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图
实验六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详细介绍“结构”)共10张
• 5、蚕豆侧根的发生观察(教材p96) • 侧根起源的位置:正对木质部的中柱鞘 • 侧根生长锥的逐渐形成
• 6、根瘤和菌根的观察(教材p101-103)
四、绘图
• 绘蚕豆幼根(初生结构)轮廓图
维管柱:薄壁细胞的有无、木质部脊的数目、几原型根
• 初生木质部 皮层:三层,其中内皮层结构的凯氏带或凯氏点结构(番红染成红色)
5、蚕豆侧根的发生观察(教材p96)
• 维管射线
• 4、棉老根横切片观察 • 观察老根的次生结构 • 周皮 • 次生韧皮部 • 维管形成层 • 次生木质部 • 初生木质部 • 维管射线
实验六根的形态结构 与发育
三、方法步骤
• 1、蚕豆(双子叶)幼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材
p94,指导书p68)
• 表皮:根毛 • 皮层:三层,其中内皮层结构的凯氏带或凯氏点结
构(番红染成红色)
• 维管柱:中柱鞘、韧皮部、木质部、外始式发育 、木质部脊、几原型根
• 2、鸢尾(单子叶)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
?
• 3、蚕豆老根(次生结构)横切永久装片(教材p98)
• 观察维管形成的活动!
• 表皮
3、蚕豆老根(次生结构)横切永久装片(教材p98)
• 皮层 思考:单、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区别?
实验六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 初生韧皮部 思考:单、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区别?
1、蚕豆(双子叶)幼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材p94,指导书p68) 维管柱:中柱鞘、韧皮部、木质部、外始式发育、木质部脊、几原型根
• 次生韧皮部 1、蚕豆(双子叶)幼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材p94,指导书p68)
皮层:三层,其中内皮层结构的凯氏带或凯氏点结构(番红染成红色)
实验六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生05 边晔 2010030026周四班同组成员:徐竞实验时间 2012年11月22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2.了解紫外线诱变原理,并初步掌握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
3.练习单菌落划线分离微生物。
二、实验原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不同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不同的生理状态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有的环境因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条件,有的表现为抑制作用,有的表现为杀菌作用。
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结构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为其最适生长温度,但它并不等于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
粘质沙雷氏菌能产生红色或紫红色色素,菌落表面颜色随着色素量的增加呈现出由橙黄到深红色逐渐加深的变化趋势。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主要包括重金属及其盐类、有机溶剂(酚、醇、醛等)、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
根据是杀死还是抑制微生物,可分为致死剂和抑制剂。
常用的3个指标:最低抑制浓度(MIC)、半致死剂量和最低致死剂量。
许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某种特殊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
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同的,某些抗生素只对少数细菌有抗菌作用。
产黄青霉分泌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主要抗G+细菌。
链霉素作用于核糖核酸30S亚基,所以链霉素只作用原核生物。
链霉素以抗G-细菌为主。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诱导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来破坏DNA的结构,使其不能正常行使功能。
另外,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臭氧(O3),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226-256nm部分。
紫外线透过物质能力很差,所以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它距离照射物以不超过1.2米为宜。
实验六 图及其应用
实验六图及其应用数据结构实验六图及其应用1、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图的两种存储结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表示方法 ? 掌握图的基本运算及应用? 加深对图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2、实验内容:采用邻接表或邻接矩阵方式存储图,实现图的深度遍历和广度遍历;用广度优先搜索方法找出从一顶点到另一顶点边数最少的路径。
1.问题描述:利用邻接表存储结构,设计一种图(有向或无向),并能够对其进行如下操作:1) 创建一个可以随机确定结点数和弧(有向或无向)数的图; 2) 根据图结点的序号,得到该结点的值;3) 根据图结点的位置的第一个邻接顶点的序号,以及下一个邻接顶点的序号;4) 实现从第v 个顶点出发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递归遍历; 5) 实现对图作深度优先遍历;6) 实现对图进行广度优先非递归遍历; 编写主程序,实现对各不同的算法调用。
