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的几点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课改的几点感悟

“基于问题学案导学”的新课改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经历了怀疑、观望到全身心投入的心路历程,下面就新课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学案中寻求突破

导学案不是单纯的学案或教案,而是学案、教案及师生公用共享的探究学习活动文本的融合体;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和线路图,也是合作探究的载体和高效课堂的关键。所以,学案的编写尤为重要,如,本节课堂完成什么内容、问题怎么设置、重难点怎么突破以及能力如何培养等各环节都要做到心里有数,都得事先规划好。尤其是如何“基于问题”体现“导学”,即围绕“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及重难点推进延伸,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减少随意性和无效性,达到“以问拓思,因思造势”的高效课堂呢?

“学问学问,关键在问”,所以设置问题很重要。那么,为了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我们在编写学案问题设置时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尽量不设计纯知识、多而杂且重复的问题;二是少设计教材中能直接标出答案的问题;三是多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较强等有利于能力培养的问题。然而,基于学生现状,只能在编写中不断摸索和尝试各

种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问题。因为不论怎么设置问题都是为了提高课堂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在借鉴中感悟提升

“基于问题学案导学”的新课改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吸收、借鉴他人经验是迅速适应新课改、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和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我校推行的同科目或不同科目的教师“互听评课”制度应该是教师快速成长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时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听了一堂好课之后,从头到尾地“复制”“粘贴”,甚至连细节都追求一致,“依葫芦画瓢”,全盘照搬、模仿。虽然创新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但只模仿其外露的特点而不研究其精神内涵的做法,终究只能是“山寨版”,打“擦边球”,取不到“真经”。这样的学习,既不能创新,更不会超越,甚至会迷失自我,把原先自己的亮点和特色也丢掉了。

另一种是不以为然,百般挑剔,没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听课时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优点,总是很挑剔,“鸡蛋里挑骨头”,甚至拿别人的不足来炫自己的优点,最终只能是固步自封,无法进步。

学习教学经验不同于习字的“临贴”,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强,只能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地进行设计。借鉴他人的优点,发挥自身的特色,进行改造、融合,方可灵活运用。听一节课,不论课堂成功与否,都应该得到一点收获,哪怕

是别人的失误对自己而言也是值得借鉴的经验和一个学习的机会。每位教师的每堂课都或多或少有可取之处,若我们能吸收优点、汲取教训,日积月累,就能使自己的教技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就像蜜蜂采得百花来酿蜜一样,我们应借“他山之石”或他人智慧来成就自己。

三、在实践中探索新路

要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尝试。首先,充分利用教材中如“探究共享”“想一想”“议一议”“知识链接”“观点评析”“专家点评”“综合探究”等资源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空间里飞翔,在预习中生疑、探究中设疑,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音像图书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获取和收集各种信息,让学生有如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感受。或者渗入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哲理、小笑话尤其是新闻时政来增大学生的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质疑。

总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就得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中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在学习中充分地进行思维碰撞,将课堂变成“学堂”,将“教学”变成“辩论会”。

四、在关注中把握教材的变动

常言道:其他科目教师几年下来就可以历练为一名“行家里手”,而思想政治教师几十年下来依然是“新手上路”。因为教材时时会根据国家大政方针的出台而进行调整和变动。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时政要闻、把握教材变动的细节和主旨,以便在教学中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思路、转变方法。

此外,作为一名新教师,反思是提升教学技能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常常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得失、总结自己的成败,重新回顾、分析和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如,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标”,在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中是否达到三维目标,教学方式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衍生出新的问题等。

当然,新课改实施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做的还很多,以上仅仅是本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我还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以便进行较为辨证、科学、理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付引串.关于新课改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0(8).

[2]韩宏云.关于课改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2(7).

编辑李建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