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表1
一、构造、剥蚀地貌
(一)、山地
1、山地按构造形式的分类
(1)断块山:由于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称为断块山。断块山最初形成时,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和明显的断层线。断层面成为山前的陡崖,外形一般为三角形;断层线则是崖底的轮廓线。但是由于断块山不断的上升,经过长期的凤化和剥蚀,断层面被破坏并向后退却;崖底的断层线也被巨厚的凤化碎屑物所掩盖。
(2)褶皱断块山:在构造形态上具有被断裂作用分离的褶皱岩层,曾经是构造运动剧烈和频繁的地区。
(3)褶皱山:具有背斜或向斜构造的山地。构造形态上并不复杂,除了简单的背斜或向斜褶曲外,有时还有次生的小褶曲。山脉的走向与褶皱轴的方向常相一致。在向斜构造的褶皱山区,河流常沿向斜轴部发育而成狭长的槽沟地形。在背斜构造的褶皱山区,由于背斜轴部张节理发育,容易遭受凤化剥蚀,同样也容易产生狭长的槽沟地形。
2、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表2)
山地按地貌形态分类表2
3、丘陵
丘陵是经过长期剥蚀切割、外貌成低矮而平缓的起伏地形。其绝对高度小于500m,相对高度小于200m。丘陵地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常直接裸露,风化一般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有时还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常堆积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丘陵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较复杂,一般丘顶部分无地下水,边缘和谷底常有上层滞水或潜水型的孔隙水。
4、剥蚀残山
低山在长期的剥蚀过程中,极大部分的山地都被夷平成为准平原,但在个别地段形成了比较坚硬的残丘,称剥蚀残山。一般常成几个孤零屹立的小丘,有时残山与河谷交错分布。
5、剥蚀准平原
剥蚀准平原是低山经过长期的剥蚀和夷平,外貌显得更为低缓平坦,具有微弱起伏的地形。其分布面积一般不大。由于长期受到剥蚀,因而基岩常裸露地表,有时低洼地段覆盖有不厚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等。剥蚀准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或只有一些上层滞水,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略有起伏。
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
1、洪积扇
山区河流自山谷流入平原后,流速减低,形成分散的漫流,流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开始堆积,形成由顶端(山谷出口处)向边缘缓慢倾斜的扇形地貌。
洪积扇的顶部堆积物的颗粒粗大,且多呈亚角形,中部颗粒较细,多为块石、碎石、圆砾、角砾及砂等,尾部颗粒更细,多为细砂、粉砂、粉土和粉质粘土等,有时还有淤泥等软土。
洪积扇的地下水位在顶部埋藏较深,向中部及尾部变浅,在尾部及边缘地带常出露地表,形成条带状均沼泽地。
2、坡积裙
坡积裙是由山坡上的面流将风化碎屑物质,携带到山坡下,并围绕坡脚堆积,形成的裙状地貌。坡积裙的物质组成直接来源于山坡,因此,一般分选性差,细小和粗大的颗粒相互夹杂在一起。有时由于重力作用,粗颗粒堆积在紧邻山麓,细颗粒则堆积得稍远一点。
3、山前平原
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暂时水流在山前堆积了大量的洪积物,这些洪积物和山坡上面流所挟带下来的坡积物汇合起来,形成了宽广平坦的山前平原。
山前平原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外貌上看,环绕着山前地带成一狭长地形,靠近山麓地形较高,由于山前平原是由无数个大小不一的洪积扇所组成,因而形成高低起伏的波状地形。