2.实现要求:(以邻接表存储形式为例)编写图的基本操作函数::对图的各项操作一定要编写成为C(C++)语言函数,组合成模块化的形式,每个算法的实现要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上进行评价。
1)“建立图的邻接表算法”:CreateGraph(ALGraph *G) 操作结果:采用邻接表存储结构,构造没有相关信息的图G2)“邻接表表示的图的递归深度优先遍历算法”:DFSTraverse(ALGraphG,void(*Visit)(char*)) 初始条件:图G 已经存在;操作结果:返回图的按深度遍历的结果。
3)“邻接表表示的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算法”: BFSTraverse(ALGraphG,void(*Visit)(char*)) 初始条件:图G 已经存在;操作结果:返回图的按广度遍历的结果。
4)“邻接表从某个结点开始的广度优先遍历算法”:BFS(ALGraph G, int v)初始条件:图G 已经存在;操作结果:返回图从某个结点开始的按广度遍历的结果。
分析: 修改输入数据,预期输出并验证输出的结果,加深对有关算法的理解。
实验六 状态机图
实验六状态机图一、实验目的1.熟悉状态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创建状态图的方法。
3.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2003绘制状态图方法。
二、实验器材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2003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完成了对图书管理系统需求的初步分析,得出系统的用例图和相应的活动图。
通过这两类图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但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处理状态间转换了解仍不够,而状态图能从对象的动态行为的角度去描述系统的业务活动。
具体包括:1.确定状态图的实体。
2.确定实体的状态。
3.确定相关事件。
4.使用Rational Rose工具绘制状态图。
四、实验步骤(具体方案)(一)在整个的系统中书籍和借阅者对象的状态变换最为复杂,因此对书籍和借阅者对象建立状态图。
1.图书状态图:图书包含以下的状态:刚被购买后的新书、被添加能够借阅时的图书、图书被预定、图书被借阅、图书被管理员删除。
它们之间的转化规则是:(1)刚被购买后的新书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员添加成为能够被借阅的图书。
(2)图书被预定成为被预定状态。
(3)当被预定的图书超过预定期限或者被借阅者取消预定时,转换为能够被借阅的图书状态。
(4)被预定的图书可以被预定的借阅者借阅。
(5)图书被借阅后成为被借阅状态。
(6)图书被借阅后归还成为能够借阅状态。
(7)图书被删除时成为被删除状态。
状态图如下:图6.12.借阅者状态图借阅者包含以下的状态:借阅者帐户创建、借阅者能够借阅图书、借阅者不能够借阅图书、借阅者被管理员删除。
它们之间的转化规则是:(1)借阅者通过创建借阅者帐户成为能够借阅图书的借阅者。
(2)当借阅者借阅图书数目超过一定限额,不能够借阅图书。
(3)当借阅者处于不能够借阅图书时,借阅者归还借阅图书,成为能够借阅状态。
(4)借阅者能够借阅一定数目的图书。
(5)借阅者能够被系统管理员删除。
状态图如下:。
实验六-谐振电路【PPT课件】PPT课件
Z0
2
1
L
rL
1 rLC
2
1 Q2
0
0
所作出的谐振曲线如图6.6所示,由图可见,其形状与串联谐振
曲线相同,其差别只是纵坐标不同,串联谐振时为电流比 ,并联谐振时为阻抗比,当ω=ω0时,阻抗达到最大值。同样,谐 振回路Q值越大,则谐振曲线越尖锐,即 对频率的Z选择性越好。
当激励源为电流源时,谐振电路的端电压对频 率具有选择性,这一特性在电子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I0
0
f
f0
关系曲线],也
2. 根据所测实验数据,在坐标上绘出并联谐振电路的通
用幅频特性曲线[即 曲线。
Z 关系 f曲 线],也就是U0与f关系
Z0
0
f0
3. 根据记录数据及曲线,确定在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
振电路中不同R值时的谐振频率f0,品质因数Q及通频带
BW,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说明电路参数对
Q UL UC 0L 1 1 L US US R 0RC R C
式中, 称L 为谐振电路的特征阻抗,在串联谐振电路中 C
L C
0
L
1 0C
。
RLC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激励源角频率之间的
关系,即电流的幅频特性的表达式为
I
US
US
R2
L
1 C
2
2
R
1 Q2
0
0
根据上式可以定性画出,I(ω)随ω变化的曲线,如图6.2所
L rLC
1
1
jQ
0
0
Z0
1
1
jQ
0
0
在电感线圈电阻对频率的影响可以忽略的条件下,RL与C 并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可用等效阻抗幅值随频率变化
实验六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晶态结构讲述
实验六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晶态结构用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结晶形态是目前实验室中较为简便而实用的方法。
众所周知,随着结晶条件的不用,聚合物的结晶可以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单晶、树枝晶、球晶、纤维晶及伸直链晶体等。
在从浓溶液中析出或熔体冷却结晶时,聚合物倾向于生成这种比单晶复杂的多晶聚集体,通常呈球形,故称为“球晶”。
球晶可以长得很大。
对于几微米以上的球晶,用普通的偏光显微镜就可以进行观察;对小于几微米的球晶,则用电子显微镜或小角激光光散射法进行研究。
