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庐山东林寺夜怀翻译赏析
陶渊明与庐山
陶渊明与庐山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庐山,苍润高峻,溪径通幽。
大自然的造化孕育了它美如诗画般的意境。
这意境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感悟,见之于文,飨之于众。
东晋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采庐山自然灵气于笔端,开中国田园诗先河的伟大诗人。
公元365年陶渊明诞生于庐山脚下一没落的官宦家庭。
虽然陶渊明曾祖陶侃也曾权倾朝野,显赫一时,但历经晋末动乱、官场倾轧,到陶渊明父亲陶逸时,已是家境日衰。
少年陶渊明颇为不幸,八九岁时,父亲因病离他而去,后来诗人在“自祭文”中说:“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络冬陈。
”表明了少时缺衣少粮的困苦窘状。
不过,曾官至太守的父亲,其仁德慈爱,虚止恬淡,身涉仕途,得官不喜,失官不恼,心胸豁达的生活态度,在陶渊明幼小的心灵中,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也曾怀“大济苍生”之志,后来陶渊明虽也五进仕门,却都因“有志不获聘”,自己又难以曲意奉迎,而挂印归隐。
壮志难酬的陶渊明,并不因仕途不畅而愁眉不展。
官场的几次出入,使陶渊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充满污浊和诈伪的官场,与自己淳真的禀性不可相融。
“云无意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一直眷恋着庐山的奇峰异水。
数离仕门,均择庐山而隐。
待41岁彭泽令任上,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坚辞不出,终隐庐山。
陶渊明初隐“上京”,即现在星子县白麓乡的玉京山鹿磨盘岭附近。
这里背依庐山,面向鄱阳湖。
既可赏群峰嵯峨,又能观平湖浩渺,有良田可劳作,通舟楫之便利。
诗人卸去官场的厌倦,“六载去还归”,面对阔别多日的故乡,和爱妻把酒、儿女绕膝的动人情景,感慨万分。
一首《归去来兮辞》坦露回家的温馨。
始见香炉峰中始见二字的表达效果
“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含蓄地描摹出诗人历经千辛抬头望见庐山即在眼前时的惊喜,与前面“未逢”“名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香炉峰在诗人心中非同寻常的地位。
知识拓展: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①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②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
②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胜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B.一、二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同凡响。
C.夕阳斜照中隐约传来佛寺的悠扬钟声,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
D.诗人仰慕远公,而现在泊舟浔阳,却只闻钟声,难觅高人踪影。
(2)通读全诗,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1)C(2)①诗人初见香炉峰的愉悦欣喜之情;②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倾慕;③不见高人,只闻晚钟的怅然。
译文: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赏析: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
诗的起势高远。
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
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
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
【庐山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庐山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关于庐山的诗句11. 劲风湮细雨。
——《秀甲东南》2. 除邓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瀑布》3.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瀑布》4. 黑岩藏昼电,紫雾泛朝暾。
——《庐山》5.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庐山桂》6.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庐山桂》7.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宿东林寺》8. 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
——《郡内闲居》9.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
——《寄白阁默公》10.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别东林寺僧》11. 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
——《寄黄刘二尊师》12.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听郑五愔弹琴》13. 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
——《升天行贻卢六健》14.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江行无题一百首》15.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江上送客游庐山》关于庐山的诗句21、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
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4、炉峰松淅沥,湓浦柳参差。
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
5、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6、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7、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8、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9、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
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10、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
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
11、庐山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12、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13、自从庐阜泻双练,至今银湾岐两支。
