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项目土建工程质量通病
光伏电站施工(电气)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光伏电站施工(电气)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组件卸车、搬运问题1.组件用吊车从车辆上卸下时,吊带未套牢,导致组件翻箱。
2.吊装人员指挥不当,致使组件受损。
3.叉车卸车时,损坏包装纸箱,造成组件破裂。
4.从堆料区运输到现场过程,采用叉车运输,造成组件损伤。
5.开箱的组件未及时安装、固定,随意堆放现场,造成组件损伤。
预防措施1.组件用吊车从车辆上掉下时,需要将吊带套牢固,之后在专业指挥人员指挥之下,进行吊装。
2.使用吊车时,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旁站。
3.使用叉车运输组件,司机需要有叉车操作证书。
4.从堆料区搬运到现场,时速不得超过5km/h。
5.开箱的组件,应在分散的第一时间完成安装、固定,分散的组件必须当班完成安装、固定。
二、组件安装问题1.组件背板划伤。
2.组件边框损伤。
3.接线盒损坏。
4.MC4插头破损。
5.钢化玻璃划伤。
6.组件正反面污渍严重,无法去除。
预防措施1.安装组件前检查组件反面是否损伤,搬运中避免尖锐物品与背面接触。
2.安装时保护组件边框不被刮伤,防止氧化层被破坏。
3.在组件安装时确保接线盒牢固扣紧,不得随意打开盖子。
4.Mc4插头在进行申接时注意安装方式,要求扣紧,并听到‘啪’的一声响。
5.安装时避免尖锐物与组件正面接触,避免划伤。
6.组件正反面的污渍必须清除干净,以免产生热斑效应、组用接线问题1.MC4接头制作不规范,接头不牢固。
2.MC4插头制作时被雨水淋过。
3.组件MC41头在未连接电缆线时放置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
4.插头在进行电缆线连接时连接不牢固,易松开。
5.插头密封圈遗失。
6.雨天进行组用线接线。
预防措施1.MC4插头制作按照厂家操作规范进行,不得随意制作。
2.MC4插头被雨水淋过之后,应将相应段电缆线剪掉,重新制作插头.3.放置在空气中未申接的MC4南头,应做防水防潮措施。
4.插头在进行插接后,应检查插头是否插接牢固,不牢固的重新插接5.插头密封圈遗失的插头不得使用,需更换为带密封圈的插头。
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摘要: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各行各业的电力需求正在逐渐增加,在该种状况下,科学建设光伏发电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相关单位需要对其项目工程建设进行深入分析,科学防治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升项目工程建设,保证各环节施工质量,提升整体施工效果。
关键词: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引言:光伏发电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新的发电项目,相关单位在具体建设光伏发电工程时,需要科学防范项目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能够使其整体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为各行各业提供充分的电力资源,使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一、电缆敷设在光伏发电工程中敷设电缆时,其质量通病通常体现于二个方面:其一是电缆布线凌乱,存在较多跌落、弯曲和交叉电缆。
其二是室内外电缆夹层和接口处理缺乏规范性,使电缆较为凌乱。
相关单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防治,在敷设电缆时,必须全面检查电缆的质量、规格与型号,同时还需要注意暗层释放,整齐排列,使其弯曲弧度保持一致,在穿越电气设备时,需要科学应用过渡支架,使电缆层保持清洁。
在敷设控制电缆与电力电缆时,需要进行科学分层。
同时,还需要分层配置弱电和强电的控制电缆,从上到下进行科学配置。
在对电力电缆进行并列敷设时,需要使其电缆净距满足设计要求标准和国际标准。
在敷设所有电缆时,需要保证电缆层井口处和电缆沟转弯处的电缆具有相同弧度,保证过渡自然。
在具体开展敷设作业时,相关人员需要在转弯口外侧进行具体工作。
二、母线施工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在制作硬母线时需要做到横平竖直,对母线接头弯曲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还需要减少接头数量,在固定支持瓷瓶时,需要避开弯曲位置,在弯曲处两边的直线段25厘米处设置固定点。
不能将相邻母线接头固定于同一瓷瓶间隔,需要错开间隔。
在进行安装母线平置时,需要从下至上贯穿螺栓;在进行安装母线的立置时,需要从里到外、从左至右贯穿螺栓。
在硬母线接头处完成绝缘套的安装作业后,为了有效避免凹处积水使其出现低温冻裂,则必须在绝缘套下凹的位置进行排水孔的合理设置。
30MWp光伏发电项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0MWp光伏发电项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为进一步提高中电投河北涉县一期30MW光伏发电项目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杜绝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发生,全面开展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逐步消除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较大影响和影响观感质量的质量通病,促进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工程顺利达标投产和工程创优的质量目标。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 19 号)的要求,特制定以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监理预控和检查专项措施,要求本工程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各参建单位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
1、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充油(气)设备渗漏主要发生在法兰连接处。
安装前应详细检查密封圈材质及法兰面平整度是否满足标准要求;螺栓紧固力矩应满足厂家说明书要求。
(2)在设备支柱上配置隔离开关机构箱支架时,电(气)焊不得造成设备支柱及机构箱污染。
为防止垂直拉杆脱扣,隔离开关垂直及水平拉杆连接处夹紧部位应可靠紧固。
(3)在槽钢或角钢上采用螺栓固定设备时,槽钢及角钢内侧应穿入与螺栓规格相同的楔形方平垫,不得使用圆平垫。
(4) 结合滤波器到电压互感器(CVT)的连线应采用绝缘导线连接。
(5) 充油设备套管使用硬导线连接时,套管端子不得受力。
(6) 加强母线桥支架、槽钢、角钢、钢管等焊接项目验收,以保证几何尺寸的正确、焊缝工艺美观。
(7) 对设备安装中的穿芯螺栓(如避雷器、主变散热器等),要保证两侧螺栓露出长度一致。
(8) 电气设备联接部件间销针的开口角度不得小于60°2、母线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硬母线制作要求横平竖直,母线接头弯曲应满足规范要求,并尽量减少接头。
