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数学: 几何与函数问题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2016年全国中考真题分类解析.函数和一次函数

2016年全国中考真题分类解析.函数和一次函数

函数与一次函数一.选择题1.(2016·四川宜宾)如图是甲、乙两车在某时段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乙前4秒行驶的路程为48米B.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每秒增加4米/秒C.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相等D.在4至8秒内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得,乙前4秒行驶的路程为12×4=48米,正确;B、根据图象得: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每秒增加4米秒/,正确;C、根据图象可得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不相等,故本选项错误;D、在4至8秒内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正确;故选C.2.(2016·黑龙江龙东·3分)如图,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与边长为2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三角形沿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正方形与三角形不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则s与t 的大致图象为()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根据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与边长为2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三角形沿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可知,当0≤t≤时,以及当<t≤2时,当2<t≤3时,求出函数关系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与边长为2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三角形沿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正方形与三角形不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s关于t的函数大致图象应为:三角形进入正方形以前s增大,当0≤t≤时,s=×1×1+2×2﹣=﹣t2;当<t≤2时,s=×12=;当2<t≤3时,s=﹣(3﹣t)2=t2﹣3t,∴A符合要求,故选A.3.(2016·黑龙江齐齐哈尔·3分)点P(x,y)在第一象限内,且x+y=6,点A的坐标为(4,0).设△OPA的面积为S,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是()A.B.C.D.【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分析】先用x表示出y,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点P(x,y)在第一象限内,且x+y=6,∴y=6﹣x(0<x<6,0<y<6).∵点A的坐标为(4,0),∴S=×4×(6﹣x)=12﹣2x(0<x<6),∴C符合.故选C.4.(2016·湖北黄石·3分)如图所示,向一个半径为R、容积为V的球形容器内注水,则能够反映容器内水的体积y与容器内水深x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A.B.C.D.【分析】水深h越大,水的体积v就越大,故容器内水的体积y与容器内水深x间的函数是增函数,根据球的特征进行判断分析即可.【解答】解:根据球形容器形状可知,函数y的变化趋势呈现出,当0<x<R时,y增量越来越大,当R<x<2R时,y增量越来越小,曲线上的点的切线斜率先是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故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先凹后凸.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变化特征,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得此类试题时注意,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一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5.(2016·湖北荆门·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动点P从点A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沿A→B→C的方向运动到点C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cm),在下列图象中,能表示△ADP的面积y(cm2)关于x(cm)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ADP的面积可分为两部分讨论,由A运动到B时,面积逐渐增大,由B运动到C时,面积不变,从而得出函数关系的图象.【解答】解:当P点由A运动到B点时,即0≤x≤2时,y=×2x=x,当P点由B运动到C点时,即2<x<4时,y=×2×2=2,符合题意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故选:A.6.(2016·内蒙古包头·3分)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P为OA上一动点,PC+PD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A.(﹣3,0)B.(﹣6,0)C.(﹣,0)D.(﹣,0)【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 、B 的坐标,再由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C 、D 的坐标,根据对称的性质找出点D ′的坐标,结合点C 、D ′的坐标求出直线CD ′的解析式,令y =0即可求出x 的值,从而得出点P 的坐标. 【解答】解:作点D 关于x 轴的对称点D ′,连接CD ′交x 轴于点P ,此时PC +PD 值最小,如图所示.令y =x +4中x =0,则y =4, ∴点B 的坐标为(0,4);令y =x +4中y =0,则x +4=0,解得:x =﹣6, ∴点A 的坐标为(﹣6,0).∵点C 、D 分别为线段AB 、OB 的中点, ∴点C (﹣3,2),点D (0,2). ∵点D ′和点D 关于x 轴对称, ∴点D ′的坐标为(0,﹣2). 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kx +b ,∵直线CD ′过点C (﹣3,2),D ′(0,﹣2),∴有,解得:,∴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x ﹣2.令y =﹣x ﹣2中y =0,则0=﹣x ﹣2,解得:x =﹣,∴点P 的坐标为(﹣,0). 故选C .7. (2016·陕西·3分)设点A (a ,b )是正比例函数y =﹣x 图象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2a +3b =0 B .2a ﹣3b =0 C .3a ﹣2b =0 D .3a +2b =0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直接把点A (a ,b )代入正比例函数y =﹣x ,求出a ,b 的关系即可.【解答】解:把点A(a,b)代入正比例函数y=﹣x,可得:﹣3a=2b,可得:3a+2b=0,故选D.8. (2016·陕西·3分)已知一次函数y=kx+5和y=k′x+7,假设k>0且k′<0,则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分析】根据k的符号来求确定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所经过的象限,然后根据b的情况即可求得交点的位置.【解答】解:∵一次函数y=kx+5中k>0,∴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又∵一次函数y=k′x+7中k′<0,∴一次函数y=k′x+7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5<7,∴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在第一象限,故选A.9.(2016·广西百色·3分)直线y=kx+3经过点A(2,1),则不等式kx+3≥0的解集是()A.x≤3 B.x≥3 C.x≥﹣3 D.x≤0【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首先把点A(2,1)代入y=kx+3中,可得k的值,再解不等式kx+3≥0即可.【解答】解:∵y=kx+3经过点A(2,1),∴1=2k+3,解得:k=﹣1,∴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3,﹣x+3≥0,解得:x≤3.故选A.10.(2016·广西桂林·3分)如图,直线y=ax+b过点A(0,2)和点B(﹣3,0),则方程ax+b=0的解是()A.x=2 B.x=0 C.x=﹣1 D.x=﹣3【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分析】所求方程的解,即为函数y=ax+b图象与x轴交点横坐标,确定出解即可.【解答】解:方程ax+b=0的解,即为函数y=ax+b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直线y=ax+b过B(﹣3,0),∴方程ax+b=0的解是x=﹣3,故选D11.(2016·广西桂林·3分)已知直线y=﹣3x+3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点P在抛物线y=﹣(x﹣3)2+4上,能使△ABP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有()A.3个B.4个C.5个D.6个【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以点B为圆心线段AB长为半径做圆,交抛物线于点C、M、N点,连接AC、BC,由直线y=﹣x+3可求出点A、B的坐标,结合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出△ABC等边三角形,再令抛物线解析式中y=0求出抛物线与x轴的两交点的坐标,发现该两点与M、N重合,结合图形分三种情况研究△ABP为等腰三角形,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以点B为圆心线段AB长为半径做圆,交抛物线于点C、M、N点,连接AC、BC,如图所示.令一次函数y=﹣x+3中x=0,则y=3,∴点A的坐标为(0,3);令一次函数y=﹣x+3中y=0,则﹣x+3,解得:x=,∴点B的坐标为(,0).∴AB=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点C的坐标为(2,3),∴AC=2=AB=BC,∴△ABC为等边三角形.令y=﹣(x﹣)2+4中y=0,则﹣(x﹣)2+4=0,解得:x=﹣,或x=3.∴点E的坐标为(﹣,0),点F的坐标为(3,0).31△ABP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①当AB=BP时,以B点为圆心,AB长度为半径做圆,与抛物线交于C、M、N三点;②当AB=AP时,以A点为圆心,AB长度为半径做圆,与抛物线交于C、M两点,;③当AP=BP时,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抛物线交于C、M两点;∴能使△ABP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有3个.故选A.12.(2016·贵州安顺·3分)某校校园内有一个大正方形花坛,如图甲所示,它由四个边长为3米的小正方形组成,且每个小正方形的种植方案相同.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ABCD如图乙所示,DG=1米,AE=AF=x米,在五边形EFBCG 区域上种植花卉,则大正方形花坛种植花卉的面积y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分析】先求出△AEF和△DEG的面积,然后可得到五边形EFBCG的面积,继而可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解答】解:S△AEF=AE×AF=x2,S△DEG=DG×DE=×1×(3﹣x)=,S五边形EFBCG=S正方形ABCD﹣S△AEF﹣S△DEG=9﹣x2﹣=﹣x2+x+,则y=4×(﹣x2+x+)=﹣2x2+2x+30,∵AE<AD,∴x<3,综上可得:y=﹣2x2+2x+30(0<x<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对于有些题目可以不用求出函数关系式,根据走势或者特殊点的值进行判断.13.(2016广西南宁3分)已知正比例函数y=3x的图象经过点(1,m),则m的值为()A.B.3 C.﹣D.﹣3【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本题较为简单,把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把点(1,m)代入y=3x,可得:m=3,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问题,利用待定系数法直接代入求出未知系数m,比较简单.14.(2016广西南宁3分)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考点】函数的概念.【分析】根据函数的意义求解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注意函数的意义反映在图象上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做垂直x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15.(2016河北3分)若k≠0,b<0,则y=kx+b的图象可能是()答案:B解析:一次函数,k≠0,不可能与x轴平行,排除D选项;b<0,说明过3、4象限,排除A、C选项。