聚合物制品的实际使用性能(如光学透明性、冲击强度等)与材料内部的结晶形态,晶粒大小及完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聚合物结晶形态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目的要求1.了解偏光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观察聚合物的结晶形态,估算聚丙烯球晶大小。
二、基本原理球晶的基本结构单元具有折叠链结构的片晶(晶片厚度在10mm左右)。
许多这样的晶片从一个中心(晶核)向四面八方生长,发展成为一个球状聚集体。
根据振动的特点不同,光有自然光和偏振光之分。
自然光的光振动(电场强度E的振动)均匀地分布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如图6-1所示;自然光经过反射、折射、双折射或选择吸收等作用后,可以转变为只在一个固定方向上振动的光波。
这种光称为平面偏光,或偏振光如图6-1(2)所示。
偏振光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叫做振动面。
如果沿着同一方向有两个具有相同波长并在同一振动平面内的光传播,则二者相互起作用而发生干涉。
由起偏振物质产生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称为该物质的偏振轴,偏振轴并不是单独一条直线,而是表示一种方向。
如图6-1(2)所示。
自然光经过第一偏振片后,变成图6-1偏振光,如果第二个偏振片的偏振轴与第一片平行,则偏振光能继续透过第二个偏振片;如果将其中任意一片偏振片的偏振轴旋转90°,使它们的偏振轴相互垂直。
这样的组合,便变成光的不透明体,这时两偏振片处于正交。
实验六 数据流程图
实验六数据流程图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绘制销售处理过程的数据流程图
对收到的用户订货单进行审核,不合格时退回用户;将合格的订货单送仓库查验。
仓库根据库存台账查验订货单,若有货则向用户发货;若缺货,则通知采购部门订货。
不合格的订货单
2、绘制供应部门制定材料定购计划的数据流程图
供应部门收到计划科送来的生产计划,工艺科送来的材料消耗定额以及维修部门送来的维修用料计划,进行如下处理:
(1)计算生产用料。
由生产计划和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生产用料,生成生产用料表。
(2)计算材料总需用量。
由生产用料表及维修用料计划,计算材料总需用量。
(3)制定材料订购计划。
由材料需用总量、材料库存数据、订购合同等信息,制定材料订购计划,除保存外,分别送厂部及财务科。
3、根据下述过程,画出数据流程图
某仓库管理系统按以下步骤进行信息处理
(1)保管员根据当日的出库单和入库单通过出入库处理去修改库存台帐;(2)统计打印程序根据库存台帐输出库存日报表;
(3)在输入查询条件后,查询程序到库存台帐去查找,并显示出查询结果。
实验步骤:
(1)打开Office word
(2)打开自选图形菜单
(3)分析案例中三套数据流程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论
加强对系统思想的认识,寻找系统运作的关键因素,利用信息化工具分析系统。
实验六--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
实验六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并掌握调节方法;2. 观察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3. 测定He-Ne 激光的波长。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与等倾干涉概念的理解;本实验仪器的正确调节与使用以及正确记录有效数字。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学生预习报告:内容是否完整,表格是否正确。
二.实验仪器和用具:迈克尔逊干涉仪,氦氖激光器、毛玻璃屏 三.讲解实验原理:(一)实验仪器介绍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构造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构造如图33-1。
其主要由精密的机械传动系统和四片精细磨制的光学镜片组成。
1G 和2G 是两块几何形状、物理性能相同的平行平面玻璃。
其中1G 的第二面镀有半透明铬膜,称其为分光板,它可使入射光分成振幅(即光强)近似相等的一束透射光和一束反射光。
2G 起补偿光程作用,称其为补偿板。
1M 和2M 是两块表面镀铬加氧化硅保护膜的反射镜。
2M 是固定在仪器上的,称其为固定反射镜,1M 装在可由导轨前后移动的拖板上,称其为移动反射镜。
迈克尔逊干涉仪装置的特点是光源、反射镜、接收器(观察者)各处一方,分得很开,可以根据需要在光路中很方便的插入其它器件。
1M 和2M 镜架背后各有三个调节螺丝,可用来调节21M M 和的倾斜方位。
这三个调节螺丝在调整干涉仪前均应先均匀地拧几圈(因每次实验后为保证其不受应力影响而损坏反射镜都将调节螺丝拧松了),但不能过紧,以免减小调整范围。
同时也可通过调节水平拉簧螺丝与垂直拉簧螺丝使干涉图像作上下和左右移动。
而仪器水平还可通过调整底座上三个水平调节螺丝来达到。
图11 ——主尺2 ——反射镜调节螺丝3 ——移动反射镜1M4 ——分光板1G5 ——补偿板2G6 ——固定反射镜2M7 ——读数窗 8 ——水平拉簧螺钉 9 ——粗调手轮10——屏11——底座水平调节螺丝确定移动反射镜1M 的位置有三个读数装置:①主尺——在导轨的侧面,最小刻度为毫米,如图:②读数窗——可读到0.01mm,如图:③带刻度盘的微调手轮,可读到0.0001mm,估读到105 mm,如图:2.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如图2。
第四章 实验六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
实验六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向心力演示器。
2.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与器材1.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设计思路(1)定性感知实验:如图所示,细线穿在圆珠笔的杆中,一端拴住小物体,另一端用一只手牵住,另一只手抓住圆珠笔杆并用力转动,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可近似地认为作用在小物体上的细线的拉力提供了小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而细线的拉力可用牵住细线的手的感觉来判断。
