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分析教案

电力系统分析教案

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概念1.1 电力系统简介电力系统的定义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1.2 电力系统的分类交变电力系统与直流电力系统同步电力系统与异步电力系统高压电力系统与低压电力系统1.3 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的不正常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二章:电力系统参数与电路模型2.1 电力系统参数电压、电流、功率和能量阻抗、电抗和容抗电力系统的等效电路2.2 电力系统的电路模型单相电路模型三相电路模型2.3 电力系统的相量图相量图的表示方法相量图的应用相量图的绘制与分析第三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3.1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定义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判据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方法3.2 电力系统的控制电力系统控制的目标电力系统控制的方法电力系统控制的设备及其作用3.3 电力系统的保护与故障处理电力系统保护的作用与分类电力系统保护的方法与设备电力系统故障的类型与处理方法第四章:电力系统的优化与经济运行4.1 电力系统的优化电力系统优化的定义与目标电力系统优化的方法与算法电力系统优化的应用领域4.2 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定义与目标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优化方法与算法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应用领域4.3 电力系统的节能与环保电力系统的节能措施与效果电力系统的环保措施与要求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电力系统的负荷与短路分析5.1 电力系统的负荷电力系统负荷的分类与特性电力系统负荷的预测与计算电力系统负荷的分配与控制5.2 电力系统的短路分析短路故障的类型与特点短路分析的方法与步骤短路电流的计算与分析5.3 电力系统的保护与故障处理电力系统保护的作用与分类电力系统保护的方法与设备电力系统故障的类型与处理方法第六章:电力系统的传输与分配6.1 电力系统的传输输电线路的类型与特性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与损耗输电线路的优化设计与运行6.2 电力系统的分配配电线路的类型与特性配电线路的分配原则与方法配电线路的优化运行与维护6.3 电力系统的电压与无功控制电压控制的重要性与方法无功功率的概念与作用无功补偿设备的类型与配置第七章: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7.1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指标与计算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指标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统计计算方法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模型7.2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电力系统故障的类型与影响电力系统故障的传播与影响分析电力系统可靠性的优化提高措施7.3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管理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的重要性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的方法与流程电力系统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第八章:电力市场的运行与管理8.1 电力市场的概念与结构电力市场的定义与特点电力市场的结构与参与者电力市场的运作机制8.2 电力市场的运行与监管电力市场的运行规则与流程电力市场的监管机构与法规电力市场的竞争与公平性8.3 电力市场的交易与合同电力市场的交易类型与方式电力市场的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电力市场的信息技术支持第九章: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9.1 电力系统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利用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与减排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9.2 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智能电网的概念与架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的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9.3 电力系统的新技术与创新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与需求响应电力系统的微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第十章:电力系统的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电力系统的案例分析电力系统故障案例的分析与启示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案例的分析与借鉴电力市场改革案例的分析与评价10.2 电力系统的实践操作电力系统的模拟与仿真电力系统的实验与测试电力系统的现场实习与操作培训10.3 电力系统的项目管理电力项目的基本流程与管理原则电力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电力项目的质量管理与进度控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部分以及不同分类方式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电力系统分析教案

