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翻译实例看图瑞的翻译准则_王慧丽

合集下载

从图里翻译规范论解读理雅各《论语》英译本

从图里翻译规范论解读理雅各《论语》英译本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 “充 分 翻 译 ”和 “可 接 受 翻 译 ”。 前 者 指 译
择;目的 语 文 化 对 作 家、作 品 流 派 等 的 偏 爱 度。其 次,起 始 规
范决定译者对翻 译 策 略 的 选 择。 译 者 要 考 虑 是 倾 向 于 来 源
文更加倾向 于 源 语 文 化,后 者 指 译 文 更 加 倾 向 于 译 入 语 文
眼。理雅各根据 自 己 的 理 解,增 加 了 原 文 中 没 有 的 概 念,在
其译文中“愤”就是“
tknowl
edge”,“启”就是“
tt
r
u
t
h”。
ge
ge
文本 - 语言规范操控。
2.
1)契合原文风格。在对源语 风 格 的 处 理 上,理 雅 各 的 译
文符合原文的风 格 特 征,完 全 按 照 原 文 的 句 式、形 式 来 进 行
化。根据图里的观点,大多数译作是介于两者之间的。
语语言和文化的 规 范 还 是 目 标 语 语 言 与 文 化 的 规 范。 通 俗
其翻译策略体现在《论语》的专有名词的英译中。
来讲,就是采用归化的手法还是 异 化。 图 里 称 这 两 种 策 略 为
(
1)宗教类名词
“充 分 性 ”和 “可 接 受 性 ”。 最 后,操 作 规 范 (
[摘
无锡 214122)
要] 在图里的翻译规范论看来,翻译受三个规范的制约 ─ 预备规范、起始规范、操 作 规 范。 这 三 个 规
范分别制约着译者的译本选择、翻译策略和实际翻译 中 的 抉 择。 从 理 雅 各 《论 语》的 英 译 本 观 之,译 者 英 译 《论 语》
的目的、翻译策略以及具体的翻译操作等方面都有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打下的烙 印。 其 译 本 在 目 的 语 中 广 为 流 行 足

英语四级 四级翻译(lll)

英语四级 四级翻译(lll)

restaurant last Friday.
原文中,“上星期五”放在句首,并且在“那家新餐馆”之 前,而译文中却将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的位置颠倒了过来。 这样一来,既准确地表达了原文意思,又符合了英文语序习 惯。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英语里如果句子既有地点状语又有 时间状语,一般地点状语在前,时间状语在后。
三) 增词法 译文中添加一些原文没有的词句,表面上看似不忠实于原文,但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增加的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并非无中生有, 而是隐含在原文中的。要知道,从一种语言文字向另一种语言文 字转换,有时可以找到一种语言文字在另一种语言文字中的对等 词,然而要想全部依赖对等词的转换来达到翻译的目的是几乎不 可能的。不同语言文字所持有的习惯决定了必须根据其中一种语 言文字的习惯来适当地增词(或减词)达到多语言交际的目的。
四、翻译语序
1) 定语位置的调整 汉语的定语, 无论是单用还是几个连用, 通常都放在所修饰的名 词之前. 而在英语里, 单词作定语时, 一般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 之前, 词组, 短语和从句作定语时, 则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 汉 语的定语译成英语时, 有的可能是单词,有的可能是短语, 有的 可能是从句. 对这些成分的安排, 要依据英语的语言习惯来处理. 反之亦然。 例: 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我们必须努力完成的任务. 译文: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is a task that we must do our utmost to fulfill. 汉语中作“现代化”的定语“社会主义”在英语中只需要一个 单词socialist 就可以表明, 按照英语的习惯,放在所修饰的中 心词modernization之前. 但是原文中“我国”翻成英语就不是 一个词了,而是介词短语of our country, 置于中心词“现代化” 之后, 成为后置定语, 英译时, “任务”的定语“努力完成的” 是一个从句that we must do our utmost to fulfill, 按照英语习 惯, 应放在所修ore examples: We have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we would have a better and brighter fu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_王丽慧

