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传感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259d52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12.png)
M4
平时表现
20%
A-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认真,积极主动;B-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比较认真,有积极性;C-遵守纪律,缺勤不到20%;工作态度端正,有一定主动性;D-纪律性差,缺勤超过30%;工作态度不端正,不积极不主动;
11
M4
实验和口头报告
50%
A-传感器设计完整,性能符合要求,实验结果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流畅,内容表述清晰准确,回答问题正确。B-传感器设计较为完整,性能比较符合要求,实验结果较为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较为流畅,内容表述较为清晰准确,回答问题较为正确。C-传感器设计基本完整,性能基本符合要求,实验结果基本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基本流畅,内容表述基本清晰准确,回答问题基本正确。D-传感器设计不完整,性能不符合要求,实验结果不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不流畅,内容表述不清晰准确,回答问题不正确。
4
M2
平时表现
20%
A-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认真,积极主动;B-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比较认真,有积极性;C-遵守纪律,缺勤不到20%;工作态度端正,有一定主动性;D-纪律性差,缺勤超过30%;工作态度不端正,不积极不主动;
5
M2
实验和口头报告
50%
A-传感器设计完整,性能符合要求,实验结果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流畅,内容表述清晰准确,回答问题正确。B-传感器设计较为完整,性能比较符合要求,实验结果较为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较为流畅,内容表述较为清晰准确,回答问题较为正确。C-传感器设计基本完整,性能基本符合要求,实验结果基本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基本流畅,内容表述基本清晰准确,回答问题基本正确。D-传感器设计不完整,性能不符合要求,实验结果不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不流畅,内容表述不清晰准确,回答问题不正确。
《传感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468e9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c.png)
《传感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学习传感器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原理和特点;3.掌握传感器元件的安装、连接和调试方法;4.学习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传感器的分类和原理介绍;2.温度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调节环境温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3.光电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电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光照强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4.压力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压力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压力大小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5.加速度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加速度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物体的加速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6.湿度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湿度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环境湿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7.环境气体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环境气体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环境气体浓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8.传感器性能测试和评价实验:通过对不同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价来比较不同传感器的优缺点。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温度传感器;2.光电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4.加速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环境气体传感器;7.示波器;8.信号发生器;9.电源;10.连接线;11.实验电路板。
四、实验步骤:1.熟悉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2.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3.连接传感器和测试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4.调整环境条件,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强度、压力、加速度、湿度和环境气体浓度等变量,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价;6.完成实验报告。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3e662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e.png)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一、引言
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
为了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编写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
1. 传感器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3. 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4.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的关系
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
1. 工业控制中的传感器应用
2. 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应用
3. 医疗健康中的传感器应用
4. 智能交通中的传感器应用
四、实验操作技能
1. 传感器技术实验室基本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2. 常见传感器的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撰写
3. 传感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采用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3. 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传感器技术实验
4. 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外出实践活动
六、教学大纲的评估与完善
1. 督导评估和学生反馈的重要性
2. 教学大纲的动态调整与更新
3. 教师团队的培训与提升
七、结语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传感器技术教学取得理想成果!。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3566a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6.png)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对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潜力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熟悉不同领域的传感器应用案例- 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系统三、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 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特点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传感机制- 传感器的特性与性能参数- 传感器的灵敏度、分辨率和稳定性等参数的含义和评价方法3. 传感器应用案例- 温度传感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 压力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案例- 光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案例4. 