14、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15、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
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18、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19、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来动移文。
20、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白居易唐诗赏析
《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白居易唐诗赏析【作品介绍】《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58首。
【原文】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作者:唐白居易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注释】①东林寺:在庐山。
寺有白莲,晋慧远等十八人结成白莲社。
见《莲社高贤传》。
②清飘:清风。
③银囊:指花房。
④玉盘:指莲叶。
⑤垢:全诗校:一作埃。
⑥敷:开。
⑦房:全诗校:一作芳。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
官终刑部尚书。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意思-赏析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意思|赏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
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翻译及赏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翻译及赏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译文: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注释:得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
挂席:张帆。
郭:外城。
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
精舍,僧人所居。
赏析: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
诗的起势高远。
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
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
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
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
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
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
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
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
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
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
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的译文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的译文
东林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历史悠久,酬侯韦丹刺史更是那里的守护神。
这首诗歌出自他手笔,是对当地寺庙的热爱和对它良好景象的缅怀。
酬侯韦丹刺史写了一首浅绿的山谷深处,映衬出他内心深处为东林寺留下的深情。
诗人描写了一幅山水画卷,把洞庭湖的美景一笔勾勒出来。
湖水温和地流淌,湖面时而潋滟,时而波光粼粼,似乎在小鹤唳唳地讲着什么。
山海景色,出那婆娑的禅意,充满淡淡的妙香。
韦丹刺史把东林寺描绘得栩栩如生,其实,这里不仅仅有风景,更有众多的历史故事。
可以说,这里建立了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醇厚的传统情怀也留存于此。
酬侯韦丹刺史用深情的诗词来抒发自己对这里的钟爱之情,诸如:“寺形象结秋色,亭楼内坐禅意”,“谷岸处有素香,湖上处有碧落”,都在描绘出东林寺美丽的景色,又把传说中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活灵活现地呈现了出来。
韦丹刺史的这首诗词,不仅为东林寺备受赞赏,他也因此得到了官方的封赠,成为“昏睡之中的英雄”。
至今,东林寺依然传奇般的存在着,残存的古建筑与参拜的人们组成一派热闹的气氛,仿佛让时间回到了过去。
酬侯韦丹刺史的这首诗歌,不仅诠释了他对东林寺的热爱,更是记录了这座古寺的历史,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情怀念,使东林寺一直长盛不衰。
- 1 -。
古诗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翻译赏析
古诗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翻译赏析《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注释】①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六月十四日陆游路过九江宿于庐山东林寺。
东林寺,庐山著名古刹,晋高僧慧远所建,自唐代开元以来,是诗人墨客歌咏题名处所。
②芥:芥蒂,比喻心中的嫌隙或不快。
③西塞山:在湖北省大冶县东,山临长江,是古代水战的要塞。
④今再到:陆游曾于1171年(干道七年)入蜀中途来东林寺游览。
⑤虚窗:敞开窗。
野碓(duì),碓是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木杠,杠的一端装置一块圆石,以足连续踏木杠的另一端,石连续起落,可以舂米,故舂米有连续的声响。
野碓,山野间的水碓。
【鉴赏】这是作者夜宿庐山东林寺的纪游诗。
首联借用司马相如《子虚赋》:“吞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
”云梦,原为古泽名,后泛指古楚国楚王游猎区,有传说的世俗故事。
这二句说,看见江湖的万千峰,不因为庐山云雾缭绕和梦幻传说而介意,对山水他都喜爱。
颔联中诗人忽发奇思:把西塞山的月亮召来听这东林寺的钟声。
陆游《入蜀记》曾写西塞山“空江万顷,月如紫金盘,自水中涌出”。
可见西塞山前月给他的印象很深。
西塞山是古战场,东林寺的钟声是佛门祈求人间福祉与和平的声音,这个意象蕴涵着深刻的感悟。
颈联说人生无定,诗人不曾预料自己会重来借宿,寺里的老和尚也不记得诗人曾来过。
尾联说:正是入暑的六月天,敞开窗户熟睡,是什么声音把诗人从睡觉中惊醒,原来是山野间的水碓,那自然的流水推动石碓而发出连续的响声。
这其中的涵蕴之意,值得慢慢领会。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关于庐山的诗句
【庐山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关于庐山的诗句11、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庐山桂》2、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
《郡内闲居》3、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别东林寺僧》4、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
