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史前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史前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思想主张
百 墨家
家
争
鸣 法家
战国时期人, 墨子
墨家的创始人
战国末期人, 韩非 法家的集大成
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 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 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 民慑服。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
图片、影像史料 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史料
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史实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 分类
文献(文字)史料 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 志、信件等
历史学习
①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 ②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获取途径 ③观看纪录片等影视资料 ④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⑤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实迹复原) 认识 研究历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历史,以相互佐证,这样更科学
【设问】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答案】确立县制;奖励耕织。
历史学习
3.【材料】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 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设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 方。
四羊方尊
历史学习
利簋: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 周青铜器之一,出土于陕西临 潼,因其铭文中有“珷征商”字 代表 样,又称为“武王征商簋”。腹 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 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 价值
利簋及铭文
历史学习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1.商鞅变法的启示
复习课件:第1讲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部编版】
荀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墨子 主张“ 兼爱 ”“非攻”;选贤能人;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人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强调 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影响: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 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活特征:房屋:干栏式建筑,使用木构水井,种植水稻(大米),农业 工具骨耜,蓄养家畜,使用乐器是骨哨,会雕刻和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南方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__稻___。黄河流域是栽培_粟__的最早起
源地
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__黄__河__、___长__江__和___淮__河___等流域。由最初的“刀耕
成功的原因 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顺乎民心; ②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③变法措施得当,执行坚决; ④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启示 ①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成功的改革会促进社会进 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讲 早期国家的思想文化变革:青铜器甲骨文和百家争鸣
器是什么?
四羊方尊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讲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与社会变革
中国古代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三分魏蜀吴 南北朝并立 宋元明清后
东周分两段 一统秦两汉 两晋前后沿 隋唐五代传 皇朝至此完
古代史发展趋势:
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夏商周时期重大史实
早期国家的产生
2019.12.17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早期国家与社会夏朝的兴衰(1)夏朝的建立与统治:①时间、建立者: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②地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③统治措施:实行世袭制(世袭制是从启开始),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④都城面貌:都城以宗庙和宫殿等大型建筑为中心,周围散布农村聚落和一些作坊(2)夏朝的灭亡:四百多年后,国王桀残暴无度,激起贫民和奴隶的反抗(3)禅让制与世袭制的比较:家天下:帝王把天下当作自己一家的私有财产进行统治,世代相传,就是所谓的“家天下”。
商朝(1)商朝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2)青铜铸造业①概况: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②作用: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③代表: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主要作用是祭祀,商王用来祭祀他的母亲)(3)甲骨文(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①背景:商朝是个迷信的鬼神的时代,王室贵族事事占卜,把占卜结果写在兽骨和龟甲上(卜辞),这些可在上面的文字被称作“甲骨文”②影响: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的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成为研究古代中国文化渊源的重要资料西周的建立与统治一.西周的建立(1)背景:商朝末年,国王纣奢侈残暴,失去民心;而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强大起来(2)经过: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联合其他小国在牧野展开大战,伐纣灭商(牧野之战)(3)建立: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二.统治措施:(1)建立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2)实行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上):a.目的: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控制,巩固周朝权政b.受封对象:周王的兄弟、功臣等名称 统治者生 产方式 特点 禅让制 民主推选 天下为公 世袭制 父死子继 家天下c.受封诸侯的权利:受封诸侯获得人口、土地和仪仗等,有权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
d.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交纳贡品,守护边疆,管理地方事务,保护周王室e.作用: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的控制区域(3)古代礼乐制度a.内容: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方面要符合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差别,不同等级的贵族所能享受的乐目、使用的乐器、其组合和规格各不相同①.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统治,稳定秩序,为中华文明延续打下根基 b.作用②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三.周的灭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王室日益衰落。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命题点 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7.(2022·怀化)“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
考点 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七上第 7 课 P ) 33-37 [2022·怀化 2,长沙 13,株洲 16、26(1)] 1.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形成过程 (3)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 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世界 亚非地区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由繁荣走向衰亡,古代印度文明进 入鼎盛时期;欧洲地区古希腊文明高度繁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 高峰;古罗马文明形成并发展
考点 1:夏商周的更替(七上第 4 课 P ) 20-24 (2022·岳阳 1)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王朝。禹禹死后启继承他的
建立
孔子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像
(4)文化: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1)思想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 孔子 影响 和儒 影响 (2)教育: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 家学 育在民间的发展 说 (3)整理典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 巨大贡献
铜酒尊。
尊
大
考点 3:动荡的春秋时期(七上第 6 课 P ) 29-32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后期,铁铁制制农具和牛牛耕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 农业 为开发山林农、具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 手工业
部编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八九年级目录
(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目录七年级上册 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1月13日上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附录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七年级下册 2016年12月第1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附录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下)八年级上册 2017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
1-2-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五、西周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771年
朝代
