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吕剧乐队构成及其伴奏特点
山东地方戏
传承戏曲文化
山东地方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 国戏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山东文化的影响
塑造地域文化认同
01
山东地方戏作为山东地区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对于塑造和强
化地域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地方戏
2023-12-26
01
山东地方戏概述
起源与历史
起源
山东地方戏起源于古代祭祀和民 间表演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 战国时期。
历史发展
经过唐、宋、元、明、清等朝 代的演变,山东地方戏逐渐形 成了各自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表 演风格。
类型与特点
类型
山东地方戏主要分为鲁剧、吕 剧、莱芜梆子、枣梆、茂腔等 ,每种地方戏都有其独特的唱 腔和表演形式。
表演风格
不同剧种间的表演风格各异,如吕剧的表演风格朴实自然,柳子戏的表演风格华丽多姿。 此外,同一剧种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各流派间的表演风格也有所不同。
表演技巧
山东地方戏的表演技巧包括动作、表情、身段等方面的控制与协调,以及虚拟性、象征性 等特殊表现手法的运用。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功底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演出形式
采用传统地方戏曲 表演形式,注重唱 、念、做、打等方 面的技艺展示。
《借年》
剧情简介 讲述了一个贫穷的青年向富 家女求婚的曲折故事,表现 了爱情与金钱、道德与人性 的冲突。
艺术特点
演出形式
采用传统地方戏曲表演 形式,注重人物性格的 刻画和情感表达。
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社会 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挣扎,情 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艺术特点
以幽默诙谐的表 现手法,展现了 普通百姓生活中 的酸甜苦辣,语 言生动,情节紧 凑。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是山东地区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调特点:
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主要表现在音域广、音势豪放、曲调独特等方面。
山东民歌的音域通常较宽,音调变化多样,旋律起伏跌宕,富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曲调独特,常呈现出高亢激昂的特点,优美而悦耳。
二、语言特点:
山东民歌的语言通常采用当地方言,表达出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追求。
它的语言简练、地方特色鲜明,富有地域感。
山东民歌的歌词朴实自然,常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传承,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与追求。
三、节奏特点:
山东民歌的节奏感强烈,常常带有鲜明的节拍和节奏的变化。
它的节奏感强烈,旋律明快,韵律变化多样。
常常配合着打击乐器的节奏,使得山东民歌的节奏感更加突出。
四、伴奏特点:
山东民歌的伴奏常常用到打击乐器,如鼓、锣等,给人一种热烈、豪放的感觉。
山东民歌中也常常使用琵琶、二胡等弹拨乐器作为伴奏,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五、歌唱特点:
山东民歌的歌唱特点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山东民歌的歌唱方式独特,音色饱满,歌者常常以高昂而激情四溢的唱腔表达情感,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力。
山东民歌具有音调特点突出、语言地方特色鲜明、节奏感强烈、伴奏热烈豪放、歌唱方式激情四溢的音乐特征。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山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戏曲乐队配器伴奏手法
戏曲乐队配器伴奏手法作者:刘海军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3期【摘要】戏曲伴奏不仅对戏曲唱腔起烘托作用,而且也是唱腔不可缺少的部分,戏曲伴奏、戏曲演唱以及唱腔三者共同将戏曲组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本文就乐队配器伴奏手法的艺术特点展开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戏曲;乐队;配器;伴奏;手法中图分类号: 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038-01戏曲乐队伴奏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伴”字,它指的是乐器的演奏与戏曲的演唱相互配合,互相帮衬,通过乐队伴奏,帮助演唱人员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控制舞台节奏。
总之,戏曲的发展与乐队的伴奏密不可分。
一、戏曲音乐器乐伴奏戏曲音乐的器乐部分,包括剧种音乐的唱腔伴奏和独立器乐曲牌两类。
