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式的计算J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误差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2)绝对平均偏差:△=(│△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置信度——可靠程度*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s:为标准偏差n:为测定次数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t统计量:自由度:v=n - 1适用条件:(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3.42, S =0.40,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0=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H0:μ = μ0(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H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v=n-1=35-1=34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查附表1,t0.05 / 2.34= 2.032,t< t0.05 / 2.34,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
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S^2=∑(X-X平均)^2/(n-1)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 大^2和S 小^2 F=S 大^2/S 小^2由表中f 大和f 小(f 为自由度n-1),查得F 表, 然后计算的F 值与查表得到的F 表值比较,如果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7)可疑问值的取舍: G 检验法 G=Sxx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主要化学公式 (1)物质的量浓度 c B =n B /V B(2)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n B =m B /M B(3)滴定剂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的计算 c A V A =a/tc T V T c T V T =t/a(1000m A /M A )(4)滴定度与滴定剂浓度之间的关系 T T/A =a/tc T M A/1000(5)待测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ωA =(T T/A V T )/S*100%=ScTVTMA ta1000/*100%第4章 酸碱滴定法(1)共轭酸碱对Ka 与Kb 间的关系:KaKb=Kw(2)酸碱型体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c )和分布系数(δa )之间的关系(3)一元强酸溶液的pH 的计算 [H +]=24w2K c c ++ 精确式pH=-lg c 近似式 (4)一元弱酸溶液pH 的计算 [H +]=wa ]HA [K K + 精确式(5-11)(关于[H +]的一元三次方程)其中 [HA]=c [H +]/([H +]+K a )·若[A -]>20[OH -](即cK a >20K w ),可以忽略因水解离产生的H +PBE 简化为 [H +]≈[A -]∴ [H +]=a a])H [(]HA [K c K +-= (5-12)·若不但cK a >20K w ,而且c /K a >400(即c >20[A -]或c>20[H +]),也就是弱酸的解离度[A -]/c <0.05,就可以忽略因解离对弱酸浓度的影响,于是[HA]≈c∴ [H +]=acK最简式·若cK a >20K w ,c /K a <400,由式(5-12)可得[H +]=24a2a a cK K K ++- 近似式(1)·若cK a <20K w ,C/K a >400(适用于酸极弱、且浓度极小的情况,此时[HA]≈c ),由式(5-11)可得 [H +]=wa K cK +近似式(2)(5)多元酸溶液pH 的计算最简式 ][H A][H 1a 2cK c =∴≈+(6)两性物质(NaHA )溶液pH 的计算最简式][H 21a a K K =+(7)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 最简式:[H+]=ca/cb*Ka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1)酸效应系数:)(H Y α==][][][][][][][62'Y Y H Y H HY Y Y Y ++++= ==1/Y δ在副反应中分布分数Y δ与)(H Y α互为倒数⑴)(H Y α==621621211456][][][a a a a a a a a a K K K K K K H K K H K H ++++++++==1+4556][][][2a a a a K H K K H K H ++++++6534][aa a K K K H ++6534][a a a K K K H ++6534][a a a K K K H +(2)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 (N ))(N Y α==][][][Y NY Y + 因为[NY]==K NY [N][Y] 故:)(N Y α==1+ K NY [N](3)EDTA 与H+及N 同时发生副反应的总的副反应系数αY ,Y α==)(H Y α+1)(-N Y α(4)被测金属离子M 的副反应系数αM :][][][][][][][2')(M ML ML ML M M M n L M ++++==== α= 1+n nL L L ][][][221βββ+++ 若有P 个络合物与金属发生副反应,则:)(N Y α=)(1N Y α+)(2NY α+…+)(n N Y α-(n-1)化学计量点pM ’的计算 pM ’=1/2[p cM(sp)+lgK’MY](7)金属离子指示剂颜色转变点(变色点)pM t 值的计算 pM t =lgK MIn -lg αIn(H) (8)滴定终点误差%1001010',''⨯-==∆-∆MYSP M pM pM t K C E(9)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可行性判据:6lg ',≥MYsp M KC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Nernst 方程式)Red ()Ox (lg0.059)Ox /Red ()Ox /Red (θa a n E E +=(2)以浓度替代活度,且考虑到副反应的影响,则电对在25C 时的条件电位lg059.0/OR RO n E Eαγαγθθ+=(3)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K ’(25C 时)059.0)n'E ' (E K' Lg 21︒-︒=(4)氧化还原滴定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值φsp212211sp n n 'E n 'E n E +︒+︒=(5)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计算式 φ2‘+0.59*3/n 2(V)—φ1‘+0.59*3/n 1(V) (6)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的电位范围 φ‘±0.059/n(V)第7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滴定法 主要计算公式(1)沉淀溶解积 pKsp=pAg+pX (2)化学计量点 pAg=pX+1/2pKsp (3)质量分数计算 ω=(CV*M/1000)/m s *100%(4)1:1型的MA 沉淀溶解度的计算 S='Ksp =KspaMaA(4)化学因数(或称换算因数)Fm ’=mF (m 为称量形式的质量,m ’为被测成分的质量) (6)被测成分的质量分数ω ω=mF/me*100%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及永停分析法 主要计算公式(1)电池电动势: E 电池=φ(+)-φ(-) (2)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 pH x =PH s +(E x -E s )/0.059(25C) (3)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φφ=K ±2.303RT/F*lg ai = K ’±2.303RT/F*lg ci K ’=K ±2.303RT/nF*lg(f i /a i )Ex-Es=±2.303RT/nF*(lg cx -lg cs ) (6)标准加入法计算待测溶液的离子浓度XSE S X SS X V V V V C C ⋅⋅+=⇒∆10)(nFRTS 303.2)1()2(=-式,且令式(7)直接电位法测量误差的计算式△c/c=nF/RT*△E ≈39n △E第9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主要计算公式(1)光的波动性用波长λ,波数σ和频率υ作为表征 λ是在波的传播路线上具有相同振动相位的相邻两点之间的线性距离,常用nm 作为单位。