电力系统分析教案

电力系统分析-教案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概念1.1 电力系统的定义1.2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1.3 电力系统的分类1.4 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第二章:电力系统负荷与电压2.1 电力系统负荷的分类2.2 电力系统负荷的特性2.3 电力系统电压的稳定性2.4 电力系统电压的调整第三章:电力系统网络与短路3.1 电力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3.2 电力系统网络的基本参数3.3 电力系统短路的类型与特性3.4 电力系统短路的计算与分析第四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4.1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概念4.2 电力系统稳定的判据与分析方法4.3 电力系统稳定的控制与改进4.4 电力系统稳定的实例分析第五章:电力系统的优化与规划5.1 电力系统优化的目标与方法5.2 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分析5.3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5.4 电力系统规划的实例分析第六章:电力系统中的发电厂6.1 发电厂的分类与基本原理6.2 火力发电厂的结构与工作原理6.3 水力发电厂的结构与工作原理6.4 核能发电厂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七章:电力系统的输电网络7.1 输电网络的基本结构与参数7.2 输电线路的电气特性与设计7.3 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管理7.4 输电网络的优化与控制第八章:电力系统的配电系统8.1 配电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8.2 配电设备的选型与配置8.3 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管理8.4 配电系统的优化与改进第九章: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保护9.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意义与内容9.2 电力系统保护的基本原理与设备9.3 电力系统保护的动作原理与配置9.4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例分析第十章:电力市场的运作与规划10.1 电力市场的概念与结构10.2 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与规则10.3 电力市场的规划与建设10.4 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一章:电力系统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11.1 电力系统对环境的影响11.2 环境影响评估与管理11.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11.4 清洁能源与绿色电力系统第十二章:电力系统的安全与职业健康12.1 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性12.2 电力系统安全事故的类型与处理12.3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12.4 安全文化与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第十三章:电力系统的应急与故障处理13.1 电力系统应急响应策略13.2 故障检测与定位技术13.3 故障处理与恢复流程13.4 应急演练与案例分析第十四章:电力系统的改革与创新发展14.1 电力系统改革的动因与目标14.2 市场化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14.3 电力系统的创新技术与发展趋势14.4 创新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十五章:电力系统分析的综合案例研究15.1 电力系统分析案例的选择与分析方法15.2 案例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技巧15.3 电力系统分析案例的实施与评估15.4 案例研究的应用与教学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概念重点:电力系统的定义、基本组成部分和分类。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电力系统三相对称短路计算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电力系统分析........................................................................................................................... - 0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 ......................................................................................................... - 2 -1.1设计目的.................................................................................................................... - 2 -1.2设计任务.................................................................................................................... - 2 -第二章基础理论与原理 ......................................................................................................... - 2 -2.1 对称短路计算的基本方法 ....................................................................................... - 2 -2.2 用节点阻抗矩阵的计算方法 ................................................................................... - 4 -2.3 用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方法 ................................................................................... - 6 -2.4 用三角分解法求解节点阻抗矩阵 ........................................................................... - 7 -2.5 短路发生在线路上任意处的计算方法 ................................................................... - 8 -第三章程序设计..................................................................................................................... - 9 -3.1 变量说明................................................................................................................... - 9 -3.2 程序流程图............................................................................................................. - 10 -3.2.1主程序流程图 .............................................................................................. - 11 -3.2.2导纳矩阵流程图 .......................................................................................... - 12 -3.2.3三角分解法流程图 ...................................................................................... - 13 -3.3 程序源代码见附录1 ............................................................................................ - 14 -第四章结果分析................................................................................................................... - 14 -第五章收获与建议............................................................................................................... - 15 -参考文献................................................................................................................................. - 17 -附录......................................................................................................................................... - 17 -附录1: 程序源代码..................................................................................................... - 18 - 附录2: 测试系统数据与系统图 ................................................................................... - 23 - 附录3: 测试系统的运行结果- 25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1.1设计目的1、加深理解并巩固电力系统发生短路的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第一篇: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原则1.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电气的标准规范。

2.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3.满足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电能质量、可靠性、经济性、负荷等级)4.必须从整个地区的电能分配、规划出发,确定整体设计方案。

二.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收集资料、专业制图、综述撰写的能力,培养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能力,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毕业设计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总学时(2周)1.分析设计题目,明确设计要求,收集资料,参考文献,拟定系统方案。

(1-2天)2.独立完成初步设计方案(一般选取两个方案,并加以比较)(1-2天)3.独立完成系统方案设计及计算,如系统中所有设备的选择与校验,故障分析编程,环网分解等类型的设计等。

(1-3天)4.各阶段设计的叙述,纠正和新知识更新能力的应用(1-2天)5.编写说明书,完成最终方案。

(1-2天)6.答辩,验收。

(半天)四.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工程中用到的电气制图标准,常用符号,计算公式和编程技巧。

