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些运算定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运算定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掌握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故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运算定律的规律。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解决。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故事等引起学生对运算定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算定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实用16篇)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实用16篇)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实用16篇)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猜想,观察、比较、概括、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教学难点:验证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a+b=b+a (a+b)+c=a+(b+c)2、引入新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么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呢?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1、验证乘法的交换律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这就需要我们来验证保护环境对人类非常重要,植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瞧,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植树呢(出示例5主题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小组讨论,指名汇报并解答a 、负责挖坑、种树的共有多少人?25×4=101(人)4×25=101(人)探究、发现问题: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b 、负责抬水、浇树的共有多少人?25×2=50(人)2×25=50(人)仔细观察这两人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C 、每组要浇多少桶水?5×2=10(桶)2×5=10(桶)仔细观察这两人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仔细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谈发现.25×4=4×2525×2=2×255×2=2×5(5)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发现的规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汇总)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一起学习,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再学习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教学中,除了安排加法、乘法的简便计算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二、重难点设置:重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的理性认识。

学生易错点是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只是模仿着运用运算定律而不理解,只有对运算定律的内涵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后才能达到正确灵活地运用。

三、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的内涵,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归纳、概括运算定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模型的建构与解构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数学教案:运算定律教学内容:运算定律(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顺序;2.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法则;3.能够熟练应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加法和乘法的运算顺序的理解;2.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法则的掌握。

教学难点:1.能够熟练应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法则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课前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用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概念,并提问如下问题:-你们能给出加法和乘法的定义吗?-加法和乘法有哪些基本性质?二、新知呈现(15分钟)1.教师给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顺序规则,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加法运算顺序: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再计算不带括号的加法。

-乘法运算顺序:先计算括号内的乘法,再计算不带括号的乘法。

-示例:8 + 2 × 4 = ? (先乘法再加法)5 × 3 + 2 = ? (先乘法再加法)(3 + 4) × 2 = ? (先括号内的加法再乘法)2.教师给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法则,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加法法则:交换律、结合律、零元素、相反数。

-乘法法则:交换律、结合律、单位元素、相反数。

-示例:2 + 3 = 3 + 2 (交换律)(2 + 3) + 4 = 2 + (3 + 4) (结合律)0 + 5 = 5 (零元素)5 + (-5) = 0 (相反数)三、示范演练(15分钟)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出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解答和讨论。

-示例题1:(2 + 5) + 3 = ?-示例题2:4 + 2 × 3 = ?-示例题3:7 + (-7) = ?2.教师随机选择几组学生进行表演回答,并解释答案的正确性。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个别完成。

-练习题1:(3 + 7) + 4 = ?-练习题2:5 + 2 × 6 = ?-练习题3:9 + (-9) = ?2.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辅导。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十二篇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十二篇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十二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课堂学习的信息交流,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为后面的简便计算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究和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了解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从中感悟科学验证的方法。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资源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网络畅通。

教学过程:1问题创设,引发思考师:同学们,窗外树木新发的嫩芽正提醒着我们,现在已经是春季,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

最近我们学校也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很多同学都积极地响应学校的号召。

两个植树小组在进行比赛,比比哪一组种的树多,让我们去看一看吧!屏幕显示:第一小组——每行11棵,共种了7行;第二小组——每行7棵,共种了11行。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先求出他们各自种的总棵数,再进行比较)板书:11某7=77(棵);7某11=77(棵)。

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结果相同,固数相同)那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板书:11某7=7某11。

2启主探索,获得规律(1)探索采法交换律师:同学们,刚才的两个算式的因数相同,虽然位置交换了但结果是相同的。

那么在乘法中这种情况是否普遍存在呢请进入“互动学”的“探索1”,仿照黑板上的格式,每人举出三个符合以上规律的例子,并以回帖的形式上传。

学生开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请代表进行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试验的结果是否也都成立呢有没有不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呢学生汇报,大量的例子验证了,在乘法中只要两个因数相同,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是不变的。

