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平凉市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二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

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

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

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

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

”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

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

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羨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

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

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

2020-2021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

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

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细节,让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

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改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材料二:20 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

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习俗。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 梦想终会实现 1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1.D (3分) 2.C (3分) 3.C (3分) 4.C (3分) 5.A (3分)6.①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拥有世界最大单口径,是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观测能力领先世界。

②拥有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让我国天文学也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

③实现了我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使我国也可以探秘宇宙:对FAST 捕捉观测到无线电波如脉冲星进行观察研究,可以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

(6分)7.D (3分)8.①年迈体弱,疲惫不堪;②充满爱心,淳朴善良;③热爱家乡,厌恶战争。

(6分)9.①题目交代了地点和主要人物,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明确典型的环境和场景,展现了人民因为战争而颠沛流离,美好家园被摧残的景象; ③有利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使小说主题深刻,震撼心灵。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10.D (3分) 11.C (3分) 12.B (3分)13.(1)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

(卑、谪各1分,大意3分,共5分) (2)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文帝的宠爱,而且爱读书,(文帝)因此派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判断句式1分,“傅”1分,大意3分,共5分)14.B (3分)15.①盛年不再的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

(1分)拟人,以“催”、“去不回”形象地写出时光不再和易逝。

(1分)②有才无法施展的感叹,有才而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1分)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表现又被打压。

用典雁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1分)③面对祸福,借酒浇愁的苦闷之情(无奈之情)或命运无常的愁苦、无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B.歆.享(xīn) 攥.住(zuài) 叱咤.(zhà)扣人心弦.(xián)C.晕眩.(xuàn) 倔.强(jué) 畏葸.(xǐ) 间.不容发(jiān)D.洞穴.(xué) 供.养(gòng) 谄.笑(chǎn) 养生丧.死(sàng)【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潜(qián),B 攥(zuàn),D供(gōng)丧(sāng)。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本题考核的主要是统读字和多音字,“潜”注意统读,“供”和“供奉”有关读gòng,其余读gōng;“丧”名词读s āng,动词读sàng,此处名词动用。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寒暄别出新裁横绝峨嵋张灯结彩B.驽马蜂涌而至唉声叹气嬉皮笑脸C.盅惑甘败下风人才荟萃坐收渔人之利D.厮打相形见绌各行其是委曲求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新——心嵋——眉, B 涌——拥, C 盅——蛊败——拜。

字形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形似音异字、音同形异字、音近形似字。

字形题的答题方式是先确定如果存在错别字应该是哪个,正确的应该如何去写,然后比较二者的差别,比较的方式是读音、形旁和字义,字义可通过组词、对举、搭配等方式区分。

“拥”和“涌”,“盅”和“蛊”读准字音,其它三组都要从词义来区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阳光不但有色,它也有声,一有了阳光,一切活泼蓬勃的声气就从四边,和阳光的活泼打成一片。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第1—12题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将答案准确填涂在机读卡相应位置。

其余部分请用黑色中性笔填写到答题卷和作文纸上。

2.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答题纸和作文纸一并交回。

3.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16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阜.盛(fù) 榫.头(sǔn)歆.享(xīn)惫.懒人物(bèi)B.银篦.(bì) 盥.洗(huàn) 倔强.(jiàng) 不落窠.臼(kē)C.折.本(shé) 朱拓.(tà) 屏.气(bīng)信手拈.来(l iān)D.轩.峻(xuān)踝.骨(huái) 塞.车(sāi) 模棱.两可(líng)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博弈矫情汗流夹背所向披靡B.筵席形骸以逸代劳寥若星辰C.遐想蛰伏韬光养晦毋庸置疑D.嬉闹聒噪弱不经风涎皮赖脸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一个充满云水柔情的地方。

我们在望不到边际的草原上策马奔腾,在天地间纵情歌唱,享受马放南山....的惬意。

B.在车市烽烟弥漫的激烈角逐中,哈弗H6表现可圈可点....,已斩获多项权威媒体车评大奖,成为年度获奖最多的SUV车型之一。

C.下岗失业并没有阻挡纺织工李小芳前进的脚步,坚定的信念和与生俱来的拼劲使她东.山再起...,创办起自己的家政企业。

D.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演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把角色的情感生动地“形之于外”,才能达到栩栩如生....的境地。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B.当今时代的主角是勇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政府为他们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给他们备足了“弹药”。

