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三段式距离保护

合集下载

10电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10电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微机自适应电流保护装置设计设计目的:了解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特点,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自适应保护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工程设计的方法,学习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设计内容:1、了解国内外输电线路保护的发展、最新技术,写出文献综述;2、阐述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及整定方法;3、选择主芯片,设计保护装置主电路;4、设计软件流程图。

设计要求:1、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撰写综述;2、语言通顺,图纸规范;3、方案合理、层次清楚;4、格式规范,正文不少于3000字。

5、按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设计题目:微机自适应距离保护装置设计设计目的:了解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特点,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原理,自适应保护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工程设计的方法,学习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设计内容:1、了解国内外输电线路保护的发展、最新技术,写出文献综述;2、阐述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原理及整定方法;3、选择主芯片,设计保护装置主电路;4、设计软件流程图。

设计要求:1、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撰写综述;2、语言通顺,图纸规范;3、方案合理、层次清楚;4、格式规范,正文不少于3000字。

5、按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3设计题目:微机自适应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设计设计目的:了解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特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原理,自适应保护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工程设计的方法,学习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设计内容:1、了解国内外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发展、最新技术,写出文献综述;2、阐述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原理及整定方法,变压器差动保护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3、选择主芯片,设计保护装置主电路;4、设计软件流程图。

设计要求:1、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撰写综述;2、语言通顺,图纸规范;3、方案合理、层次清楚;4、格式规范,正文不少于3000字。

1. 介绍线路微机继电保护中三段式距离保护原理

1. 介绍线路微机继电保护中三段式距离保护原理

线路微机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快速准确地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保护,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上线路微机继电保护中,三段式距离保护是其中一种常见的保护方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原理。

1. 三段式距离保护的概念三段式距离保护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的保护装置对距离保护进行划分,通常分为近、中、远三个保护段。

这三段保护分别对应不同的距离范围,可以满足系统不同位置的保护需求。

三段式距离保护通常应用于输电线路,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并切除故障段,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原理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中故障发生时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来进行保护。

具体原理如下:第一段保护:近端距离保护近端距离保护主要是针对距离线路较近的故障进行保护。

当故障发生时,由于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距离保护装置会通过比较故障点处的电压和电流来判断故障的位置,并根据之前设定的保护范围来切除故障段落,保护系统的安全。

第二段保护:中段距离保护中段距离保护是针对线路中段的故障进行保护。

当故障距离超过近端距离保护的范围时,中段距离保护会根据故障点处的电压和电流变化情况来判断故障位置,并进行相应的保护动作。

第三段保护:远端距离保护远端距离保护主要是对线路远端的故障进行保护。

当故障发生上线路远端时,距离保护装置会根据故障点处的电压和电流变化情况来判断故障位置,并进行适当的保护动作。

3. 三段式距离保护的优势三段式距禿保护具有以下优势:(1) 定位精准:三段式距禿保护能够根据故障的位置,快速精确地对故障进行定位,保护系统的稳定运行。

(2) 保护范围广:三段式距禿保护能够覆盖线路不同位置的故障,保护范围广,能够适应不同的系统需求。

(3) 动作可靠:三段式距禿保护基于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来进行保护,动作可靠。

三段式距禿保护的原理清晰、动作灵敏,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

三段式距禿保护是线路微机继电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电力系统中距禿保护范围进行划分,依据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来进行保护,能够快速精确地定位故障,并进行保护动作,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线路微机继电保护中三段式距离保护原理与算法

线路微机继电保护中三段式距离保护原理与算法

线路微机继电保护中三段式距离保护原理与算法一、引言距离保护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用于避免电网故障扩大,降低故障对电网的影响。

在微机继电保护中,三段式距离保护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

本论文将详细阐述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原理及算法。

二、三段式距离保护原理三段式距离保护主要由近端保护、中端保护和远端保护三部分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故障点到保护段的距离直接影响保护的动作时间。

当故障点靠近保护段时,响应时间应较长,反之则应较短。

这样就能根据故障点与保护段的距离来动态调整保护的响应时间,实现更好的保护效果。

三、微机实现方法在微机继电保护中,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实现通常需要依靠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来完成。

根据距离测量结果和预设的保护段特性曲线,可以计算出对应的响应时间,并控制执行机构进行跳闸或隔离。

此外,微机还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时性,可以更精确地测量故障点到保护段的距离,从而提高保护的准确性。

四、算法分析三段式距离保护的算法主要包括故障点距离保护段的距离计算、响应时间的动态调整以及执行机构的控制等部分。

其中,距离计算通常采用测量值与预设阈值的比较,通过判断是否超过阈值来确定故障点到保护段的距离。

动态调整响应时间则需要根据实时测量的距离数据,通过算法计算出对应的响应时间,以适应不同距离的情况。

执行机构的控制则需要根据算法输出的跳闸或隔离指令,驱动相应的执行机构进行动作。

五、实际应用与优化在实际应用中,三段式距离保护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影响因素,如线路阻抗变化、环境干扰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例如,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线路阻抗,调整保护段的特性曲线;可以通过优化算法,提高距离计算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加强硬件抗干扰能力,提高保护的稳定性等。

