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望江南》与《武陵春》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九上人教版古诗词赏析(含答案) (1)

初中语文九上人教版古诗词赏析(含答案) (1)

九年级上册诗词鉴赏一、《望江南梳洗罢》1、《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晚唐人,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有“花间鼻祖”之称。

“望江南”是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或“梦江南”。

2、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3、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4、“梳洗罢”三个字写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又满怀希望。

“独倚”二字既点出了思妇形单影只的情景,又写出了她倚楼而望,久久等待的神态,与后句中的“千帆”暗成对比。

5、“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即景抒情,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实际上暗示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

6、“梳洗罢”到“斜晖脉脉”写出了女子等待远行爱人的时间之长;“肠断白蘋洲”一句直抒心境,写出了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的痛苦和哀伤,点明全词主旨。

7、这首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州;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9、请赏析名句: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即景抒情,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实际上暗示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

“肠断百蘋洲”直抒心境,写出了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的痛苦和哀伤,点明全词主旨。

10、就语言风格而言,这首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二、《渔家傲秋思》1、作者通过对塞下秋景的描绘,抒发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浓烈的思乡之情。

“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2、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凉氛围,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以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

怎一个“愁”字了得——《望江南》和《武陵春》对比赏析阅读

怎一个“愁”字了得——《望江南》和《武陵春》对比赏析阅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 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人物心情
5、写作手法
武陵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怎一个
“愁”字
了得
——《望江南》 《 武陵春》 对比赏析阅读
请从五个方面进行对比阅读
1、作者 2、写作背景 3、作品内容 4、人物心情 5、写作手法
1、作者
2、写作背景
3、作品内容
李清照的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
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
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就叫作词牌。
比如 “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就是这首
词的题目。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 就称为上下阕。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虞美人》、《水调歌头》、《菩萨蛮》、 《鹧鸪天》、《江城子》、《清平乐》、
诗歌朗读应注意些什么?
•停顿 •节奏 •重音 •感情
让我们一起努力: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 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 者的感情。
读准下列字音:
晖(huī ) 嶂( zhàng ) 勒( lè ) 羌(qiāng)
qí ng ) 舴(zé měng 擎( ) 麾(huī )

怎一个愁字了得——《望江南》、《武陵春》的“愁”赏析

怎一个愁字了得——《望江南》、《武陵春》的“愁”赏析

怎一个愁字了得——《望江南》、《武陵春》的“愁”赏析发表时间:2016-05-20T10:38:30.0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1期作者:祁雪明[导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中有两首婉约派词,即温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两首词均以愁为主线,然而细究之下我们不难发现愁也有深浅之分、大小之别、轻重之度。

本文就从深浅、大小、轻重三个方面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

祁雪明青海省西宁市五一学校810006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中有两首婉约派词,即温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两首词均以愁为主线,然而细究之下我们不难发现愁也有深浅之分、大小之别、轻重之度。

本文就从深浅、大小、轻重三个方面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

一、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与“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看愁之深浅。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望江南》中的思妇盼夫归,虽过尽千帆皆不是,却还每日梳洗打扮,为什么?因为思妇虽愁可心中还有希望,天天打扮为的是有一天能让久别的丈夫看到她最美丽的容颜。

可见远行的丈夫或许还能乘舟而来与她相聚,到时愁就会荡然无存,等待的结果或许是无尽的喜悦。

而《武陵春》中李清照则不同,她日晚倦梳头,为什么倦梳头?因为她自己知道再美的容颜也已无人欣赏,她打扮给谁看呢?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她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53岁,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等待她的只有无尽的愁,“此恨绵绵无绝期”,真是哀莫大于心死。

相比较之下,前者那是生离之愁,后者却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分。

二、从“过尽千帆皆不是”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看愁之大小。

《望江南》中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妇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她带着希望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希望自己的丈夫就在其中一艘上,可是她一次次满怀希望又一次次以失望告终,从希望到失望可以想象她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与《武陵春》的比较阅读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与《武陵春》的比较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
词五首 《望江南》与《武陵春》比较阅读
南昌市南钢学校
徐杨
此 愁 , 才 下 眉 头 , 却 上 心 头
李 清 照
武 陵 春
温 庭 筠
望 江 南
望江南
温庭筠
武陵春
李清照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不见郎君,她肠断白蘋,满是情意的斜晖不肯离去。
《武陵春》中的她
一个是“日晚倦梳头”
她首如飞蓬,脸色苍白如雪,铜镜早已蒙尘,眼中了无生机。
一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她呆立窗前,布衣遮身,花已谢,树已枯,恍然间泪已满面。
一个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阴阳相隔,只能与你在梦中相见,那份离愁重的连船都无法承载。
《望江南》中的她
为谁愁?
《武陵春》中的她
谁更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 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 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 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 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 败无能,自毁长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故,金人挥兵南侵, 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 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 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 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武陵春》对比阅读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武陵春》对比阅读

