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总数等于( )之和。 A.就业者与失业者 B.就业者与非劳动人口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东南大学考研)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
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所以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迁移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解答:不能这么说。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则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还认为,如果空缺总额恰好等于寻业人员的总额,经济社会也算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3.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也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这里的稳定状态是指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
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2)政府政策的影响。
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增加失业人数;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2.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
3. 人口年结构:人口年龄构成是指把一定时点的人口数量排列起来,得出一岁一组的年龄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 个人劳动力供给: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在一定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劳动数量。
5.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参与率也称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的相对规模,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6. 就业人口:就业人口是指正在工作的人口7. 失业人口:失业人口是指被临时解雇等待原来雇主将他们召回,或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且一旦找到工作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上岗的人口。
8. 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是指没有工作而且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
9.摩擦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存在一些失业,例如,一些人正处于从上一个工作向下一个工作转换的过程中,等等。
这种类型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10. 同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也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与商业活动的波动即“商业周期”联系在一起的失业。
11.工资:工资是指劳动者向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12.广义工资:广义的工资,是指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货币和实物报酬,包括直接的经济报酬如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以及间接的经济报酬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企业福利等。
13. 狭义工资:狭义的工资,仅指劳动者得到的货币报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构成。
二简答题1.简述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由什么因素决定?答: 人口中的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出生、成长和死亡的过程。
三级人力资源师考点: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三级人力资源师考点: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三级人力资源师考点: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可依若干标志进行分类,如总人口、不同年龄组人口或不同性别人口等。
以总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参与率(以下简称劳参率)称为总人口劳参率;以某年龄组计算的劳参率称为年龄别劳参率; 以某一性别计算的劳参率称为某性别劳参率。
具体的计算公式分别为: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劳动力参与率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的因素,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此外,由于劳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
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即Es=0。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
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1.无差异曲线有什么特点?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
斜率为负,表示物品消费与闲暇消费是一种替代关系;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
4)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同,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闲暇的比率(边际替代率)。
2.什么是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既定工资率条件下,个人可能实际获得的收入和闲暇的所有组合。
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3.图示效用最大化并指出其条件条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如果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是p ,工资率是w ,那么闲暇和物品的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4.什么是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并用图分离出来收入效应:如果收入增加,工资和个人偏好不变,将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称为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如果收入不变,工资率的增加,将导致闲暇需求的减少,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称为替代效应。
5.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根据劳动者的最优化行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在效用最大化点上确定最优劳动供给量,从而得到劳动的供给曲线,据说,在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率上升对劳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减少闲暇消费;而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6.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失业理论题库42概念题
1.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它是经济围绕其波动的平均失业率,是经济在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
自然失业率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
