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电子书第五版(第六章 注射剂)
药剂学电子书 第五版
第一节概述一、药剂学基本概念药剂学(pharmacy,pharmaceutics)是研究制剂的处方设计、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综合性应用技术的科学。
研究制剂生产工艺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science of preparation)。
研究方剂的配制、服用等有关技术和理论的科学称为调剂学(science of prescription)。
制剂学和调剂学以往也总称为药剂学。
由于医药工业的发展和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制剂生产成为主导,因此近来药剂学与药物制剂学的含义基本一致。
药物(drugs)是指原料药,即用以防治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生理机能有影响的物质,可分为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包括抗生素)、生物技术药物三大类。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系指我国经典著作收载的、为中医师传统使用的药材和饮片。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ical drugs)系指通过生物技术获得的药物,主要包括重组细胞因子药物、重组激素类药物、重组溶栓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抗体和基因药物等。
任何一种药物,在供临床应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治疗或预防应用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drug dosage forms,简称剂型)。
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为剂型,是制剂的基本形式,剂型为集体名词。
中药剂型也往往包括著名传统中药剂型如丸、丹、膏、散等,和现代中药剂型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等。
药物制剂(drug preparations,简称制剂)是指根据药典或国家标准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要求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成药、化学合成药制剂、生物技术药物制剂、放射性药品和诊断药品等,制剂也是剂型中的品种,亦即通常所谓的药品,例如罗红霉素片、注射用抑肽酶、细胞色素C注射液、头孢克洛胶囊、醋酸氟轻松软膏、甲硝唑栓、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等。
药剂学注射剂
第十章 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
2 . 注射用水制备方法(P170)
工艺流程 原水 注射用水 (1)原水处理 纯化水 灭菌注射用水 自来水处理成为纯化水
方法: A. 初滤和精滤 B.离子交换法 C .电渗析法 D .反渗透法
第十章 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
A. 离子交换法 可以去除绝大部分水中阴、阳离子
处理原水的流程: 阳床 脱气塔(CO2)阴床混合床 问题:1、为什么先过阳离子床再过阴离子床? 2、为什么用混合床? 新树脂:处理、转型; 旧树脂(老化):再生---强酸、碱
第十章 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
混 合 树 脂 床 串 联
第十章 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
B.电渗析法(常作为离子交换法的预处理装置) 优点:成本比离子交换法更低,适用范围更广 缺点:化学纯度不如离子交换,不带电荷粒子无法去除 原理:
第十章 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
灭菌制剂
Sterilized preparation通过物理、化学 方法杀灭或除去制剂中所有活的微生物的 一类药物制剂。如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
(教科书168页)
无菌制剂
Sterile preparation指在无菌环境中采用 无菌操作法或无菌技术制备不含任何活的微 生物的一类药物制剂。适于热稳定性差、无 法热灭菌的药物,如粉针剂。
第十章 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量称为氯化钠等渗当 量,用E表示,查药物手册得到,如普鲁卡因的E=0.18
X每100 ml药物溶液所需加入氯化 钠质量 0.9 EW 100 ml溶液中药物质量
例:教科书181页,例3。可以用公式计算,也可列方
程计算,如列方程计算,必须记住:0.9%氯化钠等渗
药剂学注射剂和滴眼剂课件PPT
滴眼剂主要用于眼部感染、炎症、过敏等病症的治疗,也可用于眼部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用药。
03 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 控制
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原材料选择
根据药物性质和用途选 择合适的原材料,确保
药物质量和安全。
溶解与混合
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适 当的溶剂中,确保药物
均匀分散。
滤过与灌封
通过滤过去除杂质,然 后将药液灌装到预定的
