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
基于高技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技术标准价值评估研究
g e s o v e r t r a d i t i o n a l me t h o d s s i n c e i t c a n d e c r e a s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u n c e r t a i n t y a n d q u a n t i f y t h e c h a n g i n g t r e n d f o s t a n d a r d v lu a e wh i c h p r o v i d e t h e b a s i s o f s t a n d a r d l i c e n s e p ic r i n g f o r t e c h n o l o y g s t nd a a d r d e v e l o p e r .T h e r e f o r e,t h i s s t u d y h a s v e r y i mp o r t a n t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i n p r o mo t i n g t h e s u c c e s s f o t e c h n o l o g y s t a n d a r d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e n h nc a i n g t h e c o mp e t i t i o n
St ud y o n Va l ue Ev a l ua t i o n o f Te c h no l o g y S t a n da r d Ba s e d o n I nn o v a t i o n Ec o s y s t e m o f Hi - Te c h En t e r pr i s e s
统 价 值 评 估 方 法存 在 的 不足 , 降 低 了价 值 评 估 中不 确 定 性 的 影 响 , 量化 了技 术标 准价 值 随 时 间 变化 的 趋 势 , 从而
技术标准设定中高技术企业技术兼容性选择及相关R&D活动研究
准 的 产权 性 质 逐 渐 由 公 权 向 私 权 演 化 , 术 标 准 已 成 技
我 国 高技 术 企 业 中 兴 通讯 为 例 , 讨 其 在 3 探 G技 术 标 准
设 定 中 的技 术 兼 容 性 决 策 与 R8D, 期 帮 助 高 技 术 企 L 以
选 择 及 R&D活 动 规 律 与 特 点 的 研 究 还 较 少 。本 文 旨
收 稿 日期 :0 20 -5 2 1 —21
企 业 在 信誉 、 络 外 部 性 和 安 装 基 础 等 方 面 体 现 网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l 学基金 项 目( 1 7 0 0 湖 南省社会 科 学基金 项 目( 1 A0 3 ; 南 大 学 2 1 然科 7 1 3 7 ); 1 YB 6 ) 湖 0 0中央 高校 基 本科研 业 务 费 专项 资
方 放 王 道 平 ,
( , 南大学 政 治与公 共 管理 学院 ;. 南大学 工商管理 学院 , 南 长 沙 4 0 8 ) 1湖 2湖 湖 1 O 2
摘 要 : 对技 术标 准设 定 中技 术 兼 容性 的 选择 已成 为 具 有 强 网络 外部 性 的 高技 术企 业 的 重要 竞争 战 略 。 在技 术 标准设 定 背景下 , 究 了影 响 高技 术企 业技 术 兼容 性 选择 的 主要 因素 以及 与 兼容 性选 择 相适 应 的 研
R&D活动 的 类型 与特 点 , 并对 中兴 通讯 公 司进行 了案例 分析 , 以期 帮助 从事 技 术标 准设 定 活动 的 高技 术
企业形 成正 确的技 术选择 与 开发战略 , 并有效 分配 R&D 资源 , 其成 功 完成 技 术标 准设 定 并 建立 市 场竞 使
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与技术标准联盟的互动机制研究
因此 ,从协作研 发 网络和技 术标准 战 略的视 角 ,运 用
合 ,也就是市场上 几 个企业 结成联 盟 ,形 成标 准制定 机构
或者可以对标准 的制定 产生 巨大 的影 响 ,作 为正式标 准 的 制定者 ,即结成技术标 准联盟 。K t S ai 18 ), a— az h p r(9 5 o Fr r l Jsp e , oe h和 Slnr( 96)认 为 ,只有 实力相 当强 的企 l a e 18 o 业 才有可能利用 自身 的市场 实力 独 自创立 一个 可 以通 用的 技术标准 ,否则就会 选择 以显性 或 隐性 的方式 参与技 术标 准联 盟。Fr l al i(9 8 ar l ln 18 )认 为 ,在一 个 隐性 技 术标 e ,G i 准联 盟中 ,技 术标 准发 起企业 为了吸 引其 它企 业采用 自己 的技术标 准 ,会以低使 用 费或者零 使 用 费发放 专 门技 术特 许使 用权。Slnr( 9 0 aoe 19 )认 为 ,为 了发起 和确立 技 术标 准 ,许多企业越来 越热衷 于加 入一 个 或多 个技 术标 准战略
的 互动 机 制 。
关 键 词 :协 作 R &D 网络 ;技 术标 准联 盟 ;互 动机 制
中图分类号 :F0 , 277
文献标识码 :A 动创新 以及刺激 新型 市场 或业务 的 出现 ,因而加速 了整个
l 引言
随着网络经济 的兴起 ,全球 经济一 体化 及 国际市 场竞 争加剧 ,企业所 拥有 的专利技术 与研 发能力 已经 成为 最为 重要的核心竞争 能力 之一 ,这 就要求 企业在 寻求竞 争 力要 素时必须从 生 产 和市场 向技术 研发 和技 术标 准 领域 延 伸 ,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
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
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
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究院——体系核心机构。
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
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
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
②产品开发中心——中短期产品的设计基地。
各事业部所属的产品开发中心,电冰箱研究所、空调器研究所、洗衣机研究所等14个新产品研究所,从事相应产品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研究开发相关产品,为市场直接提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与技术标准联盟契合动因分析
