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临床经验,制定的一种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旨在统一诊疗标准,提高诊疗效果,减少误诊、漏诊和过度治疗的可能性,同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中医临床路径已经应用于多个专业,并覆盖了104个病种。

这些病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其中24个专业涉及的一些病种及其中医临床路径。

1. 内科专业:1.1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1.2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1.3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肝炎等;1.4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外科专业:2.1 外科创伤病:骨折、脱位、切割伤等;2.2 外科感染病:蜂窝组织炎、脓肿等;2.3 外科性肿瘤病: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3. 妇产科专业:3.1 妇科炎症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3.2 妇科肿瘤病:卵巢癌、子宫肌瘤等;3.3 孕产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

4. 儿科专业:4.1 儿科感染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水痘等;4.2 儿科消化系统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等;4.3 儿科呼吸系统病:肺炎、哮喘等。

5. 骨伤科专业:5.1 骨科创伤病:骨折、半月板损伤等;5.2 骨科综合病:骨质疏松、颈椎病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病种,还有一些其他的专业和病种也有相应的中医临床路径。

例如眼科专业的青光眼、白内障等;耳鼻喉科专业的中耳炎、鼻窦炎等;皮肤科专业的湿疹、银屑病等。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收集和整理相关病种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程表现、相关检查指标等;其次,通过专家组讨论,制定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于具体患者身上,观察疗效并不断完善;最后,通过实践总结,不断修订和优化中医临床路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零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 (39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 (45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 (57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69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8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137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 (145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7外科中医临床路径 (193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29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 (265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 (28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93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313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347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 (365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407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49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491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3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9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14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7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恶性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路径

恶性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路径

恶性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路径目录恶性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路径 (1)总述 (2)一、恶性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一)适用对象 (2)(二)诊断依据 (2)(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2)(四)标准住院日 (3)(五)进入路径标准 (3)(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3)(七)入院检查项目 (3)(八)治疗方案 (4)(九)随诊计划 (4)(十)出院标准 (4)(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4)分述 (5)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5)肺癌中医诊疗方案 (10)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 (15)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 (18)其他恶性肿瘤 (21)恶性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22)总述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各类恶性肿瘤,包括肺、食管、胃、肝、胰腺、十二指肠、乳腺、子宫、前列腺、脑等恶性肿瘤,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辅助化疗、手术后转移复发再化疗、手术后化疗后复发患者。

放疗、危急重症患者、肿瘤晚期支持治疗者不入路径。

一、恶性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各类恶性肿瘤。

(疾病编码:C00.001-C75.95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具体内容见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方案分述。

2.证候诊断具体内容见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方案分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恶性肿瘤。

2.患者接受中医治疗或同时适合化疗或放化疗后复查。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单纯西医治疗,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肿瘤标志物;(4)心电图;(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6) 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肺癌(肺积)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16.肝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诊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17.传染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疗方案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案18.肛肠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痔(混合痔)诊疗方案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19.脾胃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20.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4 11 201628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21.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耳鸣诊疗方案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22.妇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联系人:张 洋 联系电话:************,131****7122征订方式:货到付款4学”要求员讲党课学系列 讲话,做合“学党印发〈关016〕2”学习教全面贯彻三严三实、创先争进一步坚以上率下“决胜全做合格尊《中医临床路径实用指南》—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治疗规范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68元▲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和发布了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于2011年2月启动和实施试点工作。

大肠癌中医治疗临床路径(本院)

大肠癌中医治疗临床路径(本院)

(一)合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编码: C18.902)。

行大肠癌切除术后不愿放化疗者或者不能放化疗者,行大肠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者,大肠癌晚期未行手术且不愿放化疗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五分册·大肠癌2、证候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的《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并结合我院特色进行修改,大肠癌临床常见证候:(1)热毒雍滞型、 (2)痰瘀互结型、 (3)脾虚湿盛型、 (4)气血两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的《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并结合我院特色进行修改。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编码: C18.902)。

2、患者符合合用对象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编码: C18.902)的患者。

2、患者符合合用对象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采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片,必要时肺部 CT (肺转移患者)(6)腹部 B 超或者腹部 CT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血型、配血、超声心动图、 PET-CT 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热毒雍滞型主症:腹部疼痛阵作,大便次数增多,下脓血和粘便,里急后重,寒热腹胀,舌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解毒,理气化滞方药:龙葵30g、石见穿30g、舌蛇草30g、半枝莲30g、莪术10g、川楝子10g、木香10g、土茯苓30g、米仁20g、红藤30g、败酱草30g、地榆10g、藤梨根30g、马齿苋30g(2)痰瘀互结型主症:胸闷膈满,面黄虚胖,呕吐痰延,腹胀便溏,腹部可扪及包块,质地坚硬,固定不移,舌边暗紫,或者质紫,或者见瘀斑,脉细涩。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妇科疾病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内的各种疾病,包括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妇科肿瘤等。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制定的一套操作规范和程序。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可以提高妇科疾病的诊疗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质量,对于促进中医妇科临床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诊断环节。

