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风荷载计算公式
风荷载计算公式(共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计算:w k=βgzμzμs1w0…… 2006年版]上式中:w k:作用在门窗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Z:计算点标高:;β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βgz=K(1+2μf)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f为脉动系数A类场地:βgz=×(1+2μf) 其中:μf=×(Z/10)B类场地:βgz=×(1+2μf) 其中:μf=(Z/10)C类场地:βgz=×(1+2μf) 其中:μf=(Z/10)D类场地:βgz=×(1+2μf) 其中:μf=(Z/10)对于C类地形,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βgz=×(1+2×(Z/10))=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A类场地:μz=×(Z/10)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B类场地:μz=(Z/10)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C类场地:μz=×(Z/10)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D类场地:μz=×(Z/10)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对于C类地形,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Z/10)=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条: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一、外表面1. 正压区按表采用;2. 负压区—对墙面,取—对墙角边,取二、内表面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或。
风荷载取值
3.1.3 风荷载建筑物受到的风荷载作用大小,与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形状和高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具体计算按照《荷载规范》第7章执行。
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垂直于建筑物主体结构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W K ,按照公式(3.1-2)计算:βz ——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主要是考虑风作用的不规则性,按照《荷载规范》7.4要求取值。
多层建筑,建筑物高度<30m ,风振系数近似取1。
(1)风荷载体型系数µS 风荷载体型系数,不但与建筑物的平面外形、高宽比、风向与受风墙面所成的角度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物的立面处理、周围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和高低等因素有关,一般按照《荷载规表3.1.10 建筑物体型系数取值表范》7.3要求取值,表3.1.10中列出了常用体型建筑物的体型系数。
注1:当计算重要且复杂的建筑物、及需要更细致地进行风荷载作用计算的建筑物,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照《高层规程》中附录A 采用、或由风洞试验确定。
注4:当多栋或群集的建筑物相互间距离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作用效应。
一般可将单体建筑的体型系数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数,该系数可参考类似条件的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注3:檐口、雨蓬、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作用时,体型系数不宜小于2.0。
W W z s z k μμβ=)21.3(-注4:验算表面围护结构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应按照《荷载规范》7.3.3规定,采用局部风压力体型系数。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µz设置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主要是考虑建筑物随着高度的增加风荷载的增大作用。
对于位于平坦或稍有起伏地形上的建筑物,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场地粗糙程度按《荷载规范》7.2要求选用,表3.1.11中列出了常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取值要求。
表3.1.1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关于地面粗糙程度的分类:A类: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有密集建筑群和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欢迎共阅1 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按下式计算:1.1.1基本风压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50年一遇按公式 其中的单位为,kN/m 2。
也可以用公式1.1.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规范以粗糙度类别场地确定之后上式前两项为常数,于是计算时变成下式:1.1.3风荷载体形系数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1)圆形平面;(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n为多边形边数;(3)高宽比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的十字形、高宽比,长宽比的矩形、鼓形平面(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3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不宜小于1.1.4米且高宽比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
且可忽略扭转的结构在高度处的风振系数○1g为○2R为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计算方法如下:为结构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为地面粗糙修正系数,取值如下:为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Hz);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可以由结构动力学计算确定,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也可采用),B为房屋宽度(m)。
○3对于体型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高层建筑,、为系数,按下表取值:为结构第一阶振型系数,可由结构动力学确定,对于迎风面宽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剪力墙和框架均其主要作用时,振型系数查下表,其中H为结构总高度,结构总高度小于等于梯度风高度。