试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_王丽慧

试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王丽慧(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摘要]英语写作历来是中国学生的薄弱环节,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学生对英语的句法篇章规律缺乏了解,从而在英语写作中套用汉语思维模式,出现大量的中式英语。

本文从词汇、句法、语篇及语用四个层面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进行分析,来探求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式英语;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2)08-0103-02所谓中式英语,是指学生受汉语思维或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而写出的英语词语、句子或篇章。

在语法上,中式英语可能不错,但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与标准英语的习惯用法不符。

这种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习得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的迁移作用或影响。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促进、推动作用的迁移是正迁移,而对第二语言习得起阻碍作用的迁移就是负迁移。

笔者在多年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发现:中国学生在英语作文中所犯的错误除了写作技巧问题外,在语言使用的很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母语的负迁移是形成中式英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本文试从词汇、句法、语篇及语用四个层面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进行分析,来探求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词汇层面在词汇方面,中式英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用词不当,搭配不当,用词重复。

1.用词不当。

有的学生的词汇学习还停留在英汉对照记忆的阶段,因而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不全面,他们往往会把一个英语单词等同于一个汉语词汇。

这类词语表面上看似乎是对的,但实际上却没有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有时恰恰适得其反。

误:I should work much harder,otherwise,I would be backward.正:I should work much harder,otherwise,I would be lagged behind(fall behind).在上句中,学生把落后与“backward”等同起来,而“back-ward”只有在“经济落后”或“地区落后”的情况下才用。

英语习语翻译的原则_英文_陈艳丽

英语习语翻译的原则_英文_陈艳丽

第22卷第3期2006年6月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 OURNAL OF XI NZ HOU TEAC HER S UNI VERSIT YVo.l22No.3Jun.2006 The P r i nci p les for the Transl a tion of English Id i o m sC H E N Yan-li(X inz hou Teachers University,X inz hou034000,China)Abstra ct:Idi o m s a re i m portant,peculi ar and i ndispensable part of a lang uage.They are spec ial li ngu i stic units,for they are m a i nly character ized by their struc t ural stab ility,se m antic un ity and conta i n var i ous k i nds of rhetorical de2 vi ces and t hus acquire a fig urative m ean i ng.Furthe r more,be i ng heavil y loaded w it h cultura l e l ements,they best re2 flect the cu lture of a na tion.Consequentl y,t hey have been described as the crysta llizati on of lang uage and t he con2 centra ted cu lture.H avi ng strong na tiona l character i stics as well as spec ific li nguisti c fea t ures,they br i ng abo ut d iffi2 cu lti es i n trans l atio n.Th is paper suggests the pr i nci p les that m ay be applied i n the transl a tio n of Engli sh i d i o m s and a l so off e rs so me poi nts for attentio n.The author ho pes t hat t h is pape r will be of so m e he l p i n guidi ng the English idi2 o m translati on and thus enhanc i ng the effecti veness of cu lt ura l co mm un i catio n.K ey wor ds:i dio m s;translati on;princ i p l esCLC num ber:H315.19Docum en t code:A Ar ticle ID:1671-1491(2006)03-0025-051.In tr oductionA ccor d i n g to Webste r.s N e w Worl d D ictionary of t h e A meric an Language(2nd college ed ition,1972),an i d i o m re f ers to an accepted phrase,constr uction,or expression contrary to t h e usual patter ns of the lan2 guage or havingm ean i n g d iff erent fro m t h e litera.l That is,an idio m must be well estab li s hed and accepted t h rough co mmon practice and an idio m usua ll y has an i m plied mean i n g.I n genera,l no ele ments i n the idio m can be changed w ithout destr oyi n g the sense as a whole and also it cannot be interpreted on l y accord i n g to its litera lmeaning.In a broad sense,English idio ms i n clude set phrases,proverbs,sayi n gs,colloqu ialis ms,all u si o ns and slangs.Idio ms are i m portan,t pecu liar and i n d ispensab le part of a language.They are special li n guistic units, f or they are mainly characteriz ed by the ir structural sta2 b ility,se mantic unity and conta i n various k i n ds of r he2 torica l devices and t h us acqu ire a fi g urative meaning. Further m ore,be i n g heavily loaded w it h cultural ele2 ments,they best re flect the culture of a nati o n.Conse2quently,they have been descri b ed a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language and the concentrated cu lture.An appropri2 ate use of the m w ill add to the strength and vivi d ness of our language.Men of letters,i n modern or ancient ti m es,i n China or Engl a nd,all exce l in usi n g i d i o m s. Because of these properties of i d i o m s,the i d i o m trans2 lation occup ies a pr o m i n ent place in t h e whole transla2 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is greatl y aff ected by the translati o n of i d i o m s.Theref ore,i d i o m translation beco m es an i m portan t issue in translati o n.A good translator shou ld not on ly faith f u ll y represent the m ean2 ing of the i d i o m i n t h e tar get language,but also keep the f ull fl a vor of t h e idio ms,such as associati o ns,rhe2 torica l eff ects,national f eatures and local col o r,there2 f ore,renderi n g i d i o ms of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is a l w ays co mplicated,much more so if the t w o languages involved,such as English and Ch i n ese,are of back2 grounds and cult u res so unli k e each other.Starti n g fr o m the revie w of the criteri a f or transla2 tion,th is paper w ill be devoted to the discussion of t h e pri n ciples thatmay be applied to English i d i o m transla2 tion.收稿日期:2005-09-21作者简介:陈艳丽(1969-),女,山西忻州人,忻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从事中西文化对比、英汉互译研究。

