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主义与要素主义课程知识观的比较——兼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浅议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浅议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浅议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浅议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回首本世纪以来丰富的教育遗产,我们高兴地发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会给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改革一些有益的启示。

要素主义是西方最有影响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是一种保守的教育理论。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美国最早陷入危机。

由于这场危机,加上当时对希特勒法西斯恐怖专政的恐慌,美国教育界20世纪以来有着较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展开了批评。

教育界认为当时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美国普遍忽略系统的书本知识教学,实用主义强调的儿童主义、从做中学、经验为主以及设计教学法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质量,使学生纪律松散、学校管理混乱。

这不仅引起了进步主义教育阵营内部的分化,而且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潮由此,要素主义应运而生。

一、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要素主义作为当代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其基本观点是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社会的文化遗产传授给青年一代,并促进青年一代的智力成长。

要素主义以实用主义教育为对立面,注重重新恢复学校教育在传统文知识方面的地位,重新加强对青少年的训练,主张重新恢复学校教育在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地位,重新加强对青少年的训练,使之掌握坚实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育目的方面,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目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因为社会的进步要依赖于教育,依赖于文化的积累,要通过教育加强和捍卫美国的民主理想,通过文化造就有文化的选民。

在学校内容方面,要素主义提倡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作为课程的内容,强调学校是传播文化的机构,应当把教育作为社会生活再现的过程,通过教育使社会遗产在每一个新生的一代身上再现出来。

要素主义也赞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不同于进步主义强调眼前的直接兴趣,要素主义强调比较高级持久的兴趣,学生的直接兴趣还要由教师加以改造。

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之比较,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之比较,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改造主义、要素主义与永恒主义教育理论之比较兼论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摘要】:本文对本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的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的思想进行比较,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对他们产生的背景、长处、弊端进行辨析与概括,并分析三种教育观对我国现时的教育过程有何积极作用。

【关键词】: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教育比较、积极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飞跃发展,随之产生了教育的重大发展与变革,不仅体现在教育制度的调整与改革,也普遍反映在教育思想上的新发展,出现了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派别。

这些教育思想流派虽然其中心观点不同,论据不同,结论也各异,但他们都是在对人类古代、近代教育理论进行历史的鉴别与改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的新主张,也都立足于现时代的需求来对教育现象进行新的探索、认识,并提出新的教育价值观,重新论证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在每一流派的思想见解和理论体系中,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政治、哲学、教育观),但也都具有反映和应答现时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有益的理论概括,他们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揭示了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对以往教育理论财富做出了新的增添,对指导、开拓人类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也是在那一时期前后出现的教育思想流派。

他们的中心观点不同,论据不同,结论也各异,以下将从不同层次对他们进行比较与辨析。

一、三种教育思想流派产生的背景及其比较。

(一)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关系。

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

它承认,“正在形成中的改造主义哲学从进步主义那里学到了最多的东西”,改造主义的信念在于“试图改正进步主义的弱点”,“补充、统一和加强它的成就”,使它们“将会最好的保存和延续下去”。

①可见,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的继承、改变和补充。

而要素主义教育以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由于实用主义教育的盛行,学校教育普遍忽略了系统的书本知识教学,强调儿童中心、从做中学、经验为主以及采用设计教学法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质量,使学生纪律松散,学校管理混乱。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对我国新课程的启示与借鉴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对我国新课程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电力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的学校课程由过去过分强调单一学科知识的掌握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由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领域转向注重学生的情感领域,进而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课程类型上由注重分科课程转向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隐形课程;在课程实施上由偏向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师生关系上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校中真正的主人。

由于这种要求和现象的出现,各方要求革新我国旧有课程的呼声此起彼伏。

以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然而,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倾向,在提倡新的理念的同时,彻底否定了旧的观念与体制,这是极其危险的,很容易走向二元论的完全对立的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综述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进步主义课程理论的对立面而产生的,其主要的发起人是巴格莱,目的在于弥补和修正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

