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苏轼词两首精品PPT演示课件
![苏轼词两首精品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d90a6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6.png)
苏轼词二首
学习目标 旷世奇才 《念奴娇》赏析 《定风波》赏析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 放派词的特点。
2.体味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3.感悟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助
读
平
旷 达
的
台苏
轼
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
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 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就会悲观失意。而人越是身处 逆境,越是要顽强直面逆境。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 (2)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 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 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 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 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 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 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儒家的积 极入世;
道家的超 脱出世;
佛家的四 大皆空。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晁补之
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多写男欢女 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 软”,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 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 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的程度,使词走 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 广阔天地中。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 能,开创了豪放词风。
学习目标 旷世奇才 《念奴娇》赏析 《定风波》赏析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 放派词的特点。
2.体味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3.感悟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助
读
平
旷 达
的
台苏
轼
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
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 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就会悲观失意。而人越是身处 逆境,越是要顽强直面逆境。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 (2)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 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 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 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 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 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 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儒家的积 极入世;
道家的超 脱出世;
佛家的四 大皆空。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晁补之
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多写男欢女 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 软”,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 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 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的程度,使词走 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 广阔天地中。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 能,开创了豪放词风。
高中语文课件-《苏轼词两首》
![高中语文课件-《苏轼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dfef4da0767f5acfa0c7cded.png)
C.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
意的笑,声一;生在历达经观坎“错潇坷自。洒,觉这的但功时风仍成,度能名作里保就者潜持”自伏乐着观一豪种迈浓的厚精的神,,不逃时避发现出实健,旺追爽求朗解 脱的老庄思想,觉用功来名寄事托业自还己没对有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D. 《念奴娇·赤壁成怀就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
•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定风波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
2.着力表现周瑜风流 倜傥的儒将风采。
“一时多
少豪杰”为 什么只写周 瑜?
周瑜 年龄:3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作者怎样抒写人生如梦 的感慨的?
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
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 王安石的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
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 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 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 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 轼,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38
外
尊主忧国,渴望 建功立业
既有积极 进取的精
儒
神,又交
内
超然物外的
苏轼资料专题知识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苏轼资料专题知识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aa3b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e.png)
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方山子传》 《游沙湖》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黄州时期旳传世书画
《赤壁赋》:行楷,就是我们课本封面上旳书法。
《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第一第二为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 侄稿》)。
《枯木怪石图》:独树一帜旳,充斥了奇思妙想 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旳性格相一致,抒 写了胸中旳磊落不平。
苏轼《赤壁赋》手迹
苏轼《寒食帖》手迹
朝、外任。(1085~1093) ❖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 3、1097年~1123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
1123年北返途中病逝于湖州,葬河南郏县。
苏轼旳人生曲线
蓝色 红色
人生轨迹 创作曲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回眸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好像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 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觳( [hú] )纹平。小舟从此 逝,江海寄余生。
我 自为之”) 舒亶(乌台诗案旳筹划人,罗织东坡罪证高手。与邓 绍一同弹劾苏东坡) 曾布(活跃旳政客) 王雱 (王安石之子) 章谆(后为苏东坡敌人)
反对派派阵营
司马光(反对派之首,大史学家)
韩琦(元老重臣)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黄州时期旳传世书画
《赤壁赋》:行楷,就是我们课本封面上旳书法。
《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第一第二为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 侄稿》)。
《枯木怪石图》:独树一帜旳,充斥了奇思妙想 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旳性格相一致,抒 写了胸中旳磊落不平。
苏轼《赤壁赋》手迹
苏轼《寒食帖》手迹
朝、外任。(1085~1093) ❖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 3、1097年~1123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
1123年北返途中病逝于湖州,葬河南郏县。
苏轼旳人生曲线
蓝色 红色
人生轨迹 创作曲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回眸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好像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 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觳( [hú] )纹平。小舟从此 逝,江海寄余生。
我 自为之”) 舒亶(乌台诗案旳筹划人,罗织东坡罪证高手。与邓 绍一同弹劾苏东坡) 曾布(活跃旳政客) 王雱 (王安石之子) 章谆(后为苏东坡敌人)
反对派派阵营
司马光(反对派之首,大史学家)
韩琦(元老重臣)
《苏轼词两首》课件
![《苏轼词两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059f156edb6f1aff001f3b.png)
缘故
闭户塞向 窗户 . 向向不为斯役 过去,往昔 . 回首向来萧瑟处 刚才 .
