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二)教学论基础
• 运动训练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双边活动的过程。从获得运动训练效 果的角度来讲,教练员的“教”和“训”只是一个条件,是获得 效果的外因。而运动员的“学”与“练”则是取得成绩的根本。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训练中,不仅要激发教练 员的积极性,而且亦须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否则,训练效果不 会很理想。
(二)技能学基础
• 动作技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建立的一种暂时性神 经系统联系。通过不断深化专项训练过程,不断调整神经系统的 运动性神经联系,使非专项动作技能的暂时性神经联系转向专项 化,使泛化的神经联系转向精确化,从而在高级神经中枢内形成 适应专项需要的最佳化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结构。
(三)机能学基础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 知识点:训练原则基本概念、各个原则概念、提出的科学基础和贯 彻各个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 本章主要由训练原则的概述、自觉的积极性原则、专项训练深化 原则、系统不间断性原则、周期安排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负荷原 则、适时恢复训练原则、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等原则组成。其中, 原则的释义、依据的科学基础、实践中应注意的训练学要点是本 章重点
▲▲
▲
▲
▲
▲
▲▲ ▲
国 阮 如 钧 ( 台 湾 ) 1985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简答题1、运动训练学的研究⽬的及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答: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的在于:揭⽰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提⾼训练的科学化⽔平。
主要任务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共性规律②深⼊探索尚未被⼈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④⼴泛吸取现代科技发展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法,应⽤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中去。
⑤运⽤⼀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2、简述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答:运动员的起始状态标识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对起始状态的诊断在运动训练中起重要作⽤。
①为运动训练过程确⽴⼀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②对训练⼯作效果即实践额检查评定③实践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3、在训练中如何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答:①正确理解负荷的松成②渐进式增加负荷量度③科学地探求负荷的临界值④建⽴科学的诊断体系⑤处理正确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简述运动员体能及体能训练基本要求?答: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是运动员竞技能⼒重要构成因素。
要求:①合理的安排⼀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②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理智能训练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段⼒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物⼒学特征相似③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重,以及⼀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异。
④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⑤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常疲劳,有些体能⼿能⼜⽐较单调枯躁。
5、简述⽐赛类型及其主要任务答:①竞技性⽐赛任务:创造理想的训练成绩,实现训练⽬标②训练性⽐赛。
任务:在⽐赛条件下,培养和发展运动员专项所需要的某种能⼒或综合能⼒。
③检查性⽐赛:检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与稳定性⽔平,专项素质发展情况,阵容安排的适宜度,战术设计的价值和配合的熟练程度。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学校体育学》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_____和______。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______和 _____特点。
4(体育教学应以______为主导______为主体______为主线。
5(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构成。
6(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法。
8(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 ,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
, ,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 ,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 ,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校体育管理:2(教材体系:3(运动负荷:4(定性评价:5(预先考核: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2(简述课外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确立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有哪些, 4(何谓示范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5(怎样上好综合课,6(对少年儿童实施耐力训练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论述题:,共15分,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论述周期性训练计划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论述周期性训练计划原则的意义和作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I. 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与体魄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定期进行训练来保持健康身材。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大锦集(运动训练学12-17年)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大锦集(运动训练学12-17年)2012运动训练一、选择题1、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在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A.缓慢上升B.快速上升C.逐步上升D.停滞不前2、下列属于评定负荷量指标的是()A.次数B.远度C.速度D.高度3、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有机体()的反应。
A.自我抑制B.自我保护C.自我调节D.自我恢复4、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包括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和()因素。
