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模板(调制解调)
调制和解调课程设计

调制和解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概念,掌握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调制和解调方式的原理,如AM、FM、ASK、FSK等。
3. 学生能够解释调制解调过程中信号参数的变化及其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调制解调电路。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调制解调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通信系统中调制解调方面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对通信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在通信领域的发展,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科技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通信原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
二、教学内容1. 调制解调技术概述:介绍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比较不同调制解调方式的优缺点。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2. 模拟调制解调技术:讲解AM、FM、PM等模拟调制解调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模拟调制解调技术3.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介绍ASK、FSK、PSK等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分析其性能及适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4章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4. 调制解调电路设计:分析调制解调电路的基本组成,讲解如何设计简单的调制解调电路。
- 教材章节:第5章 调制解调电路设计5. 调制解调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介绍调制解调技术在不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FM调制与解调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FM调制与解调系统的设计摘要:调频和调相是广泛采用的两种调角的基本调制方式。
其中调频(FM)是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调相(PM)是载波信号的相位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两种调制方式都表现为信号的瞬时相位受到调变。
调频波的解调称为鉴频;调相波的解调称为鉴相。
在掌握模拟系统FM和PM调制与解调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通过MATLAB进行编程仿真实现对系统的时域、频域特性分析,可以通过Simulink动态建模和Labview虚拟仪器对系统进行仿真,检测所设计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通过GUI设计实现针对该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
关键词:调制,解调,系统,仿真一、课题的目的本课程设计课题主要研究FM 调制与解调模拟系统的理论设计和软件仿真方法。
通过完成本课题的设计,拟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掌握模拟系统FM 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模拟系统FM 调制与解调的设计方法;3.掌握应用MATLAB分析系统时域、频域特性的方法,进一步锻炼应用Matlab进行编程仿真的能力;4.熟悉基于Simulink的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步骤和过程;5.了解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熟悉采用LabVIEW进行仿真的方法。
二、课题任务设计FM调制与解调模拟系统,仿真实现相关功能。
包括: 可实现单音调制的FM调制及解调、PM调制及解调的系统设计及仿真,要求给出系统的设计框图、源程序代码及仿真结果,并要求给出程序的具体解释说明,记录系统的各个输出点的波形和频谱图。
具体内容为:(1)设计FM调制与解调、P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给出系统的原理框图,对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说明。
(2)采用Matlab语言设计相关程序,实现系统的功能,要求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仿真,即直接采用Matlab语言编程的静态仿真方式、采用Simulink进行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方式。
要求采用两种以上调制信号源进行仿真,并记录系统的各个输出点的波形和频谱图。
am课程设计调制解调

am课程设计调制解调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知识目标包括理解调制解调的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调制解调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信号处理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
首先,介绍调制解调的定义和作用,解释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然后,讲解调制解调的分类,包括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最后,介绍调制解调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如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清晰地讲解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调制解调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应用。
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调制解调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使用《通信原理》等相关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基础。
参考书方面,推荐学生阅读《现代通信技术》等书籍,扩展对通信技术的了解。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使用PPT课件、视频动画等,直观地展示调制解调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调制解调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方面,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
作业方面,将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考试方面,将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普通调制解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普通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模拟调制和解调的基本方法。
3. 学习调制解调设备的使用和调试方法。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调制解调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通信技术。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如下:1. 模拟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拟调制。
模拟调制分为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三种。
2. 数字调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
数字调制分为调幅键控(ASK)、调频键控(FSK)和调相键控(PSK)三种。
3. 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解调分为模拟解调和数字解调。
三、实验器材1. 模拟调制解调设备:调幅(AM)、调频(FM)、调相(PM)调制器和解调器。
2. 数字调制解调设备:调幅键控(ASK)、调频键控(FSK)、调相键控(PSK)调制器和解调器。
3. 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4. 示波器:观察调制解调信号波形。
5. 连接线:连接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1. 调制实验(1)调幅(AM)调制实验1)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接入AM调制器。
2)调整调制器的调制频率和调制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调制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2)调频(FM)调制实验1)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接入FM调制器。
2)调整调制器的调制频率和调制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调制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3)调相(PM)调制实验1)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接入PM调制器。
2)调整调制器的调制频率和调制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调制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2. 解调实验(1)调幅(AM)解调实验1)将调制信号接入AM解调器。
2)调整解调器的解调频率和解调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解调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DSB波的调制与解调课程设计报告

