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1.运动学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教师用书:第二部分 倒计时第8天 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教师用书:第二部分 倒计时第8天 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 Word版含解析

倒计时第8天 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A .主干回顾B .精要检索 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个重要公式 (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加速度、速度的关系:v 2-v 20=2a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重要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v0+v2.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Δx =aT 2. (3)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公式:v t 2=v =v0+v2. 3.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1)用“Δx =aT 2”判断该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2)用公式v n =xn +xn +12T求打点计时器打n 点时纸带的速度. (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a=x4+x5+x6-x1-x2-x39T2.4.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①只受重力作用;②初速度为零.(2)速度公式v=gt;位移公式x=12gt2.二、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1)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只受竖直方向的重力作用,其轨迹为抛物线.平抛运动是匀变速(加速度是g)曲线运动.(2)位移关系:水平位移x=v0t竖直位移y=12 gt2合位移的大小s=x2+y2,合位移的方向tan α=y x .(3)速度关系:水平速度v x=v0,竖直速度v y=gt.合速度的大小v=v2x+v2y,合速度的方向tan β=vy vx.(4)重要推论:速度偏角与位移偏角的关系为tan β=2tan α.平抛运动到任一位置A,过A点作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Ox轴于C点,有OC=x2(如图1所示).图12.匀速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①v 、ω、T 、f 及半径的关系:T =1f ,ω=2πT =2πf ,v =2πT r =2πfr =ωr .②向心加速度大小:a =v2r =ω2r =4π2f 2r =4π2T2r . ③向心力大小:F =ma =m v2r =m ω2r =m 4π2T2r =4π2mf 2r .(2)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①轻绳拉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或小球在竖直圆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时的临界点是在竖直圆轨道的最高点有F +mg =mv2r成立;由于轻绳中拉力F ≥0,要使小球能够经过竖直圆轨道的最高点,则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必须满足v ≥gr .②由于经杆(或环形圆管)既可提供拉力,又可提供支持力,轻杆拉小球(或环形圆管内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或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双轨道之间做圆周运动)的条件为到达最高点时速度v ≥0. 三、天体的运动 1.人造地球卫星(1)轨道特征:轨道平面必过地心.(2)动力学特征: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有G Mm r2=m v2r=m ⎝ ⎛⎭⎪⎫2πT 2r .(3)运动学特征: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但运行速度越小. (4)宇宙速度: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第一宇宙速度v 1=gR =7.9km/s .物体脱离地球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所需的最小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物体脱离太阳的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2.地球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和最小周期 由G Mm r2=mv2r=m⎝ ⎛⎭⎪⎫2πT 2r ,得到卫星绕地球的运行速度v =GM r=gR2r ,周期T =2πrv =2πr3GM=2πr3gR2. 当卫星绕地球表面运行时,轨道半径r 等于地球半径R ,运行速度最大,周期最小.3.地球同步卫星的四定(1)运行周期一定,周期为24 h.(2)距地面高度一定,大约为3.6×104 km.(3)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与赤道面重合.(4)环绕方向及速度一定,环绕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速度大小约为3.1 km/s.C.考前热身1.(多选)某遥控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v-t图线如图2所示.则关于小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0~5 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3 m B.小车开始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3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C.3~5 s内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D.0~5 s内小车运动的位移为11 m BC [由图知,小车开始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到2 s时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3 s时速度达到4 m/s,然后突然以4 m/s的速度返回,沿反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B、C正确;路程s=2×2 m+2+42×1 m+12×4×2 m=11 m,位移x=2×2 m×+2+42×1 m-12×4×2 m=3 m,A、D错误.]2.(多选)如图3所示,斜面倾角为θ,从斜面的P点分别以v0和2v0的速度水平抛出A、B两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若两小球均落在斜面上且不发生反弹,则( )【:17214220】A .A 、B 两小球的水平位移之比为1∶4 B .A 、B 两小球飞行的时间之比为1∶2C .A 、B 两小球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2D .A 、B 两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4AB [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x 1=v 0t 1,y 1=12gt 21,tan θ=y1x1;x 2=2v 0t 2,y 2=12gt 2,tan θ=y2x2,联立解得A 、B 两小球飞行的时间之比为t 1∶t 2=1∶2,A 、B两小球的水平位移之比为x 1∶x 2=1∶4,选项A 、B 正确;A 、B 两小球下落的高度之比为y 1∶y 2=1∶4,选项C 错误;A 、B 两小球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错误!,v 2=错误!=2错误!,即A 、B 两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选项D 错误.]3.(多选)已知地球半径为R ,质量为M ,自转角速度为ω,引力常量为G ,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h ,则( )A .地球表面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ωRB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ωhC .地球近地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GMR D .地球近地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大于2πωAC [地球表面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v =ωR ,选项A 正确;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v ′=ω(R +h ),选项B 错误;由G Mm R2=m v21R 得选项C 正确;只有轨道高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卫星周期才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选项D 错误.]4.如图4所示,设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金星自身的半径是火星的n 倍,质量为火星的k 倍,不考虑行星自转的影响,则( )【:17214221】A .金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火星的kn倍B .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火星的k n倍C .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加速度比火星小D .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比火星大B [根据mg =G Mm R2得g =GM R2,可知金星与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 g 金g 火=kn2,故A 错误;根据v =GM R 可知,金星与火星第一宇宙速度之比v 金v 火=kn,故B 正确;根据a =GMr2可知,距离太阳越远,加速度越小,金星距离太阳近,则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加速度比火星大,故C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 ,可知距离太阳越远,周期越长,金星距离太阳近,所以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比火星短,故D 错误.]5.(多选)如图5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相同的木块A 和B 放在水平转盘上,且木块A、B 与转盘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两者用长为L 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各自重力的k 倍,A 放在距离转轴L 处,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竖直转轴O 1O 2转动.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角速度缓慢增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7214222】图5A .当ω>2kg3L时,A 、B 相对于转盘会滑动B .当ω>kg2L时,绳子一定有弹力C.ω在kg2L<ω<2kg3L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的摩擦力变大D.ω在0<ω<2kg3L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的摩擦力一直变大ABD [当木块A、B所受的静摩擦力均达到最大值时,A、B相对转盘将会滑动,kmg+kmg=mω2L+mω2·2L,解得ω=2kg3L,选项A正确;当B所受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后,绳子开始有弹力,即kmg=mω2·2L,解得ω=kg 2L ,选项B正确;当kg2L<ω<2kg3L时,随角速度的增大,绳子拉力不断增大,B所受的静摩擦力一直保持最大静摩擦力不变,选项C错误;0<ω≤kg2L时,A所受的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即F f=mω2L,静摩擦力随角速度增大而增大,当kg2L<ω<2kg3L时,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F fA+kmg=mω2L+mω2·2L,可知A所受的静摩擦力随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选项D正确.] 6.如图6所示,用长为l的轻质细线将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于O点,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大小为7mg.小球在外力作用下静止于A处,此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撤去外力,让小球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B时,细线被O点正下方的光滑小钉子挡住,钉子离O点的距离满足一定条件时,小球能继续运动且细线不松弛.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图6(1)小球静止于A处时所受最小外力;(2)小球运动过程中离A处位移的范围;(3)钉子离O点距离应该满足的条件.【:17214223】【解析】(1)当外力与绳垂直斜向上时,外力最小,由共点力平衡可得,F=mg sin 60°=32mg .(2)钉子和O 点重合时,当小球运动到左侧最高点时,位移最大,根据机械能守恒条件可知,小球运动到左侧最高点和初始位置等高,根据几何关系知,小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位移x m =2×l ×32=3l ,所以0≤x ≤3l .(3)①当钉子与A 点等高时,小球运动到最高点的速度为零,h 1=l2.②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绳子恰好不断裂,设此时小球运动半径为r 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7mg -mg =mv21r1,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l (1-cos 60°)=12m v 21,解得r 1=16l ,钉子距离O 点的距离l 1=l -16l =56l .③小球绕过钉子又能运动到圆周的最高点,设此时小球运动的半径为r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 l 2-mg ·2r 2=12m v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v22r2,代入数据解得r 2=l 5,钉子距离O 点的距离l 2=l -l 5=45l ,所以钉子离O 点的距离h 满足的条件为h <l 2或45l ≤h ≤5l6.【答案】 (1)32mg (2)0≤x ≤3l (3)h <l 2或45l ≤h ≤5l6。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平抛运动基本规律 学案(全国通用)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平抛运动基本规律 学案(全国通用)