为脉动风荷载水平、竖直方向相关系数,分别按下式计算:B。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风荷载是指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它是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风荷载标准值是指在设计建筑物结构时所采用的风荷载数值,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准确确定风荷载标准值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风荷载标准值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同地区的风力情况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其次是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高度,不同形式和高度的建筑物所受到的风荷载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是否有遮挡物、周围的地形地貌等因素都会对风荷载产生影响。
其次,确定风荷载标准值的方法有多种。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风荷载计算规范中的方法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实测数据来确定。
在计算风荷载时,需要考虑风速、气压、空气密度等因素,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
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风荷载的作用方式,以确定最终的风荷载标准值。
最后,确定风荷载标准值后,需要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严格遵守。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确定的风荷载标准值进行结构设计,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风力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确定风荷载标准值是建筑物设计和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准确确定了风荷载标准值,才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确定风荷载标准值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设计和施工中也需要严格遵守确定的标准值,确保建筑物能够安全地使用和运行。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风荷载是指风对建筑物或结构物所产生的荷载,是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参数。
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风荷载进行准确的计算,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以便于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计算风荷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首先,风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风速等级。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我国将风速分为12级,分别对应不同的风速范围。
在进行风荷载计算时,需要先确定建筑物所在地的风速等级,然后根据相应的风速等级确定基本风压。
其次,风荷载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高度。
不同形式和高度的建筑物所受到的风荷载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高度越复杂、越高,所受到的风荷载也会越大。
因此,在进行风荷载计算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形式和高度进行修正计算,以得到准确的风荷载数值。
此外,风荷载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不同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建筑物所受到的风荷载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等都会对风荷载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风荷载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得到准确的风荷载数值。
最后,风荷载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重要等级。
不同使用功能和重要等级的建筑物所需承受的风荷载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住宅建筑和工业建筑所需承受的风荷载是不同的。
因此,在进行风荷载计算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使用功能和重要等级进行修正计算,以得到准确的风荷载数值。
综上所述,风荷载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得到准确的风荷载数值。
只有在风荷载计算准确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风荷载计算方法能够对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关于风荷载计算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载,内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设计计算的重要因素。
脉动风和稳定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是不均匀的,它具有静力作用(长周期哦部分)和动力作用(短周期部分)的双重特点,静力作用成为稳定风,动力部分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脉动风。
脉动风的作用就是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简称风振)。
以顺风向这一单一角度来分析风载,我们又常常称静力稳定风为平均风,称动力脉动风为阵风。
平均风对结构的作用相当于静力,只要知道平均风的数值,就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内力。
阵风对结构的作用是动力的,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将产生风振。
注意:不管在何种风向下,只要是在结构计算风荷载的理论当中,脉动风一定是一种随机荷载,所以分析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不能采用一般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应以随机振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法为依据。
从风振的性质看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顺风向风力分为平均风和阵风。
平均风相当于静力,不引起振动。
阵风相当于动力,引起振动但是引起的是一种随机振动。
也就是说顺风向风力除了静风就是脉动风,根本就没有周期性风力会引起周期性风振,绝对没有,起码从结构计算风载的理论上顺风向的风力不存在周期性风力。
横风向,既有周期性振动又有随机振动。