《望江南》《武陵春》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两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豪放派、婉约派词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词,二、学习《望江南》(一)作者简介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

字飞卿。

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

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

屡试进士不第.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温锺馗”的绰号,然而在庭筠不招人喜欢的外表后面,偏偏生就一副多才多艺的锦绣心胸!他禀性“敏悟”,常能“走笔成万言”。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

深受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

〔梦江南〕两首写商妇的相思等。

(二)朗读训练1、学生自读,正字顺音。

2、指名读(评价)——录音范读(画出停顿)——自由读——展示读(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三)内容探究1、细读该词,简要复述。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2、细处探究:(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表明她精心打扮,是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一个“独”字写出了多么孤独落寞之情。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

《武陵春》《望江南》赏析

《武陵春》《望江南》赏析

赏意境 悟诗情
(画面展现)一个 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 晨梳洗完毕,独自一 人登上望江楼,倚靠 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 面。千帆过尽盼望的 人都没有出现,太阳 独倚 希望 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 望 江 过尽 失望 面上,江水慢慢地流 南 肠断 痛苦 着,思念的柔肠萦绕 在那片白蘋洲上。
切 盼 夫 归
诗词赏析之法 赏意境 悟诗情

“ 愁 ”
2、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 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触景生情, 以景衬情(间接抒情,用语含蓄)。
“日晚倦梳头” 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写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直接抒 情,一改含蓄为直露,这是情怀使然,汹涌澎 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 由渲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作探究 赏意境 悟诗 情
•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2、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
• 学习要求: • 1、小组长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组织 学习,头脑风暴。 • 2、大胆展示,勇于置疑。
展示提升 赏意境 悟诗情
•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词是围绕哪 个字展开的?(文眼)
•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 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诗词赏析之法 赏意境 悟诗情
• 一、描摹诗歌图景 • 二、概括意象特点 • 三、剖析诗人情感
赏析 望江南.温庭筠
走进文本
望江南
温庭筠yún 唐诗人,词人,他的词“多写闺 情”, 被尊为“花间鼻祖”。
梳洗罢,独倚yǐ/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 是,斜晖huī脉脉mò/水悠悠。肠断/白蘋pín洲。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问君能有几多愁?》——赏读《望江南》《武陵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问君能有几多愁?》——赏读《望江南》《武陵春》
时间
《望江南》
事件
景物
感情
《武陵春》
自由朗读古词,整体感知内容。
时间
《望江南》
早晨到傍晚
事件
女子登楼盼人归
景物
楼头、帆船、 斜晖、江水、 白频洲
感情
希望—失望— 绝望
《武陵春》
日晚
风、尘、花、 泪、双溪、舴 女子深陷愁网, 艋舟(后两都 想要挣脱而不得。 均为想象中的 景物)
愁苦
细读诗词,品悟愁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
九年级上 中山纪念中学 毛锦花
齐读两词,读准字音和节奏
望江南
温庭筠
武陵春
李清照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自由朗读古词,整体感知内容。
细读诗歌,品悟愁情。
合作探究三:再自由动情朗诵一遍,品味一下两首词在 具体描绘愁时的艺术方法各有什么妙处。
《望江南》一、一波三折的愁情。 二、细节传愁。 三、融愁于景,情景交融。 四、夸张诉愁 《武陵春》前三点同《望江南》 四、直接抒愁 五、比喻摹愁
自由组合,深情背诵,感受愁情。
脉脉此愁凭谁诉? 千古知音在今朝!
课后作业
默写《望江南》和《武陵春》 阅读《给那个望江南的女子》《无言的思念》。
读图诵诗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视频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词五首 李清照 《武陵春》 演唱 九年级语文上册-国语流畅.qsv