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一、平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二、平抛运动的规律以抛出点为原点,以水平方向(初速度v0方向)为x轴,以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x=v0,位移:x=v0t.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y=gt,位移:y=12gt23.合运动(1)合速度:v=v2x+v2y=v20+gt2,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tanθ=vyv=gtv.(2)合位移:s=x2+y2=v0t2+⎝⎛⎭⎪⎫12gt22,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tan α=yx=gt2v0.三、平抛运动的常见判断题(1)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运动是平抛运动.(×)解析:平抛运动除了初速度水平外,还有只受重力这个条件。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加速度方向也时刻在变化.(×)解析: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定值,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3)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水平位移越大.(×)解析:水平位移还与时间有关,运动时间与下落高度有关。

(4)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在空中飞行时间越长.(×)解析:平抛运动时间由下落的高度决定。

(5)从同一高度平抛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时,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是相同的.(√)(6)无论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解析:加速度不变的曲线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7)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是相同的.(√)解析:加速度相同,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就相同。

四、平抛运动几个物理量决定因素。

1.飞行时间:由t=2hg知,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与初速度v0无关.2.水平射程:x=v0t=v02hg,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0和下落高度h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3.落地速度:v t=v2x+v2y=v20+2gh,以α表示落地速度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有tan α=vyvx=2ghv,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v0和下落高度h有关.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内的速度改变量Δv=gΔt相同,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甲所示.5.两个重要推论(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乙中A点和B点所示.(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α=2tan θ. 五、平抛运动基本应用的典型例题例题1.(多选) 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两球的质量应相等B.两球应同时落地C.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D.实验也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选BC.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后,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与B球相同,做自由落体运动,因此两球同时落地.实验时,需A、B两球从同一高度开始运动,对质量没有要求,但两球的初始高度及击打力度应该有变化,实验时要进行3~5次得出结论.本实验不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性质,故选项B、C正确,选项A、D错误.例题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过程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取决于( ) A.物体的初始高度和所受重力B.物体的初始高度和初速度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初速度D.物体所受的重力、初始高度和初速度解析:选B.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x=v0t,由h=12gt2得t=2hg,所以时间t由高度h决定;又x=v0t=v02hg,故x由初始高度h和初速度v0共同决定,B正确.例题3.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小球可视为质点),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O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OB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A. 3gR2B.33gR2C. 3gR2D.3gR3解析:选B.画出小球在B点速度的分解矢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tan60°=vgt,R(1+cos 60°)=v0t,联立解得v0=33gR2,选项B正确.例题4.从某高度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t时间到达地面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初速度为gt tan θB.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C.小球着地速度大小为gt sin θD.小球在t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解析:选C. 如图所示,小球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gt,则初速度为v0=gt cotθ,落地时速度v=gtsin θ,选项C正确,A错误;平抛运动的时间t=2yg,由高度决定,选项B错误;设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tan α=y x =gt 2v0,tan θ=vyv=gtv,则tan θ=2tan α,选项D错误.例题5.距地面高5 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 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小车始终以4 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可求得h 等于( )A.1.25 m B.2.25 mC.3.75 m D.4.75 m解析:选A.根据两球同时落地可得2Hg=dABv+2hg,代入数据得h=1.25m,选项A正确.。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与直线运动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与直线运动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学案