注射剂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注射剂是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 灭菌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以及供 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或浓缩液。
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注射剂可分为溶液 型、混悬型、乳浊型和气体分散型。
注射剂的特点与用途
特点
注射剂具有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的特点,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 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定义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 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 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 学。
重要性
药剂学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可控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人民 健康、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药剂学的研究内容与分类
研究内容
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药 效学及药物动力学等。
分类
按给药途径分类,如注射剂、滴眼剂 、口服剂型等;按形态分类,如液体 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等。
储存。
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眼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 控制
滴眼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处方筛选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和辅 料,并进行筛选和优化。
制备工艺
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如溶解、混合 、加热、冷却等,将药物和辅料制成 滴眼剂。
过滤与灌装
药剂学第五版全文
2003年4月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
一、药剂学的概念……………………………………………………………
二、药剂学的任务……………………………………………………………
第二节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一、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二、灭菌与无菌技术…………………………………………………………
三、空气净化技术……………………………………………………………
四、冷冻干燥技术……………………………………………………………
第二节注射剂………………………………………………………………
三﹑溶胶剂的制备……………………………………………………………
(一)
(二)
第六节混悬剂……………………………………………………………
一、概述……………………………………………………………………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三)
(四)
(五)
(六)
三、
混悬剂的制备………………………………………………………………
一、GMP………………………………………………………………………
二、GLP与GCP………………………………………………………………
第七节 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一、国外药剂学的发展………………………………………………………
二、国内药剂学的发展………………………………………………………
三、热原………………………………………………………………………
药剂学-液体制剂第六章- 乳剂
2. 天然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亲水性强,在水中粘度大,对乳化液有较强的 稳定作用,宜新鲜配制使用或加入防腐剂。 (1)阿拉伯胶(acacia gum) : 为阿拉伯酸的钙、镁、钾等盐的混合物,适用于乳化植物油、 挥发油形成O/W型乳剂,作为内服乳剂的乳化剂,常用浓度为 5%~15%。 在pH4~10范围内乳液较稳定,单用时易分层,常与西黄蓍胶、 果胶、琼脂等合用。该胶含有氧化酶,易使其酸败,故用前 应在80℃加热30min以破坏之。
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无毒,无刺激性,可以口服、外用或注射给药;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酸、碱、辅助乳化剂等; 稳定性好。
上述条件可作为选择或评价乳化剂的标准。
(二)乳化剂的种类
1.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2. 天然高分子乳化剂
⑤复乳可作为药物超剂量或误服引起中毒的解毒系统。
根据乳滴大小分类
普通乳(emulsion):1~100m,乳白色不透明液体。 亚纳米乳(subnanoemulsion):又称亚微乳,0.1~1.0m,常 作为胃肠外给药的载体,静脉注射乳剂应为亚微乳,如环孢 菌素静脉注射脂肪乳。 纳米乳(nanoemulsion):又称微乳,10~100nm。