《望江南》和《武陵春》

《望江南》和《武陵春》

请简要说明主 人公的心理变化 过程。
请简要说明《武陵春》中主人 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 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 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 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 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 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朗读: 读准字音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这首词的画面。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 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 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 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 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 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 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 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品一品, 这首词中你喜欢的句子。Leabharlann 武 陵 春李 清 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山 东济南人。“婉约派”代表作家。 她写 的词独具一格,称“易安体”。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 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后金兵入据 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 , 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 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 的怀念。
《望江南》小结:
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 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清晨 写到 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 楼头.千帆 写到 斜晖、江水 ,又写到 白蘋洲 ;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 希望 到 失望 以至最后 “肠断” 的。多用白描、直 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表现一 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 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朗读:读准字音
请用自己的话 描述这首词的画面?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武陵春》之比较阅读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武陵春》之比较阅读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整体感知 诗词大意:
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 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 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 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 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 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 不动自己的哀愁。
2、主人公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小 结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 一句闲不得”这不是一般人物在清晨起 来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 思妇 ), ( 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 )特定条件 下,一种特定情绪( 喜悦和激动 )的反应。
武陵春
知人论世
李清照 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北宋、南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婉约 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 • 本词于1153年寓居浙江金华时所作,那时李 清照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 陷、丈夫病死、文物丧失等不幸遭遇,处境 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教学目标
• 1.熟读背诵。 • 2.了解温庭筠及花间词派的有关常 识。 • 3.了解李清照及婉约派常识。 • 4.把握词的内容及感情。
作者简介:
温庭筠(yún) 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 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温庭 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词风艳 丽华美,多写闺情(妇女生活 )。他是 “花间词派”的开创者,被称为“花间鼻 祖”。 花间词派是指五代西蜀时写闺情,写别 离相思,风格绮丽的一种词派。
小 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 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 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 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 之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 词五首《武陵春》《望江南》效果分析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 词五首《武陵春》《望江南》效果分析 新人教版

《武陵春》《望江南》
以往我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总习惯于在网上或教学参考书上寻找标准理解内容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理解进行背诵,算是完成教学目标。

这样的学习进展非常顺利,然而学过以后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情感体验等语文综合素质,没有丝毫进展。

尤其是在考试古诗文背诵默写时,学生错别字现象严重,于是我认识到仅凭死记硬背不是学习古诗词的办法,因此,本节课我就开始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去概括、去体会、去感悟品味,去探究,也许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是完全正确的,但我认为只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持之以恒地坚持去训练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和想象能力等会得以质的飞跃。

在本课堂教学中,我围绕学习重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

这节课,学生读得比较投入,赏析也较为积极,尤其是学生在动手描写自己所喜欢的情境或对文中人物描写较好的句子是,有些学生抓住细节描写非常细致到位,语言也非常优美,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认为上得较成功。

但本堂课不足的是,我认为在读的环节还是较少,这是在今后的古诗词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君能有几多愁——《望江南》、《武陵春》之赏析教学目标:1、积累常识,了解词风及典型。

2、反复咏读,品味字词及意象。

3、探讨研究,感悟内涵及情感怀。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词中意象,感悟诗词内涵和作者情怀。

难点:比较两词的异同,归纳婉约词派的发展轨迹及风格特征。

教材分析:本课所选的五首词代表了不同时期词的发展和流派,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

教材排序按照词作者的生活年代的先后,没有必然合理的逻辑性,因此教学时我按照词作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将《望江南》和《武陵春》两首婉约派闺情词合讲,而其他三首豪放派爱国词并析。

这样更具有系统性,更利于教学中的整体把握及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和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古诗词学习的方法——诵读诗文、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等。

这就使“通过比较阅读同一主题的词来体会一种词派的创作风格”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新的发展区域,以便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水平,为学生以后自主探究学习诗词开启一扇窗。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通过名家范读、老师指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词文,感受作品的意境。

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讨,感悟诗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怀。

比较阅读法:通过同一主题、同一词派合并比较阅读,体会婉约派的词风特点。

临摹创作法:通过每次临摹创作,可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修炼学生的情操素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向学生提出预习内容的要求。

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以及作品创作背景,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

有感情的朗读本文中的诗词,感受作品的意境,标画出不理解地方。

并依据以往的创作经验,以《望江南》词牌名为基调,摹写创作一首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课前播放《渔舟晚唱》的小提琴伴奏曲,使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弥漫在课堂的每个角落,让学生浸润在美的情感体验中,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的学诗的欲望。

2、导入课题:由《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找音频)、《菩萨蛮》(找甄嬛传中的插曲片段温庭筠的词视频),(学生边看边听边猜作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的,尽管两位词作家的性别不一,时代不一,但内心最深处的愁苦却是一致的,这种愁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经历了人生的悲痛之后难以痊愈的心灵创伤。

今天,我们学习的《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词,就是作者用愁苦凝成的琥珀,它们在中国古诗词精美的殿堂中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问君能有几多愁?《望江南》、《武陵春》之赏析。

二、整体感知:(一)赏析《望江南》、《武陵春》入词味:1、两位学生代表分别朗读两首诗词。

2、老师点拨技巧并示范朗读。

朗读技巧:断与连——句断意连——读出意境拖与顿——领字拖音——读出视角抑与扬——抑扬顿挫——读出情怀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州。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大声齐读2首诗词。

