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课件(80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PPT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PPT
第68页,共68页。
[启示]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几乎(jīhū)每年都有类 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 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 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第68页,共68页。
6、正逆颠倒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
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 (yīxiē)考生失误。
第68页,共68页。
[解析]该题B项题肢的设置,命题者就运用了 “添枝加叶”的干扰方式。B项题肢增加了 修饰、限制的词——“消除(xiāochú)”,使观 点趋向绝对化,其实题中“被轻蔑地说成是 ‘暴发户’”,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念依然 存在,故B项错误。
第68页,共68页。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 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 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 其是否和原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 必然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 “任何”、“一定”、“都”等具有 (jùyǒu)绝对性的字词,一定要仔细推 敲,慎重选择。
第68页,共68页。
[例7](上海历史卷·11)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 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 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 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hòufāng)紧 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 “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 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练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68页,共68页。
9、因果倒置(dàozhì)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将原因和结果倒
置(dàozhì),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 否准确和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各种现 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关系。

方法指导:历史全国卷选择题解题技巧(课件)

方法指导:历史全国卷选择题解题技巧(课件)

图5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下图反映的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 品所占的比例。该图说明当时英国
A.大力加强资本输出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1885 1887 1889 1891 1892
17.9 19.6 17.4 17.1 17.2
18.8 24.3 25.7 25.1 26.0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2012· 全国Ⅱ卷文综·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 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B.禁止粮食和原料出口 D.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显 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进口商品主要以原材料和食品为主,出口则以 工业制成品为主,这表明英国工业化水平高,依赖世界市场,发展 外向型经济,排除答案BC,故正确答案D。大力加强资本输出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有的事情。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 “左”倾错误的泛滥,工农业比例失调加剧,农业生产遭到极大 破坏。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曲线描述的是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故B 项为正确答案。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 以推知( )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 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PPT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PPT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做错选择题的“五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或者忽略题干中的 关键词语,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比如: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可能是内因,也 可能是外因)和根本原因(一定是内因);不能 区分现象与本质;不能区分整体和部分等。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缺乏时空观念,比 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4.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混淆。 5.盲目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材,不能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例题(2017·全国1卷,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 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答: 案李解世民析患病D导项致述绝对 题型解读:大部分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 过程,历史结论一般有程度性的限制,表述绝对的历 史结论一般是错误的,此类选项设置陷阱往往会出 现完全、普遍、彻底、最……等形容词。但是, 如果题干材料能够进行对比,那么就可以得出绝 对化的结论。
答案解析:B项, D项史实错误。C项,因果倒置。
六、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违背常理类 题型解读:现在的高考试题常常考查史料与结论 的匹配性,进而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因此我 们应该坚持两个原则:(1)史无定论。随着新史 料的出现,结论往往会发生重大变化。不能拘泥 于教材结论;(2)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 证据链方可成立,客观的历史结论是必须建立在 全面,丰富和真实的史实材料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又不能轻易推翻教材结论。此类题的干 扰性主要体现在题中背景材料和考生平时所学的 内容不符,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就是认真解读背 景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论从史出。

2018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实用版

2018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实用版

高考冲刺:高考历史解题技巧(我们认为:高考答题有套路有技巧)高考历史试卷考情分析文综《考试说明》中,历史学科主要稳定为两大题型,即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

选择题属于客观型试题,是标准化、科学化考试的主体题型。

高考专门设立“第Ⅰ卷”,分值占了半壁江山,难易程度分为易和较易、中等、较难和难三个档次。

在两大类型中,选择题较为贴近历史教材内容,是拿分的第一要地。

选择题具有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准确性、知识范围的宽广性、知识要素的多样性的特点,在高考命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新高考选择题的命制,特别重视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强调能力立意,从史证角度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辨析判断思维的能力。

非选择题多以图文材料加小题设问的方式呈现,成为测试学生历史学科诸项能力的一种理想题型。

历史材料解析题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从未见过的图文材料中解读、汲取、整理出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考查学生最大限度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客观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规律、特征,分析、比较、归纳、评价、论证历史问题,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识的学科能力。

方法点拨一、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历史选择题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很多类型。

纵观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根据历史选择题命题呈现的方式、考查的角度和能力等方面,主要分为文字材料类选择题、图表类选择题、组合类选择题、结论类选择题、概念类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比较类选择题等类型。

熟悉各类题型的构成、解答技巧对复习备考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为大家解密各类型的选择题。

(一)文字材料类选择题【题型解读】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中最主要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符合“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考查理念。