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 传感器接口与信号处理-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实现与调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传统课堂教学,介绍传感器的理论知识-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传感器进行实验,加深理解- 讨论与案例分析,分析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设计与实现小组项目,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期末考试占40%,考查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六、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传感器技术基础》刘振山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参考资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裴庆荣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 《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张守巡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七、备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等相关基础知识,建议学生预先学习相关课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bcf83fda26925c52cc5bff5.png)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7z8315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及应用Senso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学分/学时:3/42先修课程:主要有:物理、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元件、自动控制理论。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其目标是:提供了解、使用、分析和初步设计常用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及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为后续其他专业课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特点,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掌握信息获取范畴的广义理解;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式与结构;了解传感器技术在国防工业和一般工业领域中的典型应用;同时使学生能够在自动化系统、智能化系统中正确应用常用的传感器技术。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主要讲授传感器的性能评估,目前在工业领域中常用的几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的物理效应、变换原理、工作特性、主要结构、信号转换电路、误差及其补偿、合理应用等。
同时本课程也重视对新型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的介绍。
传感器结构设计、工艺及所用材料只作一般介绍。
本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传感器技术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共15个学时;第二部分是关于典型传感器的讨论,这是课程的重点,共21个学时;第三部分是关于近年来出现的新型传感器、应用示例的讨论,共6个学时。
教学的基本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单元教学任务。
五、教学安排及方式第1章绪论(6学时,基本掌握,讲授为主)1.1 传感器的作用与功能1.2 传感器的分类1.3 传感器技术的特点1.4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1.5 与传感器技术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1.6 本教材的特点及主要内容第2章传感器的特性(5学时,掌握,讲授为主,讨论为辅)2.1 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般描述2.2 传感器的静态标定2.3 传感器的主要静态性能指标及其计算第3章基本弹性敏感元件的力学特性(4学时,掌握,讲授为主)3.1 概述3.2 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3.3 基本弹性敏感元件的力学特性3.4 弹性敏感元件的材料第4章电位器式传感器(1学时,掌握,讨论为主,讲授为辅)4.1 概述4.2 线绕式电位器的特性4.3 非线性电位器4.4 电位器的负载特性及负载误差4.5 非线绕式电位器4.6 典型的电位器式传感器第5章应变式传感器(5学时,掌握,讲授为主,讨论为辅)5.1 应变式变换原理5.2 金属应变片5.3 应变片的动态响应特性5.4 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5.5 电桥原理5.6 典型的应变式传感器第6章压阻式传感器(2.5学时,掌握,讲授为主)6.1 压阻式变换原理6.2 典型的压阻式传感器第7章热电式传感器(2.5学时,掌握,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7.1 概述7.2 热电阻测温传感器7.3 热电偶测温7.4 半导体P-N结测温传感器7.5 其他测温系统第8章电容式传感器(1学时,掌握,讲授为主,讨论为辅)8.1 基本电容式敏感元件8.2 电容式敏感元件的主要特性8.3 电容式变换元件的信号转换电路8.4 典型的电容式传感器8.5 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及抗干扰问题第9章变磁路式传感器(2学时,掌握,讨论为主,讲授为辅)9.1 电感式变换原理9.2 差动变压器式变换元件9.3 电涡流式变换原理9.4 霍尔效应及元件9.5 典型的变磁路式传感器第10章压电式传感器(1学时,基本掌握,讲授为主)10.1 石英晶体10.2 压电陶瓷10.3 聚偏二氟乙烯10.4 压电换能元件的等效电路10.5 压电换能元件的信号转换电路10.6 压电式传感器的抗干扰问题10.7 典型的压电式传感器第11章谐振式传感器(6学时,基本掌握,讲授为主)11.1 谐振状态及其评估11.2 闭环自激系统的实现11.3 振动筒压力传感器11.4 谐振膜式压力传感器11.5 石英谐振梁式压力传感器11.6 谐振式科里奥利直接质量流量传感器第12章微机械与智能化传感器技术(5时,基本掌握,讲授为主,讨论为辅)12.1 概述12.2 几种典型的微硅机械传感器12.3 几种典型的智能化传感器12.4 若干新型传感器应用实例分析课程总结(1学时,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六、教学的基本思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教学以“一条主线、二个基础、三个重点、多个独立模块”的基本原则来进行。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0347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e.png)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目的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原理及分类1.1 传感器概述1.2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1.3 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领域2. 传感器测量技术2.1 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线性度2.2 传感器的量程与分辨率2.3 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和精度2.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3. 常见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1 温度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2 湿度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3 压力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4 光敏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5 加速度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6 气体传感器的实验应用4.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控制4.1 传感器信号的放大与补偿4.2 传感器信号的滤波与采样4.3 传感器信号的数字化与传输4.4 传感器信号的控制与自动化5.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1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选择与设计5.2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布线与安装5.3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调试与优化三、实验教学要求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知识。
2. 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测量技术中的重要参数和性能指标。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传感器实验的搭建和测试。
4.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
四、实验设备和材料1. 温度传感器2. 湿度传感器3. 压力传感器4. 光敏传感器5. 加速度传感器6. 气体传感器7. 实验仪器(如示波器、多用表等)8. 实验电路板和相关元器件9.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五、实验教学流程1. 传感器技术概述和基本原理的讲解(1课时)。
2. 传感器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参数的讲解(1课时)。
3. 常见传感器的实验应用实践(2课时)。
4.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控制实验(2课时)。
传感器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传感器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6b7d65482fb4daa58d4b7d.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传感器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1040230512.2.总学时数:1周。