翻译的可行性(不可行性)

翻译的可行性(不可行性)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精品PPT
翻译可行性实例:
语内翻译:古典诗词、名著等的翻译
(e.g.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史记》、四大名著等)
语际翻译: 国外文学作品、宗教著作、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
专著
(e.g.《哈姆雷特》、《圣经》、《共产党宣言》、《资本 论》、医疗科学技术等)
精品PPT
翻译的不可行性:
尼古拉·鲁巴金认为一部书只不过是读者思 维的外部投射,无论何时有必要抛弃一个十 分普遍的观念,那就是每一部书都有它自身 的内容,且这一内容都可以在阅读的时候传 达给任何一位读者。
1)A: What makes a road broad? B: The letter B.
2) A: Why is the letter D like a bad boy? B: Because it makes ma mad. 句中“road,broad,ma,mad”不仅起 一般词形的形式作用,而且是作为内容出现的.句中 “road”,“broad”和“B”都无法译成汉语.如当英语语言 形式本身充当内容时.不可译现象就可能出现.此外,还有 与语言父字的形式特点有关的不可译现象。这类现象大 多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形式特点精品达PP到T 某种修辞效果。
文体的可译性
文体的可译性间题是我国翻译界长期争论而未得解决的 问题。近年来著名的翻译家对这个问题意见仍有分歧,如 翁显良先生认为文体是可译的,而周煦良则认为不可译这 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精品PPT
风格的可译性
风格的可译性也是翻译界长期有争论的所有的文 章都是有风格的。至于风格文体的构成,诚然主要 在于语言表现的特点但又与作品的题材、主题和作 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既然文章有风格,翻译时 译者就应按忠实的原则,撇下自己的风格,使译文 处处紧跟原著以避免使自己的文字特色取代原著的 特色。就风格的构成的具体分析,是解决风格的可 译性的理论基础。

翻译的原则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课件

翻译的原则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课件
语言运用能力
译者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流畅、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 思。
广泛的知识储备
专业知识
01
译者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并准确地传
达原文的含义。
常识知识
02
译者应具备广泛的常识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并准确地传
达原文的含义。
行业知识
03
译者应具备相关的行业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并准确地传
文化差异处理不当
总结词
翻译过程中另一个常见问题是文化差异处理不当,这可能导致译文在目标语读者中产生 歧义或难以理解。
详细描述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 注意这些差异的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译者需要了解两种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尽可 能地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同时还需要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调整,以确保
达原文的含义。
严谨的翻译态度
准确性
译者应保持严谨的翻译态度,确保译文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含 义。
完整性
译者应确保译文的完整性,包括原文中的所有信息、语气、风格 等。
规范性
译者应遵循翻译规范,确保译文的规范性,如标点符号、格式等 。
2023
PART 04
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 方法
REPORTING
符合习惯
译文应符合目标语的语言 习惯和表达方式,避免生 硬直译和语法错误。
调整句式
根据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译者需对原文的句式进行 适当的调整,以使译文更 加自然流畅。
保留原文的修辞和风格
修辞保留
原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应在译文中得 到相应的体现,以保持原文的修辞效 果。
风格体现
文化特色