山前平原堆积物的岩性和山区岩层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如山区岩层中有煤系地层分布时,在山前平原上则广泛分布着夹杂煤屑的粉质粘土层。
在新构造运动上升的地区,洪积扇向山麓的下方移动,因此山前平原的范围不断扩大,如果山区在上升过程中曾有过间歇,在山前平原上就产生了高差明显的山麓阶地。
4、山间凹地
被环绕的山地所包围而形成的堆积盆地,称为山间凹地。山间凹地由周围的山前平原继续扩大所组成,凹地边缘颗粒粗大,一般呈亚角形,四地中心,颗粒逐渐变细,地下水位浅,有时形成大片沼泽洼地。
三、河流侵蚀堆积地貌
1、河谷
(1)河谷的分类
①侵蚀河谷:由地表水流所切割成的河谷。
②构造河谷:由地壳错动所产生的低地,后来又经流水作用所形成的河谷。
③火山河谷:分布在火山裂隙处的河谷。
④冰川河谷:经过冰川活动所形成的河谷。
⑤岩溶河谷:在岩溶地区地表水、地下水活动所形成的河谷。
⑥凤成河谷:由风力作用所形成的河谷。
(2)河谷的发育阶段
①少年期河谷:河床坡度陡,流速大,以垂直侵蚀作用为主,河床不断加深加长,河谷成“V”字形,出现陡崖深谷。
(a)隘谷:具有垂直深切的崖壁,谷底宽度与上部大致相同,谷形狭窄,谷坡陡立、谷底完全被水淹没。
(b)嶂谷:两侧谷坡分得较开,坡麓具有陡壁或有缓坡,谷底部分被水淹没。
(c)峡谷:是嵌入岩层很深的河谷,两壁陡峭,谷底狭窄,大多数狭谷的底部被水淹没。
②壮年期河谷:河谷纵剖面接近平衡剖面,河谷往往成不对际的“U”字形,侧向侵蚀为主,河曲发育,晚期有蛇曲及牛轭湖生成,原始地形受到强烈破坏。
(a)河曲:由于河流侧向侵蚀时,若一岸遇到坚硬岩石,水流冲击坚硬岩石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冲刷对岸,久而久之,河谷变得弯弯曲曲,这样的河谷称为河曲。
河流受冲刷的一岸,弧形内侧朝向河床,称为凹岸;其相对的另一岸则为堆积的一岸,弧形内侧反向河床,称为凸岸。
(b)蛇曲:侧向侵蚀的继续发展,使河谷愈来愈宽,而河床则在河谷底部弯来弯去,这种河谷的地貌形态称为蛇曲。
③老年期河谷:整个河流均达平衡剖面,侵蚀作用几乎停止而堆积作用特别显著。河谷特别宽阔,阶地完整,牛轭湖和蛇曲特别发育,巨大的河流则出现广阔的冲积平原。
(3)河谷内各地貌单元的特征
①河床:河床是谷底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河床由于受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而弯来弯去,经常改变河道的位置,这样,河床底部的冲积物就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山区河流河床底部大多为坚硬的岩石或者是大块的碎石、卵石,但由于侧向侵蚀的结果常带来大量的细小颗粒,并可能有软土存在。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河流挟带来的粗大颗粒交错在一起,使河床下的堆积物复杂化。
山区河流河床底部的堆积物本身也往往是不固定的,当下一次较大的洪水下来时,原来堆积的物质被搬运走了,而又雄积下来新的物质。平原地区河流的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
②河漫滩:分布在河床两侧,经常受洪水淹没的浅滩称为河漫滩。河流上游,河漫滩往往由大块碎石所组成,但是是不稳定的,再一次洪水到来时可能把它冲走。河流中游,河漫滩一般为砂土所组成。河_流下游,河漫滩一般为粘性土所组成。河漫滩的地下水位一般都较浅,在干旱地区往往形成盐渍地。由于河流挟带的碎屑物不断堆积在河床的两侧,这样有时靠河床一侧的河漫滩地形较其他部分为高,河漫滩上的低洼部分则逐渐形成河漫滩湖泊或河漫滩沼泽地。
③牛轭湖:牛轭湖是河流产生蛇曲的结果。当河流弯曲得十分厉害,一旦河流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淤塞,就成了牛轭湖。在枯水和平水期间j牛轭湖内长满了水草,渐渐淤积成为沼泽。在洪水期间,牛轭湖有时就和河流相接成为溢洪区,牛轭湖一般是泥炭、淤泥堆积的地区。
④阶地:阶地是地壳上片、河流下切形成的地貌。当上升过程中有几次停顿的阶段,就形成几级阶地。阶地由河漫滩以上算起,分别称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等。阶地愈高,形成的时代愈老,这样,高阶地上土的密度就比较大,压缩性也比较低。但是,高阶地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