中考数学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题方法

中考数学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题方法

中考数学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题方法(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

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

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要紧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差不多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依照已知条件进行运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明白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依照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究研究。

探究研究的一样类型有:①在什么条件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③探究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④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⑤探究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⑥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

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

一样有直截了当法(直截了当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因此还有参数法,那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

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要紧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求定义域要紧是查找图形的专门位置(极限位置)和依照解析式求解。

而最后的探究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

今年的数学综合题启发我们在进行综合思维的时候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方程函数是工具,运算推理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2016中考数学考点之函数_考点解析

2016中考数学考点之函数_考点解析

2016中考数学考点之函数_考点解析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工具。

小编准备了2016中考数学考点,希望你喜欢。

1、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的意义。

2、熟练掌握各种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有几个的待定系数就要几个点值。

3、利用图像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组)的解,利用图像性质确定增减性。

4、两个变量利用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注意区别方程、函数、不等式模型解决不等领域的问题。

5、利用函数图象进行分类(平行四边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分类的求解方法。

6、与坐标轴交点坐标一定要会求。

面积最大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差最大值的求解方法。

7、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还应注意结合图像性质解题。

函数图象与图形结合学会从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的方法,图形为图像提供数据或者图像为图形提供数据。

8、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为0,0指数底数不为0,其它都是全体实数。

2016中考数学考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备考函数_考点解析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备考函数_考点解析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备考函数_考点解析
临近2016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

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备考,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少。

(完整版)16年中考数学函数复习专题

(完整版)16年中考数学函数复习专题

第一讲: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1。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一般地,y=kx+b 若(其中k ,b 为常数且k ≠0),那么y 是x 的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当b=0, k ≠0时,y=kx,此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从解析式看:y=kx+b (k ≠0,b ≠0)是一次函数而y=kx (k ≠0,b ≠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从图象看:y=kx (k ≠0)是过点(0,0)的一条直线,而y=kx+b(k ≠0)是过点(0,b )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例1:如图,已知直线y=—x+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 ,另一直线y=kx+b (k ≠0)经过点C (1,0),且把△AOB 分成两部分.(1)若△AOB 被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求k 和b 的值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kx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例2.(1)已知函数1k y x+=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若ab <0,则函数ax y =与x by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 (B ) (C) (D )(2011•成都)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8),直线y=﹣x+b 经过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Q (4,m ).(1)求上述反比例函数和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设该直线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P ,连接0P 、OQ ,求△OPQ 的面积.OBAC24y x =12y x=解:(1)把点(,8)代入反比例函数,得k=•8=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又∵点Q(4,m)在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4•m=4, 解得m=1,即Q 点的坐标为(4,1),而直线y=﹣x+b 经过点Q(4,1),∴1=﹣4+b ,解得b=5, ∴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5;(2)联立,解得或,∴P 点坐标为(1,4),对于y=﹣x+5,令y=0,得x=5,∴A 点坐标为(5,0),∴S △OPQ =S △AOB ﹣S △OBP ﹣S △OAQ =×5×5﹣×5×1﹣×5×1=.练习: 一、选择题1、下列各点中,在函数x 6y -= 图像上的是 ( )A.(-2,-4); B .(2,3); C .(-6,1); D .(-21,3). 2、如图,A ,B 是双曲线)0k (xky >=上的点,A ,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a,2a ,线段AB 的延长线交x 轴于点C ,若6S AOC =△,则k=___________.3、如图,过x 轴正半轴任意一点P 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 1=2x 和y 2=4x的图像交于点A和点B 。

中考专题复习——几何函数问题

中考专题复习——几何函数问题

专题复习——几何函数问题(函数关系的求解)授课人:肖世俊教学目标: 1. 巩固在几何函数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勾股定理、面积计算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2. 经历例题讲解过程,锻炼几何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3. 经历讨论、小组帮教过程,学习如何提问、尝试如何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于通过条件分析找到几何函数问题中函数关系式建立的依据,难点在于灵活分析几何条件,改善综合题的分析能力教学形式: 小组讨论、小组帮教、学生讲题、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我们已经在前阶段的练习中遇到了很多几何函数问题,那么大家回忆一下: 在几何函数问题中,我们建立函数关系式的等量关系、方法有哪些?相似面积比 或 找含x 、y 的底和高含x 、y 的线段放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含x 、y 的线段,放在一个Rt 三角形中③ 面积② 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 锐角比① 勾股定理二、例题分析 例题讲解模式:引导(例1)找一个未解答出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困难及需要请一位答出问题的学生给予提示(有层次的尝试) (善于提出问,给予合理的指导) 小组讨论:使用上面的方法进行帮教学生讲解:(要求:说清条件的作用,思路的由来,解题心得。

)(表达能力、逻辑思维) 例题1. 如图,在△ABC 中,AB = AC = 12,BC = 6,点D 在AB 边上,点E 在线段CD 上,且∠BEC = ∠ACB , BE 的延长线与AC 边相交于点F 。

