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整理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尺度上的景观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强调了生态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它旨在推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2.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包括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功能。
景观格局指的是景观中不同生境类型的空间分布和连接性;景观过程指的是物质和能量在景观中的流动和转化过程;景观功能指的是景观对生态系统的支持和影响。
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涉及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过程、景观生态演替和景观生态保护等方面。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实地到理论的多个层次。
二、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1. 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最小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旨在创造一个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景观。
2.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包括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功能原则、演变原则和文化整合原则。
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促进景观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演变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考虑景观的演替和演变过程;文化整合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
三、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工具1.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模拟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动态、多尺度的景观信息;GIS可以对景观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景观模拟可以对景观演替和景观规划进行模拟和预测;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对不同的景观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协调。
2.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包括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景观优化模型、景观评估方法和景观监测系统等。
景观生态学总结
景观生态学总结第一章绪论需要复习的知识点1、什么是景观,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2、什么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学科。
3、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著作有哪些, 德国特罗尔美国的福尔曼和法国的戈德伦提出了《Landscape Ecology》1986年,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Landscape Ecology”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
“斑块-廊道-本底”模式,1987年,国际“Landscape Ecology”杂志在美国创刊,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
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4、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提出了哪些观点,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需要回顾的知识点1. 景观结构,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 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
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2、景观功能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是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3、景观格局及常见的格局有哪些,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指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
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和配置等。
格局是景观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和异质性的具体体现。
, 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指某种特定的景观组分类型的距离相对一致(平原村庄、石灰岩孤峰) , 聚集型分布格局:指某些景观组分呈团块状聚合在一起(城市建成区), 线状格局:景观组分呈线性排列(道路、河流的附属成分), 平行格局:景观组分呈平行排列(山区)5、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一章 景观、景观生态学及历史1、景观的定义 (狭义)在几十千米—几百千米的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区域: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
2、景观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景观生态学:研究和改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社会、经济过程相互关系的整合性交叉科学。
3、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空间关系。
面积、形状和丰富度,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
(2)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物质、能量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景观动态: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部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于运动方面的差异。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如何影响各种生态过程。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一、格局、过程和尺度1. 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空间分布与配置,常见的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 :标准差=0随机分布 :标准差=1聚集分布 :标准差>12、过程:是指生态过程,包括景观组成单元内部或不同景观组成单元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迁移转化过程的总称。
包括植物的生理活动、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种群动态、群落演替、生物生产力等等。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过程,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理论过程的影响。
3、尺度: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粒度:又可分为空间粒度和时间粒度。
空间粒度(分辨率)指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指某一现象或时间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景观生态学整理.docx
第五章:填空选择:1、景观的阻抗:a穿越边界的频率b边界的不连续性c适宜性d每一个景观元素的总长度3、网络的连通性:系统中所有结点被廊道连接的程度4、源:某一斑块物种,随着种群数量增大,呈现“源”的特征,生物流向外扩散汇:景观中的生物流向适宜的生境5、斑块功能:栖息地,源,汇;廊道功能:边缘物种的栖息地,源与汇,屏障(Barrier)或过滤效应。
基质的功能:连通性,狭窄地带(狭管效应);网络的功能:结点的功能,廊道的交结地区,运动物体的源和江。
6、(选择题)孔隙率及斑块间的相互关系:a、高孔隙率对物体通过基质造成很大影响b、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流的性质7、斑块的形状与物种流的空间取向的关系影响流的速度简答题:1、景观的生产功能答: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的物质生产能力,为生物生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其中包括:A、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积的有机干物质B、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双重特征,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土地利用的产出上。
