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传统雅道:千山千水千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人传统雅道:千山千水千才子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51期
中国人始终认为自然与山水是人格与情感可以相互感应的对象,自然山水可以进入到人的审美视野,与人的主体心灵相呼应,从而浸润人的心灵与人格世界,产生巨大的效应,甚至成为人的主体人格力量的印证。
“天人合一”是古人孜孜以求的生命境界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这个靠天吃饭的农业大国,先民们就在俯仰天地中对自然充满了情感。随着政治与文化的不断交融,自然山水也不断地走进心灵深处,并与人们对于人格的自由相结合,逐渐成为影响山水美学与情景交融的观念。
中国的士人阶层始于孔子,士人对山水的推崇也始于孔子。虽没有明显的记录表明孔子有游山玩水的嗜好,但他周游列国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老子受自然山水的影响也不小。在《道德经》短短五千言中,却多次出现“天地”、“自然”、“万物”等字眼,如“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等。这些都表明老子是长久与山林、大自然为伍,与天地宇宙为伴的。
庄子更不用说,他的《庄子》一书中,寓言故事也多以自然万物展开,鱼类、鸟类、昆虫、树木、江河、湖海等等都是其寓言中扮演的角色。
他隐身于大自然,并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他在那种境界中由衷发出的感叹。毫无疑问,老庄的道是他们长久地置于天地、隐于山水中悟出来的,而道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后来竟成为中国古人孜孜以求的生命境界,对这种境界的追求很可能就是中国文人热衷于游山玩水的动机之一。
“论天道必须与人事相结合”
魏晋以来,人们惊讶的发现,山水自然一旦退去了神学的外衣,美丽清新,与人类如此亲近。名士将对山水的赏识领悟视为主体人格的一种确证,是人的审美文化教养的表现,登临游览之风盛行,观赏自然山水逐渐成为一种陶冶人格与培养性情的活动。“论天道必须与人事相结合,讲古事必须于今人相融通”。
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书法史上至高无上的神品《兰亭集序》问世了,这件“天下第一行书”的诞生同一件優雅的闲事有关。
这年三月三“上巳节”这天,按照江南古老的风俗,人们将在踏青之余到水边去洗涤污垢,并举行消灾避邪求取吉祥的“修禊”仪式。在绍兴西南25里处的兰渚山,东晋王羲之、谢安、孙绰、谢万、庚阐等42个墨客雅士聚集一堂,曲水流觞,畅饮赋诗,清谈情志。这次风流雅会的重大成果就是《兰亭集序》,当时出任绍兴地区最高长官(会稽内史)的王羲之神思缥缈地完成了这一千古绝唱。
“身在魏阙之下,心在江海之上。”对山水的神往与愉悦,保持任情适情、闲云野鹤式的生活心境,几乎成了千百年来江南文人世代相袭的传统雅道。这种传统最突出的地方是自然和人文水乳交融,构成同一灵和的世界,通过皈依无限的自然,从而个体敞开的心灵获得赏心悦目的自由生活。
江南文人是中国人中最具闲适雅致的群体,他们的三大珍宝是黄酒、昆曲、园林。他们能从平常悠闲的琐事中嚼出非常美好的感觉来,散怀山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就算他们不去登山临水,等手头的银子变成了雕饰精美的园林,也尽可以整天躲在园子里,徜徉于清泉、回溪、水碓、鱼池、茂林青竹之际,玩些喝茶、谈玄、吹箫、赋诗之类的雅事。在自得其乐这一点上,江南文人的花样多得不得了。
“山水有待如知己”
中国人始终认为自然与山水是人格与情感可以相互感应的对象,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是一个互为的过程。自然山水可以进入到人的审美视野,与人的主体心灵相呼应,从而浸润人的心灵与人格世界,产生巨大的效应,甚至成为人的主体人格力量的印证。“山水有待如知己”。
在山水的长期熏陶下,江南文人普遍拥有知足常乐的恬淡心境。不论口袋里银子多还是银子少的文人,都是生活的欣赏者和享受者
千山千水千才子。山水,不仅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同样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创作。在中国画中,山水画独树一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这同样跟文人画家对山水的热爱分不开。中国古人为何爱画山水?这得从《易经》说起。
易经《系辞传下》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说:人是由天地气化而生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就是说,大自然中存在着一种原生态的气,叫氤氲之气,这种气开始叫太虚,太虚发展为太极,太极包含阴阳两种状态的气,相互作用便产生人体。
天地万物由“气”派生,在此哲学基础上,才有了中医说的“气聚则生,气散则亡”。中国古人认为,世界在气化中存在,人生的过程是“气化”的过程,人以气而生。气化哲学,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创作,于是便产生了“文以气为主”。中国古人其实不是在画山水,而是在画气。
山水,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也丰富了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它是中国文人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它甚至就是古代文人艺术家的生命。
(《中外书摘》2017年第4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