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周期性风力又有脉动风。
反映在荷载上,它可能是周期性荷载,也可能是随机性荷载,随着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有的计算方法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风对结构作用的计算,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1)对于顺风向的平均风,采用静力计算方法(2)对于顺风向的脉动风,或横风向脉动风,则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3)对于横风向的周期性风力,或引起扭转振动的外扭矩,通常作为稳定性荷载,对结构进行动力计算风荷载标准值的表达可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平均风压加上由脉动风引起导致结构风振的等效风压;另一种为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
由于在结构的风振计算中,一般往往是第1振型起主要作用,因而我国与大多数国家相同,采用后一种表达形式,即采用风振系数βz,它综合考虑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其中包括风速随时间、空间的变异性和结构的阻尼特性等因素。
风荷载计算
4.2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所受的风荷载。
4.2.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式中:1.基本风压值Wo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按公式确定。
但不得小于0.3kN/m2。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基本风压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主要与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有关,目前还没有实用的标准。
一般当房屋高度大于60米时,采用100年一的风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给出全国各个地方的设计基本风压。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荷载规范》把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岸、湖岸、海岛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稀疏的城镇及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计算公式A类地区=1.379(z/10)0.24B类地区= (z/10)0.32C类地区=0.616(z/10)0.44D类地区=0.318(z/10)0.6位于山峰和山坡地的高层建筑,其风压高度系数还要进行修正,可查阅《荷载规范》。
3.风载体型系数μs风荷载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表面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表示不同体型建筑物表面风力的小。
一般取决于建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等。
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书中P57表4.2-2确定各个表面的风载体型数或由风洞试验确定。
几种常用结构形式的风载体型系数如下图注:“+”代表压力;“-”代表拉力。
建筑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为:0k z s z w w βμμ=,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为:0W z s z P w A βμμ= 式中:W P -作用于框架节点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KN) z β-风振系数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w -基本风压(KN/㎡)A -一榀框架各层节点受风面积(㎡)本建筑基本风压为:200.3/w KN m =,由《荷载规范》得,地面粗糙为C 类。
s μ风荷载体系系数,根据建筑物体型查得 1.3s μ=。
z β风振系数,因结构总高度H=21.128m<30m ,故 1.0z β=。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查《荷载规范》表7.2.1。
一榀框架各层节点受风面积A 计算,B 为3.3 3.9() 3.622m +=, h 取上层的一半和下层的一半之和,屋面层取到女儿墙顶,底层取底层的一半。
底层的计算高度从室外地面取()mm 45003004200=+。
一层: 24.5 3.9() 3.615.1222A m =+⨯= 二层: 23.9 3.9() 3.614.0422A m =+⨯=三层: 23.9 3.9() 3.614.0422A m =+⨯=四层: 23.9 3.9() 3.614.0422A m =+⨯=五层:23.9(1.50) 3.612.422A m =+⨯=计算过程见表所示:欠左风、右风荷载受荷简图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见表表7-1 纵梁线刚度计算表表7-2 柱线刚度Ic 计算表7.2.2 侧移刚度D 值计算 考虑梁柱的线刚度比,用D 值法计算柱的侧位移刚度,表7-4 柱侧移刚度计算表2~5层柱D 值计算2~5层柱D 值合计:D ∑=1.572+1.572=3.144KN/m底层柱D 值计算低层柱D 值合计:D ∑=1.612+1.612=3.224KN/m 7.2.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位移的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算,即jj ijV u D∆=∑式中:j V -第j 层的总剪力;ij D ∑-第j 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j u ∆-第j 层的层间位移。
风荷载取值
3.1.3 风荷载建筑物受到的风荷载作用大小,与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形状和高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具体计算按照荷载规范第7章执行;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垂直于建筑物主体结构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W K ,按照公式3.1-2计算:βz ——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主要是考虑风作用的不规则性,按照荷载规范7.4要求取值;多层建筑,建筑物高度<30m,风振系数近似取1; 1风荷载体型系数µS风荷载体型系数,不但与建筑物的平面外形、高宽比、风向与受风墙面所成的角度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物的立面处理、周围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和高低等因素有关,一般按照荷载规表3.1.10 建筑物体型系数取值表注1:当计算重要且复杂的建筑物、及需要更细致地进行风荷载作用计算的建筑物,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照高层规程中附录A 采用、或由风洞试验确定;注4:当多栋或群集的建筑物相互间距离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作用效应;一般可将单体建筑的体型系数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数,该系数可参考类似条件的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W