运动学基本规律一、知识规律1.物体或带电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 物体或带电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为 速度公式:v =v 0+at.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v 2-v 20=2ax.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 2=x t =v 0+v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x n +1-x n =a ·(Δt)2.3.速度—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4.位移—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二.思想方法(1)物理思想:极限思想、逆向思维、理想实验、分解思想.(2)学习方法:比例法、图象法、控制变量法、整体法、隔离法、合成分解法. 三、知识网络考点一 运动学基本规律的应用例题1.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t 2 B.3s 2t 2 C.4st2D.8s t2 解析:选A.质点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v =s t ,设时间t 内的初、末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v =v 1+v 22,故v 1+v 22=s t .由题意知:12mv 22=9×12mv 21,则v 2=3v 1,进而得出2v 1=s t .质点的加速度a =v 2-v 1t =2v 1t =st2.故选项A 正确.例题2.为了测定一辆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研究人员驾驶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标杆O 处由静止启动,依次经过A 、B 、C 三处标杆,如图所示,已知A 、B 间的距离为l 1,B 、C 间的距离为l 2,测得汽车通过AB 段与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将汽车的运动过程视为匀加速行驶,求标杆O 与标杆A 间的距离.解析: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到达A 点的速度为v 0,通过AB 段和BC 段所用的时间都为t ,则有 l 1=v 0t +12at 2①l 1+l 2=v 0·2t +12a(2t)2②联立①②式得:l 2-l 1=at 2③ 3l 1-l 2=2v 0t ④设标杆O 与标杆A 间的距离为l ,则有l =v 22a ⑤联立③④⑤式得l =3l 1-l 228l 2-l 1.答案:3l 1-l 228l 2-l 1考点二 运动学图像问题例题3.如图所示,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x­t 图象),P(t 1,x 1)为图象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0,x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 1t 1B .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 1-x 2t 1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x 1-x 2t 21D .0~t 1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x 1-x 2t 1解析:选B.在位移—时间图象中,过P 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相应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t 1时刻的速率为v =x 1-x 2t 1,A 项错,B 项正确;由加速度定义可知a =v -v 0t 1,但因初速度未知,故加速度无法确定,C 项错;0~t 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x 1t 1,D 项错误.例题4.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则下列由v­t 图象作出的加速度—时间(a­t)图象和位移—时间(x­t)图象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A.由题图可知,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继续向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 m/s 2,2~3 s 内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 m/s 2,3~5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 m/s 2,A 对、B 错;0~5 s 内,v -t 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和为零,故t =5 s 时物体处于位移为零处,C 、D 错.例题5.(多选)小球由静止沿某一粗糙斜面滑下,在斜面底端与垂直斜面的挡板相碰后又弹回到斜面上的某一位置,小球与挡板作用时间不计(假设碰撞过程无能量损失).以小球与挡板碰撞点为位移坐标原点O ,碰撞时刻为t =0时刻,沿斜面向上为x 正方向.则下列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运动过程图象的是( )解析:选CD.小球下滑和上滑时加速度都沿斜面向下,为负,A 错;下滑时初速度为零,即-t 1时刻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为零,B 错误,下滑过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上滑过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C 正确;v 2-x 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的二倍,D 正确.运动学图象类问题的方法图象、情境、规律是解决图象问题不可分割的三个要素,要把物理规律和物理图象相结合.利用图象解题时一定要从图象的纵、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图线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18山东科技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学案)

2018山东科技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学案)

一. 教学内容: 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二. 本章的知识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1、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2)位移公式 s=(3)位移速度关系=-202v v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即(2)在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 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202v v v v t t +== 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1)1T 、2T 、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321::v v v(2)1、1T 、2T 、3T 内的位移之比=321::s s s(3)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的位移之比=321::s s s(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23:12:1::321--=t t t4、竖直抛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as v gt h gt v 2,21,22===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v= h= =-202v v(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图像的意义2、图像上某点的切线斜率3、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三. 本章的疑难点辨析(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符号确定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一般规定0v 的方向为正方向(但不绝对,也可规定为负),凡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值,相反的矢量为负值,这样就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了代数运算。

2、应用技巧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为零后再向反向运动,如果整个过程加速度恒定,则可对整个过程直接应用矢量式3、公式的灵活运用本专题涉及到的公式较多,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具体要求选择公式选择原则:(1)若题目相关物理量无位移,一般选公式at v v +=0(2)若题目相关物理量无时间,一般选公式as v v o 222=-(3)若题目相关物理量无末速度,可选用公式2021at t v s += 4、分析匀变速运动的常用的方法(1)逆向思维法即逆着原来的运动过程考虑,例如,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末速度为零时,可转化为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竖直上抛,逆着抛出方向,就变成从最高点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等。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力与运动专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力与运动专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力与运动专题一、要点归纳(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懂得与一对平衡力区分。

(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二、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要用到正交分解法.●例1如图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1=2 s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sin 37°=0.6,cos 37°=0.8)(1)小球在0~2 s内的加速度a1和2~4 s内的加速度a2.(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的大小.二、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例2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 1、F 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 1>F 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A .F 1-F 2kB .F 1-F 22kC .F 1+F 22kD .F 1+F 2k★同类拓展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木板B 的左端,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 、B 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 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 ,A 在B 上相对于B 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 (设木板B 足够长)后A 和B 都停了下来.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则x 的表达式应为( )A .x =M m LB .x =(M +m )L mC .x =μ1ML (μ2-μ1)(m +M )D .x =μ1ML (μ2+μ1)(m +M )三、临界问题●例3 如图所示,滑块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质量为M 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恒力F ,要使小球B 能相对斜面静止,恒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四、超重与失重问题●例4 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的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质量m =50 kg 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已知t =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求:(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该大楼的层高.三、经典考题在本专题中,正交分解、整体与隔离相结合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思想方法,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1.[2007年·上海物理卷]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B .N 不变,T 变小C .N 变大,T 变大D .N 变大,T 变小2.[2004年·全国理综卷]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块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A .g 2sin α B .g sin α C .32g sin α D .2g sin α3. [2010年海南卷]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4.[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卷]如图所示,某货场需将质量m 1=100 kg 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由轨道顶端无初速度滑下,轨道半径R =1.8 m .地面上紧靠轨道依次排放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 、B ,长度均为l =2 m ,质量均为m 2=100 kg ,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 =10 m/s 2)(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2)若μ1=0.5,求货物滑到木板A 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 上运动的时间.5.[2009年海南卷]一卡车拖挂一相同质量的车厢,在水平直道上以012/v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所受阻力可视为与车重成正比,与速度无关。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14个专题)上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14个专题)上