A.社会学B.历史学C.人文学D.运动学5.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是培养运动员的()。
A.战术知识B.战术形式C.战术意识D.战术行为6.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A.体能B.机能C.战术D.一般运动能力7.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称为()A.意念训练法B.诱导训练法C.模拟训练法D.表象训练法8.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成绩指标、()指标、训练负荷指标、A.竞技能力B.运动能力C.比赛能力D.训练能力9.跑动跨跳练习属于()A.周期性单一练习B.混合性多元练习C.固定组合练习D.变异组合练习二、判断题1.构成运动员体能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互不影响的。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全面的状态诊断是科学控制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
()4.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获得的。
()5.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水平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能力。
()6.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7.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用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具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
()8.重复训练法是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不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9.儿童少年的训练,不能过分强调专项能力,而要全面发展竞技能力。
运动训练学4-5章
运动训练学4-5章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P90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称训练原理。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1竞技需要原则;2动机激励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系统训练原则;5周期安排原则;6适宜负荷原则;7区别对待原则;8直观教练原则;9适时恢复原则。
第⼀节竞技需要原则P91⼀、竞技需要原则释义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运动员竞技能⼒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法、⼿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训练⽬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
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标,全⾯安排好训练和⽐赛。
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的结构特点。
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段。
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第⼆节动机激励原则P94⼀、动机激励原则释义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为的训练原则。
⼆、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a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b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的⽬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B满⾜运动员合理的需要。
C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赛的兴趣。
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作中的主体作⽤。
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f注意正确地运⽤动⼒。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P97⼀、有效控制原则释义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南京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南京体育学院201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体育综合科目代码:346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学校体育学一、名词解释1、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2、体能: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二、简答题1、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是什么?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基础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现为:(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问答题1、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教法有哪些特点?答:运动技能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时的教法特点是:运用语言与直观方法;注意“分解”、“定位”、“阻力”、“助力”等方法的运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注意教师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教法特点是:以完整练习为主;注意运用讲解、示范以及“定向”、“领先”等方法的运用;适当加大运动负荷;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适当采用变换联系的方法;注意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自我评价能力。
[考试]《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目录训练活动训练原则1、运动训练sport training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其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者,以及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运动员既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从事训练实践,也应积极配合教练员,与教练员一起设计、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并参与对这一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同时训练管理工作者、科学家、医生等也都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客观的规律,只有遵循训练规律,科学地制订并认真地执行运动训练计划,才能取得运动训练活动的成功。
(田麦久)2、运动训练学theories of training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依其涵盖运动项目的多少,可分为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及专项训练学三个不同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学研究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项群训练学研究适用于不同项群的规律性问题;专项训练学研究不同专项的规律性问题。
运动训练学理论起源于运动训练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
各运动专项,首先是开展得最为普及的田径运动训练的研究对运动训练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各个基础理论学科中,首先是运动生理学,继而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生物科学条件。