(2)定量分析实验①控制小物体质量和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
②控制小物体质量和角速度不变,探究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
③控制小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和角速度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
3.实验器材:质量不同的小物体若干、空心圆珠笔杆、细线(长约60cm)、向心力演示器。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1.定性感知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1)在小物体的质量和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小物体的角速度进行实验。
(2)在小物体的质量和角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小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进行实验。
(3)在角速度和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变的条件下,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物体进行实验。
2.定量分析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关系(1)分别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放在实验仪器的两个小槽中,且小球到转轴(即圆心)距离相同即圆周运动半径相同。
将皮带放置在适当位置使两转盘转动,记录不同角速度下的向心力大小(格数)。
(2)分别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放在实验仪器的长槽和短槽两个小槽中,将皮带放置在适当位置使两转盘转动角速度相等,小球到转轴(即圆心)距离不同即圆周运动半径不等,记录不同半径的向心力大小(格数)。
(3)分别将两个质量不相等的小球放在实验仪器的两个小槽中,且小球到转轴(即圆心)距离相同即圆周运动半径相等,将皮带放置在适当位置使两转盘转动角速度相等,记录不同质量下的向心力大小(格数)。
实验六
实验6 菜单、工具栏和状态栏
一.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菜单的编辑方法及菜单的属性设置。
(2)掌握工具栏的设置和工具栏事件的编写方法。
(3)掌握状态栏控件的用法。
二.内容和步骤
1:完成如下简易文本编辑器的设计,其中包括窗体布局界面、各项菜单(主菜单、子菜单、快捷菜单、按钮事件等功能(如图6-1和图6-2所示)的设计,而快捷菜单的生成是针对高级文本编辑框而言,即编辑菜单栏:剪切[&X]、复制[&C]、粘贴[&V]。
`
图6-1 程序运行界面1
图6-2 程序运行界面2
2:仿照第8章“简单文件编辑器”的例题,设计实现一个“图片编辑器”。
要求:设计界面包含菜单栏、工具栏、以及状态栏,具有打开、保存等简单功能。
UML 新编实验指导书(实验六 状态图)
天津理工大学(华信软件学院)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面向对象设计UML建模实验六:创建状态图适应课程:(1969216)上机实验六:创建状态图一. 实验目的:根据需求陈述创建应用对象的状态图。
二. 实验内容:1.根据以下叙述,绘制“复印机”的状态图:“未接到工作命令时,复印机处于闲置状态。
接到复印命令后,转入复印状态, 完成复印后又回到闲置状态,等待命令。
若复印时发现没纸, 则进入缺纸状态. 发出警告等待装纸。
装纸完成后又进入闲置状态。
若复印时发现卡纸, 则进入卡纸(故障)状态。
发出警告等待排除故障。
故障排除后又进入闲置状态。
”2. 绘制“学生选课系统”中课程(Course)对象的状态图.经过需求分析,Course对象有以下状态:〃创建(Created)〃添加到数据库中(in database)〃课程(在数据库中)被删除(Deleted)〃课程被修改(Modified)〃课程被开设(纳入学期计划)(In Schedule)〃不允许选修(选修人数满)(Locked)3.绘制"一本书"在其生存周期的状态图.经过需求分析Book对象有以下状态:〃新书(New Book)〃可借阅(Available)〃已借出(Borrowed)〃已预约(Reserved)〃删除(Deleted)如果在上题中再加上一个”罚款(Fine)”状态,则状态图将如何变化?4.绘制打电话过程“电话线路”的状态图经过需求分析电话线路对象有以下状态:(可适当增减状态)“Idle”,“Dialing”,“Connecting”,“Ringing”,“Connected”,“Disconnected”,“TimeOut”,“Play Message”,“Busy Tone” (可以适当增减状态)相关事件:on hook(挂机)= hangs up,off hook(摘机)=pickup receiver,timeout(超时),called phone answers(接电话),line busy(线路忙),routed(线路接通),valid number(有效号码),invalid number(无效号码),wrong number(错码)5.绘制”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的状态图。
实验六 实验六完全互溶二组分液态混合系统的 气液平衡相图
五、实验步骤
4、停止加热,冷却2~3分钟,由侧管加入0.1ml乙醇 于蒸馏瓶中,重新加热至沸腾,边加热边将沸点仪倾 斜,目的是用冷凝器流下来的回流液冲洗球形小室, 斜, 以保证收集的冷凝液是与液相平衡的气相组成。冲洗 两次后,将冷凝液收集在球形小室中,等沸点稳定 后,记录沸点温度。停止加热,冷却2~3分钟,由凝 液取样口和侧管分别取气相和液相样品,迅速测定其 折光率。测完后,打开棱镜,用镜头纸擦干,并用洗 耳球吹干,以备测另一样品。
八、问题讨论
1、每次加入蒸馏瓶中的环己烷或乙醇的量是否需要 精确量取?为什么? 2、如何判断气、液两相已达平衡?本实验能否真正 达到平衡?为什么? 3、测定纯环己烷和乙醇沸点时,为什么要求蒸馏瓶 必须是干燥的? 4、我们测的沸点与标准大气压的沸点是否一致? 5、为什么每次测定气相冷凝液的折光率以前,一定 要将取样支管的球形小室冲干净?
