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语文》考题
广西特岗初中语文教师面试历年真题

广西特岗初中语文教师面试历年真题1.题目:苏州园林2.内容: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3.基本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带领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根据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
答辩题目:1.概括下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2.在品读课文的提问式引导过渡环节,你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座园林。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第4段。
2.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感觉。
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
后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
“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三)深入研读1.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2021上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1上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表现怀古之情的诗词,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B.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C.许浑《咸阳城东楼》D.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学生国绕“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开展专题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A.柳青《创业史》B.鲁迅《伤逝》C.舍《龙须沟》D.巴金《寒夜》3.教师安排学生梳理我国历史上以数字命名的文学家群体,下列正确的是( )A.曹门三父子:曹操、曹冲、曹植B.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C.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陈子昂、骆宾王D.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王夫之4.教学契诃夫《变色龙》,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讽刺小说比较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A.夏目漱石《我是猫》B.都德《最后一课》C.欧亨利《麦琪的礼物》D.阿西莫夫《基地》5.学习《爱莲说》,学生对虚词“之”进行整理,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C.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D.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6.讲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面”的用法,教师使用其他同样包含该用法的语句进行比较,下列不适合的是( )A.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B.—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D.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司马迁《陈涉世家》)7.教师准备结合例子为学生讲解“选择复句”的特点,下列适合选用的是( )A.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B.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歉,谢罪B.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颁发D.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表现优异正确答案:A解析:B项,“善”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C项,“颁”是通假字,通“斑”。
D项,“突出”是古今异义词,“突然出现”。
故选A。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臣乃得有以报太子B.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D.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正确答案:B解析:B项,则:连词,相当于“那么”。
A项,乃:副词,于是,相当于“就”;第二句是副词,相当于“才”。
C项,之:助词,的;第二句为代词,指荆轲。
D项,以:连词,相当于“来”;第二句为介词,相当于“按照”。
3.对《赤壁赋》中相关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于建功立业的豪情。
B.文章第三段中的抒情议论都与江上风景和赤壁之战的故事有关。
C.酒酣歌罢,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琢磨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与天地”。
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故选A。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是客观的描绘,欲扬先抑,为下文作反面铺垫。
4.阅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选段,概括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态度。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事业单位《教育类(中学教师)科目》教师教育招聘考试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事业单位《教育类(中学教师)科目》教师教育招聘考试《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认知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同接动机【参考答案】A2. 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A、样本大,效度增加B、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C、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D、问卷回收率最高【参考答案】D3. 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D、日常化【参考答案】A4. ()。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参考答案】C5. 人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称之为()。
A、绘画技能B、创造技能C、心智技能D、操作技能【参考答案】C6. 肌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互补性【参考答案】D7. 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参考答案】D8. 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A9. 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 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 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 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参考答案】D10.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初中语文教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B.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马马虎虎。
C.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胸有成竹,可以独当一面。
D.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答案:A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斟酌B. 决别C. 瞭望D. 涣散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考试。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
D.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答案:王维4.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答案:韩愈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望岳》中的名句。