有关训练科学的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发展成为对运动训练普遍规律的揭示、解释和应用,开始有一批运动训练理论的专著问世,如前苏联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分期》(1965)0 1969年,前民主德国哈雷主编的《训练学》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 B 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A、奴隶B、封建C、社会主义D、资本主义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B、终身体育C、学校体育D、竞技体育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B、书、数C、诗、书D、射、御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A、1950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0年B、1956年C、1957年D、1958年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B、竞技性C、基础性D、技术性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斯宾赛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A、专业术语B、口令C、方言D、艺术语言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A、单一B、多样C、没有差异D、有差异,但不大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A、必须B、不一定C、一定不能D、有所侧重地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C、抛物线关系D、不存在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体的内力B、人体外力C、支撑反作用D、摩擦力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A、分解法B、快速示范C、常速示范D、正误对比示范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适中为好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宜采用()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C、先合后分D、先分后后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A、分开B、相对靠拢C、保持距离D、保持较远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C、人数多D、人数少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A、技术基础B、技术环节C、技术关键D、技术细节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C、练习密度D、一般密度20、课时计划也称()A、年度计划B、教学进度C、单项计划D、教案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试论运动训练周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的基本概念与意义1.基本概念周期性原则(P e r i o dic P r inciple)指的是将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计划划分为时间长度不一的各种周期, 每个周期赋予不同的训练目标, 训练过程在不同层次上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按照周期性原则, 一名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可被分解为若干个年度训练计划(年周期或大周期),每一个年度训练计划依次分为数个称为中周期的训练阶段, 每一个中周期又分为若干个小周期, 小周期由若干节训练课所组成。
实际训练过程中, 每节训练课对小周期负责, 小周期对中周期负责, 中周期对年周期负责, 年周期对多年训练计划负责, 形成环环相扣的紧密结构。
2.训练周期性原则为运动员制定远景计划上的指导意义(1)整个训练和比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需要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 加之训练与比赛会受到诸多的训练因素和非训练因素的影响, 因此, 训练和比赛工作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就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精心的计划和实施。
在周期性基础上, 便可以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将运动员整个多年训练过程视做为一个大系统, 将每年的训练和比赛视为分系统, 每个分系统又由许多分支系统构成。
这样便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分工、实施与监控。
(2)周期性训练原则能使运动员得到最佳发展。
周期性训练原则使运动员得到最佳发展有两重涵义:第一, 要能够挖掘出运动员的最大运动潜能;第二, 运动员要能够在每一年的重大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状态。
前者是按照多年训练目标通过系统化地实现每个训练阶段的训练目标的必然结果, 后者则是合理计划和完成年周期中每个小中周期训练目标的必然结果。
(3)使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
在周期性基础上, 教练员对运动员经过多年训练可能达到的总目标心中有数, 而且也清楚地知道每一年需要达到的分目标, 以及每一个中周期、小周期乃至每节训练课的小目标。
从而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该怎样练以及练的目的是什么。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一、简答题力量训练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点事项。
(A、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
B、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
C、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
D、儿少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理论训练。
)在训练实践中,贯彻适宜负荷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答: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
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通过练习的速度、远渡、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三、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有哪些?客体因素有哪些?答:主体因素有: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2.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欲协调能力。
3.感知觉能力。
4.动作机能的贮存数量。
5.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客体因素有:1.竞赛规则。
2.技术环境。
3.设备与场地。
在训练实践中恢复手段有哪几类?举例加以说明。
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
2、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
3、营养学恢复手段。
心理学恢复手段。
如;水浴‘蒸气浴、盐浴、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理反馈等。
在组织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
2.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合性的专项准备活动。
3.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