①正向物质生产功能:通过生产潜力(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土地潜力)来表征②负向物质生产:人类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的农业生产,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C、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典型的人工景观,生产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①生物生产:生物初级生产(绿色植物的生产);绿色植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它农副产品;不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物次级生产(城市中的消费者对初级生产的再生产过程)②非生物生产:1、物质生产:正向物质生产:各类有形产品及服务,负向物质生产:城市景观的“三废”物质2、非物质生产(精神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2、景观的美学功能答:景观的美学功能表现与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包括两个方面:A、自然景观的美学功能自然景观的游憩价值自然景观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艺术创作来源、陶冶人的情操、人类学习的源泉)B、文化景观的美学功能提供历史见证,是研究历史的好教材提高景观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丰富世界景观的多样性3、景观的生态功能答:景观的生态功能体现在景观与流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能量流和物流有传输和阻碍两种作用。
景观生态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第一节●景观定义: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
●2、作为大地综合体,景观具有多种含义,包括:A、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城市与乡村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B、作为生物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融为一体;C、作为系统,与人、物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D、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相叠加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的,是有功能和结构的。
●·景观规划的过程: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及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的途径(麦克哈格)。
●·景观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实现可储蓄性的景观或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规划的三个系统:1、自然景观系统。
2、人造(人文)景观系统3、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人文景观系统在特点的自然景观系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经过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独特理解和认识,形成的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利用方式以及在利用过程中创造性的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天人合一、完整有机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
●景观生态规划的三个理念:1、设计结合自然2、结合地方性的设计3、和谐健康的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性评价体系P6●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上的生态关系:A、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B、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C、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即垂直生态关系D、生态关系存在于生命与环境之间,包括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E、生态关系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借助各种学科(如社会学、文化生态学、心理学、行为学)对景观进行研究●景观规划的过程就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及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的途径(McHarg)。
景观生态学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3.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5. 景观连接度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6. 景观对比度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过渡带窄而清晰,就可以认为是高对比度的景观,反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7. 景观边界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8. 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生态过渡带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生态过渡带包含较大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之间边界地带.9.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是是景观的两个重要属性.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10. 景观的破碎化景观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的过程或现象,广义上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等包括5种景观变化过程. 11. 生态流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的主要部分.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或由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服务,功能,产品三个方面.13.文化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等附带有人类文化或文明痕迹或属性的景观称为文化景观.如城市景观,农业景观.自然景观的稳定成分-土壤得到人为改变的景观.如果园,农田.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如城市景观.14. 自然景观没有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景观称为自然景观.15.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3个部分.16. 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地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7. 生态规划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18. 网络与网络结点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19. 景观格局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20.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二,简答题1. 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地貌和气候条件;干扰因素.2.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分配;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景观的特征与一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3. 简述斑块大小与形状的生态学意义.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4. 何谓内缘比它有何生态学意义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之比,它与斑块形状,斑块大小有关.内缘比表示了内部生境与边缘生境的相对比率,也表示了边缘物种与内部物种所适应的相对空间大小,表明了斑块的边缘效应影响的相对范围.5. 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斑块,廊道或基质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程度.6. 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通道或廊道作用,过滤或屏障作用, 源的功能,汇的作用,生境的作用.7. 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复杂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一定影响.8. 简述景观破碎化的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含义.