协作R &D网络
准联盟 对协作 R &D网络 的拉动作 用 两方 面 。由于市 场需 求 不 断变 化 , 新速 度 越来 越快 , 术标 准 联盟 处 于 动态 创 技 变 化 之 中 ,要求 更 高更 新 的技 术 来支 撑 技术 标 准体 系构 建 。因此 , 需要 协作 R D 网络的合 作 , 得技 术专 利许 它 & 获
高技术企业协作R &D网络 与技术标准 联盟契合 动因分析
曾德 明 , 方 卉 , 彭 盾
( 南大 学 工 商管理 学院 , 南 长 沙 4 0 8 ) 湖 湖 10 2
摘 要: 网络 外 部 一 Y境 下 , 术 标 准是 企 业 制 胜 的 关 键 。 协 作 R t ,  ̄s 技 &D网 络 与 技 术 标 准 联 盟 形 成 有 效 契 合 已
借 鉴 意 义 、
关键 词 : 协作R &D网络 ; 术标 准联 盟 ; 技 契合动 因; 易费 用; 源共 享 : 织 学习能 力 交 资.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4 (0 8 0 — 0 5 0 10 — 3 8 2 0 ) 1 0 7 — 3
随 着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迅 猛 发 展 . 术 标 准 已 成 为 企 业 制 技
先动 优势 , 获得 垄 断利润 , 现 了协作 R D 网络对 技术 标 体 & 准联 盟 的推动 作用 。 时 , 同 协作 R &D网络 为 了获 得市场 占 有率 , 积极 加 入技 术 标准 联 盟 , 献 出 自 己的专 利技 术共 贡
可 . 升 标 准 的 深 度 和 广 度 , 而 在 网 络 效 应 下 产 生 强 大 提 从
技术标准设定动因下的高技术企业专利开发研究
为, 专 利 是 进 行 标 准 战 争 的 关 键 资产 之 一 , 能 控 制 有 价 值 的新 技 术 或 界 面 的 专 利 权 , 帮 助企业获得有 利地位 。 S h a p i r o _ 3 结合 业 界 多 个 案 例 , 分 析 了 技 术 标 准 设 定 中
共性在于均覆 盖到普 遍性 的专利 化 问题 , 如 需 考 虑 技 术侵权 、 技术重复 开发 、 技术 市场 化 价值 等问 题 , 涉 及
中图分 类号 : F 2 7 6 . 4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7 3 4 8 ( 2 0 1 3 ) 0 7 — 0 0 7 8 — 0 6
0 引 言
在 网 络 外部 性 显 著 的 高 技 术 产 业 内 , 技 术 标 准 已 经 由作 为 实施 技 术 连 接 和 技 术 规 范 的 工 具 上 升 为 产 业 竞争的制高点 , 技 术 标 准 设 定 成 为 高 技 术 企 业 建 立 竞 争 优 势 的 重要 战 略 工 具 。技 术 标 准 之 所 以 能 够 成 就 企 业竞争力 , 实 质 上是 技 术 标 准 与 知 识 产 权 日益 融 合 , 企 业通过标准 中的专利 权获得 高额 垄 断利润 , 并 加 强 对 其 它 企 业 的 控 制权 及 提 升 自身 与 其 它 企 业 协 作 或 对 垒 的话 语 权 。因 此 , 为 了 追 逐 巨 大 的 经 济 利 益 与 掌 控 市 场主导权 , 具 有 技 术 标 准 设 定 能 力 的 高 技 术 企 业 纷 纷 投 人 技 术 专 利化 、 专 利 标 准 化 的 活 动 中 。然 而 , 实 践 中 屡 现 因专 利 开 发 战 略 不 当 , 导 致 技 术 标 准 设 定 延 滞 或 失 败 以及 技 术标 准 知识 产 权 纠 纷 事 件 。 与一般专利 开发相 比, 技 术 标 准 设 定 背 景 下 的 高
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基础原理及产生的效益(DOC)
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基础原理及产生的效益1.技术标准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创新理论自提出( Joseph Schumpeter,1912)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形成了较完善的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理论体系。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最终目的是市场成功.自主创新的方式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现有技术和资源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新兴产业;引进技术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并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
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发展的推动因素和技术标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同发展。
一方面,标准和创新有对立性。
技术标准将对象通过规范等形式同定下来,是需要遵守的技术规则;技术创新则是超越固有技术、产品模式的行为过程,是对既有规则的突破.另一方面,标准与创新统一、不可分割。
技术创新要在技术标准基础之上完成;技术标准是技术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社会积累.技术创新对技术标准的促进作用是:创新是形成技术标准的基础、促进技术标准升级和换代;集成创新有利于技术联盟促进标准化。
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是:技术标准是创新成果的载体和持续创新的知识基础;技术标准有利于整合系统和进行集成创新;标准化过程本身就是集成创新的过程;技术标准有利于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扩散;专利标准化作为竞争手段提高了现代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技术创新对技术标准的消极作用表现在:技术发展过快破坏标准化周期;高技术壁垒影响标准化的效率;创新的技术差异导致不兼容,妨碍标准的应用。
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消极作用表现在:网络效应能使非先进的技术成为标准从而影响了技术创新的效果;技术标准作为技术垄断的工具被少数发达企业利用.2.创新研究的关键要素及新型专利和标准的产生要实现技术创新,首先要开展创新研究(技术预研或产品预研).创新研究的基本规律是由需求、方案、专利、标准、规划、效益6要素构成的循环活动。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网络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