若设AD = x ,AF =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预设:B问1:问题中的条件能得到哪些有用结论? 问2:图中哪些线段可以用x 、y 表示? 问3:用什么方法来建立函数关系式?问4:利用△CFB ∽△BCD 得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你会找△CFB ∽△BCD 来建立函数关系) 解法: 利用△CFB ∽△BCD 得比例线段,得到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CFB ∽△BCD ∴DBBCBC CF =,∵ BC = 6, CF = 12 – y ,BD = 12 – x ∴x -1266y -12= ∴ x-12x12-108y = 问5:从这题中你有什么收获?(解题中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与经验吗?)说明:问题1要求学生在看到相应条件后,应该及时找到一些有用结论,有助于分析问题,养成较好的审题习惯,并鼓励学生来分析问题,说出解题思路及形成思路的思考过程。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专题复习教案1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专题复习教案1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六几何(一)【教学笔记】题型一:图像的几何变换1、主视图、左视图、府视图2、图形旋转、折叠3、求最短途径问题题型二:平面几何根底1、平行线、相交线题型三:三角形(全等、相像、三角函数)1、勾股定理1、题型一:图像的几何变换【例1】(2016•资阳)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外外表绽开图,则这个正方体是( )A .B .C .D .【解答】解:∵由图可知,实心圆点及空心圆点肯定在紧相邻的三个侧面上,∴C 符合题意. 故选C .【例2】(2015•资阳)如图1是一个圆台,它的主视图是 ( ) A . B . C . D . 解:B .【例3】(2015达州)如图,直径AB 为12的半圆,绕A 点逆时针旋转60°,此时点B 旋转到点B ′,则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是( ) A .12π B.24π C.6π D.36π【例4】(2014年四川资阳)如图,在Rt△ABC 中,∠BAC=90°.假如将该三角形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 1C 1的位置,点B 1恰好落在边BC 的中点处.那么旋转的角度等于( )A .55°B . 60°C . 65°D . 80°解答:∵在Rt△ABC 中,∠BAC=90°,将该三角形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 1C 1的位置,点B 1恰好落在边BC 的中点处,∴AB 1=BC ,BB 1=B 1C ,AB=AB 1,∴BB 1=AB=AB 1,∴△ABB 1是等边三角形,∴∠BAB 1=60°,∴旋转的角度等于60°.故选:B .【例5】(2015自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6,E 是AB 边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D,则B ′D 的最小值是( )A .2102-B .6C .2132-D .4解析:【课后练习】1、(2014年四川资阳)下列立体图形中,俯视图是正方形的是( )A .B .C .D .解答: 解;A 、的俯视图是正方形,故A 正确;2、(2015内江)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B ) A 3 B .3.6 D 6解:连接BD,及AC交于点F.∵点B及D关于AC对称,∴PD=PB,∴PD+PE=PB+PE=BE最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23=BE3、(2015甘孜州)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为()A. B. C. D.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正确;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错误.故选B.4、(2015遂宁)在正方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中,其中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C )A.2 B.3 C.4 D.5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而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中心对称图形的有4种.5、(2015泸州)如图,在△ABC中,AB=AC,BC=24,tanC=2,假如将△ABC沿直线l 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E处,直线l及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 A )A.13 B.152C.272D.12解:过点A作AQ⊥BC于点Q,∵AB=AC,BC=24,tanC=2,∴A Q/QC=2,QC=BQ=12,∴A Q=24,∵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处,过E点作EF⊥BC于点F,设BD=x,则DE=x,∴DF=24-x-6=18-x,∴x2=(18-x)2+122,得:x=13,则BD=13.故选A.6、(2015绵阳)如图,D是等边△ABC边AB上的一点,且AD:DB=1:2,现将△ABC折叠,使点C及D重合,折痕为EF,点E,F分别在AC和BC上,则CE:CF=( B )A.34B.45C.56D.677、(2015广元)如图,把RI△ABC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5.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26y x=-上时,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 C )A.4 B.8 C.16 D.82解:∵∠CAB=90°,BC=5,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AC=4,当点C落在直线y=2x﹣6上时,如图,∴四边形BB'C'C是平行四边形,∴A'C'=AC=4,把y=4代入直线y=2x﹣6,解得x=5,即OA'=5,∴AA'=BB'=4,∴平行四边形BB'C'C的面积=BB' ×A'C'=44=16;故答案为:16.8、(2015成都)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3,AD=4,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及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_______.试题分析:点B恰好及点C重合,且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依据翻折的性质,则AE⊥BC,BE=CE=2,在Rt△ABE中,.故答案为:3.由勾股定理得9、(2015达州)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点D落在D′处,C′D′交AE于点M.若AB=6,BC=9,则AM的长为.10、(2015内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E为CD上一点,分别以EA,EB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内折叠,点C,D恰好落在AB边的点F处.若AD=2,BC=3,则EF的长为.11、(2015宜宾)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及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将△AOB沿直线AB翻折,得△ACB.若C(32,32),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12、(2015凉山州)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13、(2015绵阳)如图,在等边△ABC内有一点D,AD=5,BD=6,CD=4,将△ABD绕A 点逆时针旋转,使AB及AC重合,点D旋转至点E,则∠CDE的正切值为.14、(2015攀枝花)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D为BC的中点,E是AC边上一点,则BE+DE的最小值为.15、(2015乐山)如图,已知A (23,2)、B (23,1),将△AOB 围着点O 逆时针旋转,使点A 旋转到点A′(﹣2,23)的位置,则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为 .16、(2015南充)(10分)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点P 到点A 、B 和D 的间隔 分别为1,22,10,△ADP 沿点A 旋转至△ABP ′,连结PP ′,并延长AP 及BC 相交于点Q .(1)求证:△AP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BPQ 的大小;(3)求CQ 的长.17、(2015自贡)(14分)在△ABC 中,AB=AC=5,cos∠ABC=53,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 1B 1C .(1)如图①,当点B 1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①求证:BB 1∥CA 1;②求△AB 1C 的面积;(2)如图②,点E 是BC 边的中点,点F 为线段AB 上的动点,在△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点F 的对应点是F 1,求线段EF 1长度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题型二:平面几何根底【例1】(2015资阳)如图,已知AB ∥CD ,∠C =70°,∠F =30°,则∠A 的度数为( C ) A .30° B.35° C.40° D.45°【例2】(2015广安)如图,半径为r 的⊙O 分别绕面积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用一样速度匀速滚动一周,用时分别为1t 、2t 、3t ,则1t 、2t 、3t 的大小关系为 .解:设面积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的面积为3.14,等边三角型的边长为a≈2,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正方形的边长为b≈1.7,正方形的周长为1.7×4=6.8; 圆的周长为3.14×2×1=6.28,∵6.8>6.28>6,∴t 2>t 3>t 1.【例3】(2016•资阳)如图,AC 是正五边形ABCDE 的一条对角线,则∠ACB= 36° .【解答】解:正多边形内角和;∵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B=108°,AB=CB,∴∠ACB=(180°﹣108°)÷2=36°;故答案为:36°.【课后练习】1、(2015内江)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A.40° B.45° C.60° D.70°2、(2015凉山州)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m]A.52° B.38° C.42° D.60°3、(2015泸州)如图,AB∥CD,CB平分∠ABD.若∠C=40°,则∠D的度数为()A.90° B.100° C.110° D.120°4、(2015成都)如图,直线m∥n,△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则∠1=________度.5、(2015遂宁)下列命题:①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②点G是△ABC的重心,若中线AD=6,则AG=3;③若直线y kx 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k<0,b>0;④定义新运算:a*b=22a b-,若(2x)*(x﹣3)=0,则x=1或9;⑤抛物线2243y x x=-++的顶点坐标是(1,1).其中是真命题的有(只填序号)6、(2015宜宾)如图,A B∥CD,AD及BC交于点E.若∠B=35°,∠D=45°,则∠AEC= .[来7、(2015绵阳)如图,AB∥CD,∠CDE=119°,GF交∠DEB的平分线EF于点F,∠AGF=130°,则∠F= .题型三:三角形(全等、相像、三角函数)【例1】(2016•资阳)如图6,在△ABC中,∠ACB=90º,AC=BC=1,E、F为线段AB 上两动点,且∠ECF=45°,过点E、F分别作BC、AC的垂线相交于点M,垂足分别为H、G.现有以下结论:①AB=2;②当点E及点B重合时,MH=12;③AF+BE=EF;④MG•MH=12,其中正确结论为( C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答:①由题意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故①正确;②如图1,当点E及点B重合时,点H及点B重合,∴MB⊥BC,∠MBC=90°,∵MG⊥AC,∴∠MGC=90°=∠C=∠MBC,∴MG∥BC,四边形MGCB是矩形,∴MH=MB=CG,∵∠FCE=45°=∠ABC,∠A=∠ACF=45°,∴CE=AF=BF,∴FG是△ACB 的中位线,∴GC=AC=MH,故②正确;③如图2所示,∵AC=BC,∠ACB=90°,∴∠A=∠5=45°.将△ACF顺时针旋转90°至△BCD,则CF=CD,∠1=∠4,∠A=∠6=45°;BD=AF;∵∠2=45°,∴∠1+∠3=∠3+∠4=45°,∴∠DCE=∠2.在△ECF和△ECD中,,∴△ECF≌△ECD(SAS),∴EF=DE.∵∠5=45°,∴∠EBD=90°,∴DE2=BD2+BE2,即EF2=AF2+BE2,故③错误;④∵∠7=∠1+∠A=∠1+45°=∠1+∠2=∠ACE,∵∠A=∠5=45°,∴△ACE∽△BFC,∴AE/BC=,∴A E•BF=AC•BC=1,由题意知四边形CHMG是矩形,∴MG∥BC,MH=CG ,MH∥AC,∴=;=,即=;=,∴MG=AE;MH=BF ,∴MG•MH=AE×BF=AE•BF=AC•BC=,故④正确.故选:C.【例2】(2016•资阳)如图5,透亮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视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 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 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途径是()图5 A.13cm B.261cm C.61cm D.234cm考点:平面绽开-最短途径问题..解答:解:如图:∵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3cm及饭粒相对的点A处,∴A′D=5cm,BD=12﹣3+AE=12cm,∴将容器侧面绽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间隔,A′B===13(Cm).故选:A.【例3】(2016•资阳)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CO⊥AB于点O,点D、E分别在边AC、BC上,且AD=CE,连结DE交CO于点P,给出以下结论:①△D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CDE=∠COE;③若AC=1,则四边形CEOD的面积为;④AD2+BE2﹣2OP2=2DP•PE,其中全部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④.【解答】解:①正确.如图,∵∠ACB=90°,AC=BC,CO⊥AB∴AO=OB=OC,∠A=∠B=∠ACO=∠BCO=45°,在△ADO和△CEO中,,∴△ADO≌△CEO,∴DO=OE,∠AOD=∠COE,∴∠AOC=∠DOE=90°,∴△D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②正确.∵∠DCE+∠DOE=180°,∴D、C、E、O四点共圆,∴∠CDE=∠COE,故②正确.③正确.∵AC=BC=1,∴S△A B C=×1×1=,S四边形D C E O =S△D O C+S△C E O=S△C D O+S△A D O=S△A O C=S△A B C=,故③正确.④正确.∵D、C、E、O四点共圆,∴OP•PC=DP•PE,∴2OP2+2DP•PE=2OP2+2OP•PC=2OP(OP+PC)=2OP•OC,∵∠OEP=∠DCO=∠OCE=45°,∠POE=∠COE,∴△OPE∽△OEC,∴=,∴OP•OC=OE2,∴2OP2+2DP•PE=2OE2=DE2=CD2+CE2,∵CD=BE,CE=AD,∴AD2+BE2=2OP2+2DP•PE,∴AD2+BE2﹣2OP2=2DP•PE.