①单分子乳化膜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被吸附于乳滴表面,有规律地 定向排列,形成单分子乳化膜,明显降低了表面张 力,防止液滴合并,增加了乳剂的稳定性。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所形成的单分子乳化膜 是离子化的,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乳剂更加稳 定。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所形成的单分子乳化 膜,由于从溶液中吸附离子,也可以带电使乳剂更 加稳定。
复乳的特点
药剂学注射剂和滴眼剂
滴眼剂
黏度调节剂
适宜范围:4.0~5.0 作用: • 增加滴眼剂的黏度 • 延长药物的停留时间 • 减弱刺激性 常用MC、PVA、PVP
滴眼剂
稳定剂、增溶剂、助溶剂
• 不稳定药物 • 溶解度小药物 • 大分子药物
滴眼剂
眼用液体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滴眼瓶、帽塞 主药和附加剂 洗涤 配液 灭菌 过滤 无菌灌装
பைடு நூலகம்封口
灭菌
质量检查
印字包装
成品
滴眼剂
滴眼剂处方分析与制备
(1) 氯霉素滴眼剂 处方: 氯霉素 0.25g 主药 渗透压调节剂 氯化钠 0.9g 尼泊金甲酯 0.023g 抑菌剂 尼泊金丙酯 0.011g 抑菌剂 蒸馏水 加至 100ml 溶剂
滴眼剂
滴眼剂
定义 分类
眼用溶液剂系指供洗眼、滴眼 或眼内注射用以治疗或诊断眼 部疾病的液体制剂。
滴眼剂 洗眼剂 眼内注射溶液
滴眼剂
滴眼剂
定义 作用
消炎杀菌、缩瞳、减 低眼压、治疗白内障、 诊断以及局部麻醉。
由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 的无菌水性或油性澄明 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 供滴入的眼用液体制剂。
滴眼剂
洗眼剂
定义 作用
由药物制成的无 菌澄明水溶液
供冲洗眼部异物或分 泌物、中和外来化学 物质
滴眼剂
眼内注射溶液
定义 作用
由药物与适宜辅 料制成的无菌澄 明溶液
供眼周围组织 或眼内注射用
滴眼剂
眼用液体制剂的附加剂
pH值调节剂
等渗调节剂 抑菌剂 粘度调节剂 稳定剂、增溶剂与助溶剂
滴眼剂
PH调节剂
• pH范围:5.0~9.0 • 作用:减低刺激性 增大溶解度 增强稳定性 常用缓冲液调节,并补加氯化钠调渗透压。
中药药剂学课件:注射剂
❖ 其他
吸附性、帶電性
能被某些離子交換樹脂、活性炭、石棉板、
紙漿等濾材吸附
能被強酸、強鹼、氧化劑、超聲波破壞
三、污染途徑
1. 溶劑 2. 原輔料 3. 容器、用具、管道、裝置 4. 製備過程污染 5. 滅菌不完全或包裝不嚴 6. 由生產環境污染帶入 7. 由使用過程中帶入
四、除去方法
(一)除去藥液或溶劑中熱原的方法
第一節 概述
四、中藥注射劑的發展歷程
❖ 1963年版中國藥典:毒毛旋花子甙K、洋地黃毒甙注射劑 ❖ 1977年版: 23種 ❖ 1985年版: 鹽酸麻黃堿注射液 ❖ 1990版: 沒有中藥注射劑 ❖ 1995年: 止喘靈注射液、注射用雙黃連(凍幹) 。部頒
標準收載中藥注射劑70個品種。 ❖ 2000年: 止喘靈注射液、注射用雙黃連(凍幹)、燈盞
氨 取本品50ml,照純化水項下的方法檢查,但對照用氯化銨溶液改為1.0ml, 應符合規定(0.000 02%)。
氯化物、硫酸鹽與鈣鹽、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二氧化碳、易氧化物、 不揮發物與重金屬:照純化水項下的方法檢查,應符合規定。 細菌內毒素(熱原):< 0.25EU /ml 微生物限量度:薄膜過濾法 細菌、黴菌和酵母菌總數每100ml不得過 10個。
• 靜脈用乳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應在1μm 以下,不得有大於5μm的球粒。
• 靜脈輸液應盡可能與血液等滲。
第一節 概述
二、注射劑的分類
❖ 注射用無菌粉末
▪ 供臨用前用適宜的無菌溶液配製成溶液的無菌粉 末或無菌塊狀物。可用適宜的注射用溶劑配製後 注射,也可用靜脈輸液配製後靜脈滴注。
▪ 適用於穩定性差或製成溶液後不穩定、易變質的 藥物;蛋白質、多肽或酶製劑及生物製品。
人卫第5版药剂学讲义1 (5)
3.2 注射剂注射剂俗称针剂,容量小于50 ml称小针剂,是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3.2.1 概述3.2.1.1注射剂的分类(1)溶液型:包括水溶液和油溶液。
(2)混悬型:水难溶性或要求延效给药的药物,可制成水或油的混悬液。
(3)乳剂型:水不溶性药物,根据需要可制成乳剂型注射液。
(4)注射用无菌粉末:亦称粉针,是指采用无菌操作法或冻干技术制成的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块状制剂。
3.2.1.2给药途径(1)皮内注射: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一次剂量在0.2mi以下,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
(2)皮下注射: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的松软组织内,一般用量为1—2ml。
(3)肌内注射:注射于肌肉组织中,一次剂量为1~5ml。
(4)静脉注射:注入静脉内,一次剂量自几毫升至几千毫升。
(5)脊椎腔注射:注入脊椎四周蜘蛛膜下腔内,一次剂量一般不得超过10mi。
(6)动脉内注射:注入靶区动脉末端。
(7)其他:包括心内注射、关节内注射、滑膜腔内注射、穴位注射以及鞘内注射等。
3.2.1.3注射的特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剂量准确。
(2)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
(3)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4)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5)注射给药不方便且注射时疼痛,使用不当更易发生危险。
(6)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
3.2.1.4一般质量要求(1)无菌:注射剂成品中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和芽孢。
