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经典名方一百个

合集下载

100张名处方良处方汇总

100张名处方良处方汇总

100张名处方良处方汇总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干姜,肉桂,蜀椒。

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盖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

3.各种骨刺: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

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将骨刺软化掉。

4.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养生堂)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5.治疗尿蛋白方:(赵林教授)每天一两花生仁(红皮),用水煮烂,每天早晨空腹当早餐吃,约40天就好了(一般肾炎。

糖尿病出现的尿蛋白都可治。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代茶饮小方,大家平时可以喝一些来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

开水冲泡代茶饮。

壮骨功效的小方——鹿茸酒:鹿茸10克,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次服用30毫升.(对于肝肾筋骨有补益作用,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病,帮助睡眠,睡觉前喝每晚30克。

)10.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

一般2~3次即愈。

11.脑中风出院后用药:同仁堂牛黄安宫丸一丸(好的)+民间种的葫芦籽研粉,早晚各一勺大约用12丸。

后个再用步长脑心通。

12.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肠胃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

中国民间90个经典药方,值得收藏

中国民间90个经典药方,值得收藏

中国民间90个经典药方,值得收藏中国民间药方源远流长,有许多经典药方被传承至今,被认为是治疗某些疾病的好方法,这些药方因为疗效显著,被很多家庭所使用。

下面列举一些经典药方,供大家参考和收藏。

1、板蓝根汤:用于治疗流感;2、清热解毒汤:用于治疗中暑;3、四物汤:用于补血养血,调理月经不调;4、乌骨鸡汤:用于调理体质,提高免疫力;5、生姜糖汤:用于治疗咳嗽;6、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眩晕,耳鸣等症状;7、四逆散:用于腹痛、腹泻等腹部疼痛;8、羚羊角黄片: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等症状;9、龟鹿补肾丸: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疲劳、性功能下降等症状;10、桂枝汤: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疲惫。

21、通宣糖浆: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症状;22、补骨脂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3、温胃舒中汤:用于治疗胃病、消化不良等症状;24、滋阴壮阳丸:用于治疗阳痿、早泄,及腰膝酸软等症状;25、肝火上扰丸:用于治疗失眠、易怒、情绪不稳等症状;26、云南白药:用于创伤包扎、外伤止血等;27、苦参丸:用于治疗疥疮、湿疹等皮肤病;28、新生堂腹泻胶囊:用于治疗急性腹泻;29、茯苓杏苓羌活汤: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30、八珍汤:用于补益气血,招抗感冒。

51、参苓白术散:用于调理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等症状;52、蜂胶糖浆:用于缓解口腔炎等症状;53、冠心宁片: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脏病;54、鱼腥草素:用于治疗肝炎等症状;55、补肝丸:用于调理肝火过旺,导致的头痛、失眠等症状;56、川贝枇杷糖:用于治疗咳嗽、气急等症状;57、玉屏风散: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等症状;58、降压宁片:用于调节高血压;59、逍遥丸:用于调理大便干燥、湿热黄燥等症状;60、枸杞菊花茶:用于调理眼睛疲劳等症状。

71、足部通:用于改善足部循环等问题;72、复方丹参滴丸:用于调理心脑血管等问题;73、知柏地黄丸:用于调理肾虚等问题;74、清喉利咽口服液:用于治疗喉咙发炎等症状;75、北京同仁堂蛇胆川贝枇杷膏:用于治疗咳嗽、气急等症状;76、莲花清瘟胶囊:用于治疗流感、咳嗽等症状;77、天麻片:用于改善头痛等症状;78、清肺化痰口服液: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症状;79、香砂养胃丸:用于调理胃肠不适等症状;80、二妙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必会100首经典方剂

中医必会100首经典方剂

中医必会100首经典方剂1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伤寒论》)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3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小青龙汤(《伤寒论》)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5止嗽散(《医学心悟》)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6 银翘散(《温病条辨》)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温病条辨》)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 苓桂术甘汤(《金匱要略》)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9 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0 大承气汤(《伤寒论》)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溶坩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1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12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13济川煎(《景岳全书》)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14小柴胡汤(《伤寒论》)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15真武汤(《伤寒论》)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16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17四逆散(《伤寒论》)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重磅】我国传统经典名方一百个

