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

合集下载

11752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考点精编》

11752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考点精编》

第一章 数据分析的基础1.【选择】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搜集与加工处理。

在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时,通常采用对数据进行分组的方法。

2.【选择】数据分组是对某一变量的不同取值,按照其自身变动特点和研究需要划分成不同的组别,以便更好地研究该变量分布特征及变动规律。

3.【选择】变量数列两要素:①组别——由不同变量值所划分的组;②频数——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

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做比率,又称频率。

4.【选择】在变量数列中,由不同变量值组成的组别表示变量的变动幅度,而频数和频率则表示相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程度。

频数(频率)愈大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愈小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愈小。

5.【案例分析】变量数列的编制(将结合变量数量分布图进行考查)①确定组数;对于等距分组,斯特吉斯给出一个大致的计算组数的公式:m=1+3.322lgN (变量个数N ,组数为m )。

②确定组距;在组距分组中,每组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等距分组的组距为d :()m x x d i i min )max (-= ③确定组限;当相邻两组中数值较小的一组的上限和数值较大的一组的下限只能用同一数值表示时,为了不违反分组的互斥性原则,一般规定上限不包含在本组之内,称为上限不在内原则。

④计算各组的次数(频数);⑤编制变量数列;将各组变量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列出相对应的次数,形成变量数列。

6.【选择】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可概括地反映变量取值的分布特征。

向上累计分布曲线呈上升状,向下累计分布曲线呈下降状。

组的次数(或频数)较少,曲线显得平缓;组的次数(或频数)较密集,曲线显得较陡峭。

7.【选答】洛伦茨曲线及其绘制方法(1)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可用来研究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这种累计分布曲线图最早是由美国洛伦茨博士提出,故又称洛伦茨曲线图。

洛伦茨曲线,对角线为绝对平等线。

2013年11月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2013年11月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60
50 48
41 40
30 27
21 20
25
22
21
21
21
21
21
21
20 20
20
16
10
0 第1章
3 22 第2章
第3章
1 第4章
11 第5章
5 第6章
11 第7章
1
0
第8章
5 第9章
5 1
第10章
考中的知识点
• 众数、极差、相关系数、离散程度、数据的分组 、直方图、折线图
• 概率的独立性、随机变量的分布、
长、等待时间、停留时间等,一般把系统内排队等待的顾客数
称为( ) 8-261
A.排队长
B.队长
C.停留时间
D.等待时间
答:A
【2013.11.10】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规律如下: 2-54
X
—1
0
1
Pi
0.35
0.45
a
则常数a等于 A.—0.1 C.0.2
B.0.1 D.0.8
答:C
二、简答题
A.0.1
பைடு நூலகம்
B.0.56
C.0.87
D.1
答:B
【2013.11.5】某地区2008—2012年的粮食产量
(百万吨)依次为60、65、69、72、77,则该地
区2012年的粮食产量比2008年增长了( ) 3-
87
A.23%
B.25.5%
C.28.33%
D.128.33%
答:C
【2013.11.6】某市黄金价格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
本题包括第11、1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 分。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第一章-数据分析1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第一章-数据分析1
• 离散变量:取有限个值 • 连续变量:可以取无穷多个值
收集的统计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需 要进行整理,常用的方法是分组。
根据变量自身变动的特点和研究问题的需 要,可以将变量的取值分组,以便更好的研究 变量取值(数据)分布的特征与变动规律。
分组方法
单项式分组
组距分组 等距分组 异距分组
单项式分组 若变量是离散型变量,变量取值 的个数较少时,采取单项式分组。每一个变量值 为一组。 见书P2表1-1
解 将120天的电脑销售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略)
min=141, max=237 n=120,利用Sturges 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m
m 1 3.322 lg 120 10
根据最大值、最小值与分组组数确定组距
d
最大值- 最小值 组数
237 -141 10
9.6
10
适当放大最大值或缩小最小值与分组组数使
m 1 3.322 lg 60 7
根据最大值、最小值与分组组数确定组距
d
最大值- 最小值 组数
151.0 -12.0 7
19.86
适当放大最大值或缩小最小值与分组组数使
组距为20
a=10≤min=12,将最大值151.0归到最大组,此组
是开口组即无上限。计算各组上下限、组中值。 再计算各组的频数与频率,编制变量数列。
分布中心是变量取值的一个代表,反映其取 值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揭示变量取值的频数 分布的集中位置,反映变量分布密度曲线的中心 位置,即对称中心或尖峰位置。
例1.1.5 书P7 续例题1.2
购物金额 10—30
顾客 数(频
数)
7
比率 (频率)%
11.7
向下累计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样卷及答案 金融管理本科管理段证书课程考试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样卷及答案  金融管理本科管理段证书课程考试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样卷第一部分必答题(本部分包括一、二、三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包括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的要求。