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带给美国教育的反省就是对进步主义教育措施的指责。

认为这种教育课程漫无目的、教师缺乏训练,上课方式较为随意、组织形式放任自由、缺少纪律,是“讨厌的掉在油膏中的苍蝇”,[1]是美国教育质量下降、传统社会文化丧失的主要原因。

于是为弥补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教育中掀起了“返回基础”的运动,新的教育思潮风起云涌,在这期间,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本着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责任感以及青少年应当真正掌握知识和本领的价值取向,发表了许多具有启发性和代表性的观点,对美国的教育影响很大。

要素主义的课程观是以人类发展的文化共同因素为核心内容的,在要素主义者看来,教育的目的和课程目标就是要将人类发展中的传统文化和精华内容继续传授给下一代,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人类的文化在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

简述要素主义课程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简述要素主义课程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简述要素主义课程流派及其基本观点要素主义课程流派,也被称为核心课程或基础课程,是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流派。

它强调课程的核心要素,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目标,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素主义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知识的重要性:要素主义课程流派认为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是学生发展认知、思维和创造力的基础。

因此,要素主义课程流派强调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知识。

2. 技能的培养:除了知识,要素主义课程流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计算、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等。

这些基本技能被认为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挑战。

3. 教育的目标:要素主义课程流派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和道德等方面。

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4. 教学方法:要素主义课程流派倡导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5. 评价方式:要素主义课程流派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还应该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实际表现,如作业、项目、实验和口头表达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6. 社会责任:要素主义课程流派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育应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公民。

要素主义课程流派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9)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9)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9)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83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示范”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提示型教学方法B)自主型教学方法C)程序教学方法D)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答案:A解析:2.[单选题]“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这指的是( )3-164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体验性目标答案:B解析:无3.[单选题]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2-140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答案:C解析:无4.[单选题]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模式是()A)非指导性教学B)讲解式教学C)发现教学D)指导教学答案:A解析:5.[单选题]下面对课程实施与教学概念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课程实施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B)课程实施研究与教学研究的侧重点有区别C)课程实施在内涵上所涉及的范围要比教学广D)课程实施研究与教学研究不具有内在的互补性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7.[单选题]下面不属于利维对于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的是()A)第一代评价B)古典的考试型时期C)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D)后现代时期答案:A解析:8.[单选题]西方教学模式的研究,美国学者( )可谓开创者和集大成者。

A)乔伊斯和韦尔B)爱默生和乔伊斯C)爱默生和韦尔D)卡罗尔和爱默生答案:A解析:9.[单选题]我国西部某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时,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由原先计划中的“尝试进行科学研究”,改为“农作业种植实验”,这属于课程实施的( )A)相互调适取向B)忠实取向C)创生取向D)情景取向答案:A解析:10.[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这段时期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的特点不包括----。

对比评价: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

对比评价: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

对比评价: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教育目的:进步主义认为:第一,良好的教育目的应该产生于活动之中,而不是由外部的权威强加的。

第二,教育目的要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使之足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第三,我们所定的目的,必须能够增加活动的自由,而不是限制活动的自由。

同时,教育目的一定需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和需要,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将目的转化为实践,将生活与经验更好的融合,更加注重教育目的的灵活性。

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目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从宏观方面讲,教育就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要素或核心,只有掌握了文化,人才能够准确预见各种行为方式的后果,从而达到他期望达到的目的。

第二,从微观方面讲,教育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理智和道德的训练,因为这对于个人理智和人格的和谐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要素主义者一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进步”,从保守主义的观点来看,进步的获得乃是在于消除人的本性。

要促进社会进步,就必须通过理智和道德的训练来保存文化遗产。

教育的价值:进步主义:进步主义教育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生活变化的极其敏感的应变能力和积极参与现代生活的主动态度,提高了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把社会与个人看作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把整个社会看作大教育场所,从而拆除了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蕃篱。