-1 -9快鬲待按夫爹现代通信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DSB-SC调制与解调学生: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院(系):______专业: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年月曰目录一、调幅与解调原理:.............................................. (4)二、DSB勺调制调制与解调总系统框:.................................... ..4三、DSB调制与解调: (4)3.1 .双边带调制原理.............................................. (4)3.2调幅波的解调:…... .................................................................................... ..63.3乘法器原理 (7)四、单元电路设计: (7)4.1调幅电路图、波形图以及频谱图及理论分析 (8)4.2解调电路图、波形图以及频谱图及理论分析 (9)4.3低通滤波器电路图、已调波波形图以及频谱图及理论分析 (10)五:总电路图:......................................................... . (18)六、自设问题并解答以及心得体会...................................... 1 9七、附录元器件清单:............................................... ..20八、参考文献.............................................................. . (21)摘要模拟通信系统具有直观,容易实现等优点,在早期的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专业.整理.统之一,具有调制效率高,抗噪性能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课程设计AM调制与解调报告

第一章引言调幅,英文是Amplitude Modulation(AM)。
调幅也就是通常说的中波,范围在503---1060KHz。
调幅是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
距离较远,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
一般中波广播(MW: Medium Wave) 采用了调幅 (Amplitude Modulation) 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MW 及 AM 之间就划上了等号。
实际上MW只是诸多利用AM调制方式的一种广播.像在高频(3-30MHz)中的国际短波广播所使用的调制方式也是AM,甚至比调频广播更高频率的航空导航通讯(116-136MHz)也是采用AM的方式,只是我们日常所说的AM波段指的就是中波广播(MW)调幅是使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瞬时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通过用调制信号来改变高频信号的幅度大小,使得调制信号的信息包含入高频信号之中,通过天线把高频信号发射出去,然后就把调制信号也传播出去了。
这时候在接收端可以把调制信号解调出来,也就是把高频信号的幅度解读出来就可以得到调制信号了。
早期VHF 频段的移动通信电台大都采用调幅方式,由于信道快衰落会使模拟调幅产生附加调幅而造成失真,目前已很少采用。
调频制在抗干扰和抗衰落性能方面优于调幅制,对移动信道有较好的适应性,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模拟蜂窝系统都使用频率调制。
AM调制电路常用于通信系统和其它无线电系统中,特别是在中短波广播通信的领域里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
原因是AM调制电路简便,设备简单,调制所占的频带窄,并且与之对应的解调接收设备简单,所以AM调制电路常用于通信设备成本低,对通信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如中、短波调幅广播系统。
工程实际中,人们通常将调幅、同步检波、混频等调制/解调过程看作两个信号相乘的过程,一般都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来实现,这比采用分立器件电路简单,且性能优越。
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常见产品有BG314、F1595、F1596、MC1595、MC1496、MC1495、LM1595、LM1596等。
ssb调制解调课程设计

ssb调制解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SSB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理解其相较于其他调制方式的优点;2. 学会运用SSB调制解调技术进行信号的传输与接收,了解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3. 了解SSB调制解调过程中影响信号质量的因素,以及如何进行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SSB调制解调的实验操作;2. 提高学生分析通信系统性能、优化系统参数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遵循实验操作规范;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了解我国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SSB调制解调技术,提高其在通信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SSB调制原理:介绍单边带调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结合课本第3章相关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SSB调制的技术特点。
- 3.2节:单边带调制的基本原理- 3.3节:单边带调制的产生方法2. SSB调制的关键技术:分析SSB调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滤波器设计、频谱搬移等,并结合课本第4章内容进行讲解。
- 4.1节: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4.2节:频谱搬移技术3. SSB解调技术:介绍SSB解调的原理和常用方法,结合课本第5章内容,让学生掌握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 5.1节:单边带解调的基本原理- 5.2节:单边带解调的方法4. SSB调制解调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SSB调制解调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应用,结合课本第6章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调制解调实验报告