唱腔伴奏在各剧种乐师长期艺术实践中,已积累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法则。
这些具有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特点的经验和法则,用戏曲乐师所总结的话来说,可用“引、承、托、帮”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所谓“引”,指的是唱腔前的器乐引奏,也称“引子”,它可以起到引导唱腔进入合适调高、节奏节拍(板眼),并使演员预先入进音乐情绪的作用。
所谓“承”,指的是在唱腔唱句、唱段之间,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上发挥承前启后作用的器乐“过门”和“间奏”。
器乐过门和间奏,既可填补唱腔乐句或乐段间的无腔空隙,使演员在这一空隙间有表演上的创造性余地,同时又是唱腔音乐本身的横向发展扩充,使唱腔结构得到连贯、流畅、自然的展衍。
所谓托,指的是器乐伴奏对声乐唱腔的纵向衬托。
由于这种伴奏与唱腔构成共时的进行关系,所以能够起到稳定演员歌唱,使之持久,并使歌唱音色、音量丰满的作用。
另外,这种“托”腔伴奏,由于不是唱腔音乐的完全重复,它常常要在唱腔旋律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从而又使音乐富于变化。
所谓“帮”,是指器乐伴奏对演员唱腔的帮补协助。
器乐伴奏的存在,不仅可以扩大唱腔的戏剧性表现力,而且还可以促使演员的歌唱技巧得到充分发挥,情绪得到适度宣泄,戏剧性表演更加投入,甚至还是演员一时藏拙之去处。
浅谈吕剧唱腔的种类与特色分析
浅谈吕剧唱腔的种类与特色分析作者:赵伟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03期摘要吕剧中所使用的唱腔种类比较多。
本文主要研究吕剧的唱腔种类和特点,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探讨和分析,以求对今后的吕剧唱腔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吕剧唱腔种类特色中图分类号:J616.1 文献标识码:A1吕剧的唱腔种类山东吕剧很多传统曲目之所以在舞台上久唱不衰,主要得益于其中脍炙人口的唱腔。
吕剧的唱腔根据板式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平腔、二板和唱腔曲牌三大类。
1.1四平腔吕剧的基本强调,由民歌体曲牌凤阳歌发展衍化而来,属慢板类唱腔,具有“一腔多用”的特点。
四平腔是徵调式的四句民歌体,由四个乐句组成一个完整乐段。
第一句为头腔(起),落音一般为1或2;第二乐句为二腔(承),落音一般为5;第三乐句为三腔(转),落音多为5或6;第四乐句为四腔(合),罗因为5;整个腔调遵循了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
四平腔的节奏变化较大,原始节奏为一板三眼(4/4拍),根据板式变化规律又有慢四平、快四平、四平原板、二六板、紧板等多种板式,后又根据“变宫为角”的转调手法,派生出反调四平腔。
1.2二板二板也是吕剧的基本强调,发展晚于四平腔,是两句对仗体结构,上句落音一般为1,偶有落3或5;下句落音为2或3。
二板的节奏为一板一眼,演唱速度较慢,有“流水”之称,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慢二板”。
二板节奏速度变化较大,于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垛子板、快二板、散板、碰板等板式腔调。
依其转调规律,又生出反快二板、反垛子板等反调二板。
二板节奏活泼、紧凑,音调适用于接近口语化的叙述,能够激发人物气愤、激动、兴奋等情绪,多用于表现争吵、辩理等场面。
1.3唱腔曲牌吕剧的唱腔曲牌多是借用山东琴书的牌子曲,也有极少部分来自民间小调;一般是采取直接移用或融化插入等方法加以使用。
流传下来的有根据地域命名的“凤阳歌”、“宣化调”;根据节奏特点命名的“西皮垛”、“快板垛”;根据演唱内容命名的“小上坟”、“光棍哭妻”以及娃娃腔、叠断桥、莲花落、银纽丝等,目前经常使用的有三十多种。
浅谈吕剧艺术
浅谈吕剧艺术作者:赵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第02期[摘要]吕剧已有百年所史而不衰,其主要原因是它来自于人民中间的一种艺术成果。
因而,被历代人民群众所喜爱、所继承。
吕剧从一个极简单的唱曲,历经百年演变而最终成熟为在思想上、在内容上都十分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用他们自己的情感、集体智慧和艺术想象哺育的结果。
[关键词]吕剧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f2009)01(b)-0166-01齐鲁之邦,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也是近代民间文化和戏曲艺术繁蕤的地方。
吕剧,是山东地方戏园里的一支奇葩,与其它的戏种相比,吕剧的特殊意义在于:其真正艺术价值的形成和体现,得力于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机遇,而其艺术历程和社会影响,也深深地带有“新文艺”’的时代痕迹。
所以,追忆吕剧生涯,就有了烘托齐鲁文化和纪念新中国文艺发展的双重意义。
一、吕剧概述1.“吕剧”的由来吕剧是在世间说唱“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山东琴书始称“小曲子”,后因其伴奏乐器主要是扬琴,故又被群众称为“唱扬琴的”,早期流行于鲁西南一带地区。
1900年前后,由时殿元首倡,对坐唱扬琴进行革新。
根据演唱琴书的实践经验,吸收了京剧、五音戏、东路梆子等剧种中可用的艺术表演程式,用“跑驴”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唱腔优美悦耳,语言幽默朴实,使观众耳目一新。
此后,时殿元等人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又将琴书《兰瑞莲打水》、《王汉喜借年》等改为化装演出。