2.通过独立设计一个工程技术课题,设计应用软件,充分提高运用新技术、新信息、新技术成果和装置的能力。

具体要求见各课题。

3.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多分析,对设计计算内容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4.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及相关的图,可以手写,可以计算机打印。

5.准备答辨。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1.封面:(请学习委统一领取并发给大家)2.标题: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各人的课题标题)一.基础资料(四号黑体)1.(小标题用小四黑体)(正文用五号宋体)2.二.设计内容某部分(按设计大纲)三.六.设计内容某部分七.设计小结(总结整个设计内容)八.设计体会(总结个人在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体会,建议等)九.参考文献附录说明:一.基础资料(课题要求,相关的条例,规范等)二.~六.见各课题的要求七.设计小结(本设计通过对……的分析,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对……进行了分析比较,从……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了……设计方案,它具有……优点,还有……不足)从技术方面总结你的设计。

电力糸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糸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糸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理解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帮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优化与控制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如进行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运行优化等。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形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力系统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电力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与组成- 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概况-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元件及其功能- 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及要求2. 电力系统运行原理- 输电线路的参数及其等效电路- 变压器、发电机和负载的模型及参数-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原理3. 电力系统分析方法- 短路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稳定性分析原理及方法-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方法4. 电力系统案例分析- 典型电力系统故障案例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案例分析-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案例5. 电力系统软件应用- 常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介绍- 软件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课本的相应章节。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程教案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程教案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2. 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3. 熟悉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 电力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参数。

3. 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

4. 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2. 讨论法:探讨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教学资源:1. 教材: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2. 投影仪:用于展示电力系统的图片和图表。

教学活动:1. 引入电力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2. 通过示例和图表,讲解电力系统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3. 组织学生讨论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4.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电力系统的理解程度。

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一篇关于电力系统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短文。

2. 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分,评估学生对电力系统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教学目标:1. 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

3. 了解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分析。

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

3.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分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案例。

教学资源:1. 教材: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2. 投影仪:用于展示电力系统分析的案例和图表。

教学活动:1. 引入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4.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电力系统分析的掌握程度。

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
2、电力网供电方案的确定 (1)电压等级的选择
电压等级的选择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问题,除了考虑输电容量、距离等各种因素外,还应根据动力资源的分布、电源及 工业布局等远景发展情况,通过全面的技术比较后,才能确定。并且,由于电网的电压等级和接线方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 此,一般地区电网设计中,接线方案和电压等级确定同时进行。在课程设计中,由于条件限制,不可能同时论证电压等级和进 行方案设计。因此,一般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参考附表B —4,并根据同一地区,同一电力系统内应尽可能简化电压等级的原 则,合理的确定电压等级。
根据以上的比较,可以从原始方案中初步确定出2~3个方案,然后,再作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 (3)详细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电网接线的最优方案。 上面(2)步中确定的2~3个方案,均是技术上以成立的方案,在最优方案的确定中,只作进一步的经济比较。
经济比较的主要指标是电力网的一次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在比较中只考虑各方案的不同部分,不考虑各方案的相同部分。 1)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为了计算投资积年运行费用,必须首先选择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 在选择导线截面积之前,首先进行各种方案的的初步潮流 计算。取 km x /42.00Ω=,km r /21.00Ω=,00=b ,计算出各条线路的最大输送功率。 按经济电流密度以及该线路正常运行方式下的最大持续输送功率,可求得导线的经济截面积,其实用计算公式为 ? cos 3max N j JU P S = 或N j JU Q P S 32 max 2max += 式中,m ax P —正常运行方式下线路最大持续有功功率(KW ) max Q —正常运行方式下线路最大持续无功功率(KW ) N U —线路额定电压(KV ) J —经济电流密度(2A/mm ) ,其值可根据线路的m ax T 及导线材料,由附表B —5查得。 ?cos —负荷的功率因数 根据计算所得的导线的经济截面积结果,选取最接近的标称截面的导线。 注意: 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应由所通过的各负荷点的功率及其m ax T 决定。 #对于放射形网络,每条线路只向一个负荷点供电,则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就是负荷所提供的最大负荷利用小 时数; #对于链形网络,各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等于所提供负荷点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加权平均值,即 ∑∑=?=??= n jj n jj j P TP T1 max 1 max max max 式中,j P ?m ax —各负荷点的最大有功功率; j T ?m ax —各负荷点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cdm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cdm