4.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破浪型的变化。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怎样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答:1、负荷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周期训练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对它并不熟悉,也不了解其历史。
周期的来源未知,但与周期有关的相对模糊的概念却早就存在了。
有证据表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公元前776年到公元后393年)在训练中已经开始应用相对简单的周期模式安排训练计划。
希腊医师弗莱维厄斯·菲罗斯特拉托斯在他的作品中就提出了简单的训练计划,他也被公认为是周期理论的先驱之一。
周期训练简单来说,就是你有一个长期的训练目标,以这个目标为基础,将一段时期的训练渐进性的拆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再通过不同的训练安排来实现,这样设计训练的方式就叫做周期训练。
周期训练可以从力量、爆发力、灵敏性、速度、耐力专项发展和整合几个部分去制定计划。
力量周期力量周期训练计划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年度训练计划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不同。
这些方面变化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所需要的力量,同时考虑个人特征,以达到最佳运动表现。
当然,这些改变也取决于年度训练计划的不同阶段,以及该阶段的生理适应目标。
生理适应阶段对于一些在过渡期只会进行少量力量训练的运动员或者健身者,建议为了能够应对未来的训练要求,首先要开始进行力量训练以形成必要的身体素质。
在准备阶段早期,训练的目标有如下几点。
•刺激大部分肌肉群,包括稳定肌群。
•提高短时运动能力。
当训练强度和以技术为目标的练习的训练量很高时,提高短时运动能力能够降低训练后一阶段的疲劳。
•开始进行力量练习基本技术层面的训练,这是这一阶段力量训练计划的重点。
•锻炼肌肉、韧带和肌腱,为即将到来的高强度活动做准备。
此外,通过训练也会降低损伤发生的风险。
这个阶段的力量训练安排是准备期中的一般准备子阶段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生理适应阶段中,力量训练的负荷特征是低强度(40%~65%1RM)、多次数(8~20 次,2~3 组)。
所需要完成的练习项目的多少取决于他们的训练经历。
最大力量阶段最大力量水平决定了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的水平。
少儿游泳运动员小周期的系统训练
少儿游泳运动员小周期的系统训练作者:姜保进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12期摘要:当前游泳比赛的项目繁多,少儿游泳运动员面临着各种类型、数量众多的比赛,年度性的大周期训练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游泳训练的需求,小周期训练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小周期训练模式是根据年度训练的总体规划以及各阶段的训练目的和任务而针对性设计出来的一种训练模式,本文就少儿游泳运动员小周期的系统训练进行探析。
关键词:少儿;游泳运动员;小周期系统训练在游戏训练中,小周期训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训练方法,小周期训练的目的性非常强,并且非常灵活和多样,对于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时期可以制定不同的小周期训练计划,充分发挥小周期训练的价值和优势,能够有效促进少儿游泳运动员的各项素质发展,并让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得到针对性的提升。
一、小周期训练的理论依据小周期训练的理论依据是超量恢复原理,大量的训练实践表明,人体经过一次训练负荷之后进入超量恢复阶段,此时如果再次进行负荷训练,那么就能够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在训练过程中,训练和恢复表现出周期性,训练周期是由机体的训练负荷和恢复循环交替组成的,而小周期是最基本的系统训练[1]。
一般情况下,小周期训练以7天为一个周期,也可以结合具体的需求和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天。
小周期训练的种类不止一种,对于不同的时间段或者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训练计划,分为训练期、恢复期和比赛期,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训练任务和目标,其中训练期就是通过目的性非常强的一系列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的某一技能,所以训练内容以技能训练为主。
而对于恢复期,运动的强度和运动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只要是为了让运动员的心理或者身体进行恢复。
而在比赛期,也可以通过小周期训练来帮助运动员创造更好的比赛成绩。
小周期训练非常关键,能够帮助运动员形成竞技状态的规模和速度,也可以决定训练质量和训练方向,因此作为教练,一定要科学地为运动员制定小周期训练的训练计划和内容,通过小周期训练来促进全年训练总体目标的实现。
周期训练理论
周期训练理论概念周期训练理论是马特维耶夫根据人体竞技状态具有周期、阶段性形成的规律,即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需经过“获得”、“保持”和“消失”阶段,相应地把运动训练过程的一个大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等3个时期,并同时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了各个时期的训练目标、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即不同训练时期“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不同安排”和“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不同比例”,即在训练的不同时期训练手段(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和负荷(量与强度)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
产生1阶段性训练分期思想的提出与确立自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办后,现代竞技体育比赛开始朝着日趋激烈的方向发展。
运动员必需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训练,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1913年,莫尔菲首先提出了延长赛前训练时间的主张,强调了比赛前应有8-10周的训练时间。
1916-1917年,芬兰学者布·阿·科托夫在不断发展运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训练过程不间断性和阶段性”的思想。
他在强调莫尔菲提出“延长赛前训练”思想的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运动训练的“分期化”和“分阶段化”思想。
科托夫进一步认为,赛前训练应达到14-16周时间,并认为对这更长时间的“不间断”训练过程,需要进行“分期”训练。
至此,按时期安排运动训练过程,并分期进行训练的思想得以确立。
2全年训练分期思想的提出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芬兰学者拉乌尔·毕卡拉提出全年不间断的训练并按季节分阶段进行训练的思想。
他认为,全年训练可以分为预备训练、春季训练、夏季训练和秋冬季训练四个阶段。
然而,毕卡拉的全年分期中,在长达3-4个月的秋冬季训练阶段,却是一种“冬眠式”训练,在其中最寒冷的4-6周时间是完全停止训练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全年训练的连续性与系统性。
毕卡拉虽然提出了全年不间断地分期训练的思想,但实际上,这种训练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制约。
简述健身健美训练计划的原则
简述健身健美训练计划的原则健身健美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达到健美的目标,制定一份合理的训练计划是非常关键的。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健身健美训练计划的原则,帮助您快速高效地达到健美的目标。
1. 训练目标明确在开始训练之前,您必须明确自己的训练目标。
您想要增肌、减脂还是维持身材?您的训练计划应该根据您的目标来制定。
例如,如果您想增肌,那么您的训练计划应该包括负重训练和高蛋白饮食。
如果您想减脂,那么您的训练计划应该包括有氧运动和低热量饮食。
2. 个性化定制每个人的身体都不同,训练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
您的训练计划应该根据您的身体条件、训练经验和目标来制定。