化装扬琴的出现,是吕尉艺术形成的开端,为现代吕剧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吕剧运用齐鲁乡音表现民间生活、民俗民情,充满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气息,故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它的一些优秀剧目,如《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两垄地》、《逼婚记》、《小借年》等,相继被搬上银幕。
流传塞北江南,远播港澳地区,饮誉华夏。
浅析山东民间吹打音乐
吹打音乐散见于全国各地,各地的多数吹打乐是清代中期以前在南、北十番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吹打音乐,尽管它们的音乐形式相近,音乐风格却各具差异。
一、山东民间吹打音乐的乐器种类山东民间吹打音乐常见的乐器可分为三大类:打击乐类、吹管乐类、弦乐类。
1.打击乐类梆子。
为两根长短不等的硬木棒,长者为圆形,稍短者为方形,两手各执其一,互击发声,音响清脆而结实。
大锣。
铜制,体圆扁平,锣边穿小孔,系以绳。
演奏时一手提锣绳,一手用布缠的木槌敲击。
大锣中心部发音较低,靠边的部分发音较高,演奏者经常利用这一特点,在锣边、锣心两者之间,击奏出不同的音色和音高。
小锣。
又称手锣、小歹歹。
铜制,圆形,无系绳,中部稍突起。
演奏时左手指支定锣内缘,右手用竹片或木片敲击。
钹。
俗称咣、咣咣、采。
铜制,圆形,中心隆起半球状,球顶有孔,穿红布条为抓手,以两片为一副,左右手各持一片,相击发声。
钹有大、中、小之分,通常小钹也称为小镲。
堂鼓。
以木为腔,两面蒙牛皮,悬置木制鼓架上,也可以两个人抬或者一个人背,用两根木鼓槌敲击。
击奏鼓心与鼓边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鼓心音低,鼓边音高,在演奏者的控制下,音响的幅度可有较大的变化。
渔鼓。
竹筒为体,长三至四尺,筒底蒙猪或羊皮,奏时左臂竖抱,右手击筒底。
山东民间曾广泛流行,俗谓之打花鼓、唱渔鼓。
端鼓。
是山东说唱端鼓腔①的特备伴奏乐器。
其形状像一把芭蕉扇,三寸多长的鼓把上镶着一个直径二寸半的大铁圈,用羊皮蒙一单面,下面连着一个直径一寸的小铁圈,上面套着三个小铁环,大铁圈上则套着六个小铁环,等分在小铁环的两侧,俗称“九连环”。
演奏时,一手端鼓,一手用细竹枇子敲打鼓面,时而晃动鼓把,使九个小铁环碰击大小铁圈,哗哗作响。
由于这种鼓在演奏时总是被端在手上,因名“端鼓”。
打击类乐器在山东民间吹打音乐中,主要是用来掌握音乐节奏、渲染音乐气氛的,使乐曲更富有色彩性。
特别是小镲,它是吹打乐队中的“板”或称“指挥”,乐队演奏乐曲的快、慢速度由它决定。
谈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
关键词:戏曲;吕剧;旦角;表演艺术特点戏曲演员是戏曲这门表演艺术的主体,其演绎能力与表演能力是促进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可以对角色形象进行更好的塑造,就必须要利用恰当的表演技法以进行有效的表达,尤其是要注意对相关角色的性格特征等进行充分的理解与深入的把握,从而保证可以更好地塑造出特定的角色形象。
其中旦角是戏曲中的重要行当,也需要系统化地依据“四功”与“五法”的基本表达方式及其本身的艺术特点来展现其艺术魅力。
一、吕剧旦角概述(一)吕剧概述吕剧是我国山东地区一种非常具有地域性的戏曲剧种,在20世纪五六十年展到了顶峰,期间诞生了《借年》、《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等众多经典剧目以及李岱江、郎咸芬等众多吕剧名角。
基于自身蓬勃发展的态势与广泛的影响力,吕剧被评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剧作为一种地区性剧种,具有优美朴实、贴近群众与自然流畅等艺术特点,其优美朴实主要体现在唱腔兼有曲牌与板腔体特征,曲调动听、朴实、顺口、灵活,相应的伴奏乐器可以分为武场和文场两种类型,并且还有效地融入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使得伴奏乐器整体展现出朴实、优美的特征。
而在演唱的过程中,吕剧主要用真声,针对个别高音的演唱则会相应地利用真假声有机结合的演唱方法,从而使得最终演唱出来的曲调流畅、自然,同时在吐字的过程中保持清晰,使整个唱腔优美、动听。
(二)吕剧旦角特征吕剧旦角主要可以分成老旦、彩旦、花旦、武旦、青衣、闺门旦几种类型,具体表现特征如下:其一,老旦。
主要在戏曲中扮演中老年妇女,表演中展现出老态,在唱、念及做的过程中展现出稳重大方,如《穆桂英挂帅》当中的“佘太君”这一角色。
其二,武旦。
主要扮演掌握武打技艺的女子,要保证身段灵活、轻捷,如《打焦赞》当中的“杨排风”这一角色。
其三,彩旦。
主要扮演喜欢搬弄是非、狠毒、可恶狡猾的妇女,其表演动作以及台词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如《小姑贤》当中的“刁氏”这一角色。
其四,花旦。
主要扮演热情、活泼、可爱的青年或少年女性,要保证吐字清晰,唱腔甜润,身段也要娇俏、灵活。
吕剧
三、吕剧的“吕”字,原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字。 意思是街坊邻里戏、家乡戏。以后在辗转、流传中,把 “闾”简化为“吕”。
四、过去说琴书,大多是两口子或一家人搭档,演唱
的内容又多系反映男女爱情的。两口为“吕”,因一是由于演唱时