狭义上: 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广义上: 破碎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9. 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如大面积的自然植被),或者不寻常的地物;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难以恢复的区域;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10. 简述景观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景观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基本相同.11.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12. 简述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改变自然性质的景观.经营景观:景观中非稳定成分—植被被改造,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人工景观: 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13. 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14. 简述因子叠加法和数学组合法在适宜性分析过程中的特点.因子叠加法:先根据规划目的选择各因素(或因素分级),并以同样比例尺用不同颜色表示在图上,成为单因素图层(overlays).然后把单因素图层用叠加技术进行叠加,就可得到各级综合图.由单因素图层叠加产生的各级综合图逐步揭示出具有不同生态意义的景观单元类型.数学组合法的特点是:把景观特性对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各种适宜性等级改为数量值,并赋予因素不同的权重.重计算机在规划中的运用,着眼于整体系统化和局部自动化.15. 度量廊道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试述其含义.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连接度是廊道与廊道网络内所有结点的连接程度,也称网络连接度.环度是指连接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间断是指连续分布的廊道出现的空隙或裂口.16. 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有什么意义(1) 提醒人们重视产生这些服务功能的自然资本存量;(2) 反映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为决策者提供一个背景值;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4) 为选择比较不同的园林规划方案或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一个重要参考依据.17. 为什么说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点:叠加分析实际上是将几个数据图层进行叠加,产生新的数据图层的操作过程,新的数据图层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图层所具有的属性.18. 如何评价已建成的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费用支出法.以人们到自然风景区支出费用来表示其经济价值.生产成本法中的影子工程法.指自然风景区生态系统破坏后,用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所需的花费.19. 如何评价公共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替代市场价格法.可以用"影子价格"来表达公共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模拟市场技术,通过问卷调查,以居民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公共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20. 该如何判断景观的稀有性不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罕见的自然现象;代表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突出事件或有意义的地貌或自然地理特征;对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具有重要和最有意义的自然生境.某种景观被破坏后可能恢复的难度.恢复时间(年,世纪)愈长则愈为稀有.21.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有什么关系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生态规划的雏形是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可以讲就是土地利用规划,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和居住区的规划都属于景观规划的范畴.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2. 简述文化与景观的关系.景观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之分.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都是不同程度的文化景观.文化影响景观,人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认识,美学准则,信念等文化背景来建造各种景观.例如,各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充分反映出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景观反映文化.如陕北的窑洞,福建土楼,广西竹楼等,这些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而展现的村寨和住宅,反映着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态内涵.景观也影响着文化.如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特征与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密切相关.23. 从水流,养分流的角度,论述沿河植被与河流的关系.河水滋润植被;通过遮阴,枯枝落叶输入影响河水理化性质;防止河岸冲刷;过滤缓冲作用.24. 在设计城市郊区道路林带宽度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边缘效应物种多样性随林带宽度的变化25. 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景观具有明显不同的景观空间格局, 而景观空间格局是决定景观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景观格局本身也是景观生态流的产物,即由景观生态流所控制的景观再生产过程的产物.因此,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始终是景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因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做到这一点.三,论述题1. 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2.以城市林地为例,谈谈你对景观多重价值的认识在规划城市林地景观时,该如何处理其自然价值的多重性问题城市林地景观多重价值: 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根据规划目标,环境特点:选择发展方向.3.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与网络-结点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许多景观具有网络分布.网络把不同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是景观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网络的重要性:物质或物种移动通道,对周围基质和斑块群落的影响作用;网络的结构特征:结点,格局,网眼大小,连通性,环度.4. 土壤侵蚀量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在园林规划与建设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土壤侵蚀量:降水强度;土壤可侵蚀性;坡长;坡度;植被盖度.注意问题:地形,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采取措施:通过栽植植物,增加植被盖度,减少土壤侵蚀.5. 试述农村景观建设中沿河植被在影响河流水质方面的作用农村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农田化肥,农药,通过径流,向河流流动;河流水体污染.沿河植被带的拦截吸收作用,对生态流的阻断或减缓.6. 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作用.: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异质性有重要影响作用.景观破碎化把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这5个过程全包括在内.分割和破碎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这主要依赖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的过程的障碍.缩小在景观转化中很普遍,它意味着研究对象(如斑块)规模的减小,如林地的一部分被用于耕种或建房屋,那么残余的林地就会缩小.7. 以河流沿岸植被带为例,谈谈你对生态过渡带(ecotone)特点的认识.河流沿岸植被带:水生生态系统到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性质或特征:不稳定,生态脆弱性,受洪水影响,受上部植被或土地利用性质影响;功能:过滤或屏障作用,:生态廊道及生境作用,两栖动物或河流沿岸植物的迁移或栖息地;源,汇作用,拦截吸收上部物质流动,向河流输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一章景观、景观生态学及历史1、 景观的定义(狭义)在几十千米一几百千米的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 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区域: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