五、实验步骤
5、为了使数据在图中均匀分布,按0.1,0.2,0.2,0.5,0.5, 1.0,1.0,2.0ml的顺序依次加入乙醇,重复步骤4,记录 沸点和折光率数据。 6、将蒸馏瓶中的液态混合物从侧管吸出,并用洗耳 球吹干,重新加入20ml乙醇,按步骤3测沸点后,再 按步骤4,依次加入1.0,1.0,2.0,2.0,4.0,8.0,10.0,12.0ml 的环己烷,重复步骤4,记录沸点和折光率数据。
四、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六
实验六教室卫生调查及测量方法教室是学生的重要学习环境。
其在建筑和设备方面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效果。
卫生医师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卫生标准,对使用的教室进行经常的卫生监督和评价。
重点为采光照明和课桌椅的调查和检测。
一、采光照明几项卫生指标测量方法(一)投射角和开角测量一般在教室选择离窗最远一排座位进行测量,所得数据即为教室的投射角和开角的最小值。
投射角:通常以室内桌面的—点至窗侧的水平线与该点到窗上缘联线之间的夹角。
要求距离进光面最远一列课桌面上的投射角(亦称入射角),不小于20~220。
开角:是指室内桌面一点与窗上缘联线和该点与对面遮挡物(如建筑物或高大树木等)顶点联线的夹角。
要求,距离进光面最远一列课桌面上所测得的开角不小于4~50,以控制窗外建筑物或高大树木对教室的自然采光影响,确保离窗最远的课桌而上获得较好的光照。
图6-1 教室投射角和开角的测量1.三角函数法⑴投射角:从欲测点A引处甲、乙两线,甲线通过窗上缘,相交与B点,乙线为从A 点引向窗侧的水平线,与窗玻璃或墙相交与D点,<BAD即为投射角(如图)。
用皮尺分别测量BD和DA线长度,按三角正切法,tan<BAD=BD/DA,再查三角函数正切表。
⑵开角:从A点向窗外最近建筑物(或遮挡物)顶部方向引丙线,该线与窗玻璃相交C 点,<BAC即为开角。
测量CD线的长度,按三角正切法,先求出<CAD的值,<BAD与<CAD 值相减,即为开角(<BAC)之值。
2.反射镜测量法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物与象对称原理,可自制测角计测量教室的投射角和开角度数。
⑴投射角:将反射镜测角计平放在离窗最远的桌面上,镜的长轴对向窗户,测量者面对窗,从反射镜中看到玻璃上缘的倒影,移动头部至看到窗上缘倒影与反射镜中线重合为止,用手轻轻扭动半圆仪上的指针,使其横架于镜上的金属线倒影与玻璃窗上缘倒影及镜中线三者重合在一起,这时指针上所示度数即为投射角。
实验六-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实验六用双棱镜测定光波长光的干涉是普遍的光学现象之一,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实验依据.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和位相差恒定的光在空间相交区域光强将会发生相互加强或减弱现象,即光的干涉现象.光的波长虽然很短(4×10-7~8×10-7m之间),但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条纹数却很容易用光学仪器测得.根据干涉条纹数目和间距的变化与光程差、波长等的关系式,可以推出微小长度变化(光波波长数量级)和微小角度变化等,因此干涉现象在测量技术、平面角检测技术、材料应力及形变研究和照相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双棱镜获得双束光干涉的方法,观察干涉图样的特点,加深对干涉的理解;2.学习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3.进一步熟悉测微目镜的使用与测量方法;4.熟悉干涉装置的光路调节技术,深刻理解多元件等高共轴调节的重要性,掌握有关调节方法.·实验仪器双棱镜、可调狭缝、辅助(凸)透镜、测微目镜、光具座、白屏、钠光灯等.双棱镜是一个分割波前的分束器,形状如图6-1示,其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很小(一般为37'或40'),从外表看,就像一块平行的玻璃板.折射面折射棱角图6-1 双棱镜示意图·实验原理狭缝光源S发射的光束,经双棱镜折射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它们的重叠区内,将产生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两束相干光可认为是由实际光源S的两个虚像S1、S2发出的,称S1、S2为虚光源.如图6-2所示.S S1 S2O Ex2a图6-2 双棱镜产生的相干光束示意图干涉条纹以O点为对称点上下展开.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亮条纹的距离也不同,波长越短的单色光,条纹越密;波长越长的单色光,条纹越疏.如果用白色光作实验,则只有中央亮条纹是白色的,其余条纹在中央白条纹两边,形成由紫到红的彩色条纹.