要素主义:要素主义认为人类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教育的价值就是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传授给青年一代,使之掌握坚实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要素主义注重维护社会文化遗产的主张,其课程理论促进了课程思想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性观:进步主义:进步主义强调自然主义的人性观,更加重视学生的兴趣、认知、个性、自由和平等,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压制。

要素主义:要素主义立足于保守主义的人性观,强调儿童必须接受成人的指导和控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人的潜能。

要素主义认为人性是恶的。

世界的罪恶之源不是社会或人的无知,而是人类本身的邪恶。

经验课程的演进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经验课程的演进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的观 念依 赖 于正 确 判 断 的感 觉 , 确判 断 的感 觉 正 则是 与客 观对 象 或实 际情 况 相符 合 的¨ 。 卢梭 提 出 “自然 教 育 ” 论 。 自然 教 育 的根 理
本 目的就 是养 成 “自然人 ” 这 也 是 经 验课 程 的终 ,
极 目的 。卢 梭 所 谓 的 “自然 人 ” 是 自然 天 教学论的发展具 有 划 时代 的意 义 , 他过 于 强调 知识 的工具 价值 , 但
相对 忽 视 了主体 对知 识本 身 的 内在价 值 的探究 兴
得充 分展 开 的人 , 是具 有独 立 个性 、 心获 得 自由 身
收 稿 日期 :0 00 -8 2 1 -12
变过 程 中 , 后 经历 了浪 漫 自然 主义 、 先 经验 自然 主义和 人本 主义三 个 阶段 。本 文 主要写 了三种
经验 课程 的特 点及 其 对 我 国基础 教 育课 程 改革 的启 示。 关键词 : 经验 课 程 ; 础教 育 ; 基 课程 改革 中图 分类 号 :4 3 G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16 7 ( 0 0 0 -2 10 17 .8 6 2 1 )3- 5 -3 0
自主 的 、 理性 的人 格 , 也 是卢 梭 所 追 求 的 “自然 这
人” 的人格 。
浪漫 自然 主义 是 自然 主 义 和 浪 漫 主 义 的结 合 。作 为一 种教 育 思 潮 其 集 大 成 者 是 卢 梭 , 后 其
卢 梭 的浪 漫 自然 主义 经验课 程论 在课 程 论 的 发展 史 上具 有 里 程碑 的意 义 , 为 以后 经 验 课 程 并 的发 展 奠定 了重 要 基 础 , 其 哲 学 观 是 复 杂 的 。 但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经验主义课程的主要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第三,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评价:经验主义课程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但是,由于它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至于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 John.Dewey杜威 W.H.Kilpatrick克伯屈课程目的——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课程内容——把学生直接参与其中的生活活动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

课程组织——只要把教材引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就是最好的设计。

基本特征第一,强调教育和课程没有过程以外的目的,只有过程以内的目的,即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培养儿童适应现时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二,主张以儿童参与其中的活动及其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以“从做中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原则;第三,打破学科界限,采取作业的形式,分单元进行活动,反对预先规定教材范围和进度;第四,崇尚师生合作,反对教师权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美国杜威:儿童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编制课程要解决四个主要问题。

特点:谁受教育;学习什么;为什么需要教育;如何进行教育;在怎样的环境中引起学习;需要怎样的控制。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法国卢梭:教育既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成熟的阶段,又要适应众多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和两性差异。

代表: C.R.Rogers(罗杰斯) A.Maslow马斯洛目的——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自我的实现,教育应以个人的自我实现为基本目标内容——以学生的需要和情意为基础设置的三类并行课程(学术性、人际关系及自我实现课程),来促进学生认知学习与情意学习的统一;组织——整合。

对比评价: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

对比评价: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

对比评价: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教育目的:进步主义认为:第一,良好的教育目的应该产生于活动之中,而不是由外部的权威强加的。

第二,教育目的要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使之足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第三,我们所定的目的,必须能够增加活动的自由,而不是限制活动的自由。