2、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景观生态学:研究和改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社会、经济过程相互关系的整合 性交叉科学。
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空间关系。
面积、形状和丰富度,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
(2) 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物质、能量和 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 景观动态: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 部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 于运动方面的差异。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如何影响各种生态过程。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一、格局、过程和尺度1. 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空间分布与配置,常见的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标准差=0随机分布:标准差=1聚集分布:标准差>12、过程:是指生态过程,包括景观组成单元内部或不同景观组成单元间的物质、 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迁移转化过程的总称。
包括植物的生理活动、种子或生物体 的传播、种群动态、群落演替、生物生产力等等。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过程,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理论过程的影响。
格局格局3、尺度: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粒度:又可分为空间粒度和时间粒度。
(完整word版)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景观概念:景观是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特征;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适应。
3、景观要素概念: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统称为景观要素。
4、景观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特罗尔)5、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2)景观功能;3)景观动态;4)景观规划与管理。
6、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7、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
8、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和异质性原理;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3)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7)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9、耗散结构概念: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包含有多组分、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在外间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界值时,经“涨落”的触发,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0、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1)系统必须处于远离热力学平衡的非线性区域;2)系统是开放系统;3)系统的不同要素之间必须有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是负反馈机制的存在。
11、复杂性是等级系统的基本属性。
景观生态学考点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概述1、景观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 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景观特性]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3、景观分类是一个中尺度的宏观系统,是一个以无机环境为基础、生物为主体、人类为主导的复杂系统,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
5、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学科。
其核心主题包括:景观空间格局(从自然到城市),景观格局与生态关系,人类活动对格局、过程与变化的影响,尺度和干扰对景观的作用。
6、景观生态学研究范畴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具体地讲,景观动态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第二章一、概念1、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基质:是景观中范围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
2、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
3、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1)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2)景观异质性包括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是时空耦合异质性。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Porosity 孔隙度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Landscape boundary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Ecotone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往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如沙漠边缘、海陆交错带、山地与平原的交错地带等。
Grain size粒级景观组分规模大小的量度Contrast 景观对比度指相邻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Langscape heterogeneity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Venturi effect狭管效应(瓶颈效应) 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改变Landscape change景观变化是研究景观在各种内弯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与规律,也称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Disturbance 干扰剧烈影响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能改变资源和物理环境的相对离散性事件。
Frequence 干扰频度指同一地区同一植被或同一景观内,单位时间某一干扰发生的次数。
Return interval cycle or turnover time干扰重发间隔指一个地点相邻两次干扰间隔的平均年数,为频度的倒数,主要指周期性不明显的干扰。
某处100年发生一次火灾,此处每年发生火灾的频度为0.01,间隔为100。
Scale 尺度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尺度通常用粒度、幅度和范围来表达。
大尺度对应小比例尺,小尺度对应大比例尺。
Scaling 尺度推绎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特征的过程,或者通过在不同尺度上的研究来讨论生态结构、过程、功能等景观生态学问题跨尺度特征的过程,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也称尺度演绎或尺度外推(scale extrapolation)。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1. 景观生态学讲的就是各种景观怎么相互作用呀!比如说,森林和草地,它们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呢,就像好朋友一样相互影响着。
2. 斑块这个概念很重要哦!城市里的公园就是一个斑块呀,它对周边的环境有着独特的作用呢,难道不是吗?
3. 廊道也很有意思呀!像河流不就是典型的廊道嘛,它连接着不同的地方,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呢,这多神奇啊!
4. 景观的异质性可不能小瞧!好比一片山区,有高的地方有矮的地方,有不同的植被,这就是异质性呀,对生态很关键呢。
5. 景观的稳定性也需要关注呀!如果一个地方总是容易被破坏,那可不行,就像房子不牢固总是摇摇晃晃,让人担心啊。
6. 生态流很重要呢,像风带着花粉传播,这就是一种生态流呀,简直像个小使者在传递着什么。
7. 尺度在景观生态学里也很关键哟!从宏观的大尺度到微观的小尺度,差别可大了去了,好比从看整个城市到看一朵小花,是不是完全不同?