利用干涉条纹可测出单色光的波长.单色光的波长λ由下式决定:xDd∆=λ(6-1)式中d为两虚光源S1、S2间的距离、x∆为干涉条纹间距、D为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由(6-1)式可知,测得相邻条纹间距x∆、狭缝(光源)到测微目镜分化板的距离D及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便可求出入射光的波长λ.·实验内容与步骤一、调整光路按图6-3布置光路,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狭缝变为缝光源,再经双棱镜折射,就可获得两个相干光源,因而能在测微目镜里看到干涉条纹.图6-3 双棱镜干涉装置图1.光学元件同轴等高的调节点亮光源,先将狭缝稍放大点,光具座上只放光源、狭缝、透镜,观察屏放在测微目镜位置.调狭缝中心与透镜的主光轴共轴,并使主光轴平行于导轨(共轴等高调节方法见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再放入双棱镜,并调节左右高低,使屏上出现两个强度相同、等高并列的虚光源的像.最后用测微目镜代替观察屏,调节测微目镜,使两个虚光源的像位于测微目镜中心.2.调节狭缝与双棱镜的棱脊平行调节狭缝架上的方向旋钮,观察者在双棱镜的另一侧,逆着光路透过双棱镜观察,直到同时看到两个虚光源为止. 二、调出清晰的干涉条纹取下透镜,缩小狭缝,并用目镜观察是否有干涉条纹出现.若没有,调节狭缝架上的方向旋钮,使能清楚地看出干涉条纹为止,再适当调节缝宽,使干涉条纹较清晰.三、测干涉条纹宽度∆x调节狭缝、双棱镜及测微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目镜视野中至少能够看清15条以上的干涉条纹(条纹宽度不能过窄).将双棱镜和测微目镜锁紧,(在后期的整个测量过程中,都不能移动双棱镜的位置)将目镜叉丝对准所选定的某条暗纹的一侧,从镜里的标尺及旋钮上记下读数x 1,再转动旋钮,使叉丝经10条暗纹的同侧,记下读数x 2,由(6-2)式即可求得x ∆,如图6-4.测3-5组,取平均.10||21x x x -=∆ (6-2)x∆四、测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D双棱镜的楔角小于1°,可近似认为虚光源与狭缝在同一平面,测量过程中,我们是用测微目镜进行观察的,因此D 实际上应该为狭缝到测微目镜分划板的距离.由于狭缝所在平面与光具座滑座的中心不重合,并且测微目镜分划板平面也不与光具座滑座的中心重合,因此必须进行修正.如图6-5所示,e s Y Y D s e ∆+∆+-= (6-3)式中s Y 为狭缝滑座中心的位置;e Y 为测微目镜滑座中心的位置;s ∆为狭缝到滑座中心的距离,00.42≈∆s mm ;e ∆为测微目镜分划板到滑座中心的距离,15.37≈∆e mm .图6-5 狭缝到观察屏的修正距离五、测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将测微目镜取下,插入光屏,移动光屏使狭缝到光屏的距离大于辅助透镜焦距的4倍,固定光屏.将凸透镜置于双棱镜与光屏之间,移动透镜,在光屏上可有两次呈像,此时可利用二次呈像法测虚光源的距离.测量之前要利用小像追大像法再次调共轴(调节过程见薄透镜焦距测定).而若光具座较短或透镜焦距过小,此时虚光源经透镜只能呈一次像,此时只能用物距像距法测虚两光源的距离(两虚光源的像,应为两条亮度相同的平行线).YeYs Ye-YsΔSΔeD1.二次呈像法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 需借助透镜将两条虚光源成像在测微目镜叉丝板上进行测量.当虚光源平面与测微目镜的叉丝板相距大于4倍透镜焦距值时,透镜在物、像平面之间有两个共轭成像点,透镜在这两点分别将虚光源放大或缩小成像在测微目镜的叉丝板上,用测微目镜分别测量在这两次成像时像面上的两条亮线的距离(两虚光源像的距离),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为:21d d d = (6-4)式中为1d 为虚光源两放大像之间的距离;2d 为虚光源两缩小像之间的距离.放大像与缩小像各测5组,求其平均值.2.物距像距法在双棱镜与目镜间加上凸透镜,调节透镜高度,并前后移动透镜,在目镜中看到二虚光源S 1、S 2的像S 1'、S 2'.将目镜叉丝先后对准S 1'和S 2',测出其间之距离为d '(如图6-6所示).然后根据透镜成像公式(5),即可求得二虚光源的距离d .'d BAd =(6-5) 2a S 1S 22a'S 1'S 2'AB图6-6 测虚光源成像光路图式中A 为物距(狭缝到透镜距离),B 为像距(透镜到测微目镜分划板距离).A 和B 可从光具座上测出,注意修正狭缝和测微目镜的附加距离.·实验数据测量1.干涉条纹间距测量数据记录表 单组测量条纹间距数n =条纹序号 1 2 3 4 5 条纹位置X i (mm )条纹序号1+n2+n3+n4+n5+nd d '条纹位置X i +n (mm )X i +n - X i (mm ) 条纹间距Δx i (mm )2.狭缝平面与测微目镜叉丝面之间的距离D 测量数据表狭缝座位置 Y s (mm) 目镜座位置 Y e (mm) 狭缝面相对座中心 偏移Δs (mm) 叉丝面相对座中心 偏移Δe (mm) D =|Y e -Y s |+Δs +Δe(mm)3.