同时,教育目的一定需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和需要,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将目的转化为实践,将生活与经验更好的融合,更加注重教育目的的灵活性。

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目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从宏观方面讲,教育就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要素或核心,只有掌握了文化,人才能够准确预见各种行为方式的后果,从而达到他期望达到的目的。

第二,从微观方面讲,教育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理智和道德的训练,因为这对于个人理智和人格的和谐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要素主义者一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进步”,从保守主义的观点来看,进步的获得乃是在于消除人的本性。

要促进社会进步,就必须通过理智和道德的训练来保存文化遗产。

教育的价值:进步主义:进步主义教育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生活变化的极其敏感的应变能力和积极参与现代生活的主动态度,提高了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把社会与个人看作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把整个社会看作大教育场所,从而拆除了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蕃篱。

要素主义:要素主义认为人类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教育的价值就是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传授给青年一代,使之掌握坚实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要素主义注重维护社会文化遗产的主张,其课程理论促进了课程思想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性观:进步主义:进步主义强调自然主义的人性观,更加重视学生的兴趣、认知、个性、自由和平等,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压制。

要素主义:要素主义立足于保守主义的人性观,强调儿童必须接受成人的指导和控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人的潜能。

要素主义认为人性是恶的。

世界的罪恶之源不是社会或人的无知,而是人类本身的邪恶。

知识的主客观性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知识的主客观性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6 期
2006年 2月




学 报
V 12 N . o. 6, o I
Fe 2o 6 b. o
J u n lo a n n l g o r a fXin i g Col e e
文章编号 : 0 54 ( 0 ) 1 0 9 — 2 1 6— 32 2 6 0 — 0 8 0 0 0
包括具体精神气质 , 尤其期望的精神气质。¨ 个体知识中 ” 具有个性化的倾向、 期望、 感受、 意向等成分的知识就是主
观知识 。 很显然 , 客观知识与 主观 知识 存在差异 , 正是在 认识到
两种知识存在差异的基础上 , 有人认为“ 旧有的传统课程信 奉客 观主义知识观 , 知识视 为普 遍 的、 把 外在 于人 的 、 人 供
侧重于知识与不同认识主体之间的的关系, 康德的客观则 侧重于知识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有学者认为“ 课程本 质上就是教学认识的客体, 也就是人类认识成果, 也就是知 识 ” “ ,教学工作 就是将 人类 历史 经验 的精华 即科 学 “ 知识转化为学生头 脑 里的 精神 财 富 ”2m) _( 。人类 认 识成 J
很显然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存在差异正是在认识到两种知识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有人认为旧有的传统课程信奉客观主义知识观把知识视为普遍的外在于人的供人汲取的真理1呼吁在理论上重构知识概念提出了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经验建构于个人头脑之中的知识具有个体性价值性和情境性是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基础经过价值的过滤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建构而成的
果或人类历史经验的精华都是人类 在认识 与改造 世界的过 程中积累起来的、 经过历史反复验证的经验, 它们在转化为

北师大教育学考博测试试题

北师大教育学考博测试试题

北师大教育学考博试题作者: 日期:2011年比较教育学考博真题:比较教育:1•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教育发展中的社会参与。

2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高中教育发展的多样性3•试述博洛尼亚进程”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4•试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开放性。

教育哲学原理:1•试评述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试评述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世界教育改革的影响。

3.试分析知识论变迁对教育的影响。

4•谈谈你对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解。

2011年教育学原理方向教育学A1.公#意识教育。

2.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解释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3.当代知识观变革,及其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4.分向论述。

中外教育史Al.lvan lllich《非学校化教育》评述,及其对于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意义。

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在教育观点方面的异同。

3.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教育变迁中的中西体用”问题。

2010年试题集比较教育1.试用比较教育理论分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观点。

2.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3.试评述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在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价值。

4.试分析发达国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教育哲学:1.试评述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学术贡献与局限。

2.试论教育发展中政府、学校与市场的权力关系。

3.试从进步主义及其批判的视角评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试分析高等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学1•当代教育改革蕴藏的价值追求。