(2)支持瓷瓶不得固定在弯曲处,固定点应在弯曲处两侧直线段250mm处。
(3)相邻母线接头不应固定在同一瓷瓶间隔内,应错开间隔安装。
(4)母线平置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往上穿;母线立置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左向右、由里向外穿,连接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
光伏电站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光伏电站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光伏电站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件卸车、搬运问题:组件用吊车从车辆上卸下时,应确保吊带牢固,避免组件翻箱。
吊装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确保指挥正确,避免组件受损。
叉车卸车时,应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包装纸箱,造成组件破裂。
从堆料区运输到现场过程,应采用适当的叉车运输,避免造成组件损伤。
开箱的组件应及时安装、固定,避免随意堆放现场,造成组件损伤。
2. 变、配设备及母线安装问题:对于油箱、法兰连接处渗漏油的问题,应仔细处理每个密封面,确保所有大小法兰密封面或密封槽在安装密封垫前均清理干净,密封面光滑平整,显出本色。
采用与密封面尺寸配合良好的耐油密封垫圈,并将变形、失效垫圈全部更换。
对于无密封槽的法兰,将密封垫用密封胶粘在有效密封面上。
紧固法兰时,采取对角紧固法,均匀拧紧螺栓。
对于母线安装不规范的问题,应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对于铜母线的弯曲部分,可以采用热弯或冷弯的方式进行加工,并确保弯曲部分无裂纹或折皱。
对于硬母线应采用正确的切割方式,并确保切口整齐平滑,无毛刺等缺陷。
在进行设备安装时,应确保设备的固定位置和稳定性。
对于带有法兰的设备,应确保螺栓的紧固和密封性能。
对于高压开关柜等高精度设备,应按照说明书和规范进行安装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对于电缆的敷设和接头的制作,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
电缆敷设时应避免交叉和重叠,保持电缆的整齐和美观。
电缆接头的制作应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确保接头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接地系统问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确保接地电阻值符合要求,接地线应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截面尺寸,并采取防腐措施。
在接地极的埋设过程中,应确保深度和间距符合规范要求,回填土应采用无杂质的土壤。
在接地电阻的测试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电缆敷设问题:在电缆敷设前应对电缆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电缆没有损伤和绝缘故障。
XX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目的为实现本工程质量目标,提高移交水平,消除存在的质量通病,以及防止质量通病或不符合的发生,特制定本措施,2、适用范围适用于XX光伏发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为消除已存在的质量通病或不符合的发生需采取检查与治理的所有过程。
3、依据/参考文件3.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 号3.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技术导则》3.3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电电源[2002]896 号3.4 《电力建设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则》原电力部建质 [1995]140 号3.5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2004]18 号3.6 《监视和测量》CX/ZL0033.7 电力建设行业标准4、定义质量通病:电力工程质量通病是指电力工程建设中易发生的、常见的、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
5、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现浇板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严把材料质量关,优化配合比设计,适当减少水灰比。
2、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能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混凝土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15%。
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检查入模坍落度,坍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特别是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不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
6、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双层双向钢筋,应设置钢筋撑脚,钢筋撑脚纵横间距不大于500mm,应交叉分布,并对上下层钢筋作有效固定。
7、现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上),交叉分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增设Ø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
光伏发电工程土建及线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00MW光伏发电站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施工项目部)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制:年月日×××100MW光伏发电站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一、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目的规范本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确保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效果,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以实现本工程质量目标。