专题1“双基”篇所谓“双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就是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双基”,才谈得上能力的提高,才谈得上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不难看出,虽然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每年的试卷中总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的,试卷中多数试题是针对大多数考生设计的,其内容仍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内涵及外延的判断和应用为主.只要考生知道有关的物理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以2003年我省高考物理试卷为例,属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考查的试题,就有15题,共90分,占满分的60%.如果考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掌握得好,把这90分拿到手,就已大大超过了省平均分.许多考生解题能力差,得分低,很大程度上与考生忽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不全面,就会在解题时难以下手,使应得的分白白丢失. 如果说,我们要求学生高考时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那么,就要先从打好基础做起,抓好物理基本知识和规律的复习.复习中,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概念、规律的“内涵”(例如内容、条件、结论等),做到“理科文学”,对概念、规律的内容,该记该背的,还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其次,要掌握概念和规律的“外延”,例如,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条件不满足,即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了功,系统的机械能将如何变化?等等.有一些情况我的感受特别深,一是有些试题看似综合性问题,而学生出错的原因实质是概念问题.二是老师以为很简单的一些概念问题,学生就是搞不清,要反复讲练.下面,就高中物理复习中常遇到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谈谈我的看法.我想按照高中物理知识的五大板块来讲述.一些共同性的概念和规律:1.不能简单地从数学观点来理解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成正比或反比的说法).2.图线切线的斜率.3.变加速运动中,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或最小.一、力学●物体是否一定能大小不变地传力?例1:两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物体B 的作用力等于 ( B )A .112m F m m + B .212m F m m + C .F D .21m F m 拓展:如图,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质量分别为m A =6kg ,m B =2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水平拉力F =10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 ( D )A .只有当拉力F <12N 时,两物体才没有相对滑动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 时,开始相对滑动C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力、加速度、速度间的关系——拓展至与机械能的关系例2: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伸长时恰好到达O 点.将质量为m (视为质点)的物体P 与弹簧连接,并将弹簧压缩到A 由静止释放物体后,物体将沿水平面运动并能到达B 点.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则关于物体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从A 到O 速度不断增大,从O 到B 速度不断减小B .从A 到O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O 到B 速度不断减小C .从A 到O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O 到B 加速度不断增大D .从A 到O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O 到B 加速度不断增大拓展1:(1991年)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物体从A 下降到B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B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C .物体从A 下降到B ,以及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D .物体在B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矢量的合成或分解 1.认真画平行四边形例3: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 C )A .必定是OAB .必定是OBC .必定是OCD .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A2.最小值问题例4:有一小船位于60m 宽的河边,从这里起在下游80m 处河流变成瀑布.假设河水流速为5m/s ,为了使小船能安全渡河,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不能小于多少?3.速度的分解——孰合孰分?例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物体A 通过定滑轮用细线与玩具汽车B 相连,汽车向右以速度v 作匀速运动,当细线OA 、O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时,物体A 移动的速度为 ( D )A .v sin αcos βB .v cos αcos βC .v cos α/cos βD .v cos β/cos α●同向运动的物体,距离最大(或最小)或恰好追上时,速度相等(但不一定为零). 例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为L 的长木板C ,在C 上左端和距左端s 处各放有小物块A 和B ,A 、B 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 、B 与长木板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 、B 、C 的质量均为m ,开始时,B 、C 静止,A 以某一初速度v 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B 与板C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A OBAB(1)物体A 运动过程中,物块B 和木板C 间的摩擦力.(2)要使物块A 、B 相碰,物块A 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其推论的应用——注意条件例7:已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5s 末的速度为10m/s ,则该物体 ( BD )A .加速度一定为2m/s 2B .前5s 内位移可能为25mC .前10s 内位移一定为100mD .前10s 内位移不一定为100m●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注意公式2r GMm F =①和r mv F 2=②中r 的含义. 例8:今年10月15日9时,中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从酒泉航天发射场升空,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沿椭圆轨道Ⅰ运行,如图.(1)当飞船进入第5圈后,在轨道Ⅰ上A 点加速,加速后进入半径为r 2的圆形轨道Ⅱ.已知飞船近地点B 距地心距离为r 1,飞船在该点速率为v 1,求:轨道Ⅱ处重力加速度大小.(2)飞船绕地球运行14圈后,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返回舱开始返回.当返回舱竖直向下接近距离地球表面高度h 时,返回舱速度约为9m/s ,为实现软着落(着地时速度不超过3m/s ),飞船向下喷出气体减速,该宇航员安全抗荷能力(对座位压力)为其体重的4倍,则飞船至少应从多高处开始竖直向下喷气?(g =10m/s 2)●惯性、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例9:如图(俯视图)所示,以速度v 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 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图中虚线从A 运动到B ,则由此可判断列车 ( A )A .减速行驶,向南转弯B .减速行驶,向北转弯C .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 .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例10:卫星轨道速度的大小及变轨问题.●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或功例11:关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B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C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D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的矢量和一定为零●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内涵——条件及结论2.对表达式的理解3.外延例12:对于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表达为Δp 1=-Δp 2.对此表达式,沈飞同学的理解是: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时,一个物体增加了多少动量,另一AB个物体就减少了多少动量.你同意沈飞同学的说法吗?说说你的判断和理由(可以举例说明).例13:总质量为M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行驶.现同时向前后水平抛出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相等,则小车的速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1.内涵——条件及结论2.外延——重力(若涉及弹性势能,还包括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例14: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小车静止在悬空固定的水平轨道上,小车与轨道间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在小车底Array部O点拴一根长L=0.4m的细绳,细绳另一端系一质量m=4kg的金属球,把小球拉到与悬点O在同一高度、细绳与轨道平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角位置时,突然撤去右边的挡板P,取g=10m/s2,求:(1)挡板P在撤去以前对小车的冲量;(2)小球释放后上升的最高点距悬点O的竖直高度;(3)撤去右边的挡板P后,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的关系1.合外力的功=动能的变化2.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的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变化的负值3.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的功=机械能的变化4.合外力的冲量=动量的变化5.合外力=动量的变化率例15: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C )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B.物体动能的增量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重力所做的功例16: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住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AC)A.过程Ⅰ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B.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的大小C.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过程Ⅰ与过程Ⅱ中钢珠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之和D.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过程Ⅰ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例17: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止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去,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这个力,又经过4倍的时间又返回斜面的底端,且具有250J的动能,则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J, 撤去F时物体具有J的动能.若该物体在撤去F后受摩擦力作用,当它的动能减少100J时,机械能损失了40J,则物体再从最高点返回到斜面底端时具有J的动能.例18:如图所示,分别用两个恒力F1和F2先后两次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同一个粗糙的固定斜面由底端推到顶端,第一次力F 1的方向沿斜面向上,第二次F 2的方向沿水平向右,两次所用时间相同.在这两个过程中 ( BD )A .F 1和F 2所做功相同B .物体的机械能变化相同C .F 1和F 2对物体的冲量大小相同D .物体的加速度相同例19: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止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去,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这个力,又经过4倍的时间又返回斜面的底端,且具有250J 的动能,则恒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J, 撤去F 时物体具有 J 的动能。