W z s z k μμβ=)21.3(-注3:檐口、雨蓬、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作用时,体型系数不宜小于2.0;注4:验算表面围护结构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应按照荷载规范7.3.3规定,采用局部风压力体型系数;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µz设置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主要是考虑建筑物随着高度的增加风荷载的增大作用;对于位于平坦或稍有起伏地形上的建筑物,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场地粗糙程度按荷载规范7.2要求选用,表3.1.11中列出了常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取值要求;表3.1.1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关于地面粗糙程度的分类:A 类: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 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 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 类:有密集建筑群和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基本风压值W 0基本风压值W 0,单位kN/m 2,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场地上离地10m 高、统计所得50年一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标准确定的风压值,各地的基本风压可按照荷载规范附录D 中的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查用,表3.1.12为浙江省主要城镇基本风压取值参考表;2、基本风压的取值年限荷载规范在附录D 中分别给出了n=10年、n=50年、n=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标准值,工程设计中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与功能要求,一般按照下列方法选用风压标准值的取值年限:① 临时性建筑物:取n=1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标准值;② 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取n=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标准值;③ 特别重要的建筑物、或对风压作用比较敏感的建筑物建筑物高度大于60m :取表3.1.12 浙江省主要城镇基本风压kN/m 2取值参考表n=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标准值;在没有100年一遇基本风压标准值的地区,可近似将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标准值乘以1.1经验系数以后采用;3、关于风荷载作用的方向问题建筑物受到的风荷载作用来自各个方向,风荷载的主要作用方向与建筑物所在地的风玫瑰图方向一致全国主要城市风玫瑰图,可以查相应的建筑设计资料;工程设计中,一般按照风荷载作用的最大值,来计算建筑物受到的风荷载作用效应;对于抗侧力构件相互垂直布置的建筑物:一般按照两个相互垂直的主轴方向来考虑风荷载的作用效应,详图3.1.3a所示;图3.1.3a 抗侧力构件垂直布置示意图图3.1.3b 抗侧力构件多向布置示意图对于抗侧力构件多向布置的建筑物:一般按照抗侧力构件布置方向,沿着相互垂直的主轴方向次依考虑风荷载的作用效应,详图3.1.3b所示;注意:同一方向,左风荷载作用效应和右风荷载作用效应要分别进行计算;4、风洞试验高层规程3.2.8明确,对于特别重要的建筑物、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物,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3.1-2中的相关计算参数有必要通过风洞试验来确定,以便较精确地计算建筑物受到的风荷载作用效应,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风能力;一般建筑物高度大于200m 、或建筑物高度大于150m 但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风洞试验来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作用参数;① 平面形状不规则,立面形状复杂; ② 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③ 规范或规程中没有给出体型系数的建筑物; ④ 周围地形或环境较复杂;风洞试验通常由有试验能力和试验资质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完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的建筑物模型置于人工模拟的风环境中,模型上不同部位埋设一定数量的电子测压孔,通过压力传感器输出电流信号、通过数据采集仪自动扫描记录并转为相关的数字信号,再经过一系列的计算机数据处理、模拟分析,可以得到建筑物受到的平均风压力和波动风压力值,供设计采用;多层建筑物,房屋高度小,风荷载作用影响较小,一般不做风洞试验; 5、梯度风基本风压与风速有关,一般风速由地面为零沿高度方向按照曲线逐渐增大,直至距离地面某一高度处达到最大值,上层风速度受地面影响较小,风速较为稳定;不同的地表面粗糙度使风速沿高度增加的梯度速率不同,详图3.1.4所示,风速变化的这种规律,称为梯度风;图3.1.4 风速随高度变化示意图6、特殊情况下基本风压的取值① 当重现期为任意年限R 时,相应风压值可按照公式3.1-2a 进行近似计算:式中:X R ——重现期为R 年的风压值kN /m 2;X 10——重现期为10年的风压值kN /m 2;X 100——重现期为100年的风压值kN /m 2; ② 当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值在“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上没有给出时,可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风压或长期观测资料,通过气象或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确定;在分析当地的年最大风速时,往往会遇到其实测风速的条件不符合基本风压规定的标准)21.3(a -)110ln ln )((1010010--+=RX X X X R条件,因而必须将实测的风速资料换算为标准条件的风速资料,然后再进行分析;情形一:当实测风速的位置不是l0m 高度时,标准条件风速的换算原则上应由气象台站根据不同高度风速的对比观测资料,并考虑风速大小的影响,给出非标准高度风速的换算系数,以确定标准条件高度的风速资料;当缺乏相应的观测资料时,可近似按照公式3.1-2b 进行换算:式中:ν——标准条件下l0m 高度处、时距为10分钟的平均风速值m /s ;νz ——非标准条件下z 高度m 处、时距为10分钟的平均风速值m /s ; α——实测风速高度换算系数,可根据设计手册,近似按表3.1.13取值;表3.1.13 实测风速高度换算系数参考表情形二:当最大风速资料不是时距10分钟的平均风速时,标准条件风速的换算虽然世界上不少国家采用基本风压标准值中的风速基本数据为10分钟时距的平均风速,但也有一些国家不是这样;因此对某些国外工程需要按照我国规范设计时,或国内工程需要与国外某些设计资料进行对比时,会遇到非标准时距最大风速的换算问题;实际上时距10分钟的平均风速与其它非标准时距的平均风速的比值是不确定的,表3.1.14给出了非标准时距平均风速与时距10分钟平均风速的换算系数,必要时可按照公式3.1-2c 做近似换算:式中:ν——时距为10分钟的平均风速值m /s ;νt ——时距为t 分钟的平均风速值m /s ;β——换算系数,可根据设计手册,近似按表3.1.14取用;表3.1.14 不同时距与10分钟时距风速换算系数参考表情形三:当已知风速重现期为T 年时,标准条件风压的换算当已知10分钟时距平均风速最大值的重现期为T 年时,其基本风压与重现期为50年的基本风压的关系,可按照公式3.1-2d 进行简单换算:式中:W 0——重现期为50年的基本风压值kN /m 2;W ——重现期为T 年的基本风压值kN /m 2;γ——换算系数,可根据设计手册,近似按表3.1.15取用;表3.1.15 不同重现期与重现期为50年的基本风压的换算系数参考表③ 山区的基本风压zv v α=β/t v v =γ/0W W =)21.3(b -)21.3(c -)21.3(d -山区的基本风压应通过调查后确定,如无实际资料,可按照当地邻近空旷平坦地面的基本风压值,乘以一放大系数后采用;任何情况下,山区的基本风压值不得小于0.3kN/m 2;7、围护结构的风荷载计算计算围护结构上作用的风荷载值,必须考虑阵风的影响,按照公式3.1-2e 进行:W K ——风荷载标准值,单位kN/m 2;W 0——基本风压值,单位kN/m 2,取值要求同前;βgz ——高度Z 处的阵风系数,按照荷载规范7.5要求取值;µS ——风荷载体型系数,按照荷载规范7.3.3要求取值;对于檐沟、雨蓬、遮阳板等突出构件,风力作用垂直向上,风荷载体型系数为2;µ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值要求同前; 8、玻璃幕墙的风荷载计算玻璃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民用建筑中应用较多,其抗风设计必须满足围护结构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要求;由于玻璃幕墙单块受荷面积较小,根据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规定,垂直于玻璃幕墙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可近似按照公式3.1-2f 计算:公式中有关高度变化系数µz 、基本风压W 0的计算取值要求同前,对于体型系数µS 的取值要求如下:竖直幕墙外表面按照±1.5取用;斜玻璃幕墙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荷载规范要求取用;当建筑物进行了风洞试验时,直接根据风洞试验结果确定;任何情况下,设计玻璃幕墙用风荷载标准值W k 不得小于1.0kN/m 2;0W W z s gz K μμβ=025.2W W z s K μμ=)21.3(f -)21.3(e -。
风荷载取值电子版本
风荷载取值3.1.3 风荷载建筑物受到的风荷载作用大小,与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形状和高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具体计算按照《荷载规范》第7章执行。
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垂直于建筑物主体结构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W K ,按照公式(3.1-2)计算:βz ——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主要是考虑风作用的不规则性,按照《荷载规范》7.4要求取值。
多层建筑,建筑物高度<30m ,风振系数近似取1。
(1)风荷载体型系数µS风荷载体型系数,不但与建筑物的平面外形、高宽比、风向与受风墙面所成的角度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物的立面处理、周围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和高低等因素有关,一般按照《荷载规表3.1.10 建筑物体型系数取值表W W z s z k μμβ=)21.3(-范》7.3要求取值,表3.1.10中列出了常用体型建筑物的体型系数。
注1:当计算重要且复杂的建筑物、及需要更细致地进行风荷载作用计算的建筑物,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照《高层规程》中附录A采用、或由风洞试验确定。
注4:当多栋或群集的建筑物相互间距离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作用效应。
一般可将单体建筑的体型系数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数,该系数可参考类似条件的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注3:檐口、雨蓬、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作用时,体型系数不宜小于2.0。
注4:验算表面围护结构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应按照《荷载规范》7.3.3规定,采用局部风压力体型系数。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µz设置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主要是考虑建筑物随着高度的增加风荷载的增大作用。
对于位于平坦或稍有起伏地形上的建筑物,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场地粗糙程度按《荷载规范》7.2要求选用,表3.1.11中列出了常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取值要求。
表3.1.1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关于地面粗糙程度的分类:A 类: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 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 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 类:有密集建筑群和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关于风荷载计算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载,内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设计计算的重要因素。
脉动风和稳定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是不均匀的,它具有静力作用(长周期哦部分)和动力作用(短周期部分)的双重特点,静力作用成为稳定风,动力部分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脉动风。
脉动风的作用就是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简称风振)。
以顺风向这一单一角度来分析风载,我们又常常称静力稳定风为平均风,称动力脉动风为阵风。
平均风对结构的作用相当于静力,只要知道平均风的数值,就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内力。
阵风对结构的作用是动力的,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将产生风振。
注意:不管在何种风向下,只要是在结构计算风荷载的理论当中,脉动风一定是一种随机荷载,所以分析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不能采用一般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应以随机振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法为依据。
从风振的性质看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顺风向风力分为平均风和阵风。
平均风相当于静力,不引起振动。
阵风相当于动力,引起振动但是引起的是一种随机振动。
也就是说顺风向风力除了静风就是脉动风,根本就没有周期性风力会引起周期性风振,绝对没有,起码从结构计算风载的理论上顺风向的风力不存在周期性风力。
横风向,既有周期性振动又有随机振动。