六、总结三段式距离保护是一种有效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式,通过微机实现可以获得更高的精度和实时性。

在算法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保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段式距离保护课程设计

三段式距离保护课程设计

三段式距离保护是电力系统保护中常用的一种保护方式,它分为主保护、备用保护和末端保护三个部分,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和线路免受故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以及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原理及特点1、原理三段式距离保护是一种基于距离测量原理的保护方式,它通过测量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故障点距离发电站的距离,从而判断故障点是否在保护范围内,实现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电路。

三段式距离保护主要由距离元件、比率元件、相位元件和时间元件等组成。

2、特点(1)灵敏度高:三段式距离保护采用了距离测量原理,可以精确计算故障点的位置,对故障点的判断和保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2)适用范围广:三段式距离保护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故障,包括短路、接地故障、过电压等。

(3)动作速度快:三段式距离保护可以在瞬间切除故障电路,减少故障对系统的影响,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4)可靠性高:三段式距离保护由多个保护元件组成,具有多重保护功能,可以确保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二、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应用范围三段式距离保护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特别是在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中。

它可以用于保护各种类型的电力设备,包括变压器、发电机、电缆、开关设备等。

同时,在电力系统中,三段式距离保护还可以用于实现区域保护、远距离保护等功能。

三、三段式距离保护课程设计三段式距离保护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论知识讲解首先,需要对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该保护方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保护元件选择针对不同的电力设备,需要选择不同的保护元件,因此需要对保护元件的选择进行讲解,并进行实际操作。

3、保护范围计算三段式距离保护需要计算故障点距离发电站的距离,因此需要讲解距离计算的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4、故障分析与处理在实验中,需要模拟各种类型的故障,让学生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学习如何使用三段式距离保护进行电力系统的保护。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目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一、题目要求 (1)二、设计方案 (6)三、短路点短路电流计算 (11)四、整定计算 (13)五、继电器选型 (20)六、总结 (22)参考文献 (2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题目要求1.目的任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接受专业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培养训练和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设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计算,识图、绘图,以及查阅、使用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以中型企业变电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为对象,主要完成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及线路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绘保护配置图等设计和计算任务。

为以后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进行毕业设计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内容2.1主要内容(1)熟悉设计任务书,相关设计规程,分析原始资料,借阅参考资料。

(2)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线路保护方案的确定。

(3)短路电流计算。

(4)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

(5)各种保护装置的选择。

2.2原始数据某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如图1所示,两台变压器均为双绕组、油浸式、强迫风冷、分级绝缘,其参数如下:S N=63MVA;电压为110±8×1.25%/38.5 kV;接线为Y N/d11(Y0/Δ-11);短路电压U k(%)=10.5。

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110kV侧的中性点只有一台接地,若只有一台运行,则运行变压器中性点必须接地。

2.3设计任务图1 主接线图结合系统主接线图,要考虑L1L2两条110kV高压线路既可以并联运行也可以单独运行。

针对某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的继电保护进行设计,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定时限过电流电流)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已知条件如下:(1)变压器35kV母线母线单电源辐射形线路L3L4的保护方案拟定为三段式电流保护,保护采用两相星形接线,L5L6馈出线定时限过流保护最大的时限为1.5s,线路L3L4的正常最大负荷电流为450A,(2)L1L2各线路均装设距离保护,试对其相间短路保护I,II,III段进行整定计算,即求各段动作阻抗Z OP I,Z OP II,Z OP III和动作时限t1I、t1II、t1III,并校验其灵敏度,线路L1L2的最大负荷电流为变压器额定电流的2倍,功率因数cosϕ=0.9,各线路每千米阻抗Z1=0.4Ω,阻抗角ϕL=700,电动机自启动系数K SS=1.5,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1.2,并设Krel`=0.85, Krel``=0.8, Krel```=1.2,距离III段采用方向阻抗继电器,(3)变压器主保护采用能保护整个变压器的无时限纵差保护,变压器的后备保护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三段式电流保护的设计说明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三段式电流保护的设计说明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题目:三段式电流保护的设计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1 设计原始资料1.1 具体题目如图 1.1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ϕE =115/3kV ,1G X =15Ω、2G X =10Ω、3G X =10Ω, 1L =2L =60km 、3L =40km 、C B L -=50km 、D C L -=30km 、E D L -=20km ,线路阻抗0.4Ω/km ,I rel K =1.2、II rel K =III rel K =1.15,max C B I -=300A ,max D C I -=200A ,max E D I -=150A ,ss K =1.5,re K =0.85。