翻译的准则 PPT

翻译的准则 PPT

二、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uthor-and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The author-and-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both the reader and the author should be equally respected.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What is a good translation?
In
a good translation, the strong points of the source text have been completely transferred into the target text and so the target receptor can get clear ideas and strong feelings just as same as what the source receptor can get from the source text. -- Alexander Tytler


The target-language-oriented principle: reader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author should change his expressions to make it more acceptable.

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 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以译出语或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or the target-language-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principle: the auth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readers should stretch out to reach the author.

实用英汉汉英笔译主讲王一力

实用英汉汉英笔译主讲王一力
❖ 2. A Mid-Spring Night’s Dream of the River and Its Flowercovered Banks under the Moon Light(带解释性质的增译法, 借用莎士比亚的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 3. My Mom, Homelooking but Sweet-hearted; My Mom, ugly in looks but noble in heart; My homelooking Mom with a Golden Heart of Love (增译法)
4. Analysis of Key Sentences
(1)
❖ A :美国一直在全世界为这些核心原则而大声疾呼
❖ B: 美国总是为了全世界各地的核心原则大声疾呼
此处的关键在怎样理解America will always speak out for these core principles around the world
蓝色部分是状语修饰动词speak out 还是定语修饰名词 core principles?
(2)
❖ A 不认为我们主张的这些原则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 ❖ B 不认为我们所支持的这些原则对我们国家来说是
独一无二的 Which one above is correct and more favorable?
❖ B 正是对于普遍权利的尊重,成为美国对其他国家 的开放态度的指导原则;我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我 们对国际法的承诺;以及我们对未来的信念
比较二者逻辑上哪个紊乱哪个清晰
二. 汉译英的四个典型例子
❖ A. 都江堰,一座位于山水之间并因其古老的治水工 程而闻名于世的城市 (要求: 不得用句子,只能用词组)

《汉英翻译的标准》课件

《汉英翻译的标准》课件
《汉英翻译的标准》PPT 课件
汉英翻译的标准至关重要。本课件将探讨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常见问题, 准确性要求,语言风格和文化考虑,技巧和策略,案例分析和示范,以及总 结和建议。
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
了解汉英翻译的标准是为了确保译文准确传达原意,有效沟通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和思想。标准指南提 供了一套规则和准则,帮助翻译者在处理语言难题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汉英翻译中的常见问题
词汇选择
如何选择最准确的译文,确保传达相同的含 义
文化差异
如何处理汉英之间的文化隐喻和习惯用语
语法结构
如何处理两种语言之间的语法差异和结构问 题
音译与意译
何时使用音译和意译以保留原文的特点
汉英翻译的准确性要求
1 本质准确
译文必须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和信息
2 专业术语准确
对于领域特定的术语,译文必须准确而恰 当
专业知识
2
的词语
积累领域知识和专业词汇,提高翻译
质量
3
合作翻译
与其他翻译者合作,分享经验和校对
反思与学习
4
译文
不断反思和学习,改进自己的翻译技 巧
汉英翻译的案例分析和示范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翻Βιβλιοθήκη 中的挑战和 解决方案示范翻译
展示一些成功的汉英翻译示范,分享实用技巧
总结和建议
总结本课件的关键观点和技巧,并提供翻译实践中的建议和指导。
3 语法准确
4 逻辑一致
译文必须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约定
译文的结构和逻辑应与原文相一致
汉英翻译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考虑
双语技巧
在翻译中融入不同语言的风格 和表达方式
文化适应
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习 惯和价值观