建国 时间
开国 君主 禹
亡国 君主 桀
文化成就 世袭制、 大型宫殿
在中华早期 文明史上的 地位
约公元 夏朝 前2070 年
国家初创
约公元 商朝 前1600 年
公元 西周 前1046 年
汤
纣
青铜铸造业、文字成熟、 甲骨文、强 青铜铸造业 大的军队和 繁荣 严酷的刑罚
■目的: 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内容: ①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 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贵族的“死”(避讳) 据史料载:周王可 天子用鼎 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诸侯用鼎 天子—驾崩 诸— 薨hōng 卿大夫用五鼎,高级的 大夫—卒 士—不禄 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 士大夫用鼎 逾越。低级的元士用一 平民—去世 鼎
(1)青铜铸造业概况:
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 器、饮食器、兵器、生产工具等。 (3)青铜铸造业影响:渗透到各个领域,使 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青铜器的代表:
重832.84千克, 高133厘米、 口长110厘米、 口宽79厘米,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 的青铜器。 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 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史料分析
以下材料体现了西周的哪一制度?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 四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 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严嫡庶之辨,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 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 材料三:王公贵族各等层次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 的,所谓“王宫悬(四面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 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哪个布衣百 姓若是挂起四面(宫悬)编钟,会招致杀身之祸的。
中国古代史第一讲中华民族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最早
举世闻名
/
距今约一百 距今约七十 距今约三万 七十万年 万~二十万年 年
云南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 北京周口店
/
还保留猿的 和现代人
特征
相似
会制造工具 打制石器 打制磨光
钻孔技术
知道用火 天然火 人工取火
/
群居
氏族
直击中考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 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 的是( )
(2)_地__主__阶__级__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变法运动。
2.代表: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2.代表:商鞅变法。 • (1)时间:_公_元__前__3_56___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 (2)内容。 • ①国家承认_土__地_私__有___,允许自由买卖。 • ②_奖__励_耕__战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史(战国—清朝)隋、唐 —繁荣与开放
宋、元 -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明、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标要求
第一单元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原始的农耕文明 华夏之祖
中华文明的起源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旧 石器时代)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 遗址(新石器时代)
炎帝、黄帝的传说
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 ③建立_县__制__。加强了中央集权。 • (3)作用: 秦_国___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兼
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课标要求四: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 国逐渐强大起来。
重难点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师版)
重难点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专题概括1.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
2.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
3.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5.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
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6.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代表的早期文明。
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
7.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阶段特征本阶段时间界限为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21年,主要包括七部分内容: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百家争鸣。
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道北京人的特征,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的起源的主要证据。
2.原始农耕生活:1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先祖开始了定居生活,于是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3.远古的传说: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人类进入到部落进而到部族社会,这一时期存在许多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其后有许多部族,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族首领,他们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利害关系、共同信仰,是早期国家的的雏形。
4.夏商周时期:(1)政治上: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
人教版历史初中目录
人教版历史初中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 -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附录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第9课对外开放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法兰克王国第8课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第9课西欧庄园第10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1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2课古代日本第13课阿拉伯帝国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4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5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6课探寻新航路第17课早期殖民掠夺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8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9课美国的独立第20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七单元I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1课第- -次工业革命第22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3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 -次世界大战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
主题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史前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
生产工具
(1)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
(2)采用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生活状况
(1)北京人使用打制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考点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夏朝的
建立与
“家天下”
建立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禹。
都城
阳城。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政权建立
(1)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
(2)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农业:主要种植粟。
(4)畜牧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5)手工业:①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②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③遗址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
圆形房屋复原图
河
姆
渡
人
的
生
活
时间
距今约7000年。
传说中炎
帝和黄帝
的发明
炎帝
(1)贡献:①炎帝的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②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2)考古发现: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广东中考历史复习 第1单元 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2021改编)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关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2.(2020烟台)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D)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3.(2020北京)2019年,北京平谷上宅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磨制石器和半地穴式房屋遗存,这三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D)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4.传说中炎帝教民垦种、制陶、纺织、煮盐,黄帝建造宫室、挖掘水井、制作衣裳,尧鼓励垦种,禹治水除患。