A B图1.1 系统网络图试对线路BC 、CD 进行电流保护的设计。

1.2 要完成的容(1)保护的配置及选择;(2)短路电流计算(系统运行方式的考虑、短路点的考虑、短路类型的考虑);(3)保护配合及整定计算;(4)保护原理展开图的设计;(5)对保护的评价。

2 设计要考虑的问题2.1 设计规程2.1.1 短路电流计算规程在决定保护方式前,必须较详细地计算各短路点短路时,流过有关保护的短路电流, 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在满足《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和题目给定的要求条件下,尽可能采用简单的保护方式。

其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1)系统运行方式的考虑除考虑发电厂发电容量的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外,还必须考虑在设备检修或故障切除的情况下,发生短路时流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最大和最小的系统运行方式,以便计算保护的整定值和保护灵敏度。

在需采用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时,还必须考虑系统的正常运行方式。

(2)短路点的考虑求不同保护的整定值和灵敏度时,应注意短路点的选择。

若要绘制短路电流、电压与距离的关系曲线,每一条线路上的短路点至少要取三点,即线路的始端、中点和末端三点。

(3)短路类型的考虑相间短路保护的整定计算应取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以作动作电流整定之用;而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计算两相短路电流,以作计算灵敏度之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三段式距离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三段式距离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选题标号:三段式距离保护班级: 14电气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2017年11月8日天津理工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天津理工大学目录一、选题背景 (5)1.1选题意义 (5)1.2设计原始资料 (5)1.3要完成的内容 (6)二、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 (6)2.1设计规程 (6)2.2 保护配置 (7)2.2.1 主保护配置 (7)2.2.2 后备保护配置 (7)三、短路电流、残压计算 (8)3.1等效电路的建立 (8)3.2保护短路点的选取 (8)3.3短路电流的计算 (8)3.3.1最大运行方式短路电流计算 (8)3.3.2最小运行方式短路电流计算 (8)四、保护的配合 (9)4.1 线路L1距离保护的整定与校验 (9)4.1.1 线路L1距离保护第Ⅰ段整定 (9)4.1.2 线路L1距离保护第Ⅱ段整定 (9)4.1.3 线路L1距离保护第Ⅲ段整定 (10)4.2 线路L3距离保护的整定与校验 (10)4.2.1 线路L3距离保护第I段整定 (10)4.2.2线路L3离保护第II段整定 (10)4.2.3线路L3距离保护第Ⅲ段整定 (11)五、实验验证 (12)六、继电保护设备选择 (13)6.1互感器的选择 (13)6.1.1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13)6.1.2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14)6.2继电器的选择 (15)6.2.1按使用环境选型 (15)6.2.2按输入信号不同确定继电器种类 (15)6.2.3输入参量的选定 (15)6.2.4根据负载情况选择继电器触点的种类和容量 (15)结论 (17)参考文献 (18)一、选题背景1.1选题意义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出现了容量大,电压高,距离长,负荷重,结构复杂的网络,这时简单的电流,电压保护已不能满足电网对保护的要求。

在高压长距离重负荷线路上,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有时可能接近于线路末端的短路电流,所以在这种线路上过电流保护是不能满足灵敏系数要求的。

继电保护 原理 第三章 距离保护

继电保护 原理 第三章 距离保护

IC − IA
IC
IC
结论:接于故障环路的阻抗继电器可以正确反映保护安装处到故障点之间的线路正序阻 抗。其余两只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很大,不会动作。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用三个阻抗继电器 并分别接于不同相间的原因。
3.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两相接地短路 仍然以 BC 两相接地短路为例
.
.
U Bd = U Cd = 0
.
3I0 ≠ 0
.
.
.
.
.
.
ZJ2
=
U B −UC
..
= (I B − IC )Z1ld
+ k3 I 0 Z1ld
.
.
− k3 I0 Z1ld
= Z1ld
IB− IC
IB − IC
.
.
Z J1
= UA−UB
.
.
> Z1ld
IA− IB
结论:同两相短路。 (三) 接地短路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
以 A 相接地短路为例
三﹑阻抗继电器的构成
主要由两大基本部分组成:电压形成路和幅值比较或相位比较回路。
UJ 电