它主要由历史典籍、文学作品、最新考古发现报告、碑刻、报纸等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ppt课件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ppt课件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 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不是维新派变法的重点,并且维 新变法的影响力也没有这么大,因此维新变法不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 因,故A项错误;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 督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故 B项错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加大了 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需要赔偿日本巨额战争赔 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 厂热潮,故D项正确。
3
常见审题解题方法技巧
(1)三审题干 一审:审时、空、角度等限制条件——明确选择范围 二审:审关键的词句——明确中心内容及内涵、外延 三审:审整体——明确考查意图 (2)三辨选项(咬文嚼字)——确定最后答案 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 二辨:是否符合题干主体内容; 三辨: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的“二战期间”与题意不符,故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又是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
开始建筑”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推行冷战政策,但未能阻止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故D项正确。 ppt课件
15
题型解法分类
图表类材料选择题
【解题技巧】 1.“三看” ①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②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③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 反映的现象。 2.“四注意” 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 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

高考历史选择题陷阱与答题技巧ppt课件

高考历史选择题陷阱与答题技巧ppt课件

……
.
老师的困惑: 题目讲得已太多,错误还是不见少,唉!……?
(1)每次都详细分析,要注意审题,可是总有同学因没看清 题目而误选; (2)要把握时间,12个选择题平均约1分钟1个,不要在个别 选择题上耗费过多时间,以至于影响后面的主观题答题。文 综还要有政史地三科整体意识,合理安排三科答题时间(每 科平均50分钟,包括留出至少5分钟时间填涂答案、检查), 可很多同学就是做不好,每次考完试总说来不及。 (3)做了成百上千的题,怎么不反思一下自己什么题型易错? 应有针对性地强化,而只是一拿来题目不加挑选就盲目地做, 有些同学自己购买试题一套一套去做,这些试题部分题目涉 及老教材知识点,新教材根本就没有提及;有些是答案出错; 有些是指导意见作为阅读的内容,显然学生是做了许多无用 功。 (4)做过甚至错过的题目过一阶段再做,又是错。
5.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高考选择题 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大多新颖独特,但无论怎样变 化,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的“身影”。因此,审题中回 归教材,先确定其在教材中的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如:
[例14](天津文综卷历史第9题)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 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 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
2.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
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
察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如:
[例9](江苏历史卷第10题)某年9月6日重庆
《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
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
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共80张PPT)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共80张PPT)

(一)从能力到素养
• 3.关键能力 • 理论能力、释读能力、时序能力、方法能力、评价 能力 、论证能力、叙述能力、解释能力,其中核 心是解释能力。 • 能力的综合性特点;关键能力与观念、品格既有区 别又有联系,关键能力是观念与品格的能力表现。
(二)指向素养的命题
• 选择题: • 反映对历史的认识程度才叫选择,不能把选择题变成简 单的判断题。(正误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 • 主观题: • 主观题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主观,不去重复已知才叫主 观。借助已知探索未知,获得新知,重在探究的路径、 方法、质量等。
(2016· 全国Ⅱ卷·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
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管理失控
(2017· 全国Ⅱ卷·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 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坊市制度瓦解 C.农业技术进步 B.土地集中加剧 D.海外贸易拓展
(2014· 全国Ⅰ卷·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 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C.非善非恶
B.本质为恶
D.本善习远
(2016· 全国Ⅲ卷·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
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17· 全国Ⅰ卷· 26)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ppt 通用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ppt 通用
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技巧方法锦上添花11熟悉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的常用技术熟悉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的常用技术22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基础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基础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础知识基本能力33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一些经典的励志名言名句挺好的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收藏了熟读记忆下来是不错的
……
以偏概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张冠李戴】(2008年广东卷)与《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偷梁换柱、添枝加叶】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 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 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 保。”对此歌词的正确解读是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选 择 题 的 构 成 题干部分
备选项部分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1. 三审题干 ——明确题目要求
一审:限制词——明确考查的范围 二审:中心词——明确考查的内涵、外延 三审:求答词——明确考查的意图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三审题干 例1】(2008年广东卷)1960年, 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 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 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 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优秀ppt课件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优秀ppt课件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3、六定位意识
——贯穿审题干、辨选项的全过程
时间定位 概念定位
教材定位
关键词定位
理论定位
吻合度定位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时间定位 例1】(2008年江苏卷)某学校组织了
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
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
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1949年)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1954年)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吻合度定位 例2】 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 同愿望 B.中国的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 的主流 D.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 趋势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理论定位 例2】 16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 利马窦来华,随身携带一幅世界地图,因图中 中国的位置偏西,遭到明朝士大夫的严厉斥责。 (取自利马窦《中国札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 源是 A、文化专制主义 C、自然经济状况 B、天朝上国心态 D、君主专制影响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关键词定位 例1】 魏源的《海国图志》对 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 B.反思中国战败教训 C.探究英国获胜原因 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
……
以偏概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张冠李戴】(2008年广东卷)与《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独家】2018备战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之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课件PPT