8. 景观生态规划很有意义呢!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让景观变得更好呀,让动物植物都能开心地生活,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景观生态学真的特别有趣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研究呀!。
景观生态学汇总
第一章景观与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景观:景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异质性系统。
狭义:指几十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的基本特征:①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②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③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④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多重价值。
景观要素:(也称景观单元)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
分:斑块、廊道和基质。
①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线性景观要素。
②廊道:是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③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结构成分。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科学。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景观的结构、功能和景观变化;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强调空间的异质性;注重尺度在研究景观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整体性和系统性;综合性和宏观性;人类主导性。
景观组分:把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
岛屿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大,则容纳生物种类越多。
复合种群: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源种群: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且迁入率高于迁出率的种群。
汇种群:出生与死亡之间的平稳为负值时,幼体的出生无法补偿成体的死亡的种群。
简答题:简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
答: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如下:①将景观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来定义并进行研究,强调空间异质性是其特点之一。
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同质系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
②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景观镶嵌体的空间格局及过程;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强调垂直格局,即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垂直断面上的运动与分配。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1、狭义景观:直觉地将景观看作基于人类范畴基础之上的特定区域,指在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范围内,由诸如林地、草地、农田、树篱和人类居住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景观”。
2、广义景观:根据所研究的具体物种或生态学现象来定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3、景观生态学:是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
以达到景观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目的。
知识点:1、广义景观概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2、景观不是必然地由其大小来定义,而是由斑块镶嵌体来定义。
3、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
V on Humboldt(19世纪初)首先把“景观”一词引入地理植被科学中,定义为“自然地理综合体”。
美国生态学家Forman并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5、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
6、景观结构(斑块间的空间关系):“斑块、廊道、基质、网络”、空间格局、生态交错带、异质性、尺度性;景观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干扰、连接度、生态流、物种运动、文化过程、“廊道、基质、网络与流”;景观变化(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稳定性、格局总体变化、驱动因子、生态环境影响、动态模拟第二章景观结构要素名词解释:1、斑块: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2、斑块形状指数:通过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圆或正方形之间的偏离程度来测量其形状的复杂程度。
景观生态学复习整理
景观生态学复习整理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的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分类:Naveh开放建筑文化Forman自然经营人工2.“景观”与“土地”、“环境”区别与联系:○1景观: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是土地的外延从属,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强调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具有异质性;存在形式为实体。
特点:空间异质性地域性可辩识性可重复性功能一致性尺度性多功能性。
○2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产权关系、经济价值;均质性地块单元。
○3环境: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存在形式有实体和非实体形式。
3.生态学:指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发生发展的进化规律与调控生态平衡机理的科学。
生态系统: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功能单位。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学科。
核心主题:景观空间格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格局、过程与变化的影响尺度和干扰对景观的作用。
研究范畴:○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景观动态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4.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生态系统理论○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3异质种群理论○4景观连接度和渗透理论○5等级理论和景观复杂性○6地域分异理论及生物控制论应用领域: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自然保护区设计5.景观生态学主要特点;○1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2景观综合、空间结构、宏观动态、区域建设、应用实践○3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6.景观生态学的展望:○1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与范式研究○2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美国系统学派:主要进行景观生态系统研究,把景观生态研究建立在现代科学和系统生态学基础上,侧重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了从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功能研究、景观动态预测、指导景观控制和管理和一系列方法,从而奠定了景观生态系统学的基础。