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
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
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究院——体系核心机构。
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
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
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
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研究
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研究背景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趋向网络化和系统化。
激烈而动态的全球竞争环境、市场开放的要求、技术开发、传播、转移和扩散的速度不断加快,研发投资大幅增加与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新产品开发成本和风险的不断上升,使得高技术所带来的收益随着技术扩散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减少。
[39]高科技企业由于其产品科技含量高,技术具有前沿性、复杂性和交叉融合性,一个单独的企业,很难拥有全部的技术储备,独自面对错综复杂的企业环境进行创新,这将使得高科技企业更加迫切的进入到包含自身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中。
正如Adner(2006)认为的,企业创新往往不是单个企业可以完成的功绩,而是要通过它与一系列伙伴的互补性协作,建立创新生态系统,才能打造出一个真正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产品[55]。
如Intel与微软进行合作,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生产出走在行业前列的芯片。
当今环境下,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单个企业之争”演变成为“供应链之争”,进而升级为各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争”。
[1]自从1912年,著名学者熊彼特第一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创新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到个人、高校、企业,大到区域、国家、社会都在进行着创新。
随着创新在各行各业的全面实践,许多学者对创新也在进行着全面深入的研究,创新本身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演变。
从强调企业内部创新的线性创新阶段,到注重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体系阶段,再演变为现在的创新生态系统阶段。
创新主体间的不断合作,创新要素的不断流动,与创新环境的不断交流,是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企业在进行自身创新的同时,也注重与配套产品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科研院所、用户等创新主体进行合作交流,使得产品及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获得各方面信息与协助,最终获得产品收益。
即企业需要通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整合外部大量的优质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加速突破创新资源短缺的限制,实现网络成员之间资源与能力的互补,从而提高创新效率,分散创新风险。
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与技术标准联盟契合动因分析
Ab t a t s r c :Th s p p r c n u t e e r h o h e s e t e o a u c e t n, a d s me c n l so s a e f a l i a e o d cs rs ac n t e p rp ci fv l e rai v o n o o cu in r i l n y da r wn:ta s c i n c s ,t c n c lr s u c r n a t o t e h i a e o r e,c n u r i sa l d b s n r a ia i n ls u y a i t s a e f co s o o s me n t l a e a d o g n z to a t d b l i r a t r e ie
“ 马太效 应 ” Ma h w f c ) 因此 , 技 术 企 业 ( t e sEf t 。 t e 高 往往 把兼 容性 、 反馈 、 正 网络 外部 性 、 技术 标准 、 盟 联 等 紧密联 系在 一起 , 向大 规模 的合 作竞 争 , 成协 走 形
作R &D网络 和技 术标 准联 盟 , 内 知识 共 享 、 互 对 相
摘要 : 对契合动因进行深入分析 , 从价值创造角度将 契合动 因归纳 为交 易费用 、 技术 资源 、 用户 安装基 础 和组 织学 习能力 等方 面 , 为研究两者 契合关 系提供 借鉴 。
关 键 词 : 作 R D 网 络 ; 术 标 准联 盟 协 & 技 中 图分 类 号 :0 2 4 F 6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4 9 20 )9— 0 1 0 10 8 0 (0 8 0 0 3 — 5
术R &D和 技 术 标 准 的 合 作 化 。基 于 此 , 作 R D 协 &
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构建
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构建自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提出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相继有学者加入到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领域当中。