【重磅】我国传统经典名方一百个
汤剂
2
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属旋覆代赭石汤.”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3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
6
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4
麻黄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宜麻黄汤.③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14
附子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100个民间偏方,值得收藏

100个民间偏方,值得收藏

100个民间偏方,值得收藏一、带状疱疹:1.麝香研粉加凡士林外涂患处。

神灯烤。

2.梅花针刺破患处,艾灸。

二、糖尿病方:1.黄芪50—200克,乌梅20—5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黄芪健脾利水,可减肥,托毒生肌,可长伤口,可固表,防治汗多表虚。

)2.苦荞面2斤,放在锅里隔水蒸(干蒸)30分钟,晾干装瓶备用。

午、晚饭前各30克,开水冲面糊糊喝。

配合适量运动,限肉和稀饭,禁酒。

三、颈椎病:1.适度牵引颈椎。

2.粗盐加热装布袋颈部热敷。

3.双手握紧拳头小指侧相对互相敲打后溪穴。

4.活动颈椎。

活动肩关节。

5.桂附地黄丸,独活寄生丸各吃一半量。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1.粗盐炒热装布袋热敷患处,一天三次。

2.仰卧腰下垫一个小枕头每次半小时。

3.生黄土,生白术按1:3的比例,共炒黄研粉,加水加蜂蜜,煮成药膏装罐备用。

取少量药膏外敷患处,包扎。

一天换一次。

急性敷一周见效。

慢性或增生需一个月。

4.桂附地黄丸,独活寄生丸交替吃。

5.按摩双侧委中穴。

五、降血脂减肥食疗外治方:1、菊粉即洋姜粉(菊芋粉)2—4小勺,冲水喝,每天1次,副作用是轻度腹胀腹泻。

2、苦荞面隔水蒸(干蒸)30分钟,晾干备用。

午晚饭前3—4小勺冲面糊糊喝。

3、适量运动。

4,蜡疗减肥降血脂。

或5,防风通圣丸有一定减肥降血脂作用。

六、高血压食疗:大田(非大棚)种的芹菜2两,煮2碗水,煮15分钟,当茶饮。

(注意血压不降低不要快速减药)。

高血压外治:吴茱萸适量,研粉,加醋拌匀,外敷脚底涌泉穴,包扎,每天晚上敷早晨去掉。

七、栀子鸡蛋清膏:生栀子研粉,取2一3小勺栀子粉,加鸡蛋清拌勻外敷患处,包扎,一天换一次。

3一5天。

治疗急性乳腺炎,乳痈,腮腺炎,颌下脓肿,牙痛引起的脸肿大,痈疮,褥疮感染,糖尿病足感染,风热型关节炎,急性淋巴结炎,丹毒等。

八、湿疹外治方:1、黄柏,苍术各10克,煮水外涂患处后撒滑石粉。

2、肛门湿疹或瘙痒:蒜辫子、茄子干、花椒各适量,煮水外洗患处。

古代中国经典名方

古代中国经典名方

古代中国经典名方
古代中国有许多经典的名方,其中一些是传统中医药所传承的古方。

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四物汤(或者加味四物汤):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组成,用于调理女性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等问题。

2. 逍遥散:是张仲景创制的一方名方,由甘草、茯苓、泽泻等草药组成,用于治疗痰湿内盛,胸闷嗳气等症状。

3. 清热解毒汤:是治疗热毒、火热病症的经典名方,成分包括黄芩、黄连、连翘等,用于清热解毒、泻火除热。

4. 补中益气汤:包括人参、黄芪、白术等,主要用于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5. 百合固金汤:用于治疗肺燥干咳,由百合、麦冬、沙参等组成。

