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
3在临摹中感受

二、如何画变体画?
改变构图、角度、造型、色调、工具、画质、内容等
教学反思
探究活动二:如何画变体画?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
出示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和《午休》,考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凡•高整个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1890年1月,凡•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着中午的安静、温暖。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三、检测反馈---固锚
交流:你有什么好的创意?
四、评价提升---省锚
布置作业
临摹大师的作品,对原画进行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的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画出自己的风格!
板书
设计
在临摹中感受
年级
初一
学科
美术
授课时间
月日-
月日
课题
在临摹中感受
教学
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从《播种者》到《播种者》——“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徐悲鸿曾经说过:“临摹,在绘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教材引导从临摹名画入手,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即完成一张有创意的变体画,这种教学方式有益于学生对人物画更深层次的再学习,是知识的巩固、是能力的提升,是思维的创新。
经过先后知识的梳理,考虑到课时的完整性,本单元先是引导学生临摹米勒《播种者》,先是有一节课的铺垫,利用参照物、关节、动态线、比例等知识体验并学习人物动态的绘画方法,完成米勒《播种者》动态的“形”的问题;本节课是通过赏析梵高对米勒《播种者》的多幅临摹作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梵高临摹过程中融合的多种绘画语言和元素,在自己原先完成的《播种者》作品基础上,结合学习的不同的绘画语言和元素,进行高层次的临摹,即创作属于学生自己的《播种者》变体画。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不仅仅是造型的技法、还有相关联的其它绘画作品、还有与画家相关的经历、情感、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
考虑到课时的完整性,本课只从《播种者》到《播种者》,内容简单中见丰富,以小点展开大世界,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传递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一节课对人物头像的比例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基本掌握了运用比例知识绘制人物头像的方法;对于全身动态造型,还完全陌生,要完成一张有创意的有动态的变体画,首要解决全身像的造型问题,即对人物全身动态的表现,本单元后面一课是动态人物,把它安排到本课之前比较合理,也就是在上本节课前已经解决了造型问题;初一的学生的课时安排十分紧凑,对某一技法的兴趣持续度不会很久,很多造型的表现无需重复教学;初一的学生还比较活泼,活动形式不能太单一,也不能太浅显。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赏析大师临摹大师变体画的技法、风格、造型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体验到变体画的乐趣;第二课时学生创造性临摹名画,创作属于自己的变体画。
在临摹中感受教案

在临摹中感受教案【篇一:在临摹中感受】在临摹中感受人体结构:运动关键:关节动态线临摹感受人体比例:教学反思:《在临摹中感受》是一堂人物速写课,本节课教学中我降低了速写技法的传授,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着力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恰当定位教学目标,降低对学生专业美术技法传授的要求。
人物速写是比较专业的美术技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是较难把握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动态人物的绘画就更难。
许多学生在面对运动的人物绘画时往往望而却步。
在新课程的教育创导下,美术课堂中更加要求保护学生的原创,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美术技巧是不实际的。
美术课的教学要降低纯粹美术技法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艺术的热爱。
所以在这堂课目标定位上,减弱了速写技法的传授,转而注重过程中学生的感知与体验,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增强其对艺术的热爱。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讲解人体基本的结构比例、动态线等造型方法后,通过直观示范再要学生模仿练习。
这种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法很难让学生对运动人物速写产生兴趣。
本节课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模式轻松而灵活的组织教学。
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描绘关节人,学生就会发现人体结构比例等问题,继而引出学生通过讨论、比较、测量的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
在欣赏完优秀速写后,学生产生一种想尝试画一画的感觉,就会想到如何快速把握人体动态这一问题,接着就会去研究人体运动变化的规律。
三、主动参与、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本节课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来,学生针对课堂中的问题,积极主动进行各种实践体验,分析交流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热情高涨。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3在临摹中感受 教案设计