1.数列3,4,5,7,8,9的中位数是A.3 B.4C.5 D.62.从内容上,操作性标杆分析可分为A.流程标杆分析和职能标杆分析B.流程标杆分析和业务标杆分析C.战略标杆分析和职能标杆分析D.战略标杆分析和业务标杆分析3.在M/M/C排队模型中,一般假设顾客服务的时间服从A.指数分布B.泊松分布C.二项分布D.正态分布4.设A、B为互斥事件,P(A)=0.45,P(B)=0.2,则P(A+B)为A.0.25 B.0.56C.0.65 D.0.745.已知某地2005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比1995年增长了1倍,比2000年增长了0.5倍,则2000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比1995年增长了A.0.25倍B.0.33倍C.0.75倍D.2倍6.某种商品的价格今年与去年相比上涨了2%,销售额增长了8%,则商品销售量增长的百分比为A.1.6% B.5.9%C.6.0% D.300%7.利用线性规划解决运输问题时,在运输工具、运输价格差别比较大时,为寻找到总运费最低、总吨公里最小的运输方案,比较适宜采用的方法是A.表上作业法B.图解法C.效率比法D.匈牙利法18.在做非概率决策时,从损失的角度,在诸多决策方案中选择其中损失最小的决策方案,这种决策准则称为A.大中取大准则B.小中取大准则C.大中取小准则D.小中取小准则9.在风险管理决策中,决策者若对风险迟钝而对收益过分敏感、追逐,一般被称为A.风险偏好者B.风险中性者C.风险规避者D.风险保守者10.某电子企业生产单一的电子产品,该产品市场零售价为8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件,固定总成本240000元,则该产品的损益平衡点销售量为A.3000(件)B.6000(件)C.7000(件)D.8000(件)二、简答题本题包括第11、1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各章例题及解析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各章例题及解析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各章例题及解析第一章 数据分析的基础【例题】如果一组数据分别为10,20,30和x ,若平均数是30,那么x 应为A .30B .50C .60D .80 【答案】选择C【解析】考察的知识点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60304302010=⇒=+++x x【例题】某企业辅助工占80%,月平均工资为500元,技术工占20%,月平均工资为700元,该企业全部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 【 】A .520元B .540元C .550元D .600元 【答案】选择B【解析】考察的知识点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540%20700%80500=⨯+⨯【例题】八位学生五月份的伙食费分别为(单位:元)360 400 290 310 450 410 240 420则这8位学生五月份伙食费中位数为 【 】 A .360 B .380 C .400 D .420 【答案】B【解析】共有偶数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4位数360与第5位数400求平均为380【例题】对于一列数据来说,其众数( )A.一定存在B.可能不存在C.是唯一的D.是不唯一的【答案】B 【例题】数列2、3、3、4、1、5、3、2、4、3、6的众数是__________。

【例题】为了调查常富县2002年人均收入状况,从该县随机抽取100人进行调查,得到年人均收入的数据如下(单位:万元):根据上述分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画出收入分布的直方图,并说明分布的形状(5分) 计算该样本的年人均收入及标准差(6分)收入最高的20%的人年均收入在多少以上?(3分)【答案】1.2.年人均收入∑∑===mi imi ii v v y y 11100225.3375.2525.21075.12125.12375.03625.0⨯+⨯+⨯+⨯+⨯+⨯+⨯==0.96方差22212)(1)(1y v y ny y v n i i i m i i -=-=∑∑=σ=0.5559标准差nz x σα2±=0.753. 收入最高的20%的人年均收入在1.5万元以上【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为第一章的基本知识:直方图的画法,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方差的求法。

中英合作-管理数量与方法

中英合作-管理数量与方法

第七章
与决策相关的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
第八章
模拟决策技巧和排队理论
M/M/1模型
M/M/C模型 n 一个基本地排列模型. n C(大于等于2)个服务台, 到达率 l 服从泊松 分布和服务率 m 都服从指数分布。
第九章
成本、产出和效益分析
【第10章 标杆分析】
10.2标杆分析计划阶段




