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技巧-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0a81a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d.png)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Method of differences)是一种常用于化学计算中的方法,它基于简单的减法运算来解决问题。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计算,包括浓度计算、物质量计算、平衡常数计算等等。
差量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前后两个状态之间的差异来求解问题。
在使用差量法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状态,然后计算出其他状态与基准状态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通常以数值的形式表示。
举个例子来说明差量法的具体应用。
假设有一瓶体积为500mL的酒精溶液,其中酒精的浓度为30%(体积百分比)。
现在我们想要将浓度调整为20%。
要使用差量法来计算所需的酒精和溶液的体积,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基准状态:即初始状态,即30%浓度的酒精溶液。
2.计算所需差异:所需酒精的体积差异为30%-20%=10%,而所需溶液的体积差异为20%-30%=-10%。
3.使用差异计算:根据差异计算,所需酒精的体积为10%*500mL=50mL,而所需溶液的体积为-10%*500mL=-50mL。
4.计算最终结果:将所需差异与基准状态中的对应量进行分别相加,即500mL+50mL=550mL的酒精溶液,以及500mL-50mL=450mL的溶液。
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得到将初始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调整为20%浓度所需的酒精体积为50mL,以及溶液体积为450mL。
差量法同样适用于物质量计算。
比如,假设我们需要制备100mL浓度为2M的盐酸溶液。
然而,我们只有0.1M和5M的盐酸溶液供应。
我们可以使用差量法来计算所需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1.确定基准状态:我们可以选择0.1M的盐酸溶液作为基准状态。
2.计算所需差异:所需盐酸的浓度差异为2M-0.1M=1.9M,而所需溶液的体积差异为100mL-0mL=100mL。
3.使用差异计算:根据差异计算,所需0.1M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9M*100mL/0.1M=1900mL,而所需5M盐酸溶液的体积为0mL-1900mL=-1900mL。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差值法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差值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0d5ca6caaedd3382c4d355.png)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差值法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专题28 差值法差值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
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如果能找出造成差量的原因,并掌握其运算范围,既使题目形式多变,也能迅速作出答案。
差量法所用的数学知识是等比定理,主要运用它的两种衍生形式。
等比定理,可表过为:a:b=c:d=(a-c):(b-d) a:b=c:d=e:f=(a+c-e):(b+d-f)……………一、解题方法指导例题1 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
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A、 1.92gB、 2.4gC、 6.4gD、 0.8g思考:此题若将0.24g的增量认为是Fe和CuSO4反应产生的差量,折算成CuO的质量为2.4g,故选出发答案B,你认为正确否若不正确,0.24g与哪两个量有关如何找到关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还有其它解法吗例题2 在94.6g稀硫酸中放入一小块铁块,待铁块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问反应前放入的铁块质量为多少克产生氢气多少克思考:稀硫酸和铁块发生化学反应吗方程式如何写怎样理解题目中的“完全反应”溶液增加质量:100g-94.6g=5.4g是否就是放入的铁块的质量若不是,哪么5.4g质量差是怎么产生的又怎么求放入的铁块的质量例题3 已知NaHCO3煅烧按下式分解:2NaHCO3= Na2CO3+H2O↑+CO2↑,Na2CO3煅烧不分解。
现有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95g,经充分煅烧后质量减少了31g,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些技巧及高考计算题型突破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些技巧及高考计算题型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ce0dd8b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6.png)
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
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化学计算之差量法
![化学计算之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6403d03186bceb19e8bbad.png)
例3. 在天平两端托盘上各放一只容积相同的烧杯,内盛有 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天平两端平衡后,分别加入铁和 铝并使它们完全溶解在酸中,最终天平仍保持平衡,求加 入铁和铝的质量比。
(3)气体质量(体积)差值法 例1. CO和CO2混合气体18g,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 反应后,气体质量增加了4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分数是多少? 例2.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 CO 、O2 、CO2混合气体9mL,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 状态时,体积减少了1mL 。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又减 少5mL,则原混合气体中CO 、O2 、CO2的体积比可能是 ( B D) A. 1:3:5 B. 5:1:3 C. 3:1:5 D. 2:4:3
根据数学原理,若
a b
=
c d
a-c = b-d
从而可运用化学方程式作关系式,差量作关系量进行计算。 (1)固体质量差值法 例1.将H2通入盛有10g氧化铜的试管中,加热使其反应。过 一会儿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余固体质量9.2g。残余固 体中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例2. 12.4gFe2O3与CuO的混合物与CO充少?