结合国家、行业制度及有关文件要求,针对本工程路径复测、土建工程、接地工程等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通病,明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职责,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质量通病防治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在×××100MW光伏发电站项目实施阶段的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质量通病防治相关措施文件,提出详细的要求。
措施可行,针对性强,方法行之有效。
能够实现通病的消除。
(2)利用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认真按照策划方案开展现场工作,严格按照通病防治措施落实通病防治工作,确保防治效果的实现。
(4)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质量例会,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5)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过程监督和检查,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严格工序交接验收,将通病防治列入检查验收内容。
三、事前控制认真审阅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组织召开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通病防治设计交底会议。
重点审查施工图纸在设计定位、螺栓紧固扭矩值等方面是否采取设计技术措施。
四、事中控制(1)根据国家、行业工艺库施工要点进行质量监控点检查和设置,由专人进行测量和复核。
(2)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组织召开质量工艺问题分析会,修正通病防治措施,改进工艺方法,确保通病治理的成效。
(3)开展质量通病防治的培训。
重点开展质量管理制度条文掌握、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技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方面的培训。
开展工艺标准应用、施工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执行、看施工图、成品质量保护、各工种操作规程、施工机械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光伏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光伏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1.设备选型不合理通常,设备的选型问题会导致光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性能问题。
为了预防这个问题,项目运营者在设备选型阶段应该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等因素,并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和具备相关认证的设备。
2.安装过程中存在粗心大意在光伏组件的安装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如安装角度不准确、连接器接触不良等。
这些问题会降低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
为了预防这个问题,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并严格按照安装规范进行操作。
3.防雷措施不到位光伏系统在雷雨天气中容易受到雷击,导致安全事故和设备损坏。
为了预防这个问题,项目运营者应该加强对光伏系统的防雷措施,如设置避雷针、接地装置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防雷系统。
4.维护管理不及时光伏系统需要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然而,一些项目运营者在维护管理方面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
为了预防这个问题,项目运营者应当制定完善的维护计划,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清洁。
5.监测系统故障光伏系统的监测系统是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然而,监测系统本身也会出现故障,导致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为了预防这个问题,项目运营者应选用可靠的监测设备,并定期进行监测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6.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质量不达标是导致光伏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预防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综上所述,光伏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设备选型、规范的安装过程、完善的防雷措施、及时的维护管理、可靠的监测系统以及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
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提高光伏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保证光伏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
新能源(风电、光伏)工程集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新能源(风电、光伏)工程集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集电线路铁塔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质量通病1)基坑深度超挖、欠挖;基础坑开挖完成后,坑深不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超深或深度不足。
2)基础顶面平整度超标;基础顶面不平整,呈高低起伏现行;顶面未按照设计要求抹成斜面,导致塔脚板与基础顶面接触不紧密。
3)基础立柱扭曲、变形;基础立柱倾斜、扭曲变形,主要表现为基础侧面不垂直有,不同程度的凹凸现象,基础四面呈菱形或不规则形状。
4)地脚螺栓与基础不同心;地脚螺栓中心与基础中心未在一个中心点上,偏差超过10mm。
2.预防措施1)基坑深度超挖、欠挖预防措施(1)基坑开挖前设专人对基础中心桩、辅桩桩进行二次复核,确认桩位高程基准点准确。
(2)遇特殊地质条件,开挖前应将基础中心桩引出,并对辅助桩进行保护。
(3)基坑开挖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防止出现超深或欠挖现象。
2)基础顶面平整度超标预防措施(1)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施工,设专人对基础顶面进行抹平操作。
(2)严格控制基础顶面高差,按设计要求进行转角或耐张基础预偏,顶面抹成斜面。
3)基础立柱扭曲、变形预防措施(1)应选用刚性模板,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