如果您是一个初学者,那么您的训练计划应该从基础练习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如果您是一个有经验的运动员,那么您的训练计划应该更加复杂和挑战性。
3. 周期性训练周期性训练是指将训练计划分成多个周期,在每个周期内改变训练强度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例如,您的训练计划可以分为力量训练周期、肌肉负荷周期和恢复周期。
周期性训练可以避免过度训练和训练疲劳,提高训练效果。
4. 渐进式训练渐进式训练是指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以适应身体的适应性。
如果您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训练,您的身体可能会受伤或过度训练。
渐进式训练可以帮助您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为身体适应留出时间。
5. 多样化训练多样化训练是指通过多种训练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
例如,您可以通过重量训练、有氧运动、柔性训练和功能性训练来达到健身目标。
多样化训练可以避免单一训练所带来的身体适应性和训练疲劳。
6. 合理的休息适当的休息是健身健美训练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您过度训练或缺乏休息,身体会感到疲劳和疼痛,从而影响训练效果。
合理的休息包括足够的睡眠、适当的休息时间和正确的营养补充。
7. 合理的饮食健身健美训练计划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饮食。
您的饮食应该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周期安排原则
一、周期安排原则释义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的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也就是依照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发展的周期性原则,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度。
每个都有自己的生物节奏和身体状态的变化规律,这是客观存在,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按实事求是的原理来分析,就是要我们从中找出一定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来制定训练方法,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说白了,简单的讲,就是“顺天行事”。
既然每个人的运动节奏、状态变化都不一样,这些方法、计划、内容实施的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训练,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学过哲学的都知道,好象大家多少都有点哲学基础,那就好办了。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过程是周而复始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每一个运动周期,都不是上一个周期的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所提高和改变,在原有的基础上呈现螺旋式上升。
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长年坚持训练的跑友可能有这种体会,每年都在按年度计划进行训练,今年和去年采用的是一个计划,但今年的水平明显比去年高出一块来。
当然了,这是指得是在一定时间内,刚开始训练那时。
如果跑了十年八年,到达运动极限的话,基本上每年水平都差不多。
哲学还是挺好的,哪个地方都能体现出哲学的理论,用哲学来解决问题,简直是胡同里逮驴--两头堵啊。
不管怎么说,都能给你找出来一段理论来解释。
怪不得哲学自称是最基本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呢!(二)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在一次负荷下,也就是一次正常的训练课完毕后,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休息时解除负荷,身体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这是一个完整的负荷周期。
武术练习周期
武术练习周期
武术练习周期是指练习武术的时间安排和周期性安排的计划。
武术练习周期的安排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和目标设定进行合理规划。
首先,武术练习周期的时间安排应该兼顾数量和质量。
通常来说,每周练习3-5次,每次练习1-2小时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练习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过长,以保持身体各项能力的稳定。
其次,武术练习周期的调整要根据个人情况灵活变化。
初学者可以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强度,以提高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而熟练者则可以适当调整练习内容和时间,以保持状态和提升水平。
另外,武术练习周期中也应该考虑到恢复和休息的时间。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恢复,防止过度训练和损伤的发生。
一周安排1-2天的休息时间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对于武术练习周期的具体安排,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和目标进行调整。
比如想要提升技术水平的人可以增加练习时间和频率;想要强健身体的人可以加入一些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
总之,武术练习周期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时间和强度,以达到有效训练和身体提升的效果。
周期训练理论(可打印修改)
周期训练理论概念周期训练理论是马特维耶夫根据人体竞技状态具有周期、阶段性形成的规律,即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需经过“获得”、“保持”和“消失”阶段,相应地把运动训练过程的一个大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等3个时期,并同时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了各个时期的训练目标、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即不同训练时期“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不同安排”和“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不同比例”,即在训练的不同时期训练手段(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和负荷(量与强度)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
产生1 阶段性训练分期思想的提出与确立自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办后,现代竞技体育比赛开始朝着日趋激烈的方向发展。
运动员必需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训练,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1913年,莫尔菲首先提出了延长赛前训练时间的主张,强调了比赛前应有8-10周的训练时间。
1916-1917年,芬兰学者布·阿·科托夫在不断发展运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训练过程不间断性和阶段性”的思想。
他在强调莫尔菲提出“延长赛前训练”思想的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运动训练的“分期化”和“分阶段化”思想。
科托夫进一步认为,赛前训练应达到14-16周时间,并认为对这更长时间的“不间断”训练过程,需要进行“分期”训练。
至此,按时期安排运动训练过程,并分期进行训练的思想得以确立。
2 全年训练分期思想的提出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芬兰学者拉乌尔·毕卡拉提出全年不间断的训练并按季节分阶段进行训练的思想。
他认为,全年训练可以分为预备训练、春季训练、夏季训练和秋冬季训练四个阶段。
然而,毕卡拉的全年分期中,在长达3-4个月的秋冬季训练阶段,却是一种“冬眠式”训练,在其中最寒冷的4-6周时间是完全停止训练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全年训练的连续性与系统性。