2•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的关系。

3•信息社会学习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4•我国建国年以来教育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中外教育史1•孟子和荀子人性观的主要分歧及其教育意义。

2.(暂缺)3•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哪些教育思想、流派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学(含中外教育史):1、阐述当代教育的现代化发在趋势,并评述中国教育现代化?2、简述近代以来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主要观点?3、论述中国科举制的产生、发展和考试内容和形式等?、4、论述二战后苏联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教育经济学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论证方法和信号理论的观点。

要素主义视角下基础教育改革

要素主义视角下基础教育改革
法等,从而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能。
改革的挑战与应对
在改革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然而,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加
强教师培训等措施,这些挑战得到了有效应对。
展望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推动教育公平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深化基础教育改 革,不断完善要素主义视角下的教育理论 和实践,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要素主义教育理念核心观点
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要素主义者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科学 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关键。
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
要素主义者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包括阅读、写作、计算、实验等多 个方面的技能。这些技能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
课程设置改革实践案例
课程结构调整
要素主义视角下,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培养,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例如,一些学 校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数学、科学、语言等基础学科的课时 ,同时减少了其他非基础学科的课时。
课程内容更新
要素主义视角下,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更加注重知识的更新和 实用性。一些学校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的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编程、创新创业等,以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02
通过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
配置,缩小教育差距。
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03
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水平。
基础教育改革意义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经验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经验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经验一、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1.突出课程的教育性品质教育首要的、根本的使命在于育人,即使人成为人,使人懂得“为人之道”,发展其做人的根本特征与品质。

汤因比认为,教育的正确目的,归根结底是宗教性质的东西。

教育应该是一种探索,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教育的根本课题是在于说明和回答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些人类最重要的问题。

[1】显然,价值性与思想性是教育活动的根本性品质及终极依据,决定教育的信念、立场与方法。

价值性与思想性的丧失,意味着教育内在品质的缺失与扭曲。

价值性与思想性赋予学校课程目的性品质与内在逻辑。

对此,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学校课程的改革与建构只有立足于价值性与思想性的逻辑前提与基础,才能获得教育性品质与辩护依据。

建国以来,价值性与思想性在我国历次课程、教材改革中始终居于首要地位。

价值性与思想性指标具有广泛而丰富的内涵。

它对个体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品质、行为方式、态度、情感的形成与升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漠视价值性与思想性指标,盲目而单向追求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势必混淆学科逻辑与教育逻辑、混淆科学知识与教育知识,歪曲学校课程的本质属性。

建国以来中小学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立场与标准,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思想、品德、品格、心理、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学中,不仅体现出课程内容的教育性逻辑与品质,而且也保证了所培养的人才在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标准及质量,从而使突出课程的教育性品质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

2.强化课程的“双基”目标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承与训练,是我①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课程改革的逻辑、原则与方法”(2007R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课程改革:方法的检视与超越”(BHA060036)。

课程与经验的关系解析——论杜威的经验课程观及教育启示

课程与经验的关系解析——论杜威的经验课程观及教育启示

课程与经验的关系解析——论杜威的经验课程观及教育启示● 刘桂辉摘要: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分野形成了课程与经验二元对立的关系,由此造成了教育中学科中心主义和儿童中心主义将课程与经验分离的误区。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反对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以连续、统一的视野认识课程与经验的关系,在肯定学科知识的合理价值和作用限度的基础上将儿童的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可能,用教材心理化的方法统一课程与经验。

杜威对课程与经验关系的阐释启示我国的课程改革要以开放的课程视野认识学科知识和学生经验的关系,将学生的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经验;经验课程观“经验”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概念,杜威针对传统教育以学科知识形式呈现课程,导致学科知识与儿童经验二元分离的教育现实提出他的经验课程观。