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周期性风力又有脉动风。
反映在荷载上,它可能是周期性荷载,也可能是随机性荷载,随着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有的计算方法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风对结构作用的计算,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1)对于顺风向的平均风,采用静力计算方法(2)对于顺风向的脉动风,或横风向脉动风,则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3)对于横风向的周期性风力,或引起扭转振动的外扭矩,通常作为稳定性荷载,对结构进行动力计算风荷载标准值的表达可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平均风压加上由脉动风引起导致结构风振的等效风压;另一种为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
由于在结构的风振计算中,一般往往是第1振型起主要作用,因而我国与大多数国家相同,采用后一种表达形式,即采用风振系数βz,它综合考虑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其中包括风速随时间、空间的变异性和结构的阻尼特性等因素。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是将风力和风向按一定规定计算出来,用于对建筑物及其各种部件受风活动影响的程度进行参考的指标值。
一、计算标准
1. 计算参数:首先要确定计算的参数,包括计算的区域、风场及计算的强度均衡值之类的。
2. 计算方法:确定计算方法,根据计算所用的参数确定,一般可以采用大气环境的压力,蒸汽来源计算风压和风荷载的方法以及其他计算方法。
3. 风参数:还要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风参数,如最大风速,最大内力,均值风速等参数。
二、应用标准
1. 设计:确定构件在一定风速情况下,根据风荷载标准值,使用合理的设计方法防止受风活动的影响。
2. 检测:根据风荷载标准值,确定检测的点,进行受风影响的检测,确定预警阈值,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
3. 风环境:利用风荷载标准值,结合有限元分析,重点关注一些风环境,以确保设施及周围物体的安全。
三、风荷载标准值应用
1. 建筑物设计:根据风荷载标准值,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防止受风活动的影响,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2. 桥梁构件设计:根据风荷载标准值,对桥梁进行合理的设计,防止受风激励的影响,确保桥梁安全使用。
3. 钢结构确认:根据风荷载标准值,对钢梁等结构进行确认,确保钢梁等结构的安全使用。
4. 地面结构确认:根据风荷载标准值,确认地面结构,确保地面结构安全使用,
能够更好地抵御风荷载以及不利天气情况。
5. 抗震设计:根据风荷载标准值,对抗震设计进行确认,保证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情况下,不受外力影响,并能实现救援的目的。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关于风荷载计算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载,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设计计算的重要因素。
脉动风和稳定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是不均匀的,它具有静力作用(长周期哦部分)和动力作用(短周期部分)的双重特点,静力作用成为稳定风,动力部分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脉动风。
脉动风的作用就是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简称风振)。
以顺风向这一单一角度来分析风载,我们又常常称静力稳定风为平均风,称动力脉动风为阵风。
平均风对结构的作用相当于静力,只要知道平均风的数值,就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力。
阵风对结构的作用是动力的,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将产生风振。
注意:不管在何种风向下,只要是在结构计算风荷载的理论当中,脉动风一定是一种随机荷载,所以分析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不能采用一般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应以随机振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法为依据。
从风振的性质看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顺风向风力分为平均风和阵风。
平均风相当于静力,不引起振动。
阵风相当于动力,引起振动但是引起的是一种随机振动。
也就是说顺风向风力除了静风就是脉动风,根本就没有周期性风力会引起周期性风振,绝对没有,起码从结构计算风载的理论上顺风向的风力不存在周期性风力。
横风向,既有周期性振动又有随机振动。
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周期性风力又有脉动风。
反映在荷载上,它可能是周期性荷载,也可能是随机性荷载,随着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有的计算方法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风对结构作用的计算,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1)对于顺风向的平均风,采用静力计算方法(2)对于顺风向的脉动风,或横风向脉动风,则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3)对于横风向的周期性风力,或引起扭转振动的外扭矩,通常作为稳定性荷载,对结构进行动力计算风荷载标准值的表达可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平均风压加上由脉动风引起导致结构风振的等效风压;另一种为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
由于在结构的风振计算中,一般往往是第1振型起主要作用,因而我国与大多数国家相同,采用后一种表达形式,即采用风振系数βz,它综合考虑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其中包括风速随时间、空间的变异性和结构的阻尼特性等因素。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刘达民????1.概况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是最新版本代替了GBJ9-87,从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风荷载属于基础性标准,只有50年的实测数据。
风荷载计算,第风荷载对门、窗、幕墙而言是主要荷载,其破坏作用较大,属矛盾的主要方面。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风荷载虽公式未变,但参数、取值有所变化。
修改后的规范更合理,计算简化,与国际上的做法接近。
门、窗、幕墙产品测试中的P3与Wk是对应关系。
2.新老规范差异风荷载部分主要差异有:a)把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区别对待。
其中阵风系数与体型系数在取值上有区别。
b)基本风压的调整由原来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提高10%左右,但地点不同,有所区别;起点由原来0.25kPa改为0.30kPa,内陆地区变化不大,但沿海地区较大;c)规范中同时提供667个城市地区的参数可直接选用,个别仍有例外d)围护结构可仍按50年选取,专业规范另有规定的除外,例JGJ113要加大10%等。