但由于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现有的一些学术观点或研究结论仍处于探讨和争论之中,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有待于人们继续努力探索。
本文所探讨的内容均属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结构模型。
为便于研究,本文还描述了创新系统方法的产生及其演进的历史轨迹,并以此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1 创新系统方法的产生及其演进创新系统方法的理论渊源产生于19 世纪上半叶,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 Friedrich List )则被认为是创新系统方法的开拓者。
1841 年,李斯特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和国民体系》中提到了“国家体系”( national system )的概念,认为现代工业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在德国工业落后于英国工业的情况下,他积极倡导政府要建立一个国家体系,以促进德国工业化的成长及其经济的起飞。
1890年,英国学者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提出了“聚集”( agglomeration )的概念。
聚集是企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的集中现象,主要表现为相同(类似)产业或互补产业在一个特定的、邻近地理区位上的集中所形成的产业群或相互依赖的区域经济网络。
在一个区域内,同类企业的聚集,会产生规模外部经济效应,致使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此外,聚集还会产生刺激创新效应。
因为大批产业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区,一方面,可以促动企业相互竞争,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其产生互相学习效应,以此激发创新。
1950年,瑞典经济学家Eric Dahmen 提出了“发展块”(developme nt blocks )的概念。
Dahme n( 1989)将它定义为:产业发展中的一组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紧密联系,并且相互依赖[1]。
认为,创新会造成发展上的“结构压力”(structuraltension ),若系统的结构变化合理,则压力可变成动力,反之则成了阻力。
网络安全技术的前沿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网络安全技术的前沿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伴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了保障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技术的前沿研究动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前沿研究动态(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正在改变网络安全的游戏规则。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它们能够识别出异常的网络行为和潜在的威胁。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检测出恶意软件的特征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快速、准确地发现和阻止攻击。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预测潜在的安全威胁,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二)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加密特性为数据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它可以用于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伪造。
在供应链管理、金融交易等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三)零信任架构的兴起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型基于边界防御,认为内部网络是安全的。
然而,随着移动办公和云计算的普及,这种模型已经不再适用。
零信任架构打破了这种固有观念,默认不信任任何内部和外部的访问请求,在每次访问时都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授权。
(四)物联网安全的挑战与应对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但这些设备往往存在安全漏洞。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针对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防护技术,如加密通信、安全更新机制等,以防止物联网设备成为网络攻击的入口。
(五)量子计算对密码学的影响量子计算的发展对传统密码学构成了潜在威胁。
因为量子计算机有可能破解目前广泛使用的加密算法。
因此,研究抗量子密码学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方向,以确保在量子计算时代信息仍然能够安全加密。
二、发展趋势(一)网络安全智能化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攻击手段的日益复杂,依靠人工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未来,网络安全将更加依赖智能化技术,实现自动监测、分析和响应威胁。
基于专利组合的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动力与策略研究
中地位 、 作用与利益分配谈 判力的重要基础 。本 文应 用 S aly 法构建企业技 术标准联盟博弈模 型, 究 高技 hpe 值 研 术企业基 于专利组合 的联盟动 力与不 同策略 , 示企业知识 产权与技 术标准合作机理 。对 T 揭 D—S D C MA案例 的
分析表明 , 实践与理论上的研 究结论基本相符 。这对 于我 国企业探 索 自主创 新与技 术标准化 途径 , 动产 业技 推 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启示 。