化学计算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中常设置新颖、灵活的计 算题,借以考查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 了提高解题速率,提高逻辑、抽象思维能力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学计算的 基本技巧非常必要。 化学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常有差量法、估 算法、守恒法、关系法、巧设数据法、极植 法、十字交叉法、图解分析法、讨论法等
例3. 在标准状况下有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A L,经电火花 完全反应后再恢复状态,其体积变为BL(此时水的体积及 其蒸气不计),求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各多少升?
1.差量法计算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57801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0.png)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 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 浓度 差、溶解度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 1】把 22.4g 铁片投入到 500gCuSO 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 洗涤、 干燥后称其 质量为 22.8g ,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解析“充分反应”是指 CuSO 4 中 Cu 2+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 FeSO 4 溶液, 不能轻 率地认为 22.8g 就是 Cu ! (若 Fe 完全反应,析出铜为 25.6g), 也不能认为 22.8-22.4=0.4g 就是铜。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 56gFe ,就析出 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 ,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 8g ,就意味着溶解 56gFe 、生成 64gCu ,即“差 量” 8 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 (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 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 Cu x g , FeSO 4 y gFe+CuSO 4 =FeSO 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y x 22.8-22.4=0.4故析出铜 3.2 克铁片质量增加 0.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 0.4g ,为 500-0.4=499.6g 。
【巩固练习】将 N 2和 H 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d2556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2.png)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差量法例题.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fe+cuso4=feso4+cu棒的质量增加566464-56=8m(fe)100.8g- 100g=0.8g56∶8=m(fe)∶0.8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
,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
质量差均取正值。
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差量法适用范围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
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
则原混合。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72785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1.png)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用于求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量、生成物的摩尔量以及余量等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量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步骤以及实际应用。
一、差量法的基本原理差量法基于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计算摩尔量的差值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量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配比关系,简单地根据给定的摩尔量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二、差量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化学方程式:首先需要明确所研究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其化学式。
2.结合实际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已知的摩尔量和需求求解的未知的摩尔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应用差量法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4.检查计算结果:最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三、差量法的实际应用1.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量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机制和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2.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从而确定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用量和生成物的产量。
3.确定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在化学反应中,经常会出现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的情况,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确定哪一种反应物是限定剂,哪一种是过剩剂,从而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
4.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化学计量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化学计量方面的问题,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解决生产中的用量计算、废料处理等与化学反应相关的问题。
总之,差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应用化学反应。
在化学实验和工程实践中,差量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考化学解题方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
![中考化学解题方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88614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c.png)
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差量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
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1、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
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A、1.92gB、2.4gC、6.4gD、8g二、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1、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2.8 g 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2、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 B.Al C. Ba(OH)2 D.Na2CO3三、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2、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
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四、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1、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2、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3、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4、给45克Cu和CuO的混合物通入一会H2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5、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高考化学技巧(六):差量法
