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望江南》与《武陵春》比较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君能有几多愁
——《望江南》、《武陵春》之赏析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识,了解词风及典型。
2、反复咏读,品味字词及意象。
3、探讨研究,感悟内涵及情感怀。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词中意象,感悟诗词内涵和作者情怀。
难点:比较两词的异同,归纳婉约词派的发展轨迹及风格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五首词代表了不同时期词的发展和流派,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教材排序按照词作者的生活年代的先后,没有必然合理的逻辑性,因此教学时我按照词作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将《望江南》和《武陵春》两首婉约派闺情词合讲,而其他三首豪放派爱国词并析。这样更具有系统性,更利于教学中的整体把握及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和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古诗词学习的方法——诵读诗文、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等。这就使“通过比较阅读同一主题的词来体会一种词派的创作风格”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新的发展区域,以便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水平,为学生以后自主探究学习诗词开启一扇窗。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通过名家范读、老师指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词文,感受作品的意境。
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讨,感悟诗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怀。
比较阅读法:通过同一主题、同一词派合并比较阅读,体会婉约派的词风特点。
临摹创作法:通过每次临摹创作,可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修炼学生的情操素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前向学生提出预习内容的要求。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以及作品创作背景,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有感情的朗读本文中的诗词,感受作品的意境,标画出不理解地方。并依据以往的创作经验,以《望江南》词牌名为基调,摹写创作一首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前播放《渔舟晚唱》的小提琴伴奏曲,使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弥漫在课堂的每个角落,让学生浸润在美的情感体验中,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的学诗的欲望。
2、导入课题:由《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找音频)、《菩萨蛮》(找甄嬛传中的插曲片段温庭筠的词视频),(学生边看边听边猜作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的,尽管两位词作家的性别不一,时代不一,但内心最深处的愁苦却是一致的,这种愁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经历了人生的悲痛之后难以痊愈的心灵创伤。今天,我们学习的《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词,就是作者用愁苦凝成的琥珀,它们在中国古诗词精美的殿堂中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问君能有几多愁?《望江南》、《武陵春》之赏析。
二、整体感知:
(一)赏析《望江南》、《武陵春》
入词味:
1、两位学生代表分别朗读两首诗词。
2、老师点拨技巧并示范朗读。
朗读技巧:断与连——句断意连——读出意境
拖与顿——领字拖音——读出视角
抑与扬——抑扬顿挫——读出情怀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大声齐读2首诗词。
入意境:
1、“找愁”通过反复朗读诗词,自己用一个字概括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出自己情感的初步感知——“愁”即可。)
2、“品愁”作者的愁绪如何在词的字里行间体现出来?
(提示:从文中找关键词、句作依据,并加以分析。)
教师思路:引导学生从品析《望江南》中的“梳洗罢”“独倚”“皆”等关键词,“千帆”、“斜晖”“江水”等意象,“肠断白频洲”这一重点句,以及《武陵春》中的“倦”、“泪”、“闻说”、“也拟”、“只恐”等关键词,“风住尘香花已尽”、“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重点意象句,来体会词中的“愁”意境。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品愁”。(只点出如何描写愁,不深究是何种愁)
入情怀:
“议愁”文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愁绪”?他们的愁绪是一样的吗,还是一般“愁”字别样情?(结合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理解)
1、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辅助理解: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少负才名,但屡应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于是入歌楼妓馆,行为放浪。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音律和谐,辞藻华丽,风格精巧。其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被誉为“花间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温锺馗”的绰号。行无检幅,数举进士不第。思神速,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号“温八叉”。
李清照(1084——约1151),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北宋、南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女诗人。她是宋代“婉约派”的正宗词人。其词前期多写妇女生活和自然风光,细致缠绵,清新自然;后期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忧。她的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两
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著有《漱玉词》。
介绍写作背景:前半生是幸福得让人羡慕的。她和夫君赵明诚才子才女结成佳偶,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夫唱妇随、琴瑟和谐。但北宋败亡,金兵入据中原。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随即丈夫明诚病死,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境遇孤苦。写《武陵春》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53岁了,她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2、合作探究,悟出“愁绪”:
同:两首词都生动细腻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愁绪”,宛转起伏,富于变化。
异:《望江南》先描绘了思妇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之情。经历了希望、失望、肝肠寸断的心理变化后,内心无比的愁苦。仅仅是一种相思之愁。
《武陵春》从“日暮倦梳头”中的愁绪满怀写起。从“物是人非事事休”中看出其愁绪包涵种种,国已不成国,家已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花而逝,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所以,武陵春中的愁绪包含了主人公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后的离别之痛、家国之恨,故国之思。
(二)比较阅读,理出婉约词风的发展轨迹及风格特征。
入独感:
总结归纳,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同:1.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2.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含蓄。
3.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人景情水乳交融,有独特的意境美。
夕阳有情,流水有意,是心灵的抚慰;
风停花谢尘留香,是伤春,更是伤己。
异:1.情感上,《武陵春》更深广。除离愁别绪之外,还包括家国之恨、故国之思。
2.风格上,《武陵春》相对更婉约、更含蓄,“载不动许多愁”。
3.写作上,《武陵春》还用了化实为虚的写作手法。
理出婉约词派的发展轨迹和风格特征:
花间派: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因五代西蜀的赵崇祚收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而得名。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多写闺情、离别、相思之情,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即诗言志,词言情。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花间派和婉约派内容大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恨,离愁别绪等儿女风情。婉约派的词在内容上扩大了范围,出现了吟咏自然风光,表现个人感悟经历的作品。其特点主要是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用一个比方来说,花间词是处于人成长过程中的幼儿时期,而婉约词则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壮年时期,所以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婉约派是花间派的发展。
老师总结语:作为初三学生,我们不仅要知道赏析一首诗词,还要去试着理出它的
派别脉络。这样更有一种体系框架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鉴赏力。我们还可通过研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来体会其创作风格和人格魅力,这样也会取得同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