AbtatS a g lac ao apoc oraz h eh o gcls dri t n ad i eet h a n src:t t yainei am jr p raht e i tet nl i t a z i n n rs .T ept t re l s l e c o a a d ao n t s e
p r oiso n e p s sa e t e i o ra tee n st ee mi e i tt s u cin d p o td sr u in i h l . o t l fe t r r e r h mp t n lme t o d tr n t sa u ,f n t s a r f it b t n t e al f o i s o n i i o i n e a c .A p yn t o f h h p e lu ,w o sr c me mo e o s d h t ai n a d d f rn t tg p l i g meh d o e S a ly Va e e c n tu ta Ga d lt t y t e mo i t n i ee t r e y t u v o f sa o i h—tc n e r e S e ta c f tc n lg c tn a d lin e n d t x lr h c a i o tl cu fh g e h e tr i ’ nr n e o e h oo i a sa d r s al c ,a o e p oe t e me h s p s l a n m f i el t a n e l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学科简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法,强调计算、算法、软件、设计等概念,主要的领域包括计算理论、算法与复杂性、系统软件、软件⾃动化、程序设计语⾔、软件设计与理论、数据库系统、软件⼯程与软件复⽤技术、计算机⽹络技术、并⾏处理技术、⾼性能计算、智能软件、信息安全理论与⽅法、信息系统⼯程等。
该学科的研究⽅向主要有:软件⽅法学、信息系统⼯程、并⾏处理与⾼性能计算、计算机⽹络与普适计算和数据库技术与应⽤等。
以培养⾼素质的创新型科学研究与⼯程技术⼈才为⽬的。
教学科研⼯作中,兼顾理论研究与⼯程技术实践,着⼒建设重基础、宽⼝径的特⾊专业,以校企联合为⼿段,为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产业输送⾼层次的计算机专门⼈才。
在科学研究和应⽤技术⽅⾯跟踪国内外前沿⽅向,形成基础研究与应⽤技术研究结合、产学研结合的特⾊。
通过委托、横向合作等⽅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计算机应⽤产品,为政府、企事业等单位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研发,涉及信息系统集成、Web技术、信息安全、智能控制、图形图像处理、新农村及制造业信息化、远程教育、软件项⽬管理等众多应⽤领域。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是我院重点发展,进步较快的专业。
⽬前,有教授7⼈,副教授11⼈,近年来承担国家⾃然科学基⾦项⽬3项、省部级项⽬8项,参与国家“863项⽬”3项,主持国家科技⽀撑项⽬⼦课题2项;在国际学术刊物、国内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130余篇,SCI/EI/ISTP检索20余篇。
学科带头⼈和学术⾻⼲平均年龄约40岁,在各⾃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厚的科研成果。
⼆、培养⽬标培养⽬标应根据国家对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阐明对本学科专业硕⼠学位获得者在德、智、体等⽅⾯的要求。
1.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泽东思想和邓⼩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论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之关系
益,是技术标准成功的重要环节。对创立者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不但意味着可 以收取相关的专利许可费,而且能影响相关领域 的技术发展和竞争态势,给创立者带来后续的战 略利益。当前,技术标准的竞争有从制定阶段向产 业化阶段转移的趋势。技术标准的制定不仅仅是 为了把专利许可费控制在合理水平上,而且是从 源头上提高后发国家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追赶型国家的高科技产业提供跨越发展的技 术,同时为国际高科技市场的竞争秩序提供更好 的选择。例如中国华为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积极利 用专利技术成为推动标准制定的成功典范。截至 2007年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26880件,获得专利 授权4256件,申请PCT国际专利和国外专利1365 件。这些专利主要分布在IPTV、3G、接入网络以及 下一代网络等通信设备方面,其技术创新和产品 质量实现了很大突破,还通过加入83个国际标准 组织,成功地将技术应用于标准中,累计提交800 多篇国际标准文稿,为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主导 世界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自主发展,赢得了话语权。 对任何国家来说,技术标准是技术创新成果产业 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它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产业 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3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3.1技术标准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创新的平台