这些名方经常被中医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或调理身体,它们在中医药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展现出一定的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的使用应当由专业医师指导,因为药材的配比和用量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组成】人参(15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当归(12g)川芎(9g)桂枝(6g)生姜(3片)功用】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主治】气血两虚证。

病人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健忘,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细弱。

人参养荣汤,补气养血调营卫。

黄芪白术同参归,川芎茯苓甘草齐。

桂枝生姜调经脉,服之调和身体好。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各等分。

功用】解表和解,调和营卫。

主治】治伤寒太阳证不解,或解后不觉轻松,或本无表证而柴胡证明显者。

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口苦咽干,呕吐泄泻,胁下痞满,心烦易怒,舌苔薄白,脉弦。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加,人参甘草干姜夹,太阳表证不解时,和营调卫此方佳。

组成】连翘朴硝各一两(30g),甘草二两(60g),生姜三两(90g)功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主治】霍乱初起,恶心呕吐,腹泻清稀,口渴欲饮,咽干,舌红少苔,脉数。

XXX连XXX清热毒,XXX配连翘,霍乱初起咳止泻,宜早服用效果好。

20、五苓散《金匮要略》组成】白术四两(12g),茯苓四两(12g),炙甘草二两(6g),泽泻四两(12g),白皮四两(12g)功用】渗湿利水,健脾消食。

主治】脾胃湿滞证。

腹胀,水肿,四肢不温,泄泻,食少便溏,舌苔白腻,脉弱。

五苓散白术泽泻配,白皮茯苓炙甘草,湿滞脾虚水肿胀,消食利水效果好。

黄连3克(姜汁炒)、川厚朴6克、石菖蒲3克、法半夏3克、淡豆豉9克、山栀子9克、芦根60克组成的连朴饮,具有清热利湿,调和脾胃的功效。

适用于乙肝湿热并重,郁阻于中焦,脾胃不运的证候。

症状包括胸闷脘痞、恶心欲呕、纳呆、厌油腻食物、口渴不欲多饮、大便稀溏、腹部胀满、小便短少黄赤、或有身目发黄,其色鲜明,发热而汗出不解,舌红,舌苔黄滑腻,脉滑数。

天王补心丹包括人参去芦、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各五钱(各15g)当归酒浸、五味麦门冬去心、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炒、各一两(各30g)、生地黄四两(120g)、朱砂。

100个绝密中医秘方(珍藏已久)

100个绝密中医秘方(珍藏已久)

1、近视秘方:陈皮150克,白莘茶100克,铁观音茶叶10克,桂皮20克,八角20克。

把陈皮、白莘茶、铁观音茶、桂皮、八角切碎或碾碎均匀掺合在一起,每次取用这种混合的配料4-5克放入杯中加入开水浸泡或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等待开水温凉时把水饮尽。

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

可以使近视的朋友治好近视、恢复健康视力!!2、各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气管炎,高烧,肺炎,肺脓肿等以痰多而稠:每日取薏苡仁100克加入20枚红枣煮粥,一天三次。

这是老中医的宝贵经验。

3、痤疮(又名青春痘、美丽疙瘩痘):鲜仙鹤草、野荞麦(或金荞麦)、黄毛耳草若干,以水煮之,搽脸,特效。

治肺痨咯血:将鲜仙鹤草一两(干者,六钱)捣烂,加冷开水搅拌,榨取液汁,再加入白糖一两,一次服用。

4、不孕症:有人以山茱萸为主治疗不孕症患者58例,其中服药后怀孕者43例,无效者15例,治愈率为74. 14%。

治疗方法:以山茱萸l2g为主,配以白术、茯苓各l2g,熟地l5g,紫河车2 0g。

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中、晚3次口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5、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用仙鹤草的茎叶制成200%的浓缩煎液。

用时先用阴道窥器扩张阴道,以洁尔灭棉球全面彻底洗擦阴道壁,然后将饱蘸仙鹤草液的棉球均匀地涂抹整个yin dao壁。

再塞以饱蘸仙鹤草液的特制带线大棉栓,放置3~4小时后,取出。

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效奇佳6、1.口臭、口腔炎:石榴1个,剥皮取子,捣烂加水煎汁,含后咽下,日数次。

