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填空题:1、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生理解剖特点就是我们所说的遗传素质,它不能认为是“与生俱来”的东西,2、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它保证了物种的共性,遗传素质的差异也是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生物基础,它让个体在发展中与众不同。
3、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就是我们所谓的年龄特征。
4、洛伦茨有关“印刻”的理论实际展现了心理学研究中对“关键期”问题的早期探讨。
5、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显著的心理转折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3岁危机”、“7岁危机”和“少年危机”。
6、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7、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三个重要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学习的关键期。
二、判断题:1、只要教育得当,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也会有个体心理的正常发展。
2、生理成熟主要依据有机体的遗传素质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和学习,如身高、体重、走路等。
3、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告诉我们,教育不能过分超前,身心发展的成熟是我们进行恰当教育必须考虑的前提。
4、染色体异常是在遗传过程中,其中一对染色体多了或少了一个染色体,从而产生的遗传性缺陷。
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先天缺陷,又称为先天愚型、伸舌样白痴。
三、名词解释:1、遗传——父代把自己的生物特性通过基因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2、生理成熟——指随着年龄增长个体生理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自然成长。
四、简答题:1、请简要阐述一下教育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
答:教育是社会环境因素中较为独特的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引导着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
2)教育制约着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
3)教育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基本条件。
4)教育的主导作用是以教育的适当性为前提的。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③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P14。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P17。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①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c。
个案法;②实验性研究方法: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特殊形式教育实验)。
P25。
华生的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①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②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思维的发展、情绪的出现、人格的发展)。
P3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①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最强有力的部分),②自我(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③超我(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部分,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父母权威和职责的内化)。
P34。
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精神分析学说,②区别:弗重视性冲动的作用,埃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弗认为人是生物冲动的奴隶,埃将孩子看做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作用。
P3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①0-1岁:信任对怀疑,②1—3岁:自主对羞怯,③3—6岁:主动对内疚,④6-12岁:勤奋对自卑,⑤12-20岁(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⑥20—40岁(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⑦40-65岁(成年中期):繁殖对迟滞,⑧65岁之后(成年晚期/老年期):自我完善对绝望。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单题)(一)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三)讲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论述题)基本任务包括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两方面:1,作为基础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领域中向纵深发展。
2,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题)(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而起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地位。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简答题)(一)客观性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二)系统性原则: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自组织性上。
(三)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它表明在对个体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其加以分析。
(四)教育性原则:要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五)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的生活环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表情等),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全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概念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教育规律以及教学应用的科学,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识记1、心理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历史事件:(1)1879年,心理学之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系统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推广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代表作《人的教育》。
(3)普莱尔,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1882年,著作《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成为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4)霍尔,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称号。
提出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在儿童研究中发明了研究儿童的新技术——问卷法。
(5)IQ最早由施太伦提出,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制定“斯坦福-比奈量表”中引用IQ,并加以改进。
比奈夫妇主张用精确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
(6)格赛尔,婴幼儿发展量表。
(7)华生(美),行为主义创始人,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领域,进行了著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
(8)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儿童个性及心理治疗有着重大影响。
(9)皮亚杰(瑞士),发生认知论提出者,系统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创造性的用弗洛伊德的“临床法”研究儿童,提出认知发展的四阶段和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三阶段)。
(10)布鲁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1)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和强化的事件规律。
将程序教学用于教学实践。
(12)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被看做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确立的里程碑。
(13)陈鹤琴,最早开创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儿童心理学为经,以教育心理学为玮,把两门学科交织在一起,是一门兼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重点
第1讲人的毕生发展一、发展观的变化:从传统心理发展观到毕生发展观二、发展的重要因素:时间生物年龄指的是人们在生理机能状况方面与他人进行比较后的度量;心理年龄的度量结果通常意味着相对于实际年龄群体的平均水平,个体的发展水平是较快还是较慢;社会年龄则是指对人们与其社会期望角色之间的吻合程度的度量。
三、发展的特点1、一个连续性积累过程——发展过程由此呈现出阶段性和年龄特征2、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3、发展的弹性——个体差异4、发展的社会历史及文化特性——特定区域、人群和时代所具有精神文明、物质条件、文化传统、社会风气等等四、毕生发展过程的动因:先天与教养——遗传与环境、天性与教育、成熟与学习第2讲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华生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1.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2.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3.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的方法,而不是内省法。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的本能论:意识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格结构为本我、自我和超我2、心理发展的阶段:早期的经历和冲突会影响到成人的兴趣、行为和人格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父母都要与孩子和谐相处。