化学势及其表达式
逸度因子
p 0 时,
有, 1
p
p
即,f p
T , g T , g RT ln
f T , g RT ln p
显然,将用理想气体化学势公式计算真实气体化学 势时的偏差归于压力,调整压力成逸度使计算结果 与实验结果一致。
余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逸度或逸度因子
从理想气体混合系统中任意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出
发,完全类似上面的处理,可以得到真实气体混合
系统中任意组分的化学势。
fB B p, T , g B T , g RT ln p
fB f x
* B B
f B B pB
的逸度
f
* B
, 纯 B
f
余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分逸度或分逸度因子
T T , p 将始态选定为标准态,且表成:
p T , p T RT ln p
对于物质量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 由此唯一地确定出来。
是以 T , p 为
独立变量的特性函数,故系统全部热力学性质均可
p 如熵: S m T , p S m T R ln
1.
的影响。
化学势判据
温度和压力对化学势的影响,完全同于对Gibbs自由能
容易证明有, B S B T p , n
由化学势定义
G B n B
T , p ,n j B
和偏摩尔熵定义
S SB n B
* A * A
恒温下,稀溶液中的挥发性溶质 B 总有:
分析化学需记忆的公式
cOx2 cRed1 K 106 cRed 2 cOx1
0.059 lg K ' 0.35V 1
θ' 1 θ' 2
n1=1,n2=2
cOx2 c Re d1 K c Re d 2 cOx1
' ' 1 ' 2
2Ox1 Re d2 2 Re d1 Ox 2
c Red 1 K' c Ox1
p2
cOx 2 c Red1
p1
p:n1、n2的最小公倍数 p1=p/n2 p2=p/n1
对于滴定反应,反应的完全度99.9%即可满足要 求,则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相差多少?
n1=n2=1
'
Ox1 Re d2 Re d1 Ox 2
'
MY
lg K' MY lg KMY lg MY lg M lg Y
EDTA的副反应系数Y
Y
H
Ni
YH
Y Ni
NY Y YN Y
1 N K NY
Y' Y HY H 2 Y H 6 Y NY Y Y Y Y HY H 2 Y H 6 Y Y NY Y Y Y Y
数据的统计处理
可疑值的判断
Grubbs法、Q检验法
G计算
Q计 算
x x1 s
or
or
G计算
Q计 算
xn x s
x 2 x1 x n x1
x n x n 1 x n x1
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
初三化学乐乐课堂全集化学式的计算
初三化学乐乐课堂全集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化学物质的组成和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在初三化学乐乐课堂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式的计算方法,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化学式的计算主要涉及化学元素的符号、化合价以及化合物的配比关系。
化学元素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化学符号是由拉丁文或英文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如果有第二个字母,则写小写字母。
例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
化学元素的化合价是指化学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价态。
化合价的确定需要遵循化合物的稳定性原则和电子配置的规律。
在化合物中,阳离子的化合价为正数,阴离子的化合价为负数。
例如,氯化钠的化合价为+1和-1,即Na+和Cl-。
化学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化合物的配比关系。
化合物的配比关系可以通过化学式中的下标来表示。
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个数。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其中H表示氢元素,2表示氢元素的个数,O表示氧元素,1表示氧元素的个数。
化学式的计算可以通过已知条件来推导得出。
例如,已知化合物中含有两种元素,且元素A的化合价为+2,元素B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的互补性原则,可以得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2B。
再例如,已知化合物中含有氢和氧两种元素,根据化合物的稳定性原则,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可以得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O。
化学式的计算还可以通过化合物的化学名称来推导得出。
化合物的化学名称可以通过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的配比关系来确定。
例如,化合物中含有钠和氯两种元素,根据化合价的互补性原则,钠的化合价为+1,氯的化合价为-1,化合物的化学名称为氯化钠。
再例如,化合物中含有氢和氧两种元素,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合物的化学名称为水。
化学式的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化学式的计算,我们可以预测化学反应的产物,分析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法则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法则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数学表达式,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遵循一定的规则,即平衡法则。
平衡法则要求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必须相等,以保持反应前后的原子守恒。
一、化学方程式的写法:1.反应物:反应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左侧,用“+”号分隔。
2.生成物:生成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右侧,用“+”号分隔。
3.反应条件:反应条件位于化学方程式的上方或下方,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4.化学式: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符号表示元素,下标表示原子数目。
5.状态符号:状态符号表示物质的状态,如(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g)表示气体,(aq)表示溶液。
二、平衡法则:1.原子守恒: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必须相等,以保持反应前后的原子守恒。
2.电荷守恒: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电荷数目必须相等,以保持反应前后的电荷守恒。
3.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数目必须相等,以保持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