![高考化学技巧(六):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e3be05de80d4d8d15a4fbf.png)
五、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液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解题完全一样。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
此法的关键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
一.固体差量1.将19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5.9 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4.2%。
二.液体差量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 g与50 g稀硫酸完全反应,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 g,则该铁的纯度是_____%。
56%。
三.气体差量3.将12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 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
87.5%。
四.增减差量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是_____。
77/81。
五.体积差量5.在一个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和2 L 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 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的n值是A.4 B.5 C.6 D.76.同温同压下,40 mL CO、CO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剩余气体36 mL,则原混合气体中O2不少于A.4 mL B.8 mL C.10 mL D.12 mL六.压强差量7.标准状况下,一容积不变的的密闭容器里充满3 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至原状态,压强变为原来的1/2,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体积分别是__________。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f8d605650e52ea551898d6.png)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主要,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适用条件】(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用法】A ~B ~Δxa b a-bc d可得a/c=(a-b)/d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中有一条: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各物质间的比例关系。
这是差量法的理论依据。
【证明】设微观与宏观间的数值比为k.(假设单位已经统一)A ~B ~Δxa b a-ba*k b*k (a-b)*k可得a*k=a*[(a-b)]*k/(a-b)推出a/(a*k)=(a-b)/[(a-b)*k]用c替换a*k,d替换(a-b)*k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因此差量法得证【原理】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步骤】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分类】(一)质量差法例题: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
化学计算方法 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 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fe5d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5.png)
THANKS
感谢观看
差量法与平均值法的比较
差量法
通过计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差值来求解。
平均值法
利用两组数据的平均值与倍数关系进行计算。
比较
差量法适用于化学反应,而平均值法适用于任何两组数据,但需 要满足一定的倍数关系。
差量法与极值法的比较
差量法
通过计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差值来求解。
极值法
将问题中的可变因素推向极端,从而确定问题的最大 值或最小值。
提高计算效率
差量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减少计算量,提高解题效率。 特别是在处理复杂化学问题时,差量法能够快速找到突破 口。
差量法的缺点
对反应条件要求高
差量法要求化学反应完全,且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明显。对于一些反 应不完全或者质量变化不明显的反应,差量法可能无法得到准确结 果。
对数据精度敏感
差量法的计算结果受数据精度影响较大。如果实验数据精度不够, 可能会导致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详细描述
在化学实验中,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是重要的实验之一。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利用差量法可以计 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具体而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前后,由于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导致气体体积发 生变化,通过测量这个体积差,结合已知的气体摩尔质量,就可以求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利用差量法测定高锰酸钾的分解率
结合其他计算方法
加强练习与总结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化学反应,可以结合 其他计算方法如守恒法、极值法等来提高 计算效率。
通过多练习、多总结,加强对差量法的理 解和运用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05
差量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实例
利用差量法测定气体摩尔体积
总结词
化学计算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学生版
![化学计算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48cf916294dd88d1d26b10.png)
专题二化学计算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一、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1、质量差法【例题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4.8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体积差法【例题2】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70C)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3、物质的量差法【例题3】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气)= PCl3(气)+ Cl2现将5.84克PCl5装入2.05升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0C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1.01×105Pa ,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物质的量为0.05摩,求平衡时PCl5的分解百分率。
二、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化学解题方法-差量法
![化学解题方法-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882fda76a20029bd642d14.png)
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 1.00 mol? L-1的 H2SO4(aq)100.0 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的镁粉和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1)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
化学解题方法(1)
差量法:——合比定律
在化学计算上,差量法无疑是非常常用的一个解题技巧,大多数学生在应用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实践中经常出错。如果懂得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那将对其有很大帮助,就能够举一反三。合比定律即:
合比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定律,但应用在这里确是恰如其分的解释了差量法。
a g
2 Al + 3 H2SO4====Al2(SO4)3+3H2↑ Δm
54 g 3 mol 6 g 48 g
b g
由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得: ,即:32 b = 33 a ①
< 0.100 ①
由 H2SO4过量知:
A. (x-y) g B. (x - y) g C.9 z g D. z g
3.(★★★★)总压强为 3.0×107 Pa 时,N2、H2 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 1∶3)通入合成塔中,反应达平衡时,压强降为 2.5×107 Pa,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 NH3 的体积分数为( )
A.35% B.30% C. D.