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2.失业保障(unemployment insurance)答:失业保障指失业工人在失去工作后,可以在某一时期内得到自己工资的一个比例的计划。
失业保障这个计划的好处是减少了工人对自己收入的不确定性。
此外,使工人可以拒绝所提供的没有吸引力的工作,也会使工人和工作之间更为匹配。
但是,失业保障增加了摩擦性失业的数量,并提高了自然失业率。
那些得到失业保障津贴的失业者寻找新工作的压力小了,并很可能放弃所提供的没有吸引力的工作。
这两种行为变化都降低了就业率。
此外,由于工人知道他们的收入受到失业保障的部分保护,所以,他们不太愿意去寻找有稳定就业前景的工作,也不太愿意就工作安全保障去讨价还价。
这些行为变化提高了离职率。
因此,评价不同失业保障制度的成本与收益是一个困难的任务,也是许多研究一直关注的问题。
3.局内人与局外人(insiders versus outsiders)答:局内人是那些已经被企业雇佣的工人,一般都想使企业保持高工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试题答案(1版)一、辨析题错打“Χ”,对打“√”1、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主要是对失业者进行生活救助而不会增加就业岗位,这种政策需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而且会对失业者重新就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2、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终止以及在劳动过程中主体权利义务是以行政方式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则以劳动合同等法律形式实现。
(√)3、如果劳动力不投入使用,不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进入劳动过程,便不会产生劳动关系。
(√)4、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Χ)5、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双方可以通过向政府各级信访部门反映,以求达到问题的解决。
(Χ)6、集体协商与集体谈判制度是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产生,是劳资双方不断调整劳动关系的必然结果。
(√ )7、个人劳动合同的劳动标准可以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不同。
(Χ)8、工资指导线是指劳动部门根据企业工资情况统计所编制的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和特定职位的工资标准。
(√ )9、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而没有工作的人员就是失业人员.( Χ)10、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愿意提供劳动力的数量.( Χ)11、均衡工资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工资率.( √)12、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是指,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因收入增加,而更多地选择闲暇,用闲暇替代劳动,而减少劳动力的供给.( Χ)13、一个地区的劳动力需求是指这一地区众多用人单位需要劳动力的总和(√ )14、自然失业率是即使在长期中它本身也不能消除的失业量。
(Χ)15、如果失业率下降,我们就可以肯定,更多的工人有了工作。
(Χ)16、最低工资对于熟练工人市场的影响大于非熟练工人市场。
(Χ)17、工会的存在会提高会员(局内人)的工资,并降低局外人的工资。
(√)18、如果工资总是在竞争的均衡时,就绝对没有失业。
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名词解释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劳动: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 劳动力市场: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 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 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 派生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又称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 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
即工资。
9. 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劳动量所增加的收益。
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10. 短期: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劳动经济学可修改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二章劳动力供给◆劳动力的概念: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适龄人口:是指人口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我国:下限为16岁,上限为男60岁,女55岁。
◆劳动参与率公式: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劳动力资源的概念: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劳动力资源=劳动人口数量*劳动力质量◆潜在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总体。
◆现实的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可以运用的劳动力资源。
它等于从潜在劳动力资源中减去那些虽具有劳动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从事社会劳动的人。
◆劳动力数量:是指某一时间、某一地区劳动力人数的多少。
劳动力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群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微观方面:1、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2、劳动者的工作偏好。
宏观方面:1、人口规模及人口自然结构。
2、经济发展状况。
3、社会制度因素。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
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
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
◆收入约束线:是指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一定的状况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银行考试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经典总结
宏观第一节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NP)是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有五个,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这五种总量的关系是:GDP-折旧=NDPNDP-间接税=N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四)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因此,同样的最终产品量按不同的价格会计算出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不变价格是指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第一,支出法。
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第二,收入法。
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
劳动力总数等于( )之和。 A.就业者与失业者 B.就业者与非劳动人口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学习使人进步,相信能就一定能成功