翻译的原则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课件

翻译的原则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课件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习俗存在差异,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和表达的文化概念或现象。如果译者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就可能会出现翻译不准确或误解的情况。
解决文化差异问题,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习俗差异,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解释。可以采用直译加注、意译、解释性翻译等方式来处理具有文化特色的概念和现象。同时,译者也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习俗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避免过于直译或过于意译的倾向,力求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同时,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通过注释、脚注等方式对原文中的文化背景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的文化内涵和背景。
文化保真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使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解决语法结构问题,需要译者具备较好的语言分析和组织能力。在遇到复杂的句子结构时,译者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成分和含义,并选择合适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同时,译者也需要熟悉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避免出现常见的语法错误和表达问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解决策略
文化差异问题是翻译中比较常见且复杂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某些概念、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解差异。
学科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
译者应了解原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并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跨文化意识
译者应具备跨文化意识,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避免文化误解。
译者应熟练使用各种翻译辅助工具,如在线翻译、机辅翻译等,以提高翻译效率。
翻译辅助工具
译者应使用校对工具对译文进行校对,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习语互译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习语互译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习语互译
王荣丽
【期刊名称】《课外阅读:中下》
【年(卷),期】2012(000)015
【摘要】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习语,而作为习语,既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也有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的必然差异。

中西民族文化传统的迥异,决定了其习语文化特征的鲜明区别。

本篇论文主要是从文化差异性入手,从大量的中英文习语实例分析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深化对习语翻译的理解和运用。

【总页数】2页(P108-109)
【作者】王荣丽
【作者单位】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猪狗不如"看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与"猪""狗"有关的英汉习语互译策略[J], 黄涛
2.英汉互译中习语的文化差异 [J], 李丕清
3.中西文化差异对习语英汉互译的影响 [J], 刘慧琴
4.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英汉习语互译 [J], 韩广义;刘丽敏
5.英汉互译中习语的文化差异探讨 [J], 沙艳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四章 汉译英的标准及译文

第四章 汉译英的标准及译文

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例6.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译文: 译文: The boy was about eight or nine years old. 改译: 改译:The boy was eight or nine years 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例7.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译文: 译文:He will come after a week or two. 改译: 改译:He will come in a week or two.
例2. 你们谁想参加春游就在星期五之前报名并交费。 原译:You whoever wants to go spring outing please sign up your name and pay dues before Friday.
译文1:Whoever wants to join the spring outing should sign up and pay the expenses before Friday. 译文2:Those of you who want to go on the spring outing are required to sign up and hand in the payment before Friday. 译文3:If any of you wants to take part in the spring outing, please sign up and pay for it before Friday.
第四章 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和译文评估 第一节 翻译的原则
1. 忠实:忠实于原文 忠实: 2. 通顺:流畅的外文 通顺:
翻译原则之一:忠实
★忠实,译文必须忠实原文,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 意义和文化信息,对原文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 意增删的现象 。无论什么体裁和内容,翻译都必须在完全正 确理解和把握原文的语言和深层含义的基础上,准确无误地 反映原文的内容实质。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 风格、作者的个人风格等。

2021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下译者的抉择范文3

2021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下译者的抉择范文3

2021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下译者的抉择范文 翻译是语言实践活动,既包括源语语言形式向译语语言形式的转化,也包括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交流。

译者是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与两种文化间的联系纽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吉迪恩·图里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研究以多元系统为基础,研究核心是他提出的翻译规范理论。

规范(norms)是社会学概念,指一种社会约束,包括一个社会或文化中道德和观念上的一些要求和标准,以及普遍被接受的行为。

图里从社会学角度对翻译进行探讨,指出翻译是受规范约束的活动,翻译不仅受到源语文本与源语文化的影响,翻译还受到译语与译语文化的制约。

基于此,翻译规范被分为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s) 、初始规范(Initial Norms) 和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s) 。

图里认为规范制约着翻译的整个过程,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从翻译文本、翻译整体取向到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都受到翻译规范的制约。

图里提出翻译规范理论,旨在说明处于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社会规范的种种制约。

一、预备规范下的译者抉择 预备规范决定译文的整体选择,要求译者确定翻译文本的类型。

译者需要从源语社会与译语社会角度考虑,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进而分析哪些作品值得翻译;以及译入语文化所倾向的作者、文本类型与文化背景。