故④正确.【例4】(2016•资阳)在Rt△ABC中,∠C=90°,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Rt△ADE的位置,点E在斜边AB上,连结BD,过点D作DF⊥AC于点F.(1)如图1,若点F及点A重合,求证:AC=BC;(2)若∠DAF=∠DBA,①如图2,当点F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推断线段AF及线段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当点F在线段CA上时,设BE=x,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F.【解答】解:(1)由旋转得,∠BAC=∠BAD,∵DF⊥AC,∴∠CAD=90°,∴∠BAC=∠BAD=45°,∵∠ACB=90°,∴∠ABC=45°,∴AC=CB,(2)①由旋转得,AD=AB,∴∠ABD=∠ADB,∵∠DAF=∠ABD,∴∠DAF=∠ADB,∴AF∥BB,∴∠BAC=∠ABD,∵∠ABD=∠FAD由旋转得,∠BAC=∠BAD,∴∠FAD=∠BAC=∠BAD=×180°=60°,由旋转得,AB=AD,∴△ABD是等边三角形,∴AD=BD,在△AFD和△BED中,,∴△AFD≌△BED,∴AF=BE,②如图,由旋转得,∠BAC=∠BAD,∵∠ABD=∠FAD=∠BAC+∠BAD=2∠BAD,由旋转得,AD=AB,∴∠ABD=∠ADB=2∠BAD,∵∠BAD+∠ABD+∠ADB=180°,∴∠BAD+2∠BAD+2∠BAD=180°,∴∠BAD=36°,设BD=x,作BG平分∠ABD,∴∠BAD=∠GBD=36°∴AG=BG=BC=x,∴DG=AD﹣AG=AD﹣BG=AD﹣BD,∵∠BDG=∠ADB,∴△BDG∽△ADB,∴.∴,∴,∵∠FAD=∠EBD,∠AFD=∠BED,∴△AFD∽△BED,∴,∴AF==x.【课后练习】1、(2015成都)如图,在△ABC中,DE//BC,AD=6,BD=3,AE=4,则EC的长为()A.1 B.2 C.3 D.42、(2015达州)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 B.36° C.30° D.24°3、(2015遂宁)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A.1cm B.2cm C.3cm D.4cm4、(2015宜宾)如图,△OAB及△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像比为1:2,∠OCD=90°,CO=CD.若B(1,0),则点C的坐标为()A.(1,2) B.(1,1) C.(2,2) D.(2,1)5、(2015泸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2),B(32,32),动点C 在x轴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为()A.2 B.3 C.4 D.56、(2015眉山)如图,A.B是双曲线上的两点,过A点作AC⊥x轴,交OB 于D 点,垂足为C .若△ADO 的面积为1,D 为OB 的中点,则k 的值为( )A .34B .38C .3D .47、(2015眉山)如图,AD ∥BE ∥CF ,直线l 1、l 2这及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和点D 、E 、F .已知AB =l ,BC =3,DE =2,则EF '的长为( )A .4B .5C .6D .88、(2015绵阳)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一点,且AD :DB =1:2,现将△ABC 折叠,使点C 及D 重合,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AC 和BC 上,则CE :CF =( )A .34B .45C .56D .67 9、(2015绵阳)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E ,∠CBD =90°,BC =4,BE =ED =3,AC =1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6B .12C .20D .2410、(2015绵阳)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BE ,CD 相交于点F ,∠ABC =42°,∠A =60°,则∠BFC =( )A .118° B.119° C.120° D.121°11、(2015广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方程27100x x -+=的两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A.12 B.9 C.13 D.12或912、(2015甘孜州)如图,在△ABC中,∠B=40°,∠C=30°,延长BA至点D,则∠CAD 的大小为()A.110° B.80° C.70° D.60°13、(2015乐山)如图,1l∥2l∥3l,两条直线及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D、E、F.已知,则DEDF的值为()A.32B.23C.25D.3514、(2015成都)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3,AD=4,将平行四边形ABCD 沿AE翻折后,点B恰好及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________.15、(2015南充)如图,点D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D,∠A=80°,∠B=40°,则∠ACE的大小是度.16、(2015自贡)将一副三角板按图叠放,则△AOB及△DOC的面积之比等于.17、(2015宜宾)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BPC是等边三角形,BP、CP的延长线分别交AD于点E、F,连结BD、DP,BD及CF相交于点H.给出下列结论:①△ABE≌△DCF;②;③2DP PH PB=⋅;④.其中正确的是.(写出全部正确结论的序号)18、(2015宜宾)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PE⊥AB于点E.若PE=3,则点P到AD的间隔为.19、(2015宜宾)如图,AB∥CD,AD及BC交于点E.若∠B=35°,∠D=45°,则∠AEC= .20、(2015凉山州)在▱ABCD中,M,N是AD边上的三等分点,连接BD,MC相交于O点,则S△MOD :S△COB= .21、(2015泸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AB,∠ADC的平分线交边BC于点E,AH⊥DE于点H,连接CH并延长交边AB于点F,连接AE交CF于点O.给出下列命题:①∠AEB=∠AEH;②DH=22EH;③HO=12AE;④BC﹣BF=2EH.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填上全部正确命题的序号).22、(2015眉山)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则下列结论:①△EBF≌△DFC;②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③当AB=AC,∠BAC=1200时,四边形AEFD是正方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请写出正确结论的番号).23、(2015绵阳)如图,在等边△ABC内有一点D,AD=5,BD=6,CD=4,将△ABD绕A 点逆时针旋转,使AB及AC重合,点D旋转至点E,则∠CDE的正切值为.24、(2015广元)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2m 、5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cm . 25、(2015巴中)如图,在△ABC 中,AB =5,AC =3,AD 、AE 分别为△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过点C 作CH ⊥AE 于点H ,并延长交AB 于点F ,连结DH ,则线段DH 的长为 . 26、(2015巴中)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 、b 满意229(2)0a b -+-=,则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 .27、(2015攀枝花)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 中,D 为BC 的中点,E 是AC 边上一点,则BE +DE 的最小值为 .28、(2015乐山)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DE 垂直平分AB ,已知∠ADE=40°,则∠DBC= °.29、(2015乐山)(10分)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A 落在平面上的F 点处,DF 交BC 于点E .(1)求证:△DCE≌△BFE;(2)若CD=2,∠ADB=30°,求BE 的长.30、(2015南充)(8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 ,将△AMP 和△BPQ 分别沿PM 和PQ 折叠(AP >AM ),点A 和点B 都及点E 重合;再将△CQD 沿DQ 折叠,点C 落在线段EQ 上点F 处.(1)推断△AMP ,△BPQ ,△CQD 和△FDM 中有哪几对相像三角形?(不需说明理由)(2)假如AM =1,sin ∠DMF =53,求AB 的长.31、(2015南充)(8分)如图,△ABC 中,AB =AC ,AD ⊥BC ,CE ⊥AB ,AE =CE . 求证:(1)△AEF ≌△CEB ;(2)AF =2CD .32、(2015内江)(本小题满分9分)如图,将▱ABCD 的边AB 延长至点E ,使AB =BE ,连接DE ,EC ,DE 交BC 于点O .(1)求证:△ABD ≌△BEC ;(2)连接BD ,若∠BOD =2∠A ,求证:四边形BECD 是矩形.33、(2015广安)(6分)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BCD沿BD翻折,使点C落在点E处,BE和AD相交于点O,求证:OA=OE.解析:∵AD∥BC ∴∠CBD=∠ADB又∵∠EBD=∠CBD∴∠EBD=∠ADB∴OB=OD∵BC=BE AD=BC ∴BE=AD∴AD-OD=BE-OB∴OA=OE34、(2015巴中)(10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及BD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及边AD、BC分别交于点M和点N.(1)请你推断OM和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当AB=6,AC=8时,求△BDE的周长.。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学习(1)—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学习(1)—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第五节: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学习(1)—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类型一、“解析式+ 面积+直角三角形”例1.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3,0),B(1,0),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设△PAC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DE⊥x轴于点E,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A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相应训练-11. (2012•山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放在第二象限,斜靠在两坐标轴上,点C 为 (-1,0) .如图所示,B 点在抛物线2-21212x x y +=图象上,过点B 作BD⊥x 轴,垂足为D ,且B 点横坐标为-3.(1)求证:△BDC ≌△COA;(2)求BC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CP 是以A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二、“解析式+点的坐标+最短线段”例2.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与x 轴交于A,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A(-3,0)、C(0,-2)(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 ,使得△PBC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 的坐标.(3)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点C 重合).过点D 作DE ∥PC 交X 轴于点E,连接PD 、PE .设CD 的长为m ,△PDE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说明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y ax bx c a =++≠相应训练-32.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3,0),B(1,0),C(0,3)三点,其顶点为D,对称轴是直线L,L与x轴交于点H.(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是该抛物线对称轴l上的一个动点,求△PBC周长的最小值;(3)如图(2),若E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E与A、D不重合),过E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F,交x轴于点G,设点E的横坐标为m,△ADF的面积为S.①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②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及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三、“解析式+直角三角形”2. 已知直线3y kx =-与x 轴交于点A(4,0),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234y x mx n =-++经过点A 和点C ,动点P 在X 轴上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由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B 向点A 运动,点Q 由点C 沿线段CA 向点A 运动且速度是点P 运动速度的2倍.(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直线的解析式;(2)如果点P 和点Q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试问当t 为何值时,△PQA 是直角三角形;(3)在直线CA 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AVD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D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相应训练-13.(2015,福建)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的对称轴为x=,且经过点A(2,1),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P的横坐标为m(0<m<2),过点P作PB⊥x轴,垂足为B,PB交OA于点C,点O关于直线PB的对称点为D,连接CD,AD,过点A作AE⊥x轴,垂足为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填空:①用含m的式子表示点C,D的坐标:C(,),D(,);②当m=时,△ACD的周长最小;(3)若△ACD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南方新中考】(南粤专用)2016中考数学+第二部分+专题七+函数与图象复习课件