e)高度系数作了调整由原来A、B、C三类调为A、B、C、D四类,与国际上划分一致。
A、B类与原来一样,但C类稍有降低,D类为新增加。
将A、B、C、D四类数据化:即当拟建房2km为半径的迎风半径影响范围内的房屋高度和密集度区分。
取该地区主导风和最大风向为准。
以建筑物平均高度来划分地面粗糙度。
当≥18M为D类;9M<≤18M为C类;<9M为B类;对山坡、山峰给出了计算公式。
f)体型系数作了调整增加了灵活性:即①可借鉴有关资料②宜作风洞③应作风洞④可直接采用。
(1)外表面正压区:按表7.3.1采用负压区:对墙面,取-1.0;对墙角边,取-1.8;对坡度>10°的屋脊部位,取-2.2;对檐口、雨棚、遮阳板,取-2.0。
风荷载计算解析及例题
3.风荷载(wind load)1)《规范》规定的一般情况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Wx=βHsHzWg其中,w,——风荷载标准值,单位为kN/m²。
w,——基本风压,单位为kN/m²。
β,——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由教材表10—4查得。
表7.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料高地面或海平面高度(m)地面租粉度类别A B C ()5 10 15 20 30 40 50 60 70 S) 9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2450 1.171.381.521.631.801.922.032.122.202.272.342.482.642.832.993.123.123.123.121.001.001.141.251.421.561.671.771.801.952.022.092.382.612.80)2.973.123.123.120.740.740.740.841.001.131.251.351.451.541.621.702.032.34)2.542.752.943.123.120.620.620.620.620.620.7300.840.931.021.111.191.271.611.922.192.452.6%2.913.12表7.3.1风荷载体型系数项次类别体型及体型系数p.1封闭式落地双坡屋面α0°30°≥60°中间值按插入法计算2封闭式双坡屋面≤15°30°≥60°Hs-0.6+0.8中间值按插入法计算2)单层厂房的风荷载(1)不考虑风振系数,取β。
=1(2)屋盖顶面斜坡部分的风荷载计算,要将垂直屋面表面的荷载投影到水平面上。
(3)均按檐口、柱顶离室外地面距离作为计算高度z 3 ) 排架中风荷载的计算(1)排架上的风荷载类型A.柱顶以下墙面:按均布风荷载考虑kN/mB.柱顶至屋脊间屋盖部分:仍取为均布的,其对排架的作用则按作用在柱顶的水平集中风荷载W 考虑严0.58-0.75.-山工8.0+A。
荷载标准值怎么计算
荷载标准值怎么计算荷载标准值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所规定的某种荷载的数值,它是根据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要求进行计算和确定的。
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合理、准确地计算荷载标准值对于工程设计来说至关重要。
在进行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所要考虑的荷载类型,包括静载荷和动载荷。
静载荷是指在工程结构上作用的固定荷载,如自重、建筑物的使用荷载、雪荷载、风荷载等;动载荷是指在工程结构上作用的变化荷载,如交通荷载、地震荷载等。
确定了荷载类型之后,就可以根据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来计算荷载标准值。
在计算静载荷时,需要考虑结构自重、使用荷载、雪荷载、风荷载等因素。
结构自重是指结构本身的重量,通常可以根据结构的材料和构造来确定;使用荷载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荷载,如人员、家具、设备等的重量;雪荷载是指建筑物顶部积雪所产生的荷载,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积雪厚度来确定;风荷载是指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所受到的荷载,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形状、风速等因素来计算。
在计算动载荷时,需要考虑交通荷载、地震荷载等因素。
交通荷载是指桥梁、道路等交通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车辆荷载,需要根据当地的交通流量、车辆类型等因素来确定;地震荷载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所受到的荷载,需要考虑地震烈度、地震波的频率等因素来计算。
在进行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合理确定荷载标准值,以保证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是工程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静载荷和动载荷的各种因素,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合理确定荷载标准值,才能保证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运行。
2.6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2.6风荷载标准值计算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为了简化计算起见,通常将计算单元范围内外墙面的分布风荷载,化为等量的作用于楼面集中风荷载,计算公式如下:0)(/2k z z i j W w h h B βμ=+式中:基本风压200.5/kN m w =;结构基本周期1(0.06~0.09)0.24~0.36n s s T ==,取10.30.25s s T =>考虑风振影响。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为:w=βz ·μs ·μz ·ωo ,对于矩形平面μs =1.3;μz 可査荷载规范底层柱高取h=4.3+0.45=4.75m 。
计算过程如下表中所示W k =βzμsμz 0ω. 。
0ωT 12 =0.5 ×0.32=0.045, 由于地面粗糙度为C 类,0ωT 12 应乘以0.62,得0.0279查表ξ=1.15 ;H/B=16.45 /82.5=0.20 查表V=0.40。
(1)各楼层位置处的zi β值计算结果zi β=1+ξVZ/H z μ表2.6-1(2)各楼层位置处的风荷载标准值Fi= Ai zi βμs z μωo表2.6-228.650.74 1.371.30.53.9 3.9 321.75 212.0236 14.750.741.21.30.54.753.9356.8125205.9522水平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1) 柱端弯矩 如图2.6-2h y V M )(1上-=图2.6-2柱端弯矩计算图2)梁端弯矩:根据结点平衡求出对于边柱如图2.6-3下上i i i M M M +=3)对于中柱如图:2.4-3VyhM =下按两端线刚度分配右左左下上左)(i i i M M M i i i ++=图2.6-3 梁端弯矩计算 4)水平荷载引起的梁端剪力、柱轴力如图2.6-4所示: 梁端剪力:lM M V i i 右左+=柱轴力:边柱 ∑==Ni R R V N 1中柱 ∑=-=NiR R R V V N )(21 图2.6-4 梁端剪力计算1/1轴框架各柱的杆端弯矩、梁端弯矩计算过程见下表2.6-3表2.6-4表2.6-3A 、D 柱剪力和柱端弯矩计算层号 V i (kN) ΣD D im D im /ΣDV imyyhM c 上 M c 下4 132.54 450700.00 6300.00 0.014 1.85 0.35 1.37 4.702.533 369.33 450700.00 6300.00 0.014 5.16 0.40 1.56 12.08 8.05 2 581.35 450700.00 6300.00 0.014 8.13 0.45 1.76 17.43 14.26 1787.30297900.00 4600.000.01512.160.593.1126.01 37.82B 、C 柱剪力和柱端弯矩计算层号 V i (kN) ΣD D im D im /ΣD V imyyhM c 上 M c 下4 132.54 450700.00 10000.00 0.022 2.94 0.39 1.54 6.954.523 369.33 450700.00 10000.00 0.022 8.19 0.45 1.76 17.58 14.38 2 581.35 450700.00 10000.00 0.022 12.90 0.49 1.93 25.66 24.85 1787.30297900.00 5800.000.01915.330.552.8936.21 44.30表2.6-4 梁端弯矩剪力M AB /M DC M BA /M CD M BC /M CB V AB /V CDV BC右左右下上右)(i i i M M M i i i ++=横向水平风荷载作用下1/1轴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图如图2.4-5~图2.4-7所示。