《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七年级下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
本课从临摹名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对于“临摹”两字并不陌生,尤其在学习前一课《关注你我他》(人物肖像画)的基础上,但缺少对临摹的深层次的认识,也极少临摹大师作品。
然而他们有饱满的热情和对临摹的兴趣。
通过对大师之间临摹作品的欣赏,感受,分析,通过实践临摹他人作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使其学会观察从而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感受名画美丽的同时了解变体画,掌握人物的比例关系,能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了解大师的技法、风格。
通过改变原作的构图、造型、色调、等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变体画,变体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
难点:学生在“临摹”中进行自我表现,将自我感受融入画作中。
【教学准备】名画图片、16开画纸、画笔、颜料、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临摹提问:什么称之为“临摹”,同学们印象中的“临摹”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同学们大都有过临摹的经历,之前老师也有让同学们临摹书本上的优秀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那么那些大师们会不会去临摹别人的作品呢?我们来看一幅作品。
多媒体展示米勒和梵高的作品《午休》提问:这两幅作品出自那两位画家之手?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分析总结,导入课题:在临摹中感受(设计意图:学生们以为临摹只是一味的模仿,而本课的临摹有别于学生形成的概念,正好形成对比,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是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三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临摹名画来感受绘画的美感和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功底,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名画的特点和绘画技法;2.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3.能够通过临摹名画,提高绘画水平;4.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名画欣赏和分析;2.绘画技巧讲解;3.临摹名画实践。
教学步骤步骤一:名画欣赏和分析1.老师展示名画,并简要介绍其作者、时代和风格;2.学生观看,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该画的特点、意义和感受;3.学生交流讨论,互相比较分析。
步骤二:绘画技巧讲解1.老师讲解名画选取的颜色、构图和细节处理;2.老师演示如何运用画笔和颜色来表现画作的特点;3.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练习绘画技巧。
步骤三:临摹名画实践1.学生自己选取自己喜欢的名画来临摹;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练习绘画技巧。
步骤四:作品展示和评价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评价;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名画的欣赏和分析;2.绘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3.通过临摹名画来提高绘画水平。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精确地模仿名画的构图和细节处理;2.如何引导学生从欣赏名画到创作名画。
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绘画作品;2.学生的作品评估;3.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名画的欣赏和分析,还掌握了基础的绘画技巧,通过临摹名画来提高了绘画水平。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临摹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再造和创新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感和内涵。
二、作业内容:1. 临摹作品:选择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是国画、油画、素描等不同风格的作品;2. 临摹要求:学生需按照原作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要素进行临摹,尽可能地还原原作的神韵;3. 作业时间:第一课时完成选图和初步临摹,第二课时完成完整临摹。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选图时,应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合自己水平的作品;2. 临摹过程中,学生应仔细观察原作,理解其内涵,把握其风格;3. 完成临摹后,学生应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临摹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4.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分享临摹心得,互相学习。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的临摹作品应与原作相似度较高,风格把握准确,有自己的创新元素;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临摹过程和作品质量;3. 评价结果:对于优秀的临摹作品,予以表扬和展示,对于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将完成的临摹作品交给教师,教师将对作品进行点评和建议;2. 对于学生在临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3. 鼓励学生将临摹作品带回家中,与家人分享学习成果,提升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兴趣。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有机会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了解临摹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观察、分析和再造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本次作业也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在临摹中感受第二课时的作业,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临摹的含义和目的,培养正确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增强对美术艺术的热爱和欣赏水平。
二、作业内容:1. 临摹对象: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可以是古代名画、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或学生自己的创作。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

在临摹中感受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
教材从临摹名画入手,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实践,发展学生的个体,凸显学生个性。
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了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了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三、教学准备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四、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牛皮纸、画笔学具: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等五、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一课时,回顾人物肖像课的知识点,讲授全身人物比例,通过分析大师作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
学生分层临摹名画,学习大师的技法、风格、造型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使每位学生体验到绘画成功的乐趣,产生对绘画学习的终生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复习人物肖像画中的肖像比例关系,巩固三庭五眼。
还有谁知道关于人体比例的一些知识吗?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2.新授分析讨论: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
想要准确的表现人物身体比例,绘画中常常以头作为长度单位,仔细分析P13人体比例图表,你会发现哪些规律?小组运用图片,讨论探究头与身体的比例关系,并请同学做模特,验证探究的结果。
交流小结a小组:成人的比例分析,15岁7个半成人头高;10岁7个成人头高;b小组:儿童的比例分析,5岁6个成人头高;3岁5个成人头高……c小组:请班级同学做模特,验证人物的比例。
在临摹中感受变体画教学设计