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的间距d 数据记录表测量对象 放大像间距d 1测量 缩小像间距d 2测量第i 次 1 23412 34左像位置x li (mm)右像位置x ri (mm)d 1i / d 2i (mm)=1d mm =2d mm ==21d d d mm·实验注意事项1.严格进行共轴调节,该实验对共轴性要求非常严格,调节时可用白屏在外观察双缝所产生之光束是否亮波均匀,狭缝宽度必须适当;2.测微目镜读数时,读数鼓轮必须顺一个方向旋转,动作要平稳、缓慢,以免产生回程误差;3.测虚光源到测微目镜之距离时要注意修正;4.注意直接测量量与间接测量量单位的统一.·历史渊源与应用前景自1801年起,托马斯·杨在英国皇家学会连续宣读了数篇基于光的波动说分析干涉现象的论文,他所进行的著名的分波前双孔(缝)干涉实验以后被称为杨氏实验.杨氏实验在物理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将波动的空间周期性转化成干涉条纹的间距,通过对干涉条纹特性的分析得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理论及实际意义的结论,从而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干涉原理及光场相干性的认识.托马斯·杨让一束狭窄的日光通过不透明屏上的两个靠得很近的小缝后,再投到另一个屏上,此时屏上会出现彩色干涉条纹.历史上第一次用该方法获得了彩色干涉图样.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就是在杨氏实验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增加了相干波面的有效照明面积,从而增强了入射光强,使干涉现象明显,易于测量.该实验曾在历史上为确立光的波动学说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提供了一种直观、简捷、准确的测量光波长的方法.·与中学物理的衔接中学物理课标对双缝干涉及相关内容的要求是: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干涉现象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用激光笔进行光的干涉实验;3.此实验是高考选考实验之一.·自主学习本实验的构思亮点: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是分波面干涉实验的基本原型,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光的空间相干性从自然光中获得了相干光源,不足之处是两束相干光路基本不能分开,难以实现广泛意义上的光学测量。
通信原理实验6
实验六PCM编译码及A/μ律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了解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4、熟悉了解W681512。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模块、1号、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框图图2-1 1号模块W681512芯片的PCM编译码实验图2-2 3号模块的PCM编译码实验图2-3 A/μ律编码转换实验2、实验框图说明图2-1中描述的是信号源经过芯片W681512经行PCM编码和译码处理。
W681512的芯片工作主时钟为2048KHz,根据芯片功能可选择不同编码时钟进行编译码。
在本实验的项目一中以编码时钟取64K为基础进行芯片的幅频特性测试实验。
图2-2中描述的是采用软件方式实现PCM编译码,并展示中间变换的过程。
PCM编码过程是将音乐信号或正弦波信号,经过抗混叠滤波(其作用是滤波3.4kHz以外的频率,防止A/D转换时出现混叠的现象)。
抗混滤波后的信号经A/D转换,然后做PCM编码,之后由于G.711协议规定A律的奇数位取反,μ律的所有位都取反。
因此,PCM 编码后的数据需要经G.711协议的变换输出。
PCM译码过程是PCM编码逆向的过程,不再赘述。
A/μ律编码转换实验中,如实验框图2-3所示,当菜单选择为A律转μ律实验时,使用3号模块做A律编码,A律编码经A转μ律转换之后,再送至1号模块进行μ律译码。
同理,当菜单选择为μ律转A律实验时,则使用3号模块做μ律编码,经μ转A律变换后,再送入1号模块进行A律译码。
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测试W681512的幅频特性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测信号经W681512编译码后的输出幅频特性,了解芯片W681512的相关性能。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步)模块1:TH8(PCM编码输出)模块1:TH7(PCM译码输入)接入译码输入信号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PCM编码】→【1号模块】→【第一路PCM 编译码方式】→【A律PCM编译码】。