《升天行贻卢六健》5、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水自流。
《庐山诗》6、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7、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
《题璿公山池》8、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9、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望庐山五老峰》10、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寒食江州满塘驿》11、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12、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
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王阳明13、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庐山瀑布》14、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湖上望庐山》15、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庐山瀑布》16、苍龙昂首朝天啸,倚壁虬螭斗厉饕;尾扫石狮云水怒,爪擒方印雨风啕。
《远眺龙首崖》17、峰,三叠泉,含鄱口,龙首岩,侧看成峰横似岭,高低远近不一般,要知庐山真面目,携云伴雾不下山!《登庐山》18、渡险脊,走雾隐幽潭;鸟掠丛林隙,人游松壑巅;劲风摧细雨,峭壁断浓岚;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岭含。
《游含鄱口》19、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
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
《登庐山》20、劲风湮细雨,峭壁晓岚生;瀑布悬云际,清泉堕碧汀;蜿蜒松顶道,峻险石盘城;坐爱庐山秀,崖岩也有情。
《秀甲东南》21、自相送,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江上送客游庐山》22、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晚泊浔阳望庐山朝代:唐代作者:孟浩然原文: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赏析: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
诗的起势高远。
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
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
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
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
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
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
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
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
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
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
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
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
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
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
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
杜甫《旅夜书怀》创作背景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创作背景及赏析杜甫《旅夜书怀》创作背景及赏析《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甫《旅夜书怀》创作背景及赏析,欢迎阅读。
《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注释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旅夜书怀》赏析1《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
游庐山日记的译文
游庐山日记的译文游庐山日记的译文戊午(万历四十六年,1618)八月十八日我同族兄雷门、白夫到九江。
换乘小船,沿长江向南航行,进入龙开河,行驶二十里水路,在李裁缝堰停泊。
登上陆地,走五里路,经过西林寺,到达东林寺。
东林寺正对庐山的北面,南方面对庐山,北边倚靠着东林山。
东林山不很高,是庐山的外廓。
山中有条大溪,从东向西流,中间有释路作为分界,是九江到建昌的要道。
东林寺前门面临溪水,进门是虎溪桥,规模很大,正殿已经毁坏,夷为平地,右边是三笑堂。
十九日走出东林寺,顺山麓向西南方行走。
走五里路,跨越广济桥,开始舍弃官道,沿溪岸向东走。
又走二里路,溪流迂回,山峦四合,雾色浓厚有如霏霏小雨。
有一人站立溪口边,问他路,得知由这里向东上山为天池大路,向南转登上石门,是天池寺侧面的小路。
我很熟知石门风景的奇异,路很险要没法攀爬上去,于是请那人做我的向导,相约二位兄长自己到天池寺等待。
于是向南渡过两条小溪,经过报国寺,从青绿色的石条阶上,在芬芳的云气中攀登了五里路,仰望浓雾中有一对石峰高耸兀立,那就是石门了。
一路上由石岩缝隙中进入,又有两座石峰相对着屹立。
路在石峰缝隙中宛转曲折,往下俯瞰陡峻的山涧旁的那些山峰,在铁船峰旁的,都从山涧底高耸屹立,直上云天,并立的山峰距离不过咫尺,争雄竞秀,而层层云烟在重叠的翠峰间缭绕,澄映于四面山峦之外。
山峰下汹涌的涧水,浪如喷雪,声如奔雷,腾空起伏,震荡山谷,人的耳、目因为这些景色而狂喜过望。
二十日清晨,雾气完全收敛起来。
走出天池寺,奔向文殊台。
四面的岩壁高达万协,从上俯看铁船峰,好像一只飞属,正好可供神仙来去乘坐。
山北面的各座山峦,低矮得就像聚集一处的蚂蚁。
匡湖边洋洋数十里山麓,与长江仅有一衣带的距离,而江水却远流到天际。
因此第二次作石门之游,走三里路,越过昨天所经过的险要地方,到的时候僧人容成正拿着佛经出来迎接,很高兴,引导我一一游览各山峰。
上行到神龙宫右边,转身向下走,进入神龙宫。
古诗晚泊浔阳望庐山翻译赏析
古诗晚泊浔阳望庐山翻译赏析《晚泊浔阳望庐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前言】《晚泊浔阳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
该诗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以空灵之笔来写内在的情。
此诗简淡自然、空灵无迹,颇有随笔的味道。
而在随意挥写间,不但勾画了江山风景,而且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胜地的隐逸情怀。
【注释】得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
挂席:张帆。
郭:外城。
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
精舍,僧人所居。
【翻译】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傍晚的钟声听到也徒然。
【鉴赏】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