调制解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调制解调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常见调制解调方式的性能特点,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原理1、调制的概念调制是将原始信号(基带信号)的某些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则变换到另一个信号(已调信号)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使信号能够在特定的信道中有效传输,例如增加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实现频谱搬移等。
2、常见的调制方式(1)幅度调制(AM):使载波的幅度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2)频率调制(FM):使载波的频率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3)相位调制(PM):使载波的相位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3、解调的概念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基带信号。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1、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基带信号。
2、调制器模块实现对基带信号的调制功能。
3、解调器模块用于对已调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基带信号。
4、示波器用于观察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
5、频谱分析仪用于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
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设备按照实验电路图,将信号发生器、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正确连接。
2、产生基带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
3、幅度调制实验(1)设置调制器的参数,如载波频率、调制深度等。
(2)观察示波器上已调信号的幅度变化,并与基带信号进行对比。
(3)使用频谱分析仪观察已调信号的频谱分布。
4、频率调制实验(1)调整调制器的参数,实现频率调制。
(2)在示波器上观察已调信号的频率变化。
(3)通过频谱分析仪分析频率调制信号的频谱。
5、相位调制实验(1)设置调制器进行相位调制。
(2)观察已调信号的相位变化情况。
(3)用频谱分析仪查看相位调制信号的频谱特征。
6、解调实验(1)将已调信号输入解调器。
(2)调整解调器的参数,使解调输出尽可能接近原始基带信号。
(3)在示波器上比较解调输出信号与原始基带信号。
msk调制解调课程设计

msk调制解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MSK调制解调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数学表达式。
2. 学生能描述MSK调制解调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3. 学生能够解释MSK调制解调过程中相关参数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MSK调制解调的相关知识,完成简单的通信系统模拟。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对MSK调制解调进行仿真,分析其性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搭建简单的MSK调制解调实验系统,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MSK调制解调,培养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3. 学生能够认识到MSK调制解调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通信工程学科,以MSK调制解调技术为核心,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通信技术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通信原理基础,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MSK调制解调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通信系统概述:复习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型及性能指标。
- MSK调制原理:介绍MSK调制的基本原理、数学表达式及其与FSK、QPSK 的联系与区别。
- MSK解调原理:讲解MSK解调的方法、误码性能分析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 通信系统模拟:利用软件工具(如MATLAB)进行MSK调制解调的模拟,分析其性能。
- 实验系统搭建:搭建简单的MSK调制解调实验系统,观察实际通信过程中MSK调制解调的效果。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通信系统概述,MSK调制原理学习。
QPSK调制及解调课程设计

QPSK调制及解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QPSK调制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数学表达式和信号空间图表示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QPSK解调的关键步骤,包括信号检测和符号判决。
3. 学生能够解释QPSK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QPSK调制和解调的简单实验方案。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分析和解决QPSK调制解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如Matlab/Octave等)模拟QPSK调制解调过程,并展示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通信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通信技术发展的热情。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沟通交流技巧,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 学生通过学习QPSK技术,认识到其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进步的正面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信息技术或电子通信选修课程,结合物理与数学知识,旨在通过QPSK调制解调技术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同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反思,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数字通信的发展背景,引出QPSK调制解调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2. 理论知识:- 数字调制基本概念与分类- QPSK调制原理及其数学表达- 信号空间图表示方法- QPSK解调原理及关键步骤3. 实践操作:- QPSK调制解调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设备与软件工具介绍-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4. 应用案例分析:- QPSK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QPSK与其他数字调制技术的对比分析5. 教学案例与讨论:- 列举实际通信系统中的QPSK应用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优化建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引言与理论知识(1课时)2. 信号空间图表示方法(1课时)3. QPSK解调原理及关键步骤(1课时)4. 实践操作:实验方案设计、设备使用与操作(2课时)5. 应用案例分析及讨论(1课时)6. 总结与反思(1课时)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数字通信原理”章节相关,涉及QPSK调制解调技术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操作。
dsb调制解调课程设计