(2)模板使用前检查模板的质量,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模板。
(3)施工使用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
(4)选择合理的顶木支顶位置,顶木的坑壁侧应略低于模板侧;采取增大坑壁侧顶木受力面积的措施,顶木支顶牢固。
(5)根据立柱断面的大小及高度,在模板外侧加设牢固的柱箍。
4)地脚螺栓与基础不同心预防措施(1)地脚螺栓样板与基础模板应固定牢固、可靠。
(2)浇制前,应设专人对支模找正数据进行检查;浇筑过程中,注意检测控制。
(3)基础浇制时,应多方位均匀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
(4)浇筑完毕后,应立即检查重心度及根开尺寸。
(5)模板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伏发电项目安装工程质量通病
光伏发电项目安装工程质量通病(一)电缆敷设工艺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1.1 电缆敷设的质量通病:未按设计施工或人为改变路径而导致电缆在不同层的分布不匀;电缆交叉或敷设的弯度不整齐;引入盘、设备的电缆排列混乱弯度不一致;转弯处、人孔、竖井孔处无标志牌;未按电缆的先后顺序敷设造成电缆交叉;集中控制盘柜内,电缆量过大,使之排列不整齐,混乱。
1.2 针对以上的质量通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1)电缆敷设前,应明确每一层电缆托架上的电缆型号、电缆编号、根数及敷设的先后顺序,编写详细的施工方案。
(2)在盘柜下侧加装电缆固定装置采用镀锌角钢,施工前,要先整理盘柜下部的电缆。
用统一型号的电缆卡具,将电缆固定在角钢上,确认整齐美观后,方可做头。
(3)电缆敷设过程当中,设专人进行电缆标志牌挂设,并且每根电缆敷设后立即进行。
(4)集中控制盘柜的电缆量过大,电缆排列容易混乱。
这样就需要利用盘柜内部空间,用异型槽钢,在不同平面上,上下加装两道电缆固定装置,使电缆头分层布设。
(5)根据设计院电缆清册图纸、进行电缆剖面图排列二次设计,并按照中、低压动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和低电频信号电缆统一组织敷设。
每根电缆敷设完毕后及时进行整理。
在桥架转弯处、竖井上下处及直线段每隔一定距离均用绑扎带予以固定。
(二)电缆接线的质量通病控制措施2.1 电缆接线的质量通病接线正确率底,接线端子与导线截面匹配,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芯线号头的材料、规格不统一标示不清。
2.2 控制措施(1)控制电缆接线前必须按设计图纸进行电缆编号确认,二次接线的回路标识(接线标牌)采用圆形塑料套管,标识字体由专用线缆打号机打印而成,套管长度适中,套管的标识一般分二行打印。
(2)绑扎线束时,应使用特制固定卡卡固,保持间距一致,平整、美观;施工拐弯处时应处在统一位置,宜布置同一型号电缆应采取同弯度,保持平整美观,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宜增加布置卡具;施工固定螺丝下接线的缺口应在同一水平上。
光伏电站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光伏电站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一、前期准备阶段1.项目筹备阶段应对厂家进行充分调研,选择有资质且具有声誉的供应商和施工单位。
2.与供应商、施工单位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双方责任和权益,并签订详细的合同。
3.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项目计划,确保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项目进度,以减少质量风险。
二、设计阶段1.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电站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电站设计具备强韧性。
2.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布置电站布局、选用适当的组件和设备,并充分评估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减少后期维护风险。
3.设计阶段应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定应对各类风险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三、采购阶段1.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确保所采购的组件和设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具备相关质量认证。
2.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组件和设备的质量稳定可靠。
3.对组件和设备的供货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供货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四、施工阶段1.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工作的质量。
2.进行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3.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质量验收标准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
五、运维阶段1.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设备巡检、维护、故障处理等方面,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2.培训运维人员,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对电站运行情况的监测和管理能力。
3.定期进行电站性能评估和运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中的质量问题。
六、应急管理1.建立并执行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各类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2.做好备品备件的储备工作,以应对突发情况下的设备更换和修复需求。
3.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00MW光伏发电站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制年月日×××有限公司×××100MW光伏发电站项目监理项目部2022 年07 月目录1.1 土方工程 (1)1.2 地下防水工程 (5)1.3 模板工程 (7)1.4 钢筋工程 (9)1.5 混凝土 (12)1.6设备基础预埋件或预留孔问题 (19)2.1电气安装工程 (20)1.1 土方工程一、挖土时放坡未按措施或设计要求进行1.现象机械或人工开挖时挖土边坡放坡未达到设计要求。
2.原因分析(1) 施工时未对施工人员进行认真的交底,开挖时施工人员未认真查看设计或措施要求。
(2) 施工前施工人员未认真查看地质资料,对地质情况不熟悉。
(3) 现场开挖测量时未做明显的标记。
(4) 施工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未从思想上重视。