【南方新中考】(南粤专用)2016中考数学+第二部分+专题七+函数与图象复习课件

点解题.解答此题的难点是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把 B
的坐标转化成对应线段求解.
代数几何综合题 例 2:(2014 年贵州黔西南州)如图 Z7-2,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抛物线 y=ax2+bx+c 经过 A(-3,0),B(1,0),C(0,3)三点, 其顶点为 D,连接 AD,点 P 是线段 AD 上一个动点(不与 A,D 重合),过点 P 作 y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 E,连接 AE.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顶点 D 的坐标; (2)如果点 P 的坐标为(x,y),△PAE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 S 的最大值;
(3)如图 Z73,设 P′F 与 y 轴交于点 N,过 P′作 P′M⊥
y 轴于点 M.
图 Z7-3
∵△PEF 沿 EF 翻折得△ P′EF,且
3 P-2,3,
∴∠PFE=∠P′FE,PF=P′F=3,
3 PE=P′E=2.
∵PF∥y 轴,∴∠PFE=∠FEN. ∵∠PFE=∠P′FE,∴∠FEN=∠P′FE. ∴EN=FN. 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m,则 FN=m,P′N=3-m. 在 Rt△P′EN 中,
②若探究①中的点 M 位于第四象限,连接点 M 与抛物线
顶点 F,试判断直线 MF 与⊙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 Z7-4
解:(1)∵以E(3,0)为圆心,以5 为半径的⊙E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2,0),B(8,0).
如图 Z7-5,连接 CE. 在 Rt△OCE 中,OE=3,CE=5,
图 Z7-1
解析:设点 B 的坐标为 B(x0,y0),
则 x0=OC+DB,y0=AC-AD=OC-DB. 于是,k=x0· y0=(OC+DB)· (OC-DB)

2016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选择题中的压轴题——几何图形中的动点与函数图象的选择(习题解析)

2016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选择题中的压轴题——几何图形中的动点与函数图象的选择(习题解析)

2016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选择题中的压轴题——图形中的动点与函数图象的选择
一、选择题
10.(2016浙江温州,10,4分)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2.P 是AB边上一动点,PD⊥AC于点D,点E在P的右侧,且PE=1,连结CE.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运动,当E到达点B时,P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
中阴影部分面积S
1+S
2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一直减小 B.一直不变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设PD=x,AB边上的高为h,想办法求出AD、h,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解答】解:在RT△ABC中,∵∠ACB=90°,AC=4,BC=2,
∴AB===2,设PD=x,AB边上的高为h,
h==,
∵PD∥BC,
∴=,
∴AD=2x,AP=x,
∴S
1+S
2
=•2x•x+(2﹣1﹣x)•=x2﹣2x+4﹣=(x﹣1)2+3﹣,
∴当0<x<1时,S
1+S
2
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1≤x≤2时,S
1+S
2
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C.。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与函数问题》考点梳理及型例题讲解课件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与函数问题》考点梳理及型例题讲解课件

∵AB= AO2+OB2= (2 3)2+62=4 3, ∴AC=BC=2 3, ∴∠CAO=∠COA=60°, ∴∠ACO=60°, ∴S 阴影=S 扇形-S△ACO=60π×3(620 3)2-21×2 3×3=2π- 3 3.
(3)①OD=OB,D 在 OB 的中垂线上,如图 1,过点 D 作 DH⊥OB,垂足是 H,则 H 是 OB 中点.DH=12OC,OH=21OB,
∴D2,32.
图1
②BD=BO,如图 2,过点 D 作 DG⊥OB,垂足是 G,
图2 ∴OOGB=CCDB=15,DOGC=45,
∴O4G=15,D3G=45, ∴OG=45,DG=152, ∴D45,152.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 D 的坐标为2,23或45,152.
解:(1)在 Rt△ABC 中, AB= BC2+AC2=5, 由题意知:AP=5-t,AQ=2t, 若 PQ∥BC,则△APQ ∽△ABC, ∴AAQC=AAPB,∴24t=5-5 t,∴t=170.
(2)过点 P 作 PH⊥AC 于点 H. ∵△APH ∽△ABC, ∴PBHC=AAPB,∴P3H=5-5 t, ∴PH=3-35t, ∴y=12×AQ×PH=21×2t×(3-53t)=-35t2+3t.
点 P 由 B 出发沿 BA 方向向点 A 匀速运动,速度为 1 cm/s;点 Q 由 A 出发沿 AC 方向向点 C 匀速运动,速度为 2 cm/s;连接 PQ. 若设运动的时间为 t(单位:s)(0<t<2),解答下列问题:
(1)当 t 为何值时,PQ∥BC? (2)设△AQP 的面积为 y(单位:cm2),求 y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Rt△ACB的周长 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分析点拨:(1)设BP为t,则AQ=2t,证△APQ ∽△ABC; (2)过点 P 作 PH⊥AC 于 H;(3)构建方程模型,求 t.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八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八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专题思路剖析】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综合问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大部分也是全卷的压轴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此类试题不仅可以考查二次函数和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考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以及阅读理解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对问题的探究能力等.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善于利用几何图形和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知识,并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以达到解题目的。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中考压轴题的考查重点,常考查函数解析式、交点坐标、图形面积或周长的最值、存在性问题、图形的平移、对称、旋转等.压轴题的综合性强,难度大,复习时应加强训练,它是突破高分瓶颈的关键.近年来,二次函数与几何的综合题成为中考的热点。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用到数形结合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相互渗透。