1前言 (2)1.1短路的原因 (2)1.2短路的类型 (2)1.3短路计算的目的 (2)1.4短路的后果 (3)2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42.1电力系统网络的原始参数 (4)2.2制定等值网络及参数计算 (5)2.2.1标幺制的概念 (5)2.2.2有三级电压的的网络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 (6)2.2.3计算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8)2.2.4系统的等值网络图 (9)2.3短路电流计算曲线的应用 (9)2.4故障点短路电流计算 (10)点三相短路 (10)2.4.1f12.4.2f点短路 (12)33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电流计算 (15)3.1对称分量法的应用 (15)3.2各序网络的制定 (16)3.2.1同步发电机的各序电抗 (16)3.2.2变压器的各序电抗 (16)3.3不对称短路的分析 (17)3.3.1不对称短路三种情况的分析 (17)3.3.2正序等效定则 (20)3.3.3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电流的计算 (21)4结论 (27)5总结与体会 (28)6谢辞 (29)7参考文献 (30)1前言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都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的情况,因为它们会破坏对用户的供电和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还可能对人生命财产产生威胁。

从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看,这些故障绝大多数多数是由短路引起的,因此除了对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有一较深刻的认识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

短路是电力系统的严重故障。

所谓短路,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对于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发生通路的情况。

1.1 短路的原因产生短路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元件损坏,例如绝缘材料的自然老化、设计、安装及维护不良所带来的设备缺陷发展成短路等;(2)气象条件恶劣,例如雷击造成的网络放电或避雷器动作,架空线路由于大风或导线覆冰引起电杆倒塌等;(3)违规操作,例如运行人员带负荷拉闸,线路或设备检修后未拆除接地线就加上电压等;(4)其他,如挖沟损伤电缆,鸟兽跨接在裸露的载流部分等。

电力分析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分析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分析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原理及电力分析的重要性。

2. 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等效电路及其参数计算方法。

3. 学会运用基本的电力分析方法,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技能目标:4. 能够运用所学软件工具,如PowerWorld、PSS/E等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

5. 能够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优化和改进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分析和工程应用的兴趣,增强其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7.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结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电力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电力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概述: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特点及发展现状,对应教材第一章。

-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运行特点- 电力系统发展概况2. 电力系统元件及参数计算:学习电力系统中各主要元件的等效电路及其参数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

- 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的等效电路- 元件参数的计算与测量3. 电力系统基础分析:掌握基本的电力分析方法,包括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对应教材第三章至第五章。

- 潮流计算原理及方法- 短路计算原理及方法- 稳定性分析原理及方法4.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应用:学习使用PowerWorld、PSS/E等软件工具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对应教材第六章。

- 软件操作方法与技巧- 案例分析与讨论5. 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应教材第七章。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2. 学会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经济性;3. 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 掌握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简单的稳定性分析;2. 能够运用潮流计算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3. 能够运用短路计算方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工程,关注国家电力产业发展;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系统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和电力系统知识,但对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电力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运行特点、电力系统分类及发展概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稳定性基本概念、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讲解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介绍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等潮流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阐述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以及短路故障类型。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如对称分量法、序网图法等,分析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讲解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如最优负荷分配、无功优化等。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绪论1.概述2.实习目的3.实习内容第二章实习分析1.潮流分析第三章实习设计1.元器件参数2.单线图设计3.总体线路图第四章设计总结1.潮流计算结果总结2.实习心得第一章绪论1.概述含有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习:本实习采用 PSASP 软件绘制电力系统单线图的方法,包括如何建立新的 PSASP 作业,如何设置区域、分区和场站信息,如何绘制母线、发电机、变压器及交流线、负荷等元件,并设置其参数。

