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主要特点_朱自清文章特点

合集下载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在中国的散文写作中,属于居于象征主义和新派的抒情散文,其特点是强调一种抽象的清新柔美的感受,能够将人们深刻体验到一种淡淡的和谐愉悦之中。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有:

一、意象清新细腻:在朱自清的文字中,意象清新细腻,比喻、拟人、抒情等手法灵活多变,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朱自清的情感。

二、结构精美:朱自清的文字中句式整齐,层次清晰,结构精美,因此形象生动,使人细细品味,令人流连忘返。

三、抒情优美: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注重抒情,以及隐含着的淡淡的禅意,抒情优美,充满诗意和淡雅的韵味。

四、细腻淡雅:朱自清的文字细腻淡雅,具有活泼而优美的口吻,充满清新的禅意,能够让人们融入到一种简洁而精致的自然风景之中。

朱自清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朱自清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叫这个句子。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 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 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肃。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给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 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 力量。他在《论逼真和如画》、 《论标语口号》、 《钟明<呕心苦唇录>序》等文章里,强调“真” “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缺少„„至诚的态度”。正是 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 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 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 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 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 《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 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 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 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 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 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 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 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 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 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 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 爱。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 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 《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 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分析精要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分析精要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分析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艺术,重点表现在开创了新时期口语化散文的先河,为后期白话文及现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细腻委婉的景致观察和描写,精雕细刻的语言锤炼,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构思,融情于景,创造了一种情趣之美、景趣之美、希望之美,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使其后的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一、缜密精巧的构思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但构思却很见匠心。

1.刻画描写,出奇制胜

朱自清的《背影》出乎常理,不去描写人物的眼睛或面部表情,而刻意从“父亲”的背影上下手,抓住人物的一瞬间形象去刻画描写,出奇制胜,写出了一篇感人的文章。一般来说,写人物忌讳写背影的,“画眼睛”成为人们认定的使人物传神的好方法,如不能画眼睛,至少要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做文章,但朱自清在《背影》中偏不写眼睛、不画面部,而只写背影,这是用诗的方法来构思的。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化。父亲是他十分熟悉的人物,对于太熟悉的人物,往往可以从任何一处微小动作、角度的观察发现其全部性格特点。散文最可以自由创作,文无定法,固守别人的成功经验没有出息。

在绘画艺术中,早有人画过背影,如俄国画家保•别林斯基的《在校门旁》画了藏族妇女的背影,以为写背影是个创新,而没有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样写出新意,也会成为老一套,不新鲜了。

《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又运用首尾呼应的手法来增强结构的完整性,从“离家”开始,至“归家”而终,其间,从小路、荷塘、荷叶、荷花到树林、远山,各层情景步步深化,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结构布局严谨精美。

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散文特点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是怎样追求真、善、美的呢?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有这样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教。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是记错了,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删掉蝉叫这个句子。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肃。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是怎样追求真、善、美的呢?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有这样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教。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是记错了,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删掉蝉叫这个句子。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肃。

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写景散文”和“记叙散文”两大类,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写景散文风格优美,具有描写细腻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等》;记叙散文风格朴素,具有情感深厚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背影》、《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娇子》、《执政府大屠杀记》等。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朱自清的散文特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

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文章特点

1.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

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 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

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3. 作品:

1922年《雪朝》诗集

1923年《毁灭》长诗

1924年《踪迹》集诗和散文

1928年《背影》散文

1930年《春》散文

1934年《欧游杂记》散文

1936年《你我》散文

1943年《匆匆》散文

1944年《伦敦杂记》散文

1945年《国文教学》论文集

1946年《经典常谈》论文集

1947年《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新诗杂谈》诗论

1948年《标准与尺度》杂文集

1948年《语文拾零》论文集

1948年《论雅俗共赏》杂文集

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的抒情散文脍炙人口。散文专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他敏锐地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作者倾注于人物形象中的感情力量,扣人心弦,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生深邃的思索,与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发生共鸣,增添了散文的感召力;他的散文构思缜密精巧,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在自然质朴中见到独特的情致;为文如作画,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画出了各“景”中特有的意境;词语细致精当,形象生动而有韵味。一、朱自清散文的最大特色是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只有一千五百多字,既没有深奥的哲理,更没有华丽的文词,却那么动人,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原因在于作者是以最诚挚的态度抒写人生中平凡的一幕!“依我看这就是全部因为写的是真情、至情,是父子情深这样一个文学话题……这样一片真挚感情的人叙写,不论它是否与人性论、人情论、人道主义这样的理论大道理搭界,毕竟总是最能扣响人们的心弦,引来心坎深处的深深共鸣的。”

首先,主要是作者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敏锐地提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细端末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透过对背影的描写,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地跃出纸面。描写背影时最先显现于读者眼帘的,是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形态,色调十分浓重。这一高

