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新人教必修4

天气预报显示,自2011年2月25 日夜间开始,受地面倒槽和冷空气影响, 山东省迎来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 程。为有效缓解严峻的旱情,山东各级 人工影响天气部门抓住难得的时机积极 开展增雨抗旱作业。25日夜间至27 日白天,山东开展了20年以来最大规 模的飞机、火箭、高炮联合人工增雨 (雪)作业,全省范围内降水明显,十 分有利于小麦返青。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
②本质:客观的物质体系
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 用.
③基本构成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物质 资料 生产 方式
劳动者 生 产 力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
物质要素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物质关系
客观的 不能随 意选择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 公社颂》,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 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 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无比的白菜重达500斤, 棉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震动湖海山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 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 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 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 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一 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 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 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 洲。”
有静,静中有动。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成语:刻舟求剑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飞矢不动说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绝对静止论
克拉底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流”。
惠施: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4.1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哲学上的运动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运用人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二.重难点: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三.自主学习过程:.要求: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册22页自主梳理部分2.高效完成相关练习,看谁的得分率最高哦!(一).知识要点梳理:要点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为什么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要点二:物质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二)当堂练习:1.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洲玉树县民生7.1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像地震等重大灾害的发生表()A.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密切相关C.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实践证明,脱离生产力来讲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B.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3.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一事实说明()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结合刚才所学,请你说明为什么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4.为什么要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我们认识世界本质的意义是促使我们 改造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我们越了 解物质的属性,掌握物质的规律就越有助
于我们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请你举个例
子来说明这一道理。
我们了解动植物的属性与规律,获得更多 的农业知识,就可以更好地解决人类的温饱与 营养问题。
1.看图片,说一说你觉得物质固有的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什么?
举例说说其他物质的运动。
2.请你根据刚才所说不同的运动,概 括一下什么是运动?
3.运动的载体是什么,运动离不开什 么?
总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译文: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 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 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 利用它呢?
人们不仅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更要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4.我们之前学过“世界观”与“方法 论”的概念,请你说一说书上“规律的先 关知识”哪些是世界观,哪些是方法论?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意思?
2.世界的构成?
要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就要 说明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的本质与来
源是物质的。
3.请你罗列一些“物质”,为什么 说它们是物质的?
4.是不是可以被我们感觉到的就是 物质?
无论你感觉的到,还是感觉不到 它都在,无论你怎么想,也不会直接 改变它。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
3、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和( 相)对静止 旳统一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形而上学旳不变论、相 对主义和狡辩论)!
(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旳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 踏进同一条河流”。他旳学生克拉底鲁以为: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 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旳观点
A、否定了世界旳物质性 B、认可意识能够正确地反应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旳绝对性 D、夸张了物质旳运动
(一)运动是物质旳根本属性
4、运动和静止旳关系
不明显
静止 旳两 种情 形
>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根本性质-基本不变
运动, 是运动 旳特殊 状态
思索:运动和静止有什么关系呢?
运动和静止旳关系
1、运动是( 绝对旳 )、(无条件旳 )、 ( 永恒旳 )
2、静止是( 相对旳 ) 、( 有条件旳 )、 临(时旳 )
20
1 23456 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天 数
1885年,艾宾浩斯经过试验不同步间间隔旳 记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旳艾宾浩斯曲线
人类思维 旳运动是有规律旳
人类认识发展旳道路
Hale Waihona Puke 实认践识
再 实 践
再 认 识
2、规律旳特点
一切事物旳运动都是有规律旳,规
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旳
运动都是 有规律旳
人类社会旳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旳
3、物质与运动旳辩证关系
运动是物质旳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旳物质
❖运动是物质旳运动,物质是运动旳承担者,
脱离物质旳运动是根本不存在旳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 了什么样旳错误? 认可物质,否定运动
《坛经》记载: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规律
区别
①规律是内在的、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 ②要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的,不能用肉眼把握的
联系
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表现, 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 是不可违抗的。
答案:C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材料信息警示我们必 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 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A
2.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
过关训练
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 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 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 )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 服务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们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突破客观规律的限制 ③要尊重客 观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④人定胜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材料表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们能够不断克服 困难,掌握新技术,故选D项。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始终受客观规律制约,人定胜天的说法不正确,② ④排除。
(2)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 规律,按规律办事。②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 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6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68张PPT)