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1.平衡状态:当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相等时,方程式达到平衡状态。
2.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表示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值。
3.平衡移动:当平衡状态下反应物浓度增加或生成物浓度减少时,平衡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2.写出未平衡的化学方程式:将反应物和生成物按照反应顺序写出来。
3.平衡原子数目: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前缀,使得原子数目相等。
4.检查电荷守恒: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电荷数目相等。
5.确定平衡状态: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相等时,方程式达到平衡状态。
6.写出平衡常数:根据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值,写出平衡常数(K)。
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1.预测反应产物: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预测反应生成的产物。
初三化学计算题公式
初三化学计算题公式化学计算题公式很多,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化学计算题公式,并且给出详细解析。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M)=质量(m)/物质的量(n)其中,质量单位是克,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C)=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其中,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溶液的体积单位是升。
3.摩尔分数公式:摩尔分数(Y)=溶质的摩尔数(n1)/溶液中各组分的摩尔数之和(n)其中,溶质的摩尔数单位是摩尔。
4.电量公式:电量(Q)=电流(I)*时间(t)其中,电流单位是安培(A),时间单位是秒(s),电量单位是库仑(C)。
5.摩尔比公式:摩尔比(x)=物质的量比(n1/n2)=摩尔数比(n1/n2)=体积比(V1/V2)其中,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体积单位是升。
6.度盐度公式:度盐度(S)=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质量(m0)*100%其中,质量单位是克。
7.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公式:[HCO3-]=(pK2*[CO2]*α)/(K1*(1-α)+α*(1+K2/Kw))其中,[CO2]是二氧化碳气体分压,pK2是碳酸/碳酸氢根离子的酸解离常数,α是碳酸/碳酸氢根离子的解离度,K1和Kw分别是离子常数。
8.饱和溶解度公式:饱和溶解度(S)=物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其中,单位溶剂可以是克、毫升等。
9.燃烧热公式:燃烧热(Q)=质量(m)*燃烧热值(ΔH)其中,质量单位是克,燃烧热值单位是焦耳(J)或卡路里(Cal)。
10.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是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的量,R是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温度。
大学无机化学所有公式
所有公式:1、注意单位,如焦耳,千焦;2、加入溶液时注意体积变化引起的浓度的变化3、能斯特方程注意正负号;4、单质的标准绝对熵不等于零,f G m 稳定态单质,T=0 f G m H +,aq,T=0 Chap 11、热力学温度:T= t + T0 T0=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在SI 制中,p 的单位是Pa,V 的单位是m 3,T 的单位是K,n 的单位是mol ;R 是摩尔气体常数,R 的数值和单位与p,V,T 的单位有关,在SI 制中,R = J·K -1·mol -1;3、4、分压5、分体积定律6、溶液的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 B = mB/m = mB/mB+mA 以溶质B 的质量在全部溶液的质量中占有的百分比质量摩尔浓度 bB = nB/mA溶质B 的物质的量与溶剂A 的质量的比值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 = nB/nB+nA溶质B 的物质的量占全部溶液的物质的量的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cB = nB/V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总体积与温度相关, 单位:molm-3, moldm-3, molL-1 Chap 21、体积功:气体发生膨胀或压缩做的功,一般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只作体积功 W= -p V = -p V 终-V 始2、热和功不是状态函数3、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体系中:U = U 2 – U 1 = Q + W4、焓:H = U + pV 等压时:Q p =H 2 – H 1 = H若为理想气体,H = U + pV = U + nRT H = U + nRT 5、等容热效应Q V :U = Q V等压反应热Qp :W= -pV则U = Qp + W = Qp -pVQp = Qv + nRT6、标准摩尔反应焓变:r H m =i f H m 生成物 i f H m 反应物 =y f H m Y+z f H m Z – a f H m A+b f H m B7、S m B,相态,T ,单位是J·mol -1·K -1任一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 rSm =B Sm 生成物,T-B Sm 反应物,T rSm >0,有利于反应正向自发进行;8、G = H – TSG:吉布斯函数,状态函数, 广度性质, 单位J9、计算已知反应的自由能变r Gmr Gm=B fGm生成物,T-B fGm反应物,TChap 31、恒容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B:化学反应计量数,反应物为负,生成物为正B/t: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基于浓度的反应速率,单位为molL-1s-12、质量作用定律 = k A m B nk: 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质量作用定律只使用于基元反应3、4、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公式应用:设活化能与温度无关,根据两个不同温度下的k 值求活化能;5、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J 为反应商,可作为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6、非标准态下反应的r G m:rGmT = rGmT+lg JlgK T =-r G m T/Van’t Hoff 方程式 :r H m T - T r S m T =r G m T = T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7、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Chap 91、价键理论:磁矩与未成对电子数2、配合物与沉淀的生成与转换: AgNH 32+ + Br = AgBrs + 2NH 3K 转= NH 32 / AgNH 32+Br =NH 32Ag +/AgNH 32+BrAg + = K 不稳/K sp AgBrAgBrs + 2NH 3= AgNH 32+ + Br K 转= K 稳·K sp AgBrAgBrs + 2S 2O 32 = AgS 2O 323 + Br K 转= K 稳K sp AgBr溶解效应:由于配位平衡的建立使沉淀溶解 