洁的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给人以憨厚朴实的印象,而且为下面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紧接着写他的动作,先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继则“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最后推出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特写镜头:“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样子”。这里写的是背影,实际上揭示的是父亲内在的感情,透过那手脚并用,努力攀登的背影,使人们真切地窥见到他为儿子不惜劳苦的深情!通过凝练的文笔以态传神,揭示主旨,这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典型手法。作者写父亲的对话都很简短,只有四次,但话短情深。四句都集中在送别时,这些话可谓语语平常,再简朴不过了,但其中却是蕴含着千情万绪。其实作者当时已是二十岁青年,来往北京已多次了,但父亲心目中他仍是个孩子,因而如此牵肠挂肚,一百个放心不下。在这里,对话实际上是一种揭示心理的手段,它把父亲临别时的心绪、情态及对儿子无限怜惜、体贴、依依难舍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就加重了“背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从上可见,“背影”之所以如此动人,关键是作者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的心理动态和内在情绪作了深入的揣摩,有深刻的体会,正如他所说的,“仔仔细细下一番功夫,才能写出种种心情和关系”。这种全物察真的态度正是朱自清缜密细致的现实主义风格的鲜明表现,而“背影”的魅力也恰是由这一“工夫”得来的。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和描述。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质朴。他的散文作品往往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他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细节,展现了人性的真实和深刻。例如《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回忆自己父亲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父爱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很容易被故事中真实的情感所打动。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二是观察细致入微。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生活的真实和细腻之处。他善于捕捉一些微小的瞬间和细节,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例如《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细腻和美丽,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

第三,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三是语言简练明了。他的散文作品语言简练,篇幅短小,却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展现了寂静和宁静的美感,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感受到作者对这一景色的独特理解。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四是思想深邃。他的散文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富有哲理的内容。他通过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描述,更是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例如《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父爱的回忆和思考,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朱自清的文章特点

朱自清的文章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这些作品细腻华美、婉转清新,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也成为后代语文教学课本历久不衰的范本.纵观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主要表现在:隽永的意境,清秀的语言,精巧的结构,真挚的情感等方面.

一、构思缜密,布局精巧(如《荷塘月色》,全篇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这样的结构严谨细密,脉络清楚,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像行云流水一般,达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可贵境界.结构文章的同时,作者又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巧妙的安排,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平铺直叙,而是略写与详写相结合,既有大笔涂抹,粗线条的勾勒,如第二自然段;又有工笔细描,精细入微的描摹,如作品的第四、五、六自然段正面描写荷塘月色的部分.作者按照观察的角度,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选择了一系列最能表达他心绪的自然景物进行绘声绘色地描写.先写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次写月色,再写荷塘四周的环境、景物,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恬淡幽静的荷塘月夜景色,从而烘托出作者寂寞惆怅、孤独苦闷的心境. )

二、浓郁的抒情色彩(《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表现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写这个人的正面,写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给人印象不直接.但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却不写父亲正面的形象而写了父亲的背影,切合人物特定的关系和场合.孩子大了,尤其是男子,他虽然很爱自己的父亲,但这种爱比较含蓄,不那么外露.在离别的时候,明知父亲很哀伤,他不会特地从正面去细致观察父亲的表情,只会在父亲转过身去时,表面装着毫不经意,而实际上是很注意地从侧面或背后去看父亲,而且也只有这时才好意思看仔细.所以,作者以背影为中心来写,正是他抒情真实的地方.在作品中,作者围绕“背影”铺陈其事,这个重心四次点题,虚实并用,疏密有致.作品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第一次提到“背影”,只用一句用简笔就点破了“背影”题旨.接着作者文笔荡开,先不直接写背影,却转而从回家奔丧写起,祖母的亡故,家庭的亏空,光景的惨淡,父亲的赋闲,从北京、徐州、南京等地一路写来,有条不紊而又要言不烦.其中再三强调的是父亲自己忍住失母的悲痛,却劝慰儿子,初步展示了父亲爱子的内心活动,为背影的出现涂上了悲凄的抒情底色.以后,通过父亲过铁道,攀月台,买桔子这一情节,着力刻画父亲的背影,把抒情推向高潮.这是第二次提到背影.用繁笔细腻的刻画,写得委曲婉转.写父亲“迂”的行为:照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铺大衣、叮咛“我”、嘱托茶房等,表现了父亲纯朴忠厚,对儿子关切的心情.当然最精彩、最动人的还是买桔子的白描叙事.作者只是把父亲怎样走到铁道边探身爬下月台,怎样手脚并用攀登那边月台,以及买桔子怎样艰难地抱运回来这一系列动作,老老实实地勾画出来,描写的是买桔子的背影,揭示的是父亲不惜劳苦的深情.作者在这段的最后,妙的是以反衬手法强烈地烘托了儿子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之情,从而使抒情十分真实深厚.作者叙说自己许多悔恨的情绪,后悔自己当时总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谴责自己“那时太聪明了”,将父亲的一系列所谓“迂”的行为和自己的“聪明”对比起来,通过质朴的生活琐事,将真挚的父子之情富于其中,融情于事,委婉地赞美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第三次提到背影,是描写父亲离开车站时,说“父亲的背影混入来往的人里”,只虚带一句,文字很简,但父亲那么眷恋儿子,至此也只是黯然分别悄然离去的悲酸惆怅,感情也就包蕴在其中了.文章的最后,又一次地让父亲的背影在“我”晶莹的泪光中映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由生离的悲伤发展到死别的预感,感情愈是深沉真挚.作者将自己的真挚情感与叙事结合起来,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情”与“事”交融.通过一系列的典型生活细节,抒写自己的衷情,真切自然而不空泛.其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地成为感人的“抒情细节”.)