4.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 . 东:往东) 灰:像灰一样;烟:像烟
樯橹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 . 一样) 5.特殊句式 倒装句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 我多情,华发早生。)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苏轼注重提携后人, 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为其门下。 7.了解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苏轼由 于王安石变法,被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很苦 闷,经常游山玩水以排遣。这首词就是游黄州的赤鼻矶所作。
难酬的苦闷。综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
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4)这首词在哪些方面表现了豪放风格?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 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 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 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 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 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 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 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 “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 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 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 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 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 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 推敲得来。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赤壁怀古·江城子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赤壁怀古·江城子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ec1b0143323968011c924e.png)
苏 轼
坎坷的一生
京城---杭州---密 州---徐州---湖州 ---黄州--登州— 扬州--定州-- 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 州。贬官黄州是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遭受的深重政 治打击,诗人也曾因此彷徨、伤感,但他没有沉溺在痛 苦之中,而是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豁达的心胸看待 人生的风风雨雨。在黄州任官期间,在这种心态引导下, 诗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念奴娇·赤壁怀 古》、《赤壁赋》等。
放旷豁达——寻找词中的诗人形象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 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 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 掀舞 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 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放旷豁达——寻找词中的诗人形象
朗读本词,解决字词大意。
长记: 经常记起。
欹枕: 斜躺着看风景的悠然自得的情态。 杳杳: 遥远迷蒙的样子。 认得: 体会到。 天籁: 自然界的音响,在此指风。
浩然气:最高的正气和人格节操。
写景、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
感知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才华洋溢 却仕途坎坷。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词、 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 一;散文,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佼佼者。 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在宋 词的发展史中他具有开疆拓土之功。 苏轼以其超拔的才气,凭他在文坛的地位和影 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 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使词进入社会民 生的广阔天地,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豪放 词风就是由他开创的,这对宋词的繁荣昌盛产生 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公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148ec1227916888586d7a3.png)
在我国古代文人中,苏轼是独特的一位。他思想上力主儒术而不 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文学上诗文俱工,众体兼擅;仕途上满腹才华 却怀才不遇,一生屡遭贬谪却豁达大度。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滋 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在此之前三年,即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 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 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又加上 好友相救,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念 奴娇·赤壁怀古》为词人游赤鼻矶(非赤壁大战处)时所作,时年苏轼 已被贬黄州两年,词作抒发了功业未就的感慨。《定风波》是一首 记事抒怀之作,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在《定风波》一词的小序 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说明。该词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雨的小事,但 其中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历经坎坷后的旷 达之情,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点评:开篇即大气包举,笼罩全篇。这里的“大江”,既是眼前实景, 又蕴含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反映出作者的 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 声无息的碌碌凡夫!无穷的兴亡之叹,高唱入云。更可体会到作者 兀立江岸,凭吊胜地、豪杰所引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雄浑,笔 力非凡。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上阕 景(大江赤壁) 江山如画(承上)
↓
↓
情(怀古追雄)一时多少豪杰(启下)