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技术标准的本质就是 知识。知识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 的认识,并运用其来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按照知 识的作用和功能,可以分为内容类知识、原理类知 识、方法类知识和规则类知识四种类型。技术标准 则属于规则类知识,也就是关于“谁能做、谁不能 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可以做到 什么程度”的知识。而技术标准则属于统一、规范 和法规类型的知识,而且是明确的编码化知识,可 贮存于数据库中,具有高度的流动性。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摘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运用网络层次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ANP法一、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论述。
赛文穆勒(1992)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能力、改进生产技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
我国学者中。
许庆瑞(1986)提出,如果从技术创新的内容来分析,由于技术创新“一般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材料创新、生产组织与管理创新,由于一个行业的材料可以看作是另一个行业的产品”,“生产组织与管理也可以看作是‘绝妙’的工艺”,所以技术创新主要是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
巴顿(1992)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及企业的价值观。
侧重揭示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
魏江(1995)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以资金能力支撑,为支持创新战略的实现,由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为主体并由此决定的系统整合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者将创新资源等同于技术创新能力。
应该看到,能力包括这些资源,它们对技术创新起重大作用,但相同的资源并不能保证相同的结果。
曹崇延、王准学(1998)解释,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企业整体系统的能力,并且是以产品创新能力、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为主体,协调发挥以实现经济利润的能力。
他们根据技术创新的过程,将技术创新能力分成7个方面,即研究与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投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产出能力。
傅家骥等(1998)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应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整体功能;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的能力;三是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密切相联系的,对应企业技术能力的具体含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通过技术创新表现出来的显性化的能力。
技术标准设定动因下高技术企业外部协作R&D网络管理能力研究
R & D Dr i v e n b y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FA NG Fa n g , W EI Xi a o — y a n ,Z H A NG Zh i — d o ng 。 W ANG Da o — p i n g
( 1. Co l l e ge of Po l i t i c s a nd Pub l i c Ad mi n i s t r a t i on of Hu na n Un i v e r s i t y,Cha ng s ha 41 0 08 2,Chi n a 2 . Col l e ge of Bu s i ne s s Adm i ni s t r a t i on of Hu na n U ni ve r s i t y,Cha n gs h a 41 00 82, Chi n a)
[ 摘 要 ]结 合技 术 标 准设 定 与 高技 术 产 业 的 特 性 , 在 分 析技 术 标 准 设 定 动 因下 高技 术 企 业 外 部 协 作 R&D 网 络特 点的基础上 , 从 技 术 标 准 研 制 的 网络 化 过 程 角 度 , 探 讨 了 网络 管 理 能 力 。 指 出 了 , 在 技 术 标 准设 定 背 景 下 , 网
d r i v e n by s t a nd a r di z a t i on,t h i s pa p e r s t ud i e d ne t wo r k ma na ge me nt c a p a bi l i t y f r o m t h e p e r s pe c t i v e o f ne t — wo r ki n g p r oc e s s of s t a nd a r d s f o r mu l a t i o n.Re s e a r c h r e s ul t s s h ow t h a t ,t hi s ki n d o f c a pa b i l i t y c o ul d b e d e —
第2章《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
华中XKA71402数控立式铣床
卧式数控车床
立式电脑车床
(2)基于技术创新源分为原始创新和模仿创新 原始创新是指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 技术等创新成果,它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 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并取得商 业化的成功.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也是难度最 大的,需要大投入、雄厚的技术基础、还要承担高风险. 模仿创新是一种基于引进技术基础上,通过学习、分析、 借鉴进行的再创新.这种模式的创新具有技术上的跟随 性、研究开发和竞争对手的针对性、创新资源投入的集 聚性等显著特点.它能为企业降低研究开发成本、缩短 研究周期、提升市场适应力.模仿创新是提高创新能力 的主要途径,是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地区普遍采取的方式.