杜威关注并重视儿童的经验,将儿童的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认为课程应遵循儿童的经验发展规律,促使儿童经验持续不断地发展。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以连续性思维认识课程与经验的关系,既体现了对儿童经验的尊重,也实现了课程对儿童的发展价值,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如何处理课程与经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一、课程与经验二元分离的认识成因及现实误区(一)课程与经验二元分离的认识成因课程与经验在认识上的割裂归源于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认识分野。

理性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理性,经由理性抽象推理出来的真理是客观实在、确定必然的,具有无须经过经验证实的自明特性,理性能恰当地揭示世界的存在方式。

因此,理性是人认识世界的根本方式,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来源,而经验是与理性、知识相对的概念,由感官获得的经验是模糊、混乱的,会干扰人的正确认识,“经验总是和变化中的东西、和无法解释的变幻莫测的东西以及形形色色变化多端的东西有着根深蒂固无法根除的联系。

经验的材料本来就是变化无常和不可信赖的。

”[1]理性主义在高度弘扬理性价值的同时,对经验的价值持轻视和贬低的态度。

课程与教学论前八章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前八章习题

第一、二章绪论与流派一、选答题。

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选出其中一个最适合,并将其序号填入试题的括号中。

1.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专著是()。

a.学记b.雄辩术原理c.大学d.大教学论2.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是首先由()提出来的。

a.裴斯泰洛齐b.杜威c.赫尔巴特d.孔子3.课程论从教学论中独立出来的标志是()。

a.博比特1902年出版的《课程论》b.杜威1918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c.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论》d.杜威1902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4.斯宾塞阐明,自然科学知识具有()。

a.功利价值b.训练价值c.德育价值d.功利、训练与德育价值5.赫尔巴特及其弟子创立了长期风靡世界的经典()。

a.四段教学法b.五段教学法c.三段教学法d.直观教学法6.杜威主张,课程应该以()。

a.儿童为中心b.以儿童社会活动为中心c.以学生为中心d.以教师为中心7.人本主义主张的并行课程,包括()有机结合而成。

a.情意课程与体验课程b.知识课程、情意课程与体验课程c.知识课程与体验课程d.情意课程与知识课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a.课程与教学b.课程与教学现象c.课程与教学问题d.课程与教学规律8.大教学论,把()问题置于首要地位。

a.怎样教学的问题b.教学什么的问题c.为什么教学的问题d.教学是什么的问题9.大课程论把()问题置于首要地位。

a.怎样教学的问题b.教学什么的问题c.为什么教学的问题d.教学是什么的问题10.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根本特性是()。

a.主观性b.独立性c.主观与客观统一性d.客观性答案:a a c d b b b a b c二、填空题1. 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专著,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

(学记,辩证术原理)2.夸美纽斯一书的出版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博比特一书的出版被西方社会公认为“课程论”诞生的标志。

(大教学论,课程)3.西方课程与教学心理学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和。

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比较

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比较

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比较二、要素主义要素主义也是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之一,也属于“新传统教育”。

该流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教育家有巴格莱(William C. Bagley)、德米亚谢维奇(Michael Demiashevich)、莫里逊(Henry Morrison)、布里格斯(Thomas Briggs)、布里德(Frederich Bread)、康德尔(Isaae L. Kandel)和芬尼(Ross Finney)。

要素主义主张把教材恢复到居于教育过程中心的地位.他们不断告诫教育工作者,当教育机会普及到已降低了教育质量的时候,就需要提高智力水平(不能只注意儿童的自由和兴趣而不注意教材本身) 。

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1.学习必须包括刻苦和专心。

进步主义主张儿童的自由,要素主义强调对一门科目的往往产生于为掌握它所需要的努力。

应当鼓励培养儿童将自己目前的愿望屈从于长远的目的的能力。

2.教育过程中主动权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学生。

教师的任务是在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之间作中介。

布里克曼:教师必须受过普通教育,学习有关这一领域的广博知识,对儿童心理学和学习过程有深刻的了解,有向年轻一代传授事实和理想的能力,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哲学基础,并且对他的工作有严肃的献身精神。