六、事件的独立性

●若A,B两事件中不论哪一个事件发生与否并不影响另一个事件发生 的概率,则称两个事件相互独立。P(AB)=P(A)P(B)

若A,B独立,则P(A|B)=P(A),P(B|A)=P(B)

性质:若A与B独立,则与B、与、A与也独立。
随机变量
●常用离散型随机变量:


基本步骤: 找出最小运价,确定供求关系,最大量的供应 ; 划掉已满足要求的行或 (和) 列,如果需要同时划去行和列,必须要 在该行或列的任意位置填个“0”; 在剩余的运价表中重复1、2两步,直到得到初始基可行解。 最小元素法各步在运价表中划掉的行或列是需求得到满足的列或产品 被调空的行。一般情况下,每填入一个数相应地划掉一行或一列,这 样最终将得到一个具有m+n-1个数字格(基变量)的初始基可行解。 为了使在产销平衡表上有m+n-1个数字格,这时需要在第行或第列此 前未被划掉的任意一个空格上填一个“0”。填“0”格虽然所反映的 运输量同空格没有什么不同;但它所对应的变量却是基变量,而空格 所对应的变量是非基变量
10.3内部数据收集与分析
10.4外部数据收集与分析

1.收集外部公开发布的信息 这一部分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项目小组制定一份完整的外部数据收集计划;制定获 取各种外部公开出版物数据计划;查询相关数据库,收集相关的论文和报告;收集各种 公开出版物发布数据,并认真研读分析;对标杆管理数据库进行更新. 2.收集外部一手研究信息 外部数据收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1)更新标杆管理计划并从外部专家那里获取相关数据. (2)与外部标杆管理合作伙伴交换信息. (3)对外部顾客进行调查. (4)购买竞争对手产品. (5)对竞争对手产品进行"逆向工程" (6)更新标杆数据库.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2013年11月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管理段证书课程考试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题注意事项试题包括必答题与选答题两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选答题满分40分.一、二、三题为必答题.四、五、六、七题为选答题,任选两题回答,不得多选,多选者只按选答的前两题计分。

考试时间为165分钟.第一部分必答题(本部分包括一、二、三题,共6分)一、单选题本题包括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的要求。

1.对六辆同一排量不同型号的汽车进行百公里油耗测试,所得数据为6、8、8、9、5、8,则百公里油耗的众数是()A.3 B.7C.8 D.92.在国庆七天长假期间,某超市每天的销售额(万元)为4、6、7、3、8、2、3,则该组数据的极差为( )A.2 B.6C.8 D.103.若随机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等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是()A.完全线性相关 B.不完全线性相关C.不线性相关 D.曲线相关4.设A、B为独立条件,P(A)=0。

8,P(B)=0.7。

则P(AB)为( )A.0.1 B.0.56C.0。

87 D.15.某地区2008—2012年的粮食产量(百万吨)依次为60、65、69、72、77,则该地区2012年的粮食产量比2008年增长了()A.23% B.25。

5%C.28。

33% D.128。

33%6.某市黄金价格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但销售额却增长了10%,那么该市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黄金销售量()A.下降 B.上升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皆可能出现7.线性规划主要解决经济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其中效率比法适宜解决的问题是()A.生产能力合理分配问题 B.物资调运问题C.原料有限库存问题 D.生产人员指派问题8.当与决策相关的那些客观条件或自然状态是肯定明确的,每个备选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且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表示。

在这种条件下可进行( )A.不确定性决策 B.无风险性决策C.风险性决策 D.确定性决策9.描述排队系统基本特性的数量指标有排队长、队长、等待时间、停留时间等,一般把系统内排队等待的顾客数称为()A.排队长 B.队长C.停留时间 D.等待时间10.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规律如下:则常数a等于A.-0。

2015.11《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同步练习答案

2015.11《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同步练习答案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同步练习答案模拟题一:一、单选题1.C(P27,31)2.A(P59-60)3.B(P124)4.A(P334)5.D(P196)6.D(P1)7.B(P47)8.D(P113)9.C(P196)10.C (P230-232)二、简答题11.(P248)折衷的决策方法的具体步骤是:(1)要求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确定一个乐观系数α。