R R R
研究 知识
I
2 3
K D
1 2 3 1
K
K
2
3
1
潜在 市场
C
f
发明 设计
F
C
f
设计细 化实验
C
f
再设计 生产
F
C
f
市场 销售
F
图2-4 技术创新的链环-回路模型
链环-回路模型展示的5条创新途径: 第一条是创新中心链,以C表示.这条路径起始于潜在市场 的挖掘,通过发明,设计,细化实验,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 第二条路径由一系列的反馈环组成,以F和f表示.F表示市 场信息可能对中心链上的任一个环节产生直接反馈;f表示 中心链上每个环节都可能对市场需求产生反馈;反馈信息 进入中心链的相应环节,引发创新. 第三条路径由一系列多次反馈组成,形成中心链1-K-2,或 1-K-R-3的路径.它描述了中心链、知识、研究与创新之间 的相互作用联系,反映创新是以科学知识积累为基础,科学 不仅仅是创新的开端,而是贯穿于整个创新过程.在创新中 心链的任何环节遇到问题,寻求现有知识与技术解决,形成 1-K-2路径;不能解决,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1-K-R-3路径. 第四条路径指科学研究推动的创新,以D表示.这条路径揭 示科学研究R&D直接导致创新,形成新的产业. 第五条路径指市场需求导致的创新,以I表示.这条路径说 明创新也能刺激科学进步,推动研究的发展.
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效率测度研究
( 湖 南大 学 工商 管理 学院 , 湖南 长沙 4 1 0 0 8 2 ) 摘 要 : 发展 P CT专利 、 参 与乃 至主 导重要 的 国际技 术标 准是 当今 高技 术企 业核 心能 力构建 和 国际化效 率 提 升 的集 中体现 。借鉴 D E A 方 法构 建 高技 术企 业 国际化发展 投入 产 出模 型 , 揭 示 高技 术 企 业基 于技 术标
成 为 高 技 术 企 业 创 新 以及 走 向 国 际 化 的核 心 要 素 和 重 要 体 现 。但 从 技 术 标 准 化 角 度 研 究 企 业 国 际 化 的 效
中国际化程度最 高( 根据海外 资产排名 ) 的 1 0 0家 公 司
进 行 因果 分 析 , 发现 拥 有 高 国 际 化 程 度 的 企 业 , 其 组 织 结 构 的集 权 和 分 权 是 相 对 平 衡 的 , 企 业 国 际 化 并 未 对
技 术企 业 来说 , 发展 P C T 专利 、 参 与 乃 至 主 导 重要 的 国 际技 术 标 准是 其 构建 核 心 能 力 和 国 际化 效 率 的集 中体 现 。本 文 借 鉴 D E A 方 法 构 建 高 技 术 企 业 国 际 化 发 展
示 。
关键词 : 高技 术 企 业 ; 国际化 ; 技 术标 准 ; DE A
DO I : 1 0 . 6 0 4 9 / k j j b y d c . 2 0 1 2 0 9 0 3 5 6
中 图分类 号 : F 2 7 2 .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7 3 4 8 ( 2 0 1 3 ) 0 6 一 O 1 1 3 — 0 5
第3 0 卷 第6 期 2 0 1 3 年3 月
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
形 成 国 际 上 知 识产 权 保 护 的 主 要架 构 。
1 发展 中国家 技术创 新环 境 的改变
11 技 术 标 准与 知 识 产 权 的 融 合 .