dsb调制解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DSB调制的基本原理,理解调制过程中载波与信息的数学关系。
2. 使学生了解DSB解调的常用方法,包括同步解调和非同步解调。
3. 引导学生理解DSB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DSB调制技术进行信号传输的能力,能够完成调制参数的设计与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DSB解调技术恢复原始信号的能力,能够分析解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影响因素。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通信设备,进行DSB调制解调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讨论与实践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子通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DSB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电子通信基础知识,对通信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DSB调制原理:介绍DSB调制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和调制过程,包括双边带信号的生成、幅度调制与频率调制的区别。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双边带调制技术”2. DSB调制参数设计:讲解调制参数的选取原则,如载波频率、调制指数等,并进行实例分析。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双边带调制参数设计”3. DSB解调技术:介绍同步解调和非同步解调的原理,分析各种解调方法的优缺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双边带解调技术”4. DSB调制解调应用:分析DSB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卫星通信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双边带调制解调技术的应用”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DSB调制解调实验,包括调制参数设计、信号传输和解调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DSP课程设计调制解调实验报告

DSP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信号的调制与解调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设计人员:朱炜玮学号:08211079张斯奇08211078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1)二、设计内容 (5)三、设计方案、算法原理说明 (10)四、程序设计、调试与结果分析 (15)五、设计(安装)与调试的体会 (25)六、参考文献 (26)一、设计任务书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广泛应用于通讯及信息处理领域。
调制就是用低频的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某一个参数,使载波信号的参数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可分为调幅、调频和调相信号调制;信号的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是从已调高频信号中取出调制信号,对应的分为调幅、调频和调相信号的解调。
本设计要求采用DSP 及其A/D 、D/A 转换器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功能。
1.设计要求及目标 基本部分:使用DSP 产生调幅波和调频波。
调制信号从MIC 音频输入接口输入,频率小于1000HZ ;载频由DSP 程序内部产生,频率在4000—8000HZ 之间,调幅信号的调制度为50%。
发挥部分:使用DSP 对所产生的调幅及调频信号进行解调,并通过SPEAKER 音频输 接口输出解调后的信号。
2.设计思路模拟模拟幅度调制(AM )的实质是频谱搬移,其模型如下:输出已调调幅信号的时域一般表示式为:如果载波的瞬时频率偏移随调制信号f(t)成线性变化,则为频率调制。
调频信号表示式:])(c o s [00⎰∞-++=t FMc FM dt t f K t A f θω 其瞬时频率为)()(t f k t FM c FM +=ωω,其中ωc 是未调载波的标称角频率,f (t)是调制信号,系数KFM 称为频偏常数。
由数字振荡器递归的差分方程:y[n]=A*y[n-1]-y[n-2] 其中:A=2cos(x),x=ωFM/FS, FS 为采样频率。
就可以迭代计算出调频信号的每一个输出样点的值,经过D/A 变换和滤波便可以得到模拟的调频信号。
am调制解调课程设计

am调制解调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AM调制解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数学表达式;2. 掌握AM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3. 了解AM调制解调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AM调制解调过程中的实际问题;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AM调制解调的仿真实验;3. 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对AM调制解调信号进行计算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AM调制解调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解释AM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并给出相关数学表达式;2. 能够独立完成AM调制解调过程中的参数计算;3. 能够列举AM调制解调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AM调制解调的仿真实验;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6. 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内容:1. AM调制原理:- 调制概念及其作用- AM调制的基本原理- AM调制的数学表达式2. AM调制过程参数计算:- 振幅调制指数的计算- AM信号的频谱分析- 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的关系3. AM解调原理:- 解调的概念及其作用- AM解调的原理及方法- AM解调的数学表达式4. AM调制解调技术应用:- AM调制解调技术在无线电通信中的应用- AM调制解调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5. 实践操作:- AM调制解调实验原理及步骤- 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AM调制原理及数学表达式第二周:AM调制过程参数计算第三周:AM解调原理及数学表达式第四周:AM调制解调技术应用及实践操作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相对应,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调制解调课程设计