朱自清文章的特点

朱自清文章的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散文特点

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

2、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美。

首先,作者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准确而传神。同时,作者善于作比喻、通感等手法,如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比喻荷花,用听觉印象的“渺茫的歌声”比喻嗅觉印象“缕缕清香”作通感修辞,用听觉印象的“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比喻视觉印象的“光与影”。作通感修辞,文中还有了不少叠词,如“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蓊蓊郁郁”“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使行文气势悠扬婉转,舒徐不迫,富于音乐的旋律美、诗意美,再如《春》。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文章的特点

1)抒情的委婉细腻美:①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根基,是其作品内在联系的纽带;②不粉饰,不渲染,以平易的叙述寄寓深情厚意。将自己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作品,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儿女之情等,或温厚、或感伤、或幽默的人伦之情,尤为动人。(2)写景的诗情画意美。朱自清原是一个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其诗人本色,“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到作者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3)结构的精致巧妙美。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景写情,表现了很强的时空顺序,描写秦淮河上的水色、天光、月态、灯影。《春》从三个层次描写春天:“盼春”—“描春”—“颂春”。在作为重点的“描春”中,又分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构成一种匀称稳定的结构美。(4)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如《背影》的质朴,如《绿》的纤农,《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荷塘月色》里的26个叠词,颇有听觉的美感;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有口皆碑。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以真情实感、平实细腻而脍炙

人口。他承袭了鲁迅的思想,注重个体的心灵和生活体验,以及社会现实的反思。以下是

对朱自清散文特色的分析。

一、主题真挚

朱自清的散文主题真挚诚恳,直触人心。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悟为基础,述说着

身边的小故事,通过对琐碎人生细节的描写和思考,让读者深入感知到生活中的种种真实

感受。朱自清的《背影》以父爱、亲情为主题,通过对父亲送他上学的细节描写,表达出

对父爱、亲情的感激之情。这样的真挚主题,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情感细腻

朱自清的散文情感细腻而真实,在他的作品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热爱、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体悟以及对境遇的深情。朱自清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波澜,通

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传达出对忧伤、幸福、梦想等情感的体悟。《荷塘月色》中,朱自

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着主人公与女孩的相遇和分别,饱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惜别

之情。情感细腻是朱自清散文的独特特色之一。

三、对自然的亲近

朱自清散文中常常包含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悟。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对自

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思考。朱自清的自然描写多以鸟虫草木、田野山

水为题材,借此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躁。《桨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中,朱自清以美妙的语言描写了秦淮河景色的变化,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岁月

流转的感慨和情感。对自然的亲近让朱自清的散文更加饱含生命力。

四、社会关怀

朱自清的散文中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他以自己深沉的内心和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的演变和问题的产生。朱自清常常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来关注当代社

朱自清散文主要特点_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散文主要特点_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散文主要特点_朱自清文章特点

1.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

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 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

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3. 作品:

1922年《雪朝》诗集

1923年《毁灭》长诗

1924年《踪迹》集诗和散文

1928年《背影》散文

1930年《春》散文

1934年《欧游杂记》散文

1936年《你我》散文

1943年《匆匆》散文

1944年《伦敦杂记》散文

1945年《国文教学》论文集

1946年《经典常谈》论文集

1947年《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新诗杂谈》诗论

1948年《标准与尺度》杂文集 1948年《语文拾零》论文集 1948年《论雅俗共赏》杂文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尤其是《背影》。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浓妆淡抹总相宜。

善于描绘景物,使其各具特色,且都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这是朱自清散文的一大特征。这一特征,在三篇课文中明显地表现出来。《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描写景物以“淡抹”为主。文章开篇,作者就这样写月光:“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还是淡的。“这就为全文定下了一个色彩的基调。正因为一切都笼罩在"流水一般”的月光下,所以一切景物都是朦胧的、若明若暗的。那“浮起在荷塘里的薄薄的青雾”,那“笼着青纱”的“梦一般”的叶子和花,那“一团团的烟雾似”的树色,“树梢上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无不使人感受着一种淡雅朦胧之美,给人以轻柔绰约的审美愉悦。在作者笔下,《威尼斯》又仿佛一组组油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多以浓墨重彩来描绘威尼斯的风光。请

朱自清的文章特点

朱自清的文章特点

朱自清的文章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以抒情和叙事为主,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

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

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作品

1922年《雪朝》诗集

1923年《毁灭》长诗1924年《踪迹》集诗和散文1928年《背影》散文1930年《春》散文

1934年《欧游杂记》散文1936年《你我》散文1943年《匆匆》散文1944年《伦敦杂记》散文1945年《国文教学》论文集1946年《经典常谈》论文集1947年《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新诗杂谈》诗论1948年《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年《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年《论雅俗共赏》杂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