2.脱脏:石榴皮30克,明矶15克,水煎,洗患处。

3.中耳炎:石榴花,熔干,加冰片少许,研细末,吹耳内。

4.久泻久病:陈石榴皮,熔干研为细末,每次服10克,米汤送服,1 日2次。

7、腰腿痛方::川连6G 桂皮4G生地4g鹿茸2G(可用鹿角霜代替)用白酒一斤浸泡10天 早晚各饮用一盅 治疗各种腰腿疼及关节痛.8、失眠:酸枣仁40克 龙眼肉60克西洋参40克 五味子40克大红枣60克枸杞子60克甘草30 克 肉桂30克冰糖250克。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1、益气通瘀组成:太子参15克、枣仁15克、苏木15克、降香15克、丹参15克、桃仁15克、川芎5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XXX,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克、莲子心2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克、郁金12克、积壳10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克、白芍15克、僵蚕、夏枯草12克。

2、逐瘀调经汤组成;当归10克,赤芍10克,五灵脂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益母草15—30克,肉桂3克,[后下]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

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2]天或行经的中期[2—3]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克,杜仲10克,狗脊10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

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克,黄芪10克,煨木香5克,党参15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

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10克、灸乳没各6克、XXX10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

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克、炒柴胡5克、炒丹皮10克、勾藤15克,以清除肝经湿热。

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克、大黄6克〈后下〉。

3、化瘀止漏汤组成;当归20克、山楂20克、川芎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

国家中管局《古代经典名方目录》100首,原文、处方、用法这里找!

国家中管局《古代经典名方目录》100首,原文、处方、用法这里找!

国家中管局《古代经典名方目录》100首,原文、处方、用法这里找!01【方名】:桃核承气汤【出处】:《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处方】: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02【方名】:旋覆代赭汤【出处】:《伤寒论》【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处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03【方名】:竹叶石膏汤【出处】:《伤寒论》【原文】:“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处方】: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04【方名】:麻黄汤【出处】:《伤寒论》【原文】: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宜麻黄汤。

”【处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05【方名】:吴茱萸汤【出处】:《伤寒论》【原文】:①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③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处方】: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100个民间偏方

100个民间偏方

100个民间偏方,简单好学,经济实用1、伤风感冒:葱白带根须、生姜片每样半两,加一碗水煎开,放适量红糖趁热服下汤,并马上睡觉,多盖被子,出汗即愈。

2、病毒感冒:用葱白头捣成糊状,晚上睡觉前敷两足掌心(涌泉穴),每足心敷黄豆大即可,用胶布贴牢,次日晨揭去,连用2~3天即愈,疗效神奇。

3、各种头痛:鸽子一只,杀好洗净,天麻半两,加调料炖汤,分两天吃完,一般二只鸽可愈,重者需三只。

忌酒、海带。

4、头昏头晕(头昏眼花、眩晕):青壳鸭蛋一个,红枣10粒,加少许水搅匀蒸熟,早晨空服,连用5天有特效。

忌辣物。

5、失眠、多梦:花生叶(或花生壳)半两,红枣10粒,浮小麦3钱,煎一碗汤睡前服下,连用7天痊愈。

忌吃浓茶、咖啡、海鲜。

6、干咳(感冒或过敏引起均可):生黑芝麻3钱(约半汤匙),冰糖适量,共捣碎,用滚开水冲成半碗汤,早晨空服,3天痊愈,忌吃鱼腥、过咸食物。

7、有痰咳(包括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儿童气管炎):每次用白萝卜二两、梨子二两,一起切碎,加一碗水煮熟,放适量冰糖食用,一日二次,连用3天止咳化痰。