答案:杜甫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情横溢,但同时身体孱弱,情感细腻,对爱情忠贞不渝,对世俗礼教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反抗。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 yáng)蹉跎(cuō tuó)锲而不舍(qièér bù shě)B. 恣意(zì yì)踌躇(chóu chú)谄媚(chǎn mèi)C. 箴言(zhēn yá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饕餮(tāo tiè)D. 峥嵘(zhēng róng)旖旎(yǐ nǐ)缱绻(qiǎn quǎn)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B.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离群的孤雁,独自在天空中飞翔。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C. 他的话语如同泉水般清澈,让人心旷神怡。
D. 以上都是。
答案:D4-10. [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答案:明月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出处是______。
答案:《金瓶梅》3-10. [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答案: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取曹操军箭的故事。
诸葛亮利用迷雾天气,用草船装满稻草人,假装进攻,诱使曹操军射箭。
由于迷雾,曹操军无法看清,结果射出大量箭矢,诸葛亮因此借得大量箭矢。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恣意(zì)矜持(jīn)剽悍(piāo)荼毒生灵(tú)B. 箴言(zhēn)叱咤(chì)蹊跷(qī)呱呱坠地(gū)C. 拮据(jū)缱绻(qiǎn)蹒跚(pán)栩栩如生(xǔ)D. 瞠目(chēng)囫囵(hú)踟蹰(chí)锲而不舍(qiè)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他因为刻苦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不耻下问,向老师请教。
B. 这次比赛,他的表现真是出人意料,令人刮目相看。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学富五车,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B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B.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D. 《聊斋志异》是明代作家蒲松龄所著,是一部以鬼怪故事为主的短篇小说集。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圆规和直尺。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指的是复习旧知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指的是三个人。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指的是迷惑。
答案:B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他学习非常刻苦。
B. 这本书非常有趣。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D)A.我觉得你的问题是什么?B.“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她满怀信心地说道。
C.周琳同学问道:“老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D.小明大喊:“今天是我生日!”答案解析:选项C正确使用了标点符号,用引号引住直接引语,并在最后加上了问号。
2. 下列句子中,符合语法规范的是:(B)A. 孩子们的成绩优秀,而且进步快。
B. 老师昨天给了我们一项重要的作业,希望我们按时完成。
C. 她喜欢音乐,因为它使她快乐。
D. 他去商店买了一本书,还有一张CD。
答案解析:选项B符合语法规范,使用了并列连词“而且”连接两个句子,并使用了逗号隔开。
3. 下列句子中,语病的是:(C)A. 这个问题我们刚才已经讨论过了。
B. 昨天考试后,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
C. 我们应该多看一些好书,要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D. 她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好成绩。
答案解析:选项C存在语病,应改为“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好书,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4. 下列短文中,没有词语使用错误的一组是:(A)A. “爸爸,我去游泳,你来不来?”小明问道。
B. 这个星期,我们将进行学习交流活动。
C. 在暑假里,我计划去外地旅游,看看不同的风景。
D. 妈妈花了半个小时给我做了一顿可口的晚餐。
答案解析:选项A没有词语使用错误,句子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二、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位中学生,他在学校学习很努力,经常在班级里取得好成绩。
他对语文尤为热爱,经常参加各类语文比赛,并获得了很多奖项。
小明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想把自己对语文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问题】小明想将来成为什么?答案解析:小明想将来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判断正误。
小红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她每天都在为学生的成长尽心尽力地工作。
她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每周都会布置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词语是错别字?A. 纷纷B. 混混沌沌C. 睁开D. 说说笑笑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们为什么会反反复复地争吵呢?B. 姑娘每天漂漂亮亮地穿过广场。
C. 他对这个问题一点也不不在乎。
D. 这部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兴高采烈B. 颠三倒四C. 艰辛D. 形影不离4. 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说:“这话我都听听见了。
”B. 姑娘正正经经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C. 他对这个问题毫毫不不在乎。
D. 姑娘漂漂亮亮地走过了广场。
5. 下列句子语法错误的一项是:A. 事情发展的真真切切,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B. 眼看着比赛结束,他把头头伸了出去。
C. 我们到达目的地,下车之后才才发现包包丢了。
D. 那家饭店很有特色,食物也美美味味的。
二、填空题1. 诗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出自哪一首诗?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3. 著名文学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是谁?4. 下列古代诗人中,不属于唐代的是(填写一个姓名):5. 散文《呐喊》的作者是(填写一个姓名)。
三、简答题请简要解释什么是辞藻华丽,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就“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A4. C5. A二、填空题1. 《静夜思》2. 汉代3. 曹雪芹4. 李白5. 鲁迅三、简答题辞藻华丽是指运用辞藻华美、优美、形象化的词语来进行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度。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一句就展现了辞藻华丽的特点。
四、论述题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诗歌,从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其次,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的生平来增进学生的理解;最后,鼓励学生写诗、朗诵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亲近感和热爱度。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 雅致(yǎ zhì)残缺(cán quē)沉默(chén mò)B. 招待(zhāo dài)热闹(rè nào)美丽(měi lì)C. 质疑(zhì yí)奔跑(bēn pǎo)精彩(jīng cǎi)D. 慢吞吞(màn tūn tūn)悲观(bēi guān)稳健(wěn ji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用心地听了老师的讲解,全神贯注地做笔记。
B. 老师通过讲解,使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C.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D. 我喜欢这首诗,因为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3. 下列词语中,与“变化多端”意思相近的是:A. 千变万化B. 翻来覆去C. 波澜壮阔D. 一帆风顺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雨后的天空,像一块洗过的蓝宝石。
B. 他热情洋溢,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C. 这座山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平原上。
D. 那朵白云像一只绵羊,悠闲地飘荡在蓝天上。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朵花笑得像一个小姑娘。