这些远古传说(A)A.有一定依据,有待进一步证实B.有史料依据,不容辩驳的事实C.无科学依据,后人的任意想象D.无任何证据,纯属美好的传说5.(2020北京)题5表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是(A)名称齐文化博物馆晋国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省份山东山西北京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6.(2020北京)题6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
该字属于(A)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7.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题7图)。
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A)题7图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D.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8.(2020东营)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C)A.周王室衰微B.分封制崩溃C.兼并战争不断D.注重兴修水利9.(2020昆明)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最新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新)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現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政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5课三大政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经济体制改草第9课对外开放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四单元民族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阴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査士丁尼法典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探寻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第10课《凡尔赛条的》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第六单元冷战结后的世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知识点梳理【时空坐标】【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产生并初步发展;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考点解读】考点一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北京人【2011】版课标·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政治方面 原始社会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约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夏朝开创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经济方面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逐渐产生并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夏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思想文 化方面 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百家争鸣激荡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浪潮。
时间 距今约70万-20万年遗址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发现时间 1921年二、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原始农业【2011】版课标·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名称距今年代发现地点生产、状况生活地位图片原始农耕生活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 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今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1)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房屋(2)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3)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饲养猪狗等畜;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用渔叉、渔沟、渔网捕鱼;(4)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彩陶;有少量乐器,如陶埙;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是我国黄河流域氏族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相关信息: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分布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XXX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会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长久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配合来感触感染历史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位隋唐时期:繁华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位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代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交际通第三单位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度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度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代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代君主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怒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XXX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XXXXXX的黑暗统治第四单位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XXX诞生第五单元从XXX合作到XXX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XXX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XXX长征第六单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疆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群众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年级下册第一单位中华群众共和国的建立和現固第1课中华群众共和国建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政革第二单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产业化的起步和群众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5课三大政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第三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经济体制改草第9课对外开放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四单元民族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第16课自力自主的宁静交际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六单位科学手艺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手艺的成就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九年级上册第一单位古代亚非文化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阴第4课希腊城邦和XXX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第三单位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XXX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査士丁尼法典第四单位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度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第五单位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探寻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第六单位本钱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群众的对抗斗争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第二单位第二次产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9课XXX与十月革命第10课《凡尔赛条的》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单位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度的新发展第六单元冷战结后的世界第20课结合国与世界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第22课不竭发展的现代社会。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复习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考点 夏商周的更替
重要概念
熟背历史朝代更替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夏 商 周秦 汉 晋隋 唐 宋 元 明 清
真题演练
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请你从下列历史朝代中选出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 ) ①秦朝②汉朝③唐朝④元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纪年
主要有公元纪年(分为公元前,公元后),皇帝纪年,民国纪年,干支纪 年;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相差1911年
世纪 100年为一个世纪,百位数值加1,例1069年,10+1=11,公元11世纪
年代 10年为一个年代,世纪头20年早期,40-60年代中期,80-90年代晚期
间隔
两者都是公元前或公元后,数值直接相减,例如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 死于公元前479年,活了551-479=72岁
重要概念
汉字发展特点:复杂到简单,形象到抽象
甲 骨 文
金 文
篆 书
隶 楷书 简 书写载体演变趋势: 书 繁体 体 越来越便利,书写质量提高。
真题演练
【历史解释】下图所示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A.
B.
C.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考点 动荡的春秋
知识清单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 ___公__元__前__4_7_6_年______
国家层面——
考点 分封制
知识清单
宗亲:召公
宗亲:唐叔虞
功臣:姜太公
宗亲:周公旦
地方层面:促进边远地区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