4.(★★★★★)已知 NH3 和 Cl2 相遇,发生下列反应:
①8NH3+3Cl2 ==== N2+6NH4Cl (NH3过量)
②2NH3+3Cl2==== N2+6HCl (Cl2过量)
今向过量的 NH3 中通入少量的 Cl2。若开始时 Cl2、NH3 混和气体中 Cl2 的体积分数为 x,混合气体反应前后的体积分别是 a L 和 y L。则:
化学计算基本解法专题--差量法
![化学计算基本解法专题--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1633442e3f5727a5e9622d.png)
化学计算基本解法专题: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量”。
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
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例1】Zn与Zn(NO3)2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
冷却后称其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
求原混合物中两种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
2Zn(NO3)22ZnO+4NO2↑+O2↑解法指导:设锌有x摩,硝酸锌有y摩。
2Zn + O22ZnO 增量+△m2mol 32g 32gxmol xg2Zn(NO3)2 2ZnO + 4NO2↑ + O2↑减量-△m2mol 4×46g 323g 216gymol yg依题意:x=y =解得:Zn%= = 69.9%【例2】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均分别注入60毫升2摩/升的盐酸,然后将下列量的金属置于烧杯中,完全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的是()A、左盘置0.05摩钠,右盘置0.05摩镁B、左盘置0.2摩钠,右盘置0.2摩镁C、左盘置0.5克钾,右盘置0.5克钙D、左盘置0.05摩钾,右盘置0.05摩钙解法提示:Na + H+ = Na+ + H2↑增量23g 1g 22gMg + 2H+ = Mg2+ + H2↑增量24g 2g 22g※可见在酸过量的前提下,当差量相等时,钠和镁的物质的量相同。
具有这种特点的例子还有钾和钙,碳酸氢钠和碳酸镁,碳酸氢钾和碳酸钙等,故AD正确。
而对于B,金属过量,过量的钠与水有反应,导致天平不平衡。
【例3】取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与0.5升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克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克,并收集到224毫升氢气(标准状况下),由此推算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A、2.4克B、6.4克C、8克D、1.92克解法提示:铁棒增重0.24克是建立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棒增重和铁与稀硫溶液反应铁棒减重的基础之上的,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棒增重-铁与稀硫酸溶液反应铁棒减得=0.24克Fe + H2SO4 = FeSO4 + H2↑差量22400ml 56g224ml则Fe棒减重=0.56克Fe + CuSO4 = FeSO4 + Cu 差量 CuO64g (64-56)g 80g(0.24+0.56)g求得CuO的质量=8g 故选C【例4】量筒里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100ml,将量筒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量筒里的气体体积减少50ml,求原混合气体中有NO、NO2各有多少毫升?若将100ml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充分反应发现溶液质量增加108ml,求混合气体可NO、NO2又各为多少毫升?(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测得)。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64d5c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5.png)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Differential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它通过测量两个化学反应之间的化学量变化来确定需要计算的化学反应物质的量。
差量法主要用于计算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浓度或其它相关物理量。
差量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首先,准备两个反应体系,分别是参比体系和需要计算体系。
参比体系是已知组成和浓度的溶液体系,而需要计算体系是未知组成和浓度的溶液体系。
2.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两个体系进行相同的化学反应,并测量在反应中所观察到的物理量的变化。
3.通过比较两个体系中物理量的变化,计算出需要计算体系中所需的未知物质的量。
差量法的核心思想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两个体系之间的差异。
通过测量观察到的物理量的变化,可以确定需要计算体系中未知物质的量。
因此,差量法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一些物质的浓度或者其他物理量的情况下。
差量法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来实现,包括滴定法、电化学法、光谱法等。
差量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而且精确度相对较高。
它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只需要基本的实验室设备和常用的化学试剂就可以进行。
此外,差量法的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验证结果,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然而,差量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差量法需要进行多次的测量和计算,耗时较长。
其次,差量法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确保两个反应体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否则计算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此外,差量法对实验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综上所述,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适用于计算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浓度或其它相关物理量。