3.学分: 14.适用专业(注明本科、专科、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5.本课程设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传感器知识完成一个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并在实验室实现。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1.是通过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特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择,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传感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传感器控制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任务。
5.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线路以及元器件工程规范,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能正确绘制电路图等。
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三、提供的设备1、示波器2、稳压电源3、万用表4、温度计5、数字面板表四、选题的原则1.选题范围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传感器是获取和转换信息的一种工具,这些信息包括电、磁、光、声、热、力、位移、振动、流量、湿度、浓度、成分等。
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是敏感元件,它是传感器中用来感知外界信息和转换成有用信息的元件。
无线传感网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无线传感网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31b2e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5.png)
无线传感网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45010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网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for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总学时/学分:24/1.0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一个物联网应用系统。
对其结构、通信协议、数据处理等,设计完整的解决方法。
目标2:运用物联网应用相关知识,合理选择硬件平台和网络方式,评价项目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提升重新意识。
目标3:熟悉使用开发工具进行实际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过程。
提升实际动手能力目标4:通过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方式就项目相关内容与专任教师或工程师进行有效沟通和
交流。
二、课程目标能力要求及权重
三、教学过程安排
四、课程目标达成方法
五、考核标准
每个课程目标的评分标准如下:
304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粤嵌WSN 培训教材
[2]ZigBee 技术与实训教程‐基于CC2530 的无线传感网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5
[3]郑军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第1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
306
307
308。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程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13f9b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a.png)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程大纲
一、课程简介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是一门涉及传感器技术、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应用,了解传感器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在传感器设计和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测量方法,如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热电式等传感器。
2.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参数,如灵敏度、线性范围、分辨率、稳定性等,以及它们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3.学习传感器在各类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如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诊断、智能交通等。
4.掌握传感器信号的处理、转换和传输技术,了解常见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
5.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和应用传感器。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
1.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2.传感器的基本参数与性能指标
3.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与应用注意事项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
1.电位器式传感器
2.电阻应变片传感器
3.测量电路及信号处理方法
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
1.工作原理与结构类型
2.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与用途
3.测量电路及信号处理方法
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1.自感式传感器与互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2.电感式传感器的特点与用途
3.测量电路及信号处理方法
第五章:光电式传感器
1.光电效应与光电元件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类型
2.光电式传感器的特点与用途
3.测量电路及信号处理方法。
传感器原理教案
![传感器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6816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3.png)
传感器原理教案教案:主题:传感器原理目标: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能够描述不同传感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时间:1个课时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哪些使用了传感器的产品或设备?如何描述传感器?-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引出传感器这一概念,并简要介绍传感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20分钟)- 解释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非电能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 分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通过感知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 传感器通常由传感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两部分组成。
- 根据传感元件的不同类型,介绍常见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3. 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几个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使用了哪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引导学生思考该传感器在该案例中的应用价值,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4. 讨论和总结(15分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总结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 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资源:- 投影仪或白板- 案例分析材料- 学生笔记和讨论记录表评估方法:-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深度-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学生对不同传感器的描述和应用能力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或者野外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某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践。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一步探究某一种传感器类型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5a5a3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1.png)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特点和应用领域;3.了解传感器的参数及其测试方法;4.能够根据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5.能够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1)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2)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特点;(3)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感受外界信号的方式;(2)信号转换、增强和处理的原理;(3)信号传输和输出的原理。