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2-5-3-2 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

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2-5-3-2 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
大二轮
第二编 考前冲刺攻略
第五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抓基础,建网络 回归课本补漏缺
三、编织知识网络,回放高考要点
(二)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
1 若质点处于平衡状态,则它的受力、加速度、速度有何特点?若只从速度方面看,速度为零是否说 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自我校对:质点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外力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速度为零 或保持恒定不变,加速度为零。只从速度方面看,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 状态。
2 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的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哪些? 自我校对:(1)机车做匀加速启动或匀减速刹车运动。 (2)只受重力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3)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被加速或带电粒子沿着平行于电场方向射入电场中的运动。 (4)物体、质点或带电粒子所受的各种外力的合力恒定,且合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
3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刹车与竖直上抛运动都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它们处理起来有什么不同?竖直上抛 运动有哪些特殊性?
自我校对: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刹车是减速到零就停止的运动,此类问题往往存在时间陷阱,要先计算 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而竖直上抛运动是减速到零又能反向匀加速的运动,在不涉及路程时全程分析较简 单。
所有与竖直上抛类似的运动,即匀减速到零,又能以相同加速度反向加速的运动,都有以下共同特点: (1)对称性: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 (2)可逆性:上升过程的匀减速运动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 (3)整体性:把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视为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
4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其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吗? 自我校对:不同,速度偏转角正切为位移偏转角正切的两倍,即 tanθ=2tanα。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网络一. 方法和技巧:1.主要方法:(1)力的处理方法:○1正交分解法: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F x=ma x,F=ma y○2合成法: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合成法。

(2)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1一般选加速度方向为一个坐标轴的正方向○2尽量少的分解矢量○3要有利于简化方程组例6.在图示的几种情况下,要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1)求小车的加速度(2)求人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3)求平抛运动的小球距斜面的最大距离2、牛顿运动定律在系统中的应用:若研究对象是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可以表述为: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F等于系统各部分的质量m i乘各部分的加速度a i的和F=m1a1+m2a2+m3a3+……+m n a nF x=m1a1x+m2a2x+…Fy=m1a1y+m2a2y+….例1.如图,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面与水平面间、斜面与质量为m的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时斜面始终保持静止。

求水平面给斜面体的支持力、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 整体法与隔离法○1隔离法:若研究物体间作用时,应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分析研究。

○2整体法:a. 两物体相对静止情况:F x=(m1+m2)a xF=(m1+m2)a y例2. 如图所示,悬挂于向右运动小车里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小车对底板上的物块摩擦力多大?物块质量为m。

mg tgθ.水平向右.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 的小球,M>m.现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T;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T’.则A.a'=a,T '=TB.a'<a,T '=TC.a'>a,T '=TD.a'>a,T '>TCb.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情况:F x=m1a1x+m2a2xF y=m1a1y+m2a2y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斜面上。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练一必考热点2运动学规律与牛顿运动定律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练一必考热点2运动学规律与牛顿运动定律

必考热点2 运动学规律与牛顿运动定律热点阐释运动学规律是历年高考必考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高考中,也常在计算题的第一题中考查;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年高考试题中均有体现,而运动学与动力学的结合考查更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一、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题,6~8题为多项选择题)1.如图1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车内两物体A、B 质量之比为2∶1,A、B间用弹簧相连并放在光滑桌面上,B通过质量不计的轻绳与车相连,剪断轻绳的瞬间,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图1A.a、0B.a、aC.a、2aD.0、2a解析令物体B的质量为m,剪断轻绳前,弹簧弹力大小为F,绳子拉力大小为T,将A、B及弹簧看作整体,则有T=3ma;隔离物体A为研究对象,则有F=2ma。