在绘制美国西部电力系统(WSCC)的3 机 9 母线系统单线图的基础上,将其中两台发电机改为新能源发电,研究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各元器件进行潮流计算后的输出信息。

2.实习目的掌握采用 PSASP 软件进行含有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包括如何进行方案设定,如何设置潮流计算作业,如何执行潮流计算并输出结果,如何改变。

3.实习内容在实习二的系统图中设置新能源节点,并录入新能源(光伏、风机)的数据。

注:表中未填写项为系统默认值。

(1)光伏电源数据将 PSASP7.21 中“发电机的同步机模型及参数组”定义为 9,系统默认为光伏电源。

具体参数设置见下表。

(2)双馈风力发电机将 PSASP7.21 中“发电机的同步机模型及参数组”定义为 10 时,系统默认为双馈风力发电机。

具体参数设置见下表。

(3)计算全网潮流并输出结果。

第二章实习分析1.潮流分析(1)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

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电源机端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等。

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2)潮流计算的用途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分析计算,用以研究系统运行和规划中提出的稳态问题。

对运行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分析负荷变化、网络结构改变等各种情况会不会危及系统的安全,系统中所有母线的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系统中各种元件(线路、变压器等)是否会出现过负荷,以及可能出现过负荷时应事先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对规划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检验所提出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如新建变电站、线路改造、电磁环网解环等)能否满足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分析课设

电力系统分析课设

电力系统分析课设电力系统分析课设是电力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对学生电力系统分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课设的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设的设置电力系统分析课设是以电力系统分析为主题,结合电力系统中的各种问题和实践案例,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来对学生进行电力系统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综合能力训练。

课设通常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计算和仿真实验。

二、教学目标电力系统分析课设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采用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电网稳态计算、电网暂态分析、电能质量分析等。

2.了解电力系统中各个元件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识别出电力系统的故障、事故,并能够通过仿真实验对其进行处理和修复。

3.了解现有电力系统工程中的技术和方法,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课设实践,提高对电力系统分析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理论推广能力。

三、教学内容电力系统分析课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电力系统稳态计算:包括潮流计算、功率因数补偿和电压控制等。

2.电力系统的短路分析: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对称、不对称短路和地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3.电网暂态分析:包括对电力系统中高压开关、变压器、线路的暂态过程分析和处理。

4.电能质量分析:包括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压骤降骤升等问题分析和处理。

四、教学方法电力系统分析课设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1.实验仿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仿真实验对电力系统的各种问题进行模拟分析和解决。

2.案例分析:选取电力系统中各种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不同应对方式和解决方案。

3.分组讨论:学生按照分组,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报告:让学生自主发现并分析实际问题,形成研究报告,并向全班进行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式电力系统分析课设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1.课程报告评估:主要对学生提交的课程报告进行评估,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1. 背景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电力系统分析是电力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

2. 目的和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概述。

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行特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式和条件;•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讲解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节点电压和相角计算、潮流计算和机械功率平衡等;•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介绍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短路分析和过电压分析等;•电力系统控制。

阐述电力系统的调度和控制方法,包括稳态和暂态电压稳定控制、频率控制和线路保护等。

3. 实践环节本课程设计还包括一些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学生需要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分析,以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方法。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学生需要使用PSCAD等工具,进行电力系统短路计算和分析,以掌握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方法。

•电力系统线路保护分析:学生需要使用PSCAD等工具,进行电力系统线路保护分析,以掌握电力系统控制方法。

4. 评估本课程设计的评估主要包括两部分:课程项目和考试成绩。

课程项目包括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力系统短路分析和电力系统线路保护分析三个实践环节,学生需要按时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考试成绩根据课程知识点和实践环节的学习成果,进行闭卷笔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5.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讲授主要传递课程知识和基本理论;案例分析主要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归纳总结;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电力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模拟和分析。

电气16级《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气16级《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气16级《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是电气16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内容和实施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一、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电力系统分析是电力工程领域的重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之一,它对于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的内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系统模型的建立: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实际存在的电力系统,通过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建立相应的电力系统模型。

2.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分析:通过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对电力系统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及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诊断。