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按奏坠琴的手指是上下捋动,故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剧种陷入困境。原在 济南城演出的剧团也因演出每况愈下,导 致班社萎缩,艺人生活难以为继。多数艺 人返回家乡,剩下的艺人凑成一个“义和 班”维持演出,勉强度日。抗战胜利后, 演出状况并未好转,反而愈加萧条。“义 和班”也于1946年末解散,艺人被迫改 行,另寻出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化妆扬琴剧种获得了新生。从 1950年起,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组织对本省地方 戏曲艺术进行了发掘、整理、试验、推广,并以化妆扬 琴作为改革的重点,选择《小姑贤》为实验剧目。此后, 艺人们向山东梆子学习,演出了《蓝桥会》。在学习传 统剧目的基础上,又将现代题材的小说《李二嫂改嫁》 改编演出。这期间,由义和班改组成的济南化妆扬琴剧 团也编演了《张大有被骗》、《王秀鸾》等戏,打开了 吕剧现代戏的大门。这些改编剧目的上演使化妆扬琴的 影响日益扩大,并涌现出郎咸芬、林建华、王俊英等一 批著名演员。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后,继续进行剧 目的改革创新工作,先后整理加工了《姊妹易嫁》 (《逼婚记》)等传统剧目,编演了《光明大道》等现 代戏。1954年,在华东区戏剧观摩会演上,《李二嫂改 嫁》、《光明大道》、《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分 别获奖。《李二嫂改嫁》和《借年》于1957年由长春电 影制片厂拍成黑白影片;《两垅地》于1965年由上海海 燕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黑白影片。
此种表演形式别开生面、生动活泼,初次演出便获成功。 由于《王小赶脚》首次采用驴形道具,群众又称此类戏为 “驴戏”。此后,时殿元又陆续将一些琴书篇目改为化妆 演出,所到之出,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在常年的流动演出中,化妆扬琴艺人经常和京剧、五音 戏、河北梆子等剧种的班社在同一集镇演出,甚至出现 “两合水”、“三合水”(两个或三个不同剧种同台演出) 的情况。这种演出方式对促进化妆扬琴在剧目、表演、唱 腔、舞台装扮、音乐等方面与其他剧种的借鉴融合和创新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其逐渐从简单的化装演出发展成 为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演出的剧目也从“对子戏”、 “三小戏”扩大到本戏和连台本戏;演出的场所也由盘凳 子到进入茶园、剧场。1917年(民国六年),由广饶县化 妆扬琴艺人张凤辉等人组成的车里班首先进入济南市演出。 此后,不少剧班也纷纷进入济南城表演。有的班社还经常 到烟台、青岛甚至东北的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城市演出, 进一步扩大了该戏的影响。当时较有影响的班子有黄家班、 父子班、同乐班、庆和班、共和班等。
吕剧
名称由来 吕剧名称的由来,流传着很多的说法,大体上有以下
几种:
一、1915年前后,原属广饶县牛庄的时家村(今 已划为东营区)老艺人时殿元,也曾以纸糊毛驴,化 装演唱《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们便把 它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欠雅,经一些文人的推敲 音译成了“吕戏”。 二、1923年,这种驴戏进了济南府,演出的主要 剧目是《吕洞宾打药》,当地群众不明白这个剧种的 来源,只听说叫“驴戏”,又由于主要剧目是“吕” 字打头,观众就把它称为吕戏。
老旦,扮演剧中老年妇女,表演侧重老态,要求唱做 念白稳重大方。如《穆桂英挂帅》中的佘太君等。
净行:花脸 吕剧中以花脸行为主要角色的传统剧目
较少,仅有《王定保借当》中的李武举、 《温凉盏》中的洪彦龙等几个花脸角色, 尚未形成该行当独有的成套表演程式。 新中国成立后该行当的角色才逐渐增多, 如《打焦赞》、《打瓜招亲》等剧中的 武花脸表演。
三、吕剧的“吕”字,原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字。 意思是街坊邻里戏、家乡戏。以后在辗转、流传中,把 “闾”简化为“吕”。 四、过去说琴书,大多是两口子或一家人搭档,演唱 的内容又多系反映男女爱情的。两口为“吕”,因而就叫 吕戏。 五、吕戏原来称为捋戏。此说有二:一是由于演唱时 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按奏坠琴的手指是上下捋动,故名 为捋戏;又因中国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 吕”,因而将“捋戏”改称为“吕戏”。另一种传说是, 当年为这种戏起名时,有的老艺人说,这种戏演唱时顺藤 摸瓜,捋着蔓子捋到底,就叫捋戏吧。捋与吕同音,于是 定名为吕戏(吕剧)。
源流沿革
吕剧晚会背景
吕剧晚会背景一、吕剧的概述吕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山东省临沂市吕剧地区,因此得名。
吕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剧情内容而闻名于世。
吕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舞五种艺术形式,兼有说、唱、念、做、打、舞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吕剧艺术风格。
二、吕剧晚会的意义吕剧晚会是一种集演出、展示、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传承与发展吕剧文化吕剧晚会是传承和发展吕剧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吕剧晚会,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吕剧,促进吕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2. 弘扬地方文化吕剧晚会是地方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吕剧晚会可以展示吕剧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弘扬地方文化,增强地方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3. 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吕剧晚会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剧种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