《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色彩造型及变体画理论,学习人物动态速写,变体临摹大师人物画。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了解大师的技法、风格。
通过改变原作的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变体画定义,变体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
难点:通过改变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临摹大师的人物画作品,有创意地进行个性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比较导入教师出示米勒和凡·高的同名作品《第一步》,通过考学生眼力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教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二)探究分析1.教师: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
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
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学生:估计6-7个头部的高度。
教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
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教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线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你找到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教师小结:《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重复地一步步向前走。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11-苏少版

《在临摹中感受》课题:七年级下册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大师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导学重、难点】1. 导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2. 导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自主导航认知共享一、课前预习(任务卡)1.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回顾)2.变体画的概念?(预习)3.变体画的创作方法?(预习)多维互动思维共振二、交流释疑1. 小组交流任务卡的内容,并呈现所遇到的问题。
2.欣赏感受大师的变体画: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三、点拨强调1.探究变体的画特点:2.揭示“变体画”概念: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
3.进一步探究、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4.感悟、发现变体画的方法。
5.呈现活动:体验变体画的乐趣(引导学生对《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进行探讨,让临摹行为演变成创作行为。
)协同反思智慧共进四、学生创作五、作品展示,作品评价(自评、互评、师评)【板书】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变体画变体的方法:构图、内容、色彩等【理论阐述】本课是以“让学引思,共生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的问题导学案,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教学相融,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明确、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寓教于导之中。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临摹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素材选择:学生需从教材提供的范画或教师指定的作品中选取一幅进行临摹。
所选作品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展现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2. 临摹过程:学生需按照范画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细致的临摹。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重形似与神似的结合,既要保持原作的基本特征,又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 创作发挥:在完成基本临摹后,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创作发挥,如改变色彩搭配、添加个人元素等,使作品更具个性化和创新性。
4. 作品整理:临摹完成后,学生需对作品进行整理,包括画面的清洁、装裱等,使作品更加完整和美观。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选择素材,确保所选作品具有学习和参考价值。
2. 临摹过程中要细心,注重细节,保持作品的形似与神似。
3. 创作发挥时,要在保持原作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体现个人风格。
4. 作品整理要整洁、美观,符合艺术作品的展示要求。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临摹的准确性:作品是否准确体现了原作的基本特征。
2. 技巧的运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是否运用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
3. 创新性:学生在创作发挥环节是否有创新和个性化的表现。
4. 作品整理:作品的整洁程度和装裱是否美观。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作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在展览中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可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方案,能够使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绘画技巧和审美经验,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七年级美术下册《在临摹中感受》教案、教学设计

5.互动交流,促进团队协作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临摹,鼓励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互评、总结,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创设展示平台,激发创作热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绘画、色彩、构图等基本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在临摹中感受》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临摹的概念和意义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临摹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绘画技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但仍有部分学生需加强基础技能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临摹作品。
2.教师提供参考作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风格和表现手法,发挥自己的创意。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练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让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学生互相评价,从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讨论,总结优点和不足。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临摹作品的机会,让他们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和交流。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美术比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7.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总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持续进步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临摹中感受-3

教师在牛皮纸上示范德加的《系鞋带的舞女》(素描),让学生掌握临摹人物全身画的基本过程:
(1)线条造型,构图要适中,把握人物比例,抓住重心线和动态线;
(2)用炭笔铺上明暗调子,根据光线需要不断调整
提升案
课堂作业
对《播种者》等作品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个性要求: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评价案
引导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活动给与肯定,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
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习创作意识
感悟与收获:
板书
设
计
在临摹中感受
动态线重心线技法或风格
教
学
反
思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 Nhomakorabea的气氛。
凡·高: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着中午的安静、温暖。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教学重点
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变化、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
教学难点
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资源选择
名画图片、铅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案
教案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导入:
预习案
1.动态线
《在临摹中感受》》精品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推荐)