所以质量要求高,安全有保证。
(2)无热原:无热原是注射剂的重要质量指标,特别是供静脉及脊椎注射的制剂。
(3)澄明度: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
(4)安全性:注射剂不能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或发生毒性反应,特别是一些非水溶剂及一些附加剂,必须经过必要的动物实验,以确保安全。
(5)渗透压:其渗透压要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供静脉注射的大剂量注射剂还要求具有等张性。
(6)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血液pH约7.4),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
药剂学电子书第五版(第六章 注射剂)
第六章注射剂第一节概述一.注射剂的定义及特点(一)定义注射剂(injections)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二)特点注射剂是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主要因为它具备下列优点:(1)药效迅速注射剂直接注入人体组织吸收快,而静脉注射,由于是直接进入血管而没有吸收阶段,所有剂型中起效最快,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2)剂量准确、作用可靠注射剂属于非胃肠道给药途径,不受胃肠道诸因素影响,因此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3)适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对有吞咽困难及处于昏迷的病人,均可注射给药(4)适于不能口服的药物某些药物,如胰岛素可被消化液破坏,异丙肾上腺素在肠系膜被生物转化,而链霉素与胃内溶物形成不能吸收的复合物。
因此,这些药物都可制成注射剂而发挥疗效。
(5)可产生定位、靶向及长效作用局部麻醉药注射剂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脂质体、微球等微粒系统静脉注射具有靶向作用,而混悬型注射剂,特别是油性混悬剂,及皮下注射微球等均具有长效作用。
虽然注射剂应用广泛,但也存在缺点:(1)使用不便除少数的注射剂,如胰岛素注射剂由于需长期注射,病人经过培训可自行注射外,注射剂一般不能自己使用,需由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注射,以保证安全。
(2)注射疼痛注射引起局部组织损伤或由于药物的性质等导致疼痛感,影响病人使用的顺从性,在婴幼儿中尤其显著。
一种新型的无针型喷射式注射器(jet injector)正在国外逐步推广应用。
这种设备是使用压力代替针头进行注射。
它的特点是消除患者对针头的恐惧感,同时也减少针头注射时的疼痛及注射部位的损伤。
Bennett等将14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针头注射器及喷射式注射器皮下给以抗焦虑药速眠安(Midazolam)。
结果表明,喷射式注射器更舒服,针头注射器具有持续性疼痛。
血药浓度的数据表明,喷射式注射器比针头注射器更快达到峰值,但两者之间的峰值没有显著差异[1]。
药剂学概论
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漱口剂、口含剂、贴剂、滴剂、洗 剂、搽剂、灌肠剂等。
⒊以性状与临床给药途径结合命名 如注射用粉 末、眼用软膏剂、鼻用栓、阴道用胶囊栓、注射用脂质体、眼 用脂质体、注射用微球、注射用纳米囊、混悬型滴剂、混悬型 滴眼剂、乳剂型洗剂等。
•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药 品生产、医疗和科学技术水平。
• 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药品 研究和生产等方面有重大作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分成了三部: • 一部:中药及中成药 • 二部:化学药 • 三部:生物技术药物 • 二部附录:药品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等指导原则
(二)其他国家药典
1. 溶液型 2.胶体溶液型 3.乳状液型 4.混悬液型 5.气体分散型 6.固体分散型 7.微粒型
(三)按给药途径分类
1.胃肠道给药剂型 2.注射给药剂型 3.呼吸道给药 4.皮肤给药 5.黏膜给药
五、剂型和制剂的命名
(一)剂型的命名
⒈以形状命名 如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散剂 (粉剂) 、软膏剂、硬膏剂、栓剂、喷雾剂、气雾剂、粉雾 剂、乳剂、混悬剂、溶液剂、微囊、微球、纳米囊、纳米粒、 脂质体等。
阿司匹林、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的散剂:阿咖
酚散;若组分相同而处方量不同,使用罗马 数字Ⅰ 、 Ⅱ 、 Ⅲ加以区别。
⑶四个组分原料药,原则上每个组分选取一个字构 成通用名称(不使用词干) 如对乙酰氨基酚、非 那西丁、咖啡因、氯苯那敏的颗粒剂:氨非咖敏 颗粒。
⑷多于四个组分的,加复方两字,由两到三个组分 分别选取1~2个字构成通用名称 如含有丙谷胺、甘 草、白芍、冰片四个组分以上的咀嚼片:复方丙 谷胺咀嚼片。
药剂学第06章 注射剂
30
三、配制与滤过
1 配制 原料:符合注射用质量标准 投料:双人核对,含结晶水的要换算,易分解药 物可适当增加投料量。 配液:用新鲜注射用水配制,有浓配法和稀配 法,对含少量杂质的药物可用0.1-0.3%的针用级 活性C处理(偏酸性环境中效果好)
8
第二节
一、注射用水
1 质量要求
溶剂与附加剂
蒸馏水、去离子水:经重蒸馏处理(二次蒸馏水)。 质量要求: pH=5-7 氨<0.2ppm 热原<0.25EU/mL 其它:氯化物、硫酸盐、钙盐、硝酸 盐与亚硝酸盐、重金属应符合要求。
9
2
热原