差量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比较两个体系之间的差异来计算需要计算体系中未知物质的量。
差量法具有简单易行、精确度高等优点,但也存在耗时较长、对实验条件和实验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等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差量法的实验设计和具体计算方法,以满足实验需求和提高结果准确性。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81f0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c.png)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是一种通过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实验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方法。
它通过差量原理,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所需的化学参数。
本文将对差量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差量法的基本原理是建立一个适当的参照物,通过比较参照物和待测物在其中一特定性质上的差异,推断待测物的性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试验。
差量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1.重量差量法:通过待测物和参照物的重量差异,推断待测物的物质含量或纯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固体物质的纯度、分析样品的含量等。
2.体积差量法:通过待测物和参照物的体积差异,推断待测物的物质容量或浓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液体物质的浓度、分析溶液的成分等。
3.电势差量法:通过待测物和参照物的电势差异,推断待测物的电化学性质。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电极电势等。
4.温度差量法:通过待测物和参照物的温度差异,推断待测物的热学性质。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物质的热容、热膨胀系数等。
差量法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可以通过比较反应前后的反应物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计算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速率。
从而研究反应的动力学性质。
2.酸碱滴定分析:通过滴定溶液和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比较待测物和标准溶液的用量差异,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3.纯度测定:可以通过比较待测物和参照物的重量或体积差异,计算出待测物的纯度。
常用于判断样品的质量和检测不同成分的含量。
4.热力学性质的测定:比如通过测定燃烧前后物质的温度变化,计算出物质的热容或燃烧热,并从中推断燃烧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综上所述,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计算方法,它通过比较参照物和待测物在其中一特定的性质上的差异,计算出化学参数。
它简便易行且结果可靠,被广泛用于测定各种化学数量和性质的分析研究中。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f0c7e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d.png)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化学计算的技巧之一是差量法,它是一种通过比较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来求解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方法。
这种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对于理解和解决化学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差量法的原理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来求解的方法。
这个质量差是由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和消失所导致的。
通过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我们可以找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二、差量法的应用差量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计算,包括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
下面我们以中和反应为例,说明差量法的应用。
例如,在中和反应中,当强酸和强碱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为零。
如果酸过量,则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如果碱过量,则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通过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我们可以确定哪种物质过量,从而求解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三、差量法的优点差量法具有操作简单、直观易懂等优点。
它能够快速求解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适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计算。
差量法还能够用于解决一些难以用常规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混合物的组成、溶液的浓度等。
四、差量法的局限性虽然差量法具有很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差量法的计算过程可能会变得比较繁琐。
差量法也需要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深入的理解,否则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果。
五、总结差量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计算方法。
它通过比较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来求解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具有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差量法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化学问题,如混合物的组成、溶液的浓度等。
