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考试题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必修三综合拉练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某流域,该区域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据此完成第1~3题。
1.关于图示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
是( )。
①河流的水量大②河流汛期较短,集中
于夏季③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④冬
季无结冰,含沙量相对较小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图示河流流域的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
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
①有色金属资源丰富②科技发达③水力资源丰富
④水运较便利⑤经济基础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下列原因中基本无关的是( )。
A.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D.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减少
下图为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读图回答4~5题。
4.各土地类型中面积减少的有( )
①未利用土地②建设用地③水域④草地⑤林地⑥耕地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⑥D.④⑤⑥
5.图中反映出,造成西辽河流域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城市建设 B.过度放牧 C.过度垦殖 D.退草还林
读“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初期,国外产业向中国内地转移
B. 20世纪90年代,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
C.产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D.促成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
7.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主要是( )。
A.使自然资源不足
B.使环境污染加重
C.使失业人口减少
D.使交通压力减轻
读我国“引松入辽”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8~9题。
8.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公里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9.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减小洪水危害
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缓解其水资紧张状况
读我国区域图,回答10~12题。
10.M地区吸引纺织工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素质高B.原料丰富
C.消费市场大 D.水源充足
11.大型纺织集团在该地区建立农场—轧花厂—纱线厂产业
链,主要原因是( )
A.可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B.土地资源丰富,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C.优惠政策多,基础设施完善
D.产业基础雄厚,人才技术优势突出
12.工业转移对该区域的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②推动城市化进程③生态环境压力
加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
著。读下图,完成第13~14题。
13.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A、C两地均是重
要的粮棉产区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
物以甜菜为主④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B地区要大
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
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
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表反映了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17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2003年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12.8 49.7 37.5 12.5 50.4 37.1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1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7.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
截至2013年7月8日,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电流等级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上海±8 0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实现安全稳定运行3周年。读图,完成第18~19题。
18.图中长治—荆门线路输送的是( )。
A.火电
B.天然气
C.水电
D.煤炭
19.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
A.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压输电,同时
保护了土地资源
B.缓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
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C.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
机造成的巨大冲击
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了东
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
读下图,完成第20~21题。
20.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条件好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21.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
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土壤肥沃,多冻土 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
C.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 D.以水稻种植为主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