下面就二次函数与三角形、四边形及其之间线段与面积等问题的综合运用分别举例分析,涉及圆的问题近年来相对较少。

【典型例题赏析】类型1: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运用:特殊图形的判定问题,常与点的存在性问题相结合,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特殊图形的判定方法及性质,如:等腰三角形是直角、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 解决此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假设法,一般先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点,根据特殊图形的性质画出草图,确定点的位置,然后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和特殊图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建立动点与已知点的关系,最后列方程求解. 在画草图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地画出所有可能的情况,以免在求解过程中遗漏答案,对所求出的结果要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题意,如果不符合题意,应舍去. 例题1:(2015,福建南平,2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的对称轴为x=,且经过点A(2,1),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P的横坐标为m(0<m<2),过点P作PB⊥x轴,垂足为B,PB交OA于点C,点O关于直线PB的对称点为D,连接CD,AD,过点A作AE⊥x轴,垂足为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填空:①用含m的式子表示点C,D的坐标:C(m , m ),D(2m ,0 );②当m= 1 时,△ACD的周长最小;(3)若△ACD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抛物线对称轴公式和代入法可得关于a,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①设OA所在的直线解析式为y=kx,将点A(2,1)代入求得OA所在的解析式为y=x,因为PC⊥x轴,所以C得横坐标与P的横坐标相同,为m,令x=m,则y=m,所以得出点C (m, m),又点O、D关于直线PB的对称,所以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点D的横坐标为2m,则点D的坐标为(2m,0);②因为O与D关于直线PB的对称,所以PB垂直平分OD,则CO=CD,因为,△ACD的周长=AC+CD+AD=AC+CO+AD=AO,AO===,所以当AD最小时,△ACD的周长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此时点D与E重合,其横坐标为2,故m=1.(3)由中垂线得出CD=OC,再将OC、AC、AD用m表示,然后分情况讨论分别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得m,再根据已知条件选取复合体艺的点P坐标即可.解答:解:(1)依题意,得,解得∴y=x2﹣x(2)C(m, m),D(2m,0),m=1(3)依题意,得B(m,0)在RT△OBC中,OC2=OB2+BC2=m2+=m2,∴OC=m 又∵O,D关于直线PC对称,∴CD=OC=m在RT△AOE中,OA===∴AC=OA﹣OC=﹣m在RT△ADE中,AD2=AE2+DE2=12+(2﹣2m)2=4m2﹣8m+5分三种情况讨论:①若AC=CD,即﹣m=m,解得m=1,∴P(1,)②若AC=AD,则有AC2=AD2,即5﹣5m+m2=4m2﹣8m+5解得m1=0,m2=.∵0<m<2,∴m=,∴P(,)③若DA=DC,则有DA2=DC2,即4m2﹣8m+5=m2解得m1=,m2=2,∵,0<m<2,∴m=,∴P(,)综上所述,当△ACD为等腰三角形是,点P的坐标分别为P1(1,),P2(,),P3(,).点评:此题看出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中心对称,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变式练习】(2015•辽宁省朝阳,第25题12分)如图,已知经过点D(2,﹣)的抛物线y=(x+1)(x﹣3)(m为常数,且m>0)与x轴交于点A、B(点A位于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1)填空:m的值为,点A的坐标为(﹣1,0);(2)根据下列描述,用尺规完成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连接AD,在x轴上方作射线AE,使∠BAE=∠BAD,过点D作x轴的垂线交射线AE于点E;(3)动点M、N分别在射线AB、AE上,求ME+MN的最小值;(4)t是过点A平行于y轴的直线,P是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作l的垂线,垂足为点G,请你探究:是否存在点P,使以P、G、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D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点D坐标代入抛物线y=(x+1)(x﹣3),即可得出m的值,再令y=0,即可得出点A,B坐标;(2)根据尺规作图的要求,画出图形,如图1所示;(3)过点D作射线AE的垂线,垂足为N,交AB于点M,此时DN的长度即为ME+MN的最小值;(4)假设存在点P,使以P、G、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D相似,设点P坐标,再表示出点G坐标,计算△ABD的三边,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即可得出结论,若△ABD是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相似,再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求得点P坐标即可.解答:解:(1)∵抛物线y=(x+1)(x﹣3)经过点D(2,﹣),∴m=,把m=代入y=(x+1)(x﹣3),得y=(x+1)(x﹣3),即y=x2﹣x﹣;令y=0,得(x+1)(x﹣3)=0,解得x=﹣1或3,∴A(﹣1,0),B(3,0);(2)如图1所示;(3)过点D作射线AE的垂线,垂足为N,交AB于点M,设DE与x轴交于点H,如图2,由(1)(2)得点D与点E关于x轴对称,∴MD=ME,∵AH=3,DH=,∴AD=2,∴∠BAD=∠BAE=30°,∴∠DAN=60°,∴sin∠DAN=,∴sin60°=,∴DN=3,∵此时DN的长度即为ME+MN的最小值,∴ME+MN的最小值为3;(4)假设存在点P,使以P、G、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D相似,如图3,∵P是抛物线上一点,∴设点P坐标(x,x2﹣x﹣);∴点G坐标(﹣1,x2﹣x﹣),∵A(﹣1,0),B(3,0),D(2,﹣);∴AB=4,BD=2,AD=2,∴△ABD为直角三角形的形状,△ABD与以P、G、A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分两种情况:①△ABD∽△PAG,∴=,∴2(x+1)=2(x2﹣x﹣),解得x1=4,x2=﹣1(舍去),∴P(4,);②△ABD∽△APG,∴=,∴2(x+1)=2(x2﹣x﹣),解得x1=6,x2=﹣1(舍去),∴P(6,7);∴点P坐标(4,)或(6,7).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和逆定理以及轴对称﹣最小路径问题等重要知识点,难度较大.类型2:二次函数与四边形的综合运用:解决二次函数与四边形综合题的时,关键是建立合适的函数模型,将四边形问题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相结合. 此类型题考查方式比较灵活,经常在四边形特别是正方形、菱形等几何图形中进行变换. 解题时需要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基础上,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将面积问题转化为函数关系问题. 解题技巧一般是过特殊点作x轴或y轴的垂线,从而将边之间关系问题转化为线段问题,建立未知量和已知变量之间的联系,勾股定理等有关手段解决相应的问题。

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3期)专题06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3期)专题06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专题06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选择题1.(2016四川省乐山市第6题)次函数224y x x =-++的最大值为( )A .3B .4C .5D .6【答案】C .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2.(2016四川省乐山市第9题)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记2m a b c a b c =-++++,2n a b c a b c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m n <B .m n >C .m n =D .m 、n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抛物线开口向下,∴a <0,∵对称轴在y 轴右边,∴b >0,∵抛物线经过原点,∴c =0,∴a ﹣b +c <0;∵x =1时,y >0,∴a +b +c >0,∵c =0,∴a +b >0;(1)当对称轴12b x a=-≤时,20a b +≥, 2m a b c a b c =-++++=()(2)a b a b --++=2a b a b -+++=2b a +,2n a b c a b c =+++--=(2)a b a b +--=2a b a b +-+ =2b a -,∵a <0,∴22b a b a +<-,∴m <n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3.(2016广东省贺州市第10题)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确定a>0,b<0,c<0,根据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答案.由抛物线可知,a>0,b<0,c<0,∴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考点:(1)、二次函数的图象;(2)、一次函数的图象;(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4.(2016广西省南宁市第4题)已知正比例函数y=3x的图象经过点(1,m),则m的值为()A. B.3 C.﹣ D.﹣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较为简单,把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m的值.把点(1,m)代入y=3x,可得:m=3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考数学专题讲座 几何与函数问题【知识纵横】客观世界中事物总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几何与函数问题就是从量和形的侧面去描述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性。