调制解调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了解调制解调的概念、方法和过程,能够运用调制解调技术进行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调制解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不同类型的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应用。
–理解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调制解调技术进行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能够分析和解决调制解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能够运用调制解调技术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调制解调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不同类型的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调制的概念和目的,调制的作用和原理。
–解调的概念和目的,解调的作用和原理。
2.不同类型的调制解调技术:–模拟调制技术,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
–数字调制技术,包括二进制调制、QAM和OFDM等。
3.调制解调技术的应用:–调制解调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如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
–调制解调技术在有线通信中的应用,如电话通信和有线电视。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应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实际效果。
4.实验法:学生进行调制解调实验,亲身体验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调制解调教材,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fm调制与解调课程设计

fm调制与解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FM调制的基本原理,包括频率调制的过程、调制指数的影响;2. 学习并掌握FM解调的常用方法,如相位-频率检测法;3. 了解FM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进行FM调制操作,并调整相关参数;2. 掌握使用相应工具或设备进行FM解调的方法,能够分析调制信号的质量;3. 能够运用数学表达式和图形描述FM调制解调过程中信号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深入学习FM调制解调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课程内容设计以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为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专业知识。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形式,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期评估,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FM调制原理- 调制概念与分类- FM调制的基本过程与数学描述- 调制指数的影响及调制带宽的计算2. FM调制技术- 调制器的设计与工作原理- 调制信号的产生与特性分析- 实践操作: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进行FM调制3. FM解调原理与方法- 解调概念与分类- 相位-频率检测法的原理与实现- 解调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4. FM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FM调制解调技术在广播、电视、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FM调制解调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5. 实践教学- 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进行FM调制与解调实验-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调制解调性能的因素- 小组讨论: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FM调制原理及其数学描述第二课时:FM调制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课时:FM解调原理与方法第四课时:实践教学与问题讨论第五课时:课程总结与拓展教材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通信原理》中第四章“频率调制与解调”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FM调制解调的相关知识。
课程设计ssb调制解调设计

课程设计ssb调制解调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SSB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具体包括理解SSB调制解调的数学模型、调制过程、解调过程以及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和设计SSB调制解调器的能力。
具体包括能够根据给定的系统参数,计算SSB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优化SSB调制解调器的参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培养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SSB调制解调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SSB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介绍SSB调制解调的数学模型,包括调制过程和解调过程的数学描述。
2.SSB调制解调的技术:详细讲解SSB调制解调的实现方法,包括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3.SSB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介绍SSB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如带宽、功率效率、误码率等。
4.SSB调制解调的应用:讲解SSB调制解调技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SSB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SSB调制解调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SSB调制解调器的搭建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数字通信原理》作为主要教材,系统地介绍SSB调制解调技术。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现代通信原理》、《通信系统仿真与应用》等,供学生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SSB调制解调的原理和应用。
dsb的调制与解调课程设计

dsb的调制与解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DSB调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数学表达,掌握其信号特点。
2. 使学生掌握DSB解调的原理,了解不同解调技术的优缺点。
3. 引导学生了解DSB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DSB调制解调技术进行信号传输与处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模拟操作,加深对DSB调制解调技术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合作中提高沟通和交流技巧。
3.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理解DSB调制解调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通信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阐述DSB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式。
2. 能够分析DSB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号传输与处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4. 能够通过实验和模拟操作,验证DSB调制解调理论。
5. 增强对通信科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创新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SB调制原理:信号传输基本概念,DSB调制定义,双边带信号特点,数学表达与推导。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双边带调制”。
2. DSB调制技术:调制方法分类,振幅调制与DSB调制的关系,实际应用中的DSB调制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双边带调制的实现方法”。
3. DSB解调原理:解调基本概念,DSB解调原理,同步解调与异步解调,解调技术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双边带信号的解调”。
4. DSB调制解调应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DSB调制解调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vsb调制解调课程设计