剪断轻绳后,绳中拉力消失,弹簧弹力不变,所以物体A受力不变,加速度大小仍为a,而物体B所受合力为F=ma B,即a B=2a。

答案 C2.如图2所示,一些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自动扶梯。

为了节约能源,在没有乘客乘行时,自动扶梯以较小的速度匀速运行;当有乘客乘行时,自动扶梯经过先加速再匀速两个阶段运行。

则电梯在运送乘客的过程中( )图2A.乘客始终受摩擦力作用B.乘客经历先超重再失重C.乘客对扶梯的作用力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D.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答案 C3.一物体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依次经过 1 s 、3 s 、5 s 通过的位移之比x 1∶x 2∶x 3和依次经过1 s 、3 s 、5 s 末的速度之比v 1∶v 2∶v 3分别为A.x 1∶x 2∶x 3=1∶2∶3,v 1∶v 2∶v 3=1∶2∶3B.x 1∶x 2∶x 3=1∶3∶5,v 1∶v 2∶v 3=1∶3∶5C.x 1∶x 2∶x 3=1∶4∶9,v 1∶v 2∶v 3=1∶4∶9D.x 1∶x 2∶x 3=1∶15∶65,v 1∶v 2∶v 3=1∶4∶9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的示意图,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由图可知O ―→A 经过1 s ,A ―→B 经过3 s ,B ―→C 经过5 s ,则位移之比为x 1∶x 2∶x 3=1∶(3+5+7)∶(9+11+13+15+17)=1∶15∶65;由v =at 可知速度之比为v 1∶v 2∶v 3=a ×1∶(a ×4)∶(a ×9)=1∶4∶9,D 正确。

2018届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2讲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

2018届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2讲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

x2′=v1Δt+v1(t2-Δt)+12a(t2-Δt)2
考向一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试题 解析
答案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得 x1′=64.26 m,x2′=36.36 m 由于 x1′-x2′=27.9 m<d=35 m 故此种情况下两车不会发生相撞.
[答案] 见解析
考向一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考向一 考向二
2.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思路 审题 → 画出示意图 → 判断运动性质 → 选取正方向 → 选用公式列方程
考向三 → 求解方程
考向四
考向一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试题 解析
答案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第 2 讲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微网构建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核心定位
1.命题规律:以选择题或计算题方式为主,以运动学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及 图象为载体,结合生活、体育、科技等相关背景及素材命制题目是高考命题 热点. 2.必须领会的“5 种方法和 2 种物理思想” (1)比例法、图象法、推论法、控制变量法、整体法、隔离法; (2)极限思想、逆向思维.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3.必须辨明的“4 个易错易混点” (1)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取决于速度与加速度方向间的关系;(2)“刹车” 问题要先判断刹车时间,再分析计算;(3)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大 小只与质量有关;(4)物体的超重、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 向无关.

2019-202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力和运动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力和运动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力和运动教案人教版一、考点回顾1.物体怎么运动,取决于它的初始状态和受力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关系如下表所示: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反映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去推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物体运动情况去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3.处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是:①领会问题的情景,在问题给出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④正确建立坐标系;⑤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列式求解。

4.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要善于捕捉隐含条件,要重视临界状态分析。

二、经典例题剖析1.长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小球通过最低点和最高点时所受的绳拉力分别为T1和T2(速度分别为v0和v)。

5求证:(1)T1-T2=6mg(2)v0≥gL证明:(1)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有:T1-mg=mv02/L T2+mg=mv2/L由机械能守恒得:mv02/2=mv2/2+mg2L以上方程联立解得:T1-T2=6mg(2)由于绳拉力T2≥0,由T2+mg=mv2/L可得v≥gL5代入mv02/2=mv2/2+mg2L得:v0≥gL点评:质点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问题是牛顿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应用的综合题。

加之小球通过最高点有极值限制。

这就构成了主要考查点。

2.质量为M 的楔形木块静置在水平面上,其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质量为m 的物体正以加速度a 下滑。

求水平面对楔形木块的弹力N 和摩擦力f 。

解析: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牛顿定律方程: N 1‘=mgcosα mgsinα-f 1’=ma ,得:f 1‘=m(gsinα-a) 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楔形木块有N 1=N 1’,f 1=f 1‘然后以楔形木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N =mg +N 1cosα+f 1sinα=Mg +mgcos 2α+mgsin 2α-masinα =(M +m)g -masinαf =N 1sinα-f 1cosα=mgcosαsinα-m(gsinα-a)cosα=macosα 点评:质点在直线运动问题中应用牛顿定律,高考热点是物体沿斜面的运动和运动形式发生变化两类问题。

高考物理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专题复习教案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二、位移、速度和加速度1. 位移:物体从出发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径长度与方向的变化。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与方向的变化。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三、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恒定,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2. 公式:v = Δx / Δt,其中v为速度,Δx为位移,Δt为时间。

四、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 位移-时间图像:直线图像,斜率代表速度大小。

2. 速度-时间图像:水平直线图像。

五、匀加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恒定,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2. 公式:v = u + a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 为时间。

3. 公式:s = ut + (1/2)at^2,其中s为位移,t为时间。

4. 公式:v^2 - u^2 = 2as。

六、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 位移-时间图像:抛物线图像。

2. 速度-时间图像:直线图像,斜率代表加速度大小。

七、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物体受到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2. 加速度:g = 9.8 m/s^2。

3. 公式:h = (1/2)gt^2,其中h为下落高度,t为时间。

八、斜抛运动1. 定义: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的运动。

2. 公式:s = ut + (1/2)gt^2,其中s为位移,u为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3. 公式:h = u * t + (1/2)gt^2,其中h为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九、动量守恒定律1. 定义: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公式:m1u1 + m2u2 = m1v1 + m2v2,其中m为质量,u为初速度,v为末速度。

十、动能定律1. 定义: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高中物理二轮教学案:第二板块-力学(计算题)(,含解析)

高中物理二轮教学案:第二板块-力学(计算题)(,含解析)

第10讲 |应用“动力学观点”破解力学计算题[考法·学法]考查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题点(一) 多过程运动1.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加速度a 的方向为正方向。

2.多过程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连接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

[例1] 甲、乙两人在某一直道上完成200 m 的赛跑,他们同时、同地由静止开始运动,都经过4 s 的匀加速,甲的爆发力比乙强,加速过程甲跑了20 m 、乙跑了18 m ;然后都将做一段时间的匀速运动,乙的耐力比甲强,匀速持续时间甲为10 s 、乙为13 s ,因为体力、毅力的原因,他们都将做匀减速运动的调节,调节时间都为2 s ,且速度都降为8 m/s ,最后冲刺阶段以8 m/s 的速度匀速达到终点。