应当注意,α的取值范围是0≤α≤1。

(2)计算各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益值。

其计算公式为:各个方面的预期收益值=最高收益值×α+最低收益值×(1-α)(3)比较各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益值,从中选出具有最大预期收益值的方案作为决策的最优方案。

12.(P272)贡献毛益率是以相对数的形式反映产品的获利能力。

贡献毛益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大。

而变动成本率是反映企业产品获利能力的一个反向指标。

变动成本率越高,获利能力就越小。

就企业某种产品而言,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数量关系,两者之和等于1,即他们之间属于互补性质。

三、案例题13.(P165)(1)设生产A种糖果x箱,B种糖果y箱,可获得利润z元,则此问题的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为(2)目标函数为z=40x+50y(3)适合使用图解法。

(4)OA:y=0,AB:3x+y-900=0,BC:5x+4y-1800=0,CD:x+2y-720=0,DO:x=0由z=40x+50y得它表示斜率为,截距为的平行直线系,越大,z越大,从而可知过C点时截距最大,z取得最大值。

所以,即生产A种糖果120箱,B种糖果300箱,可得最大利润19800箱。

14. (P62-64)(1)E(甲)= 100×0.4+200×0.2+300×0.4=200(万元)E(乙)= 100×0.3+200×0.4+300×0.3=200(万元)(2)σ(甲)=0.4×(100-200)2+0.2×(200-200)2+0.4×(300-200)2=8000σ(乙)=0.3×(100-200)2+0.4×(200-200)2+0.3×(300-200)2=6000(3)(P62-64)(1)因为E(甲)= E(乙),D(甲)> D(乙),所以乙方案好。

11752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考点精编》[整理]

11752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考点精编》[整理]

11752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考点精编》[整理]1. 什么是管理数量方法?管理数量方法指的是使用数理统计学和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和解决与管理相关的问题,如生产物流、成本控制、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

管理数量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利润,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管理数量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概率与统计方法:包括概率论、统计学、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内容,可以应用于市场预测、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评估等领域。

(2)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可以用于优化资源配置、生产调度、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线性规划处理的问题是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均为线性的,而整数规划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变量的整数限制。

(3)排队论:可以用于评估和优化服务设施的排队效率和性能。

排队论主要包括等待时间、客户流量和设施利用率等指标。

(4)模拟: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包括随机性的因素,计算某些值的概率分布,如生产流程、排队系统、物流分配方案等。

(1)优势:① 可以用较少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推断出更广的信息;②可以在不确定性很高的环境中提供准确的信息,给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③ 可以从客观的角度评估企业的管理情况,有效地解决了主观性和片面性问题。

(2)局限性:① 理论需要很强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并对数据质量和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② 可能会受到理论偏差和数据误差的影响;③ 模型建立依赖于问题的具体性质,类比于“众口难调”,不同的模型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④ 很难考虑一些复杂的人文因素,如政策等。

4. 如何确定使用哪种管理数量方法?确定选择何种管理数量方法的关键在于问题本身。

首先,需要明确问题是什么,涉及哪些方面,目标是什么。

然后,要评估可用的数据,考虑他们是否足够准确,评估数据的来源、分布等。

最后,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应用范围、适用条件、优劣点,最终确定最合适的方法。

5. 如何应对管理数量方法错误和问题?使用管理数量方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错误和问题。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真题练习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真题练习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品牌汽车百公里油耗五次测试数据(单位:升/百公里)为:6.9、7.2、7.5、8.1、9.6、则该品牌汽车油耗测试数据的中位数为A.7.2B.7.5C.7.6D.8.12.某超市7名员工5月份的出勤天数分别为:22、24、25、23、23、26、23、则该超市5月份员工出勤天数的众数为A.23B.24C.25D.263.根据经验,保险公司承保的车辆出险率为5%,则车辆不出险的概率为A.5%B.7.5%C.95%D.100%4.时间序列中,增长速度等于A.发展速度+1B.发展速度-1C.发展速度×1D.发展速度÷15.某地区2014年某食品平均销售价格为10元/公斤,2015年为11元/公斤,则该食品价格指数为A.105%B.108%C.109%D.110%6.除了单纯形法,常用的求解线性规划问题还有诸多方法。