运算定律 单元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 单元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内容:运算定律P17——P31二、单元教学目标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在经历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发现过程中,体验归纳、总结和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5、在经历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形成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6、经历简便计算过程,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单元教学安排运算定律……………………………………………………3课时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基本的运算定律。

2. 学生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运算效率。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运算定律的学习和理解
2. 简便计算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购物时的找零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 新知学习:
- 分别讲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并通过实例演示。

- 让学生自己尝试推导和证明这些运算定律,加深理解。

3. 实践操作:
- 出示一些简单的算式,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要及时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4. 总结归纳:
-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应用运算定律。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加强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观察生活中的例子,找出运算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运算定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实际生活的工具。

同时,通过简便计算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运算定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掌握运算定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展开。

一、运算定律的整理1.加法运算定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加法单位元:a+0=a2.减法运算定律-减法的定义:a-b=a+(-b)-减法的交换律:a-b≠b-a3.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乘法单位元:a×1=a4.除法运算定律-除法的定义:a÷b=a×(1/b)-除法的交换律:a÷b≠b÷a5.分配律-左分配律:a×(b+c)=a×b+a×c-右分配律:(a+b)×c=a×c+b×c1.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减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除法运算定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和规律;-能够应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复习巩固和提高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讲授:通过讲解运算定律的概念、规律和应用进行知识传授;-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运算定律的应用过程;-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运算定律的巩固练习。

3.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和引入,让学生复习一些基本的运算定律概念,如交换律、结合律等,创设适合学生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加法运算定律、减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除法运算定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和规律,配以图表和例题,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运算定律的内容。

第三步:应用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运算定律的应用过程,让学生能够看到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能够理解运算定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四步:练习巩固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和解答题,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能力,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进行运算定律的巩固练习,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教案名称: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游戏、实例推导、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的含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运用数学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知识,并通过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来巩固旧知识。

2. 学习加法的交换律(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 ? ,3+2=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加法运算中,加数的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通过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交换律的作用,例如:“3个苹果+5个苹果=8个苹果,5个苹果+3个苹果=8个苹果,无论先加哪个数,最后结果都一样。

”3. 学习加法的结合律(15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4= ? ,4+2+3=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结合律:加法运算中,加数相同的几个数,可以按任意顺序相加。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结合律的含义和作用,如:“小明用2元买了一支铅笔,之后又花3元买了一根橡皮,最后花4元买了一本书,共花费多少钱?2+3+4=9;小明又花4元买了一本书,先花了4元再花2元再花3元,还是花费多少钱?4+2+3=9。

同样的数按不同顺序相加,结果都一样。

”4. 学习乘法的交换律(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 ? ,3×2=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交换律:乘法运算中,因数的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通过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交换律的作用,例如:“5个鸡蛋共有35个鸡蛋黄,那么是先分2个蛋子还是先分3个蛋子,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图和加减法的含义,比较轻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在汇报算法。

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分两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能列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设想:在出示了情境图和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在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

让学生认真审题,再计算中发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用竖式进行计算。

(1) 54 + 26 + 15 =(2) 90 – 58 – 24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复习进行巩固,为列竖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探索。

1.创设情景今天,住在森林公园的小松鼠们可高兴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情境图那位小朋友根据情景图来讲个故事?学生讲故事那位小朋友能根据情境图编一道题?这是我编的题: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你能列出一个混合算式吗? 46 – 28 + 35说一说,这道题与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与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何区别和联系?2.学生独立试做46 – 28 + 35 3生(2)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试着说做这种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通过类推来解决这一问题。

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讲故事、编题。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在实际运算中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定义和特点。

2.定律的实际应用和计算例子。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基本概念。

•难点:在实际运算中运用这些定律,并能够正确判断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3.教学软件:数学计算器或相关的教学APP。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知识,激活学生的前知。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小组讨论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导入,如购物时计算找零、计算时间等,引出加法和乘法运算的定律。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然后小组讨论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应用。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定律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更好地运用这些定律。