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
认识论

包括第六课的主要内容
史 唯
社会历史观 (第十一课)
物 价值观 (第十二课)
主 义
人生观 (第十二课)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 世界的物质性

CONTENT S
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
世根 界据 的你 起所 源了 有解 哪的 些知 说识 法, ?有

上帝创世说
结论: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客观的物质性。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 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式
比 较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
共性:唯一特性(客观 除了共性(客观实在性)之
区 实在性)
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别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质的具体形 联 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 系 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但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1)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
地球形成大概已有46亿年了
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基本要素: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4探究世界的本质

4探究世界的本质

任何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
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
的起源和发展史。宇宙、天体和
生命都不例外。
闪电
西瓜

牛顿 核聚变
恩格斯指出:“物、物 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 和中抽象出来的。” “我们就用这种简称 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 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 概括起来。”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 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 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 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请思考】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者不还, 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 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 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 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 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
机械运动:刮风下雨、海陆变迁 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 生命运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社会运动:人类社会的变化(原始社会——奴
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主义社会)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什么?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静止的两种情形
性质的相对稳定
(性
质-基本不变)
位置或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不显著 运动, 是运动 的特殊 状态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区别 关
联系
特点
系 比 较
角度
含义
运 动
整个物 质世界
宇宙中一切 事物、现象 变化和过程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物质性〖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坚持唯物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2—1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2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规律及其客观性\普遍性【重点掌握】〖内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规律。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人与规律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重点掌握】〖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无所作为的错误。

高中思想政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课件

第四课 世界的物质性 结构图
世界是物质的
1、物质的定义〔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都是物质的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运动的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3、相对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 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观〕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X X
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7.物质概念是对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性的反映。

二、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性的?
1.自然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开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 开展史; ②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局部。
一、物质的概念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具有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者 是否成认它的存在,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 以人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性〞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 象的共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 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2、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如仁者心动〕P31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如刻舟求剑〕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宏观物体
热、光、电及分子、原子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原理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鱼虫,
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 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结合课本P29回答。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客观的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决 定
反 作 用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客观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人与人)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是客观 的,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 马克思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意识产生的条件
客观世界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
(刻舟求剑)
形而上学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
(慧能:仁者心动)
唯心主义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 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故宫 在北京,清东陵在遵化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 此话错在哪里?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哲学范畴,与社 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运动是不同的,二者是共性与 个性的关系。
机 械 运 动
化 学 运 动
生命运动
守 株 待 兔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 运动过程中的稳定 联系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 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 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 洪水进行疏导, 成功地治理 了黄河水患。
西气东输
中国西部地区 天然气向东部 地区输送,主 要是新疆塔里 木盆地的天然 气输往长江三 角洲地区。输 气管道西起新 疆塔里木的轮 南油田,向东 最终到达上海, 延至杭州。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想一想
《揠苗助长》
主人公的主观愿望好不好?为什么结果却事与愿违?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
规律与现象密切联系,规律总要通过它的现象表现出来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考点10: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两个基本观点:(1)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2、物质的概念:(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如何理解?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

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

(3)重要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3、思辨:(1)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关系:①、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①、区别: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②、联系: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 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前一种观点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辩证法的观点; 后一种观点则片面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 义和诡辩论。
6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高频考点)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15
9
◆探究一参考答案: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认为意 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 ◆(2)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 观规律办事。人们能让“嫦娥二号”进行变轨和 近月制动是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 ◆(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 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人们只是利用了物体 运行规律,让“嫦娥二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 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
联系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 质的____和存在方式。 固有属性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 动的___。 承担者 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2.夏季达沃斯论坛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每 次论坛的主题各不一样,但一直贯彻一个宗旨, 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创新、面向青 年。这说明( ) D ◆A.事物运动和静止都具有相对性 ◆B.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性质是永恒不变的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的统一