预备规范具体被分为翻译政策(Translation Policy) 和翻译的直接性(Directness of Translation) 。

翻译政策是指在某一特定文化与时代里,影响译者选择文本类型的因素,如社会文化背景、译者的审美倾向等。

翻译的直接性指是否允许间接翻译,即译文不是从源语翻译得来,而是通过中介语言进行翻译。

面对预备规范,译者需要作出选择,确定翻译某一特定时期下的何种文本类型或文本内容。

从翻译政策来看,译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自身的文化观都会影响译者的选择。

浅析公文翻译笔译-宋友开-汪慧兰)PPT课件

浅析公文翻译笔译-宋友开-汪慧兰)PPT课件

③倒置(Reversing)
符合现代汉语论理叙事的一般逻辑 顺序
④拆离(Splitting-off)
将长句中的某些成分(句子、词组 或词),放到主干之首或句尾
⑤插入(Inserting)
利用破折号、括号或前后逗号
⑥重组(Recasting)
基本上脱离了原句的层次和结构安
排 2020/2/25
17
1、准确性 2、严谨性 3、简明化 4、程式化
程式规范化,避免标新立异 《联合国宪章》
特定的体式和一定的制作处理程序
2020/2/25
6
公文的结构
公文正文的结构 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正文:导语、主体、结束语 公文的外部结构 文头部分、行文部分、文尾部分
2020/2/25
7
公文文体的汉译要点
1、首先抓住对原文的透彻理解。
2020/2/25
24
2020/2/25
25
2020/2/25
26
2020/2/25
27
会议纪要的要素
主题 日期 时间 主持 地点 参加人员 列席人员 会议议题 会议前的准备
2020/2/25
28
会议纪要翻译时的原则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commissions study the problems and submit recommendations to the Council in due time. b. The statement declar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must be changed or the gap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would continue to widen.

小翠重点句子翻译

小翠重点句子翻译

小翠重点句子翻译一、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不同领域的翻译任务,我们常常需要关注某些重点句子的准确翻译,以确保信息的传递和理解的准确性。

本文以任务名称“小翠重点句子翻译”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有效地翻译和表达重点句子。

1.2 任务目标与结构本文旨在提供一种方法,帮助翻译人员在处理重点句子时,更加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任务主题。

文章结构分为引言、关键句子翻译原则、翻译技巧和案例分析四个部分。

二、关键句子翻译原则2.1 保持准确在进行重点句子翻译时,首要原则是保持准确。

准确翻译意味着我们要尽量传达原文的含义和语境,不偏离原文的核心信息。

为了保持准确,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解读原文:仔细理解原文的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把握语义关系和修饰关系。

- 确定关键词:确定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对其进行准确的翻译,保持信息的连贯性。

- 注意修辞手法:若原文中使用了修辞手法(比喻、暗示等),需要灵活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贴近原意。

2.2 保持流畅除了保持准确,翻译重点句子时还要保持流畅。

流畅的翻译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

为了保持流畅,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 符合语法规范:过分地追求直译可能使译文结构混乱,因此有时需要适当将句子结构调整为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范。

- 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在长句子和复杂句子翻译中,恰当使用连接词可以帮助语言的连贯和信息的衔接。

- 平衡文体和风格:译文应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受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体和风格。

三、翻译技巧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翻译技巧,在处理重点句子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原文的信息。

3.1 倒序翻译倒序翻译是指将原文的句子结构倒过来翻译,从后往前逐步解构句子,以保持句子的衔接和连贯。

这种技巧通常适用于长句子和复杂句子的翻译。

3.2 逐词翻译逐词翻译是指逐个翻译原文中的词汇,尽量保持词义的准确性。

这种技巧适用于那些具有特定含义或代表特定概念的关键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翻译实例看图瑞的翻译准则王慧丽(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摘 要]以色列学者吉蒂昂·图瑞被公认为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他的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总结,并结合翻译实例解释翻译准则对实际翻译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翻译准则;理论吉迪恩·图瑞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希伯来文学的翻译,提出以译语为中心(target-oriented)的翻译观,强调以实证的方法对大量译本进行描述性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探索如何接受异语的文化背景条件与特征,研究文化交际的规则及翻译现象的规律,从而找出译语文化中制约翻译过程中种种决定的规范(norm)。