美术
年级
高一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欣赏课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名画欣赏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玩转变体画
你想跟哪位艺术家进行艺术的对话呢?
1.呈现梵高、米勒、毕加索、德加的艺术作品,请学生说出艺术家的名字,并说出判断和选择的理由。
2.教师示范临摹过程。
学的活动3
学生玩转变体画。
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作品或作品的局部进行变体画创作;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原画进行某种程度的改变。
活动意图说明
教师示范,让学生找到创作的切入点;提供四张作品检验学生对艺术家创作风格和美术语言特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创作体验,进一步掌握学习成果。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对比观察,总结变体画空间
1.总结变体画可以改变构图、角度、技法以及表现工具等。
2.总结变体画可以改变人物的造型、构图等。
3.总结变体画可以变化表现的工具、质感、色调等。
4.总结变体画可以变化构图、色调、时间、环境等。
5.总结变体画可以只借鉴艺术观念和创意。
变体画的空间很大,我们可以改变构图、改变角度、改变造型、改变色调,甚至改变画质等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改变就是对原作一次对话。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在临摹中感受》教案.doc

《在临摹中感受》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课前准备: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二)新授1.教师: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
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
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学生:估计6 —7个头部的高度。
教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
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教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线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探究分析一一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4.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
出示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和《午休》,考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凡一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学生先后围绕两组作品艺术特点,结合变体画概念找出作品的风格差异,为后面临摹画家作品埋下伏笔。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
2.掌握临摹的基本技巧。
3.在临摹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与灵性。
4.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临摹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模板进行绘制,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掌握绘画技巧及风格特点。
•临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大师作品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审美水平。
2. 临摹的基本技巧•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工具。
•观察和比较原作与自己的临摹作品的差异。
•勇于尝试,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作品。
•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绘制,注意细节和比例的把握。
3. 在临摹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与灵性•通过临摹学习到大师们的绘画技巧,感受到艺术的美和文化的传承。
•在作品中体验到一种灵性的力量,领悟到艺术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4. 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观察能力•临摹需要耐心和细心,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细微观察的能力。
•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原作和自己的作品,发现差异并加以改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整体介绍•老师简单介绍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临摹的目的和意义。
2. 案例分析•老师展示一张大师的作品,并对比展示一个学生的临摹作品,让学生发现差异和不足。
•让学生分别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问题,并相互交流探讨解决方法。
3. 实践练习•老师发放纸张和铅笔,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模版进行临摹,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和控制比例。
•学生注意细节,不断尝试纠正错误,逐步完善作品。
4.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并让学生相互欣赏,对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临摹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更加了解到艺术的美与灵性。
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临摹的基本技巧,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细心。
但是,想要通过临摹学到更多的东西,需要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和思考,以及更高的自我要求。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临摹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掌握临摹技巧,理解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及线条运用等基本要素,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临摹”展开。
具体要求如下:1. 素材选择:学生需选择一幅适合自己水平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可以是课本提供的作品,也可以是个人收集的优秀画作。
2. 临摹步骤:学生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临摹:观察原作,理解构图和色彩搭配;在画纸上用铅笔勾勒出大致轮廓;使用水彩或水粉等颜料进行上色,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过渡;最后进行细节的修饰和完善。
3. 创作要求:在临摹过程中,学生需保持对原作的尊重,同时鼓励个人风格的尝试和创新。
在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上,要尽量做到与原作相协调,同时体现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学生在使用颜料等材料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将颜料弄到衣物或其他物品上。
2. 规范性:临摹作品应遵循一定的美术规范,如构图合理、色彩协调、线条流畅等。
3. 创新性: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体现个人风格和特点。
4. 准时性:学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临摹作品,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互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作品,互相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
3. 自评:学生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反馈:学生需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临摹经验和心得。
3. 成果展示: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将作品用于班级展览或参加学校美术比赛等活动。
七年级美术《在临摹中感受》