Pyrogens:微生物代谢产物,M=70-100万,主 要成分为脂多糖、与磷脂、Pr组成复合物。 性质: 耐热性:180°C/3-4h或250°C/30-45min可破坏 滤过性:体积小,1-5nm,微孔滤膜不能截留 吸附性:活性C可吸附 水溶性:可溶于水 不挥发性:本身不挥发,但可随水蒸汽雾滴进入 其它: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破坏
四附加剂23第三节注射剂的制备一注射剂车间的设计要求1位置的选择?环境安静空气洁净光线充足?不靠近尘土飞扬的马路?周围环境无露土有草坪但不宜种花?考虑常年风向等242室内布局人流与物流要分开且单向流动车间应划分洁净区域?人流
第六章
注射剂
赵 峡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
1
第一节
一、含义和类型
1
概述
含义 Injection: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制 剂,包括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及无菌粉末。 2 类型 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四类: 溶液型:水中易溶药物 混悬型:水中难溶药物(仅供肌注) 乳浊型:水不溶液体药物 固体粉末型:水不稳定药物
药剂学电子书 第五版
第一节概述一、药剂学基本概念药剂学(pharmacy,pharmaceutics)是研究制剂的处方设计、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综合性应用技术的科学。
研究制剂生产工艺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science of preparation)。
研究方剂的配制、服用等有关技术和理论的科学称为调剂学(science of prescription)。
制剂学和调剂学以往也总称为药剂学。
由于医药工业的发展和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制剂生产成为主导,因此近来药剂学与药物制剂学的含义基本一致。
药物(drugs)是指原料药,即用以防治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生理机能有影响的物质,可分为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包括抗生素)、生物技术药物三大类。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系指我国经典著作收载的、为中医师传统使用的药材和饮片。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ical drugs)系指通过生物技术获得的药物,主要包括重组细胞因子药物、重组激素类药物、重组溶栓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抗体和基因药物等。
任何一种药物,在供临床应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治疗或预防应用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drug dosage forms,简称剂型)。
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为剂型,是制剂的基本形式,剂型为集体名词。
中药剂型也往往包括著名传统中药剂型如丸、丹、膏、散等,和现代中药剂型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等。
药物制剂(drug preparations,简称制剂)是指根据药典或国家标准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要求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成药、化学合成药制剂、生物技术药物制剂、放射性药品和诊断药品等,制剂也是剂型中的品种,亦即通常所谓的药品,例如罗红霉素片、注射用抑肽酶、细胞色素C注射液、头孢克洛胶囊、醋酸氟轻松软膏、甲硝唑栓、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注射剂第一节概述一.注射剂的定义及特点(一)定义注射剂(injections)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二)特点注射剂是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主要因为它具备下列优点:(1)药效迅速注射剂直接注入人体组织吸收快,而静脉注射,由于是直接进入血管而没有吸收阶段,所有剂型中起效最快,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2)剂量准确、作用可靠注射剂属于非胃肠道给药途径,不受胃肠道诸因素影响,因此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3)适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对有吞咽困难及处于昏迷的病人,均可注射给药(4)适于不能口服的药物某些药物,如胰岛素可被消化液破坏,异丙肾上腺素在肠系膜被生物转化,而链霉素与胃内溶物形成不能吸收的复合物。
因此,这些药物都可制成注射剂而发挥疗效。
(5)可产生定位、靶向及长效作用局部麻醉药注射剂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脂质体、微球等微粒系统静脉注射具有靶向作用,而混悬型注射剂,特别是油性混悬剂,及皮下注射微球等均具有长效作用。
虽然注射剂应用广泛,但也存在缺点:(1)使用不便除少数的注射剂,如胰岛素注射剂由于需长期注射,病人经过培训可自行注射外,注射剂一般不能自己使用,需由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注射,以保证安全。
(2)注射疼痛注射引起局部组织损伤或由于药物的性质等导致疼痛感,影响病人使用的顺从性,在婴幼儿中尤其显著。
一种新型的无针型喷射式注射器(jet injector)正在国外逐步推广应用。