vsb调制解调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VSB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VSB调制解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了解VSB调制解调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熟悉VSB调制解调信号的产生、检测和分析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VSB调制解调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使用VSB调制解调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VSB调制解调相关的英文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VSB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VSB调制解调的基本概念:介绍VSB调制解调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2.VSB调制解调的数学模型:讲解VSB调制解调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过程;3.VSB调制解调的参数估计:介绍VSB调制解调参数估计的方法和算法;4.VSB调制解调的性能分析:分析VSB调制解调技术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抗干扰性等;5.VSB调制解调的应用领域:介绍VSB调制解调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通过讲解VSB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VSB调制解调技术的应用;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VSB调制解调实验;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外的优秀教材,如《VSB调制解调技术》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专业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VSB调制解调实验装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MATLAB的差分码PSK调制解调实现学生姓名:易武指导老师:吴志敏摘要PSK调制是通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PSK调制技术的改进也是通信系统性能提高的重要途径。
分析了数字调制系统的基本调制解调方法,利用MATLAB作为编程工具,设计了相移键控系统的模型,并且对模型的方针流程以及仿真结果都给出具体详实的分析,为实际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数字调制是通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改进也是通信系统性能提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MATLAB;PSK;调制解调;差分码1 引言1.1课程设计目的差分码PSK的调制解调的实现,通过课程设计,我学到了MATLAB的操作,深入了解了PSK调制解调的原理,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M文件,编程实现差分码的PSK 调制解调,并绘制了调制前后的时域和频域波形级叠加噪声时解调前后额频域波形,根据运行结果和波形来分析该解调过程的正确性及信道对信号的额传输影响,知道了2PSK 信号的产生方法主要有两种。
这两种方法的复杂程度差不多,并且都可以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加深了对信号的调制解调的认识,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
1.2课程设计要求1)绘制基带信号,PSK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
2)绘制噪声后的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
3)改变噪声功率进行解调,分析噪声对信号传输造成的影响。