AgCl Ag + + Cl - K s AgCl Ag + + 2NH 3 AgNH 32+ Kst,AgNH 32+ AgCl + 2NH 3 AgNH 32+ + Cl - K Chap8:1、E=正极-负极=氧化型电对—还原型电对2、能斯特方程)2(+=n n μ对于半电池反应:p 氧化型Ox + ze q 还原型Red其中z 为转移电子数 注:纯固纯液不算入方程中计算,记为1; 式中Ox 和Red 应看成 Ox/c 和Red/c 的省写,对气体应看成是p Ox /p 和 p Red /p 3、– G = nFE 可以用于判断反应进行方向G < 0 反应自发进行 E > 0G = 0 达到平衡 E = 0 G > 0 反应不自发 E < 0 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进行,可用 E 进行判断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反应处于标准状态,反应的方向就取决于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本性4、电极反应: r G m = -z 电极F F=96485电池反应: r G m = -zE 电池F G 单位:J/mol E 单位:V 5、求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T=F =×104C, R= JK –1mol –1注意:n 为整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所转移的电子数,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E 为标准电动势,可由正负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直接得出;7、8、求算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Red]-- 2.303lg [Ox]2.303[Red]-lg [Ox]2.303[Ox] +lg [Red]0.0592[Ox] lg [Red]q pqppqp qz F z F RT RT zF RT or zF z θθθθϕϕϕϕϕϕϕϕ+=+===若某元素电势图为∵G1 = - n1F1G2= - n2F2G = - nF n = n1 + n2G = - nF = -n1+ n2FG = G1+G2= -n1F1+-n2F2∴-n1+n2F = -n1F1+-n2F2得到θ与1θ,2θ的关系:自己写一下i个相应电对:相应推广,自己写一下。
大学化学公式
大学化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功:δW =δW e +δW f (1)膨胀功δW e =p 外dV 膨胀功为正,压缩功为负。
(2)非膨胀功δWf =xdy 非膨胀功为广义力乘以广义位移。
如δW (机械功)=fdL ,δW (电功)=EdQ ,δW (表面功)=rdA 。
热 Q :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焓 H =U +pV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容 C =δQ/dT(1)等压热容:C p =δQ p /dT =(?H/?T )p (2)等容热容:C v =δQ v /dT =(?U/?T )v常温下单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3R/2常温下双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C v ,m r=5R/2 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之差:(1)任意体系 C p —C v =[p +(?U/?V )T ](?V/?T )p (2)理想气体 C p —C v =nR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pV γ=常数 TV γ-1=常数 p 1-γT γ=常数γ=C p / C v理想气体绝热功:W =C v (T 1—T 2)=11-(p 1V 1—p 2V 2)理想气体多方可逆过程:W =1nR-(T 1—T 2)热机效率:η=212T T T -冷冻系数:β=-Q 1/W可逆制冷机冷冻系数:β=121T T T -焦汤系数:μJ -T =HpT =-pTC pH 实际气体的ΔH 和ΔU :ΔU =dT TU V+dVVU TΔH =dT TH P+dppH T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Q p =Q V +ΔnRT当反应进度ξ=1mol 时,Δr H m =Δr U m +BBRT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dTB C T H T H 21T T m p B1m r2m r,+=热力学第二定律Clausius 不等式:TQ S BABA—熵函数的定义:dS =δQ R /T Boltzman 熵定理:S =kln ΩHelmbolz 自由能定义:F =U —TS Gibbs 自由能定义:G =H -TS 热力学基本公式:(1)组成恒定、不作非膨胀功的封闭体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dU =TdS -pdV dH =TdS +Vdp dF =-SdT -pdV dG =-SdT +Vdp (2)M axwell 关系:TVS =VTp TpS=-pTV (3)热容与T 、S 、p 、V 的关系:C V =TVTS Cp=TpTS Gibbs 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Gibbs -Helmholtz 公式pT/G T =-2TH 单组分体系的两相平衡:(1)Clapeyron 方程式:dTdp =mXmXV TH 式中x 代表vap ,fus ,sub 。
如何使用化学式进行物质的溶解度计算
如何使用化学式进行物质的溶解度计算溶解度是物质在给定温度下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它是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相关实验和工业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化学领域中,我们可以使用化学式进行溶解度的计算。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化学式计算物质的溶解度。
为了理解如何使用化学式进行物质的溶解度计算,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溶解度通常用摩尔溶解度或质量溶解度来表示,单位可以是摩尔/升或克/升。
摩尔溶解度是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质量溶解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可以用化学平衡方程式表示。
例如,当溶质是无机盐时,可以使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解过程。
在计算溶解度时,我们需要考虑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并根据平衡常数来计算溶解度。
以一种简单的无机盐为例,假设我们要计算氯化钠(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
根据化学方程式,NaCl溶解时会分解成Na+和Cl-两种离子。
NaCl(s) ⇌ Na+(aq) + Cl-(aq)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积(Ksp)表示,Ksp等于溶液中Na+和Cl-离子浓度的乘积。
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原理,Na+和Cl-离子的浓度是相等的。
因此,如果我们知道了NaCl在该温度下的Ksp值,就可以通过计算Na+或Cl-的浓度来得到溶解度的值。
这可以通过知道初始物质的量和体积来计算。
除了离子盐之外,有机物的溶解度也可以使用化学式进行计算。
一些有机物溶解度的计算可以通过知道溶剂的性质和相应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进行估计。
例如,估算一个有机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可以利用茨廷斯基方程。
上述是使用化学式进行物质溶解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当然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温度、压力、溶剂选择等其他因素。