孩子可能会产生对于相应行为的固着(fixate),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这种行为的某些方面。
重视关于纪律、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使这些东西逐渐内化到学生的超我中,以此指导他们一生的行为,要注意积极引导,不能一味惩罚,更不能以此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定性。
同时要注意及时发现、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要使之成为习惯。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心理社会发展论、同一性危机。
强调社会和教育在人格发展的作用。
将孩子看作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而不是生物冲动的奴隶。
青年期12-18 同一性---同一性扩散,同伴,诚实。
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的认知建构论:图式、同化与顺应、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平衡)2、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五、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语言发展、最近发展区;学习的关键期第3讲青少年认知发展一、认知发展的条件: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以下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发展心理学理论:了解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解释,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伯纳斯的社会认知理论以及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
2.儿童认知发展:学习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语言、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等方面。
了解儿童的认知能力将帮助我们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儿童情感发展:探索儿童情感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情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培养和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4.儿童社会发展:了解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和发展,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社会角色的形成等。
研究表明,儿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因此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社会行为。
5.儿童自我发展:研究儿童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包括自尊、自信和自主等方面。
了解儿童的自我发展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支持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6.儿童学习和教育:研究不同的学习理论和教育方法,包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探究式学习等。
理解儿童学习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将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7.儿童心理问题和干预:了解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并学习如何进行干预和支持。
研究表明,早期的干预可以在儿童的心理问题发展成为长期困扰之前进行干预,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学科,它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并指导我们如何促进他们的教育和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重点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从而提供更贴近他们需求的教育措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复习提纲
江苏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66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P5)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体型外貌的变化;二是脏器机能的健全;三是性的成熟。
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2.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P10) 神经元的修剪原则——“用进废退”。
3.大脑各部分的发育完善:(P12)①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
1②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③颞叶位于额叶的下方,耳朵的正上方,16岁之前颞叶还处于生长阶段,16岁后才开始修剪和髓鞘化。
颞叶主要负责加工听觉刺激和语言信息。
④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和学习的关系最为密切。
⑤小脑位于脑的后下部,它负责人的运动协调,与平衡、调节身体姿势有关。
⑥杏仁核,和我们的“本能”有关,决定的是较低级的反应。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定义:(P14)指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有续的,模式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含义: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
大致体现为:①反应活动从混浊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化;②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③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注意:如果出成简答题,问“心理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必须首先回答发展的定义。
2、心理发展的实质:(P15)1)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内发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
必须要牢记的几个人物以及其著名言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内发论观点以霍尔、彪勒为代表。
以弗罗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
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外铄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多面性,总体上看,应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先天和后天关系上,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在教育问题上:孔子提出有教无类,2,中国近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24年廖世凯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根据自己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出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该书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因此,普莱尔被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研究对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他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主要回答人类个体是如何从生物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的这个问题.它即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即是社会学科又是自然学科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狭义上的指个体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是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的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早期的发展心理学是受达尔文的影响侧重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要以人的整个一生为研究对象的,即出现了所谓的“生命全程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的《儿童心理》为标志,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它的诞生有两个观点,其一为1903年美国教育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其二为1877年俄罗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该时期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心理理论派别的分歧越来越小。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或它所要探索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哪些: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医疗、文艺以及社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就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拥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道就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黄翼b孙国华c陆志伟d陈鹤琴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问卷法b观察法c个案法d书面调查法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横向研究b跟踪研究c纵向研究d横贯研究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心理发展与教育》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c《心理发展》d《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b集中观察c重点观察d分散观察三、判断题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明确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为丛藓科扭口藓演讲”。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是它的掌控比较严苛,所赢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低,数据比较可信,结论经得住考验。