哲学第四课1

哲学第四课1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运动、静止一、学习目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 2分钟)1、知识目标: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坚定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在整体感知和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整理、记忆基础知识)(一)整体感知: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在劳动中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运动认识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二)重点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三)自学整理,并理解记忆:1、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2、什么是物质?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4、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什么是运动?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静止?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梳理教材,准确、系统把握)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其产生、存在、发展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任何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3、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 人口因素 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 生产方式 社 会 的 物 质 性 。 地理环境
③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劳动者 生 产 方 式
生 产 力 ( 客 观 劳动资料 的 物 质 力 量 )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客观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互 关 系 的经济关系) 相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 是 物 质 关 系 , 具 有 物 质 性
2017版高三一轮政治教学实用课件
第10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进行一种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区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具体的物质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 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有生有灭
别 存在状 态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 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 联系 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
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
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注意: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
视野拓展
客观存在 ≠ 客观实在


物质具体形态 除了共性(客观实 在性)之外,还具 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共性:唯一特 区 性(客观实在 性) 别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握,不可片面化,否则会犯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错误。高考对这一 联问题的考查往往通过提供具体情景,要求考生仔细辨析。如: “客观存在”包含“客观实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 ( 1) 2008年广东单科卷以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观点为背景材 在”和精神、意识现象。 系 抽象 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但不 料对物质概念进行考查,其辩题“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 观实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仅仅一字之差,对考生的心理素质是 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 存在” , “客观存在”不 很大的考验。 现。 一定是“客观实在” 。 关系。 (2)注意语言表达方式的转化,2011年江苏单科卷中“万事万物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的转化。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如:“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等都是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
命题点 6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对点金题❻】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 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 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 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 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 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整个世界是物质世界。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 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 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2009年江苏卷,26)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 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考点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1)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既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 质没有发生变化;又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 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 运动。 (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 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2分)
考点2
【原理名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原理表述】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 会的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 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 资料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发展 的规律是客观的。
3、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 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在运动中有静止,在静止中有 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
【原理表述】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产生、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是物质的,人的意识 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 存在的物质世界。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一)、单项选择题
1.大量的科学材料告诉我们:各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 成部分: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的 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这表明 A.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社会无关 C.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 部分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意义】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 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的英雄史观。 【联系实际】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共12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共12张PPT)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92021/11/192021/11/192021/11/19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物质的具体形式 具体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 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 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 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 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 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 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物 质
产品的分配关系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 产生的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小结: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注意1: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 基本内容: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 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 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 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思维拓展: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第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第三,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课堂练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出哲学上的物质,是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与具体事物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呢?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劭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1、物质的含义:①什么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

②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客观实在”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异等)。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

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

④马哲物质观的意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注意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世界物质性原理【特别提示】(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 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⑴.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的含义,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⑵.联系:①运动和静止时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一切物质都自始至终地贯穿着运动。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2)静止的相对性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暂时处于一种不显著的变化状态,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说“静止就是绝对不运动,根本不变化”是错误的。

(3)静止中包含着运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第一,物质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当人们说某一物体是静止的时候,指的是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它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形式的运动。

第二,任何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都只能是暂时的,物体在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它还在进行量的积累,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某物质就会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而转化为他物。

2、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所左右,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

【方法论意义】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①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世界统一于物质;④世界是物质的。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联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____和____。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___的运动,___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内容)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是运动唯心主义观点。

4、方法论: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静止的含义: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内容)(1)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方法论: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规律”与“规则”一样吗?规律与规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二者的性质不同。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者改造它。

而规则是主观的,它以人们的主观需要为转移,人们可以制定、废除或修改它。

联系: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定律也不是规律,定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有关规律的几个错误认识(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

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1)必须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规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人可以在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①人能够认识②人能够利用规律考点四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即自觉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内容:•⑴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想)•⑵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做)•⑶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意志、干劲和决心等)。

•1、任何规律都永恒存在、亘古不变的。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3、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精神能够成为运动的主体。

•4、人们可以创造、消灭、改变规律。

•5、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制约客观规律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