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曼昆(第6、7版)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GDP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8.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identity) 答: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指储蓄—投资恒等式,即I?S。从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所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而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恒等式:总需求=总供给。这种恒等关系在宏观
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构单位的资产负债的数量、构成或价值的变化。大多数流量是交易流量,如总消费;另一类是非交易流量或称其他流量,主要包括资产数量的非交易变化,如自然灾害等非生产性因素引起的资产变动量;以及市场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价值变化,即重估价反映的资产、负债、净值变化的流量。流量具有时期特征,即流量的数值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有关。有存量就一定有流量与之对应,而有流量并非一定有存量与之对应,如工资、利息、进口、出口等,作为反映经济多样化的流量,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存量。
宏观经济题库-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测试题及答案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假定经济正遭受通货膨胀,可以由下列哪一种方法可以缓解()。
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个人收入税C.以同样数量减少政府购买和税收D.增加同样数量的政府购买和税收2.在以下四种情况中,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B.物价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D.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二年3.生活费用指数是指:()A.消费物价指数B. 批发物价指数C.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D.都不是4.可以称为爬行的(或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A.通货膨胀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B.通货膨胀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D.通货膨胀在10%以上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A.债务人B. 债权人C. 工人D.无法判断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的办法是:()A.减少货币供给量B. 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D.提高货币供给量7.下面关于通货膨胀表述正确的是()A.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C.货币数量超过了存款的数量D.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8.下列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B.需求不足的失业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D.失业和通货膨胀9.充分就业条件下,最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是()A.劳动生产率提高但工资不变B.进口增加C.出口减少D.税收减少但政府支出不变10.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A.通常由于某种供给因素变动引起的价格波动B.某种原因造成的总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引起了价格波动C.人们对于政府的政策有理性预期,使得经济不稳定D.以上都不是11.通货膨胀在经济上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即()A.收入分配和价格以及产量波动B.收入分配和经济效率C.产出和价格水平D.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12.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导致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A.银行贷款的扩张B.财政预算赤字增加C.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D.投资率的下降13.通货膨胀会()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B.使国民收入提高或者下降,主要看这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C.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增长14.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的问题是()A.通货膨胀会导致失业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C.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表明二者之间有替代关系D.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表明二者之间相互促进15.“滞涨”问题如果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则应该是()A.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B.一条长期斜率为正的直线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外移D.一条不规则的曲线16.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想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17.弗里德曼认为最终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唯一办法是()A.结构调整以降低失业率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C.管制工资和物价以抑制通货膨胀D.稳定地降低货币供应量18.工资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可以称为()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D.隐性通货膨胀19.如果存在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那么我们将看到()A.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都上升B.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都下降C.就业率上升但是通货膨胀率下降D.通货膨胀率上升但是就业率下降20.当人们预期到通货膨胀率会上升时,人们通过()来保护自己。
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2011[1].4.3
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3、职业道德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 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调节人际关系和行为 赢得职业声誉
4
企 业 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
二、职业态度
1、什么是职业态度 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
在工作中的表现。
2、职业态度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影响 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前提 促进职业培训工作能力的提高 3、培训师的综合能力
对工资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失业的含义及其种类 失业的种类(摩擦、结构、周期性、季节性)
失业的衡量标准与失业率 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人口
劳动力总数=就业者+失业者
失业量=劳动力总数—就业者人数
失业率=
失业者人数 劳动力总数
×100%
27
企 业 培 训 师
三、经济发展中的有关新问题