这种设备是使用压力代替针头进行注射。
它的特点是消除患者对针头的恐惧感,同时也减少针头注射时的疼痛及注射部位的损伤。
Bennett等将14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针头注射器及喷射式注射器皮下给以抗焦虑药速眠安(Midazolam)。
结果表明,喷射式注射器更舒服,针头注射器具有持续性疼痛。
血药浓度的数据表明,喷射式注射器比针头注射器更快达到峰值,但两者之间的峰值没有显著差异[1]。
Munshi等使用喷射式注射器对100名3~13岁的儿童进行牙科局部麻醉的临床评价,结果表明儿童明显喜欢该注射器,不象对针头注射器那样产生生理及心理的排斥[2]。
(3)生产过程复杂、对生产的环境及设备要求高为保证注射剂的安全与有效,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生产过程;同时注射剂是所有剂型中对生产环境要求最高的剂型,并且要求一定生产设备保证产品质量及提高生产效率。
二、注射剂的分类及给药途径(一)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注射剂对于易溶于水而且在水溶液中稳定的药物,则制成溶液型注射剂,如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
2 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无菌粉剂亦称粉针,系将供注射用的无菌粉末状药物装入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临床前用适当的溶剂溶解或使混悬而成的制剂。
例如遇水不稳定的药物青霉素, -糜蛋白酶等的粉针剂。
3. 混悬型注射剂水难溶性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的药物,可制成水或油的混悬液,如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这类注射剂一般仅供肌内注射。
4. 乳剂型注射剂水不溶性液体药物,根据医疗需要可以制成乳剂型注射剂,例如胶丁钙注射液和静脉注射脂肪乳剂等。
(二)按注射体积分类(1)注射液即小体积注射剂,每次注射体积在1~50 ml之间。
(2)输液即大体积注射剂,每次注射体积在100 ml~数千毫升之间。
(三)给药途径:(1)皮内注射(intradermal(ID) route):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一次剂量在0.2m1以下,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如毒霉素皮试液、白喉诊断毒素等。
(2)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 route):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的松软组织内,一般用量为1~2m1。
皮下注射剂主要是水溶液,药物吸收速度稍慢。
由于人体皮下感觉比肌肉敏感,故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混悬液,一般不宜作皮下注射。
(3)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IM) route):注射于肌肉组织中,一次剂量为1~5m1。
注射油溶液、混悬液及乳浊液具有一定的延效作用,且乳浊液有一定的淋巴靶向性。
(4)静脉注射(intravenous(I.V) route):注入静脉内,一次剂量自几毫升至几千毫升,且多为水溶液。
油溶液和混悬液或乳浊液易引起毛细血管栓塞,一般不宜静脉注射,但平均直径<1μm的乳浊液,可作静脉注射。
凡能导致红细胞溶解或使蛋白质沉淀的药液,均不宜静脉给药。
(5)脊椎腔注射(vertebra caval route):注入脊椎四周蜘蛛膜下腔内,一次剂量一般不得超过10ml。
由于神经组织比较敏感,且脊椎液缓冲容量小、循环慢,故脊椎腔注射剂必须等渗,pH值在5.0~8.0之间,注入时应缓慢。
(6)动脉内注射(intra-arterial route):注入靶区动脉末端,如诊断用动脉造影剂、肝动脉栓塞剂等。
(7)其他:包括心内注射、关节内注射、滑膜腔内注射、穴位注射以及鞘内注射等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由于注射剂直接注入人体内部,所以必须确保注射质量,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有:(一)无菌注射剂成品中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不管用什么方法制备,都必须达到药典无菌检查的要求。
(二)无热原无热原是注射剂的重要质量指标,特别是用大量的,供静脉注射及脊椎腔注射的药物制剂,均需进行热原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三)澄明度注射溶液要在规定条件下检查,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
鉴于微粒引入人体所造成的危害,目前对澄明度的要求更严。
具体内容参看本章质量检查部分。
(四)安全性注射剂不能引起对组织刺激或发生毒性反应,特别是非水溶剂及一些附加剂,必须经过必要的动物实验,确保使用安全。
(五)渗透压注射剂要有一定的渗透压,其渗透压要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六)pH注射剂的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血液pH7.4,注射剂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
(七)稳定性注射剂多系水溶液,而且从制造到使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所以稳定性问题比其它剂型突出,故要求注射剂具有必要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确保产品在贮存期内安全有效。