课题 : 《在临摹中感受》(第1课时)------人体的结构与比例讲课人:刘敏课型 :新授绘画课设计模式 :“激趣—自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2、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临摹、写生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了解人体的完美,感化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完美中感受现实世界。
教学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为绘画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美术课不在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是用艺术美净化灵魂和审美、美术感受及绘画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主要以测量实验、临摹写生为主,教材在本节课中起辅助作用2、重点和难点:重点: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
难点:人物速写技法、技巧及速写线条的把握。
3、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以多媒体演示、欣赏、测量、比较、临摹、写生与教师示范相结合,创造性参与活动的综合形式结合教学,指导学生在参与测量实验活动中获得人体结构与比例的知识,从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从临摹写生中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体现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用具: 直尺、挂图、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 复习讲评上一节课优秀作业优点,缺点,注意事项二.新授1.由优秀作业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临摹的目的:临摹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他人你的作品中各自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老学会观察并激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脑筋急转弯小题目:“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2)、由学生的回答“人”导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人身体的基本结构和与头部的比例”3、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幅中外有关人体的绘画作品,教师并简单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
本课从临摹名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对于“临摹”两字并不陌生,但缺少对临摹的深层次的认识,也极少临摹大师作品。
然而他们有饱满的热情和对临摹的兴趣。
通过对大师之间临摹作品的欣赏,感受,分析,通过实践临摹他人作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使其学会观察从而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感受名画美丽的同时了解变体画,掌握
人物的比例关系,能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
的感受。
2、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了解大师的技法、
风格。
通过改变原作的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加
入更多的自我表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
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体画,变体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
难点:学生在“临摹”中进行自我表现,将自我感受融入画作中。
【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画纸、画笔、颜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临摹
提问:什么称之为“临摹”,同学们印象中的“临摹”是怎样的?
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大都有过临摹的经历,之前老师也有让同学们临摹书本上的优秀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那么那些大师们会不会去临摹别人的作品呢?我们来看一幅作品。
多媒体展示米勒和梵高的作品《第一步》
提问:这两幅作品出自那两位画家之手?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分析总结,导入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们以为临摹只是一味的模仿,而本课的临摹有别于学生形成的概念,正好形成对比,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
)
二、新授
1、人物比例
提问:同学们在画人物画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 这些头与身体不协调的问题多数是与我们无法控制人物的比例关系所决定的,我们先从大师作品中学一学身体的比例。
多媒体展示:德加《舞女》
请同学们用书本上13页教我们的方法来量一量他的比例是几个头。
多媒体展示人体比例图
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成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
展示:德加《舞女》坐姿、德拉克罗瓦《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
请同学们再次测量,验证所记口诀。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亲自量一量更直观,更利于永久记忆,不但学会的测量的方法也记住了基本比例。
)
2、变体画
把握好人体比例关系可以使我们画出的人物画更写实更精准,然而画出好的临摹作品,要求我们不但具备一定的技法,还要对原作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请同学们分析《酣睡的收割者全家》的不同版本
多媒体展示:米勒、梵高、毕加索作品
讨论交流:画家在临摹作品的时候只是在复制、模仿吗?
生回答交流结论。
并对米勒、梵高、毕加索作品的各自特色分析。
总结:梵高和毕加索把米勒的画作用新的手法重新展现了出来,画出了耳目一新的新作品了,这就是“变体画”,临摹的变体画,可以是构图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
这三幅画具有其画家各自的绘画风格,通过自我表现从而有了新的生命。
讨论分析学生临摹毕加索作品《在沙滩上奔跑的女人》不同版本,学生作品对原作做出了哪些方面的改变?
生交流回答。
总结感悟:临摹变体画为我们想大师学习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我们可以在大师的作品中选择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这种学习行为演变成一种创作过程。
(设计意图:大师对大师的临摹、学生对大师的临摹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体会作品,了解大家对变体画的感受,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
三、创作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任意一幅大师作品为原型,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方法选择:
1、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2、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学生绘画期间多媒体播放对大事的临摹作品,轻松的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一幅大师作品进行临摹,他们会十分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促使其创作出优秀作品。
)四、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评及老师点评,学生交流临摹体会。
在回顾交流中加深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
五、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临摹变体画,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对每一幅打动我们心灵的,及其我们的热情或是引发我们兴趣的画,我们都不妨临摹一番。
【教学后记】
本节课面对大师的作品,要让学生领会其创作的技法、风格、特色包涵的情感,还要让学生能在临摹个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所以我不但让学生学习了基本的人体比例关系,还着重让其讨论分析临摹作品。
在这种欣赏、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对变体画有个清醒的认识,能够在其后的创作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变体画的艺术手法。
我想,要让学生画好变体画,也要跟他们强调画好写实画的重要性,严格的照着原作临摹的重要
性。
因为绘画技巧不但不会阻碍创作,还会对创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