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指训练工作的安排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地进行。而每一个新的周期都应在原有的周期的基础上提高。竞技状态的形成、相对稳定、暂时性消失,是形成训练周期的客观依据;严格执行准备期、竞赛期、休整期的内容结构,则控制了竞技状态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根据专项运动和运动员待点安排全年训练的周期。如田径中的中长跑和全能项目.游泳、滑冰等多采用单周期(一年安排一个周期)、球类项目等多采用双周期(一年安排两个周期).训练水平较低或少年儿童则以单周期为宜。(2)根据各时期的主要任务安排各种训练内容的比重和训练手段、方法以及运动负荷。(3)认真总结前一周期的经验,为新周期的安排提供客观依据。

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中训练阶段的划分和某些内容的安排比例呈周期性的循环,后一个循环在前一循环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周期性原则的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竞技状态指运动员达到优异专项成绩所处的适宜的准备状态。竞技状态是通过科学的周期化训练过程才能达到的。

1.处于竞技状态时的特征

(1)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达到较高水平,机能活动更加“省力”,能胜任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能很快地进人工作状态,恢复过程

也比较快。

(2)运动素质与专项运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能通过运动技术把提高了的运动素质充分地发挥出来,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强,动作准确、协调、熟练、成功率高。

(3)运动员情绪高涨,精力旺盛,感觉敏锐,渴望比赛,意志力强,取胜心足。

竞技状态所有特征的集中表现是运动员能在重要比赛中达到本人最高运动成绩。

2.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1)获得阶段。又分为两个小阶段。一是竞技状态的前提条件获得阶段。前提条件包括:提高总的机能水平;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掌握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心理素质的初步培养。这个阶段好比积累营造竞技状态“大厦”的建筑材料。二是竞技状态形成阶段。这个阶段,上述前提条件形成一个整体,具有专项化特点,竞技状态“大厦”已经建成。不过,本阶段初步形成的竞技状态,还不是十分稳定,在不利因素下容易破坏。

(2)相对稳定阶段。竞技状态的所有特征在本阶段得到完善、稳固,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

(3)暂时消失阶段。运动员不可能永远处在竞技状态中,由于活动状态和心理环境的改变,竞技状态各因素的有机联合产生反适应的消退,训练水平出现暂时下降。

从上述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这一过程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经过这一循环之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再训练、再提高,出现新的更高水平的竞技状态。这就是科学训练的辩证法。人们根据竞技状态三个发展阶段的规律把运动训练工作过程分为三个相应的训练时期,即:准备期、比赛期和休整期。

3.贯彻周期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校教育规律,结合学期划分的特点安排训练周期。较大的、花时间较长的比赛尽量不安排在学期中进行,以免因比赛缺课时间太多,影响文化课学习。

(2)根据参加重大比赛划分周期。一般来讲,一年安排两次主要比赛,可按学期分为两个周期。例如春季田径运动会,一般在5月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一般在10月举行,可按双周期安排。一年一次在暑假

或寒假举行的较大的比赛可安排单周期。

(3)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个训练时期。学生特点主要指体育基础和课余性。对训练水平较高和竞赛任务较多的学生,竞赛期的时间可稍长一些,对训练水平一般者,准备期可适当长一些,以便加强基础训练,竞赛期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尽量安排短一些。休整期则尽量与复习考试时间一致。假期可适当集中训练,安排较大运动负荷。

(4)应合理安排小周期训练,保证大周期训练任务的完成。一个训练周期中的各个时期,都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有的长达数月,因而要定出月的或星期的小周期训练计划。这样的大、小周期的配套才是完整、周密的运动训练。

(5)少年儿童初参加运动训练,由于处在启蒙的基础阶段,也可不划分周期。参加一些比赛也具有训练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