景观生态学总结
景观生态学总结第一章绪论需要复习的知识点1、什么是景观,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2、什么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学科。
3、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著作有哪些, 德国特罗尔美国的福尔曼和法国的戈德伦提出了《Landscape Ecology》1986年,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Landscape Ecology”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
“斑块-廊道-本底”模式,1987年,国际“Landscape Ecology”杂志在美国创刊,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
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4、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提出了哪些观点,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需要回顾的知识点1. 景观结构,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 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
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2、景观功能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是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3、景观格局及常见的格局有哪些,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指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
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和配置等。
格局是景观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和异质性的具体体现。
, 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指某种特定的景观组分类型的距离相对一致(平原村庄、石灰岩孤峰) , 聚集型分布格局:指某些景观组分呈团块状聚合在一起(城市建成区), 线状格局:景观组分呈线性排列(道路、河流的附属成分), 平行格局:景观组分呈平行排列(山区)5、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景观:景观具有广义与狭义概念。
其中广义: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狭义: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2、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每一个组成单元为景观要素。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4、斑块: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由明显区别,且在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5、廊道:不同与两边基质的狭长地带6、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指标(L/3(V-2))7、环度: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
(L-V+1/2V-5)8、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优势度最好的景观要素9、孔隙度: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两度,指单位面积上闭合边界里的斑块数目。
10、镶嵌性:指一个系统的组分在空间结构上互相拼接成一个整体。
11、景观格局:在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
指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12、景观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程度。
13、景观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引起的14、扩散:溶质物质或者悬浮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
15、质量流动:物质沿能量梯度移动的过程。
16、运动: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的过程。
17、景观生态流:指物质、能量、物种及其他信息在景观各空间组分中的流。
17、狭管效应: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发生改变。
18、景观稳定性:景观保持原状态及其收到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能力19、景观亚稳定性:受到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波动状态。
20、景观不稳定性:波动方式经常发生变化或不可预测。
21、破碎化: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解成小块生境或小地块的过程。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梳理
斑块:思考题:1、什么是斑块?斑块的特征?斑块的起源有哪些?斑块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1)定义: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尺度性、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广义上,斑块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落。
2)特征:版块的大小,形状3)起源:一场大火后的早晨,我们迫不及待地去考察漆黑一片的景观。
这是一个可怕的景象!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景观上零星分布的许多种斑块,两处孤立的火已燃起。
附近一处小斑块已化为灰烬,而且大火已向远处蔓延。
经对其考察,发现几个虽有火焰跃过但依然保留有植被的斑块。
我们返回未燃烧的地方时,要穿过一小片沼泽。
这个斑块由于土壤过湿,具有完全不同的动植物。
随后,来到一片开垦地,并眺望一块微风吹拂的谷物斑块。
在这次考察中,至少发现了几种起源基本不同的斑块类型。
这些斑块的主要成因机制或起源包括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种植。
若干年后,如果再观察这些斑块,其物种动态的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
Forman和Godron( 1981, 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4种: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进斑块。
干扰斑块(disturbanee patch )概念: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称为干扰斑块。
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
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失(图) 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类型。
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 )概念: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五章:填空选择:1、景观的阻抗:a穿越边界的频率b边界的不连续性c适宜性d每一个景观元素的总长度3、网络的连通性:系统中所有结点被廊道连接的程度4、源:某一斑块物种,随着种群数量增大,呈现“源”的特征,生物流向外扩散汇:景观中的生物流向适宜的生境5、斑块功能:栖息地,源,汇;廊道功能:边缘物种的栖息地,源与汇,屏障(Barrier)或过滤效应。
基质的功能:连通性,狭窄地带(狭管效应);网络的功能:结点的功能,廊道的交结地区,运动物体的源和江。
6、(选择题)孔隙率及斑块间的相互关系:a、高孔隙率对物体通过基质造成很大影响b、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流的性质7、斑块的形状与物种流的空间取向的关系影响流的速度简答题:1、景观的生产功能答: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的物质生产能力,为生物生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其中包括:A、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积的有机干物质B、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双重特征,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土地利用的产出上。