函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对考查学生的双基和探索能力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几何图形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进一步研究几何的性质,沟通函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典型例题】【例1】已知24AB AD ==,,90DAB ∠=,AD BC ∥(如图).E 是射线BC 上的动点(点E 与点B 不重合),M 是线段DE 的中点.(1)设BE x =,ABM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如果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 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 的长; (3)联结BD ,交线段AM 于点N ,如果以A N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 △相似,求线段BE 的长.【思路点拨】(1)取AB 中点H ,联结MH ;(2)先求出 DE; (3)分二种情况讨论。

【例2】(山东青岛)已知:如图(1),在Rt ACB △中,90C ∠=,4cm AC =,3cm BC =,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 ;连接PQ .若设运动的时间为(s)t (02t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PQ BC ∥?(2)设AQP △的面积为y (2cm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Rt 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2),连接PC ,并把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PQP C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PQP C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图(1)BAD MECBADC备用图AAP【思路点拨】(1)设BP 为t ,则AQ = 2t ,证△APQ ∽△ABC ;(2)过点P 作PH ⊥AC 于H .(3)构建方程模型,求t ;(4)过点P 作PM ⊥AC 于M,PN ⊥BC 于N ,若四边形PQP ′C 是菱形,那么构建方程模型后,能找到对应t 的值。

【例3】(山东德州)如图(1),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 ∥B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x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图(1) 图(2) 图(3)【思路点拨】(1)证△AMN ∽ △ABC ;(2)设直线BC 与⊙O 相切于点D ,连结AO ,OD ,先求出OD (用x 的代数式表示),再过M 点作MQ ⊥BC 于Q ,证△BMQ ∽△BCA ;(3)先找到图形娈化的分界点,x =2。