1.3课程设计原理差分码PSK 的调制解调实质上就是DPSK 调制解调,利用载波的多种不同的相位状态来表征数字信息的调制方式,调制解调有2DPSK 和4DPSK 调制解调,本次课程实际采用二进制的DPSK 。
2 PSK 调制解调原理2.1 2PSK 调制的基本原理在4PSK 信号中,相位变化是以未调载波的相位作为参考基准的。
由于它利用载波相位的绝对数值表示数字信息,所以又称为绝对相移。
4PSK 相干解调时,由于载波恢复中相位有0、π模糊性,导致解调过程出现“反向工作”现象,恢复出的数字信号“1”和“0”倒置,从而使2PSK 难以实际应用。
为了克服此缺点,提出了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方式。
2DPSK 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对相位变化传递数字信息,所以又称相对相移键控。
假设ϕ∆为当前码元与前一码元的载波相位差,可定义一种数字信息与ϕ∆之间的关系为”“”“010表示数字信息表示数字信息⎩⎨⎧=∆πϕ (2-1)于是可以将一组二进制数字信息与其对应的2DPSK 信号的载波相位关系示例如下:二进制数字信息:1 1 0 1 0 0 1 1 02DPSK 信号相位: (0) π 0 0 π π π 0 π π或(π) 0 π π 0 0 0 π 0 0数字信息与ϕ∆之间的关系也可定义为”0“”1“0表示数字信息表示数字信息⎩⎨⎧=∆πϕ由此示例可知,对于相同的基带数字信息序列,由于初始相位不同,2DPSK 信号的相位并不直接代表基带信号,而前后码元相对相位的差才唯一决定信息符号。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信号码元的相位关系,我们可以用矢量图来表述。
按照(2-1)的定义关系,我们可以用如图2-1(a )所示的矢量图来表示,图中,虚线矢量位置称为基准相位。
在绝对相移中,它是未调制载波的相位;在相对相移中,它是前一码元的载波相位,当前码元的相位可能是0或π。
但是按照这种定义,在某个长的码元序列中,信号波形的相位可能仍没有突跳出点,致使在接收端无法辨认信号码元的起止时刻。
这样,24DPSK 方式虽然解决了载波相位不确定性问题,但是码元的定时问题仍没有解决。
为了解决定时问题,可以采用图2-1(b )所示的相移方式。
这时,当前的码元的相位相对于前一码元的相位改变±π/2。
因此,在相邻码元之间必定有相位突跳。
在接收端检测此相位突跳就能确定每个码元的起止时刻,即可提供码元定时信息。
根据ITU-T 建议,图2-1(a )所示的相移方式称为A 方式;图2-1(b )所示的相移方式称为B 方式。
由于后者的优点,目前被广泛采用。
2.2 4PSK 解调的基本原理2DPSK 信号的产生方法:先对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差分编码,即把表示数字信息的序列的绝对码变换成相对码(差分码),然后再根据相对码绝对调相,从而产生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信号。
2DPSK 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如图2-2所示。
图2-1 2DPSK 信号的矢量图参考相位参考相位π/2相位-π/2相位 (a) A 方式(b) B 方式差分码可取传号差分码或空号差分码。
其中,传号差分码的编码规则为1-⊕=n n n b a b(2.2-2)式中:⊕为模2加;1-n b 为n b 的前一码元,最初的1-n b 可任意设定。
式(2.3-2)称为差分编码(码变换),即把绝对码变换为相对码;其逆过程称为差分译码(码反变换),即1-⊕=n n n b b a (2.2-3)2DPSK 信号的解调方法之一是相干解调(极性比较法)加码反变换法。
其解调原理是:对2DPSK 信号进行相干解调,恢复出相对码,再经码反变换器变换为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
在解调过程中,由于载波相位模糊性的影响,使得解调出的相对码也可能是“1”和“0”倒置,但经差分译码(码反变换)得到的绝对码不会发生任何倒置的现象,从而解决了载波相位模糊性带来的问题。
2DPSK 的相干解调器原理框图如图2-3所示。
4DPSK 信号的另一种解调方法是差分相干解调(相位比较法),其原理框图如图2-6所示。
用这种方法解调进不需要专门的相干载波,只需由收到的4DPSK 信号延时一个码元间隔Ts ,然后与4DPSK 信号本身相乘。
相乘器起着相位比较的作用,相乘结果反映了前后码元的相位差,经低通滤波后再抽样判决,即可直接恢复原始数字信息,故解调器中不需要码反变换器。
4DPSK 系统是一种实用的数字调相系统,但其抗加性白噪声性能比2PSK 的要差。
图2-3 4DPSK 相干解调器原理框图e 2DPSK (t)3调制解调流程图3 调制解调流程4 四进制差分相移键控(4DPSK)代码实现4.1 基本参数设置设置基本参数,将载波频率设置40赫兹,基带信号频率设置为20HZ ,采样频率1000HZ 。