一般针对指派问题或旅行问题,适宜采用A.效率比法B.图解法C.表上作业法D.匈牙利算法7.某个企业有四个行动方案甲、乙、丙、丁可供选择。

根据预测,四个方案的最大损失值分别为280万、200万元、150万元、160万元,按照大中取小决策准则,应选择的行动方案为A.方案甲B.方案乙C.方案丙D.方案丁8.企业决策过程中,根据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成本概念,比如当产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总成本所发生的变化量,一般被称为A.差量成本B.机会成本C.重置成本D.边际成本9.小桔公司是一家生产某种制剂的高科技企业。

2015年单位产品价格为80元/克,变动成本率为50%,则该企业2015年的单位变动成本为A.20元/克B.30元/克C.40元/克D.50元/克10.《孙子兵法》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种思想蕴含在下列哪种分析中?A.标杆分析B.统计决策分析C.线性规划分析D.成本效益分析二、简答题(本题包括第11、1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全国自考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卷10_真题-无答案

全国自考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卷10_真题-无答案

全国自考(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卷10(总分30,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已知某班级高等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中位数为72分,算术平均数为69分,则该班级学生高等数学成绩的众数的近似值为( )A. 78分B. 63分C. 75分D. 70.5分2. ( )指的是变量的取值分布密度曲线顶部的平坦程度或尖峭程度.A. 偏度B. 峰度C. 四分位全距D. 平均差3. 统计决策的程序有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比较分析,确定最佳方案③执行决策④拟定各种可行的方案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④②③D. ④①②③4. 过去已经发生的、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都无法改变的成本是( )A. 付现成本B. 沉没成本C. 重置成本D. 机会成本5. 单位销售价格对损益平衡点和利润的影响分别是( )A. 反方向、同方向B. 反方向、反方向C. 同方向、反方向D. 同方向、同方向2. 简答题1. 时间序列分析中长期趋势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趋势线数学模型主要有哪几种?2. 简要说明线性规划问题中效率比法,图解法,表上作业法,匈牙利算法适合解决的问题.3. 解释战略性标杆分析的含义及其常见的分类.3. 计算题某公司决定派甲、乙、丙、丁四人去完成A、B、C、D四个项目,每个人分工不同,且每个人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假如四个人完成四个项目所需的经费(单位:千元)如下表所示.1. (1)此类型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与此问题类似的还有哪些?(2)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有哪些?2. (1)试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出最优选派方案.(2)试说明使用线性规划的技巧有哪些.4. 选答题选答题任选两题回答。

不得多选。

1. (1)信息的相关性取决于有关人员所做的决策,如果信息是相关的,那么它应符合哪几项标准?(2)历史数据与决策之间是否相关的?为什么?2. (1)谈谈你对风险性决策的理解.(2)风险性决策存在的条件有哪些?3. (1)什么是决策树技术?决策树对管理人员有何意义?(2)概括说明绘制决策树的步骤.4. (1)决策分析中,对各行动方案取舍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2)请解释最优行动方案对客观状态的概率变化的敏感性与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3)请分析如何降低最优方案的敏感性、增强其稳定性.。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考点精编》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考点精编》

第一章数据分析得基础1、【选择】数据分析得前提就就是数据得搜集与加工处理。

在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时,通常采用对数据进行分组得方法。

2、【选择】数据分组就就是对某一变量得不同取值,按照其自身变动特点与研究需要划分成不同得组别,以便更好地研究该变量分布特征及变动规律。

3、【选择】变量数列两要素:①组别——由不同变量值所划分得组;②频数——各组变量值出现得次数。

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做比率,又称频率。

4、【选择】在变量数列中,由不同变量值组成得组别表示变量得变动幅度,而频数与频率则表示相对应得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得作用程度。

频数(频率)愈大得组所对应得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得作用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愈小得组所对应得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得作用也愈小。

5、【案例分析】变量数列得编制(将结合变量数量分布图进行考查)①确定组数;对于等距分组,斯特吉斯给出一个大致得计算组数得公式:m=1+3、322lgN(变量个数N,组数为m)。

②确定组距;在组距分组中,每组得上限与下限之间得距离称为组距等距分组得组距为d:③确定组限;当相邻两组中数值较小得一组得上限与数值较大得一组得下限只能用同一数值表示时,为了不违反分组得互斥性原则,一般规定上限不包含在本组之内,称为上限不在内原则。