3.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1)按照测量物理量划分的传感器;(2)按照工作原理划分的传感器;(3)按照应用领域划分的传感器。
4.传感器参数及测试方法(1)静态和动态特性参数;(2)灵敏度、分辨力和准确度的计算;(3)传感器的测试方法。
5.传感器选择与应用案例分析(1)根据不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2)根据实际案例进行传感器应用分析。
6.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1)传感器的安装要求和注意事项;(2)传感器的调试和校准方法;(3)传感器故障的常见原因和排除方法。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详细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参数测试方法等内容。
2.实验演示:利用实验设备进行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3.课堂讨论: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
4.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安排,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验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对传感器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评估学生对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能力。
3.项目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传感器应用项目,评估学生综合应用传感器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材作为参考书。
2.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图表和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04、05级)
编号: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Sensor
适用专业:自动化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自动化教研室
总学时:36
学分:2.0
考核形式:考查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介绍工程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以及运用这些传感器测量诸如力、压力、温度、位移、物位、转速和振动等参数的方法。
使学生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特性、应用及发展方向。
在工作中具有初步选用传感器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概述
主要教学内容
1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2 传感器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3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分类
二、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主要教学内容
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3 传感器动态特性分析
4 传感器的无失真测试条件
了解: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掌握: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表述方法。
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主要教学内容
1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2 电阻应变片的种类、材料和参数
3 电阻应变片的动态响应特性
4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5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电路及电阻应变仪
掌握: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特点、工作特性和应用。
四、电感式传感器
主要教学内容
1 变磁阻式传感器
2 差动变压器
3 涡流式传感器
掌握: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特点、工作特性和应用。
五、电容式传感器
主要教学内容
1 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结构形式
2 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3 电容式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电路
4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与特点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和应用。
六、磁电式传感器
主要教学内容
1 磁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2 动圈式磁电传感器
3 磁阻式磁电传感器
了解:开磁路磁阻式转速传感器的组成、结构原理圈和工作原理。
掌握:磁电式传感器的定义及其结构上的两大部分和两种磁路结构。
七、压电式传感器
主要教学内容
1 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压电材料
3 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4 压电式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电路
了解:影响石英晶体表面电荷密度大小的因素。
掌握:压电效应、石英晶体的纵向压电效应的定义;压电元件的等效电路和电荷放大电路和电路中各元件的意义。
八、光电传感器及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
1 内光电效应、常见的光敏元件、光敏元件的应用
2 光源
3 光纤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4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
了解:常见的光敏元件、光敏元件的应用情况、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
掌握:内光电效应、光纤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九、热电式传感器
主要教学内容
1 热电偶
2 热电阻
掌握:热电阻、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特点和应用。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与本课程有关的先修课是高等数学、电路、电子技术。
其后续课为全部专业课。
学时分配表:
序号章节及名称
学时分配学时备注讲课实验上机…
1概述22
2传感器的一般特
性
22
3电阻应变式传感
器
426
4电感式传感器348 5电容式传感器325 6磁电式传感器33 7压电式传感器24
8光电传感器及应
用
44
9热电式传感器326
合计261036实验和上机要求:
第1次实验(2学时)
实验名称:电阻应变片特性及应用(全桥)
实验的目的:掌握电阻应变片特性及应用
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能够按要求接好电路,做完实验,掌握电阻应变片特性。
使用的设备和仪器:传感器实验台、电阻应变片实验模块。
第2次实验(2学时)
实验名称: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应用
实验的目的:掌握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原理
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能够按要求接好电路,做完实验,掌握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原理。
使用的设备和仪器:传感器实验台、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实验模块。
第3次实验(2学时)
实验名称:涡流式传感器
实验的目的:掌握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能够按要求接好电路,做完实验,掌握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使用的设备和仪器:传感器实验台、涡流式传感器的实验模块。
第4次实验(2学时)
实验名称: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的目的: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
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能够按要求接好电路,做完实验,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
使用的设备和仪器:传感器实验台、电容式传感器的实验模块。
第5次实验(2学时)
实验名称:热电偶测温实验
实验的目的:掌握热电偶测温的方法
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能够按要求接好电路,做完实验,掌握热电偶测温的方法。
使用的设备和仪器:传感器实验台、热电偶实验模块。
编制人:孙东辉 2004年
审核人:赵秀芬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