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吕剧乐队构成及其伴奏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吕剧乐队构成及其伴奏特点吕剧乐队是吕剧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吕剧整体艺术的发展过程相适应,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发展衍变过程。

(一)乐队在吕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吕剧乐队在吕剧艺术中居于突出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吕剧整体艺术不可分离,是吕剧内容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吕剧乐队以其独具特色的乐器配置和伴奏手法·充分体现出吕剧的音乐特点和艺术风格。吕剧中的“唱、念、做、打、舞”等艺术表演手段,以及剧情节奏都要靠乐队加以扶持和把握,具有渲染烘托舞台气氛,升华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等表现功能。因此,艺人们向有“三分场面,七分戏”之说。具体讲.吕剧乐队的主要作用,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伴奏唱腔。“托腔、保调”是乐队的主要功能。乐队伴奏与演员的唱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可弥补演员嗓音之不足,充实唱腔中的内在表现力,带动演员充分发挥真实情感。唱腔中的过门、间奏、尾奏及转板换调等,都需乐队完成。它对于体现全剧声腔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增强吕剧声腔艺术的表现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2.配合人物的各种表演动作和念白,制造和渲染表演中的生动激烈场面及欢快紧张气氛。例如,用行弦或完整的器乐曲来配合人物的舞蹈动作、大段对白。用激昂壮烈的器乐曲或打击乐的“锣鼓经”配合舞台上的武打、队伍行进、人物亮相诸场面和演员身段表演

等。

3.具有深化主题,统一全剧的作用。乐队经常用前奏开宗明义,引出全剧的基本情调,概述和确立全剧的主题思想。用音乐曲使每场戏上下衔接,使一场戏的各层次自然过渡,最后用结束曲总结全剧的主题思想,统一全剧的音乐形象,使全剧完整统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4.乐队中的打击乐(武场)贯通全剧始终,对全剧的“唱念做打舞”起统一指挥、预示引导和调节作用。

(二)吕剧乐队的构成

按照传统习惯的划分方法,吕剧乐队由文场和武场两部分组成。其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上经历了吕剧初步形成和吕剧定名之后两个阶段。

l、吕剧初期的乐队编制及伴奏时所处的场地位置。

吕剧形成之初,虽在形式上具备了戏曲基本特征,但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演出条件低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吕剧乐队编制基本同于演唱山东琴书,乐队在演出时所处的位置与演唱琴书也无多大差异。其后,随着演出规模的扩大及剧目的增加,乐队渐有发展。

(1)吕剧形成后至1909年以前,乐器有坠琴、扬琴,后有时加软弓京胡。打击乐尚未确立,只有挎板(由扬琴兼)。当年,时殿元等初演《王小赶脚》时,乐器只有坠琴和扬琴,打击乐是竹板或“节子”。乐队的演出位置在后场中间,面朝观众依次排列。

(2)1909年至1917年,吕剧的演出形式发生很大变化,由“拉地摊”逐步改为搭舞台演出.其乐队编制也相应扩大。乐器有坠琴、扬琴、软弓京胡、四胡等。武场逐步健全,先加入皮鼓、挎板.后又加入锣、铙钹、小锣。但这一时期的武场很不固定,如果人员少,琴师操着坠琴,一头吊着锣,一头栓着钹,连拉带打,打鼓者还兼手锣,乐队演出位置基本是武场在上场门面朝观众,文场在下场门面朝武场斜坐。

(3)1918年至1930年间,吕剧进入城市,乐队构成发生变化,编制逐步扩大。乐器有坠琴、扬琴、笛子、笙、胡琴、三弦等。武场中的鼓板、锣、铙钹、小锣、堂鼓等打击乐器已基本固定使用。乐队演出位置与前期相同。

(4)1930年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吕剧乐队通过长期发展演变,渐趋规范。乐队编制有:坠琴、扬琴、琶琶、三弦、笛子、笙、唢呐等,武场中的打击乐器,如锣、铙钹等,开始分出高音和低音。乐队演出的位置,也由舞台后场移至舞台左侧。其坐次大体是:坠琴在整个乐队的前方突出地位,皮鼓居坠琴侧后.扬琴靠坠琴右侧,其他乐器根据各自的表现功能按主次分列在坠琴、扬琴之后。武场打击乐器的大锣、铙钹、小锣等,居于鼓板之后稍远于文场处,成半圆形排列。

2、吕剧定名之后,乐队伴随着吕剧艺术的发展,在广泛吸收我国其他兄弟剧种伴奏程式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吕剧艺人的创新发展,逐步确立了以坠琴、扬琴、二胡、琵琶、笙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

编制。这种编制虽然简清,但却能充分显示吕剧音乐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

吕剧定名后,其声腔艺术有了较大发展,乐队构成日臻完善,编制更趋合理和规范化,规模亦较前扩大。但在伴奏实践中,也因各艺术表演团体的规模及剧目要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规模较小的吕剧艺术表演团体和业余演出团体,大都采用以坠琴、扬琴、二胡为主,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笙、唢呐、琵琶、三弦、笛子及大提琴等乐器而组成简练的小型乐队。建制规模较大的艺术表演团体,则采用以坠琴、扬琴、二胡、琵琶、笙为核心的较大型的管弦乐队。但对于伴奏吕剧传统剧目或小戏,大都采用小型乐队。在伴奏大型现代戏或新编历史剧时,多采用较大型的乐队,以体现时代风貌。

当前,随着时代的要求,吕剧伴奏音乐也开始步入改革创新阶段。在演出实践中.有些吕剧艺术表演团体和音乐工作者,为了制造真实的舞台气氛,增厚乐队的音色和音量,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和提高吕剧乐队的表现功能,对吕剧的传统伴奏手法有许多突破,进行了多方面尝试,为吕剧艺术的改革和刨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三)吕剧的伴奏特点

吕剧的音乐伴奏,由前辈艺人奠基,后经历代吕剧艺术工作者的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至今已确立了自己的伴奏艺术风格。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吕剧乐队最主要的伴奏乐器是坠琴。它音域宽广,声音响亮,把位间距较大,伴奏时上下捋动,具有独特的奏演技巧和方法,奠定了吕剧乐队的伴奏基调。

2.吕剧乐队编制简练。以坠琴、扬琴、二胡构成整个乐队的核心,在配置上具有独到之处。伴奏时以坠琴演奏主旋律,声高音响;扬琴加花打点,节奏清晰明快;二胡音调浑厚圆润,与坠琴高低互济,相得益彰。主要乐器的合理配置,构成了吕剧乐队的骨架,突出地显示出吕剧音乐的风格特色。

3.吕剧的唱腔伴奏,主要运用“跟腔走、托腔、衬腔、对比复调、摸仿”等伴奏手法。而这些手法在具体运用时又各有特定的要求和环境条件。在这些伴奏手法和伴奏技巧中,都明显地体现出说唱艺术的伴奏特色。

4.在整个音乐伴奏特别是唱腔伴奏中,始终突出主弦伴奏,其他乐器基本处于协奏地位。

吕剧音乐伴奏的诸特点,充分体现了吕剧音乐那种质朴淳厚、委婉抒情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