忌吃鱼类。

8、老气管炎(慢性气管炎):取冬天霜打后的丝瓜藤*一两、川贝*一钱,煎成两碗汤,分早晚两次热喝,连用15~20天,可根治。

忌烟、酒、辣物、海鲜、虾米。

9、肺气肿(久咳不愈):明矾一两,磨成粉用陈醋调成糊状,每晚睡前取黄豆大一团敷足掌心(涌泉穴,两足都敷),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连用7天有特效。

10、哮喘(包括儿童哮喘):用乌骨鸡一只,杀好洗净,生姜3两切成片,丝瓜筋二钱,放入鸡肚内,用线捆好,加油盐等佐料煨汤,分三天将鸡和汤吃完(儿童分五天吃完),轻者一只,重者3只。

忌辣、韭菜、羊肉。

11、胃痛、胃窦炎、胀气吐酸:大蒜头(最好用独头蒜)一两,干桔皮半两,萝卜籽2钱,煎一碗汤加红糖一次服下,一日三次,饭前空服,用5天可愈。

忌酒、辣、冷食。

12、慢性胃炎、胃寒、胃下垂:生猪肚半斤,洗净切片,加白胡椒*半两,老生姜半两,油盐少许,煮烂,一次吃完(胡椒、生姜不吃),一日两次,饭前食用,连吃一星期,可治多年胃病。

中医经典方剂100首

中医经典方剂100首

中医经典方剂100首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9克)防风(9克)苍术(9克)细辛(3克)川芎(6克)白芷(6克)生地(6克)黄芩(6克)甘草(6克)[用法]上九味,(口父)咀,水煎服。

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方诀】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发汗祛湿可见功。

【速记】苍芷地防芎,辛芩甘活(想象:苍芷弟防穷,辛勤干活)【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本方常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禁忌】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大青龙汤【组成】麻黄六两90g(去节)桂枝二两30g(去皮)甘草二两30g(炙)杏仁四十枚16g(去皮尖)生姜三两45g(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40g(碎)【用法】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主治】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现代用量】麻黄12克桂枝4克甘草5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3枚石膏12克小青龙汤【组成】麻黄(去节,9克)芍药(9克)细辛(6克)干姜(6克)甘草炙(6克)桂枝(去皮,9克)五味子(6克)半夏(洗,9克【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中医常用100方

中医常用100方

中医常用100方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运用于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中。

中医草药是中医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在中医草药中,有一些常用的方剂被广泛使用,下面将介绍其中的100种常用方剂。

1. 人参千年方:此方以人参为主要草药,可调和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

2. 参脉明目方:主要以黄芪、旱莲草等草药熬制而成,可舒缓眼部疲劳,明目。

3. 当归补血方:以当归为主要草药,适用于虚血性贫血等症状。

4. 五味调和汤:由黄连、黄芩、半夏、人参、生姜等多种草药组成,可用于胃痛、呕吐等症状。

5. 桃花汤:以桃花为主要草药,可缓解经期不适症状。

6. 养阴清热汤:由生地黄、知母、丹皮等草药煎煮而成,适用于阴虚火旺的症状。

7. 益母草汤:以益母草为主要草药,可调节女性月经周期。

8. 桔梗化痰汤:由桔梗、生甘草、杏仁等草药组成,适用于咳嗽、痰多等症状。

9. 通窍麻黄湯:以麻黄、杏仁、石膏等草药制成,可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状。

10. 白虎汤:由知母、石膏、甘草等草药煎煮而成,可用于治疗小便赤黄的症状。

11. 逍遥散:由远志、干姜、川芎等草药组成,可缓解失眠、健忘等症状。

12. 四物汤:以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等草药熬制而成,适用于女性经期不调。

13. 陈皮乌鸡汤:以乌鸡、陈皮、当归等草药炖制而成,可用于补益气血。

14. 桃红四物汤:由桃红、当归、川芎、白芍等草药组成,适用于闭经症状。

15. 四逆汤:以干姜、黄芩、半夏等草药煎煮而成,可用于寒症引起的恶寒、身体冷等症状。

16. 新加Pink Mund而生片:由粉苏、薄荷、菊花等草药磨成片剂,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流鼻涕等症状。