毕卡拉虽然提出了全年不间断地分期训练的思想,但实际上,这种训练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制约。
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
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引导语:柔道训练主要训练什么,有哪些原则要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欢迎参考阅读!1柔道训练理论概述柔道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不断地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柔道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教练员要根据柔道运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柔道运动训练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等方面的训练。
因此可以说,柔道运动训练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入。
1.1训练任务柔道运动训练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在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不断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
其具体任务是:(1)增进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
(2)掌握和提高柔道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培养战术意识,掌握各种战术手段和方法,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
(3)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自觉性,培养其勇敢顽强、敢于拼搏、谦虚重礼的个性特征。
(4)掌握柔道比赛的组织、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培养训练能力。
上述四条训练任务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在柔道训练中应全面贯彻执行。
同时由于训练对象、阶段、时期的不同,在训练中可以有所侧重。
1.2 训练原则柔道运动的训练原则是柔道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与总结,是进行柔道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它对柔道训练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训练原则也在不断地得到完善,现阶段我国柔道运动训练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2.1周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循环往复周期性的进行,而每一个周期都应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周期性原则的主要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
而竞技状态的形成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获得。
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暂时消失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指训练工作的安排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地进行。
而每一个新的周期都应在原有的周期的基础上提高。
竞技状态的形成、相对稳定、暂时性消失,是形成训练周期的客观依据;严格执行准备期、竞赛期、休整期的内容结构,则控制了竞技状态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根据专项运动和运动员待点安排全年训练的周期。
如田径中的中长跑和全能项目.游泳、滑冰等多采用单周期(一年安排一个周期)、球类项目等多采用双周期(一年安排两个周期).训练水平较低或少年儿童则以单周期为宜。
(2)根据各时期的主要任务安排各种训练内容的比重和训练手段、方法以及运动负荷。
(3)认真总结前一周期的经验,为新周期的安排提供客观依据。
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中训练阶段的划分和某些内容的安排比例呈周期性的循环,后一个循环在前一循环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提高训练水平。
周期性原则的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
竞技状态指运动员达到优异专项成绩所处的适宜的准备状态。
竞技状态是通过科学的周期化训练过程才能达到的。
1.处于竞技状态时的特征
(1)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达到较高水平,机能活动更加“省力”,能胜任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能很快地进人工作状态,恢复过程
也比较快。
(2)运动素质与专项运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能通过运动技术把提高了的运动素质充分地发挥出来,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强,动作准确、协调、熟练、成功率高。
(3)运动员情绪高涨,精力旺盛,感觉敏锐,渴望比赛,意志力强,取胜心足。
竞技状态所有特征的集中表现是运动员能在重要比赛中达到本人最高运动成绩。
2.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1)获得阶段。
又分为两个小阶段。
一是竞技状态的前提条件获得阶段。
前提条件包括:提高总的机能水平;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掌握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心理素质的初步培养。
这个阶段好比积累营造竞技状态“大厦”的建筑材料。
二是竞技状态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上述前提条件形成一个整体,具有专项化特点,竞技状态“大厦”已经建成。
不过,本阶段初步形成的竞技状态,还不是十分稳定,在不利因素下容易破坏。
(2)相对稳定阶段。
竞技状态的所有特征在本阶段得到完善、稳固,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
(3)暂时消失阶段。
运动员不可能永远处在竞技状态中,由于活动状态和心理环境的改变,竞技状态各因素的有机联合产生反适应的消退,训练水平出现暂时下降。
从上述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这一过程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
经过这一循环之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再训练、再提高,出现新的更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这就是科学训练的辩证法。
人们根据竞技状态三个发展阶段的规律把运动训练工作过程分为三个相应的训练时期,即:准备期、比赛期和休整期。
3.贯彻周期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校教育规律,结合学期划分的特点安排训练周期。
较大的、花时间较长的比赛尽量不安排在学期中进行,以免因比赛缺课时间太多,影响文化课学习。
(2)根据参加重大比赛划分周期。
一般来讲,一年安排两次主要比赛,可按学期分为两个周期。
例如春季田径运动会,一般在5月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一般在10月举行,可按双周期安排。
一年一次在暑假
或寒假举行的较大的比赛可安排单周期。
(3)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个训练时期。
学生特点主要指体育基础和课余性。
对训练水平较高和竞赛任务较多的学生,竞赛期的时间可稍长一些,对训练水平一般者,准备期可适当长一些,以便加强基础训练,竞赛期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尽量安排短一些。
休整期则尽量与复习考试时间一致。
假期可适当集中训练,安排较大运动负荷。
(4)应合理安排小周期训练,保证大周期训练任务的完成。
一个训练周期中的各个时期,都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有的长达数月,因而要定出月的或星期的小周期训练计划。
这样的大、小周期的配套才是完整、周密的运动训练。
(5)少年儿童初参加运动训练,由于处在启蒙的基础阶段,也可不划分周期。
参加一些比赛也具有训练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