标准的制定 受某 一时期 、某一领 域 的科 学技术 发展水平 限制 ,标准的内涵是 发展变化 的。技 术标 准的概念 是随着 高 新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技术标 准的范 围 比标准要 小 ,是标准 化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 物。技术标 准是指 一种或一系 列具有 定强 制性要求或指导性 功能 ,内容 含有 细节 性技术要 求和 有关技术方案 的文件 ,其 目的是让相 关产 品或 服务达到 安全 要求或进入 市场 的要求 。知识产 权指 的是 一种无 形 财产权 , 不 同国家 的保护 内容不完全相同 ,在我 国主要包括工业产权 、 版权 、以及集成 电路布 图设 计专有权 和植 物新品种权 。标 准 追求公开性和普遍适用性 ,知识产权属 于私权 。从逻辑上看 , 技术标 准与知识 产权是互 相排斥 的 ,国际标 准制定组织 ( 如
维普资 d T c n lg n a e n e e r h ce c n e科技管理研究 h oo y Ma g me tR s a c
2 o o 6 o 8N .
文章编号 :10 7 9 (0 8 6— 4 8— 3 0 0— 65 2 0 )0 0 5 0
一
WT O及其前身 G T A r一 直致 力于 降低 或取 消关税 壁 垒, 但对 于非关 税壁 垒 ,WT O并 没有完 全 限 制。W O的 《 术 T 技 性 贸易壁垒 协议》 规定了例外 条款 ,即一 国或地 区可 以基于 维护 国家 安全 、保 护人类 、动植 物生 命 及健 康 、环境 保护 、 保护产 品质 量 等方 面 的原 因 ,采 取 技 术 性 贸 易保 护 措 施。 《 技术 性贸易壁垒 协议》 运 行过程 中 ,各 国都拥 有极 大 的热 情应用例外条款 ,特别是发 达 国家 凭借 自身的经 济 、技术实 力 ,依据例外条 款制 定较 高 的技 术标 准,提高 了技 术壁 垒。 以欧盟进 口的 肉食品 为例 ,不 但要求 检验农 药残 留量 ,还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高技术企业是主导21世纪经济的生力军.而网络如今已成为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代名词。
网络使企业的协作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尤其是在高技术企业,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网络增强了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经济效益,改进了社会福利。
与此同时,技术标准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高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本文正是选择这样一种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
从已有研究看,近年来,创新网络成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网络经济等领域的重要主题,但对于其中的R&D协作、技术标准化合作等主要内容,各自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分离、零散的状态。
本文从技术标准化视角切入,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证(案例)研究,以期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体系与框架。
主要内容有:首先,提出并论证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分析框架。
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是高技术企业以技术资源互补、技术创新与共同技术进步为目的的,涉及研究与开发、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以及技术标准产业化等主要内容的各种创新协作关系与制度安排,是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与重组的重要组织形式,有着自己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发展的权变因素和条件。
作为一种合作,技术创新网络的结网动力源于创造与分享合作剩余,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揭示了这一机理。
第二,提出并深入研究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即R&D协作网络化、技术标准化联盟和技术标准产业化。
具体包括:(1)高技术企业R&D协作网络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技术平台,以企业之间的知识与技术共享为作用基础,以共同提高技术开发的速度与质量为目标组建的跨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研究与开发组织模式。
R&D协作网络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并有多种具体的组织形式、动力、路径和条件;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揭示了这种动力和机理。
(2)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联盟是指多个企业或相关组织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发展一项技术标准。
现实中,这一过程发展为广泛的合作网络,有着众多的参与主体、特定的要素与内容;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技术标准化联盟中知识产权要素的所有权配置优化机理。
(3)技术标准产业化是技术标准的市场采用和技术
转移与扩散,形成虚拟网络,由此推动高技术企业集聚虚拟化发展,是技术创新网络的重要外延与扩展。
网络外部性是这种网络集聚的重要动力,构建质量互动模型,揭示了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间接网络外部性机理;同时,高技术企业的技术特性、创新网络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发达的信息、通信技术等都共同促使这种集聚的虚拟化发展。
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虚拟集群有着自己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第三,研究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协调发展。
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各主要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互动关系;与此同时,许多外界因素也会作用于这种网络,技术创新网络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通过GSM 产业标准网络案例,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
GSM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的一种网络兼容标准,其产生和创新、发展的背景、动力、过程及主要内容比较系统、完整地展现了当代以ICT为代表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的过程与机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其中,网络构成及其治理结构、知识产权和主导企业的战略作用等关键问题,对我国企业、产业和国家的标准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由此提出发展技术创新网络、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