17. 四味参豹壮骨方:以人参、阿胶、山药、红枣等草药煮成,可用于骨质疏松。

18. 华佗人参鸡汤:由鸡、人参、枸杞等草药炖制而成,可用于保健身体。

19. 龙骨牡蛎汤:以龙骨、牡蛎、黄芪等草药煎煮而成,适用于心悸、失眠等症状。

方剂100首

方剂100首

⽅剂100⾸1)半夏⽩术天⿇汤半夏⽩术天⿇汤:⽩天⼤早⼆陈来。

(⽩术,天⿇,⼤枣加⼆陈汤去乌梅)半夏⽩术天⿇汤,苓草橘红枣⽣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功⽤: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主治:风痰上扰证2)化痰通络汤法半夏(10g)、橘红(10g)、枳壳(10g)、川芎(10g)、红花(10g)、远志(10g)、⽯菖蒲(10g)、茯神(15g)、党参(15g)、丹参(15g)、炙⽢草(10g)化痰通络夏橘红枳芎红草远志停菖蒲茯神党丹参化痰祛湿⾎脉⾏3)天⿇钩藤饮天⿇钩藤⽯决明,栀杜寄⽣膝与苓,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鸣。

4)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练⽜者因要东元,⼲母卖古龟。

(川楝⼦,怀⽜膝,⽣赭⽯,茵陈,⽣杭芍,天冬,⽞参,⽢草,⽣牡蛎,⽣麦芽,⽣龙⾻,⽣龟板)镇肝熄风芍天冬,⽞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5)⼆陈汤⼆陈汤:⼆陈夏令⼲红⽣妹。

(半夏,茯苓,⽢草,橘红,⽣姜,乌梅)⼆陈汤⽤半夏陈,苓草梅姜⼀并存;燥湿化痰兼理⽓,湿痰阴滞此⽅珍。

功⽤:燥湿化痰,理⽓和中主治:湿痰证6)温胆汤温胆汤中苓半草,枳⽵陈⽪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温胆汤:⼆陈温胆只要⼤枣。

(⼆陈汤去乌梅,加枳实,⽵茹,⼤枣)7)涤痰汤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术⽵茹枳姜枣;胆星菖蒲齐配⼊,主治风痰迷⼼窍。

8)通窍活⾎汤通窍全凭好麝⾹,桃仁⼤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芍药,表⾥通经第⼀⽅9)四君⼦汤四君⼦汤《太平惠民和剂局⽅》:⽩⽼夫⼈。

(⽩术,炙⽢草:⽢草有国⽼之称,茯苓,⼈参)四君⼦汤中和义,参术获苓⽢草⽐。

功⽤:补⽓健脾主治:脾胃⽓虚证10)四物汤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当地传说。

(当归,熟地黄,川芎,⽩芍)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虚滞此⽅宗:妇⼥发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功⽤:补⾎和⾎主治:营⾎虚滞证11)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桃成骑红龙归川。

(桃成:《⽹球王⼦》中青学⼆年级⽹球选⼿;红龙:魔兽争霸中的⼀中⽴⽣物;桃仁,⾚芍,黄芪,红花,地龙,当归尾,川芎)补阳还五芪归芎,桃红⾚芍加地龙,半⾝不遂中风证,补⽓活⾎经络通。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100个中医经典方剂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100个中医经典方剂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100个中医经典方剂治骨以来【名方】中和汤(张子维)【组成】山栀子10克,胡黄连10克,生牡蛎15克,槟榔10克,焦三仙各12克,生甘草6克,白扁豆12克。

【功能】清热平酸、消食理气。

【主治】嘈杂吞酸、脘腹痛胀(近世所称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水浸透,水3碗,煎取3碗,分两次服,日进1剂。