虽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通过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灵活运用,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作用。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化学计算是化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种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计量关系等复杂概念的运用。
为了准确快速地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我们常常需要运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其中,差量法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化学计算方法之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之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81cdf4b7360b4c2f3f645a.png)
化学计算方法之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之差量法
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
设反应:A+B=C 质量差
a c a-c(或c-a)
x y x-y
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三、事例
1.质量减少的计算
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初中化学计算方法专题——差量法
![初中化学计算方法专题——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4665e892a26925c52dc5bfcc.png)
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差量法之蔡仲巾千创作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动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动, 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动等.该差值的年夜小与介入反应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 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用差量法进行化学计算的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 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 列出比例式, 求出谜底.1. 原理:对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涉及到各物质的数量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关系.如任取两种物质的物理量,分别为x,y. 当x 值增年夜或减小时,y 也成比例地变动.且x 与y 的差值也呈相应变动.数学表达式为:21x x =21y y =2211y x y x --2. 注意: ① x、y 可暗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其实纷歧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即是各个分差量之和.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3. 优点: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用追究各成份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地抓住实质,提高思维能力.例1.有NaCl和KCl的混合物25g, 溶于水形成溶液, 加入1000g 7.14%的AgNO3溶液, 充沛反应后滤出沉淀, 再向混合物加入100g Cu片, 过一段时间取出(反应完全), 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 求原混合物中NaCl和KCl的物质的量各为几多?解:设与Cu反应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xCu ~ 2AgNO3 ~ 2Ag △m64 2mol 2×108 152解得:n(AgNO3n(NaCl)×58.5-n(KCl)×74.5=25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稀硫酸充沛反应后, 将一根50g 铁棒拔出上述溶液中, 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动时, 铁棒增重0.24g. 并收集到224mL气体(标准状况).求此CuO粉末的质量.解析:由题意可知, CuO粉末与稀硫酸充沛反应后, 硫酸过量.引起铁棒质量变动时涉及到下列两个反应:① Fe + H2SO4 = FeSO4 + H2② Fe + CuSO4 = FeSO4 + Cu其中第①个反应使铁棒质量减少, 第②个反应使铁棒质量增加, 两者的代数和为.① Fe + H2SO4 = FeSO4 + H2 △m156g 1mol 56g△m2 -△m1 = 0.24g. △m2=△m1设CuO的物质的量为x, CuSO4的物质的量也为x,② Fe + CuSO4 = FeSO4+ Cu △m21mol 8g解得:m(CuO)= 0.1mol•80g/mol=8g4和Fe组成的固体, 加入足量的水中充沛反应后, 滤出固体, 干燥后称得5.2克.求原混合物中CuSO4和Fe各为几多克?解析:此题有三种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CuSO4过量、Fe过量.余下固体有两可能:(1)余下Fe和Cu;(2)余下全是Cu.(1)当余下固体是Fe和Cu(即Fe过量)时, 设x克CuSO4耗尽, 则铁为(12.8-x)克, 置换差量为5.2-(12.8-x)克.CuSO4 + Fe FeSO4 +Cu 固体增重160 56 64 64-56=8(理论差量)x 5.2-(12.8-x)(实际差量)160:x=8:[5.2-(12.8-x)]∴ x=8(克), 12.8-x=4.8(克).(2)设余下固体全是Cu, 反应时有w克Fe耗尽.CuSO4 + Fe FeSO4+ Cu 固体增重56 64 64-56=8(理论差量)W 5.2-w(实际差量)∴ w=4.55(克),则原混合物中CuSO4为12.8-4.55=8.25(克).4×64100=3.3(克)Cu, 故不成能有5.2克Cu生成.由此可见(2)的假设不成立.谜底:原混合物中CuSO4为8克, Fe为4.8克.例5、在某些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1.12g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铁片概况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取出洗净、烘干,称重,质量酿成1.16g.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几多克?析出了铜几多克?