①正向物质生产功能:通过生产潜力(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土地潜力)来表征②负向物质生产:人类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的农业生产,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C、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典型的人工景观,生产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①生物生产:生物初级生产(绿色植物的生产);绿色植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它农副产品;不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物次级生产(城市中的消费者对初级生产的再生产过程)②非生物生产:1、物质生产:正向物质生产:各类有形产品及服务,负向物质生产:城市景观的―三废‖物质2、非物质生产(精神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2、景观的美学功能答:景观的美学功能表现与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包括两个方面:A、自然景观的美学功能自然景观的游憩价值自然景观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艺术创作来源、陶冶人的情操、人类学习的源泉)B、文化景观的美学功能提供历史见证,是研究历史的好教材提高景观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丰富世界景观的多样性3、景观的生态功能答:景观的生态功能体现在景观与流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能量流和物流有传输和阻碍两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整理第五章:填空选择:1、景观的阻抗:a穿越边界的频率b边界的不连续性c适宜性d每一个景观元素的总长度3、网络的连通性:系统中所有结点被廊道连接的程度4、源:某一斑块物种,随着种群数量增大,呈现“源”的特征,生物流向外扩散汇:景观中的生物流向适宜的生境5、斑块功能:栖息地,源,汇;廊道功能:边缘物种的栖息地,源与汇,屏障(Barrier)或过滤效应。
基质的功能:连通性,狭窄地带(狭管效应);网络的功能:结点的功能,廊道的交结地区,运动物体的源和江。
6、(选择题)孔隙率及斑块间的相互关系:a、高孔隙率对物体通过基质造成很大影响b、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流的性质7、斑块的形状与物种流的空间取向的关系影响流的速度简答题:1、景观的生产功能答: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的物质生产能力,为生物生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其中包括:A、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积的有机干物质B、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双重特征,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土地利用的产出上。
①正向物质生产功能:通过生产潜力(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土地潜力)来表征②负向物质生产:人类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的农业生产,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C、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典型的人工景观,生产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①生物生产:生物初级生产(绿色植物的生产);绿色植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它农副产品;不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物次级生产(城市中的消费者对初级生产的再生产过程)②非生物生产:1、物质生产:正向物质生产:各类有形产品及服务,负向物质生产:城市景观的“三废”物质2、非物质生产(精神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2、景观的美学功能答:景观的美学功能表现与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包括两个方面:A、自然景观的美学功能自然景观的游憩价值自然景观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艺术创作来源、陶冶人的情操、人类学习的源泉)B、文化景观的美学功能提供历史见证,是研究历史的好教材提高景观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丰富世界景观的多样性3、景观的生态功能答:景观的生态功能体现在景观与流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能量流和物流有传输和阻碍两种作用。
1、景观与能流、物流:能流与物流既可以破坏景观,又可以塑造景观,增加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2、景观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组成景观的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其中包括4个层次的功能:a)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系统的产品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b)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传粉、传播种子、生物防治、土壤形成等)c)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空气)d)生态系统的娱乐功能(休闲娱乐)4、城市景观生态系统1、城市等级系统:商品和服务设施的布局能量的聚集负面影响:①原有农耕地的丧失,被街道、停车场和建筑物替代②到处丢弃的垃圾废物污染河流湖泊③外来人口的一系列问题2、住宅小区系统:住宅区的草坪和风景绿化区域通过吸收利用太阳光和雨水,产生能流住宅区的居民是整个系统的最高消费者,实现与外界的物流、能流宜居功能负向生产:排出的垃圾废物和污水课外作业:以一具体的景观为例,从构成景观的各要素和作为景观整体出发,对其景观功能进行分析第六章:填空选择:1、尺度与景观的定义: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可用分辨率与范围来描述空间尺度—所研究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或最小信息单元的空间分辨率水平时间尺度—研究对象动态变化的时间间隔2、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尺度——中尺度范畴,从几平方千米到几百平方千米,从几年到几百年3、景观生态学中研究尺度是辨别生物过程与格局过程的时空量度4、影响景观要素的稳定性的因素:a、气候要素—周期性变化(常用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来表示);非周期性变化b、地貌形态—变化的时间尺度相当长,稳定要素c、岩石和土壤d、植物—周期性变化(时间变化节律);非周期性变化(考虑遭受自然或人为干扰后植物非正常成长过程)e、水文—景观变化最具影响力的干扰因素5、景观稳定性的时间尺度:一般,以人一生的生命周期作为研究景观的时间尺度6、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有:自然驱动因子(较大时空尺度,大面积的景观变化)和人为驱动因子(人口、技术、政治经济体制、政策和文化因子)1、景观稳定性答:景观稳定性的概念:景观的各种参数的长期变化呈现水平状态、或是在水平线上下摆动的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
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并且景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稳定性表现出的两种特征:恢复能力(可用系统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来度量);抗性(用阻抗值来表示,即系统偏离其初始轨迹的偏差量的倒数)。