IJ

UA 比 幅

UB 路
执行 (输出)
UJ 电
UC





IJ 成
UD

执行 (输出)
交流回路
交流回路
UA﹑UB﹑UC﹑UD 基本上是由 UJ 和 IJZzd 组合而成。而 UJ 可直接从 PT 二次侧取得,必 要时经 YB 变换。而 IJZzd 则经过 DKB 获得。 (一) 方向阻抗继电器交流回路的原理接线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3 电网距离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3 电网距离保护
( Z set1 Z set 2 ) 处,半径为 ( Z set1 Z set 2 ) 。 特性圆不包括坐标原点,圆心位于 Z Zm 2 (3-22) 2 90o arg set 90o Z set Z m 偏移圆特性阻抗继电器的绝对值比较动作方程 Z set 2 0 , Z set1 Z set 代入式(3-18) 将 ,可得到方 偏移圆特性阻抗继电器的相位比较动作方程 1 1 (3-13) Z m ( Z set1 Z set ( Z set1全阻抗圆特性 Z set 2 ) 2) 阻抗元件本身不具方向性 —— Z set 抛圆阻抗特性的动作方程与偏移圆阻抗特性 o o 1 Z m 向园特性的相位比较动作方程: 2 2 (3-18) 90 arg 90 Z m Z set 2 在各个方向上的动作阻抗都相同,它在正向
3.1.5 距离保护的构成
• 启动部分要求——当作为远后备保护范围末端发生故障时,启动部分 应灵敏、快速(几毫秒)动作,使整套保护迅速投入工作。 • 测量部分要求--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测定出故障方向 和距离,并与预先设定的方向和距离相比较,区内故障时给出动作信 号,区外故障时不动作。
3.2.2 动作特性和动作方程
• 动作特性——阻抗继电器动作区域的 形状,称为动作特性。 • 圆特性——动作区域为圆形; • 四边形特性——动作区域为四边形。 • 动作方程——描述动作特性的复数的 数学方程。 • 绝对值(或幅值)比较动作方程—— 比较两个量大小的绝对值比较原理表 达式。 • 相位比较动作方程:比较两个量相位 的相位比较原理表达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3 电网距离保护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析三段式距离保护的整定

浅析三段式距离保护的整定

() 3 其他线路I段末端短路时, 重复上述步骤( 和( 。 1 2 ) )
() 4选取 步骤() 步骤() 出距 离 Ⅱ 最小 的整定 值。 2到 3计算 段 () 别计算 保护 范围 末端故 障时保 护 R 5分 BK 处的 视在 阻抗 。 () 6比较步骤() 5中保护R K 测量的视在阻抗和步骤() B 4中所确定的整定值, 观察保护 RB K距离 Ⅱ段是否能动作。 () 步骤() , 7在 6中 如果保 护动作 , n 整定值减 小到步骤 () 定的最 小 把 段 6所确 故 障阻抗的 9%。 0 () 8确定系统中其他距离保护第 Ⅱ 段的整定值, 重复步骤() 1到步骤() 7。 3 2 自适应距 离 II段保护 整定 方法 . I 传统的距离I I I段一般要求作为相邻线路的远后备 , 但按躲开最小负荷阻 抗 整定和 与正 方向相 邻线路 距离 保护 Ⅱ 定 值配合整 定确 定的 整定值 常 常不 段 能满足灵 敏度 的要 求。如果 按躲开 最小 负荷 阻抗整 定的整 定值 小于 与正方 向 相邻 线路距 离保护 Ⅱ 定值配 合整定 确定的整 定值时 , 段 我们 可 以考虑 按躲开 实 际负荷阻抗 , 时地 整定距 离保护段 的定值 , 实 而不 是按照最 小负荷 阻抗整定 , 这 样 就能增 大保 护范 围, 高保护 的灵敏 度 。显 然这 是一种 自适 应整 定方法 , 提 而 且 不需要 通信 通道 就可 以实 现。 4 结论 本文介绍的距离 1 Ⅲ段整定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 ) 1 段、 ( 自适应距离 Ⅱ段整 1
自适应 距离 Ⅱ段保护 不需要 计算在 最大 、 最小 运行方 式 下的阻抗 , 也不需 要 考虑偶 然事故 , 而是在 当前的 运行方 式下 计算 出阻抗 。 这意 味 当故障 发生在 相邻 线路上 , 考虑 当前 电力 系统运 行状 态 , 通过计 算保 护 Ⅱ 测量 的视在 阻抗 段 来 确定 自适应保 护 系统 中距离 I段 整定值 。 I () 取 电力 系统 当前运 行状态 ( 1 获 拓扑结 构 、潮 流分 布等) 。 () F 2用 i点短路 时 R BK 测 量出的 视在 阻抗确 定距 离 Ⅱ 段 的起 动阻 抗。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距离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距离
jX
Z set
Z set
Z op
Z op cos( set L )
set
R
L — 负荷角度,约26 0 以内 set — 希望等于线路的阻抗角
Z set K rel
'''
0.9U N K ss K re I L .max cos set L
' set .3
“与相邻线路距离Ι段相配合”的要求基本上对
应于:“相邻线路距离Ι段末端短路不误动” , 即:
Z set .1 Z m .1 ( Z set .3 )
12/75
1)与相邻线路距离Ι段相配合
A 1
I1
2
B
3
I2
4
C
' Z set .3
要求:Z set .1 Z m .1 ( Z set .3 )
因此,整定原则:
Z set .1 K rel ( Z AB K b .min Z set .3 )
取:K rel 0.8
这样整定之后,再遇到 Kb 增大的其他运行方式 时,距离Ⅱ段的保护范围只会缩小,而不至于失去 选择性——最小感受阻抗都保证不误动。
13/75
7/75
A
1
2
B
3
4
C
保护1的正确II段
A
1
2
B
3
4
C
保护1的错误II段 保护3的II段 错误的设计 ——>保护1、3的II段都动作 保护1属于误动!
8/75
2、距离保护Ⅱ段的整定
为弥补距离Ι段不能保护本级线路全长的缺陷,增 设距离Ⅱ段保护,要求它能够保护本线路的全长,保 护范围需与下级线路的距离Ι段或距离Ⅱ段相配合。 电网结构复杂,还有其他回路的影响,因此,需要