本文主要讨论他的论述的两个方面:以译入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翻译准则。

一、以译入为导向的研究方法图瑞以希伯来语翻译文学为基础进行研究,他根据多元系统理论,对各种社会文化条件进行研究,对希伯莱语文学系统内的翻译文学做了大量的描写性研究。

他发现多数文本的选材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很少出于文学、美学的标准。

译文只需符合译语文化背景和翻译准则,虽然存在文本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并且与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不够一致,但是译文仍被接受并发挥其作用。

例如寒山的诗,当时在国内并不知名,当翻译到美国以后却非常的受欢迎,他的很多首诗都被翻译,并且多位美国人对他的诗进行翻译。

寒山诗的翻译之所以能在美国如此走红并广受欢迎(研究者在六十年代初美国大学的校园瑞碰到的大学生竟然几乎都知道并读过寒山诗),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译得“好不好”显然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把译诗与中文原文对照一下的话,我们的翻译批评家很可能会发现一些甚至不少理解或表达不如我们自己的翻译家的地方),而是如同有关学者研究后所指出的,“因为寒山诗瑞恰巧有1938到1958年间,美国新起一代追求的一些价值:寒山诗中不乏回归自然的呼声、直觉的感性,及反抗社会成俗的精神。

”[1]换句话说,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流行的一种意识形态促成了寒山诗在美国的翻译和出版。

[1]图瑞认为译文普遍对原文不够忠实,不是因为译者不注意原文的文本关系,而是因为译者根据译语文化的需要而翻译,译者的主要目的是使译文被译语文化接受。

因此,翻译中的抉择自然是以这一目的为主导,变化是由译语系统中的文化条件所支配的。

[3]再以国内的翻译为例,近现代初期关于译介方向的论辩及现实主义作品译印的增多,战争题材作品及报告文学译介的盛行,剧本改译,现代后10年美国文学译作后来居上成为主流,所有这些,当中都隐含着一个主导思想,即外国文学译作要紧贴现时,要与之现结合。

有论点认为这是功利性的体现。

假如深究,可以看到,20世纪以后中国的外国文学译介,一开始就与国情密不可分。

后来,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运动反对休闲的文学观,反映现实,推动社会的文学主张,规定了文学发展的现实主义方向。

作为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外国文学译介被用来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自然的了。

他山之石,为我所用,这是英美文学在现代中国译介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林译之所以受到诸多责难,原因有多种。

本身不懂外语,依赖合作者的口述进行笔译是其一,但关键还在于他与别人合作的译本不少是冒险,凶杀,探案一类迎合市民趣味的消遣之作,而这正是五四以后的文坛所反对的。

针对林书的这些非议与其说是给外国文学作品排等级,不如说显现了后代人对于文艺的新观念,及文学的创作和译介不能只为消遣,更应促其发挥服务社会的功用注重译本在”他者“文化中所起的拯救力量。

[6]图瑞在发展翻译理论的探讨中,发现以源语为导向的理论模式的缺憾。

他从译语文化的宏观角度考察译作,认为译作是译语文化所接受的文化产物,是“容纳它们的译语文化的事实”,译作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译语文化的构成。

译作总是受限制于不同的社会文学背景因素,所以无固定的特性,翻译成为依靠历史和文化力量的一个相对的名称。

[3]图瑞因此提出翻译以译入为导向(target-oriented)的观点,形成注重翻译的译语文化、译语文化特征与翻译的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翻译准则译者在做翻译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例如原文,不同的语言系统,诗学等等,但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更加突出。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或是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译本。

关于社会文化对翻译的制约力,图瑞是这样描述的:设想一个标尺,一端为绝对的规则,另一端为纯特性。

介于两极之间的范围内,存在着主观因素,被称为准则,它们分级排列,连为一体,强者近于规则,弱者近于特性。

每个观念及其约束力都是相对的,在不同的背景中会变化。

不同的制约之间无明确界线,在变化中互通迁移。

准则会形成相当的效力,如法律一样有制约力。

[2]图瑞主要把“翻译常规”分为三类:“首要常规”(initial norms),“初步常规”(preliminary norms),和“操作常规”(operational norms)。