3.电力系统稳定分析: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功率稳定性和电压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以评估电力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4.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包括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等方面,以评估电力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为了什么,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2.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图书馆检索、网络查询等方式,收集相关的电力系统数据和信息。

3.建立电力系统模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电力系统理论知识,建立相应的电力系统模型,包括各种电力设备和线路的参数。

4.使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仿真:通过使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将建立好的电力系统模型输入,进行电力系统的仿真分析,得到电力系统的各项参数和结果。

电力系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分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和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力系统的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解决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分析和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原理、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力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原理:讲解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3.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介绍电力系统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手实践,加深对电力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电力系统分析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器材,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主动性。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doc 44页)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doc 44页)

1. 设计任务和原始资料1.1 设计任务本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按照 给定的发电厂、变电所原始资料完成如下设计: 1.1 确定供电电压等级;1.2 初步拟定假设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 1.3 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 1.4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5 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1.6 调压计算。

1.2 原始资料〔1〕发电厂、变电所相对地舆位置及距离〔2 〕发电厂技术参数表1-1发电厂A 装机台数、容量〔MW 〕4×75额定电压〔kV 〕额定功率因数e cos〔3〕 发电厂与负荷数据及有关要求表1-22. 电网初步方案的拟定与比较2.1 电力电量平衡计算电力平衡:① 最大负荷时发电厂最大负荷功率:MW P AL 20max = 电源最大出力:MW P G 28020300max =-=∑ 变电所最大负荷功率:MW P L 210706080max =++= 从电网S 吸收的功率:MW P P P G L S 70max max max -=-=∑∑ ② 最小负荷时发电厂最小负荷功率:MW P AL 10min = 电源最小出力:MW P G 29010300min =-=∑ 变电所最小负荷功率:MW P L 105353040min =++= 从电网S 吸收的功率:MW P P P G L S 185min min min -=-=∑∑ 电量平衡:系统发电量:1400000MW5000280max max =⨯=∑T P G系统用电量:MWT P L 1160000500070550060600080max max =⨯+⨯+⨯=∑往电网输送电量:MWT P T P P L G S 240000max max max max max =-=∑∑∑〔注:本次设计中对于无功功率一律采纳电容器“当场抵偿〞〕2.2. 供电电压等级确实定按照 图1中的变电所负荷大小、变电所与发电厂的距离,由有关资料确定电压等级,采用架空线时与各额定电压等级相适应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教案按课时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教案按课时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教案(第一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电力系统的电源、负载、线路、变压器等基本元件的特性;3. 理解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

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电力系统的电源、负载、线路、变压器等基本元件的特性;3.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引导学生思考电力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电源(10分钟)1. 介绍电源的种类和特性;2. 讲解电源的接入方式和影响电源输出的因素。

三、负载(10分钟)1. 介绍负载的种类和特性;2. 讲解负载的接入方式和影响负载的因素。

四、线路(10分钟)1. 介绍线路的种类和特性;2. 讲解线路的电阻、电感和电容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五、变压器(5分钟)1. 介绍变压器的种类和特性;2. 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变压器输出的因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学生能理解电源、负载、线路、变压器等基本元件的特性;3. 学生能掌握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

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相关教材或参考资料。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教案(第二课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2. 理解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3. 学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2.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3.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教学步骤:六、潮流计算(15分钟)1. 介绍潮流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理;2. 讲解潮流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传输(15分钟)1. 讲解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原理;2. 介绍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方法。

