD组(n=265)IAD组
(n=28)
t
上网历史(月)12 10 9 0911 36 8 210 452
上网时间(小时)10 52 10 9512 82 12 09-0 967
参与程度12 87 1 7712 75 1 970 303
从上表可知两组被试在上网历史,上网时间,参与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2 16PF量表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IAD组与非I AD组在推理能力(B)、支配性(E)得分上有显著差异。
3 相关分析
成瘾水平、参与程度、上网时间与人格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IAD水平与16PF中的B因素(推理能力)及E因素(支配性)呈负相关。此外,IAD水平与参与程度、上网时间均无显著相关。
被试的参与程度与A(乐群性)、B(推理能力)、EX (外向)、IN(独立性)及E(支配性)显著正相关。
被试上网时间与Q3(自律性)、SC(自控性)有显著的负相关。
表2 IAD组与非IAD组在16PF得分上的差异检验
IAD组
(n=46)
非IAD组
(n=248)t
乐群性(A)5 73 1 725 61 1 593 79推理能力(B)5 48 1 063 18 1 0910 643***
情绪稳定性(C)4 51 1 224 00 1 521 721支配性(E)5 01 1 744 32 1 522 243*
兴奋性(F)5 46 1 445 57 0 96- 569责任心(G)4 12 1 233 82 1 281 183敢为性(H)5 32 1 835 32 1 09 013敏感性(I)7 08 1 436 96 1 45 386警觉性(L)6 30 1 416 14 1 46 538抽象性(M)6 18 1 686 57 1 50-1 293世故性(N)5 29 1 295 14 1 01 735忧虑性(O)5 15 1 084 89 0 881 470开放性(Q1)5 69 1 835 54 1 73 447自主性(Q2)5 36 1 615 68 1 19-1 289自律性(Q3)5 07 1 494 05 1 551 861紧张性(Q4)5 13 1 315 14 1 15- 047外向性(EA)#5 62 1 445 57 1 09 232焦虑性(AX)#5 80 1 185 86 1 16- 247紧张性(TM)#4 42 1 464 46 1 45- 139独立性(IN)#5 37 1 584 88 1 261 900自我控制(SC)#4 53 1 174 04 1 232 003 *p<0 05,**p<0 01 ***p<0 001 注:加#者为次级量表导出因子
讨论
1 本调查显示被试中I AD者有28名,占总数的9 6%,提示在大学生上网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现象。本研究被试在校内分布较广,相对而言可以克服在线调查中被试的倾向性[7,16](国外在线研究明确告诉被试进行网络成瘾调查,因此参加测试的被试多半自认为有网络成瘾问题,筛查出的成瘾者比例高达七八成)。但通过对一些被试的访谈发现,一些严重沉湎于网络的学生根本不愿参加测验,他们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花在上网上了。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结合在线调查形式,以吸引上瘾程度高者,使被试分布更全面,研究推论更有广泛性。
2 本研究中被试是否成瘾与上网时间并无显著关系,国外在线研究中往往严重成瘾者比例较多,上网时间上与非成瘾者往往有数倍的差距,所以上网时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14]。提示上网成瘾者花的时间通常比非成瘾者多,但花长时间上网并不意谓着就会成为I AD。上网时间只能作为参考指标之一。
3 IAD组与非IAD组被试上网参与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提示对大多数网民而言,广泛使用网络并不必然导致IAD。
4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中IAD者与非I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