平凉市静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平凉市静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不是为了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
点睛: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所以考核结构难度不会太大,这样为命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考核时把文章的思路和文章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核,有时是思路出现错误,有时是文章的内容出现错误,但以文章的思路出现错误为主,主要是各段之间的关系和一段内各句之间的关系。答题时首先明确文章的基本结构。一般情况论述类文章的结构都是总分总的结构,行文主要是并列式或层进式,这样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基本都要明确观点。段内各句的关系一般为递进、转折、因果、释说、并列等,注意找到文章的关键的关联词语进行辨析。此题论据作用分析错误.
C.文章把冯、虞、褚、陆的兰亭摹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并行论述,有着共同的论证目的。
D.文章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述张旭的狂草,其实也在以此来论述盛唐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B。初唐书法、诗歌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唐代及后世艺术繁荣的基础.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 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的领导。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其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2019-2020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有关“嘻哈”问题,社会的争议突然多了,这有其深层的原因,如“嘻哈”这种独特的亚文化,其实是模仿借鉴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流行的、具有某种反叛特质亚文化的一种文化形式,主要是在青少年之间流行,形成了一种相当小众的文化形态。

这种青少年的小众文化,有着某种反叛的、对成人社会规范批评嘲讽的意味。

这往往是青春期的一种宣泄,也是自成一格的。

它们在文化的边缘存在了很长时间,和主流社会是一种平行的关系,相互没有交集和交流。

他们可能相当不喜欢成人社会的价值观里面那种温和、稳妥的方面,看起来有其与社会主流不完全一致的一面,但其实对社会的冲击有限。

其内容也相当芜杂,有具备积极意义和想象力的一面,当然也有消极和存在问题的一面。

喜欢这种文化的年轻人有着不同群体,这与他们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和在现实中按照社会规范的成长并不矛盾。

按正常的方式成长,但也有用这些亚文化寄托自己青春的某种情绪,这种文化常常是被主流社会忽略的。

就在如城市的一些偏于前卫的小酒吧或网络一隅生存,只是和社会相安无事。

如今,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主流社会用一种相对主流的选秀方式,把这些原来在边缘的文化整合进主流文化。

这种对亚文化的挪用其实是相当稳妥的,力图将其积极和正面化。

这也是大众文化不断寻求新增长点的努力,受到了青少年群体更广泛的欢迎。

这种亚文化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变身为一种主流的文化形态,从原来和主流大众文化平行不相干,变成相互有交集,甚至被吸纳。

对任何艺术表现中的社会价值观的积极要求,是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而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和社会主流并不完全一样的想法,还需要更多认知和引导,因为这也是成长中现实存在的。

一些青年在成长的某个阶段,确实容易接受这些东西,但其实并不影响他们对于主流社会的认同,对于多数人而言并不是喜欢“嘻哈”就会拒绝主流的文化。

甘肃省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一次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但也有很多是满族人的。

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

”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

”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②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

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

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

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

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

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③服饰不但能凸显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

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

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

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

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

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

2020届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各题爹的丧事周福书记对着话筒大声喊,架在大树上的四个大喇叭把他嘶哑的声音传遍全村:“老少爷们儿,疫情严重,大家不要惊慌,科学预防很重要,要做到不串门拜年,不聚会;出门戴口罩,进门勤洗手……”周福的手机响起,他摁了电话,把要宣传的事项讲完。