解析:Fe+CuSO4=FeSO4+Cu, 从化学方程可以看出,铁片质量的增加,与铁的溶解和铜的析出直接联系,每溶解56g铁,将析出64g 铜,会使铁片,质量增加: 64g-56g=8g根据铁片增加的质量(1.16g-1.12g),可计算出溶解的Fe的质量和析出的Cu的质量.解:设溶解的Fe为xg,析出的Cu为ygFe=CuSO 4=Cu+FeSO 4 质量差56 64 64-56则:566464561.16 1.12x y -==-, 解得:x=0.28(g) y=0.32(g)答: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0.28g 析出了铜0.32g.例6.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拔出硫酸铜溶液中, 过一会儿取出, 烘干, 称量, 棒的质量酿成100.8克.求有几多克铁介入了反应.解:设介入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Fe CuSO FeSO Cu44+=+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 5664 64-56=8.x 56⨯08=8克答:有5.6克铁介入了反应.例7.agNa 2CO 3和NaHCO 3混合物加热至质量减少到bg, 则混合物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为:.解:设NaHCO 3的质量为x2NaHCO 3====Na 2CO 3+H 2+CO 2↑△m168g106g168g -106g =62gx (a-b )g16862x a b =- 解得x=84()31a b -得NaHCO 3的质量分数为84()100%31a b a -⨯ 3溶液,获得33.14g 沉淀.则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8.5%B.50%C.52.8%D.82.5%解: NaCl +AgNO 3=AgCl ↓+NaNO 3; NaBr +AgNO 3=AgBr ↓+NaNO 3即:NaCl →AgCl, NaBr →AgCl 银元素替换了钠元素.因此沉淀比混合物增重部份就是银元素比钠元素增重的部份.设Na 元素的质量为xNa → Ag △m 23g108g08g-23g =85gx 33.14g-16.14g=17g238517x =例9.在密闭容器中, 放入(NH 4)2CO 3和NaOH 的混合物共ag, 将容器加热至200℃, 经充沛反应后, 排除其中的气体, 冷却, 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bg, 求容器中(NH 4)2CO 3和NaOH 各几多克?解:(本题中ag(NH 4)2CO 3和NaOH 的混合物, 在加热时(NH 4)2CO 3与NaOH 要发生反应, 因而存在反应物过量问题, 但不知哪种反应物过量, 故需讨论.设混合物中含()NH CO 423的质量为xg,则NaOH 的质量为(a-x )g① 若NaOH 过量, 根据反应式则有:96 80 106(96+80)-106=70X (a-b)NaOH②若(NH4)2CO3过量, 剩余的(NH4)2CO3在加热时还要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气体, 则此时bg固体全部是Na2CO3.根据钠元素质量守恒有则m(NaOH)=40m((NH4)2CO3)=a-40例10.将4.66g卤素互化物BrClx溶于水后, 通入足量SO2气体与其反应生成氢溴酸、盐酸和硫酸, 再用碱将溶液调至中性后, 加入过量Ba(NO3)2溶液, 充沛反应后滤去沉淀物, 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 最后得卤化银沉淀15.46g.试计算:(1)介入反应的AgNO3的物质的量.(2)BrClx中的x值.解:质量增加的是Ag的质量所以n(AgNO3设4.66g卤素互化物BrClx为a molBrClx → AgBr + xAgCl 质量增加1mol 108(1+x)则:1108(1)15.46 4.66xa+=- a=110(1)x+所以:4.668035.5x+=110(1)x+x=3例11.把6.1g干燥纯洁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 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 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几多克?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 O2), 由生产的O2即可求出KClO3.解: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x KClO324596x (6.1-4.2)g例12.将盛有12gCuO的试管通入氢气后加热, 当冷却后试管内的固体残渣为10g时, 求氧化铜被还原的质量分数?解析:此题经分析, 12gCuO没有完全反应, 生成物的残渣10g中也有没有反应的CuO.用惯例解法较烦琐, 如果用差量法则较为简便.但一定要分析清楚, 减重的质量是哪种元素, 在这题里减重的是CuO中的氧元素, 它与H2结合成为H2O.根据方程式分析:设介入反应的CuO质量为y.CuO H H O Cu22++减重质量比 80 64 16y 12g-10g=2g 则CuO 被还原的质量分数为%.%g g 10⨯100=83312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 获得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 求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解析:CO+CuO-Cu+ CO 228 4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气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CO 篡夺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每28份质量的CO 介入反应, 可生成44份质量的CO 2, 使气体质量增加44-28=16(份).现已知气体质量增加18克-12克=6克, 据此可列比例求解.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CO CuO Cu CO 2+=+m ∆(气体质量增加)28 44 44-28=2612 x 18g-12g=6g可求出x=87.5%答: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87.5%.例14.将氢气通入10g 灼热的氧化铜中, 过一段时间后获得8.4g 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有8g 氧化铜介入反应(D)有10g氧化铜被还原解析:根据题意, 10g氧化铜纷歧定全部介入反应, 所以获得的8.4g固体也纷歧建都是铜的质量.我们可以利用“固体-固体”差量法解决此题.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10-8.4=1.6g)=介入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生成的铜的质量=CuO-Cu, 即理论上每80份质量的CuO介入反应转化为64份质量的Cu, 固体质量减少16份, 据此可列比例求解.H2+CuO-Cu+H2O △m(固体质量减少)80 64 18 80-64=16x y z 10-8.4=1.6g可以求出x=8g, y=6.4g, z=1.8g, 则有8g铜介入反应,6.4g铜生成, 1.8g水生成.谜底:B例15.