2、景观变化的判定标准答:景观稳定性的判定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A、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成为景观基质B、几种景观要素类型面积所占景观表面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改变C、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3、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答: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有:自然驱动因子(较大时空尺度,大面积的景观变化)和人为驱动因子(人口、技术、政治经济体制、政策和文化因子)(一)自然驱动因子:指在景观发育过程中,对景观形成起作用的自然因素。
这种驱动力表现为五个方面:1、地貌的形成:3个主要过程产生地表的地貌特征:地壳构造运动;风和流水的作用;重力和冰川作用;由地形引起的景观变化可用开阔度和深度效应来表示2、气候的影响:沿赤道向两极,在不同的气候带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景观:例如赤道景观—几乎由森林基质组成;热带气候下的景观—大片森林有明显的破碎迹象,有热带稀树草原或暂时性的耕地;荒漠景观—裸地、绿洲;温带景观;寒冷地区景观3、生命的定居:植物群落的演替不断改变着景观的外貌以及动物定居的结果在景观中形成一个重要的反馈环4、土壤的发育:长期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典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5、自然干扰:火干扰可以认为是最重要的自然干扰;洪水、飓风、龙卷风等自然灾害;蝗虫的爆发也是一种严重的自然干扰(二)人为驱动因子(重)在人为影响因子的作用下,景观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变化:土地利用体现人类的利用方式及管理制度以及土地覆被同自然的景观类型相联系。
⑴人口因素人口增加导致耕地等农业景观的增加,同时林业景观等其他资源流失;人口增长导致生产的密集化,形成了复杂的土地管理系统;人口增长可以对区域甚至全球产生影响;人口增长意味着对粮食需求的增大;人口同景观变化的反馈环作用⑵技术因素:a科学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提高了土地生产力b新的运输技术缩短了土地之间的距离,某种科学技术的诞生可能会产生世界范围的景观变化⑶政治体制及决策因素:人类的决策对景观变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在当今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的通讯设施下,这种催化作用更为明显⑷文化因素:文化决定或者强烈影响着人们怎样使用土地;公众的意见。
法律:法律可能是最有力的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
知识:缺乏知识会导致不正确的政策、错误的管理以及无法作出统一的规划4、根据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全部活动对景观影响的综合效果,把景观的演变分成5个阶段a)自然景观: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b)管理景观:人类介入草地、牧场或森林内进行活动c)种植景观:经历三个阶段(传统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集约化的现代农业)d)郊区景观:受城市景观压力最大的地区;物种多样性高e)城市景观:街道和市区;三种城市布局(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和多核心模型)总结发展趋势:①引进斑块增加,干扰和环境资源斑块减少;②斑块密度增大,形状愈渐规则,面积变小;③线状廊道和网络增加,河流廊道减少5、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答:景观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1、大气质量下降:改变大气中气体的组成和含量而影响大气质量2、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3、湿地的减少: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活动,直接导致湿地数量的减少;杀虫剂和化肥对湿地造成污染;城市化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污染物4、水资源短缺:工业景观和农业扩张,全世界用水量剧增;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威胁工农业生产5、非点源污染:景观变化对水质影响的主要方式;非点源污染—同点源污染相对应,指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人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第七章:填空选择:1、景观生态的含义:依景观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是把生态系统类型的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
作用:景观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基础;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的前提2、初始分类的主要指标:a地貌形态及其界线: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基础b地表覆被状况,包括植被和土地利用等:景观生态系统的内在整体功能。
两者体现景观生态系统的内在特征,具有综合指标意义3、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的指标:生态系统健康的度量:组织(结构、生物多样性);活力(功能、生产力);弹性(生长范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4、有价值自然景观的特征:合适的空间尺度;景观结构的适量有序化;多样性和变化性;清洁性;安静性;运动性;持续性和自然性5、自然景观的美学功能评估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构成自然景观的主要组成要素和美学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定性分析法、专家咨询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简答题1、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综合性原则:景观是区域综合体主导性原则:反映出控制景观形成过程的主要因子实用性原则:考虑实用为目的;考虑人类活动对景观演化的主导作用等级性原则:景观种—景观属—景观科—景观目—景观纲2、景观生态分类步骤答:具体区域的景观生态分类,一般包括3个步骤:a)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他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区域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依据b)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由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3、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评价的概念及其内涵答: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功效。
2从内涵上理解,大体上可概括地分为四大类c)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生态系统的产品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等)d)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传粉、传播种子、生物防治、土壤形成等)e)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处理废物等)生态系统的娱乐功能(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素养、生态美学等)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分类和评价方法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a直接利用价值: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b间接利用价值: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产生的价值c选择价值:人们为了将来能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d存在价值:人们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目前较为常用的价值评估方法可分为3类a实际市场技术:市场价值法和费用支出法b替代市场技术:影子工程法、物品替代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恢复与保护费用法和享乐价值法c模拟市场技术:条件价值法6、景观的美学功能评价(重点掌握)城市景观应该如何进行美学功能方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