三段式距离保护实验总结

三段式距离保护实验总结

三段式距离保护实验总结三段式距离保护实验总结引言:距离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保护措施,它能够及时检测和隔离发生在输电线路上的故障,防止故障扩大并对系统造成更大的损害。

为了验证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本文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全面详细的总结。

一、实验目的1. 验证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确定不同故障类型对距离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和误动率的影响;3. 分析不同故障位置对距离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和误动率的影响;4. 探究不同系统参数变化对距离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和误动率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1. 实验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负载等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模型;2. 实验方案:设置不同类型(短路、接地故障等)和位置(近端、远端)的故障,并记录距离保护装置动作时间;3. 实验参数:调整系统参数,如电压、电流、阻抗等,观察对距离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和误动率的影响。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实验一:短路故障类型对距离保护装置的影响a) 设置不同位置的短路故障,并记录距离保护装置动作时间;b) 分析结果表明,近端短路故障时距离保护装置具有较快的动作时间,远端短路故障时动作时间相对较长;c) 结论:距离保护装置能够准确识别短路故障,并根据故障位置进行适时动作。

2. 实验二:接地故障类型对距离保护装置的影响a) 设置不同位置的接地故障,并记录距离保护装置动作时间;b) 分析结果表明,近端接地故障时距离保护装置具有较快的动作时间,远端接地故障时动作时间相对较长;c) 结论:距离保护装置能够准确识别接地故障,并根据故障位置进行适时动作。

3. 实验三:系统参数变化对距离保护装置的影响a) 调整系统参数,如电压、电流、阻抗等,并记录距离保护装置动作时间;b) 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参数变化会对距离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产生影响,具体影响程度与参数变化大小有关;c) 结论:距离保护装置对系统参数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段式距离保护的保护原理及计算方式

三段式距离保护的保护原理及计算方式

三段式距离保护的保护原理及计算方式三段式距离保护是一种常用的电力系统保护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力系统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和幅值,来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和类型,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

在三段式距离保护中,保护设备被分为三个区段,即I段、II段和III段,每个区段的保护范围和动作时限都有所不同。

1. I段保护:这是距离保护的第一段,也称为瞬时保护段。

其保护范围通常被设定为被保护线路的全长的80%~85%,且动作时限瞬时。

当故障发生在I段保护范围内时,保护设备将立即动作,切除故障。

2. II段保护:这是距离保护的第二段,也称为限时保护段。

其保护范围通常包括被保护线路的全长及下一段线路的30%~40%。

II段保护的动作时限要与下一段线路的I段保护动作时限配合,通常设定为比下一段线路的I段保护动作时限大一个时限级差,例如0.5s。

3. III段保护:这是距离保护的第三段,也称为后备保护段。

其保护范围最长,通常包括本线路及下一段线路的全长。

III段保护的动作时限通常比下一段线路的II段保护动作时限要大。

当发生故障时,保护设备会根据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来判断故障发生在哪个区段,并由相应区段的保护设备进行动作,切除故障。

由于距离保护的原理是基于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因此其保护范围更加精确,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和判断。

然而,距离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电力系统中的非对称故障响应不够灵敏、对高阻故障响应不够准确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至于计算方式,由于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具体参数和故障情况,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距离保护的计算包括测量阻抗的计算、保护范围的设定、动作时限的配合等步骤,需要结合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和保护设备的技术参数进行综合考虑。

以上是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式的简要介绍,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电力系统保护相关的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三段式相间距离保护)

三段式相间距离保护)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期末考试院 、 系专 业学 号论文名称姓 名评阅教师签字:(试卷为论文、设计图、报告的在给出成绩的同时须由评阅人写出评语)年 月 日三段式相间距离保护姚杰卿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新能源工程学院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20103097班 2010309736号摘 要:为避免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接线形式的影响,同时可适用于35KV 及以上的输电线路中,研究人员提出了距离保护的继电保护方式。

以相间距离保护为例,在规定的整定原则下,进行了距离三段的整定,同时验证了灵敏性,做出了比较合理的方案。

关键词:继电保护 距离保护 整定计算 设备选择 接线方式 优缺点0 引言:继电保护中的电流电压保护常常因系统运行方式和接线方式的影响而失去灵敏性和可靠性,并且适用的电压等级较低,一般为35KV 及以下的配电线路中。