()5.以赞科夫为代表进行了“教育与发展”的实验研究,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日益相结合。
()四、思考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一、1.《一个婴儿的传略》2.19世纪后半期3.普莱尔4.霍尔5.《教育心理学》二、1.d2.ad3.cd4.a5.bd三、1.√2.×3.×4.×5.√四、略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单选题1.“如果给我十几个身心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早年及种族就是什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理学(期末复习)发展与教育⼼理学第⼀章发展理论1.发展:发展贯穿⼈的终⾝,指的是⼈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2.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是两个半球的背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概在12岁左右),顶叶前部的功能是接受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后部负责逻辑和空间知觉。
3.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4.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脑⽪层最⼤的区域,它是最迟发育完善的,功能也是最齐全的。
主要负责说话、写作、计算、⾳乐等认知加⼯,还具备分析、应⽤、评估的功能,它和学习关系最为密切。
5.⼼理发展的实质:1)内发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然因素预先决定的,⼼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的或⽅向⽽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的节律,⽽不能改变节律。
(霍尔:⼀两的遗传胜过⼀吨的教育;弗洛伊德)2)外铄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存发展的外在环境,个体⼼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理发展的⽔平与形式。
(华⽣:给我⼀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个婴⼉,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天资和他的祖先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种专家:医⽣、律师、艺术家、商界⾸领乃⾄乞丐强盗。
)3)建构观点:⽪亚杰认为个体⼼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理结构,从⽽产⽣⼼理的量变和质变⽽实现的。
(⼼理的发展起源于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的过程中的⼀种建构过程。
)社会⽂化历史观点:维果斯基个体⼼理的发展谁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的⼼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级的⼼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在特定的社会⽂化历史条件下,个体借助于语⾔符号⽽进⾏⼈与⼈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致使其⼼理活动逐渐由外部想内部转化,⼼理机能逐渐由低级向⾼级发展。
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2. 客观性原则3. 气质4. 反抗型依恋5. 角色采择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2. 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 简述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4. 简述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5. 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年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 客观性原则:要坚持真实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确立客观指标。
3.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婴儿的个人特点。
4. 反抗型依恋:是指一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
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的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的朝母亲这里看。
所以,这类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
5. 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塞尔曼(Selman, 1980) 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代阶段2: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 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指南-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指南第一章1、识记关键概念:教育行动研究;专家型教师。
2、理解知识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3、原理的掌握与应用:教师行动研究的特点和过程;结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思考如何学会学习;专家型教师的特点和成长过程。
第二章1、识记关键概念: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图式;同化与顺应;最近发展区。
2、理解知识点:记住几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研究的方法;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印刻现象的基本观点和代表性人物。
3、原理的掌握与应用: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教学心理学思想;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及其教育价值;分析狼孩卡马拉的案例。
第三章1、识记关键概念:偶发记忆;儿童多动症。
2、理解知识点:儿童注意的类型与品质;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征;思维的方式;感统失调、感觉剥夺与感觉超负荷;语义的发展;3、原理的掌握与应用: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趋势;促进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促进儿童记忆的发展;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四章1、识记关键概念:自我意识;情绪理解;依恋;亲社会行为。
2、理解知识点:儿童气质及其类型;哈洛等人的恒河猴实验;快乐的损人者现象;陌生人焦虑。
3、原理的掌握与应用:婴儿依恋的类型;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发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如何来帮助儿童调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第五章1、识记关键概念:程序教学;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发现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建构主义。
2、理解知识点:学习理论及其代表性人物;条件反射的种类;强化的种类;奥苏贝尔提出三种内驱力;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科勒的顿悟学习理论。
3、原理的掌握与应用: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理解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理论】一、发展贯穿人的终身,指的是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P3二、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P5三、顶叶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
P12四、人类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大致体现为: P151、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2、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
3、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五、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以一句“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闻名于世。
P16六、行为主义学派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心理发展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华生也有一句充满自信的经典论断:“P16”(知道华生的这句话代表外铄论观点即可)七、心理发展的特点:P20 (每个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话展开)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②、方向性和可塑性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④、发展的关键期八、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他根据快感区域的不同把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
P29九、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他在《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人生八个发展阶段。
P31十、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语言符号系统。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P37十一、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进来,这就是同化,而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
P39【第二章认知发展】一、在对阶段性发展观点进行比喻时,常用例子“爬楼梯”。
P48二、领域的特殊性:持有领域的特殊性观点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领域发生的,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分别存在一些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P51三、威廉姆斯综合征是认知领域特殊性的例子。
P52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P591、感知运动智力阶段的儿童还形成了客体永恒性概念,即能意识到被移出视野的物体仍然存在并试图找到它们。
2、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明显进步,但仍局限于对具体物体进行推理;出现守恒的概念。
五、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 P621、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坚持的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