6.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定律。

7.教师自我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设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节内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生活实例、故事或游戏等方式,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运算定律的学习兴趣。
2.分层次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同桌互助等形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紧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注重将运算定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乘法运算,为新课运算定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问:“你们觉得小兔子可以用哪种方法更快地计算出捡到的胡萝卜数量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a.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
b.解释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并通过动画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
5.强化练习,巩固知识: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6.及时反馈,提高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7.情感关怀,树立信心: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操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运用。

–灵活应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口算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二、新课讲解1.引入新知识:介绍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两个定律的作用及意义。

2.示范运算:在小黑板上演示几个简单的运算例题,引导学生熟悉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方法。

3.练习巩固: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经验和方法。

•学生展示:请一些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解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作业布置•布置当堂作业: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留给的作业,巩固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时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学生在运用定律解决问题时还有些犹豫。

下节课我将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生活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条定律的应用方法。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P12课文、例8、做一做,P13—15练习二第4、5、11—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培养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激发:1、简便计算:25×95×425×32 4×48+6×48 102×56 44*25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说一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3、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0.7×1.2○1.2×0.7(0.8×0.5)×0.4○0.8×(0.5×0.4)(2.4+3.6)×0.5○2.4×0.5+3.6×0.5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二、尝试1、出示例8第(1)题:0.25×4.78×4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出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5×4.78×4=0.25×4×4.78乘法交换律=1×4.78乘法结合律=4.78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教学设计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简便计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学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难点: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

学习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FLASH动画“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并列式。

2、师:观察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3、引入新课:猴子吃橡子的故事中蕴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加法运算有什么规律呢?二、探究新知,掌握定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尝试解决问题。

①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讨论为什么要用加法?(这两道题都是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就要用加法计算。

)②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0+56=56+402、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1)观察思考。

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些什么?(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猜想验证。

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3)交流汇总。

3、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总结规律。

你能用自已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并给你发现的规律命名。

(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2)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

(a+b=b+a)4、在练习中应用加法交换律。

(1)完成课本练习五第2题部分题目。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1)出示主题图,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是基本的算法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

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

12+2525+12500+300300+50030+2020+301200+650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案二——运算定律的运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案二——运算定律的运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案二——运算定律的运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乘除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在计算中能够正确运用。

2. 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更高。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加减乘除的初步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习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

3. 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学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助学生掌握运算定律的运用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解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实际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计算和讨论来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力度。

3. PPT演示法:通过PPT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更加形象和直观的了解运算定律的内容和实际意义。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在上学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加减乘除,今天我们来学习加减乘除的一些规律。

我们先来观察一个问题:1+2=和2+1=,这两个数是不是相等的呢?学生:是相等的。

教师:那1+2+3+4+5+6=和6+5+4+3+2+1=呢?学生:也是相等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交换律,因为加法满足交换律,两个数的和不会因为它们的顺序而改变。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2. 学习交换律教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3+6+2=,这个式子你们怎么计算?(请学生回答)学生:11教师:(出题)如果我将这个式子变成2+3+6+——能否这样计算?学生:可以,因为加法满足交换律,这两个式子是等价的。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学的交换律,两个数的顺序改变了,但是它们的和不变。

现在我们分组来做一个小练习:3+4+5+6+1+2=和6+4+1+5+2+3=这两个式子是不是相等的呢?学生:是相等的。

3. 学习结合律教师:同学们,我们还需要学习的是结合律。

《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

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赛教案
课题:《运算定律》复习课
学校: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李官镇中心小学学科:小学数学
姓名:葛洋洋
《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1、小学四年级学生
2、学科:小学数学
3、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4、通过一阶段的运算律的学习,学生对运算定律有了初步的掌握,但是还没有
的热情,并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在学生掌握了四
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
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
再教学乘法的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
的运算律应用。

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

交换律
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
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

交换
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
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再次是符合认识规
律。

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
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在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时,对于基本题型学生掌
握的较好,但是稍微变换一下形式,特别是乘法分配率的反向应用,中下等
生在学习上就有困难,提倡小组互帮,会的学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共
同进步。

四、教学设想: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对运算律有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再设
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学生将运算律掌握扎实。

分层次作业设计课题:运算律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