为克服以上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距离保护的保护方式。

距离保护是根据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之间的阻抗大小及方向为原理的一种保护方式。

现如今,可用微机来实现这种保护方式,故障发生时可更快反应故障类型并快速地切除故障,速动性和灵敏性都得到了大的提高。

本文,仅以距离保护的原理为基础进行分析计算,意在说明此保护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 三段式相间距离保护整定计算 如图:双侧电源网络,电压等级为115KV ,AB 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为350A ,线路电抗为0.4Ω/km ,母线最小工作电压U w.min =0.9U N ;可靠系数分别为:I relK =II rel K =0.8,III rel K =0.7。

其中QF3的动作时限为0.5s ,时限级差为0.5s 。

1.1距离Ⅰ段为了避免BC 线路首端发生相间短路而使保护1误动,因此不能以Z AB 为整定值,应以躲过AB 线路末端发生相间短路为原则进行整定。

即I 1.set Z =Irel K ×Z AB =16.0Ω动作时限:I 1T ≈0s由整定值可知,Ⅰ段保护仅能保护本线路的80%,为保护本线路全长,应设距离Ⅱ段保护。

#1~4组课程设计指导书

#1~4组课程设计指导书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指导书(1组)(10kV输电线路电流保护设计)第一部分:三段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工程设计一、三段式电流保护基本原理自行整理二、短路计算1、短路计算基本说明及具体步骤短路计算是保护整定计算和电气设备选择校验的重要依据,本次短路计算采用正序等效定则和运算曲线法,利用短路计算程序完成。

短路计算步骤如下:(1)短路计算程序运行前的准备工作①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所需的短路点数量及具体位置根据需要共设5个短路点d1~d5,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②针对所计算的地区电网在最大及最小运行方式下的支路及节点进行编号,形成最大及最小网络拓扑图(最小运行方式仅仅考虑电源的最小方式,不考虑电网中环网断开的情况)节点编号顺序:先短路节点,后其它节点,所有电源节点作为参考节点0;支路编号顺序:先电源支路(水电,火电,有限系统,无限系统),后其它支路。

(所有短路点皆为节点,除此以外若任一短路点短路时,某点将出现短路电流分支,则该点也为节点;任一短路点短路时都不会流过短路电流的支路可不编入网络拓扑图,例如负荷支路)。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本地区网的最大与最小运行方式的拓扑图相同,最大最小方式的不同仅仅体现在水电厂电源及系统电源的参数不同):(2)短路计算程序运行步骤(按最大、最小运行方式分别进行)①运行“输入系统参数模块”*输入网络拓扑参数*输入系统基本参数*输入支路原始参数②运行“支路正、负序电抗计算模块”③运行“短路电流计算模块”从工程需要出发,分别对系统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式下的三相短路、两相短路进行计算,计算出短路发生后0s和4s各支路的短路电流和母线残余电压(有名值为归算到短路点电压等级下的数据,短路电流数值为三相中最大短路电流值)。

整定计算中,所有主保护皆采用0s的短路计算结果;所有的后备保护皆采用4s的短路计算结果。

短路计算参数输入时,各等级电压值按平均电压输入(例如110kV等级输入115kV,10kV等级输入10.5kV,6kV等级输入6.3kV);发电电源的负序参数若未给出,输入时可按正序参数输入。

三段式距离保护实验总结

三段式距离保护实验总结

在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安全保障中,距离保护装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和评估距离保护的性能,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严谨的三段式距离保护实验。

通过精心的设计、严格的实施以及全面的数据分析,本次实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现将实验总结如下。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距离保护是一种基于测量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距离的继电保护原理。

它能够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确保电力系统中设备和线路的安全。

本次三段式距离保护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三段式距离保护装置在不同故障类型、故障位置和系统运行条件下的动作特性和可靠性;分析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间、灵敏度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探究影响距离保护性能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优化建议。

通过实验,为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设备与方法(一)实验设备本次实验选用了先进的数字式继电保护测试仪、高精度电流电压互感器、微机保护装置等设备。

这些设备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实验的要求。

(二)实验方法采用模拟故障的方法进行实验。

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参数和运行情况,设置不同的故障类型、故障位置和系统运行条件。

通过继电保护测试仪向保护装置施加故障电流和电压,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动作时间、动作电流、动作电压等。

对实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动作特性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分别模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包括单相接地故障、两相接地故障、两相短路故障和三相短路故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三段式距离保护装置能够准确地识别故障类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可靠地动作。

在不同故障类型下,装置的动作时间和动作特性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速动性。

在单相接地故障实验中,装置的第一段距离保护在故障点靠近保护安装处时迅速动作,切除故障;第二段距离保护在故障点稍远时动作,进一步扩大了切除故障的范围;第三段距离保护在故障点更远时动作,确保了故障的完全切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三段式距离保护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选题标号:三段式距离保护班级: 14电气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谷宇航日期: 2017年11月8日天津理工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天津理工大学目录一、选题背景选题意义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出现了容量大,电压高,距离长,负荷重,结构复杂的网络,这时简单的电流,电压保护已不能满足电网对保护的要求。