3.教育的核心是吸收规定的教材。

儿童求学的目的是要按照这个世界的真正原样去认识它,而不仅是根据他自己的兴趣去解释它。

要素主义强调民族经验或社会遗产比个人经验更重要。

一种复杂的文化需要一种有严密组织的教育系统,要求教师有更多的控制权。

4.学校应该保留传统的心智训练的方法。

要素主义承认进步主义对教育技术和方法的作出的贡献,但认为不应将进步主义的“在做中学”普遍化。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教授整个生活的知识,而不是集中于解决学生在七发展的某一阶段感兴趣的问题。

由上述原则可以看出:要素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社会的文化遗产传授给青年一代,并促进青年一代的智力成长。

经验主义课程观的价值与荒谬性的思辨

经验主义课程观的价值与荒谬性的思辨

经验主义课程观的价值与荒谬性的思辨
焦秋生;宋德香
【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52)002
【摘要】由于个体生活经验的局限性,使许多理性知识无法还原到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去,因此许多理性知识可以先行获得,而生活经验可以后续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分辨哪些知识应该以个体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哪些应该以理性知识为出发点进行教学.理性知识需要生活经验的对照而被求证,生活经验需要理性知识的解释而被深化.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用理性知识来改变个体经验世界中根深蒂固的偏见.
【总页数】4页(P150-153)
【作者】焦秋生;宋德香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
【相关文献】
1.经验主义与要素主义课程知识观的比较 --兼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J], 肖静芬
2.经验主义与要素主义课程主体观比较 [J], 唐小华
3.文化价值观的倾斜——驳张颐武“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的荒谬性 [J], 叶知秋
4.面向未来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澳大利亚价值观教育课程述论[J], 廖聪聪; 曾文婕
5.威廉·詹姆斯经验主义宗教观对构建后现代宗教观的适用性 [J], 王彦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 稿 日期 :0 2—0 20 1—0 8
4 - 8
维普资讯
第1 5卷 第 2期
高 等函 授学 报( 学社 会科 学 版) 哲
1 o 2 5N
兰! 旦
!! 。 堕 ! ! f ! ! !
理学 上 是 更 为 原 始 的 , 行 动 与 操 作 过 程 中 获 得 的 ; 二 类 知 识 建 立 了 情 绪 联 结 , 整 合 了 认 在 第 它
知 与 情 感 价 值 , 而 体 现 了经 验 的 本 质 ; 三 类 知 识 突 破 了 个 人 直 接 认 识 范 围 的 限 制 , 杜 威 从 第 但
直 接 或 间接 的联 系 。 - - 识 这 个 术 语 既 有 主动 的 意 义 . 有 被 动 的 意 义 。知 识 既 指 操 作 或 … ・ 知 又 行 为 . 认 识 的 过程 , 指 结 果 , 认 识 的 内容 。 杜 威 认 为 知 识 是 认 识 过 程 与 认 识 结 果 的 统 一 , 即 又 即 ”
A r 0 2 p l 0 i2
经 验 主 义 与 要 素 主 义 课 程 知 识 观 的 比 较
— —
兼 谈 我 国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肖静 芬
( 中师 范 大学 教 育科 学 学 院 , 北 武 撼 4 0 7 ) 华 湖 30 9
摘 要 : 以 杜 威 为 代 表 的 经 驻 主 义 和 阱 巴 格 莱 为 代 表 的 要 素 主 义 是 世 界 上 两 太 课 程 流 1 。 嫒 他们 珂 同 的知识 观 体 现在 课 程 的各 个方 面 。 通过 比较 , 们 可 以 从 中得 到 一些 启发 。 : 我 关 键 词 : 经 验 主义 ; 素主 义 ; 程 观 ; 要 课 知识 观 ; 中 国分 类 号 : 0 2 _ 3 文 献 标识 码 : A , 4 文 章 维 号 : 1 0 —2 8 (0 2 0 0 7 t 7 2 0 )2—0 4 0 8—0 4
认为 , 这类 知 识 如 果 不 组 织 到 个 体 的 经 验 中 去 , 是 纯 粹 的 感 觉 刺 激 , 无 意 义 。 解 决 个 体 直 就 毫 接 经 验 与 个 体 间 接 经 验 的 矛 盾 的 出路 在 于 : 间接 经 验 与 个 体 的 直 接 行 为 与 情 感 反 应 的 内 容 将
涉 及 范 围最 广 泛 的 术 语 — — 它 包 括 各 种 操 作 和 学 科 , 而 , 些 操 作 和 学 科 至 少 包 括 两 个 因 然 这 素 , 与 智 力 ( 反 思 ) 某 种 直 接 或 间 接 的联 系 以 及与 确 定 性 、 靠 性 、 信 性 、 定 性 有 某 种 即 或 有 可 确 固
在人 类 社 会 进 人 到 2 0世 纪 的 时 候 , 程 的 发 展 主要 表现 为经 验 主义 和 要 素 主 义 两 种 课 程 课 流 派 的对 立 。经 验 主 义 是 和 杜 威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 要 索 主 义 是 以 巴格 莱 为 代 表 的 。 这 两 种 课 而 程 理 论 在 以 后 的课 程 理 论 流 派 中 不 断 复 制 和再 生 产 着 。