④计算各组得次数(频数);⑤编制变量数列;将各组变量值按从小到大得顺序排列,并列出相对应得次数,形成变量数列。

6、【选择】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可概括地反映变量取值得分布特征。

向上累计分布曲线呈上升状,向下累计分布曲线呈下降状。

组得次数(或频数)较少,曲线显得平缓;组得次数(或频数)较密集,曲线显得较陡峭。

7、【选答】洛伦茨曲线及其绘制方法(1)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可用来研究财富、土地与工资收入得分配就就是否公平,这种累计分布曲线图最早就就是由美国洛伦茨博士提出,故又称洛伦茨曲线图。

洛伦茨曲线,对角线为绝对平等线。

根据实际收入分配线与绝对平等线或绝对不平等进行对比可衡量其不平等程度。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第一章数量分析基础1,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前提是什么?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搜集与加工整理。

2,什么是变量数列?变量数列是,在对变量的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的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

3*,变量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及其作用。

变量数列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是由不同变量值划分的组,称为组别;另一个是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各组频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频率。

组别表示变量的变动幅度;频数、频率表示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程度。

频数、频率越大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越大。

4,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它的主要用途是?洛伦茨曲线就是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主要用途是研究社会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

5*,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和意义。

分布中心,是指距离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位置。

变量的分布中心有重要的意义,①可以反映变量取值的一般水平。

②可以揭示其取值的次数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中的集中位置,可以用来反映变量分布密度曲线的中心位置。

6,应用算数平均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么避免?略。

7,算数平均数有哪些性质?略。

8*,在数据分析中引入离散程度测度有什么意义?变量各取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是变量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测定它对实际研究有重要意义:①可以反映各变量取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也就是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

差异越大,代表性越低。

②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9*,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分别的特点是什么?①极差。

(也称全距,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特点:计算简单,意义明了,是离散程度测度指标中最粗略、最简单的一种。

②四分位全距。

特点:不像极差那么容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但是依然存在没有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信息的缺点。

③平均差。

(变量各取值与平均数偏差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特点:平均意义明确,计算不复杂,但是计算公式中带有绝对值符号,在运算上不方便,所以在实际中不常用。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考点串讲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考点串讲

第一章数据分析的基础第一节数据分组与变量数列【★★★单选、简答】一、●数据分组1.数据分组:就是对某一变量的不同取值,按照其自身变动特点和研究需要划分成不同的组别,以便更好地研究该变量分布特征及变动规律.由于变量有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的区别,因而对其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分组与组距分组两种不同的分组方法。

2.若变量是离散型变量,且取值只有不多的几个时,则采用单项分组,单项分组的做法是:将变量的不同取值作为一组的组别,变量有多少个不同取值就划分成多少组。

3.若变量是连续型变量,或者是取值较多的离散型变量,则需采用组距分组.组距分组的做法是:将变量的全部取值按照其大小顺序划分成若干个不同数值的区间。

二、●变量数列1.▲变量数列的概念:在对变量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的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称为变量数列,由于对变量分组有单项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不同的方法,因而分组后所形成的变量数列也有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两种。

2.▲变量数列组成要素:组别:由不同变量值所划分的组;频数: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频率: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3.编制组距数列的步骤:1)确定组数: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

2)确定组距: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开口组参照相邻组;开口组组中值参照相邻组3)确定组限:每组的最大值称为该组的上限,最小值是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上限不在内,下限一定在内。

【2013.11案例分析一小题】4)计算各组的次数(频数):5)编制变量数列:4.向上累计频数(或频率)的具体做法是: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依次累计频数(或频率),向上累计频数的结果表明某组上限以下的各组次数(或频数)之和是多少;向上累计频率的结果表明某组上限以下的各组次数(或频数)之和占总次数(或总频数)的比重是多少。

【例题:P7】5.向下累计频数(或频率)的具体做法是: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依次累计频数(或频率),向下累计频数的结果表明某组下限及以上各组次数(或频数)之和是多少;向下累计频率的结果表明某组下限及以上各组次数(或频数)之和占总次数(或总频数)的比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第一章数量分析基础1,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前提是什么?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搜集与加工整理。

2,什么是变量数列?变量数列是,在对变量的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的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

3*,变量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及其作用。

变量数列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是由不同变量值划分的组,称为组别;另一个是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各组频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频率。