【加减】中气不足、气短无力者入党参15克、白术12克;大便色黑,胃及十二指肠有溃疡形成者加入鸡内金10克、海螵蛸15克;腹胀者加入枳壳13克、青皮13克。

【名方】老人便秘方(赵恩俭)【组成】黄芪30克,银花2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麻仁20克,肉苁蓉20克,厚朴3~10克,酒大黄3~10克,威灵仙10~15克(以上用量可根据症状稍事增减)。

【功能】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用法】水煎服日1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一段时间,待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1)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

(2)便燥严重加玄明粉3~5克冲入。

(3)气虚重加党参20克。

(4)腹胀重加木香10克。

(5)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名方】健运麦谷芽汤(赵芬)【组成】麦芽30克,谷芽30克,鸡内金15克,山药15克,党参15克,甘草5克。

【功能】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主治】凡内伤、外感而有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之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1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加减】如伤风感冒加香苏饮合用;伤风咳嗽加三拗汤合用;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

【名方】化滞益胃汤(赵国岑)【组成】大黄12克,白术10克,牵牛子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槟榔10克,甘草5克。

【功能】化滞益胃。

【主治】胃脘痛(脾虚胃滞型),脘腹胀满,胃脘不舒或隐痛,嗳气纳差,大便不畅。

超级传承的中药方100味

超级传承的中药方100味

世界上超好的药方100个,实用的怕以后找不到了就转贴1 、高血压:用玉米穗上的须熬水当茶喝,半月即愈。

2、气管炎:喝大豆腐水,连续喝多日;神奇般的根除;佛教释永空提供3、关节炎(北京医生:张建明):用野线麻叶裹住关节,多用几层,3日换一次,多换几次,关节部位逐渐好转。

4、红白痢疾(上海医生:李国治):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5、糖尿病(上海医生:马三林):菜葫芦一个分7份,每份加1钱白矾,每日熬1份,3个葫芦熬21天即愈,不加盐。

6、胃病:(陕西省:王瑞石):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两剂即愈。

7、食道炎、喉哑(浚县小河名医:申金太):烧过的煤球2个,放盒盆内捣碎,抓入2两白糖加水,放火上熬20分钟,早晚喝三日即愈。

9、肺炎:(山西太原:梁正心):鱼腥草一把炖荷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11、治风湿:(西安市医生:李政付)霜后丝瓜藤500-1000克,焙干研面,每日3次,1次2-3克,红糖水冲服。

12、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疼:(西安医生:钟明)鸡粪六斤、鸭粪二斤,焙干放一处温热醋1斤、再装入布袋里,一榻便好,多榻几次。

13、腰疼:(兰州市:杨孝忠)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愈。

14、头晕头疼:(陕西医师:王保魁)苍耳子半两,加红糖1两,煎水喝,7天即愈。

15、牙疼:(河南名医:陈民生)石膏粉1两,麻黄半两煎水喝,两剂即愈。

16、心口疼:(洛阳医生:刘广波)八角茴香烧灰,乌头二钱熬水一茶杯送下立即止痛。

17、咳嗽:(洛阳医生:黄治军)桔子内倒入香油烧热吃,每日三次,每次1-2个,三日即好。

18、哮喘:(山西长治:张志立)仁半两、蜂蜜一两,水煎服治无年哮喘。

19、满肚疼:(包头市:王严明)用小米一把焙干研面和水拌吃。

20、肝炎:(滑县老店医生:高治明)用猪苦胆内的水熬开喝下,一次痊愈。

21、少白头变黑发:(中国医学会)(1)柏壳装枕头,枕半年自黑。

传统中医药名方

传统中医药名方

传统中医药名方
传统中医药名方众多,涵盖了广泛的治疗范畴,包括感冒、消化不良、风湿痛、失眠等。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传统中医药名方:
1.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补益气血、调理脾胃的方剂,常用于体虚、气血不足的症状。

2.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调理女性气血的方剂,常用于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症状。

3.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是一种全面滋补的方剂,适用于虚弱体质、气血两亏的人。

4.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一种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口苦等症状的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5.加味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常用于调理情绪、缓解情绪紧张、失眠等症状。