在高压长距离重负荷线路上,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有时可能接近于线路末端的短路电流,所以在这种线路上过电流保护是不能满足灵敏系数要求的。

另外对于电流速断保护,其保护范围受电网运行方式改变的影响,保护范围不稳定,有时甚至没有保护区,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按阶梯原则来整定,往往具有较长时限,因此,满足不了系统快速切除故障的要求。

对于多电源的复杂网络,方向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往往不能按选择性要求来整定,而且动作时限长,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对保护快速性的要求。

设计原始资料ϕ=E ,112G Z =Ω、220G Z =Ω、315G Z =Ω,12125L L km ==、370L km =,42B C L km -=,25C D L km -=,20D E L km -=,线路阻抗0.4/km Ω,' 1.2relK = 、''''' 1.15rel rel K K ==,.max 150B C I A -= ,.max 250C D I A -=,.max 200D E I A -=, 1.5ss K = ,0.85re K =A BL1、L3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要完成的内容(1)保护的配置及选择;(2)短路电流计算(系统运行方式的考虑、短路点的考虑、短路类型的考虑);(3)保护配合及整定计算;(4)对保护的评价。

二、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设计规程在距离保护中应满足一下四个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这几个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配置、配合、整定每个电力原件的继电保护。

充分发挥和利用继电保护的科学性、工程技术性,使继电保护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发挥最大效能。

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的最根本要求。

所谓安全性,是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作。

所谓信赖性,是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绝动作。

安全性和信赖性主要取决于保护装置本身的制造质量、保护回路的连接和运行维护的水平。

一般而言,保护装置的组成原件质量越高、回路接线越简单,保护的工作就越可靠。

同时,正确的调试、整定,良好的运行维护以及丰富的运行经验,对于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继电保护的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在可能最小的区间内将故障从电力系统中断开,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中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它包含两种意思:其一是只应有装在故障元件上的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其二是要力争相邻原件的保护装置对它起后备保护作用。

继电保护的速动性是指尽可能快的切出故障,以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短路电流、低电压下运行的时间,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动作迅速而又能满足选择性要求的保护装置,一般结构都比较复杂,价格比较昂贵,对大量的中、低压电力原件,不一定都采用高速动作的保护。

对保护速动性要求的保护装置,一般结构都比较复杂,价格比较昂贵,对大量的中、低压电力原件的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继电保护的灵敏性,是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

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该是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在系统任意的运行条件下,无论短路点的位置、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当发生短路时都能敏锐感觉、正确反应。

灵敏性通常用灵敏系数或灵敏度来衡量,增大灵敏度,增加了保护动作的信赖性,但有时与安全性相矛盾。

对各类保护的的灵敏系数的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一般要求灵敏系数在~2之间。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评价和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在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要根据被保护原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使以上四个基本要求在所配置的保护中得到统一。

继电保护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的大部分工作也是围绕如何处理好这四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的。

相同原理的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不同位置安装时如何配置相应的继电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被保护电力系统的运行效能,充分体现着继电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继电保护工程实践的技术性。

保护配置主保护配置距离保护的主保护是距离保护Ⅰ段和距离保护Ⅱ段图网络接线图(1)距离保护Ⅰ段距离保护的第Ⅰ段是瞬时动作的,是保护本身的固有动作时间。

以保护1为例,其第Ⅰ段保护本应保护线路AB全长,即保护范围为全长的100%,然而实际上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当线路BC出口处短路时,保护2的第Ⅰ段不应动作,为此,其启动阻抗的整定值必须躲开这一点短路时所测量到的阻抗ZAB ,即ZⅠop1<ZAB,考虑到阻抗继电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误差,需引入可靠系数KⅠrel(一般取~),则ZⅠop1=~ZAB(2-1)同理对保护2的第Ⅰ段整定值应为ZⅠop2=(~)ZBC(2-2)如此整定后,距离Ⅰ段就只能保护本线路全长的80%~85%,这是一个严重缺点。

为了切除本线路末端15%~20%范围以内的故障,就需设置距离保护第Ⅱ段。

(2)距离保护第Ⅱ段距离Ⅱ段整定值的选择是类似于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即Ⅱ段整定值,以使保护范围不超出下一条线路(如有多条线路取最短者)距离保护Ⅰ段的保护范围,同时带有高出一个△t的时限,以保证选择性。

则保护1的Ⅱ段一次侧整定值为ZⅡop1=KⅡrel(ZAB+ZBCKⅠrel) (2-3)后备保护配置距离保护第Ⅲ段,装设距离保护第Ⅲ段是为了作为相邻线路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拒绝动作的后备保护,同时也作为Ⅰ、Ⅱ段的后备保护。