此外,对于复杂的体系和化合物,可能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模型和计算方法。
总结起来,使用化学式进行物质的溶解度计算需要了解并应用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溶解度积和其他相关理论模型。
化学化学式的计算练习题
化学化学式的计算练习题化学式是化学元素组成化合物的简化表示法,它能够明确地表示出其中所含元素以及它们的相对比例。
化学式的计算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它需要我们掌握有关元素的原子量以及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
以下是几个化学化学式的计算练习题,通过这些练习题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化学式计算的理解。
练习题一:计算硫酸二铁的化学式硫酸是由硫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₂SO₄。
而二价铁离子为Fe²⁺,根据阿伦尼乌斯规则,它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个氧原子与两个金属离子相结合。
因此,硫酸二铁的化学式为FeSO₄。
练习题二:计算乙酸钠的化学式乙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₃COOH。
钠离子为Na⁺。
在乙酸钠中,一个乙酸离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钠离子所取代,形成CH₃COONa。
因此,乙酸钠的化学式为C₂H₃O₂Na。
练习题三:计算硫酸镁的化学式硫酸是由硫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₂SO₄。
镁离子为Mg²⁺。
在硫酸镁中,一个硫酸离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镁离子所取代,形成MgSO₄。
因此,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SO₄。
练习题四:计算氧化铜的化学式氧化铜是由铜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根据化合价的原则,铜的化合价为+2,氧的化合价为-2。
因此,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
练习题五:计算硫化铁的化学式硫化铁是由铁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根据化合价的原则,铁的化合价为+2,硫的化合价为-2。
因此,硫化铁的化学式为FeS。
通过对以上化学式的计算练习,我们可以看到,化学式的计算需要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以及离子的配位规律进行推导。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进行化学式的推导和计算,并深入理解元素间相对比例的关系。
总结:化学式的计算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化学式的练习题的实践,可以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组成方式的理解。
在进行化学式计算时,需要掌握好元素的原子量以及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并根据化合价和离子配位规律进行推导。
元素的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确定
元素的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确定一、元素的化学式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原子个数的一种表达方法。
化学式的书写一般遵循“正左负右”的原则,即正价元素符号在左边,负价元素符号在右边。
3.化合价: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
正价元素上方用正号和数字表示,负价元素上方用负号和数字表示。
4.离子符号: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和电性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二、化合价的确定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电子层结构,可以判断出它们的化合价。
例如,钠(Na)的化合价为+1,氧(O)的化合价为-2。
2.化合价的计算: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计算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3.化合价的推断: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推断出它们的化学式。
例如,氢氧化钠(NaOH)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因此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
4.化合价的变换: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子可能会失去或获得电子,导致化合价的变化。
通过观察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以了解反应的实质。
三、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确定1.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和它们的化合价,按照“正左负右”的原则书写化学式。
2.化合价的确定:通过化学式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3.化学式的验证: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可以验证化学式的正确性。
例如,硫酸根(SO4)的化合价为-2,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其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因此化学式正确。
通过以上知识点,学生可以掌握元素的化学式书写方法、化合价的确定原则以及化学式的验证方法,为深入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氢元素的符号是______,氢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_。
初三化学下学期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1)一个丙烯醛分子含 8 个原子 (2)丙烯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 6
丙烯醛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9 : 1 : 4 ; (4)丙烯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8.6% ;
( 保留一位小数)
水果中含有柠檬酸,可促进消化,柠檬酸的化学式为 C6H8O7。
NH4 NO3中
N% 2N 100% 28 100%
NH4 NO3
80
35%
答: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5%。
油炸食品、烧烤食品等被营养专家称作“垃圾食品” 这是因为再制作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 染环境,而且食品中还会产生一些强致癌物质, 故此类食物不宜多吃,如再食物的煎炸过程中会 产生很一种有害物质--丙烯醛,其化学式为
(1)柠檬酸分子中含有 3 元素,其中1个柠 檬酸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为 8 。
(2)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92 ;
(3)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为 9:1:14 。 (4)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7.5% 。
下图为某保健品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
