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五章:
填空选择:
1、景观的阻抗:a穿越边界的频率b边界的不连续性c适宜性d每一个景观元素的总长度
3、网络的连通性:系统中所有结点被廊道连接的程度
4、源:某一斑块物种,随着种群数量增大,呈现“源”的特征,生物流向外扩散
汇:景观中的生物流向适宜的生境
5、斑块功能:栖息地,源,汇;廊道功能:边缘物种的栖息地,源与汇,屏障(Barrier)或过滤效应。基质的功能:连通性,狭窄地带(狭管效应);网络的功能:结点的功能,廊道的交结地区,运动物体的源和江。
6、(选择题)孔隙率及斑块间的相互关系:a、高孔隙率对物体通过基质造成很大影响
b、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流的性质
7、斑块的形状与物种流的空间取向的关系影响流的速度
简答题:
1、景观的生产功能
答: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的物质生产能力,为生物生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其中包括:A、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积的有机干物质
B、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双重特征,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土地利用的产出上。①正向物质生产功能:通过生产潜力(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土地潜力)来表征②负向物质生产:人类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的农业生产,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C、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典型的人工景观,生产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
①生物生产:生物初级生产(绿色植物的生产);绿色植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它农副产品;不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物次级生产(城市中的消费者对初级生产的再生产过程)
②非生物生产:1、物质生产:正向物质生产:各类有形产品及服务,负向物质生产:城市景观的“三废”物质2、非物质生产(精神方面):
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
2、景观的美学功能
答:景观的美学功能表现与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包括两个方面:
A、自然景观的美学功能
自然景观的游憩价值
自然景观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艺术创作来源、陶冶人的情操、人类
学习的源泉)
B、文化景观的美学功能
提供历史见证,是研究历史的好教材
提高景观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
丰富世界景观的多样性
3、景观的生态功能
答:景观的生态功能体现在景观与流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能量流和物流有传输和阻碍两种作用。
1、景观与能流、物流:能流与物流既可以破坏景观,又可以塑造景观,增加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
2、景观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组成景观的生态
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其中包括4个层次的功能:
a)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系统的产品和生
物多样性的维持)
b)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传粉、传播种子、
生物防治、土壤形成等)
c)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减缓干旱和洪涝
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d)生态系统的娱乐功能(休闲娱乐)
4、城市景观生态系统
1、城市等级系统:
商品和服务设施的布局
能量的聚集
负面影响:①原有农耕地的丧失,
被街道、停车场和建筑物替代②到
处丢弃的垃圾废物污染河流湖泊③
外来人口的一系列问题
2、住宅小区系统:
住宅区的草坪和风景绿化区域通过
吸收利用太阳光和雨水,产生能流
住宅区的居民是整个系统的最高消
费者,实现与外界的物流、能流
宜居功能
负向生产:排出的垃圾废物和污水课外作业:以一具体的景观为例,从构成景观的各要素和作为景观整体出发,对其景观功能进行分析
第六章:
填空选择:
1、尺度与景观的定义: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可用分辨率与范围来描述
空间尺度—所研究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
或最小信息单元的空间分辨率水平
时间尺度—研究对象动态变化的时间间
隔
2、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尺度——中尺度范
畴,从几平方千米到几百平方千米,从几年到几百年
3、景观生态学中研究尺度是辨别生物过程
与格局过程的时空量度
4、影响景观要素的稳定性的因素:a、气候要素—周期性变化(常用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来表示);非周期性变化b、地貌形态—变化的
时间尺度相当长,稳定要素c、岩石和土壤d、植物—周期性变化(时间变化节律);非周期性变化(考虑遭受自然或人为干扰后植物非正常成长过程)e、水文—景观变化最具影响力的干扰因素
5、景观稳定性的时间尺度:一般,以人一生的生命周期作为研究景观的时间尺度
6、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有:自然驱动因子(较大时空尺度,大面积的景观变化)和人为驱动因子(人口、技术、政治经济体
制、政策和文化因子)
1、景观稳定性
答:景观稳定性的概念:景观的各种参数的
长期变化呈现水平状态、或是在水平线上下
摆动的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其具有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
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干扰后回归
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并
且景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稳定性表现出
的两种特征:恢复能力(可用系统恢复到原
状态所需的时间来度量);抗性(用阻抗值
来表示,即系统偏离其初始轨迹的偏差量的
倒数)。
2、景观变化的判定标准
答:景观稳定性的判定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A、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成为景观基质B、几种景观要素类型面积所占景观表面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改变C、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
3、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
答: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有:自然驱动因子(较大时空尺度,大面积的景观变化)和人为驱动因子(人口、技术、政治经济体制、政策和文化因子)
(一)自然驱动因子:指在景观发育过程中,对景观形成起作用的自然因素。这种驱动力表
现为五个方面:
1、地貌的形成:3个主要过程产生地表的地貌特征:地壳构造运动;风和流水的作用;重力和冰川作用;由地形引起的景观变化可用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