经 验 主 义 和 要 素 主 义 课 程 知 识 观
经验 主义课程 产生 于 2 0世 纪 上 半 叶 , 表 人 物 是 杜 威 。 他 的课 程 思 想 实 际上 是 近 代 课 程 代 向现 代课 程 转 变 的 一 个 里 程 碑 。 杜 威 在 《 育 百 科 全 书 》 对 “ 识 ” 样 写 到 : 知 识 是 一 个 教 中 知 这 “
他 还 将 知 识 分 为 四 种 类 型 ;1 理 智 地 获 得 技 能 这 一 意 义 上 的 知 识 ( () 如何 做 的知 识 ) ( ) ;2 了解 这

意 义 上 的 知 识 ( 于 了解 的知 识 ) ( ) 别 人 那 里 获 得 的 知 识 ( 关 ;3 从 以语 言 为 媒 介 而 获 得 的 信 息
维普资讯
第1 5卷 第 2期
高 等函授 学 报【 学社 会科 学版 ) 哲
V lI o 2 o 5 N
20 4月 02生
Ju o i e C r sodne d ct nP ispygdSc l cecs or f  ̄ r or pn ee uai ( hl oh oi i e) n H h e E o o i r aS n
或学 识 ) ( ) 性 的知 识 或 科 学 ( 于 理 性 基 础 、 于 逻 辑 顺 序 和 体 系 的 知 识 ) ;4 理 源 源 。第 ( ) ( ) 1 、2 类
知识 都 属 于个 体 的直 接 经 验 . 第 ( ) ( ) 知 识 属 于 间 接 经 验 。 第 一 类 知 而是猜想 的, 不是普 遍 的 . 而是偶 然 的 。知 识 不可 能 在无 视 外界 经验 变化 的情 况 下 获 得 。
知 识 是 人 与 外界 客 体相 互 作 用过 程 中获 得 的 , 是个 体 头 脑 的创 造 物 。 个 体 是一 个 “ 义 的创 造 意 者 ” “ 校 中 求 知 的真 正 目 的 , 在 知 识 本 身 , 在 学 校 制 造 知 识 以 供 需 求 的 方 法 ” 可 见 , 、学 不 而 。 经
融 为 一 体 ; 四类 知 识 的 思 想 是杜 威 科 学 观 的 具 体 写 照 — — 反 对 “ 理 智 主 义 ” “ 性 主 义 第 唯 或 理
的 知识 . 强 调 科 学 所 具 有 的 方法 性 质 和逻 辑 组 织 。 由此 可 见 , 验 主 义 者认 为知 识 不 是 永 恒 并 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