吕剧晚会可以邀请其他地方的戏曲剧种进行演出,通过交流与学习,可以相互借鉴,促进各地戏曲剧种的发展。
4.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吕剧晚会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文化娱乐活动。
吕剧晚会可以通过精彩的演出和节目安排,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
三、吕剧晚会背景的设计与布置吕剧晚会的背景设计与布置是营造良好演出氛围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吕剧晚会背景设计与布置要点:1. 舞台背景舞台背景应根据吕剧的主题内容进行设计。
可以采用剧中场景的图案或元素作为背景,以突出剧情主题。
背景可以使用大型的布幕或投影屏幕,以展示精美的图案或影像。
2. 灯光效果灯光效果对于营造吕剧晚会的氛围非常重要。
可以利用灯光的明暗、颜色和变化等手法,营造出不同场景的氛围,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3. 道具与装饰道具与装饰物的选择应与吕剧的风格相符。
可以使用一些与吕剧相关的道具,如扇子、花鼓等,以增加舞台的艺术感和视觉效果。
同时,可以根据剧情需要,设置一些场景所需的装饰物,如家具、植物等。
4. 舞台布局舞台布局应根据演出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吕剧的名词解释
吕剧的名词解释吕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山东省曲阜地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
吕剧以传统曲艺形式演出,以表演者的唱、念、做、打等综合技艺把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
吕剧以其独特的旋律、动人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艺术享誉中外。
一、起源与发展吕剧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最初是由曲阜地区的民间说书艺人演绎的故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
吕剧在明代时期经历了受宫廷文化影响及皮黄戏、山东汉剧等戏曲传统的熏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时,吕剧迅速发展,成为曲阜地区最受欢迎的戏曲剧种之一,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二、唱腔吕剧的唱腔是吕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独特之处。
吕剧的唱腔以曲调婉转悠扬,旋律跌宕起伏著称。
吕剧唱腔分为苦口、甜口、洋调、武腔等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音乐特点。
苦口唱腔以其悲切、凄凉的唱腔为人所称道,能够深情地表达人物内心的苦楚与悲伤。
甜口唱腔则以明快、欢快的曲调为主,能够展现出人物的喜悦与快乐。
洋调唱腔则是吕剧中的“外来调子”,取材于其他地方的曲调,增加了吕剧的艺术多样性。
武腔则是吕剧中的特殊唱腔形式,更注重动作的表现与身段的变化。
三、表演技艺除了唱腔,吕剧还以其独特的表演技艺而闻名。
吕剧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运用唱、念、做、打的技艺,将故事情节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等方式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演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掌握吕剧独特的表演技巧。
他们需要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与内心世界,同时还要灵活地变换形象,瞬间转换多个角色,使观众能够全情投入到剧情中。
四、剧目特点吕剧的剧目以历史故事为主,其中《三家店》、《赵氏孤儿》、《胡锦梦琴图》等都是吕剧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剧目不仅在表现形式上独具一格,还在内容上体现了人物的爱恨情仇、家国情怀等丰富的内涵。
吕剧的剧目取材广泛,有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同时也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吕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变革,但它一直坚持传承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不断创新与发展。
山东吕剧乐队构成及其伴奏特点
简单到复杂、 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发展衍 变过程。
关 键 词 山东 吕剧 乐 队 中 图分 类号 : J 8 2 5 构 成 伴 奏 特 点 文献标识码: A
福建 ・ 厦门
3 6 1 0 0 5 )