入意境:1、“找愁”通过反复朗读诗词,自己用一个字概括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出自己情感的初步感知——“愁”即可。

)2、“品愁”作者的愁绪如何在词的字里行间体现出来?(提示:从文中找关键词、句作依据,并加以分析。

)教师思路:引导学生从品析《望江南》中的“梳洗罢”“独倚”“皆”等关键词,“千帆”、“斜晖”“江水”等意象,“肠断白频洲”这一重点句,以及《武陵春》中的“倦”、“泪”、“闻说”、“也拟”、“只恐”等关键词,“风住尘香花已尽”、“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重点意象句,来体会词中的“愁”意境。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品愁”。

(只点出如何描写愁,不深究是何种愁)入情怀:“议愁”文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愁绪”?他们的愁绪是一样的吗,还是一般“愁”字别样情?(结合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理解)1、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辅助理解: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诗人、词人。

文思敏捷,精通音律,少负才名,但屡应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

于是入歌楼妓馆,行为放浪。

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音律和谐,辞藻华丽,风格精巧。

其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称“温韦”。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被誉为“花间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温锺馗”的绰号。

行无检幅,数举进士不第。

思神速,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号“温八叉”。

李清照(1084——约1151),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北宋、南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女诗人。

她是宋代“婉约派”的正宗词人。

其词前期多写妇女生活和自然风光,细致缠绵,清新自然;后期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忧。

她的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

著有《漱玉词》。

介绍写作背景:前半生是幸福得让人羡慕的。

她和夫君赵明诚才子才女结成佳偶,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夫唱妇随、琴瑟和谐。

但北宋败亡,金兵入据中原。

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随即丈夫明诚病死,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境遇孤苦。

写《武陵春》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53岁了,她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2、合作探究,悟出“愁绪”:同:两首词都生动细腻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愁绪”,宛转起伏,富于变化。

异:《望江南》先描绘了思妇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之情。

经历了希望、失望、肝肠寸断的心理变化后,内心无比的愁苦。

仅仅是一种相思之愁。

《武陵春》从“日暮倦梳头”中的愁绪满怀写起。

从“物是人非事事休”中看出其愁绪包涵种种,国已不成国,家已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花而逝,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所以,武陵春中的愁绪包含了主人公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后的离别之痛、家国之恨,故国之思。

(二)比较阅读,理出婉约词风的发展轨迹及风格特征。

入独感:总结归纳,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同:1.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2.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含蓄。

3.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人景情水乳交融,有独特的意境美。

夕阳有情,流水有意,是心灵的抚慰;风停花谢尘留香,是伤春,更是伤己。

异:1.情感上,《武陵春》更深广。

除离愁别绪之外,还包括家国之恨、故国之思。

2.风格上,《武陵春》相对更婉约、更含蓄,“载不动许多愁”。

3.写作上,《武陵春》还用了化实为虚的写作手法。

理出婉约词派的发展轨迹和风格特征:花间派: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因五代西蜀的赵崇祚收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而得名。

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多写闺情、离别、相思之情,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

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即诗言志,词言情。

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花间派和婉约派内容大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恨,离愁别绪等儿女风情。

婉约派的词在内容上扩大了范围,出现了吟咏自然风光,表现个人感悟经历的作品。

其特点主要是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用一个比方来说,花间词是处于人成长过程中的幼儿时期,而婉约词则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壮年时期,所以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婉约派是花间派的发展。

老师总结语:作为初三学生,我们不仅要知道赏析一首诗词,还要去试着理出它的派别脉络。

这样更有一种体系框架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鉴赏力。

我们还可通过研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来体会其创作风格和人格魅力,这样也会取得同上效果。

三、拓展延伸:填词训练1、上课前,学生根据《望江南》填写一首词。

2、上课时,每小组推优展示一首。

(如时间紧迫,则采用“砸金蛋”的方式随机选取3组进行展示。

)3、学生在展示的同时,老师边把学生作品拍照上传至电脑屏幕供学生品读。

四、作业1、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优化自己的填词创作。

定稿后上传到我的qq邮箱,以便老师帮你们推荐发表。

2、利用早自习集体默写两首词,并独自预习本课的其它3首词。

五、结束语:同学们,有人说婉约的宋词如一杯醇香的酒,扑面的书香历经千年仍令人陶醉依旧,今天我们邂逅这两首词,感受了宋词背后的美丽与哀愁。

生活中,我们也难免孤单难免忧伤。

忧伤的诗词就像忧伤的歌曲一样能抚慰人的心灵。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多去吟唱诗词,也去尝试摹写诗词,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一份诗情画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