这样使得每个基波码元调制后的已调信号中有两个正弦波输出,设置信噪比,为以后的改变噪声大小提供方便。
M=4;%输入二进制 Fc=40; %载波频率 20HZFd=20; %原始信号与已调信号取样频率 10 HZ Fs=1000; %采样频率 500 HZSRNperBit=6; %设置信噪比为6SNR=2;adjSRN=SRNperBit-10*log10(Fs/Fd)+10*log10(log2(M)); %信噪比转换图2-6 2DPSK 差分相干解调器原理框图e 2DPSK (t)4.2基带信号的产生产生一个32二进制序列转换成四进制并作为4DPSK的基带信号,如果所示sign=randint(32,1,2); %输入长度为32的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an=[];for n=1:2:31if sign(n)==0&sign(n+1)==0;an((n+1)/2)=0;elseif sign(n)==0&sign(n+1)==1;an((n+1)/2)=1;elseif sign(n)==1&sign(n+1)==0;an((n+1)/2)=2;elseif sign(n)==1&sign(n+1)==1;an((n+1)/2)=3;endend利用循环码,将基带信号转化为四进制图4.2 产生基带信号波形4.3基带信号的差分编码将二进制基带信号进行差分运算,并将差分后的二进制序列转化为四进制,作为四进制基带信号差分后的差分信号,如图4.3所示cfm=[]; cfm(1)=1; %设cfm的初值为1for i=1:31cfm(i+1)=xor(sign(i),cfm(i));endbn=[];for n=1:2:31if cfm(n)==0&cfm(n+1)==0;bn((n+1)/2)=0;elseif cfm(n)==0&cfm(n+1)==1;bn((n+1)/2)=1;elseif cfm(n)==1&cfm(n+1)==0;bn((n+1)/2)=2;elseif cfm(n)==1&cfm(n+1)==1;bn((n+1)/2)=3;endend再次利用奇数次的循环码表示成四进制图4.3 基带信号差分波形4.4DPSK调制利用demod函数对差分序列进行DPSK调制y=dmod(bn,Fc,Fd,Fs,'psk',M); %进行DPSK调制图4.4 无噪声4DPSK调制信号波形4.5加入高斯白噪声利用AWGN信道产生高斯噪声,并将其叠加在已调信号上加噪声后已调信号如图4.5 modz=awgn(y,SNR);yniose=awgn(y,adjSRN,'measured',[],'dB'); %加入高斯白噪声图4.5 加噪声4DPSK已调信号波形4.6分别对已调信号和加入噪声已调信号解调利用ddemod函数对已调信号和加入噪声的已调信号解调,解调后的信号是差分的信号,需要进一步解差分,分别作出未加入的噪声的解调波形如图4.61所示和加入噪声后的解调波形,如图4.62所示w=ddemod(y,Fc,Fd,Fs,'psk/opt',M) %进行PSK解调z=ddemod(yniose,Fc,Fd,Fs,'psk/opt',M); %加入高斯白噪声PSK解调图4.6.1 无噪声4DPSK解调信号波形图4.6.2加噪声4DPSK解调信号波形4.7反差分运算将解调信号进行反差分运算,还原出基带信号,将四进制序列转化成二进制序列,将0转化为00,将1转化为01,将2转化为10,将3转化为10,进行反差分运算,再将2进制转化为4进制信号。
cn=[];for n=1:2:31if z((n+1)/2)==0;cn(n)=0;cn(n+1)=0;elseif z((n+1)/2)==1;cn(n)=0;cn(n+1)=1;elseif z((n+1)/2)==2;cn(n)=1;cn(n+1)=0;elseif z((n+1)/2)==3;cn(n)=1;cn(n+1)=1;endend解调的四进制序列转化为二进制序列,为下一步差分异或运算做准备cfm1=[];for i=1:31cfm1(i)=xor(cn(i),cn(i+1));endcfm1(32)=0;利用循环码将反差分的二进制序列转化为4进制序列分别作出加入噪声如图4.7.1所示和没有加入后的解调波形如图4.7.2所示图4.7.1图4.7.1无噪声4DPSK解调反差分信号波形图4.7.2图4.7.1加噪声4DPSK解调反差分信号波形5测试结果利用randint产生定长度的二级制随机序列sign,运行结果显示最终差分相干解调并进行反差分后的信号与基带信号一致,说明此次基于MATLAB的设计DPSK通信系统能够成功实现4DPSK信号的调制解调,如图5.1所示图5.1 时域解调前后波形由图5.2中可以看出基带信号和无噪声解调反差分信号是一致的数字差分信号和噪声解调信号是一致的,说明成功实现4DPSK调制解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