者, 为 了制 造 真 实 的 舞 台 气 氛 , 增 厚 乐 队的 音 色 和音 量 , 达 到 特 殊 的艺 术 效 果 , 丰 富和 提 高 吕剧 乐 队 的表 现 功 能 , 对 吕剧 的 传统伴奏手法有许多突破, 进 行 了多 方面 尝试 , 为 吕剧 艺 术 的 改革 和 刨 新 带 来 了生 机 和 活 力 。 3吕剧 的伴奏特点 吕剧 的音乐伴奏, 由前辈艺人奠基, 后经历代 吕剧 艺术工 作 者 的继 承 发 展 和 改革 创 新 ,至 今 已确 立 了 自己 的伴 奏 艺 术 风格 。其 特 点可 概 括 为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 1 ) 吕剧 乐 队最 主 要 的 伴 奏 乐器 是坠 琴 。它 音 域 宽 广 , 声 音响亮, 把 位 间距 较 大 , 伴奏 时 上 下捋 动 , 具 有独 特 的奏 演 技 巧和方法, 奠 定 了 吕剧 乐 队 的伴 奏 基 调 。 ( 2 ) 吕剧 乐 队编 制 简 练 。 以坠 琴 、 扬琴 、 二 胡 构成 整个 乐 队的核心,在配置上 具有独到之处 。伴奏时 以坠琴演奏主旋 律, 声高音响 ; 扬琴加花打点 , 节 奏 清 晰 明快 ; 二 胡 音 调 浑 厚 圆 润, 与 坠琴 高低 互 济 , 相 得 益 彰 。 主 要 乐器 的合 理 配 置 , 构 成 了 吕剧 乐 队 的 骨 架 , 突 出地 显 示 出 吕剧 音 乐 的 风格 特 色 。 ( 3 ) 吕剧 的唱 腔 伴 奏 , 主要运用“ 跟腔走、 托腔 、 衬腔 、 对 比 复调、 模仿” 等伴奏手法 。而这 些手法在具体运用时又各有特 定的要求和环境条件。在这些伴奏手法和伴奏技巧 中,都明 显 地 体 现 出说 唱 艺 术 的 伴 奏 特 色 。 ( 4 ) 在 整 个 音 乐 伴 奏 特 别 是 唱腔 伴 奏 中 , 始终 突 出主 弦 伴 奏, 其它 乐器 基 本 处于 协 奏 地 位 。 吕剧音乐伴奏的诸特点 ,充分体现 了吕剧音乐那种质朴 淳厚 、 委 婉 抒 情 的艺 术 风 格 , 具 有 浓 郁 的 地 方 色彩 和 强 烈 的 生 活气息 。
吕剧教案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垦利县黄河口镇小学张振坤吕剧教学目标:1.了解吕剧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2.了解吕剧的艺术特点。
3.了解部分著名吕剧演员。
教学重点及难点:吕剧的艺术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讨论法、范例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播放视频)大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戏种吗?对,是吕剧。
吕剧是山东省的代表剧种,它的发源地就在我们东营市的东营区牛庄镇的时家村,这是我们黄河入海口地区的骄傲。
二、关于吕剧(一)概述(出示课件)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
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1900年前后,吕剧被搬上舞台;1920年以后,吕剧班社进入济南、大连等城市演出;1951年,第一个吕剧专业院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济南市吕剧院)成立;1953年,第一个省级院团山东省吕剧团(山东省吕剧院)成立,这一时期出现了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著名艺术家,以及《姊妹易嫁》《借年》《李二嫂改嫁》等著名剧目。
鼎盛时期全国有近百个专业吕剧院团,影响波及山东、江苏、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安徽、河南、天津、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
2008年6月7日,吕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起源与发展(出示课件)约1900年,乐安县北部(现已划归东营区)时殿元和崔心悦、谭明伦等人从京剧、五音戏的表演中受到启发,第一次将琴书中的《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当地群众称之为“驴戏”,而演员自称为“化妆扬琴”。
当时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和坠琴,主要曲调是“凤阳歌”,后来发展成了“四平”这一板式,又增添了“二板”等。
1.名称由来1900年前后,老艺人时殿元,曾以纸糊毛驴,化装演唱《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欠雅,经一些文人的推敲音译成了“吕戏”。
浅谈广饶吕剧《王小赶脚》的创作及演唱特点
王 萍
( 山 东聊 城 大学音 乐学院 山 东 ・ 聊城
摘
2 5 2 0 0 0 )
要 吕剧是广饶 的地 方戏 , 始于 1 9 0 0年前后。吕剧是在说唱艺术 山东琴 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的。 《 王小赶脚》 是
艺人时殿元将琴 书化妆演 出, 便形成 了吕剧的雏 形。本 文主要根据《 王小赶脚 》 的创作风格 与演 唱特 点来展开研 究。 通过音乐与 当地 语言来把握广饶 吕剧 的创作风格所学 的音乐知识对广饶 吕剧 怎样得 以保护和传承进行研 究和分析。
关键 词 广饶 吕剧 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 : J 8 2 5 1 广饶 吕剧 《 王小赶脚》
唱腔音乐
传承保护
文献标识码 : A 吕剧 《 王小赶脚》 是从民间俗 曲演变而来 的“ 坐腔扬琴” 的
山东东营广饶是著名 的吕剧之乡 ,吕剧的发展迄今 已有 基 础 上 逐渐 发 展 而 来 的 , 其 最 突 出 的特 点 是 : 即是 “ 戏 曲” 又 是 曲艺” 。其唱腔 以板 腔体 为主 , 兼唱曲牌 。曲调简单朴实、 通 百 年 的 历史 是 一 笔 无 形 的 文 化 财 富 。 吕剧 曾 用 名 “ 化 妆 扬琴 ” 、 “
八大剧种之一。 吕剧 的创始人是 时殿元 ,是他首先化妆演 出
吕剧 《 王小赶脚》的演唱特点 , 男女腔都 以真声为主但是
《 王小赶脚》 , 载歌载舞 , 成为化妆扬琴 , 从而把说唱艺术变 成 个别的高音之处要采用真假声结合 的方法来处理 ,这样 听起
戏 曲形 式 。过 去 一 般 都 是 两 口子演 唱 。所 唱 的 内容 又 是 两 口 来 自然流畅。其 唱腔讲究 以字设腔, 以情带声 , 吐字清晰 , 口
山东吕剧乐队构成及其伴奏特点
山东吕剧乐队构成及其伴奏特点
山东吕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而乐队是山东吕剧演出中不可缺
少的伴奏组成部分。