3.防治措施(1) 开挖前负责施工的人员要对开挖措施进行仔细地查阅,弄清开挖措施中的要求,在施工前对具体的施工人员进行认真的交底。
(2) 测量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开挖放线时应严格按图纸设计及措施要求进行,并在现场做出明显的标记。
(3) 开挖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也应熟悉措施,看到不符合措施或设计的开挖现象应及时制止,并能提出正确的要求,使现场按要求进行开挖。
4.治理措施若现场出现未按设计要求或措施进行开挖的现象,要求施工人员对未达到要求部分再行开挖,并使其达到要求,或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
二、场地积水1.现象在建筑场地完成场地平整后,场地范围内局部或大面积积水2.原因分析(1) 场地平整时,尤其当挖、填方面积较大或较深时,填土碾压密实度差,或填土的土质不符合要求,如采用了不宜做填土的淤泥、冻土、膨胀土及有机物质含量大于8%的土,以及硫酸盐含量大于5%的土等,都会遇水产生不均匀沉陷,低洼处造成积水。
(2) 排水措施不当,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泄水坡度不合理,地势较低的建筑场地周围无截水沟。
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摘要:光伏发电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积极推崇。
然而,在光伏发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光伏系统的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影响安全运行。
因此,深入分析和总结光伏发电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光伏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光伏发电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通病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光伏发电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清洁能源;性能引言:光伏发电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随着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
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质量通病对于光伏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长期运行效益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质量通病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确保光伏发电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质量通病(一)电缆敷设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质量通病中,电缆敷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电缆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重要的电力传输部件,其合理的敷设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的疏忽、技术水平不足或管理不善等原因,电缆敷设常常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光伏发电工程的效率和寿命。
首先,电缆敷设中常见的问题是不合理的敷设路径和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电缆的敷设路径应该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避免与其他设备、管道等交叉,减少潜在的损坏风险。
然而,实际中由于工期紧张或监管不到位,电缆常常被随意布放,导致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次,电缆敷设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和防护,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电缆作为易受损的部件,需要得到良好的保护,避免被机械设备的摩擦、钻孔等造成物理损伤。
同时,在特殊环境下,如高温、潮湿等条件下,电缆更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光伏电站施工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光伏电站施工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现象: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1.1.1产生原因:⑴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⑵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⑶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⑷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⑸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⑹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⑺基础、墙、柱根部未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浆流失。
1.1.2防治措施及处理办法: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合适;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根。
处理办法: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1.2现象: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1.2.1产生原因:⑴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⑵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份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⑶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⑷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⑸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1.2.2防治措施及处理办法:防治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选用长效的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探讨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探讨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摘要:在新能源建设中,光伏发电工程是重要构成部分,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或是推动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新时代背景下,绿色发展是主流趋势,既往传统发电业虽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要动力作用,但却存在能耗高等缺陷,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建设中光伏发电工程,通过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可为人们提供绿色能源,特点主要体现于无污染等方面,且不会受到地形等因素的限制,有效避免了传统发电业的不足。