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
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这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了,而且还传递了神情。
在那千里烟波江上,诗人扬帆而下,心境十分悠然。
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他眼前突兀而起。
四句诗,一气呵成,到“始”字轻轻一点,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就显示出来了。
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诗人的歌咏中常见它美好的身影。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在李白笔下,香炉峰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环雾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这色彩十分浓丽。
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辉的浓笔,表现出他热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玮绚烂的诗风。
而此时的孟浩然只是怡悦而安详地观赏,领略这山色之美。
因而他用的纯乎是水墨的淡笔,那么含蓄、空灵。
从悠然遥望庐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
《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翻译及赏析纵观《晚泊浔阳望庐山》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晚泊浔阳望庐山唐代: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译文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注释得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
挂席:张帆。
郭:外城。
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
精舍,僧人所居。
赏析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
诗的起势高远。
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
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
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
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
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
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
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
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旅夜书怀》是我国唐代杜甫诗人所作,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作者全诗翻译赏析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作者全诗翻译赏析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译文] 我本是楚狂人,唱着凤歌笑孔丘。
[出自]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释]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
卢侍御虚舟:卢虚舟,范阳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
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祸。
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杖,传为仙人所用。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此处泛指中国名山。
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
古天文学家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古时以地上某些地区与天某些星宿相应叫分野)。
这里指秀丽的庐山之高,突兀而出。
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丸叠如屏而得名。
影落:指庐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阳湖中。
青黛(dài代):青黑色。
金阙(què确):阙为皇宫门外的左右望楼,金阙指黄金的门楼,这里借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银河:指瀑布。
三石梁:一说在五老峰西,一说在简寂观侧,一说在开先寺(秀峰寺)旁,一说在紫霄峰上。
近有人考证,五老峰西之说不谬。
香炉:南香炉峰。
瀑布:黄岩瀑布。
回崖沓(tà踏)嶂:曲折的山崖,重叠的山峰。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作文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赏析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是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岁出头时所作。
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有人认为是公元年(绍兴六年)。
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今武昌)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词中有多处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观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两句历来是考证《满江红》作者问题最为关键的内容。
第三种说法理由有五:一是北伐时的岳飞无论就其阅历资历还是心境,根本不具备写出像《满江红》那样悲愤交加、气势磅礴的内涵与底气。
那时的岳飞正仕途辉煌踌躇满志,怎么可能满腔悲愤怒发冲冠?怎么可能觉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何来气度待重头收拾旧山河?二是岳飞当时对功名非常重视,并在其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
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
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
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三是《满江红》一经问世即广泛流传,如此非同寻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飞三十岁青云直上之时所作,岂能就此湮没不见踪影?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岁出头。
中秋节古诗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赏析