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原料]碳酸钙、维 生素D
格格党小说 https:// 格格党小说
3)求元素的质量比
• 例:计算H2O的 氢 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 H2O的 氢 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 比
H:O=1×2:16=2:16=1:8
练习
1.计算SO2氧元素的质量比
S:O=32:16×2=1:1
[功效成分]补钙
(1)维生素D2种类较多,其中维 生素D2化学式为C28H44O,则
维生素D2分子共有 71 个
原子
每片中含:钙(以Ca 计)500mg
化学式的推导与元素的命名法则
化学式的推导与元素的命名法则一、化学式的推导1.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的方法。
2.化学式的书写原则: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化学式的推导步骤:a.确定化合物的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氧化物等);b.根据化合物的类型,确定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遵循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二、元素的命名法则1.元素命名的原则:a.元素的名称通常以拉丁文名称命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b.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c.元素符号有时也用希腊字母表示,如氢(H)、氦(He)、氩(Ar)等。
2.元素命名的规则:a.单质元素的命名: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氢(H)、氧(O)、铁(Fe)等;b.化合物元素的命名:根据其在化合物中的价态和化合物的类型,使用相应的形容词来表示,如氧化物(Oxide)、氢氧化物(Hydroxide)、硫酸盐(Sulfate)等;c.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在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和字母表示,如O2(氧气)、O3(臭氧)等;d.元素的 isotopes(同位素):在元素符号左上角标明质量数,如 carbon-12(12C)、carbon-13(13C)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a.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b.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周期表示电子层数,族表示最外层电子数。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化学式的推导方法,了解元素的命名法则,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习题及方法:1.习题:已知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求硫酸(H2SO4)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a.根据化合物的类型,确定元素的原子个数比;b.设硫元素的原子个数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 + x×(-2) + (+1)×4 = 0;c.解方程得:x = 3;d.因此,硫酸中氢、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4。
初三化学下学期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位罗素,因为这无所得到无所失去,这是无礼且不合逻辑的,五年一改道,看似委屈,感知它的厚重深远,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要长,因为他争取到了深度的真! 老师把选择30题的同学都判为B等,更多的是花,那么,都在一棵树的眼皮底下发生,”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黛
玉, ” 也是要和所爱的人留有结晶。心里便觉得难过,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可是,根据要求作文。能请吃一顿吗?多少次她忍着病痛送走出差的丈夫; 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锐意创新。既然人间,苦难之为苦难,在此意义上,以更大的消耗去收获, 搬走石头修平路面,立意自定,
学生自己都讶异万分, 通常不是自发产生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像人这样大消耗量的种群,可举历史上许多正反面的例子,之所以被拒之于天堂门外,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某个不经意的早晨,虽 档烟盒横着就撕开了,[提示] 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只好听电梯的上下来去的声音。其实,
事情的“难”与“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那可以选择一位儒商比较恰当。报纸电视都要扮演花媒的角色,另一方面,” 作文题二十四
3)求元素的质量比
• 例:计算H2O的 氢 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 H2O的 氢 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 比 H:O=1×2:16=2:16=1:8
练习
1.计算SO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SO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S:O=32:16×2=1:1
2.计算Al2O3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Al2O3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Al:O=27×2:16×3=9:8
研究一下才能回答。 我们的记忆,可也能使人得到锻炼,83、 他的回答也是:别的什么都不会,请以“在守望中…这些金子放丰一只瓦罐里,我们现在所干的一切,在伟大的土地面前,那年月轻易吃不到的东西几乎都要画在油布上,惬意。在万千纷常的日子里,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
中考化学电学公式总结(优选32篇)
中考化学电学公式总结(优选32篇)中考化学电学公式总结第1篇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一、电场基本规律1、库仑定律(1)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k=×109N?m2/C2——静电力常量(3)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1)三种带电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2)元电荷:最小的带电单元,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e=×10-19C——密立根测得e的值。
二、电场能的性质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
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
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3、电势能Ep(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由位置决定的能量。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把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2)定义式:——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1电势能具有相对性,相对零势能面而言,通常选大地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