但值得注意的是,光伏发电工程建设中也存在一些质量通病亟需解决,故就需重视对质量通病的总结、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充分发挥该项工程的效能。
1、工程概况以某光伏发电工程项目为例,其涉及多个乡镇,建设规模为300MW,方案主要为分块发电及集中并网。
光伏区占地600hm2左右,光伏方阵包含了3.15MW、1.6MW、0.8MW,个数依次为80个、8个及10个,配置了相应的容量升压变,集电线路有16条,电压等级为220/35kV。
2、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1)电缆敷设在光伏发电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往往会遇到电缆牌缺失,或是电缆敷设较为混乱等现象,为解决或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就需展开对作业指导书的严格编制,完善校对,并定期检查相关机械工具,将检查情况进行记录。
同时,还需对原理图、端子排出线图等进行对比,避免出入情况的发生,确保电缆规格等内容的准确性;管理电缆敷设的过程中,对于相关工作的控制可基于计算机的前提下进行。
另外,为避免工程建设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就需确保施工技术人员均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够独立、高效且正确的展开相应施工操作,尤其是关键环节的施工,需指派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工人负责;每一根电缆放完后,就需做好整理等一系列工程,电缆敷设后则需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待确保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后才可展开下一批的敷设。
林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
我公司根据《电力建设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贝I」》(DJ-ZT-O1-B),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经过几年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通病的治理,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有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通过GB/T19001质量认证以及随着电建市场的变化,我们从管理着手,以“质量第一”、创“精品工程”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工艺保证措施和管理办法,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认真剖析我们的施工质量、工艺水平,并不是所有项目都尽如人意,但毕竟取得了一些经验,我们有决心,也相信我们有能力把本工程建设成质量优,工艺一流的工程,实现“零”缺陷投产移交,不留基建痕迹,安全重大事故为“零”、移交未签证项目为“零”、非文明状态为“零”、调试时非自动状态为“零”的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自所以施工质量、施工工艺水平难以彻底改变,其重要原因是观念的问题。
过去,人们对质量、工艺的要求往往理解成外部的需要,因此,缺乏主动性。
事实上,由于思想惯性造成人们对质量的认识不足,多年来,质量工作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思想认识,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良服务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市场竞争的主题。
通过宣
传、通过教育,让每一个职工充分认识施工质量、施工工艺不是外部的需要,而是自身的利益所在,是企业生命所在,从而使质量工作由被动变主动,从根本上改变质量、工艺现状。
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探讨
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探讨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发电方法和发电功能也在逐步优化。
在此前提下,需要对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对策,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养,通过相关人员的不断努力,提高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电力支撑。
关键词:光伏发电;工程质量;控制;光伏电站在电力运行以及运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及保障作用。
然而光伏电站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干扰,影响供电电流的稳定性和用电过程中的安全性。
需要对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找出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才能提升发电效率以及质量。
1 光伏发电工程质量通病分析1.1 设施设备通病光伏电站在生产和运行的过程中,是由很多设施组成的。
一旦这些设施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电力生产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对发电效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电力供应出现严重失调。
如组件出现热斑、隐裂、蜗牛纹等问题,背板黄变、开裂,以及支架被腐蚀、抗风能力差等质量通病。
在一定程度而言,电力设备自身的因素也会对电力输送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光伏电站在运营的过程中,设备会通过光伏电池板和电力之间进行相互转换[1]。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电站运行中的设备进行正确的选择,保障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之中,能够达到供电所需设备的应用要求。