B. 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C. 这片叶子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D. 那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A. 美丽B. 跑步C. 唱歌D. 学习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那个男孩高得像一棵树。
B. 这本书厚得像一座山。
C. 那只鸟飞得快得像闪电。
D. 这座楼高得像一座山。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柳树绿了,草地绿了。
B. 老师教我们学习,教我们做人,教我们做事。
C. 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了知识,让我们懂得了人生,让我们懂得了成长。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求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传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针对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展开详细讨论,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招聘考试。
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属于唐代诗人杜甫所作?A. 春睡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请问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领悟对手的心理和招数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B. 充分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是成功的保障。
C. 战争是一场需要谨慎计划和充分准备的斗争。
D. 精准把握敌我双方的优劣势能够避免失败。
3. 汉语习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什么?A. 人的优缺点是相对的,不能只看到一方面。
B. 生活中各种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C. 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善于在不足中寻找长处。
D.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需要认真发掘。
二、填空题1. 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真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______目标。
2. 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代表作《狂人日记》是一部讽刺________社会的小说。
3.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了______朝代的社会风貌。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修辞手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 你认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4.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如何通过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请详细阐述你的看法和策略。
以上就是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的内容,希朴门的考生认真对待,认真备考,相信你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祝你顺利!。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共6套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共6套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注意事项: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蹒跚(pán)讪笑(shàn)箴言(zhēn)恣意(zì)B. 恣睢(zì)缄默(jiān)踯躅(zhú)桎梏(gù)C. 桀骜(jié)缄默(jiān)踯躅(zhí)桎梏(zhì)D. 恣睢(zì)讪笑(shàn)箴言(zhēn)桎梏(gù)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为人谦逊,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为人谦逊,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了。
B. 他虽然年轻,却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了。
C. 他虽然年轻,竟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了。
D. 他虽然年轻,居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了。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C. 他做事总是左顾右盼,缺乏果断。
D.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决断。
答案:D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了。
B. 他虽然年轻,却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了。
C. 他虽然年轻,竟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了。
D. 他虽然年轻,居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了。
答案:B6.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B.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缺乏果断。
C. 他做事总是左顾右盼,缺乏果断。
D.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决断。
答案:D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红楼梦》。
B. 他说:“我喜欢看电影?”C. 她放慢了脚步,犹豫了一下。
D. 他对我说“你怎么这么笨”。
答案:A2. 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课间 (jie)B. 顾客 (ku)C. 教室 (jiao)D.路灯 (luo)答案:C3. 下列名句与出处匹配正确的一项是:A. “人非生而知之。
” ——《论语》B. “脚踏实地,平凡中做不平凡。
” ——《西游记》C.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滕王阁序》D.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道。
” ——《阿甘正传》答案:A二、填空题1.《红楼梦》是清代作家____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答案:曹雪芹2. 各种主题深受大家喜爱,给人以极大的心灵_____。
答案:震撼3.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保护____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答案:唐僧三、解答题1. 简述《红楼梦》中的少年时代和少壮时代的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少年时代是一个活波好动、聪明机智的少年。
他天真无邪,具有细腻的情感,对于诗词歌赋、绘画等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少壮时代,随着他的成长,贾宝玉开始逐渐体验人生的痛苦和复杂性,他变得善良又感性,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觉醒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责任。
2. 请解释什么是古文观止?答案示例:《古文观止》是一本明代的文学著作,由袁宏道编纂而成。
这本书主要收录了各类古代文学作品,包括文章、诗歌、小说等。
通过阅读《古文观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文学风貌,体味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同时,它也是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工具书,对于文学爱好者和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翻译题将下句翻译成汉语:“Life is not about waiting for the storm to pass, it's about learning how to dance in the rain.”答案示例: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语文》考题精选

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考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势力插足南海,南海局势更加波诡云谲。
而外媒对此评论,南海纷争背后,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政治搏弈。
B.贫富悬殊现象客观存在,毋庸质疑。
各国政府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制度保障关系取多种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C.爱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自三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多省持续强降雨,以至许多江河湖泊水位不断上涨,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D.文学砥砺人生。