(八)降压物质有些注射液,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其降压物质必须符合规定,以保证用药安全。
具体来说,各种给药途径的注射的要求如下:1.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分静脉推注与静脉滴注。
推注用量为5~50 ml,而滴注用量可多达数千毫升。
静脉注射多为药物水溶液,但近年来,临床上使用了O/W静脉脂肪乳剂及含有药物的脂质体等静脉注射剂,除满足注射剂的一般质量要求外,它们的粒径小于1 m,以免造成毛细血管栓塞。
凡能导致红细胞溶解或使蛋白质沉淀的药物均不宜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的药物溶液必须调节至与血浆等渗或微高渗并不得加抑菌剂。
2.脊椎腔注射由于脊椎神经组织分布较为稠密且脊椎液循环较慢,因此,注入体积应小于10 ml,并严格控制其质量。
只能用药物水溶液,pH 5~8之间,渗透压必须调节至与脊椎液相等且不得加抑菌剂。
3.肌内注射注射部位大多为臀肌及上臂三角肌,注射体积为1~5 ml。
由于存在吸收过程,起效比静脉注射慢,但持续时间却较其长。
除水溶液外,油溶液、混悬液及乳状液均可肌肉内注射。
对多剂量、无菌操作法及过滤灭菌法生产的注射剂可加入适当的抑菌剂。
4.皮下注射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皮下组织,注射体积为1~2 ml。
此部位的药物吸收更趋缓慢,胰岛素注射液即为皮下注射,防止吸收过快造成血糖过度降低。
皮下注射主要是水溶液,也有混悬液,但可能导致硬结或脓肿。
5.皮内注射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注射体积小于0.2 ml。
皮内注射常用于疾病诊断、脱敏治疗及过敏性试验。
主要为水溶液。
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一、注射用水(一)注射用水、纯化水、灭菌注射用水与制药用水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适宜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得的水。
制药用水包括纯化水、注射用水与灭菌注射用水。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
注射用水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
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二)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有严格规定。
除一般蒸馏水的检查项目如酸碱度、氯化物、硫酸盐、钙盐、铵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及重金属等均应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通过热原检查。
(三)热原热原(Pyrogens)是微生的代谢产物。
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霉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含有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大约半小时以后,就使人体发冷、寒战、体温升高、身痛、出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体温可升至40℃,严重者出现昏迷、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热原反应的温度变化曲线,因热原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先经过一个短的潜伏期后,温度略微上升,然后又略微下降,接着又很快上升,并出现一个高峰,根据这种现象而导致一个假设:即细菌性热原本身不引起发热反应。
但热原使多型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r leucocyte)及其他细胞释放一种内源性热原(endogenous pyrogen),虽然有人提出内源性热原可能是蛋白质或脂蛋白(lipoprotein)组成,但其确切组成尚未肯完,它作用于视丘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可能引起5-羟色胺的升高而导致发热[1],热原的致热量因菌种而异,由于注射途径不同,引起发热反应的程度也有差异。
1.热原的组成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
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因而大致可以认为内毒素=热原=脂多糖。
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因菌种不同而异,从大肠杆菌分出来的脂多糖中有68%~69%的糖(葡萄糖、半乳糖、庚糖、氨基葡萄糖、鼠李糖等),12~13%的类脂化合物,7%的有机磷和其它一些成分。
热原的分子量一般为10 105左右。
2.热原的性质(1)耐热性一般说来,热原在60℃加热1小时不受影响,100℃也不会发生热解,在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虽然已经发现某些热原具有热不稳定性,但在通常注射剂灭菌的条件下,往往不足以使热原破坏,这点必须引起注意;(2)滤过性热原体积小,约在1~5nm 之间,故一般滤器均可通过。
即使微孔滤膜,也不能截留。
但活性炭可以吸附热原;(3)水溶性热原能溶于水;(4)不挥发性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在蒸馏时,往往可随水蒸汽雾滴带入蒸馏水,故应设法防止;(5)其它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所钝化,超声波也能破坏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