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公开课PPT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公开课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3b168d19e8b8f67d1cb921.png)
“渔歌子”为词牌名。字面意思为古人打渔时 喜欢咏的歌词。词牌本身与词的内容无关,只是 填词用的曲调名称。
精读感悟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 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箬笠: 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不须: 不想。 归: 回去,回家。
明诗意
精读感悟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事……
精读感悟
后两句的诗句描述 了孩子们在干什么?
模仿大人样子, 学着种瓜。
从一个“学”字,我们体会到了 孩子们的天真、勤劳、可爱。
精读感悟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诗歌中描写的农家夏忙时热烈的 劳动场面,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 里。
初读感知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精读感悟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完本课,让我们了解了 江南初夏的旖旎风光,也让 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乡村生 活的热爱。
精读感悟
回忆学习古诗 词方法:
读诗句--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初读感知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业布置
1.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乡村四月》和 《四时田园杂兴》。
2.积累其它描写乡村的古 诗词。
板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山原、川、子规、雨 四时田园杂兴:昼耕田、夜绩麻、学种瓜 渔歌子: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孩童们虽然不懂得耕田、织麻 ,却同样在靠近桑树旁的田里忙 着学种瓜呢!
明诗意
精读感悟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前两句, 这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22页PPT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2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e7ec04b14e852459fb5703.png)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
首》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乡村四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乡村四月》](https://img.taocdn.com/s3/m/713fc2c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b.png)
这是怎样的雨?
蒙蒙细雨、绵绵细雨……
【合作探究】
美景怡人,此时的农民却 无暇欣赏,这是因为什么?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合作探究】
自由读,此时你的眼前 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能用 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情景吗?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 23课《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 【学习目标】
• 1.会认写生字 • 2.通过诵读、想象、描绘、吟咏等方式理解
诗意,感受诗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 3.品悟乡村风光、田园生活之美,激发对乡
村风光、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翁卷,字灵舒。生卒 年不详。南宋诗人。永 嘉(今为浙江省温州市) 人,与赵师秀、徐照、 徐玑并称为“永嘉四 灵” 。由于一生未参加 科举考试,所以他一生 都没有做过官。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意思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 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 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 空中烟雨蒙蒙。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பைடு நூலகம்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 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 的事又要插秧了。
• 【合作探究】
• 在初夏时节的江南农村,诗人 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生字学习
guī
rú
xián chā
规 如 闲插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liǎo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 蚕桑又插田。
• 要求:读准字音,
•
读出节奏。
乡村四月
23课古诗词三首
![23课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615acbcd941ea76e58fa04dd.png)
23课古诗词三首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3课古诗词三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3课古诗词三首篇1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23课古诗词三首篇2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23课古诗词三首篇3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23课古诗词三首篇4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3课古诗词三首篇5 静夜思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23课古诗词三首篇6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3课古诗词三首篇7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3课古诗词三首篇8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上课课件-四年级(下)-23课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上课课件-四年级(下)-23课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https://img.taocdn.com/s3/m/c3df05735acfa1c7aa00cc9b.png)
表现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 情之心与赞美之情。
板 书 上一句
乡 村 四 月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③ ① ②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蚕桑又插田。
返回 解释1 解释2
④
乡 村 四 月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紧张繁 忙的劳 动景象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解释
③
④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③ 子规 声里雨如烟。
①
②
意思是:山陵和原野一片绿色,稻 田里的水色迎着天空的光辉。只听 见杜鹃鸟不停地在蒙蒙细雨中叫着。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板 书
返回
下一句
乡村四月闲人少, ④ 才了 蚕桑又插田。
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 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 的事又要插秧了。
返回
翁 卷 [ju什么?
写景的时间和地点
2.说说诗题的意思。
写乡村四月的景色和人们的忙碌景象。
返回
三部曲:明诗意
乡 村 四 月
[ 宋] 翁 卷
① ②
写 景 写 人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蚕桑又插田。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并背 诵 这首诗歌。
谢
谢!