6.清热解毒汤:清热解毒汤是一种应对感染性疾病、发热、咽喉痛等症状的方剂。

7.四逆散:四逆散是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寒战、发热、头痛等症状的方剂。

8.二至丸:二至丸是一种用于调理胃肠功能、缓解胃脘不适的方剂。

9.加减四君子汤: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以增强药方的针对性。

10.香砂养胃汤:香砂养胃汤用于治疗胃寒引起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方剂都有其特定的运用范围和疗效,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搭配。

请注意,中医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自行使用。

中医常用100方

中医常用100方

中医常用100方中医常用100方1、一贯煎:来源《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克)、生地黄(18~30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一钱半(4.5克)(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歌块】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来源《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克、墨早莲500克。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歌块】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芪(去芦)、川芎、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功用】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主治】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

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

5、七味白术散: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8克、白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藿香叶15克、葛根15克、木香6克、甘草3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经典名方44个

经典名方44个

经典名方44个传统中医经典名方1、十全大补汤组方:人参、黄芪、当归、白术、白芍、茯苓、川芎、甘草、肉桂、熟地黄各1袋。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

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腿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2、六君子汤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法半夏各1袋。

功用:健脾止呕。

主治:脾胃气虚有痰症。

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稀白等症。

3、四物汤组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各1袋。

功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4、当归四逆汤组方:当归、大枣、桂枝、白芍、细辛、小通草、甘草各1袋。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阳气不足而血虚,寒入经络。

外受寒邪、手足厥寒、舌苔淡白、脉细欲绝或沉细,腰、股、腿、足疼痛。

5、华盖散组方:麻黄、茯苓、陈皮、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苦杏仁各1袋。

功用:宣肺解表,袪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

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

6、麻杏甘石汤组方: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各1袋。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郁热致喘。

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同、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7、苓桂术甘汤组方:茯苓、白术、桂枝、炙甘草各1袋。

功用:健脾利水,湿化痰饮。

主治:中焦阳虚、水饮内停的痰饮病。

胸肋胀满、目眩、心悸、或气短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者。

8、温经汤组方:当归、党参、川芎、桂枝、白芍、牡丹皮、阿胶、山麦冬、甘草、干姜、吴茱萸、法半夏各1袋。

功用:温经袪瘀,养血调经。

主治:用于冲任虚寒,瘀血内阻所致的月经不调、小腹冷痛、月经量多、淋漓不止;月经延期、日暮发热、手足心热、唇舌干燥者。

禁忌:月经不调属实热或无瘀血内阻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品。

9、归脾汤组方:人参、当归、黄芪、白术、木香、甘草、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各1袋。

功用:补血益气,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血气两虚,脾不统血。

中国古代经典名方的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

中国古代经典名方的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
煮散
51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东垣)“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
黄芪一两,当归二钱(酒洗)。
上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
煮散
52
厚朴温中汤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东垣)“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
古代经典名方方剂100首
编号
方名
原文
剂型
出处
处方
制法及用法
1
百合地黄汤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右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散剂
14
槐花散
《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治肠风脏毒,槐花散。”
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穰细切,麸炒黄)。
右修事了,方秤等分,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
散剂
15
竹茹汤
《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治胃热呕吐,竹茹汤。”
干葛三两,甘草三分(炙),半夏三分(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半)。
当归四两,桂心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日令尽。
汤剂
10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及霍乱,脾胃冷,实不消。”
大黄四两,人参、甘草、干姜各二两,附子一枚(大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14
附子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100剂])的通知
时间2018-04-16 16:16: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推动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稳步发展,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更好保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现予以公布.附件: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49.03 KB)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04-13附件---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
汤剂
7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8
真武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12
黄连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
9
猪苓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汤剂
11
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属甘草泻心汤.”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
6
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原文出处
原文处方
原文制法及用法
剂型
1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汤剂
5
吴茱萸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
10
小承气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③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大便必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服夜二服.
汤剂
13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②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4
麻黄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宜麻黄汤.③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汤剂
2
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属旋覆代赭石汤.”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3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