一个与文学形同陌路的人,他的人生便少了滋味;当文学成为一个民族点缀的时候,这个民族的灵魂便成了游丝。
1.【答案】D。
解析:A博弈;B毋庸置疑;C以致。
2.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重阳节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给老人心里带来巨大落差。
关爱老人,既要节日前后的爱心参与,更要细水长流的用心坚持。
B.坐落在巢湖边上的三河古镇,风景如画,一年四季游客不绝如缕。
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观美景,品美食,听戏曲,体验古镇特有的民族文化。
C.文化哲思类散文,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理性思考,又不乏文化关怀。
它往往旁征博引,行文自由活泼,结构密不透风。
D.在学校组织的这次春游中,同学们兴致极高,他们呼朋引类,在山林中跑来跑去,在小溪旁载歌载舞,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欢乐。
2.【答案】A。
解析: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
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
现在也多指爱情或友情长长久久。
不绝如缕:比喻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可用络绎不绝。
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
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到一起(去做某事)。
(含贬义)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可以推动沿路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019上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第227套)

2019上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1.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
下列作品合适的是________。
A.曹操《观沧海》B.李商隐《夜雨寄北》C.李白《行路难》D.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答案:D2.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________。
A.老舍《骆驼祥子》B.傅雷《傅雷家书》C.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答案:A3.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学习重点。
下列教学内容不恰当的是________。
A.了解文中苏州园林的特点B.梳理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C.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写法D.了解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答案:B4.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角度进行阅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对这一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________。
A.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B.让学生自由选择阅渎的内容,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C.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段落语句,才能深人理解课文内容D.没有“说理由”这一理性行为,感性认知会陷人混乱答案:A5.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师播放了三国影视剧中演员的相关朗诵片段。
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________。
A.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增强对主题的感性认识B.真实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C.播放影视片段,为学生走进作品开拓想象空间D.先看视频后学习课文,才能深人把握人物形象答案:A6.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语句中宾语前置的用法。
下列例句适合的是________。
A.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B.见渔人,乃大惊(陶渊明《桃花源记》)C.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A7.教学复句专题研讨课,教师从《白杨礼赞》中选取例句,讲解因果复句的具体运用。
广西教资语文笔试题库及答案

广西教资语文笔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按部就班B. 别出心裁C. 别无长物D. 别具一格答案:D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之手?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多此一举C. 锦上添花D. 雪中送炭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鲁迅作品的有()。
A. 《狂人日记》B. 《呐喊》C. 《朝花夕拾》D. 《边城》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文学体裁?A. 诗歌B. 散文C. 小说D. 戏曲答案:A、B、C、D三、填空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2.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答案:曹雪芹四、简答题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是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
背景是曹操统一北方后,意图南下统一全国,而孙权和刘备为了抵抗曹操的进攻,联合起来在赤壁与曹军对峙。
赤壁之战以联军的胜利告终,这场战役不仅阻止了曹操的南下扩张,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论述题1. 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及其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
答案: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以其忠义双全、智勇兼备的形象著称。
他原是郓城县的一个小官,因误杀妻子而被迫逃亡,后加入梁山泊,成为梁山好汉的首领。
宋江在梁山的地位极高,他以仁义为旗帜,团结了众多好汉,领导他们反抗腐败的官府,维护百姓的利益。
宋江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于正义和反抗压迫的渴望。
六、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题需要考生根据个人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此处不提供具体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考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势力插足南海,南海局势更加波诡云谲。
而外媒对此评论,南海纷争背后,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政治搏弈。
B.贫富悬殊现象客观存在,毋庸质疑。
各国政府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制度保障关系取多种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C.爱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自三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多省持续强降雨,以至许多江河湖泊水位不断上涨,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D.文学砥砺人生。
一个与文学形同陌路的人,他的人生便少了滋味;当文学成为一个民族点缀的时候,这个民族的灵魂便成了游丝。
1.【答案】D。
解析:A博弈;B毋庸置疑;C以致。
2.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重阳节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给老人心里带来巨大落差。
关爱老人,既要节日前后的爱心参与,更要细水长流的用心坚持。
B.坐落在巢湖边上的三河古镇,风景如画,一年四季游客不绝如缕。
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观美景,品美食,听戏曲,体验古镇特有的民族文化。
C.文化哲思类散文,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理性思考,又不乏文化关怀。
它往往旁征博引,行文自由活泼,结构密不透风。
D.在学校组织的这次春游中,同学们兴致极高,他们呼朋引类,在山林中跑来跑去,在小溪旁载歌载舞,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欢乐。
2.【答案】A。
解析: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
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
现在也多指爱情或友情长长久久。
不绝如缕:比喻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可用络绎不绝。