1.2 设计及安装质量通病1)现场踏勘不细致、不专业,组件、光伏阵列等的布置及安全设计不合理,电站运维考虑不周,无设计图纸或图纸不规范等,会导致出现组件遮挡、无排水系统或排水不畅、安装不便,以及选址不当、设计与现场不匹配、防灾害能力不足等问题。
2)安装施工质量问题:工艺不专业,作业粗糙、野蛮,电站建设时无施工图纸或图纸太简单等,导致玻璃被划伤或组件隐裂形成热斑隐患,支架歪斜、配重不足,接线错误,安全防护不规范等问题出现,最终导致组件功率衰减、寿命缩短、安全事故易发等问题。
3)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了电站设计与安装施工的专业性,使设计水平低下,EPC 技术及项目管理能力不足,质量管控不到位,从而导致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光伏发电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光伏发电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摘要:在当今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光伏发电所具有的功能和应用前景越来越被社会广泛认可,对光伏发电应用推广进行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与传统常规发电方式相比,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因此需要相应的控制策略来解决电能的质量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光伏发电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光伏发电;质量通病;控制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光伏发电相对于常规发电方式而言,具有耗能低、建设周期短、限制条件少、环保无污染等优势,但在光伏发电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各种原因影响,光伏发电存在着一些的质量通病,因此,要采用合理的控制措施,对光伏发电现状、运行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光伏发电的质量,促进光伏发电工程的发展。
一、光伏发电的特点(一)光伏发电的优点太阳能光伏发电有着很多传统能源不可比拟的优势,已经成为了人类公认的理想能源,发展光伏发电工程,是国家推行的环保理念的体现。
第一,光伏发电工程在发电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能,太阳能这一自然能源来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在光伏发电工程中利用太阳能这一能量来源,不仅不用担心能源消耗问题,同时能量来源也非常广,不受地域、海拔等自然环境因素的限制,且不会给发电工程周围的环境带来任何污染,也不会因能源短缺或不稳定的能源市场而受到影响[1]。
第二,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不受地域环境限制和影响,可以实现就近提供电能,不需要远距离传输,可以有效避免远距离输电线路带来电能损失。
另外,光伏发电是由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转化过程简单,无机械运动且无机械磨损。
从热力学分析来看,光伏发电理论发电效率较高,技术开发有很大的潜力。
第三,光伏发电过程无须冷却水,可架设于无水荒漠戈壁中。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太阳能电池阵参数,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辐射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光伏发电也能容易和建筑物组合在一起形成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而无须另行占用土地,能够节约宝贵土地资源。
08 光伏安装质量通病
埋设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垂直接地级上端至地表的距离要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一般不宜小于0.6m
2
主接地网
2.1
主接地网搭接面积、搭接方式不符合规范
1、扁铁应立着焊接和敷设;2、扁钢和扁钢搭接其焊接长度应不小于宽度的两倍,采用三面满焊工艺;3、圆钢与圆钢搭接其焊接长度应按圆钢长度的6倍,两面焊接;4、扁钢与圆钢搭接其焊接长度应按圆钢长度的6倍,两面焊接;5、扁钢与钢管搭接长度为3/4钢管表面,两侧焊接;6、扁钢与角铁搭接长度为紧贴角铁外侧两面,上下两侧施焊;7、室内接地网通常采用明敷,扁铁距离墙面的距离宜为5-10mm,扁铁下方距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支撑件间距一般水平方向为0.5-1.5m、垂直方向为1.5-3m、转弯部分为0.3-0.5m
线芯和铜鼻子压接要用专用工具,至少要两道以上。
2
电阻过大
电缆连接时不得有应力,以免损坏设备。
3
毛刺处理不到位
采用液压钳压接的线鼻子,应用搓对毛刺进行打磨。
4
搭接面积不够
线鼻子与设备应充分接触,严禁出现起翘,接触面不达标的现象
5
紧固力矩不满足要求
根据设计或规程规范要求,用力矩扳手按照力矩值表对其进行紧固
施工中要做好辅材进场验收工作
7
子母插头压接不实,出现烧损现象
加强现场监管,做好技术交底。子母插头与1*4的电缆压接不实容易烧损,施工中重点监控:1*4电缆端头剥去绝缘长度不应小于10mm,把多股紫铜拧紧,子母插头处采用压接钳压接牢固,压口应为三道。
3、电缆沟、电缆支架部分
序号
常见问题
处理方法
1
电缆沟深度、宽度、沟底放坡等不符合设计要求,没有设置排水沟或集水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发电项目土建工程质量通病(一)土方开挖1.1 挖土边坡塌方1.1.1 现象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1.1.2 原因分析(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1.1.3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应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
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措施。
1.2 超挖1.2.1 现象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1.2.2 原因分析(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1.2.3 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二)土方回填2.1 填方边坡塌方2.1.1 现象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2.1.2 原因分析(1)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设施。
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2.1.3 防治措施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2.2 回填土不密实2.2.1 现象回填土塌陷或裂缝。