1. 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

在诊断妇科疾病时,首先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包括月经情况、婚育史、病史等。

同时,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月经周期、经血量、经期疼痛、白带情况等,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2. 望、闻、问、切。

在中医诊断中,望、闻、问、切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通过望、闻、问、切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色、舌苔、脉象等情况,从而辅助诊断疾病。

二、治疗环节。

1. 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一般采用中药治疗为主。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以调理女性生殖系统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针灸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生殖系统的功能,对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3. 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艾灸可以温经散寒、活血调经,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三、护理环节。

1. 饮食调理。

在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合理的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女性在月经期间要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冰镇饮料、冰淇淋等,以免伤害子宫,加重病情。

2. 心理护理。

妇科疾病对女性的心理影响较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进行积极的对抗。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在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范和程序,对于提高妇科疾病的诊疗效率,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在乳腺癌的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档旨在介绍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二、乳腺癌的中医诊断与辨证1:中医病因学解析1.1 内因1.2 外因2:中医辨证分型2.1 湿热蕴结型2.2 气血瘀滞型2.3 肝胆湿热型2.4 脾胃虚弱型2.5 血瘀承滞型2.6 肾精亏损型3:中医病证结合分析三、乳腺癌中医治疗方案1:中药治疗1.1 清热解毒类1.2 调理气血类1.3 活血化瘀类1.4 补益调理类2:中医外治法2.1 中药外敷2.2 中药熏洗2.3 针灸疗法2.4 推拿按摩疗法四、乳腺癌中医辅助治疗1:饮食调理1.1 早餐推荐菜单1.2 午晚餐推荐菜单 1.3 调理注意事项2:心理支持2.1 心理咨询服务2.2 乳腺癌心理护理小组2.3 心理调节方法3:运动康复3.1 深呼吸锻炼3.2 慢跑锻炼3.3 体态稳定训练五、乳腺癌中医预防与健康教育1:预防措施1.1 乳腺自我检查1.2 乳腺癌筛查1.3 饮食与生活习惯2:健康教育2.1 乳腺癌知识普及2.2 乳腺保健指南2.3 定期随访与复查建议六、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乳腺癌中医诊疗常用方剂、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操作步骤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乳腺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2:病因:引发乳腺癌的原因,如遗传、生活环境等。

3:辨证:根据病情、症状等特征进行疾病的辨识和分型。

4:分型:根据病情的不同表现分类。

5:中药治疗:使用中药来治疗疾病。

6:中药外治法:使用中药外敷或熏洗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7:针灸疗法:使用针刺等手段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

8:饮食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来维持身体健康。

9: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10:运动康复:通过适当的运动来促进康复和身体健康。

11:乳腺自我检查:通过自我检查来发现乳腺异常。

12:乳腺癌筛查:通过相应的检查手段来早期发现乳腺癌。

肺癌(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肺癌(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肺癌(肺癌)中医临床路径一、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恶性肿瘤(ICD-IO编码:C34.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以及《201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11年Ne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e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1)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Horner'S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癌综合征)等。

(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

(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腺CT、头颅MRl 或增强CT、ECT全身骨扫描、PET-CT等。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2.1痰热蕴肺2.2气阴两虚证2.3气滞血瘀证2.4阴虚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11年Ne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对于I、II期患者,推荐首选手术治疗,术后中医治疗。

对于Ill期患者,推荐手术、或放化疗,配合中医治疗,对于IV期患者,推荐化疗+中医治疗+支持治疗。

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分子靶向治疗+中医治疗+支持治疗。

2.5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推荐以化疗、中医治疗并重,放疗、手术为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肿瘤科-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汇编

肿瘤科-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汇编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气滞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毒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毒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TCD编码:BWA040)和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3)凝血指标;(4)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5)心电图;(6)胸部正侧位X线片;(7)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

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6)瘀毒互结证:化瘀解毒。

3、晚期肝癌中医临床路径

3、晚期肝癌中医临床路径

---------------------------------------------------------------最新资料推荐------------------------------------------------------3、晚期肝癌中医临床路径晚期肝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肝癌,临床分期为 III、Ⅳ期的患者。

一、晚期肝癌中医单病种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一、晚期肝癌中医单病种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恶性肿瘤晚期(III、Ⅳ期)。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考《2001 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肝癌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热血瘀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癌,临床分期为 III、Ⅳ 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单病种标准(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单病种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癌的患者。

1 / 62.临床分期为 III、Ⅳ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单病种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乙肝两对半、乙型肝炎 DNA 测定;(5)肿瘤标志物(AFP/AFU 等);(6)胸部正侧位 X 线片;(7)心电图;(8)上腹 CT 或B 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上腹 MR 或 PET/CT 或超声造影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

肺癌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肺癌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整理)肺癌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1000字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案主要分为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

中医药在肺癌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和研究。

下面就肺癌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进行整理。

一、中医对肺癌的认识中医将肺癌归为肺痈、结节等范畴,在病因方面认为肺癌主要由长期吸入有害物质、情绪不良、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而在病机方面则强调恶性肿瘤是气血瘀滞、痰火内蕴所致,早期多属病位尚局限,治疗当从调整气血、化痰止咳入手。