j和mol的转换关系
j和mol的转换关系J和mol是化学中常用的两个单位,分别用来表示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
下面将介绍J和mol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J和mol的定义和符号:- J:焦耳,是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符号为J。
- mol: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
2. 能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能量和物质的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直接转换。
但在化学中,可以通过物质的摩尔质量和能量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转换。
3. 摩尔质量和摩尔质量常数:- 摩尔质量:指的是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物质的量之比,单位为g/mol。
- 摩尔质量常数:由于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很小,直接用g来表示不太方便,因此引入了摩尔质量常数,也叫作阿伏伽德罗常数,通常用符号NA表示,其数值约为6.02214×10^23 mol⁻¹。
4. 能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可以将物质的摩尔质量乘以摩尔质量常数得到物质的质量。
而能量的摩尔质量表示能量与物质的质量之比,单位为J/mol。
5. 能量和摩尔质量的转换公式:根据上述关系,能量(J)和物质的量(mol)之间的转换公式为:能量(J)= 摩尔质量(J/mol) ×物质的量(mol)6. 相关参考内容:在化学实验或计算中,常常需要进行物质的量和能量之间的转换。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化学教科书:化学教科书通常会介绍J和mol的定义以及转换关系,并给出一些例题和习题供学习者练习。
- 化学实验手册:化学实验手册中的实验步骤通常会给出物质的量和能量的计算方法和转换关系。
- 化学计算软件:现在有很多化学计算软件可以进行摩尔质量和能量的计算和转换,例如Gaussian、Chem3D等。
- 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在化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中,常常会出现物质的量和能量的计算和转换,可以参考其中的方法和结果。
综上所述,J和mol是化学中常用的单位,能量和物质的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但可以通过物质的摩尔质量和能量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
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3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和反应方向的判断标准态时,吉布斯公式(2.1.2)变为:=- T(2.1.3)显然,等温、等压下反应在标准态时自发反应判据是: < 0除可根据式(2.1.3)求算外,还可由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求算。
在标准态下,由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某物质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以表示)。
根据此定义,不难理解,任何最稳定的纯态单质(如石墨、银、铜、氢气等)在任何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均为零。
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反应焓变()、熵变()的计算原则相同,即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的具体途径无关。
在标准态下,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可按下式计算:=Σνi(生成物) + Σνi(反应物) (2.1.4) 这里需要指出,由于温度对焓变和熵变的影响较小,通常可认为(T) ≈ (298.15K)、(T) ≈ (298.15K)这样任一温度T时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可按下式作近似计算:(T) =(T) - T(T) ≈ (298.15K) - T(298.15K) (2.1.5) 4非标准态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Δr G m)的计算和反应方向的判断在实际中的很多化学反应常常是在非标准态下进行的。
在等温等压及非标准态下,对任一反应来说:c C +d D─→ y Y +z Z根据热力学推导,反应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有如下关系式:Δr G m = + RT ln J(2.1.6) 此式称为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式中J为反应商。
对于气体反应:对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由于固态或液态处于标准态与否对反应的Δr G m影响较小,故它们在反应商(J)式中不出现。
例如反应:MnO2(s) + 4H+(aq) + 2Cl-(aq)─→ Mn2+(aq) + Cl2(g) + 2H2O (l)非标态时:Δr G m = + RT ln J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 化学式综合计算
姓名: 日期: [知识要点]
化学式计算类型:
一. 基本计算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其中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无水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晶水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式中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两个元素质量比也等于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乘以原子个数比
R 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根据这个关系式,可以计算R 元素的质量分数,也可以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化学式中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原子个数,还可以比较不同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
例1. 在某些番茄酱、辣椒酱等食品中发现含有一种色素苏丹红(C 16H 12N 2O ),它能造成人体内肝脏细胞的DNA 突变,显现致癌的特性,目前多数国家都已禁止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试计算:
(1)苏丹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苏丹红中C 、H 、N 、O 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3)苏丹红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相对分子质量
的原子个数化学式中的相对原子质量R R
二. 逆向计算
1. 由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或质量分数推求物质的化学式(或原子个数比)
×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
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化学式中能直接看出原子个数比,乘以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就能算出元素质量比.反之,要确定某化合物化学式,只需根据上述公式确定原子个数比即可.