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 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 滤去杂质, 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解析:Fe+H2SO4(稀)=FeSO4+H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影响溶液质量变动的因素是介入反应的铁和生成的氢气.每有56份质量的铁介入反应“进入”溶液中的同时, 则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 故溶液质量增加Fe-H2, 即56-2=54(份).由题目给的差量55.4克-50克=5.4克,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56 2 56-2=54可求出x=56%答:此铁的纯度为56%.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花引爆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气体体积减少1mL,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混合气体中CO、O2、CO2体积比可能为_________。
二、小结:差量法使用注意事项
①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
教学过程
一、差量法的概念和分类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的差值。与“差量”就是指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与“差量”有关的计算的方法就称为差量法。一般差量法分三类:质量差法、体积差法、物质的量差法。由于物质的量差大部分用于气体,,而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讲题时一般把体积差和物质的量之差归于同一类,这样的差量法就是有两类即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例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g与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溶液质量为55.4g,求此铁的纯度。(解题过程略)
例3.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g,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解题过程略)
【练习】将4.66g卤素互化物BrClx溶于水后,通入足量SO2气体与其反应生成氢溴酸、盐酸和硫酸,再用碱将溶液调至中性后,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去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一)质量差法
以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质量与终态质量的差值来进行计算的方法。
1、理论依据:
我们以下题为例来解讲质量差法的理论依据,例(1)在某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1.12g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洗净、烘干,称重,质量变为1.16g.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析出铜多少克?(解题过程略)
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与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成正比。
2、关键数值:
知道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或生成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与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成正比后,不仅又会想到,质量差法中的差量到底“谁与谁的质量差”、“比值又是会多少”。
3、适用范围
用差量法解题的题目的特点是反应前后实际上起变化的只有一种物质,而对于反应前后有多种物质变化的题目,差量法只能望而兴叹了。
②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③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学习化学过程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人的思想深化、发展的过程,化学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微课旨在强化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差量法的实质。
教学难点:差量法在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
沉淀物,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最后得卤化银沉淀15.46g。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AgNO3的物质的量。
(2)BrClx中的x值。(解题过程略)
(二)体积差法
以反应前气态物质总体积与反应后气态物质总体积的差值来进行计算的方法。(其理论依据及关键数值皆可用质量差法类推)。
1、理论依据:
根据参加反应的气态反应物的总体积与气态生成物的总体积的差与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体积(或物质的量)成正比。
优点: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地抓住本质,提高思维能力。同时用“差量法”可节省繁琐的中间过程,使题目简单化,提高了解题的速度,而且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差量法解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2、关键数值法
体积差法和关键数值为“体积差”与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比值。
3、适用范围:
用体积差法解题的题目的特点是必须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气体的反应。
例4:CS2是常用有机溶剂,取一定量CS2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S2+3O2=CO2+2SO2,若0.1 mol CS2在1 mol O2中完全燃烧反应生成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录制时间:2014年9月22日微课时间:8-10分钟
微课名称
化学计算之差量法
教师姓名
பைடு நூலகம்宋傅
教师单位
安徽省临泉一中
知识点来源
□学科:高中化学
录制工具和方法
屏幕捕捉型
设计思路
1.从突破化学计算中的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差量法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差量法的解题步骤,并能在解计算题中熟练运用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