周福把电话拔过去,弟弟周禄慌张地说:“哥,你赶紧回家,爹病重了!”周福给村主任刘军山交代完事情,急急忙忙地赶回家。

爹睡在火炕上。

周福半跪在爹身旁,握住爹鸡爪样的手。

爹的脸白着,有点儿肿。

周福眼睛发红:“爹,您要好好活着,抱重孙于。

”爹咧嘴笑,声音低沉地说:“你放心,我这老病不咋的,立了春病就缓了。

”周福的手机响起。

刘军山语气很急地说:“书记,你快来第九检测点,几个外地来的人,不听劝阻,硬要进村。

”爹抬起手摆摆:“你去忙吧,挑好村上的担子,你照顾好自己。

”周福掖好爹的被子,掉头出门。

三叔跟出来,叫住周福:“大侄子,大哥这病危险呢,你可要早想办法。

”周福说:“叔,我明白哩,明早带爹去城里医院。

”说着,骑上电动车去了村东头。

一个留平头戴墨镜叼烟卷的胖子高声跟刘军山和两个值班员吵嚷,周福认出是王老二的小儿子王小柱。

这小子在外地搞工程,听说挣了很多钱。

胖子吐一口烟:“我一切正常,回家看我爹,还不行了?”周福说:“大侄子,非常时刻,不行。

村里在西沟口设了隔离室,准备好了米、油、肉。

你们在那儿隔离观察十四天,才能进村。

”胖子狠狠地踹一脚挡路的杆子,跳上越野车,隔窗骂道:“老犟牛!”周福跺脚:“这年轻人,咋这样子呀?”刘军山“呸”一口:“平时对王老二不管不问,过年来显摆了。

”俩人赶往西沟口。

那儿是个养鸡场,年前鸡出栏了,十几间房屋空闲,做了隔离室,从外地来的三家十一口人分开住在里面。

周福和刘军山走进暖烘烘的屋中,男人、女人、小孩和老人像见了亲人般亲热,周福问了他们的吃住,扯了会儿家常,询问还有什么困难。

甘肃省静宁县甘沟中学高一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doc

甘肃省静宁县甘沟中学高一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doc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

平凉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平凉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平凉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6分) (2019高一下·重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学家所看重的真,是文艺之真,而不是科学之真,故而在必要的时候,文学家便会与科学上的真,这是的。

文艺之真,不过是指所描写的事物,一眼看去不能不真实。

一代天才画家米勒的作品中,有一幅农夫割草的作品。

据说一个农夫看了之后评论道:()?固然,事实上从骨骼上说,也许是不能刈草的。

然而,尽管如此,若看上去就是一个农夫在自然而然地割草,对于画家来说,已经做到文艺之真了。

至于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了。

现在的画家,都在忙于认真研究人体组织构造,他们是要使作品尽量地接近科学之真,该种努力无疑是可以赞许的,但是假如,而不研究艺术上的真,那么他的作品最终是不会成功的。

文艺之真和科学之真,其间虽有微妙的关系,但是文艺家应以文艺之真为第一义;有时为了达到文艺之真而宁可牺牲科学之真,似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南辕北辙不足为奇固步自封无可厚非B . 南辕北辙毋庸置疑胶柱鼓瑟无可非议C . 背道而驰毋庸置疑固步自封无可非议D . 背道而驰不足为奇胶柱鼓瑟无可厚非(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为什么要这么弯下腰去刈草呢B . 腰这么弯下去,能不能刈草呢C . 腰这么弯下去,哪里能刈草呢D . 刈草能这么弯下腰去吗(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至于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的事了。

B . 至于能否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的事了。

C . 至于能否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了。

D . 至于表现出艺术之真,能否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就极其漂亮。

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

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

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①,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宣和书谱》说贺知章“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

”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

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盛唐之音》,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的书法和诗歌达到了顶峰,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它们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B.王羲之书法的真实面目仍需探究,不过,完全可以把《兰亭序》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C.“草圣”张旭的草书和狂草,流走快速,一派飞动,把悲欢感情倾注在笔墨之间,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D.盛唐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并将此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工艺、赋之于汉等事例进行比较类推,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书法和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B.文章一方面论述初唐书法风度体貌欣欣向荣,一方面以初唐诗歌作为比较对象,指出它们都共同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

C.文章把冯、虞、褚、陆的兰亭摹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并行论述,有着共同的论证目的。

D.文章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述张旭的狂草,其实也在以此来论述盛唐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B.初唐书法、诗歌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唐代及后世艺术繁荣的基础。

C.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都具音乐美,可见张旭与李白艺术特点是一样的。

D.孙过庭与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使得盛唐书法都有强大的历史责任感。

(二)文学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

扶贫往事侯德云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

吉普车是老朱的。

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

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

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

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

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

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

乡干部一拨拨挨村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

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

乡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不可!”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后来呢?”“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

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

“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

没办法,乡里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

忙了一秋天。

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

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

每辆车的车斗边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

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尝。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

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

”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

那年乡政府决定,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

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

第二年春,一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

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

”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的领导。

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老李头“踢”“冲”“你是不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D.小说构思巧妙,三个扶贫故事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故事结尾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5.“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6.小说写了三个扶贫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艺术效果。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摘编自人民日报《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注:“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

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材料三: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

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

2006年12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

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