二、中医诊疗方案1. 中西医结合:基于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西医治疗,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肺癌手术后行中药调理、化疗期间中药调理、放疗后中药调理等。

2. 抗癌中药:与化疗、放疗共同应用,可以减轻副作用,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常用中药包括人参、黄芪、鸡血藤、桑白皮等。

3. 调节免疫力:加强患者免疫力可以降低肺癌再发率。

常用中药包括黄芪、灵芝、枸杞、天麻等。

4. 应对化疗副作用:化疗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例如乏力、食欲减退等,可以采用中药调理,例如枸杞、山药、白姜等都有改善化疗副作用的作用。

5. 防治并发症:肺癌患者容易并发多种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反应、贫血等,中药疗法可以改善这些情况。

三、中医临床路径1.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体质、症状等进行辨证论治,针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来选用适当的中药和治疗方法。

2. 足量用药:肺癌临床治疗中采用足量用药,即用足疗程和用量,只有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减量或停药。

3. 坚持辨证论治:肺癌治疗过程中需要持续辨证论治,对治疗效果的评估、调整和维护都需要考虑个体差异。

4. 注意预防治疗并发症: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便秘、口腔溃疡等,尤其是化疗期间,中药配合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总之,中医对于肺癌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化疗、放疗或手术之后及早期辅助治疗。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2024)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2024)

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性路径,可以提供乳腺癌的整体管理方案,包括诊断、治疗和康复等阶段,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乳腺癌的中医理论、临床路径的概念和优势、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应用案例和前景展望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乳腺癌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正文内容乳腺癌的中医理论基础1.中医理论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气滞、血瘀、痰湿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形成了乳癌内痰湿外瘀的病理特点。

2.中医强调人体整体的平衡,强调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中医所具有的个体化治疗和调理方案,在乳腺癌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临床路径的概念和优势1.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2.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和病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中医调理,增加治疗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3.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能够提供中医药治疗、针灸、推拿等疗法,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1.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第一大点是诊断阶段,包括中医问诊、望诊、切诊等基本方法,以及辅助检查如中医体质辨识、脉象观察等。

2.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第二大点是治疗阶段,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第三大点是康复阶段,包括中医调理、食疗指导、运动疗法等,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第四大点是护理阶段,包括术后护理、放疗护理等,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5.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第五大点是远期随访阶段,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远期随访,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案例1.患者A,48岁,乳腺癌术后,采用中医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和康复,术后恢复较快,不良反应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肺癌(肺积)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芪扶正注射液。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参麦注射液。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痰热清注射液。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胸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等。

6 .内科基础治疗7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 .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 .病情稳定。

3 .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肺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门诊号:住院号:肝癌(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一、肝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肝癌(肝积)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肝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肝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肝癌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热血瘀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病理学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脾虚证:健脾益气,疏肝软坚,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茵陈蒿汤加减;(3)肝热血瘀证:清肝凉血,解毒祛瘀,龙胆泻肝汤和下瘀血汤加减;(4)脾虚湿困证:健脾益气,利湿解毒,实脾饮加减;(5)肝肾阴虚证:清热养阴,软坚散结,一贯煎加减。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肝郁脾虚证:健脾益气,疏肝软坚。

(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去甲斑蝥注射液。

(3)肝热血瘀证:清肝凉血,解毒祛瘀,去甲斑蝥注射液。

(4)脾虚湿困证:健脾益气,利湿解毒,参芪扶正注射液。

(5)肝肾阴虚证:清热养阴,软坚散结,康莱特注射液。

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腹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穴位注射等。

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胁痛、胁下症块、黄疸、鼓胀、消瘦等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肝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门诊号:住院号: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

一、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噎嗝(食管癌)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食管癌。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噎嗝(食管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一分册·食管癌和贲门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治疗组制定的《噎嗝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痰气阻隔证瘀血阻隔证阴虚热结证气虚阳微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噎嗝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噎嗝病和食管癌,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噎嗝病和食管恶性肿瘤疾病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胃镜及病理学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痰气阻隔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旋覆代赭汤加减;(2)痰瘀阻隔证:理气化痰,活血散瘀,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3)阴虚热结证:滋养津液,泻热散结,增液汤加减;(4)气虚阳微证:益气养血,健脾补肾,八珍汤加减;(5)对症治疗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痰气阻隔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鸦胆子有乳注射液;(2)痰瘀阻隔证:理气散结,活血化瘀,复方苦参注射液,西黄丸;(3)阴虚热结证:滋养津液,泻热散结,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4)气虚阳微证:益气养血,健脾补肾,参附注射液;(5)对症治疗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止吐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穴位注射等。

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吞咽困难、进食梗阻、疼痛等噎嗝的相关症状减轻或消失。

2.病情稳定。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脏器及其他远处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食道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食管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门诊号:住院号:肠癌(肠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肠癌。

一、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肠癌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恶性肿瘤。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肠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肠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肠癌诊疗方案”。

肠癌临床常见证候: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亏证湿热内蕴证瘀毒内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肠癌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肠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肠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病理学检查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温阳健脾-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肝肾阴虚证:滋阴补肝肾-知柏地黄丸合清肠饮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