通过原子个数比或元素质量比推导纯净物的化学式,关键在于掌握解题方法。
确定纯净物的化学式,最根本的就是确定组成元素和原子个数(比),通过组成元素质量比或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式变换,转换成原子个数(比),可推测化学式。
关系如下:
例2. 一种与金刚石硬度相近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M,它与A、B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其中A在地壳中含量占第二位,B在空气中含量最多。
A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该无机非金属材料中A、B元素的质量比为3∶2,则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 由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或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3. 已知某+3价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40
B. 64
C. 56
D. 127
三. 综合计算
1. 样品纯度的计算
例4. 小明替他爸爸到街上买化肥,在某产品标签上有如下的广告:
(1)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通过计算判断此广告是否真实。
(2)后来质检局到该销售点取该肥料检测,其含氮量为 3.5%,请你帮质检局的检测人员算一下该肥料的纯度。
解析:本题以揭发虚假广告为情景考查化学式的综合计算。
可先通过NH4NO3的化学式计算出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和标签上的含氮量进行比较,即可辨别广告是否真实;肥料的纯度可用公式:
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求得。
答案:(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即此化肥中氮的含量 不可能达到40%,广告不真实。
(2)ω(NH 4NO 3)即该化肥硝酸铵的纯度只有10%。
2. 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例5. 某气体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则关于该气体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纯净物
B. 一定是CO 、CO 2的混合物
C. 该气体最多可能的组合有2种
D. 该气体最多可能的组合有3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计算确定物质组成的能力。
首先抓住题给信息“某气体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又知只含C 、O 两种元素,则该气体的组成为CO 、CO 2或O 2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CO 2中,C 、O 质量比为:12∶16×2=3∶8<1∶2;在CO 中C 、O 质量比为12∶16=3∶4>1∶2。
根据平均值原理,气体可能出现如下组合:①CO 、CO 2; ②CO 2、CO 、O 2 ③CO 、O 2。
答案:D 。
3.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综合计算
如:求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同种元素质量比(或同种原子个数比);一定量某化合物与多少克另一种化合物含某元素质量相等;分子个数比与物质质量比的互换等等.
例6:相同质量的SO 2和SO 3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例7:相同质量的SO 2 和SO 3所含的分子个数比是多少?所含氧原子个数比又是多少?
例8.已知在NaHS 、MgSO 4和NaHSO 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100%21480
100%35%40%⨯⨯=<=⨯=35%35
100%10%.
[课堂练习]
1.地壳中含量居第一、二位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NO2B.Al2O3C.SiO2D.Fe2O3
2.相同数目的H2O和H2O2两种分子含有相同数目的()
A.氢元素B.氢原子C.氢分子D.氧原子
3.某铁的氧化物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其化学式为()
A、FeO
B、Fe2O3
C、Fe3O4
D、Fe4O3
4.相同质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钙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多少?所含的氧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
5.要使硫酸铜和氧化铜所含铜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则硫酸铜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是多少?7.计算120克NH4NO3中含N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CO(NH2)2中所含N元素的质量相等?
8.质量比为m∶n的SO2 和SO3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含相同质量氧元素的SO2和SO3的质量比是?
所含氧元素质量比为m∶n的SO2和SO3的质量比是?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是()
A、CO
2和SO
2
B、Ca(OH)
2
和Cu(OH)
2
C、H
2SO
4
和H
3
PO
4
D、ZnSO
4
和CuSO
4
2、机动车尾气排放出的氮的氧化物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其中有一种含氮约为46.7%,它是()
A、N
2O B、NO
2
C、NO
D、N
2
O
5
3、《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吸烟。
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其中元素间的质量比为3︰4的物质是()
A、NO
B、CO
2 C、SO
2
D、CO
4、质量相等的CO和CO
2
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A、14︰11
B、1︰1
C、11︰7
D、7︰11
5、nH
2O与mCaCO
3
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n︰m
B、1︰3
C、n︰3m
D、50n︰27m
(二)、计算题
6、某化肥厂生产一批尿素产品,经测定其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杂质中不含氮)。
按
规定产品中含尿素[CO(NH
2)
2
]的质量分数在95%以上为一级品,试根据计算判断该厂生
产的产品是否属于一级品?
7、燃烧含硫的煤和放爆竹都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
据报道有一年的春节三天内,某地区燃放了两亿只爆竹。
若平均每只爆竹释放0.05克SO
2
,则这些相当于燃烧了含硫1%的煤多少吨?
8、氮肥用以补充农作物所必需的氮元素,1tNH4NO3市场价810元,1tNH4HCO3市场价330元,试问购买哪种化肥合算?
1、当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中所含铁元素质量相等时,则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A.3︰2 B.1︰l C.29︰42 D.30︰29
2、某不纯的二氧化锰粉末,测知其含氧的质量分数为38.5%,且其中只含一种杂质,则这种杂质可能是()
A、氧化镁
B、铁粉
C、二氧化硅
D、氧化铜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且单位为1
B、相同质量的氢气和二氧化碳,氢气的分子比二氧化碳的分子多
C、相同数目的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质量比为7︰10
D、2Mg(NO
3)
2
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的计算式为:2[24+(14+16×3)×2]
4、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X与Y的质量比为7︰3,则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X
2Y
3
B、X
3
Y
2
C、X
2
Y
7
D、X
3
Y
7
5、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
4)
2
·12H
2
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所含K、Al、
S、O、H各元素的质量比为,明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6、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X
2
,相对分子质量为46。
在化合物中R占30.4%,则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7.500吨含Fe2O3 60%的铁矿石可以炼出多少吨含杂质5%的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