1.“首要常规”(initial norms):译者在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要求之间做出的选择构成了翻译过程的首要准则。

依照这一选择,译者可以使自己遵循原文的相关准则,或服从译语文化的准则,具体到译语文化中容纳、接受译作的范围内的准则。

若译者选择遵循原文,其翻译就会与原文语言文化的准则相符,其特点是追求在译语中表现原文文本中的关系,不打破原文的语言结构这种选择同译语准则、特别是涉及语言之外的准则和以译入为导向的实践不符。

若译者采取的是服从译语文化的准则,其翻译将不可避免出现偏离原文的迁移总之,“坚持原文准则,决定译文充分表现原文内容;而遵循译语文化中的准则,决定译文在译语文化中将被顺利接受”。

[4]图瑞因此提出了“充分与接受之对峙”的问题,他指出,如果译文表现的是原文的准则而成为充分的翻译,这样的翻译不能与译语合为一体。

它表现的是一种不自然的语言,最好的不过是与原文部分一致,而最差的则是一种生硬牵强的、实际并不存在的语言变体。

这样的翻译并没有通过译介进入译语文化,而是强加于译语文化,很难在译语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2]例如晚清时期的小说翻译,很多小说例如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原文是第一人称叙事,被翻译成中文时却成了第三人称叙事。

还有这时期阅读翻译的外国小说时,因为瑞面有很多常见的套语,像“话说”,“却说”,“各位看官”等等,所以感觉像是在读中国的小说;而章回小说每章的最后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经常出现在小说瑞,这就是为了译文的接受性。

2.“初步常规”(preliminary norms):这是控制选材的因素,决定在某一时期选择什么文本类型或文本,通过翻译进入译语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译语文化总的翻译政策,即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政策,以及哪些作品值得翻译,是否能够通过中介语译入;还要考虑译语文化所倾向的作者、作品时期、文体类型、流派以及翻译过程的文化背景。

例如:50年代的中国正是全面学习苏联的时候,于是苏联文学的翻译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等在中国流传甚广。

3.“操作常规”(operational norms):操作准则作为制约因素,在翻译过程中指导译者做出抉择,影响文本的整体结构(基体)、文本构成、语言组织等。

因此,操作准则也是决定译品最终形式的准则,决定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语言转换中的一致或变异。

其中的“基体准则”控制译文语料在文本中的位置、分布形式、段落组成。

译文中的省略、增加等也根据准则而定。

其中的“文本准则”控制语料的选择,决定适当的语体,以组成译语文本。

文本语言准则分为一般与特殊两种,一般者适用于所有翻译,特殊者只适合于特殊文本类型或特殊翻译方式。

文本准则揭示了语言、文体方面的倾向,如通过选词用句表现高雅风格,提高文本地位。

因此,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原则中的雅,可理解为译语文化中的文本准则,它使译文能顺利被当时的译语文化所接受。

[2]152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杨丽珍(贵州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学习策略和策略指导已越来越受到二语教学与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以某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其英语学习策略状况,旨在帮助学生成为更成功的学习者。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策略;非英语专业新生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今,有关语言学习策略的论著很多。

国内外学者对外语学习策略从系统的分类、影响策略选择的因素、优秀学习者的策略、策略的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学习策略理论为基础,对非英语专业新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调查,以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尽快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

一、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基本内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信息加工理论、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使用策略的目的和策略与学习过程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解释了学习策略的内涵。

Stern(1983)认为学习策略是泛指语言学习者所用方法的一般趋势或总体特征;O’Malley&Chamot(1987)则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及内容。

Rubin(1987)认为学习策略是有助于学习者自我建构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这些策略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Oxford(1990)则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

概括来说,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外语水平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贯穿于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全过程;学习策略由问题驱动,服务于解决语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学习策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学习策略既可是显性外部行为,也可是隐性的心理活动。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专家学者们对学习策略分类不尽相同,O’Malley&Chamot(1990)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1990)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则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文秋芳(1996)认为学习策略可划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

前者与学习过程有关,后者与语言学习材料直接有关;Cohen(1998)则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语言学习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前者指为学习语言而使用的策略,后者指为运用语言而使用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