16
企 业 培 训 师
三、政策法规解读
《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 提出背景与历史作用 企业要制定职工教育的长远规划; 提出了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3‟~5‟ 首次提出了职工教育经费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 提取,在企业成本中开支。 要建立健全专职机构。
17
企 业 培 训 师
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为背景。
31
企 业 培 训 师
第四章 教育培训基本常识
一、教育培训基本知识
教育的基本特点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现代教育培训特征与发展趋势
教育培训从单一传授知识、技能,向全面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提升人的综合素质能力拓展。
5
企 业 培 训 师
2024年5月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真题及答案
2024年5月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卷册一:理论学问 第一部分理论学问(26~125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一、单项选择题(第26~95题。
每题一分,共70分。
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30、培训教材的架构设计方法是首先分析培训课程、培训对象及目标要求,其次确立教材的层次和结构,然后(),最终形成编写方案。
31、培训教材是依据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好教学内容设计、开发的,是培训课程( )的详细化。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 26、编写教案常见的三种方法之一是( )o(A)图示法 (B) 图表法 (C)纲目法(D) 表格法27、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不包含( )o(A)开发职业技能 (B) 开发职业品质 (C)开发职业技术(D) 开发职业潜能28、培训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培训课程具有合理的结构和 ( )o(A)统一的模式 (B) 内在的逻辑性 (C)方式的系统性(D) 统一的格式 29、远程培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 通信机制。
(A)单向 (B) 双工 (C)双向(D) 单工(A) 分列编目提纲,确定编目中的内容重点 (B) 列出教材大纲 (C) 选择教材开发方法(D) 编写详细内容(A)设计和内容 (B)设计和支配 (C)内容和形式(D)支配和内容32、()不是培训评估方案制定的主要内容。
(八)明确评估对象和评估主体(B)公布评估结论(C)选择评估者(D)明确参与者33、拓展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高个体的环境适应与发展实力,另一方面()o(八)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与发展实力(B)提高团队的战斗力(C)提高个人的环境适应实力(D)提高组织的协调实力34、确定岗位职务分析调查样本时,首先要确定岗位职务描述工作(),然后以此确定调查对象,选择合适样本。
(八)目的和意义(B)调查成本(C)调查方案(D)应搜集的信息35、任务型群体属于正式群体,其显著特点是()o(八)为完成任务的人结合在一起工作(B)下属干脆向上级汇报工作(C)下属干脆向其主管报告工作(D)绩效小于成员绩效之和36、对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某一方面的评估属于()o(八)单项评估法(B)终结性评估法(C)形成性评估法(D)纵向评估法37、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职业培训活动应以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的()为转移。
劳动力失业率的计算公式
劳动力失业率的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劳动力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未就业劳动力人数与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它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就业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劳动力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式有所不同,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
劳动力失业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劳动力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人口)x 100%失业人数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没有工作,但愿意参与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数;劳动力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劳动力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某国家的总劳动力人口为1000万人,失业人数为200万人。
这意味着该国家的劳动力失业率为20%,即每100个劳动力中就有20个人处于失业状态。
劳动力失业率的计算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市场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当劳动力失业率较高时,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下行,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失业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力失业率的计算还受到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标准和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失业率时要注意这些差异。
第二篇示例:劳动力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状况,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力失业率的计算是通过将失业人口与劳动力总数进行比较来确定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劳动力失业率的计算公式。
劳动力失业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劳动力失业率= (失业人口数÷ 劳动力总数)×100%失业人口数指的是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没有工作且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通常是指16岁至64岁之间的人口。
劳动力总数是指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有工作或者愿意工作的人口总和,也即是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D、人力资本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工资率 B、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 工作时间 C、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工资率与工作时间两个方面的因素 D、某人的工资高,则其工资率一定也高 30、关于劳动报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总和 B、它等 于工资与福利之和 C、它就是劳动者的收入 D、工人的带薪休假工资、退休金是 劳动报酬中的福利部分 31、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 A、工资 = 工资率 × 工作时间 B、劳动报酬 = 工资 + 福利 C、收入 = 劳动报酬 + 非劳动报酬 D、收入 - 工资 = 非劳 动报酬 32、关于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货币工资越高,则实际工资越高 B、实际工资不过是经 过某种价格调整后的货币工资 C、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成正比 D、货币工资水平总是 低于实际工资水平 33、下面哪一因素,不是确定工资水平的因素( )。 A、劳动者个人家庭所需的生活费用 B、同工同酬的原则 C、企业的支付工资能力 D、劳动者消费水平 的差异性 34、各类人员工资在水平上的差异是指( )。 A、工资差别 B、工资水平 C、工资的构 成因素 D、工资率 35、下列不属于计件工资的优点的选项是( )。