2.2.2 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颗粒过大,含石块等硬质填料;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量下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或碾压机械行驶速度过快。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2.2.3 防治措施(1)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时,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如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三)、模版工程3.1 轴线位移3.1.1 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基础实际位置与设计轴线位置有偏移。
3.1.2 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4)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5)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
(6)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1.3 防治措施(1)严格按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3.2 标高偏差3.2.1 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3.2.2 原因分析(1)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3.2.3 防治措施(1)有效设置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
(四)钢筋工程4.1 条料弯曲4.1.1 现象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4.1.2 原因分析每批条料或多或少几乎都有“慢弯”。
4.1.3 预防措施减轻条料弯曲程度。
4.1.4治理方法直径为14mm和14mm以下的钢筋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粗钢筋用人工调直:可用手工成型钢筋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板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曲处扳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打直;将钢筋进行冷拉以伸直。
4.2 成型尺寸不准4.2.1 现象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
4.2.2 原因分析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4.2.3 预防措施加强配料管理工作,根据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
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向角底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进而两边分画。
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
4.2.4 治理方法当所成型钢筋某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和构造特征分别处理。
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的,则必须返工;返工时如需重新将弯折处直开,仅限于Ⅰ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仔细检查表面状况。
4.3 骨架外形尽寸不准4.3.1 现象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
4.3.2 原因分析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多在安装质量上找原因。
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4.3.3 预防措施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3.4 治理方法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
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
4.4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够4.4.1 现象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4.4.2 原因分析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高度不准。
4.4.3 预防措施检查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高度是否准确,如不准确应及时调整。
4.4.4治理方法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据基础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
4.5 露筋4.5.1 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
4.5.2 原因分析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
4.5.3 预防措施钢筋支架垫层应适量可靠;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
4.5.4 治理方法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
为保证修处长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
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
4.6 绑扎搭接接头松脱4.6.1 现象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4.6.2 原因分析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4.6.3预防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
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
4.6.4 治理方法将松脱的接头再用铁丝绑紧。
如条件允许,可用电弧焊焊上几点。
(五)现浇混凝土工程5.1 麻面5.1.1 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5.1.2 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干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粘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5.1.3 预防措施(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