然后 分两种情况讨论求y 的最大值: ① 当0<x ≤2时, ② 当2<x <4时。

BDB【学力训练】1、(山东威海)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CD,AB =7,CD =1,AD =BC =5.点M ,N 分别在边AD ,BC 上运动,并保持MN∥AB ,ME⊥AB ,NF⊥AB ,垂足分别为E ,F .(1)求梯形ABCD 的面积; (2)求四边形MEFN 面积的最大值.(3)试判断四边形MEFN 能否为正方形,若能, 求出正方形MEFN 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浙江温州市)如图,在Rt ABC △中,90A ∠=,6AB =,8AC =,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 ,过点Q 作QR BA ∥交AC 于R ,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 x =,QR y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点P ,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湖南郴州)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5,BC =10,BC 边上的高AM =4,E 为 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E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F . FE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连结DE ,DF .. (1) 求证:ΔBEF ∽ΔCEG .(2) 当点E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BEF 和 △CEG 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3)设BE =x ,△DEF 的面积为 y ,请你求 出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 为何 值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4、(浙江台州)如图,在矩形ABCD 中,9AB =,AD =P 是边BC 上的动点(点P 不与点B ,点C 重合),过点P 作直线PQ BD ∥,交CD 边于Q 点,再把PQC △沿着动直线PQ 对折,点C 的对应点是R 点,设CP 的长度为x ,PQR △与矩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 (1)求CQP ∠的度数;(2)当x 取何值时,点R 落在矩形ABCD 的AB 边上? (3)①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当x 取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的727?MB DCEFGx A C DABEFNM A BCD ER PH Q几何与函数问题的参考答案【典型例题】【例1】(上海市)(1)取AB 中点H ,联结MH ,M 为DE 的中点,MH BE ∴∥,1()2MH BE AD =+.又AB BE ⊥,MH AB ∴⊥.12ABM S AB MH ∴=△,得12(0)2y x x =+>;(2)由已知得DE =.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 为直径的圆外切,1122MH AB DE ∴=+,即11(4)222x ⎡+=+⎣.解得43x =,即线段BE 的长为43;(3)由已知,以A N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 △相似, 又易证得DAM EBM ∠=∠.由此可知,另一对对应角相等有两种情况:①ADN BEM ∠=∠;②ADB BME ∠=∠. ①当ADN BEM ∠=∠时,AD BE ∥,ADN DBE ∴∠=∠.DBE BEM ∴∠=∠.DB DE ∴=,易得2BE AD =.得8BE =;②当ADB BME ∠=∠时,AD BE ∥,ADB DBE ∴∠=∠.DBE BME ∴∠=∠.又BED MEB ∠=∠,BED MEB ∴△∽△. DE BE BE EM∴=,即2BE EM DE =,得2222(x x =+-.解得12x =,210x =-(舍去).即线段BE 的长为2. 综上所述,所求线段BE 的长为8或2.【例2】(山东青岛)(1)在Rt△ABC 中,=AB DQC BPR ABAD C (备用图1)B AD C(备用图2)B由题意知:AP = 5-t ,AQ = 2t , 若PQ ∥BC ,则△APQ ∽△ABC , ∴=AC AQ AB AP ,∴5542t t -=,∴710=t . (2)过点P 作PH ⊥AC 于H . ∵△APH ∽△ABC , ∴=BC PH AB AP ,∴=3PH 55t -,∴t PH 533-=,∴t t t t PH AQ y 353)533(221212+-=-⨯⨯=⨯⨯=. (3)若PQ 把△ABC 周长平分,则AP+AQ=BP+BC+CQ . ∴)24(32)5(t t t t -++=+-, 解得:1=t .若PQ 把△ABC 面积平分,则ABC APQ S S ∆∆=21, 即-253t +3t =3.∵ t =1代入上面方程不成立,∴不存在这一时刻t ,使线段PQ 把Rt△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 (4)过点P 作PM ⊥AC 于M,PN ⊥BC 于N ,若四边形PQP ′ C 是菱形,那么PQ =PC . ∵PM ⊥AC 于M ,∴QM=CM .∵PN ⊥BC 于N ,易知△PBN ∽△ABC . ∴ABBPAC PN =, ∴54t PN =, ∴54t PN =, ∴54tCM QM ==,∴425454=++t t t ,解得:910=t . ∴当910=t 时,四边形PQP ′ C 是菱形.此时37533=-=t PM , 9854==t CM , 在Rt△PMC 中,9505816494922=+=+=CM PM PC , ∴菱形PQP ′ C 边长为9505. 【例3】(山东德州)(1)∵MN ∥BC ,∴∠AMN =∠B ,∠ANM =∠C . ∴ △AMN ∽ △ABC .BN∴ AM AN AB AC=,即43x AN=.∴ AN =43x .∴ S =2133248MNP AMN S S x x x ∆∆==⋅⋅=.(0<x <4) (2)如图(2),设直线BC 与⊙O 相切于点D ,连结AO ,OD ,则AO =OD =21MN . 在Rt△ABC 中,BC. 由(1)知 △AMN ∽ △ABC .∴ AM MN AB BC=,即45x MN=.∴ 54MN x =, ∴ 58OD x =.过M 点作MQ ⊥BC 于Q ,则MQ OD =在Rt△BMQ 与Rt△BCA 中,∠B 是公共角, ∴ △BMQ ∽△BCA . ∴ BM QM BC AC=. ∴ 55258324xBM x ⨯==,25424AB BM MA x x =+=+=. ∴ x =4996. ∴当x =4996时,⊙O 与直线BC 相切. (3)随点M 的运动,当P 点落在直线BC 上时,连结AP ,则O 点为AP 的中点. ∵ MN ∥BC ,∴ ∠AMN =∠B ,∠AOM =∠APC . ∴ △AMO ∽ △ABP .∴ 12AM AO AB AP ==. AM =MB =2.故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① 当0<x ≤2时,2Δ83x S y PMN ==.∴ 当x =2时,2332.82y =⨯=最大 ② 当2<x <4时,设PM ,PN 分别交BC 于E ,F BD 图( 2)P图 (3)B图 (1)∵ 四边形AMPN 是矩形, ∴ PN ∥AM ,PN =AM =x . 又∵ MN ∥BC ,∴ 四边形MBFN 是平行四边形. ∴ FN =BM =4-x .∴ ()424PF x x x =--=-. 又△PEF ∽ △ACB .∴ 2PEF ABC S PF AB S ∆∆⎛⎫= ⎪⎝⎭.∴ ()2322PEF S x ∆=-. MNP PEF y S S ∆∆=-=()222339266828x x x x --=-+-. 当2<x <4时,29668y x x =-+-298283x ⎛⎫=--+ ⎪⎝⎭.∴ 当83x =时,满足2<x <4,2y =最大. 综上所述,当83x =时,y 值最大,最大值是2.【例3】(山东德州)(1)∵MN ∥BC ,∴∠AMN =∠B ,∠ANM =∠C . ∴ △AMN ∽ △ABC .∴ AM AN AB AC=,即43x AN=.∴ AN =43x .∴ S =2133248MNP AMN S S x x x ∆∆==⋅⋅=.(0<x <4) (2)如图(2),设直线BC 与⊙O 相切于点D ,连结AO ,OD ,则AO =OD =21MN . 在Rt △ABC 中,BC. 由(1)知 △AMN ∽ △ABC .∴ AM MN AB BC=,即45x MN=.∴ 54MN x =,∴ 58OD x =.过M 点作MQ ⊥BC 于Q ,则58MQ OD x ==.在Rt △BMQ 与Rt △BCA 中,∠B 是公共角,BD图( 2)∴ △BMQ ∽△BCA . ∴ BM QM BC AC=.∴ 55258324xBM x ⨯==,25424AB BM MA x x =+=+=. ∴ x =4996. ∴ 当x =4996时,⊙O 与直线BC 相切. (3)随点M 的运动,当P 点落在直线BC 上时,连结AP ,则O 点为AP 的中点. ∵ MN ∥BC ,∴ ∠AMN =∠B ,∠AOM =∠APC . ∴ △AMO ∽ △ABP .∴ 12AM AO AB AP ==. AM =MB =2.故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① 当0<x ≤2时,2Δ83x S y PMN ==.∴ 当x =2时,2332.82y =⨯=最大 ② 当2<x <4时,设PM ,PN 分别交BC 于E ,F . ∵ 四边形AMPN 是矩形, ∴ PN ∥AM ,PN =AM =x . 又∵ MN ∥BC ,∴ 四边形MBFN 是平行四边形. ∴ FN =BM =4-x .∴ ()424PF x x x =--=-. 又△PEF ∽ △ACB .∴ 2PEF ABC S PF AB S ∆∆⎛⎫= ⎪⎝⎭.∴ ()2322PEF S x ∆=-. MNP PEF y S S ∆∆=-=()222339266828x x x x --=-+-. 当2<x <4时,29668y x x =-+-298283x ⎛⎫=--+ ⎪⎝⎭.∴ 当83x =时,满足2<x <4,2y =最大.图 ( 4)P图 (3)B图 (1)综上所述,当83x =时,y 值最大,最大值是2. 【学力训练】1、(山东威海)(1)分别过D ,C 两点作DG ⊥AB 于点G ,CH ⊥AB 于点H .∵ AB ∥CD ,∴ DG =CH ,DG ∥CH .∴ 四边形DGHC 为矩形,GH =CD =1. ∵ DG =CH ,AD =BC ,∠AGD =∠BHC =90°,∴ △AGD ≌△BHC (HL ). ∴ AG =BH =2172-=-GH AB =3. ∵ 在Rt △AGD 中,AG =3,AD =5, ∴ DG =4.∴ ()174162ABCD S +⨯==梯形.(2)∵ MN ∥AB ,ME ⊥AB ,NF ⊥AB , ∴ ME =NF ,ME ∥NF . ∴ 四边形MEFN 为矩形. ∵ AB ∥CD ,AD =BC , ∴ ∠A =∠B .∵ ME =NF ,∠MEA =∠NFB =90°, ∴ △MEA ≌△NFB (AAS ). ∴ AE =BF . 设AE =x ,则EF =7-2x .∵ ∠A =∠A ,∠MEA =∠DGA =90°, ∴ △MEA ∽△DGA . ∴DG ME AG AE =.∴ ME =x 34. ∴ 6494738)2(7342+⎪⎭⎫ ⎝⎛--=-=⋅=x x x EF ME S MEFN 矩形. 当x =47时,ME =37<4,∴四边形MEFN 面积的最大值为649. (3)能.ABE FGH ABE F G H由(2)可知,设AE =x ,则EF =7-2x ,ME =x 34.若四边形MEFN 为正方形,则ME =EF . 即=34x 7-2x .解,得 1021=x . ∴ EF =21147272105x -=-⨯=<4. ∴ 四边形MEFN 能为正方形,其面积为251965142=⎪⎭⎫⎝⎛=MEFN S 正方形.2、(浙江温州市)(1)Rt A ∠=∠,6AB =,8AC =,10BC ∴=.点D 为AB 中点,132BD AB ∴==. 90DHB A ∠=∠=,B B ∠=∠.BHD BAC ∴△∽△, DH BD AC BC ∴=,3128105BD DH AC BC ∴==⨯=.(2)QR AB ∥,90QRC A ∴∠=∠=.C C ∠=∠,RQC ABC ∴△∽△, RQ QC AB BC ∴=,10610y x-∴=, 即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365y x =-+. (3)存在,分三种情况:①当PQ PR =时,过点P 作PM QR ⊥于M ,则QM RM =.1290∠+∠=,290C ∠+∠=,1C ∴∠=∠.84cos 1cos 105C ∴∠===,45QM QP ∴=, 1364251255x ⎛⎫-+ ⎪⎝⎭∴=,185x ∴=. ②当PQ RQ =时,312655x -+=, ABCD ERP H QM 21 HA6x ∴=.③当PR QR =时,则R 为PQ 中垂线上的点, 于是点R 为EC 的中点,11224CR CE AC ∴===.tan QR BAC CR CA ==, 366528x -+∴=,152x ∴=.综上所述,当x 为185或6或152时,PQR △为等腰三角形.3、(湖南郴州)(1) 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B DG 所以,B GCE G BFE ∠=∠∠=∠所以BEF CEG △∽△(2)BEF CEG △与△的周长之和为定值.理由一: 过点C 作FG 的平行线交直线AB 于H ,因为GF ⊥AB ,所以四边形FHCG 为矩形.所以 FH =CG ,FG =CH 因此,BEF CEG △与△的周长之和等于BC +CH +BH 由 BC =10,AB =5,AM =4,可得CH =8,BH =6,所以BC +CH +BH =24理由二:由AB =5,AM =4,可知 在Rt△BEF 与Rt△GCE 中,有:4343,,,5555EF BE BF BE GE EC GC CE ====, 所以,△BEF 的周长是125BE , △ECG 的周长是125CE 又BE +CE =10,因此BEF CEG 与的周长之和是24. (3)设BE =x ,则43,(10)55EF x GC x ==- 所以21143622[(10)5]2255255y EF DG x x x x==-+=--配方得:AM xHGFEDCB2655121()2566y x =--+. 所以,当556x =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216.4、(浙江台州)(1)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AD BC ∴==,.又9AB =,AD =90C ∠=,9CD ∴=,BC =tan 3BC CDB CD ∴∠==30CDB ∴∠=. PQ BD ∥,30CQP CDB ∴∠=∠=.(2)如图(1),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RPQ CPQ △≌△,RPQ CPQ ∴∠=∠,RP CP =.由(1)知30CQP ∠=,60RPQ CPQ ∴∠=∠=,60RPB ∴∠=,2RP BP ∴=.CP x =,PR x ∴=,PB x =.在RPB △中,根据题意得:)x x =,解这个方程得:x =(3)①当点R 在矩形ABCD 的内部或AB 边上时,0x <≤21133222CPQ S CP CQ xx x =⨯⨯==△, RPQ CPQ △≌△,∴当0x <≤22y x =当R 在矩形ABCD 的外部时(如图(2)),x <在Rt PFB △中,60RPB ∠=,2)PF BPx ∴==,又RP CP x ==,3RF RP PF x ∴=-=-DQC BPR A(图1)DQC BPR A图(2)F E在Rt ERF △中,30EFR PFB ∠=∠=,6ER ∴=-.21182ERF S ER FR x x ∴=⨯=-+△, RPQ ERF y S S =-△△,∴当x <<218y x =+-.综上所述,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22(018x x y x x <=⎨⎪+-<<⎩≤.②矩形面积9=⨯=,当0x <≤函数22y x =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所以y的最大值是727的值727=⨯=,而>,所以,当0x <<y 的值不可能是矩形面积的727;当x <<218x +-=x =>,所以x =所以x =综上所述,当x =PQR △与矩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的7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