山东吕剧乐队构成及其伴奏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乐队构成:
1.剧班:负责演唱和演出表演的角色,包括主角、配角等。
剧班通常
是由男性组成。
2.乐器组:包括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等。
其主要演奏各种乐器,为剧班和演出提供音乐伴奏。
二、伴奏特点:
1.打击乐器:山东吕剧乐队中的打击乐器主要包括大鼓、板鼓、梆子、小锣和大锣等。
这些打击乐器在演出中起到了增强节奏感和烘托气氛的作用。
2.弦乐器:山东吕剧乐队中的弦乐器主要是二胡、中胡、高胡和扬琴等。
这些乐器通过演奏旋律和伴奏,为演唱和演出提供音乐支持。
3.管乐器:山东吕剧乐队中的管乐器主要是笛子、唢呐和嗩吶等。
这
些乐器在演出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通过演奏旋律和伴奏,为整个演出增
添了音乐的魅力。
4.合奏和分奏:乐队在演奏中既有合奏,又有分奏。
合奏时,乐队的
各种乐器齐奏,形成统一的整体音乐效果;分奏时,乐队的不同乐器逐个
展示自己的特色,形成多样的音乐效果。
5.音乐与表演的结合:山东吕剧乐队的伴奏特点还包括音乐与表演的紧密结合。
乐队的演奏既要与演员的唱腔相配合,又要与表演动作和舞台布景相协调,以达到整个演出的统一和完美。
总结:山东吕剧乐队构成及其伴奏特点主要包括剧班和乐器组构成的乐队,其伴奏特点包括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在演出中的独特作用,以及音乐与表演的紧密结合。
山东吕剧乐队的伴奏既为剧情提供了音乐的支撑,又为观众营造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山东吕剧乐队构成及其伴奏特点
山东吕剧乐队构成及其伴奏特点山东吕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山东省的临清、郓城一带。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而闻名。
山东吕剧乐队的构成和伴奏特点是该剧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
山东吕剧乐队的构成一般由琵琶、板胡、二胡、扬琴、笛子、京胡、锣鼓等乐器组成。
其中,琵琶是山东吕剧最主要的乐器之一,它能够演奏出各种不同音色,起到主导声部的作用。
板胡和二胡是用于伴奏和衬托的乐器,能够增强音乐的和谐感和整体感。
扬琴和京胡则用于演奏高难度的旋律和变奏等。
此外,笛子和锣鼓等打击乐器则主要用于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的表现力。
1.明快活泼的音乐风格:山东吕剧以其活泼、明快的音乐风格而著称,乐队的伴奏也同样如此。
乐队成员通常使用高度技巧和敏锐的音乐感知力展现出音乐的欢快和生动。
2.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山东吕剧的伴奏乐器在音乐表现力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乐队成员必须具备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才能够胜任。
他们可以通过琴弦的抚弹、胡琴的拉弓等技巧手法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旋律结构:山东吕剧乐队的伴奏旋律有着独特的形式和结构,常见的有慢板、快板、高拨、萧声、点将等。
这些音乐形式和旋律结构的运用使得山东吕剧乐队在音乐表现力方面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和变化性。
4.多样的音乐元素和艺术手法:山东吕剧乐队的伴奏除了使用传统的音乐元素外,还会融入一些现代的艺术手法,如变调、遣词用字、突音、半音等,以增强音乐的创新性和时代感。
总之,山东吕剧乐队的构成和伴奏特点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力。
它通过琵琶、板胡、二胡等乐器的演奏,展现山东吕剧的魅力和内涵,使得整个演出更具有感染力和观赏性。
同时,乐队成员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表现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音乐要求,并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旋律结构展现出山东吕剧的音乐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吕剧乐队构成及其伴奏特点吕剧乐队是吕剧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吕剧整体艺术的发展过程相适应,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发展衍变过程。
(一)乐队在吕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吕剧乐队在吕剧艺术中居于突出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吕剧整体艺术不可分离,是吕剧内容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吕剧乐队以其独具特色的乐器配置和伴奏手法·充分体现出吕剧的音乐特点和艺术风格。
吕剧中的“唱、念、做、打、舞”等艺术表演手段,以及剧情节奏都要靠乐队加以扶持和把握,具有渲染烘托舞台气氛,升华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等表现功能。
因此,艺人们向有“三分场面,七分戏”之说。
具体讲.吕剧乐队的主要作用,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伴奏唱腔。
“托腔、保调”是乐队的主要功能。
乐队伴奏与演员的唱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可弥补演员嗓音之不足,充实唱腔中的内在表现力,带动演员充分发挥真实情感。
唱腔中的过门、间奏、尾奏及转板换调等,都需乐队完成。