对距离Ⅲ段整定值的考虑是与过电流保护相似的,其启动阻抗要按躲开正常运行时的最小负荷阻抗来选择,而动作时限应使其比距离Ⅲ段保护范围内其他各保护的最大动作时限高出一个△t。

三、短路电流、残压计算等效电路的建立由于短路电流计算是电网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的基础,因此分别考虑最大运行方式下各线路未端短路的情况,最小运行方式下各线路未端短路的情况。

保护短路点的选取本设计中主要考虑母线、线路末端的短路故障。

短路电流的计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保护的性能,因此,在对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算之前,首先应该分析运行方式。

在相同地点发生相同类型的短路时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电流最大,对继电保护而言称为最大运行方式,对应的系统等值阻抗最小;在相同地点发生相同类型的短路时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电流最小,对继电保护而言称为最小运行方式,对应的系统等值阻抗最大。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继电保护的最大运行方式是指电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大,继电保护的最小运行方式是指电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小。

保护4的最大运行方式分析。

保护4的最大运行方式就是指流过保护4的电流最大即两个发电机共同运行,而变压器T5、T6两个都同时运行的运行方式,则I为流过保护3的最大短路电流。

式中.4.maxk保护4的最小运行方式分析。

保护4的最小运行方式就是指流过保护4的电流最小即是在G3和G4只有一个工作,变压器T3、T4两个中有一个工作时的运行方式,则I为流过保护4的最小短路电流。

式中.4.mink四、保护的配合线路L1距离保护的整定与校验线路L1距离保护第Ⅰ段整定(1)线路L1Ⅰ段的动作阻抗为ZⅠop1=kⅠrelL1Z1(3-1)=×125×=60Ω式中ZⅠOP1——距离Ⅰ段的动作阻抗;L1——被保护线路L1的长度;Z1——被保护线路的单位阻抗;KⅠrel——距离保护的Ⅰ段可靠系数;(2)动作时间。

tⅠ2=0s(第Ⅰ段保护实际动作时间为保护装置固有的动作时间)。

线路L1距离保护第Ⅱ段整定(1)与相邻线路LBC距离保护Ⅰ段相配合,线路L1的Ⅱ段动作阻抗为ZⅡop1= KⅡrelL1 Z1+KⅡrelKb,minZⅠBC(3-2)=×125×+××20=144Ω式中ZⅡop2——距离Ⅱ段的动作阻抗;L1Z1——线路L2的阻抗;KⅡrel——距离保护的Ⅱ段可靠系数;ZⅠBC ——线路LBC的第Ⅰ段整定阻抗,其值ZⅠBC= KⅠrelLBCZ1(3-3)= 20ΩKb,,min——线路LBC对线路L1的分支系数:其求法如下:Z1=50ΩZ2=50ΩZ3=28ΩZ=Z1继电器的选择使用环境条件主要指温度(最大与最小)、湿度(一般指40摄氏度下的最大相对湿度),低气(压使用高度1000米以下可不考虑)、振动和冲击。

此外,尚有封装方式、安装方法、外形尺寸及绝缘性等要求。

由于材料和结构不同,继电器承受的环境力学条件各异,超过产品标准规定的环境力学条件下使用,有可能损坏继电器,可按整机的环境力学条件或高级的条件选用。

对电磁干扰或射频干扰比较敏感的装置周围,最好不要选用交流电激励的继电器。

选用直流继电器要选用带线圈瞬态抑制电路的产品。

那些用固态器件或电路提供激励及对尖峰信号比较敏感地地方,也要选择有瞬态抑制电路的产品。

按输入信号不同确定继电器种类按输入信号是电、湿度、时间、光信号确定选用电磁、温度、时间、光电继电器,这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特别说明电压、电流继电器的选用。

若整机供给继电器线圈是恒定的电流应选用电流继电器,是恒定电压值则选用电压继电器。

输入参量的选定与用户密切相关的输入晕是线圈工作电压或电流,而吸合电压或电流则是继电器制造厂控制继电器灵敏度并对其进行判断、考核的参数。

对用户来讲,它只是一个工作下极限参数值。

控制安全系数是工作电压(电流)/吸合电压(电流),如果在吸合值下使用继电器,是不可靠的、不安全的,环境温度升高或处于振动、冲击条件下,将使继电器工作不可靠。

整机设计时,不能以空载电压怍为继电器工作电压依据,而应将线圈接入作为负载来计算实际电压,特别是电源内阻大时更是如此。

当用二极管作为开关元件控制线圈通断时,三极管必须处于开关状态,对6VDC以下工作电压的继电器来讲,还应扣除三极管饱和压降。

当然,并非工作值加得愈高愈好,超过额定工作值太高会增加衔铁的冲击磨损,增加触点回跳次数,缩短电气寿命,一般,工作值为吸合值的倍,工作值的误差一般为±10%。

国内外长期实践证明,约70%的故障发生在触点上,这足见正确选择和使用继电器触点非常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