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风荷载计算
8 风 荷 载8.1 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8.1.1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1 当计算主要受力结构时0z s z k w w μμβ= (8.1.1-1)式中 k w —风荷载标准值(kN/m 2);z β—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w —基本风压(kN/m 2)。
2 当计算围护结构时0z sl gz k w w μμβ=(8.1.1-2)式中 gz β—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sl μ—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
8.1.2 基本风压应按本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 2。
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
8.1.3 当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值在本规范附录D.5没有给出时,基本风压值可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根据基本风压的定义和当地年最大风速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分析时应考虑样本数量的影响。
当地没有风速资料时,可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风压或长期资料,通过气象和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确定;也可按本规范附录D中附图D.6.3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近似确定。
8.1.4 风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可分别取O.6、0.4和0.0。
8.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8.2.1 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8.2.1确定。
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表8.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地面粗糙度类别离地面或海 平面高度 (m) A B C D5 1.09 1.00 0.65 0.51 10 1.28 1.00 0.65 0.51 15 1.42 1.13 0.65 0.51 20 1.52 1.23 0.74 0.51 30 1.67 1.39 0.88 0.51 40 1.79 1.52 1.00 0.60 50 1.89 1.62 1.10 0.69 60 1.97 1.71 1.20 0.77 70 2.05 1.79 1.28 0.84 80 2.12 1.87 1.36 0.91 90 2.18 1.93 1.43 0.98 100 2.23 2.00 1.50 1.04 150 2.46 2.25 1.79 1.33 200 2.64 2.46 2.03 1.58 250 2.78 2.63 2.24 1.81 300 2.91 2.77 2.43 2.02 350 2.91 2.91 2.60 2.22 400 2.91 2.91 2.76 2.40 450 2.91 2.91 2.91 2.58 500 2.91 2.91 2.91 2.74 ≥5502.91 2.91 2.91 2.918.2.2 对于山区的建筑物,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可按平坦地面的粗糙度类别,由表8.2.1确定外,还应考虑地形条件的修正,修正系数η分别按下述规定采用: 1 对于山峰和山坡,其顶部B处的修正系数可按下述公式采用:2B 5.21tg 1⎥⎦⎤⎢⎣⎡⎟⎠⎞⎜⎝⎛−+=H z ακη (8.2.2)式中tg α——山峰或山坡在迎风面一侧的坡度;当tg α>0.3时,取tg α=0.3;κ——系数,对山峰取2.2,对山坡取1.4;H ——山顶或山坡全高(m);z ——建筑物计算位置离建筑物地面的高度,m;当 2.5z H >时,取 2.5z H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为了简化计算起见,通常将计算单元范围内外墙面的分布风荷载,化为等量的作用于楼面集中风荷载,计算公式如下:
0)(/2k z z i j W w h h B βμ=+
式中:
基本风压200.5/kN m w =;结构基本周期1(0.06~0.09)0.24~0.36n s s T ==,取
10.30.25s s T =>考虑风振影响。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为:w=βz ·μs ·μz ·ωo ,对于矩形平面μs =1.3;μz 可査荷载规范底层柱高取h=4.3+0.45=4.75m 。
计算过程如下表中所示W k =β
z
μ
s
μz 0ω. 。
0ωT 12 =0.5 ×0.32
=0.045, 由于地面粗糙度为C 类,0ωT 12 应乘以0.62,得0.0279查表ξ=1.15 ;H/B=16.45 /82.5=0.20 查表V=0.40。
(1)各楼层位置处的zi β值计算结果zi β=1+ξVZ/H z μ
表2.6-1
(2)各楼层位置处的风荷载标准值Fi= Ai zi βμs z μωo
表2.6-2
水平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1) 柱端弯矩 如图2.6-2
h y V M )(1上-=
图2.6-2柱端弯矩计算图
2)梁端弯矩:根据结点平衡求出
对于边柱如图2.6-3
下上i i i M M M +=
3)对于中柱如图:2.4-3
Vyh M =下
按两端线刚度分配
右左左
下上左)
(i i i M M M i i i ++=
图2.6-3 梁端弯矩计算 4)水平荷载引起的梁端剪力、柱轴力
如图2.6-4所示: 梁端剪力:
l
M M V i i 右
左+=
柱轴力:边柱 ∑==N
i R R V N 1
中柱 ∑=-=N
i
R R R V V N )(21 图2.6-4 梁端剪力计算
1/1轴框架各柱的杆端弯矩、梁端弯矩计算过程见下表2.6-3表2.6-4
表2.6-3
表2.6-4 梁端弯矩剪力
右
左右
下上右)
(i i i M M M i i i ++=
横向水平风荷载作用下1/1轴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图如图2.4-5~图2.4-7所示。
图2.6-5 横向水平风荷载作用下1/1轴的M图(单位:kN·m)
图2.6-6 横向水平风荷载作用下1/1轴的V图(单位:kN)
图2.6-7 横向水平风荷载作用下1/1轴的N图(单位: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