八、电力系统的稳定性(15分钟)1. 介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概念;2. 讲解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电力系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理解电力系分析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包括节点方程、支路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电气设备特性,如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节点法、回路法等电力系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电力系统计算、分析及优化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我国电力事业做出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及电力系统分类。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2. 电力网络数学模型:节点方程、支路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网络数学模型3. 电力系统主要设备特性: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设备的参数及其特性。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系统主要设备4. 电力系分析方法:节点法、回路法、功率流计算、短路计算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力系分析方法5.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如PSS/E、DIgSILENT PowerFactory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6.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电力系统计算、分析及优化等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1 设计意义 (2)2 设计要求 (3)3 设计环节 (4)3.1 设计思路 (4)3.2潮流计算过程 (4)3.2.1 各元件参数计算 (4)3.2.2 绘制等效电路 (5)3.2.3 功率分布计算 (6)4 调压计算 (8)5 总结体会 (9)参考资料 (10)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摘要电力系统的出现使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开启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至今人类文明的主流发展方向依然与电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潮流计算是电力网络设计及运行中最基本的计算,对电力网络的各种设计方案及各种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可以得到各种电网各节点的电压,并求得网络的潮流及网络中各元件的电力损耗,进而求得电能损耗。

在数学上是多元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求解的方法有很多种。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 设计意义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计算,也是最重要的计算。

他的任务是对给定运行条件确定系统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及功率损耗等。

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电压母线、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

对于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以比较运行方式或规划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潮流计算的结果是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基础。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

(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以上这些均是电力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潮流计算的意义。

同时潮流计算对于电力系统的检测也有积极的影响。

综合各方面的用途,我们不难发现: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电气运算。

有着重要价值和广泛前景。

图1 潮流计算用图参数:T1、T2 SFL1-16000/110 (121±2×2.5%)/6.3∆P S=100KW ,∆P0=10.5KW,V S%=10.5,I0%=0.9 T3 SFL1-8000/110(110±5%)/6.3∆P S=52Kw ,∆P0=12.76Kw ,V S%=10.5 ,I0%=1.1 T4 2×SFL1-16000/110(110±2×2.5%)/10.5∆P S=62KW ,∆P0=11.6KW ,V S%=10.5 ,I0%=1.1导线LGJ-150 γ0=0.21Ω/Km,x0=0.4Ω/Km,b0=2.8×10−6s/Km,要求:⑴计算参数,画等值电路;⑵进行网络潮流计算;⑶不满足供电要求,进行调压计算。