组别表示变量的变动幅度;频数、频率表示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程度。

频数、频率越大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越大。

4,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它的主要用途是?洛伦茨曲线就是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主要用途是研究社会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

5*,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和意义。

分布中心,是指距离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位置。

变量的分布中心有重要的意义,①可以反映变量取值的一般水平。

②可以揭示其取值的次数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中的集中位置,可以用来反映变量分布密度曲线的中心位置。

6,应用算数平均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么避免?略。

7,算数平均数有哪些性质?略。

8*,在数据分析中引入离散程度测度有什么意义?变量各取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是变量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测定它对实际研究有重要意义:①可以反映各变量取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也就是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

差异越大,代表性越低。

②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9*,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分别的特点是什么?①极差。

(也称全距,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特点:计算简单,意义明了,是离散程度测度指标中最粗略、最简单的一种。

②四分位全距。

特点:不像极差那么容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但是依然存在没有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信息的缺点。

③平均差。

(变量各取值与平均数偏差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特点:平均意义明确,计算不复杂,但是计算公式中带有绝对值符号,在运算上不方便,所以在实际中不常用。

④标准差。

特点:标准差是最常用的反映变量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

⑤方差。

特点:作用与标准差相同,但是不需要开方,计算更容易,所以理论分析中也常用方差代替标准差。

⑥变异系数。

特点:主要用于不同变量的各自取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比较。

由于一些变量之间难以直接对比,如两个变量的极差和平均差之间的比较,就需要计算各自的变异系数,再用变异系数来比较。

10,什么是峰度和偏度?有何意义?变量分布密度曲线有其偏斜程度和峰尖程度。

所谓偏斜程度,是指其取值分布的非对称程度;峰度,指其分布密度曲线顶部的平坦程度或尖峭程度。

对二者进行测度,有重要意义:①可以加深对变量取值的分布状况的认识,如可以清楚了解变量的取值是否对称,非对称程度有多大,是否密集等等。

②可以将所关心的变量的偏度、峰度指标值与某种理论分布的对应值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推断分析奠定基础。

11,测量变量分布特征后,测量其变量值之间的相关程度有何意义?测量的指标有哪些?实际当中,管理人员或决策人员除了要掌握一个变量的分布特征外,有时还要掌握两个变量间相互影响的变动规律。

测度的指标有: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第二章概率与概率分布计算题看书。

第三章时间序列分析1,什么是时间序列?指按照时间顺序将观察取得的某个统计指标(或变量)的一组观察值进行排列而成的序列。

2,时间序列的种类有哪些?一,按指标性质分类有:①时点序列②时期序列③特征序列二,按指标数值变化特征分类:①平稳序列②非平稳序列3,时间序列的作用有哪些?作用有:①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②描述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③探索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④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⑤利用时间序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4* ,季节变动的含义及特点是什么?季节变动,指手自然界季节更替影响而发生的年复一年的有规律的变化。

特点是:具有周期性、规律性,且周期长度固定。

5*,常见的时间序列的变动模型有哪些?请说明其间区别。

按TSCI这四种因素的影响方式的不同,时间序列可分解为集几种模型: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

乘法模型:Y = T X SXCXI加法模型:Y = T+S+C+I区别在于:乘法模型是假定四个因素对现象发展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而加法模型假定各因素对现象发展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6* ,反映时间序列变动特征的指标有几类?有两类:①反映时间序列的水平变动特征,称时间序列水平指标。

②反映时间序列的速度变动特征,称时间序列速度指标。

其中:水平指标有:①平均发展水平②增长量③平均增长量速度指标有:①发展速度②增长速度③平均发展速度④平均增长速度7* ,常用的长期趋势预测的方法有哪几种?主要有:①时距扩大法②移动平均法③数学模型法8,应用长期趋势预测的每种测定方法应该注意些什么?略。

9,常用的趋势线数学模型有哪些?主要有:直线、二次曲线、指数曲线、双指数曲线、修正指数曲线、逻辑曲线、龚波茨曲线。

10,简述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的各个数学模型表达式。

略。

11,研究季节变动的目的是什么?季节变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研究季节变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其变动周期和变动规律性,给实际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12,试解释趋势剔除法的含义。

在具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变动的时间序列中,为了测定季节变动,必须首先将趋势变动因素在时间序列中的影响加以剔除。