它对于体现全剧声腔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增强吕剧声腔艺术的表现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2.配合人物的各种表演动作和念白,制造和渲染表演中的生动激烈场面及欢快紧张气氛。
例如,用行弦或完整的器乐曲来配合人物的舞蹈动作、大段对白。
用激昂壮烈的器乐曲或打击乐的“锣鼓经”配合舞台上的武打、队伍行进、人物亮相诸场面和演员身段表演
等。
3.具有深化主题,统一全剧的作用。
乐队经常用前奏开宗明义,引出全剧的基本情调,概述和确立全剧的主题思想。
用音乐曲使每场戏上下衔接,使一场戏的各层次自然过渡,最后用结束曲总结全剧的主题思想,统一全剧的音乐形象,使全剧完整统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4.乐队中的打击乐(武场)贯通全剧始终,对全剧的“唱念做打舞”起统一指挥、预示引导和调节作用。
(二)吕剧乐队的构成
按照传统习惯的划分方法,吕剧乐队由文场和武场两部分组成。
其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上经历了吕剧初步形成和吕剧定名之后两个阶段。
l、吕剧初期的乐队编制及伴奏时所处的场地位置。
吕剧形成之初,虽在形式上具备了戏曲基本特征,但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演出条件低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吕剧乐队编制基本同于演唱山东琴书,乐队在演出时所处的位置与演唱琴书也无多大差异。
其后,随着演出规模的扩大及剧目的增加,乐队渐有发展。
(1)吕剧形成后至1909年以前,乐器有坠琴、扬琴,后有时加软弓京胡。
打击乐尚未确立,只有挎板(由扬琴兼)。
当年,时殿元等初演《王小赶脚》时,乐器只有坠琴和扬琴,打击乐是竹板或“节子”。
乐队的演出位置在后场中间,面朝观众依次排列。
(2)1909年至1917年,吕剧的演出形式发生很大变化,由“拉地摊”逐步改为搭舞台演出.其乐队编制也相应扩大。
乐器有坠琴、扬琴、软弓京胡、四胡等。
武场逐步健全,先加入皮鼓、挎板.后又加入锣、铙钹、小锣。
但这一时期的武场很不固定,如果人员少,琴师操着坠琴,一头吊着锣,一头栓着钹,连拉带打,打鼓者还兼手锣,乐队演出位置基本是武场在上场门面朝观众,文场在下场门面朝武场斜坐。
(3)1918年至1930年间,吕剧进入城市,乐队构成发生变化,编制逐步扩大。
乐器有坠琴、扬琴、笛子、笙、胡琴、三弦等。
武场中的鼓板、锣、铙钹、小锣、堂鼓等打击乐器已基本固定使用。
乐队演出位置与前期相同。
(4)1930年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吕剧乐队通过长期发展演变,渐趋规范。
乐队编制有:坠琴、扬琴、琶琶、三弦、笛子、笙、唢呐等,武场中的打击乐器,如锣、铙钹等,开始分出高音和低音。
乐队演出的位置,也由舞台后场移至舞台左侧。
其坐次大体是:坠琴在整个乐队的前方突出地位,皮鼓居坠琴侧后.扬琴靠坠琴右侧,其他乐器根据各自的表现功能按主次分列在坠琴、扬琴之后。
武场打击乐器的大锣、铙钹、小锣等,居于鼓板之后稍远于文场处,成半圆形排列。
2、吕剧定名之后,乐队伴随着吕剧艺术的发展,在广泛吸收我国其他兄弟剧种伴奏程式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吕剧艺人的创新发展,逐步确立了以坠琴、扬琴、二胡、琵琶、笙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
编制。
这种编制虽然简清,但却能充分显示吕剧音乐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
吕剧定名后,其声腔艺术有了较大发展,乐队构成日臻完善,编制更趋合理和规范化,规模亦较前扩大。
但在伴奏实践中,也因各艺术表演团体的规模及剧目要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规模较小的吕剧艺术表演团体和业余演出团体,大都采用以坠琴、扬琴、二胡为主,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笙、唢呐、琵琶、三弦、笛子及大提琴等乐器而组成简练的小型乐队。
建制规模较大的艺术表演团体,则采用以坠琴、扬琴、二胡、琵琶、笙为核心的较大型的管弦乐队。
但对于伴奏吕剧传统剧目或小戏,大都采用小型乐队。
在伴奏大型现代戏或新编历史剧时,多采用较大型的乐队,以体现时代风貌。
当前,随着时代的要求,吕剧伴奏音乐也开始步入改革创新阶段。
在演出实践中.有些吕剧艺术表演团体和音乐工作者,为了制造真实的舞台气氛,增厚乐队的音色和音量,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和提高吕剧乐队的表现功能,对吕剧的传统伴奏手法有许多突破,进行了多方面尝试,为吕剧艺术的改革和刨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三)吕剧的伴奏特点
吕剧的音乐伴奏,由前辈艺人奠基,后经历代吕剧艺术工作者的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至今已确立了自己的伴奏艺术风格。
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吕剧乐队最主要的伴奏乐器是坠琴。
它音域宽广,声音响亮,把位间距较大,伴奏时上下捋动,具有独特的奏演技巧和方法,奠定了吕剧乐队的伴奏基调。
2.吕剧乐队编制简练。
以坠琴、扬琴、二胡构成整个乐队的核心,在配置上具有独到之处。
伴奏时以坠琴演奏主旋律,声高音响;扬琴加花打点,节奏清晰明快;二胡音调浑厚圆润,与坠琴高低互济,相得益彰。
主要乐器的合理配置,构成了吕剧乐队的骨架,突出地显示出吕剧音乐的风格特色。
3.吕剧的唱腔伴奏,主要运用“跟腔走、托腔、衬腔、对比复调、摸仿”等伴奏手法。
而这些手法在具体运用时又各有特定的要求和环境条件。
在这些伴奏手法和伴奏技巧中,都明显地体现出说唱艺术的伴奏特色。
4.在整个音乐伴奏特别是唱腔伴奏中,始终突出主弦伴奏,其他乐器基本处于协奏地位。
吕剧音乐伴奏的诸特点,充分体现了吕剧音乐那种质朴淳厚、委婉抒情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