3.1 设计思路这是一道潮流计算题,按照一般潮流计算的步骤将元件转换为等值参数,这里我们进行真实值的直接计算,并用近似计算计算。

由于负载给出,线路长度已知,我们可以将如图闭环的潮流计算分解成4个开环单电源的潮流问题进行计算,并计算是否有调压的必要。

3.2潮流计算过程3.2.1 各元件参数计算⑴120Km线路R1=r0 l1=0.21×120Ω=25.2ΩX1=x0 l1=0.4×120Ω=48ΩB1=b0 l1=2.8×10−6×120S=3.36×10−4S⑵100Km线路R2=r0 l2=0.21×100Ω=21ΩX2=x0 l2=0.4×100Ω=40ΩB2=b0 l2=2.8×10−6×100S=2.8×10−4S⑶70Km线路R3=r0 l3=0.21×70Ω=14.7ΩX3=x0 l3=0.4×70Ω=28ΩB3=b0 l3=2.8×10−6×70S=1.96×10−4S⑷变压器 T1,T2R T1=R T2=∆P k U N2S N2×103=110×1212160002×103Ω=6.188ΩX T1=X T2=U K(%)U N2100S N×103=10.5×1212100×16000×103Ω=96.082Ω∆S1=∆P0+j I0%100S N=(18.5+j0.9×16000100)KVA=(0.0185+j0.144)MVA⑸变压器 T3R T3=∆P k U N2S N2×103=52×110280002×103Ω=9.831ΩX T3=U K(%)U N2100S N×103=10.5×1102100×8000×103Ω=158.813Ω∆S3=∆P0+j I0%100S N=(9.76+j1.1×8000100)KVA=(0.00976+j0.0088)MVA⑹变压器 T4R T4=∆P k U N2S N2×103=62×1102160002×103Ω=2.93ΩX T4=U K(%)U N2100S N×103=10.5×1102100×16000×103Ω=79.406Ω∆S4=∆P0+j I0%100S N=(11.6+j1.1×16000100)KVA=(0.0116+j0.176)MVA3.2.2绘制等效电路图2 等效电路图3.2.3 功率分布计算1、各元件功率损耗 1) 两台T 4变压器并联损耗:ΔS o ′=2ΔS 0=0.232+j0.352ΔS T4=S 2U N2(12R T4+12X T4)=10.22+6.221102(1.465+j34.705)=(0.0173+j0.468)MVA 2) T 3变压器损耗:ΔS T3=S 2U N 2(R T3+X T3)=5.62+4.421102(9.831+j158.813)=(0.0412+j0.666)MVA 3) 100Km 与70Km 线路交点4 末端功率损耗:S 4=∆S T4+∆S LD4+ΔS o ′=[(0.0173+10.2+0.0232)+j (0.468+6.2+0.352)]MVA=(10.2405+7.02)MVA4) 120Km 与100Km 线路交点3末端功率损耗:G 1G 24=10.2+j6.2LD 3=5.6+j4.4S 3=∆S T3+∆S LD3+ΔS 0=[(0.0412+0.00976+5.6)+j (0.666+0.088+4.4)]MVA=(5.651+j5.154)MVA5) 1.4间100Km 线路损耗:S LD14=717S 4=717(10.2405+j7.02)=(4.217+j2.891)MVA S LD14′=S LD14−j B 22U N 2=(4.217+j1.197)MVAS 1(1)=S LD14′+S LD14′2U N 2(R 2+X 2)−jB 22U N2=(4.217+j1.197)+(0.0333−j1.6305)MVA =(4.2503−j0.433)MVA6) 1.3间120Km 线路损耗:S LD13=1022S 3=1022(5.651+j5.154)=(2.569+j2.343)MVA S LD13′=S LD13−j B 12U N 2=(2.569+j0.3102)MVAS 1(2)=S LD13′+S LD13′2U N 2(R 1+X 1)−j B 12U N2=(2.596+j0.3102)+(0.0139+j0.0266)−j2.0328MVA =(2.61−j1.696)MVA7) 2.4间70Km 线路损耗:S LD24=1017S 4=1017(10.2405+j7.02)=(6.0238+j4.1294)MVA S LD24′=S LD24−j B 42U N 2=(6.0238+j2.9436)MVAS 2(1)=S LD24′+S LD24′2U N 2(R 4+X 4)−jB 42U N2=(6.0238+j2.9436)+(0.0546+j0.104)−j1.1856MVA =(6.0784+j1.862)MVA8) 2.3间100Km 线路损耗:S LD24=1222S 4=1222(5.651+j5.154)=(3.082+j2.811)MVA S LD23′=S LD23−j B 32U N 2=(3.082+j1.1172)MVAS2(2)=S LD23′+S LD23′2U N2(R3+X3)−jB32U N2=(3.082+j1.1172)+(0.0187+j0.0355)−j1.694MVA=(3.101−j0.5413)MVA位置1点总损耗:S1=S1(1)+S1(2)=(4.2503−j0.433)+(2.61−j1.696)=(6.8603−j2.129)MVA 位置2点总损耗:S2=S2(1)+S2(2)=(6.0784+j1.862)+(3.101−j0.5413)=(9.1794+j1.3207)MVA4 调压计算计算1.4线路上的电压值:S1(1)′=S1(1)+j B22U N2=S LD14′+S LD14′2U N2(R2+X2)=(4.2503+j1.261)MVA位置4由G1提供的电压为:U41=U1−∆U1=U1−P1(1)′R2+Q1(1)′X2U1=121−4.2503×21+1.261×40121=121−1.155=119.84KV由于119.84的输入电压大于110额定值,所以调压关系不满足。

(经验证其他3路均不满足关系)所以需要降低121KV端的输出电压和提高110的输入额定值T1(121±2×2.5%)/6.3的变压器取输出121×(1−5%)=114.95KvT4(110±2×2.5%)/10.5的变压器取输入110×(1+5%)=115.5Kv调压后:U41=U1−∆U1=U1−P1(1)′R2+Q1(1)′X2U1=114.95−4.2503×21+1.261×40114.95=114.95−1.155=113.73KV<115.5Kv 所以满足调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