四年级 语文(下)
第23课 古诗词三首
乡 村 四 月
[宋] 翁 卷
绿遍 / /山原 / / 白/满川, 子规/ /声里/ /雨如烟。 乡村 / /四月 / / 闲人少, 才了/ /蚕桑 / /又/插田。
学习古诗四部曲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cdb5db240740be1e650e9ade.png)
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书写“蚕桑、耘田、白鹭”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诗歌的意思,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举目高楼大厦,却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却总是来去匆匆呀。
这就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乡村。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
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多音字:卷、了,正音:“蚕”、“桑”是平舌音)3.听录音朗读并划出节奏,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
4.小组读,齐读。
5.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6.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三、品读美景。
1.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3.理解字词:(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那是怎样的山原啊?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吗?(2)烟雨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蒙蒙细雨……)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精ppt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e4515169dc5022aaea00fa.png)
精选编辑ppt
12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指: 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 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田园:田地和 园圃,泛指农村。
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 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四时田园杂兴 》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 ”“秋日”“冬日”五组。
• 青春林下渡江桥,
• 湖水翩翩入云霄。
• 烟波客,钓舟遥,
• 往来无定带落潮。
精选编辑ppt
37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渔歌子》。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画面,动手 描绘一下,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同步作业及字词句段篇作业。
精选编辑ppt
38
精选编辑ppt
39
• 后两句重在写“人”。“才”“又” 平实地用词,充分地说明了农民劳动的 紧张繁忙,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 赞美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返
精选编辑ppt
7
乡村四月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精选编辑ppt
8返
乡村四月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精选编辑ppt
22
【词人简介】
张志和(730?-810?),唐代诗 人。字子同,本名龟龄,金华(今属 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 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 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 钓徒。著书《玄真子》,今流传《渔 歌子》五首。
精选编辑ppt
23
渔 歌 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 瓜。
精选编辑ppt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0747db3baaea998fcc220eb1.png)
拼音
朗读
作者简介
译文
退出
句子分析
课后练习
拼音
朗读
作者简介
译文
退出
作者简介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
ruò lì suō
sài
白鹭
lù
guì
鳜鱼
箬笠
蓑衣
塞:sài sâ sāi (塞外) (堵塞) (塞满)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感悟诗歌意境:
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 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 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流露 出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 的赞扬。是一副具有浓浓生活 气息的农家耕织的图画。
作业布置
1.抄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 兴》 2.收集描写田园风光古诗词,选择 一两首背下来。
句子分析
课后练习
渔歌子
张志和
卵的季节。
惠崇春江晚景
描 王维 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田 huàn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园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风 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 光 添几分凉爽。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 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姑娘住在竹 的 林间,莲叶摇动了,渔舟回来了。春天的芳 诗 华凋谢了,我自可留恋在山中,不回去。
用竹片和竹 叶编制的帽 子,用来挡 雨。
蓑衣:
用茅草和棕麻编制 的防雨衣具。
【译文】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头戴青斗笠,身披 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 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反复吟读,品味思想感情: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https://img.taocdn.com/s3/m/8e9e068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4f.png)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23古诗词三首教学内容: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
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乡村四月》插图和《四时田园杂兴》插图】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
谁来说说?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
【课件出示: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1、【课件出示:两首古诗】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
【课件出示生字:蚕、昼、耘、塞、箬、笠、蓑】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课件出示:两首古诗】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乡村四月》全诗】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偏诗歌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偏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d9d7fd6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5.png)
4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本中,一共有6首古诗。
第1课:《古诗词三首》
(1)独坐敬亭山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忆江南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第23课:《古诗词三首》
(1)乡村四月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40aa693a0b4c2e3f572763c7.png)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田园诗:一般以书写田园生活,自然风光为主,以表现自己不愿投身官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生活的思想感情。
田园诗人:陶渊明、孟浩然、王维、韦应物、范成大。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又插田。
蚕蚕cán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出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昼zhòu 耘耘yún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鱼肥。
青,绿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塞sài 鳜鳜guì蓑蓑suō箬箬ruò笠笠lì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白满,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蚕桑又插田。
山陵和原野。
山原子规杜鹃鸟,即布谷鸟。
川了结束平地【译文】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宋)范成大昼出夜,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耕织,也桑阴学种瓜。
杂兴各种兴致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未解不懂。
供从事。
傍靠近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锄草夜间搓捻细麻,农家男女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也靠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箬笠【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蚕昼耘塞箬笠蓑桑绩鹭。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848f2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4.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由两首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及一首词《渔歌子》构成。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乡村四月》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①[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句子赏析《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了:结束。
乡村四月
[宋]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童孙未解供 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3 古诗词三首
蚕 箬
昼 笠
耘 蓑
塞
蚕 桑 昼 耘 绩 塞 鹭 笠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 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供:从事。
傍:靠近。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青箬笠,绿 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箬笠:用竹蔑、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