中秋节古诗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赏析《秋宵月下有怀》这是唐代孟浩然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触景生情,流露出诗人心中的闲愁。
中秋节来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古诗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赏析原文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被惊起的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萤火虫循着那灯光从卷帘飞入屋内。
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你我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
注释沾:润湿。
栖:栖息。
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杵(chǔ):春米、捣衣用的棒槌。
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望望:望了又望。
伫立:久久站立。
赏析: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
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
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
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原文及赏析
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原文及赏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原文及赏析《庐山东林寺夜怀》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李白晚年被判流放夜郎后游庐山时写的一首诗作,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次游庐山时所作。
诗中,李白借用佛教的概念,感叹他难以实现的理想。
原文:我寻青莲宇⑵,独往谢城阙⑶。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⑷。
宴坐寂不动⑸,大千入毫发⑹。
湛然冥真心⑺,旷劫断出没⑻。
注释:⑴《江西通志》:东林寺,在庐山之麓,晋太元九年慧远建。
此山仪形九叠,峻竦天绝,而寺之所居,尤尽林壑之美。
背负炉峰,旁带瀑布,清流环阶,白云生栋,别营禅室,最居深静。
凡在瞻礼,神气为之清爽。
慎蒙《名山记》:庐山有东林寺,寺始于晋慧远法师。
谢灵运为凿池种莲。
师与隐者十八人同修净土社,缁素咸在,谓之莲社。
师送客至虎溪而止。
常与陶渊明、陆修静谈,不觉过溪,共笑而反。
今三门内,屋于桥上,水淹塞,去即虎溪。
傍稻田中,有莲数本,即莲池也。
出寺有大溪,度石桥,或云此为虎溪。
⑵陈子昂诗:“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
”杨齐贤曰:青莲宇,梵宫也。
⑶《楚辞章句》:“谢,去也。
”⑷《阿弥陀经》: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⑸《维摩诘经》:舍利弗言: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
《释氏要览》:宴坐,又作燕坐。
燕,安也,安息貌也。
⑹李善《文选注》:大千者,谓一三千界,下至阿毗地狱.上非想天,为一世界。
千世界为小千世界,千小世界为中千世界。
千中世界为大千世界。
《法苑珠林》:须菩提答阿难曰:“我念一时入于三昧,此大千世界弘广若斯,置一毛端,往来旋转如陶家轮。
”⑺《南史》:帝问大僧正慧念曰:“见不可思议事不?”慧念答曰:“法身常住,湛然不动。
”《楞严经》: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⑻《韵会》:梵书以一世为一劫。
谢灵运《山居赋》:“析旷劫之微言,说象法之遗旨。
”[2]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①东林:指庐山东林寺。
②虎溪:在东林寺前,自南向西回流。
这两句描写东林寺月夜的景色——霜落清静,寺内钟声阵阵;月光映在虎溪之上,水白如练,潺潺淌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庐山东林寺夜怀翻译赏析
《庐山东林寺夜怀》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前言】《庐山东林寺夜怀》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李白晚年被判流放夜郎后游庐山时写的一首诗作,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次游庐山时所作。
诗中,李白借用佛教的概念,感叹他难以实现的理想。
【注释】⑴《江西通志》:东林寺,在庐山之麓,晋太元九年慧远建。
此山仪形九叠,峻竦天绝,而寺之所居,尤尽林壑之美。
背负炉峰,旁带瀑布,清流环阶,白云生栋,别营禅室,最居深静。
凡在瞻礼,神气为之清爽。
慎蒙《名山记》:庐山有东林寺,寺始于晋慧远法师。
谢灵运为凿池种莲。
师与隐者十八人同修净土社,缁素咸在,谓之莲社。
师送客至虎溪而止。
常与陶渊明、陆修静谈,不觉过溪,共笑而反。
今三门内,屋于桥上,水淹塞,去即虎溪。
傍稻田中,有莲数本,即莲池也。
出寺有大溪,度石桥,或云此为虎溪。
⑵陈子昂诗:“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
”杨齐贤曰:青莲宇,梵宫也。
⑶《楚辞章句》:“谢,去也。
”⑷《阿弥陀经》: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⑸《维摩诘经》:舍利弗言: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
《释氏要览》:宴坐,又作燕坐。
燕,安也,安息貌也。
⑹李善《文选注》:大千者,谓一三千界,下至阿毗地狱上非想天,为一世界。
千世界为小千世界,千小世界为中
千世界。
千中世界为大千世界。
《法苑珠林》:须菩提答阿难曰:“我念一时入于三昧,此大千世界弘广若斯,置一毛端,往来旋转如陶家轮。
”⑺《南史》:帝问大僧正慧念曰:“见不可思议事不?”慧念答曰:“法身常住,湛然不动。
”《楞严经》: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⑻《韵会》:梵书以一世为一劫。
谢灵运《山居赋》:“析旷劫之微言,说象法之遗旨。
”【赏析】李白是道佛皆信的,哪家能给他提供精神庇护,他就往哪家靠。
在这首诗里李白说:“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青莲宇”就是佛殿。
他晚年自号“青莲居士”,就是明白地宣布他同时奉信佛教。
他为了求得佛给予的精神慰藉,离开浔阳城,又来到庐山西麓的东林寺,夜宿于此,更表达了一番再也不参与政治,一心隐居的决心:“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维摩诘经》说,人生彼岸,常作“天乐”。
他十分向往:“天香生虚空,天乐呜不歇。
”佛经又说,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回忆说他自己曾经于林中,安息地坐树下修炼。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李白说,他也宴坐树下修炼,佛教中概念中的“大千世界”就进入了他的心身。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此诗的“真心”也是个佛教术语。
《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佛教的“劫”说的是人的寿命的长短。
“旷劫”,李白借用佛教的概念,感叹难以实现他的社会理想的阻隔、疏薄的人生。
他这首诗,通篇浸润着佛教的观念,感慨自己对命运的悲观与无奈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