求:(1)甲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2)甲冲刺阶段完成的位移大小。

[解析] (1)在匀加速过程,设甲的位移为x 1,所用的时间为t 1,达到的末速度为v 1, 由x 1=v 1t 12,解得v 1=10 m/s ;甲做匀减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 2,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2,由a 2=v 2-v 1Δt得a 2=-1 m/s 2。

(2)甲匀速运动的位移:x 2=v 1t 2=10×10 m =100 m甲匀减速的位移:x 3=v 1+v 22Δt解得x 3=18 m最后甲冲刺的位移为:x 4=200 m -(x 1+x 2+x 3)=200 m -(20+100+18)m =62 m 。

[答案] (1)-1 m/s 2 (2)62 m题点(二)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1.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落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

高三物理第二轮匀变速运动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匀变速运动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匀变速运动专题复习教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第二讲匀速变速运动一、特别提示:1.匀速运动是具有恒定加速度的运动。

从运动轨迹来看,它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曲线运动。

2、从动力学上看,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条件是物体受到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的作用。

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决定。

3.当静止物体受到恒定的力时,物体将沿力的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与初始速度方向相同的恒力,物体将沿均匀的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与初始速度方向相反的恒力时,物体将以均匀减速的直线运动;如果恒力方向和初速方向之间存在一定角度,物体将以均匀的速度变化曲线移动。

二、典型例题:例1:一个重物从气球上升起,并以恒定速度垂直上升至地面V0。

时间t后,重物落回地面。

不管空气对物体有多大阻力,当重力离开气球时,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解方法1:设重物离开气球时的高度为hx,对于离开气球后的运动过程,可列下面方程:hxv0(thxv0)十二gtx,其中(-hx表示)向下的位移hx,二hxv0是匀速运动的时间,tx为竖直上抛过程的时间,解方程得:tx2v0tg,于是,离开气球时的离地高度可在匀在快速上升过程中获得:hxv0(TTX)V0(t2v0tg)方法2:将重物的运动看成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与离开气球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显然总位移等于零,所以:v0t12g(thxv0)0二解得:hxv0(t2v0tg)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加深对位移规律的理解,灵活运用运动合成,可以使问题求解过程更加简单。

例2两小球以95m长的细线相连。

两球从同一地点自由下落,其中一球先下落1s另一球才开始下落。

问后一球下落几秒线才被拉直?解决方案1:“直线被拉直”意味着两个球的相对位移等于直线的长度,并且两个球的运动应该被调整ts,则先下落小球运动时间为(t+1)s,根据位移关系有:解决方案:T=9s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方法2:如果使用后球作为参考对象,则后球启动时前球的移动速度为v0gt10m/s。

精品2018最新版本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名师专题教案-Word版

精品2018最新版本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名师专题教案-Word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名师专题点津系列――波动问题(附参考答案)一、特别提示1、从受力和运动两个方面分析简谐运动的特点及简谐运动中能量转化。

2、灵活应用简谐运动模型——单摆、弹簧振子。

3、加深理解波是传递振动形式和波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4、注意理解波的图象及波的形成过程。

5、注意横波中介质质点运动路程与波传播距离的区别。

6、波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介质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

7、据质点运动方向能正确判断出简谐横波的传播方向。

8、应用f v λ=公式时应注意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

9、波的干涉中,应注重理解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二、典型例题例1 如图5-1,在质量为M 的无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挂质量均为m )(m M >>的A 、B 两物体,箱子放在水平面上,平衡后剪断A 、B 间细线,此后A 将做简谐振动,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 )A 、MgB 、g m M )(-C 、g m M )(+D 、g m M )2(+解 剪断A 、B 间细绳后,A 与弹簧可看成一个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模型,因此,在剪断瞬间A 具有向上的大小为g 的加速度,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具有向下的大小为g 的加速度(简谐运动对称性),此时对A 来说完全失重,从整体法考虑,箱对地面的作用力为Mg ,选A 。

评析 注意应用弹簧振子模型中运动的对称性,及超重、失重知识,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理想化模型使复杂的物理过程更加简单。

例2 如图5-2,有一水平轨道AB ,在B 点处与半径R=160m 的光滑弧形轨道BC 相切,一质量为M=0.99kg 的木块静止于B 处,现有一颗质量为kg m 10=的子弹以s m v /5000=的水平速度从左边射入木块且未穿出,如图所示,已知木块与该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5.0=μ,2/10s m g =,试求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需经多长时间停止?)996.05(cos =︒解 子弹射入木块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s m m M mv v /5)/(0=+=子弹和木块在光滑弧形轨道BC 上的运动可看作简谐运动,s gR T π=π=82,s T t π==42/1,子弹在水平轨道上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2/5)/(s m M m f a =+=,s t 11=,s t t t )41(21π+=+=评析 注意子弹击中木块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子弹冲上圆弧及返回过程中,为一变速圆周运动,运动时间无其它办法求解,只能利用简谐运动中的单摆模型;所以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高三物理最新教案-2018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精品

高三物理最新教案-2018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精品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Ⅰ)一、考点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公式v = v 0 + at ,s = v 0t + 21at 2,v 2 -v 02 = 2as 。

v -t 图 二、知识扫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为一恒量;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 时,物体速度增大,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 时,物体速度减小,做匀减速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两个基本公式 v t =v 0+at 2021at t v s += 两个推论 as v v t 2202=- t v v s t20+=三、典例精析例1 升降机从静止开始上升,先做匀加速运动,经过4s 速度达到4m/s ,然后匀速上升2s ,最后3s 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求升降机上升的总高度。