2、总体上信息加工观点认为存在基础发展个高级发展这样两种认知发展过程。
六、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解决问题时所具备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或在与能力更高同伴的合作下实现问题解决时所表现出的可能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P69七、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注意品质也有了良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的保持时间的延长和专心程度的提高。
P72八、如何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每一点要展开)P81➢优化感知环境➢创设体验情境➢创设探索情境➢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创设合作情境【第三章智能发展】一、比奈——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P98二、韦克斯勒量表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除了可以测出总的智商。
还可以分别计算出语词智商和操作智商;韦氏量表使用离散智商的概念。
P101三、斯皮尔曼认为存在一般智力因素(用g代替)和特定智力因素(用s代替)。
102四、卡特尔将一般智力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晶态智力,液态智力P103液态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晶态智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研究表明液态智力发展到一定年龄就不再提高,而晶态智力可以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五、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106加德纳描述了涵盖人类经验范围的8种智力,认为每一种智力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各种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活动。
具体类型如下:(每一个概念用自己的话说明)➢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关于自然的智力六、这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什么?➢传统的学校教育仅仅重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较少关注其他智力,这是片面的;➢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全方位开发学生的多种智力。
七、斯腾伯格提出了3个亚理论: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境亚理论。
P108八、智力发展的结构差异(理解即可)P113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也有人很擅长音乐,却在数字计算方面表现得无能。
用智商分数这个指标却不足以表明智力的这种特点。
九、创造性思维的五个要素: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精细性、现实价值。
(后面展开见数本)P123【第四章社会性发展概述】一、艾里克森根据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划为八个阶段。
P147二、文化决定理论由鲁斯•本尼迪克特首创。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经验由个体所处的特定文化所塑造。
P147三、青春期的同伴关系是真正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亲密的感情基础上。
P167四、青春期反抗的三种形式: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转移。
P170五、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特点(用自己的话稍微展开)P1721、异性意识发展2、异性感受强烈3、性困扰频繁六、勒温形容青少年是跨立在童年期和成年期门槛之间的“边缘人”。
P175七、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用自己的话展开)P1801、过渡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尽管青少年具有闭锁性,但他们对同龄伙伴是很开放的,愿意向对方敞开心扉,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3、社会性4、动荡性八、如何进行亲子关系辅导?P184(一)、从父母方面,亲子关系辅导主要在于三方面——了解青春期的孩子、恰当合理的期望、良好的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二)、从子女的角度,亲子关系的辅导主要在于两方面——理解父母体谅父母、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九、怎样进行性心理辅导P191(后面用自己的话展开)1、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辅导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2、青春期性心理辅导可以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具体见书)。
3、进行青春期的性心理辅导要注意辅导的方式和方法。
4、除了给青少年提供必要的性知识外,在进行心理辅导中还要注意帮助他们消除性心理困扰。
【第五章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20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成熟、和学习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除遗传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和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孩子是千差万别的。
孔子在很早就提到要因材施教。
即便都是外向的人,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差别。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在教育时,不能抹煞孩子的个性特点,在一定时候,要让他充分展示他的独特性。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P209 (可用自己的话展开)1、遗传因素与人格发展2、环境因素与人格发展(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胎内因素,另一方面是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社会文化因素。
3、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学生自我意识在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Ⅰ、可主动选择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Ⅱ、在经受学校教育影响的同时也反过来影响教师,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育环境;Ⅲ、学生可以通过自定目标、自定计划、自我教育,通过自我调节、实践等手段来达到塑造自己人格的目的。
三、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三类:基础性需要、心理性需要、成长需要。
P228四、气质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P233【第六章学习理论】一、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个定义说明:P2651、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了某种稳定的变化。
2、学习是学习者适应环境的生命活动。
二、加涅认为,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可以分五类:P267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
三、依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四、学习的特点:P2681、学生的学习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2、学生的学习具有间接性;3、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
五、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基本观点是: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P272六、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
七、华生是经典条件作用学习观的代表人物。
P274八、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个体完全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或模仿他人的榜样而学到新的行为反应。
P278九、认知主义的学习观:认知主义强调学习是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P280十、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是促进学习和预防干扰的一种教学策略。
P283 十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P286十二、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
P292【第七章学习动机】一、动机的产生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需要,二是诱因。
P301二、就一般而言,最佳动机水平为中等强度。
但这种最佳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学习的复杂程度有关。
P303三、奥苏泊尔的学习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P304四、避免失败者的动机成分中避免失败的成分多于力求成功的成分,他们旨在避免失败,因此倾向于选择容易的任务,以使自己免遭失败;或者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这样即使失败,也可为自己找到适当的借口,减少失败感。
P308五、韦纳把这些原因分为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
P312六、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的表现:(1)动机缺失;(2)认知缺失;(3)情绪缺失。
P314七、德威克指出儿童主要追寻的成就目标具体可分为学习目标与成绩目标。
P317【第八章学习策略】一、学习的关健是学会学习,也就是学习策知识的获得与掌握。
P340二、学习策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
P342三、学习策略既有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又有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P343四、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的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表现出来。
五、学习方法是与具体学习任务相联系的,有较强的情境性。
P344六、迈克卡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P350七、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P355八、分散复习的记忆效果均优于集中复习。
P359九、用20%时间阅读,80%的时间尝试回忆,回忆的正确率最高。
十、追加学习以学习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佳。
P360【第九章学习风格】一、学习风格的特征:P3801、独特性。
2、稳定性。
3、兼有活动和个性两种功能。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