C、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 D、移民国外或移民发达地 区的问题 22、劳动力理论认为,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有效途径是( )。 A、市场化 B、工业化 C、城市化 D、 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23、(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经济发展要素。 A、劳动资本 B、物质资本 C、人力资本 D、货币资 本 24、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经济学说的思想则源远流长,第一次论证了 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技能如何影响个人的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古典经济学 家是( )。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萨伊 D、李嘉 图 25、在人力资本配置时,考虑的是人力资本所受的专业化教育,那 么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26、认为学习成绩可以作为人力资本配置依据,并认为接受同等教 育的劳动力,人力资本在工作上的表现相同的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27、认为教育只在人力资本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积累,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E、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28、现代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 )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A、资本积累的快慢 B、技术进步 C、制度创新
人力选择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1.下面的(B)选项对“人力资源总量”的表述是正确的。
A、即人力资源的数量B、即人力资源数量×质量C、即总人口-非就业人口D、即国内人力资源+驻外人员+海外留学生2.“现实人力资源”=(A )。
A、在业人口与求业人口总和B、在业人口与军队服役人口C、求业人口与老年就业人口D、家务劳动人口与在业人口3.中国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是(A)A、16岁B、18岁C、15岁D、14岁4.人力资源的基本特点包括有( C)A、生物性和智能性B、智能性和社会性C、生物性和社会性D、动力性和社会性5.人力资源的主体特点有动力性、自我选择性和(C)A、时效性B、个体差异性C、非经济性D、社会性6.人力资源的社会结构包括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和(A)A、人力资源的教育结构B、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C、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D、人力资源的质量结构7.人力资源的自然结构包括(C)A、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和质量结构B、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和城乡结构C、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D、人力资源的质量结构和地区结构8.人力资源存在于两种不同条件之下, 即为( B)A、现实人力资源和经济活动人口B、现实人力资源和潜在人力资源C、在业人口和求业人口D、潜在人力资源和在业人口9.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是(C )A、个人B、跨国公司C、组织D、企业第二章人力资源个体分析1. 在人力资源总体能力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B )A、智力B、体力C、知识D、技能2. 阿尔波特将人格的特性分为( C)A、主要特性和中心特性B、主要特性和次要特性C、共同特性和个人特性D、共同特性和中心特性3. 卡特尔发展了阿尔波特的理论,提出了把人格特性分为表面特性与根源特性,其中根源特性包括有( D)种A、14B、13C、15D、164. 在“五大人格”中,除了有亲和性、可靠性、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还有(C )A、合作性B、责任感C、外向性D、创新性5. 人的需要按其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D)A、物质需要B、精神需要C、生理需要D、社会需要6. 在成就需要理论中认为,决定一个人成就需要水平的因素有两个,一为直接环境,二为(B)A、愿望B、个性C、理想D、动机7. 人的动机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分为BA、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B、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C、主导动机和次要动机D、真实动机和虚假动机8. 在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中,属于现实型的职业是(A)A、鱼类和野生动物专家B、药剂师C、室内装饰专家D、计算机操作者9. 在智力四要素中,(C)是智力的初始环节。
宏观经济学-终极版
第二十三章一、填空1、平均物价水平向上运动称为(),物价水平用()来衡量。
2、平均物价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称为(),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的价值()。
3、经济学家根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把通货膨胀分为()的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
4.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在()中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为()与()之和。
5.失业分为()失业,()失业和(),当经济中只存在前两种失业时就被称为(),这时的失业率被称为()失业率。
6.表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规律是()。
7.一个经济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价值的总和称为(),它不包括在生产其他产品与劳务中作为投入品()产品与劳务。
8.用现期价格衡量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称为()国民生产总值,用基期价格(或不变价格)衡量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称为()国民生产总值。
9.一个经济周期由四个阶段组成,其中经济活动下降的阶段称为(),经济活动上升的阶段称为(),低转折点称为(),上转折点称为()。
10.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失业率();在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失业率()。
11.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趋势,着重分析()的长期变动。
二、判断正误1.如果汽油或计算机的价格上升了,经济就一定经历着通货膨胀。
2.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3.如果平均物价水平上升一倍,那么,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一半。
4.如果经济中通货膨胀率不可预期地下降了,那么,债务人就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失。
5.只要通货膨胀率发生不可预期的变动,一定是债务人和雇主受益,而债权人与雇员受损失。
6.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人们平均而言想要持有的货币量就减少了。
7.劳动力就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成年人的总数。
8.某人从学校第一次寻找工作,在未找到工作之前,他属于摩擦失业。
9.在失业统计中,部分时间就业者也被作为就业者。
10.当存在结构失业时,劳动力的供求在总量上必然是不平衡的。
11.只有不存在任何失业时,经济才实现了充分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
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