【独家】2018备战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之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课件PPT
2018备战高考 历史第一轮复习之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
资料部分参考衡水中学复习设计
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目录
主题1 选择题审题只需2步 主题2 选择题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 主题3 非选择题答题过程不可缺少的4大步骤
主题4 运用“4大步骤”规范解答非选择题
主题5 如何应对网上阅卷
第二部分 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
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 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 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解析
第二步 确选项
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细审干扰选项,找出正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 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
解析
2.抓关键
新课标下的高考,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设臵了新情景,在诸多信息 中,往往某一句话、某几个字就是关键信息。定位好时空,抓住关键信
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典例2
(2016· 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
解题技巧
解析
2.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课本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 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所学
典例1
(2016· 海南单科)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
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
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对,实际 上并不对。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 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 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 和辨析能力。
[例2](北京文综卷· 23)1940年纳粹德国 在奥斯维辛建立了集监禁、劳役和屠杀为 一体的集中营群。现在该遗址已被辟为纪 念馆,目的是向人们警示①极端民族主义 泛滥的后果②麦卡锡主义造成的后果③犹 太人和波兰人被无辜屠杀的灾难④恐怖主 义造成的惨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部分考生会选D,犯了“似是而非” 的毛病,其关键是不能正确区分法西斯主 义和恐怖主义。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建立属 于法西斯主义,不属于恐怖主义,故排除 ④。奥斯维辛集中营建立于二战期间,而 麦卡锡主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故排 除②。正确答案是B。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知 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 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启示]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 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 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 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6、正逆颠倒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 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 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提高历史选择题的准确率
先对课本的内容熟悉,然后分 析一下错题.
选择题基本上可以分为材料式、组合 式、排列式、最佳、概念型,逆向式 这六种基本类型。 综观近几年历史学科高考,考生 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了 解,下面以高考题为例子解说。
1.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 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 原来没有的内容。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 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 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3、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 的问题。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常 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 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 辨析,就会误选。
[例3](山东文综卷· 13)1964年,周恩来 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 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 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 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 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 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解析]本题不少考生会认为四个选项都正 确,认为腐败、恐怖主义、政变和民族矛 盾都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犯了“鱼 目混珠”的毛病。其实腐败、政变、民族 矛盾由来已久,但恐怖主义则不同,2001 年“9· 11事件”后,恐怖主义并未因为阿 富汗等反恐战争而被消灭,反而有日益蔓 延之势,成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 题,因此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 因此正确答案是B。
[解析]该题B项题肢的设置,命题者就运 用了“添枝加叶”的干扰方式。B项题肢 增加了修饰、限制的词——“消除”,使 观点趋向绝对化,其实题中“被轻蔑地说 成是‘暴发户’”,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 念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 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 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 磨,看其是否和原观点一致,若不 一致,则必然舍去。对题中出现的 “所有”、“任何”、“一定”、 “都”等具有绝对性的字词,一定 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 力。七届二中全会在新中国建立前召开,故 排除①选项。建立人民公社,搞人民公社化 运动属于“左”倾错误,不属于执政能力提 高的表现,故排除②选项。由于考生没有很 好地掌握史实,不少考生会误选B,就是认 为七届二中全会在新中国建立后召开。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 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史实,要尽可 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
[例1](Ⅰ· 23全国文综卷)《欧洲经济史》描 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 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 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 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 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 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4、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 事实。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题目往 往以相关的知识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 忆模糊,就会失误。
[例4](北京文综卷· 19)新中国建立后,中国 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 高。这体现在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 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 ④中国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以上四个题肢都涉及到党和政府发 展经济的史实,A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 时间为1953-1956年,B是1956年中共八 大的内容,C是1958年提出的,D则是针 对“左”倾错误而采取的纠正措施,A、 B、C三肢说法虽然正确,但和题干无关, 纯属答非所问,故不可选。答案为D。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只能选择那些与题 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 那些和题干无关,或没有直接联系的题肢, 即使其本身的说法再正确也不能选。
5、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混珠 “鱼目混珠”原是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 真的东西。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试题 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 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例5](江苏历史卷· 2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 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 治瘟疫”的是 A.腐败蔓延 B.恐怖主义 C.政变迭起 D.民族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