例2 物体沿某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2s处的速度为,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则和的关系是 ( )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例3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运动,其图像如图1-2-1所示.试计算:(1)从乙车开始运动多少时间后两车相遇?(2)相遇处距出发点多远? (3)相遇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图1-2-1图1-2-2例4 在火车站站台上有一观察者,在列车开动时恰好站在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列车起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s 第一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整个列车经过他历时20s ,设每节车厢等长,车厢连接处长度不计,求: (1)这列列车共有多少节车厢(2)最后9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所经历的时间.例5 质点以加速度a 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刻t 加速度变为2a ,时刻2t 加速度变为3a ……,求质点在开始的nt 时间内通过的总位移。

四、变式迁移1.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3 m ,则 ( ) A .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 /s B .物体的加速度是1.2 m /s 2 C .前3 s 内的位移是6 m D .3 s 末的速度是3.6 m /s2.如图1-2-2所示的光滑斜面上,一物体以4m/s 的初速度由斜面底端的A 点匀减速滑上斜面,途经C 和B ,C 为AB 中点,已知v A ∶v C = 4∶3,从C 点到B 点历时(23 )S ,试求:(1)到达B 点的速度? (2)AB 长度?五、能力突破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它的加速度为2 m /s 2,那么它在任何1 s 内的( ) A .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 /s B .后1 s 的位移总比前l s 的位移大2 m C .后1 s 的位移总是前1 s 的位移的2倍 D .以上结论都不对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0 m /s ,方向沿x 轴正方向,经过2 s ,末速度变为10 m /s ,方向沿x 轴负方向,则其加速度和2 s 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 A .10 m /s 2;0 B .0;10 m /s C .-10 m /s 2;0 D .-10 m /s 2;10 m /s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大小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4.有一个物体开始时静止在O点,先使它向东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钟,使它的加速度方向立即改为向西,加速度的大小不改变,再经过5秒钟,又使它加速度方向改为向东,但加速度大小不改变,如此重复共历时20秒,则这段时间内()A.物体运动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物体最后静止在O点C.物体运动时快时慢,一直向东运动D.物体速度一直在增大5.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m/s2,那么刹车后2S与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1∶1 B.3∶1 C.3∶4 D.4∶36.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加速度大小为4 m/s2,6 s后又返回原出发点.那么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速度为12 m/s B.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速度是10 m/s C.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是18 m D.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是15 m 7.质点在x轴上运动,t=0,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图1-2-3为该质点的图像,由图线可知,此质点的s-t关系为_____________,在t =_________s时刻质点与坐标原点的距离最大,从t= 0到t= 20 s过程中质点位移是________,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图1-2-38.在正常情况下,火车以54km/h作匀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学基本规律
一、知识规律
1.物体或带电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 物体或带电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为 速度公式:v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
at 2
.
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v 2
-v 2
0=2ax .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 2=x t =v 0+v
2
.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x n +1-x n =a ·(Δt )2
. 3.速度—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4.位移—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二.思想方法
(1)物理思想:极限思想、逆向思维、理想实验、分解思想.
(2)学习方法:比例法、图象法、控制变量法、整体法、隔离法、合成分解法. 三、知识网络
考点一 运动学基本规律的应用
例题1.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s t
B.3s 2t
C.4s t
2
D.8s
t 2
解析:选A.质点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v =s t
,设时间t 内的初、末速度分别为v 1和
v 2,则v =v 1+v 22,故v 1+v 22=s t .由题意知:12mv 22=9×12mv 21,则v 2=3v 1,进而得出2v 1=s
t
.质
点的加速度a =
v 2-v 1t =2v 1t =s
t
2.故选项A 正确. 例题2.为了测定一辆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研究人员驾驶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标杆O 处由静止启动,依次经过A 、B 、C 三处标杆,如图所示,已知A 、B 间的距离为l 1,B 、C 间的距离为l 2,测得汽车通过AB 段与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将汽车的运动过程视为匀加速行驶,求标杆O 与标杆A 间的距离.
解析: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
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到达A 点的速度为v 0,通过AB 段和BC 段所用的时间都为t ,则有
l 1=v 0t +12
at 2①
l 1+l 2=v 0·2t +12
a (2t )2②
联立①②式得:l 2-l 1=at 2
③ 3l 1-l 2=2v 0t ④
设标杆O 与标杆A 间的距离为l ,则有l =v 20
2a

联立③④⑤式得l = 3l 1-l 2
2
8 l 2-l 1 .
答案: 3l 1-l 2
2
8 l 2-l 1
考点二 运动学图像问题
例题3.如图所示,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x ­t 图
象),P (t 1,x 1)为图象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0,x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 1t 1
B .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 1-x 2
t 1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x 1-x 2
t 2
1
D .0~t 1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x 1-x 2
t 1
解析:选B.在位移—时间图象中,过P 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相应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
t 1时刻的速率为v =x 1-x 2t 1,A 项错,B 项正确;由加速度定义可知a =v -v 0
t 1
,但因初速度未
知,故加速度无法确定,C 项错;0~t 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x 1
t 1
,D 项错误.
例题4.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则下列由v ­t 图象作出的
加速度—时间(a ­t )图象和位移—时间(x ­t )图象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由题图可知,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继续向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 m/s2,2~3 s内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 m/s2,3~5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 m/s2,A对、B错;0~5 s内,v-t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和为零,故t=5 s时物体处于位移为零处,C、D错.
例题5.(多选)小球由静止沿某一粗糙斜面滑下,在斜面底端与垂直斜面的挡板相碰后又弹回到斜面上的某一位置,小球与挡板作用时间不计(假设碰撞过程无能量损失).以小球与挡板碰撞点为位移坐标原点O,碰撞时刻为t=0时刻,沿斜面向上为x正方向.则下列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运动过程图象的是( )
解析:选CD.小球下滑和上滑时加速度都沿斜面向下,为负,A错;下滑时初速度为零,即-t1时刻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为零,B错误,下滑过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上滑过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C正确;v2-x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的二倍,D正确.
运动学图象类问题的方法
图象、情境、规律是解决图象问题不可分割的三个要素,要把物理规律和物理图象相结合.利用图象解题时一定要从图象的纵、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图线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