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贯穿爱的教育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贯穿爱的教育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075-02
小学生除了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育外,其本身对现实社会的认知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感悟几乎是一片空白。正因为如此,小学阶段的孩子在性格以及情商方面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可见,小学教育能否为孩子在将来拥有健全的人格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小学教育任重道远,能否培养出一个既能够谙熟书本知识,又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是每个小学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是贯穿爱的教育的必要性
现就读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呼百应”,家长的疼爱不必说,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以及家长对孩子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乐于分享等等美德教育缺乏适当的引导,再加上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忽略和不重视,这对小学生的人格形成是不利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人格塑造是个漫长的过程,性格的形成也非朝夕之事。因而,在小学生教学过程中贯穿以中华传统美德以及社会公德的教育,以教师的循循善诱为主,随着教学阶段的循序渐进而延展。有道是滴水穿石、铁杵成针,让小学生从小就接受良好品质的熏陶,以社会善良风俗来教导;以任课教师“德教”为先导;以课堂教、家庭辅相结合,多管齐下,
让孩子拥有―颗善良的心,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让孩子的成长赢在“起跑线”上。如学习第七册《搭石》,让学生懂得山里人的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和尊重他人的美德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使学生感悟到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美好品质。
二、用爱引导,辅助成长
在小学生教学过程中贯穿小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这听起来似乎很抽象,实则不然。人生在世,有许多种真、善、美是值得人们去体会、去感悟、去珍惜的。父母之爱、长辈之爱、同学之间的友情……小学老师要做的,仅仅是“授人以渔”。对,就是培养孩子的感悟能力以及在其基础上的适当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一种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材料来源的多元性与授课形式的灵活性相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将现代的人们推向了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人们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因特网、微信、街头小广告等等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小学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时,可以借助来源于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动人事迹、先进典型辅之以授课教师的“艺术加工”,让它变成课堂教学中知识教育与真善美传导的完美结合!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课前说话训练。丰富多彩
的课前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好时机。例如:海阔天空、课文质疑、开心一刻、佳作赏析、日记大家听、一周新闻联播等。《佳作赏析》这个栏目是师生美文共欣赏的园地。如朱自清的《匆匆》、余光中的《乡愁》,甚至获奖的歌词《常回家看看》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也可以以身示范,背诵自己欣赏的名家名篇,与学生一起去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领略生命的尊严,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和温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的熏陶。
2.任课教师言语举止的规范性。即是美德的教育,首先要从授课者自身出发,身体力行!小学生的身心是幼嫩的、脆弱的,因而,小学生的教学要格外注意受众的这个特征。以往,常见教学者在课堂上对学生爆粗口或者用本土方言批评学生,更有甚者向听课不认真的小学生扔粉笔头或者对学生进行体罚……我国《未成年人教育法》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以体罚的方式来惩罚小学生或者以爆粗口的方式来批评学生,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同时,对被批评的小学生自身的成长也是不利的,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授课教师在课堂中的不良行为可能达到了书本知识的教学目的,但有可能将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引向了相反的方向。因而,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体罚学生,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听课的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小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来激发他们
的积极性,以达到教与学的互动!
3.小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感悟能力,高尚情操的培养过程也不例外。此时,应当将思想教育课的作用发挥到极限,避免其他科目的教学占用思想教育课的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站到讲台前来讲述他们所感悟的“真”“善”“美”的事迹,由大家来评价好坏。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做好最后的引导工作。不仅如此,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在校园内外践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等良好品质,并让学生通过作文、日记把这些事写下来。
4.在校园里构建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不管是否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总是处于核心的位置,家长总是把好吃的好穿的留给孩子,因而,学前儿童中,独占意识强、团体合作意识弱的孩子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不懂得分享是空虚阶段的孩子较为普遍的特征。上了小学以后,随着跳绳比赛、运动会、乐器比赛等等活动的展开,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也逐渐得到加强,而且游戏往往能带给人对真理的感悟,尤其是当孩子们做了掰筷子的游戏以后,更能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同时集体活动还能够培养孩子分享的意识,如果懂得了分享,那么一份快乐就会变成两份快乐;忧伤的时候,有人一起分享,忧伤的影响力就会减半。如果教师能够利用校园里的小事进行随机教育,爱的教育往往能
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同学生病了,一句温馨的问候也会给人分担痛苦;同学生日要到了,要给予真诚的祝福,一起快乐。
语文教学中,无论以何种形式对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我们都要让他们知道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是人与人相处的一把金钥匙,它可以融化冰雪,创造快乐。
(责任编辑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