↓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在此之前三年,即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 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 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又加上 好友相救,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念 奴娇·赤壁怀古》为词人游赤鼻矶(非赤壁大战处)时所作,时年苏轼 已被贬黄州两年,词作抒发了功业未就的感慨。《定风波》是一首 记事抒怀之作,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在《定风波》一词的小序 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说明。该词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雨的小事,但 其中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历经坎坷后的旷 达之情,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点评:开篇即大气包举,笼罩全篇。这里的“大江”,既是眼前实景, 又蕴含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反映出作者的 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 声无息的碌碌凡夫!无穷的兴亡之叹,高唱入云。更可体会到作者 兀立江岸,凭吊胜地、豪杰所引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雄浑,笔 力非凡。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上阕 景(大江赤壁) 江山如画(承上)
↓
↓
情(怀古追雄)一时多少豪杰(启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品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随着北宋政 治风浪,几上几下,仕途坎坷。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 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 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 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 此词为其代表。
1.精读探究
(3)有人说,《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结尾抒情含有消极成分, 与豪壮情调不合,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答: ______“__多__情__”___是__古__代__诗___词__中__的__一___个__常__用__语___,__有__多__种__含___意__,__这__里_____ _主__要__是__指__作___者__建__功__立___业__的__愿__望___。__“__白__发__”___“__人__生__如___梦__”__“__一___尊__还___ _酹__江__月__”__均___是__作__者__壮___志__未__酬__而___产__生__的__苍__凉___情__感__。__因___此__,__可__以___说__这___ _首__词__豪__放__中___略__见__苍__凉___,__而__苍__凉___只__是__豪__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பைடு நூலகம்
樯 墙
)橹 )壁
吝sè( 啬)
呼 xiāxoi(ào(啸 萧
) )瑟
xiāo(潇 )洒
ɡ天ulāúnn((伦纶
)巾 )
lún( 轮)番
字形小贴士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玉”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绳子贯串三片玉之形,后来的楷体,在“王”字右 边加一点。以示与君王的“王”的区别。古人常以“玉”喻美德,后由“玉”引申出 “美”的象征义。如“玉貌”“玉颜”“玉手”等。 “玉”在《说文》中立为部首,作偏旁时写作“王”。“玉”作偏旁,处于字下的写 作“玉”,处于字左及其他部位,写作时要去掉“、”,下面的一横改写成“”,叫 斜玉旁。如“珏”。
3.解释词义
樯橹: _这__里__指__曹___操__的__水__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发: _花__白__的__头___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酹: _(_古__人__祭___奠__)_把__酒__洒__在___地__上__。__这__里___指__洒__酒__酬___月__,__寄__托_ __自__己__的__感___情__。____
苏轼词两首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 —
语文导读
1.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书画 家,嘉祐年间进士。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 画,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首。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等。
4.近义词辨析
(1)匀称·匀整 辨析:匀称:均匀相称。匀整:均匀整齐。 ①这人身材___匀___称__,容貌姣好。 ②他的字写得很__匀___整___。
4.近义词辨析
(2)勾勒·勾画 辨析:勾勒:①用线条描画出轮廓;②用简练的文笔叙述大概情 况。勾画:用线条描画出轮廓。 ①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 空中_____勾___画出来。 ②他用简单的几笔,就 _勾___勒__/_勾__画__出了模特儿的形象。
1.精读探究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勾画了怎样 的画面?
答: ______展___现__了__一__幅___陡__峭__的__山___崖__散__乱__地__高___插__云__霄__,___汹__涌__的__骇___浪__猛__烈____ _地__搏___击__着__江__岸___,__滔__滔__的__江___流__卷__起__千___万__堆__澎__湃___的__雪_ 浪的画面。
探究与点拨
1.精读探究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是怎样展开景物描写的? 答: _______写__出__了___长__江__的__非___凡__气__象__,__并___且__将__自__古___以__来__这__里___出__现__过______ __的__许__多__威___武__雄__壮__的__战___争__故__事__都___概__括__进__来___了__,__将__江___山__之__胜__和_______ __怀__古__之__情___融__为__一__体__,___表__达__了__词___人__对__古__代__ 英雄的向往。
2.作品背景
定风波
《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 已近三年。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这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 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 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预习检测
1.注音
淘.尽( táo)
3.解释词义
故垒: __黄__州__古__老___的__城__堡__,___作__者__推__测___,__可__能__是__古___战__场__的__陈_ 迹。
英发: __勃__发__。__形___容__周__瑜__气___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纶巾: _古__代___配__有__青__丝___带__的__头__巾___,__这__是__古__时___儒__将__的__装___束__,__形__容___ _周__瑜___从__容__闲__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酹.江月( lèi )
狼狈.( bèi) 萧瑟.( sè )
一蓑.烟雨( suō)
当.年(dānɡ) 华.山(Huà) 当.做(dànɡ) 华.章(huá)
2.写对字形
jǐn( jǐn(
瑾)瑜 谨)慎
木jǐn(槿 )
qiánɡ( qiá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