这种事先剔除长期趋势变动的因素,而后计算季节比率的方法,称为趋势剔除法。

13,简单季节模型与移动平均季节模型的区别是什么?简单季节模型未考虑到时间序列中的长期趋势变动因素14,移动平均季节模型的改进之处在哪里?略。

15*,循环变动、长期趋势、季节变动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循环变动往往存在于一个较长的时期中,它不同于长期趋势,所变现的不是朝着某一个方向持续上升或下降,而是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周而复始近乎规律性的变动。

它也不同于季节变动,季节变动一般以一年、一季度或一月为一个周期,而且可以预见。

而循环变动一般没有固定周期,成因也比较复杂,往往事先难以预知。

16,请简述随机变动的测定方法。

对于一个具体时间序列,通过各种方法可以求得其中的长期趋势(T)、季节变动(S)和循环变动。

再依据乘法模型,分别从模型中提出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剩余的则为随机变动。

公式为:I = Y / (T • S • C)第四章统计指数1* ,指数的概念是什么?广义上讲,一切说明社会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都是指数;狭义上讲,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事物数量总和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2,简述统计指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①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和程度②分析受多因素影响的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③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3,在统计指数中,试说明总体指数和个体指数的概念。

个体指数,是反映单个事物的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变动程度。

总体指数,是反映多种不同的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成本、价格等现象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总变动程度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4,总指数与个体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联系在于,总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所以其数值总是介于最大的个体指数与最小的个体指数之间。

5,统计指数的分类有哪些?一,按照所反映的现象的特征和内容不同,分为:①数量指标指数②质量指标指数二,按照编制方法的不同,分为:①综合指数②平均指数三,按照对比内容的不同,分为:①时间指数②空间指数6*,什么是综合指数?常用的综合指数有哪些?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常用的有:①拉氏指数②派氏指数③杨格指数④埃玛指数⑤费暄理想指数7,如何理解平均指数的概念?平均指数,就是将各个个体指数进行综合平均而得出的综合比率指标,即平均比率指标。

它是总指数的又一种形式,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方法。

8,请区分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在于,在一定的权数下,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总指数形式,平均指数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使用,而且它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广泛使用价值。

9,指数体系的含义是什么?指数体系,指若干个有联系的经济指数之间如能构成一定数量对应关系,就可以把这种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指数之间的客观联系称为指数体系。

10,如何编制指数体系?略。

11*,什么是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指根据指数体系中多种因素影响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情况,分析其受各因素的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12,因素分析法的种类有哪些?一,按分析对象的特点不同,可分为:①简单现象因素分析②复杂现象因素分析二,按分析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①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②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变动因素分析三,按影响因素的多少不同,可分为:①两因素分析②多因素分析13,简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和方法。

略。

第五章线性规划介绍1*,规划论主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是线性规划?规划论要解决的问题时在给定条件下,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找安排的最优方案,可将之表示为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

当约束方程和目标函数都是线性的,就属于线性规划问题。

2**,试说明效率比法、图解法、表上作业法、匈牙利算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①针对生产能力的合理分配问题,可用效率比法。

②针对原料的有限库存,合理安排两种产品的产量生产效益最大,可用图解法。

③针对物资调运问题,可用表上作业法。

④针对指派问题或旅行商问题,可用匈牙利算法。

3,简述表上作业法的关键步骤。

略。

4,解决旅行商的问题或指派问题的方法有什么关键步骤?略。

第六章统计决策分析1,什么是统计决策?依照统计数量的方法进行推断决策,就是统计决策。

2*,在进行统计决策时,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①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②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③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3*,简述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和损失函数的定义。

①如果从决策者得益的角度进行量度,则表示决策行动结果的函数称为收益函数②如果从决策者损失的角度进行量度,则表示决策行动结果的函数称为损失函数通常都统一用损失函数进行测度。

4,常见的损失函数有哪几种?①线性损失函数②平方误差损失函数5,统计决策的要素与统计决策分析有什么样的关系?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和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策的三是统计决个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缺少了这三个要素的任何一个,统计决策分析都无法进行,只有当三者都具备了,统计决策分析才可以进行。

6*,统计决策的步骤有哪些?统计决策目标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步骤有: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拟定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③通过比较分析选出最佳的行动方案④决策的执行*决策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有:①进行决策必须首先明确决策者所试图达到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