节理玫瑰图
(四)节理玫瑰花图的分析
玫瑰花图作法简便,形象醒目,比较清楚地反映出主要节理的方
向,有助于分析区域构造。最常用的是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分析玫瑰花图,应与区域地质构造结合起来。因此,常把节理玫 瑰花图,按测点位置标绘在地质图上(图25)。这样就清楚反映 出不同构造部位的节理与构造(如褶皱和断层)的关系。综合分 析不同构造部位节理玫瑰花图的特征,就能得出局部应力状况, 甚至可以大致确定主应力轴的性质和方向。 走向节理玫瑰花图多应用节理产状比较陡峻的情况,而倾向和倾 角玫瑰花图多用于节理产状变化较大的情况。
为避免投点时转动透明纸,可用极等面积
投影网(赖特网)。 3.赖特网的结构: (图26) ★放射线表示倾向(0°-360°),★同心 圈表示倾角(由圆心到圆周为0°-90)。
赖特网的作图方法:
一节理产状为NE20°∠70°,用透明 纸蒙在网上,则以北为0°,顺时针数20°
即倾向,再由圆心到圆周数70°(即倾角)
定点,为节理法线的投影,该点就代表这 条节理的产状(图26a点)。
NE20°∠7 0°节理的 极点投影
若产状相同 的节理有数条, 则在点旁注明条 数(图26b点)。 有时,为了区 分不同力学性质、 不同规模、不同 矿化的节理与褶 皱、断层的关系, 可分别作图。
相同的节 理有数条, 则在点旁 注明条数
2、确定作图比例尺
● 根据作图的大小和各组节理数目,选取一定长度的线 10条 1 条 段代表1条节理,
●以等于或稍大于按比例尺表示数目最多的一组节理的线 段的长度为半径,作半圆,过圆心作南北线及东西线,在圆 周上标明方位角(图23)。幻灯片 6
3、找点连线 从0°-9°一组开始,按各组平均走向方位角在半圆周 上作一记号,再从圆心向圆周该点的半径方向,按该组节理数 目和所定比例尺定出一点,此点即代表该组节理平均走向和节 理数目。各组的点子确定后,顺次将相邻组的点连线。如其中 某组节理为零,则连线回到圆心,然后再从圆心引出与下一组 相连。 4、写上图名和比例尺
网络数学实验6图与网络分析-最短路问题
实验六:图与网络分析-最短路问题
一、实验目的:掌握不同问题的输入方法,求解网络模型,观察求解步骤,显示并读出结果。
二、内容和要求:用WinQSB软件求解最短路问题,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例:求下图的最短路。
三、操作步骤:
1.“开始”菜单→“winQSB”→“Network Modeling”(网络模型)。
2.建立新问题:File→New Problem,出现下面界面。
选择Shortest Path Problem、Minimization、输入问题标题、节点的个数,然后单击“OK”。
3.修改节点名称:菜单“Edit”→“Node Names”,编辑完点“OK”,如下图。
4.按下图输入图的权矩阵,本例是无向图,每一条边必须输入两次。
5.菜单“Solve and Analyze”→“Solve the Problem”,出现以下对话框,
6.然后选择起点v1和终点v10,点“Solve”按键,出现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v1到v10的最短路径为v1→v3→v7→v10,总长为6,另外从v1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距离也都计算了出来。
7.实例求解:有九个城市v1,v2…,v9,其公路网如下图,弧旁数字是该段公路的长度,有一批货物从v1运到v9,试用Dijkstra方法求出走哪条路最短?
自己先用标号法求出最短路,然后用winWSB软件进行验证。
8.思考题:教育部门打算在某新建城区建一所学校,让附近七个居民区的学生就近入学。
七个居民区之间的道路如下图所示,学校应建在哪个居民区,才能使大学都方便?(图中距离单位:百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 图
一、实验目的
熟悉图的逻辑结构,掌握图的存储结构形式及其描述和基本运
算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图的历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程
序完成如下功能: (1)输出如图一的有向图G 从顶点O 开始的深度优先遍历序列(递归算法);
(2)输出如图一的有向图G 从顶点O 开始的深度优先遍历序列(非递归算法);
(3)输出如图一的有向图G 从顶点O 开始的广度优先遍历序列。
2、设计一个程序,采用邻接表存储图,并完成如下功能:(l)输出如图二有向图G 从顶点5到顶点2的所有简单路径; (2)输出如图二的有向图G 从顶点5到顶点2的所有长度为3的简单路径;
(3)输出如图二的有向图G 从顶点5到顶点2的最短路径。
三、流程图
四、实验结果五、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