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
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到一起(去做某事)。
(含贬义)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可以推动沿路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从而更好的展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B.据权威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以来,由于猪肉、蔬菜等价格攀升,我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增长最快是食品消费。
C.解决民生问题,当首先解决环境治理问题,那种先开发后治理,边开发边治理的做法,往轻说是急功近利,往重说是罔顾民生。
D.由于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新词的不断出现,使用字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面临极大挑战,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答案】C。
解析:A项,不仅……而且表递进,分句语序不当。
B项,“据资料显示”是句式杂糅,它包含“据资料”和“资料显示”两个句意。
D 项,句首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
4.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与屈原的《离骚》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继魏晋之后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南朝诗歌以民歌为代表,其风格缠绵婉转,细腻含蓄,如《敕勒歌》《西洲曲》等。
C.“机锋所向,龙在山林,虽云长篙,颇同短制”鲁迅先生的这几句话,高度精确的概括了吴敬梓《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特点。
D.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被誉为短篇小说大师,《羊脂球》《套中人》《麦琪的礼物》分别是他们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
4.【答案】B。
解析:《敕勒歌》是北朝乐府民歌。
[page]二、阅读鉴赏灵壁张氏园亭记宋【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5.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是( )。
A.始家灵壁,而为此园家:定居B.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蹈:践行C.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燕:同“宴”D.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艺:园艺5.【答案】D。
解析:艺:种植。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硕求余文以记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其木皆十围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必仕则忘其身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虽鸡狗不得宁焉6.【答案】D。
解析:A项,“以”是“来”都意思,表目的;“以”连词,表顺承。
B项,“其”代指园子。
“其”语气助词,一定。
C项,“则”表承接,就。
“则”表转折。
D项,“焉”句末语气词。
7.下利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详细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富可以养的总体构思特点。
B.苏轼在离开彭城赴吴兴途中,应张硕所求而写下这篇记,文中除对张氏园亭的极力赞美之外,还对张氏先君为其子孙长远而深长的考虑,深表赞赏。
C.作者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于是在叙事中阐述议论,认为一个人不必要去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饥渴适宜就行了。
D.彭城风土人情之美,使苏轼产生了将来在泗水之滨买田养老的想法。
如果那样,与灵璧的张氏园亭便鸡犬之声相闻了,可常常与张氏子孙来往。
7.【答案】C。
8.把划线句子翻译成汉语。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8.【答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
[page]【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
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
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
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
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
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
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
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
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
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
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
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
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
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
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
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
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
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
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
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
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
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
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
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馀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
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三、课程理论9.判断题。
(1)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摒弃甄别和选拔的功用,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能力。
( )(2)高中语文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要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提高。
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 )(3)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指导作用。
( )9.【答案】(1)×。
解析: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2)√。
(3)√。
[page]四、教学实践10.试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说说下面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体会文章疏朗而细腻的语言特点,培养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揣摩语言,体悟文字蕴含的情感,进而勾绘文本背后的人物形象。
(三)掌握文章以情取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作者创设“物”“我”之间完美融合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感悟郁达夫寄寓在文中的独特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瑞士,埃米尔),在每一段有温度的文字背后都站立着一个人,或悲或喜,或忧或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散文《故都的秋》,看看故都的秋的背后有一位怎样的凝望者!(二)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郁达夫笔下的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2)郁达夫对故都的秋有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3)郁达夫是如此迷恋故都的秋,那么故都的秋是怎么样的呢?概括本文描写故都的特点?(三)赏析探究文章与人是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优秀的作品是作家生命的体验与写照,是从作家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